春節放煙花的由來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7W

放煙花爆竹是春節的習俗之一,你知道春節放煙花的由來嗎?下面本站小編精心整理了春節放煙花的由來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春節放煙花的由來
春節放煙花的由來

鞭炮與桃符、春聯一樣,最早是用來驅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過年時候燃放爆竹就已經形成了習俗。《荊楚歲時記》中就記載了這個習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燃草,以闢山魈惡鬼。”這也是後來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的由來。由此可見,“爆竹”一詞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藥發明之後,人們不再燃燒竹子了,而是將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裏燃燒,產生“爆仗”。不過,這時人們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到了宋代,人們用紙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裏面灌上火藥,內藏藥線,製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們還是沿用這個方法,只不過在工藝上有所改進,在花樣上有所翻新罷了。在宋代,還有人用麻莖把紙製爆竹編成串,管它叫“編炮”。因爲成串的爆竹放起來聲音持續時間長,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發出的響聲,因此也就稱它爲“鞭炮”。

明清兩代,爆竹的種類更加繁多,燃放爆竹的時間已不限於大年初清晨,除夕夜即開始,子夜零時達到高潮,俗稱“迎神”。這時,無論貧貴賤均要放爆竹,李家瑞《北平風俗類徵》引《壺天錄》說:“京師人煙稠密,甲於天下,富家鄣購千竿爆竹,付之一炬。貧家即謀食維艱,索逋孔丞,亦必爆響數聲,香焚一柱,除早年之瑣瑣,卜來歲之蒸蒸,此習沿類然也。”清朝謝文翹《教門新年詞》中的:“通宵爆竹一聲聲,煙火由來盛帝京,寶炬銀花喧夜半,六街歌管樂昇平。”反映了當時北京燃放鞭炮的情景

近年來,作爲春節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很多地方陸續改變了春節城市禁止放炮的規定,給廣大市民燃放煙花爆竹慶祝春節的機會。城市春節因爲有了鞭炮而熱鬧非凡。當除夕午夜零時新年鐘聲敲響時,舉國進入沸騰狀態,煙花飛舞,鞭炮齊鳴,一向矜持的中國人融入狂歡的世界。國人在滿天燦爛的煙花與滿地紅紅的紙屑中,度過一個紅火的中國年。

春節放煙花注意點

鞭炮聲聲辭舊歲,放鞭炮就應是春節期間最受小朋友歡迎的活動,但是每年的春節因爲放鞭炮而導致眼部、手部炸傷的新聞都不會少見。因此,小編在此提醒各位讀者,在給自己的小孩放鞭炮的時候,必須要做好護眼的措施。

由於眼睛十分柔軟,強烈的爆炸衝擊常會對眼睛造成嚴重傷害。所以,爲預防眼睛被鞭炮炸傷,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放鞭炮時佩戴一副眼鏡。但需要注意的是,佩戴的這副眼鏡必須不能夠是玻璃鏡片的,因爲一旦鏡片被炸裂,對眼睛的傷害是不可估量的。樹脂鏡片是放鞭炮時佩戴眼鏡鏡片的最好選取,因爲這種鏡片即使被炸破裂也不會劃傷眼睛。

一旦眼睛被鞭炮炸傷,來到醫院之前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不做任何處理。與其他外傷不同的是,任何按、壓、揉、碰的行爲都會對炸傷的眼睛造成進一步損害,即便是用清水沖洗,家用消毒液塗抹,都會增加感染的危險。

此時最就應做的事情,是儘快就近去醫院請醫生進行處理。如果眼睛未受到明顯傷害,沒有出現疼痛、流淚、異物感等症狀,則將眼周圍用清水沖洗乾淨即可。

春節放煙火故事

傳說,很多很多年前,森林裏有種非常兇惡的野獸,叫做“年”。每年夏曆臘月除夕那天,它都要出來大吼大叫,專門吃人和牲畜。當時沒有人能夠制服它。爲了躲避“年”的災難,人們都要在除夕那夭殺豬宰羊敬供年,讓它脹滿肚子,纔不傷害人畜。

有年臘月除夕這天,人們忘了殺豬宰羊來敬“年”,“年”一來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們沒法只好關上大門,爬到竹樓上去躲着。“年”從這家走到那家,到處轉來轉去找東西吃。它見到處空空蕩蕩的一無所得,不由氣得發瘋嚎叫。這時,鄰近一家的竹樓失火了,火勢很大,燒得竹子“劈劈啪啪”地亂響。“年”聽到這突如其來的響聲,嚇得逃回森林去了。

躲在樓上的人們發現了這個祕密,以後每到臘月除夕這一天,便去砍許多竹子來燒,竹子“劈劈啪啪”一爆響,“年”就被嚇跑了。同時,人們還發現“年”拍鮮紅的顏色,於是又把桃木板染成紅色,掛在大門的兩邊,這就是批符。以後發明了鞭炮和紙,鞭炮就代替了爆竹,紅對聯代替了批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