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有關端午節的600字話題作文(精選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1W

七年級有關端午節的600字話題作文 篇1

在6月的扉頁中,端午節悄然而至。自然,端午節是少不了糉子的。

七年級有關端午節的600字話題作文(精選6篇)

星期一的早晨,媽媽將我從睡夢中叫醒。對此,十分不滿的我打着瞌睡牢騷了幾句,以抱怨媽媽打擾我的美夢,可是隨後我就被一股淡淡的清香所吸引,把之前的滿腹牢騷都拋到了九霄雲外,“媽媽,什麼東西這麼香啊,真好聞。”我情不自禁地多吸了幾口,那模樣,就像一個在沙漠裏渴了幾天的旅人喝到了甘甜的泉水。媽媽得意地拿出了藏在身後的糉子,說道:“今天是端午節,當然要吃糉子啦。”於是,在愉快的氣氛中,我們一家三口享用了一頓豐盛的糉子早餐。

吃完糉子後,爸爸故作神祕地問我:“你知道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嗎?”“是爲了紀念投江的屈原。”我信心滿滿地答道。“投江的人不在少數,可爲什麼人們只紀念屈原呢?”爸爸繼續追問。“啊……”這我真不知道。“是這樣的。”爸爸說道,“屈原本是楚國貴族,他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在楚國任重官。後來屈原遭小人陷害,被楚懷王流放。不久,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殺。”

我沒有想到,屈原居然有着這樣曲折的人生,我不禁被他的愛國情懷所震撼。我終於明白爲什麼要紀念屈原了,不單單是爲了哀悼這位歷史偉人,更重要的是屈原還象徵着一種精神,一種至死不渝的愛國精神,是中華光榮傳統的精髓。我們正是要繼承這種精神,所以每年都會緬懷屈原,培養愛國精神。

“長太息以掩涕兮”已成爲千古名句,春夏秋冬輪迴了一遍又一遍。現在,又是一年糉飄香,每家每戶都在這淡淡的香味中,懷念着屈原。

七年級有關端午節的600字話題作文 篇2

一陣陣夏的氣息夾雜着淡淡的糉葉的清香,是那麼清爽,那麼誘人。啊!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糉葉飄香時。這本該是我們小孩子最快樂的時候,然而,我的心卻一陣隱隱的痛,一種濃濃的思念帶我進入童年的回憶之中。

小時候,臨近端午節,最疼愛我的奶奶就會帶我一起去蘆葦灘上摘蘆葉,奶奶忙着選摘那種又長又寬的蘆葉,而我呢,也在一旁忙得不亦樂乎:一會兒摘幾片最底下的老蘆葉給奶奶,一會兒忙着去抓蘆葦上的螞蚱,一會兒又去摘幾朵小野花夾在自己的小辮上。不知不覺,手腳麻利的奶奶已經摘了好幾把蘆葉了,她牽着我的小手回家了。回到家,奶奶把蘆葉掛在屋檐下晾曬着,聽奶奶說,因爲新摘下來的蘆葉比較硬而且很容易就裂開、折斷,所以要把蘆葉曬乾,等到要用的時候,再用開水煮一下,這樣經過處理的蘆葉既柔軟又有韌性,就可以用來包糉子了。端午節前夕,奶奶用水把蘆葉煮沸,頓時,一股糉葉的清香撲鼻而來……奶奶心靈手巧,會包好多種糉子:有鮮肉餡的、蜜棗餡的、小豆餡的、還有就是光白米包成的……我吃得肚皮圓滾滾的,仍捨不得停下嘴來……

想到這裏,我的鼻子一酸,眼睛又溼潤了。那一年,無情的病魔奪去了我最親愛的奶奶的生命,我再也吃不到奶奶包的美味的糉了了。

又到糉葉飄香時,儘管各種口味的糉子現在都能買到,可是我卻再也體會不到童年時那種摘蘆葉,包糉子的快樂了,再也體會不到那種沁人心脾的清香了。

七年級有關端午節的600字話題作文 篇3

據說,古代詩人屈原5月5日投汨羅江,人們在江上打撈屍體,卻不見屈原屍體,人們爲了讓魚蝦不傷害他,而包糉子投江餵魚蝦。現在,糉子人們已經不投汨羅江,但包糉子成了每年端午節不可缺少的習俗。

今天我們在班級裏學包糉子。

我們先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把糉葉洗淨後放到水中泡,過了幾分鐘,陳老師拿了2片糉葉,一卷,將糉葉捲成一個“小喇叭”,舀上糯米,用糉葉把糯米包好,再用繩捆上,一個糉子就“ok”了!

我見了,手也不禁癢癢,於是,我學着老師的樣子把糉葉捲起來,裝了些米,當我正慶幸“工程進展順利”時,卻發現底下正漏米呢!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了片糉葉把糉子包得嚴嚴實實,捆上繩子,總算包好了!啊?不是吧!瞧我那糉子,也太“帥”了吧!整個一立體梯形,找不到糉子的影子,嘿嘿,我這糉子“時髦”了吧!

我又開始包第二個糉子了,這次,我把米放少一點,然後就包了起來,用繩子捆好。哎,不對勁,還是不對勁,那糉子又扁又小,像天生“營養不足”。

看着自己接連製作了兩個“僞劣”產品,我像泄了氣的皮球。這時我想起了現在流行了一句話“不拋棄,不放棄”,於是我又認真包了一個,就這樣,包了一個又一個,現在我包的糉子雖然醜了點,不過還算個糉子。這也意味着我終於成功了!我開心地跳了起來!因爲我戰勝了困難!

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

七年級有關端午節的600字話題作文 篇4

端午節是一個家喻戶曉的節日,每年,人們都將在這一天包糉子,插艾草,賽龍舟,懷念愛國詩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糉子給全家吃,我很好奇,糉子究竟是怎麼包的?我決定向外婆請教,自已也包出幾個好吃的糉子來。

一大早,外婆就忙開了,我也趕緊過去幫忙。外婆先將糯米淘好,放在一個大盆裏,又準備了好多塊醃肉,幾個蛋黃。由於還要包肉糉,因此外婆又拿來醬油,往米盆裏倒了些許,攪拌了幾下,米馬上就變成了醬油色,接下來,就要開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張箬葉,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葉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狀,往這裏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間放上一塊鹹肉,然後將它撫平,看不出一點兒向上凸的痕跡,再將沒有碰到米的箬葉向前折,再將多餘的部分向兩邊折,用手將它捏住。這樣,一個糉子就成形了。接下來,就要在糉子外面縛上白紗線,防止糉子裏面的米漏出來。我先在糉子偏上方的地方繞了幾圈,又在下方更緊地繞了幾圈,最後,把繩子的頭和尾打一個死結,一個糉子就完美誕生了!我興奮極了,也按照剛纔的步驟去做,可是,剛要將肉放進去,“嘩啦”,一下,我手裏的箬葉鬆了,將米全倒了出來。我並沒有灰心,又繼續包起來,可箬葉就是不給我面子,剛包好,要繫繩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將米還有肉全倒在了邊上的米盆裏,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涼透心了。外婆過來安慰我:“每件事都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慢慢來,會包好的。”我又振作起來,經過了十分鐘的努力,我終於親手包好了第一個糉子!之後,我越包越熟練,看着一個個自已包的糉子,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在這個端午節,我學會包糉子了!

端午節那天,滿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糉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糉子,我想這一定是世界上吃的糉子。端午糉飄香,糉子香,學包糉子的過程更香!

七年級有關端午節的600字話題作文 篇5

陳老師曾經答應教我們包糉子,今天陳老師終於通知我們去她家包糉子了,我懷着激動的心情來到陳老師家。陳老師要求我們先做半小時作業再包糉子,我們只好服從“命令”了。漫長的半小時終於過去了,這時我們幾個同學都興奮得想大顯身手。

陳老師從廚房端出了米、糉葉、麻繩,我們幾個同學立刻圍在桌子旁抓起麻繩、糉葉擺弄開來。陳老師對我們說別急,先認真看她包,看完後我們再包也來得及。陳老師可真是包糉子的能手,只見陳老師先拿起兩片又寬又長的糉葉,熟練地捲成喇叭形,再用小勺舀了幾勺米,裝進了“喇叭”裏,然後右手抓住糉葉放在左手拍幾下,陳老師告訴我們這是爲了讓米實一點,糉子會更好吃點。最後再左一包右一裹,用麻繩一系,一個有棱有角的棕子就完成了。

現在輪到我們了,我想原來包糉子這麼簡單,就這麼幾步有什麼難呢,我原以爲很複雜呢。可是我包了半天要麼包得是扁的,要麼是圓的,總是包不成形,最後勉強包了一個糉子米粒還露在外面,其他同學也和我一樣顯得笨手笨腳。陳老師見了又教了一次,我們耐着性子再包了幾遍,終於包得好點了。我們望着有棱有角的糉子很開心,雖然包得還不是很結實,但卻是我們自己的勞動成果。

經過今天包糉子,我明白了:很多事表面看起來很簡單,其實做起來卻沒那麼容易。

七年級有關端午節的600字話題作文 篇6

一說起端午節,心中就會想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伴着這首兒歌,我們渡過了一個又一個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說法。一般都認爲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我們蘇州一帶端午節卻是爲了紀念戰國時吳國大將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國人,到吳國後受到吳國闔閭信任,對吳國的貢獻非常大,蘇州的老百姓得益匪淺。他興建了規模宏大的闔閭大城,開鑿了我國最早的運河胥溪,推薦了大軍事家孫武,使吳國很快強盛了起來。

後來伍子胥因遭饞言被吳王處死,蘇州的老百姓很懷念他,在民間封他爲“濤神”。由於他是五月初五被投入江的,所以蘇州人民在那天總要紀念他,故有“五月端午迎伍胥”的說法。

真的,說來也怪,每年的五月初五,胥江的水最洶涌,人們常說這是伍君顯靈了。

在蘇州,端午吃糉子是少不了的習俗。到時,古城的大街小巷裏盪漾着糉葉的清香。不過更使人難忘的卻是賽龍舟了。爲了紀念這位爲蘇州人民作出過巨大貢獻的正直大臣,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在蘇州的胥江進行龍舟比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之一。在古代,蘇州龍舟已經制作得很講究了。那些龍舟被人們做成花船的模樣,上面系滿各色彩繩,隨風飄蕩,令人眼花繚亂。

賽龍舟的場面也是熱鬧非凡。那一天,男女老少幾乎傾城而出,爭睹賽龍舟的風采,那時胥江兩岸彩旗飄揚,十幾條龍舟像離弦的箭在水面上“飛行”。各式龍舟你追我趕,各顯本領,互不相讓。每一條龍舟都牽動着許多觀衆的心,這種龍騰虎躍的熱鬧場面,如能身臨其境,一定會讓你熱血沸騰,躍躍欲試。

又聞到了廚房裏那香噴噴的糉子味,孩子們歡快的兒歌,也從窗外輕輕地飄來,“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