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來歷作文(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53W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精選14篇)

每逢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吃棕子、喝雄黃酒、掛菖蒲、艾葉、有些地方還舉行划龍舟比賽……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流傳很廣的故事。中國古代有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在公元278年,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屈原在絕望、悲憤之下,投入舊羅江,當地的百姓聞訊後,馬上划船去打撈,一直行止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就變成爲龍舟比賽。百姓又怕江河裏的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紛紛從家裏拿來米糰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形成了吃糉子的習俗……

根據以上故事來看,這些都是爲了紀念屈原而形成一種風俗習慣。我國還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作爲一名中國人,我平時還要更多地去了解這些燦爛古代文化。

中國有許許多多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由於我從小非常愛吃糉子,所以對“端午節”的印象非常深刻。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2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着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說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說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3

在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愛國詩人。 他非常愛自己的國家,但國王從不聽他的意見,只聽一些奸臣的意見。有一天屈原提出新意見,國王不但不聽,反而更加生氣,於是把他趕到汨羅河。屈原非常傷心,但他並沒有因此不愛自己的國家。

有一次,突然知道一個消息,楚國滅亡了,他十分痛心,於是他跳江自盡,百姓知道了,非常傷心。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吃了他,人們撒了一些米飯,目的是讓魚、蝦吃飽,不在去碰屈原。

慢慢的人們開始用蘆葦葉包糯米,然後綁上線成了糉子,划船撒米,變成了賽龍舟。

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5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主要有四種,其中以源於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陰曆5月5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他另外三種傳說是:源於紀念伍子胥、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6

包糉子,是端午節的一個傳統風俗習慣。關於包糉子的由來,較爲流行的說法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相傳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屈原投入汩羅江殉難後,楚國百姓每年五月初五這天,大家都駛着船把飯裝到逐筒裏,投到江中祭奠屈原。到了東漢光武帝劉秀建武年間,長沙有一個名叫歐回的人,說他白天見到一個自稱是三閭大夫屈原的人對他說:“你們每年祭我的竹筒米都被蛟龍吞了。今後你們可以用艾葉塞在竹筒口上,再用五色絲線捆牢,因爲蛟龍最怕這兩樣東西。”說完人便不見了。後來,歐回把此事告訴大家照辦。據說,人們包糉子,就是從這時開始的。

此外,在我國雲南傣族羣衆中還流傳着端午節包糉子由來的另一個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有一對傣族男女青年,從小一起長大,青梅竹馬,深深相愛。可雙方家長硬是不贊成這門親事。五月端午這天,他們便一塊跳進了老丙大龍潭。爲了紀念這對青年,每年五月初五,傣族人們便聚集在元陽縣烏河灣壩老丙大龍潭邊,讓青年們自己選擇理想的情人。青年男女圍成一個大圓圈,唱歌跳舞。跳完歌舞后,小夥子將事先包好的糉子丟給看中的姑娘。如果姑娘對小夥子有意,則拾起糉子。然後手拉手,分散到綠樹下,去傾訴衷情。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了,但我不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媽媽告訴我,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臣,小人對皇上說了屈原的壞話,皇上不再信任屈原,就把他流放到遠方,他很傷心就跳河殉國了。老百姓們爲了紀念他,就往河裏扔吃的東西,最後形成了端午節。

端午節我們吃糉子,系彩繩,賽龍舟,真是熱鬧非凡呀!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端午節嗎?我們吃糉子的時候別忘了學習屈原的愛國精神呀!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8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着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9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和媽媽帶着我去表姐家玩。

一路上,我懷着高興的心情,來到表姐家。到了表姐家,表姐說要給我講一個端午節由來的故事,表姐說:“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表姐說的頭頭是道,我聽的津津有味。現在,我終於知道了端午節的來歷了。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0

端午節是中華傳統節日之一。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年的歷史了。據說,它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中國人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呢?

儘管中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不同,但是他們都是爲了祈求健康、防疫祈病。到了每年的五月五日,家家戶戶都要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等活動。這種習俗可是經過2千多年的演化而形成的。人們選擇五月初五那天作爲端午節的原因是因爲屈原是在公元前278年五月五日那天抱着大石頭跳下汩羅江自殺的。賽龍舟的習俗也是從當時的人們划着小船去尋救屈原這種形式演化過來的。因爲沒有找到屈原的屍體,他們就把竹筒裏的米撒在水裏。他們認爲魚兒吃飽了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了。後來這種活動變成盛着米飯的竹筒,到現在演化成糉子。這種紀念屈原的活動漸漸變成了一種風俗;這種風俗漸漸地在各地流傳開了。

在流傳的過程中,活動的內容也不斷地增加了。因此,南北方的習俗也有所差別。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1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xx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着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2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糉子。

包糉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糉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糉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糉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糉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感情糉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糉子呢?

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糉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爲從鍋裏飄出那糉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糉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糉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糉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3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端午節還有許多有趣的活動。列如賽龍舟,掛香囊,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啊!

端午節的來歷作文 篇14

今天是端午節,你知道端午節的有來嗎?

大家是不是有的知道有的不知道,那我就告訴大家吧!

過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屈原。這種說法流傳的最廣。楚王在寵信奸臣,排斥忠良,屈原屢勸不改,反被流放。在放逐途中,屈原聽到秦國連敗楚國,國家命運危在旦夕,於是在五月五日投河,就有了現在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就是這樣的。

我過端午節那天,南方會舉行賽龍舟吃糉子比賽。北方則會去踏青。

請大家記住這個節日,弘揚民族文化,繼承先輩的精神,讓我們一起努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