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幾月幾日 冬至日出時間是幾點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9W

冬至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制定出來的節氣,是古人們認爲一年的中最重要的時間點,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日。下面就是小編精心整理的20xx年冬至是幾月幾日 冬至日出時間是幾點,歡迎閱讀!

冬至是幾月幾日 冬至日出時間是幾點

20xx年冬至是幾月幾日 冬至日出時間是幾點

20xx年冬至是幾月幾日

問:20xx年冬至是幾月幾日?

答:20xx年12月22日,星期日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或“亞歲”等。冬至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古時有“冬至一陽生”的說法,就是說從冬至這天開始,陽氣慢慢開始回升。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曆12月21至23日。

冬至的天氣現象:

民間又以冬至日到來之先後,及當天天氣的好壞,推測往後的天氣。俗語說:“冬至在月頭,要冷在年兜(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無雪也沒霜”(這是依據冬至日到來的早晚,推測寒流到臺灣的早晚)。

俗語也說:“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意思是:冬至這天如果沒有太陽,那麼過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過年就會出現雨雪天氣)。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過了冬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白天逐漸變長,夜間逐漸變短,所以,有俗話說:“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

另外,冬至開始“數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數九”的第一天。關於“數九”,民間流傳着的歌謠是這樣說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冬至日出時間是幾點

冬至時北京日出日落時間

日出時間爲——7:25am

日落時間爲——4:35pm

節氣介紹

冬至(公曆12月21-23日交節),是干支歷二十四節氣中表示季節變遷的其中一個特定節令,鬥指子爲冬至,亦即太陽運行至黃經270°時(冬至點),冬至標示着寒冷的冬天來臨。冬至,古有“日短”或“日短至”之稱。冬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南端,太陽幾乎直射南迴歸線(又稱爲冬至線),陽光對北半球最爲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並且越往北白晝越短。

在北極圈以北,這一天太陽整日都在地平線之下,成爲北半球一年中極夜範圍最廣的一天。對北半球各地而言,冬至也是全年正午太陽高度最低的一天。冬至這天,北半球得到的太陽輻射最少,比南半球少了約50%。據《載敬堂集》載:“夏盡秋分日,春生冬至時”,可見古人認爲:冬至節,春之先聲也。冬至過後,夜空星象則完全換成冬季星空,並且從當日起開始“進九”。而此時的南半球正值酷熱的盛夏。

節日來由

在民間廣泛流傳着“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冬至又被稱爲“小年”,一是說明年關將近,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爲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一個傳統的祭祖節日。冬至節,源於節氣特點“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古人認爲自冬至起,天地陽氣開始興作漸強,冬至一陽生、天地陽氣回升,所以古人將冬至視爲吉日,在冬至祭祀神靈和祖先,形成節日風俗。

漢代前未見冬至過節日風俗的文字記載,漢代是我國統一後第一個大發展時期,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這對節日習俗的傳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會條件。當時以冬至爲“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爲“賀冬”,官方例行放假,官場流行互賀的“拜冬”禮俗。

《後漢書》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可見這天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魏晉六朝時,冬至稱爲“亞歲”,民衆要向父母長輩拜節。冬節盛於唐宋。宋朝以後,冬至逐漸成爲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節慶活動。明、清兩代的冬至日,皇帝要舉行祭天大典,謂“冬至郊天”。民間在這一期間同樣有祭祖、家庭聚餐等習俗。故而冬至才被稱爲“小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