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通用1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4W

端午節主題小學生徵文 篇1

“端午節,豔陽照,家家門上插艾蒿。掛絲線,戴香包,娃娃樂得蹦又跳。吃糉子,划龍舟,紀念屈原永流傳。”今天是端午節,一大早,當我還在夢鄉,媽媽就在叫我了。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通用18篇)

“小懶蟲!快起牀,媽媽和你一起包糉子,你怎麼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着。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糉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我還是很快地起牀,跟媽媽學着包糉子。於是,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糉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糉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糉葉;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糉葉裏,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糉子裏;④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心裏暗想原來包糉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糉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糉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糉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我的進展又如何呢?且看——我按照媽媽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着,可是這糉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糉子都沒包好,那小糉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糉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着些虛榮心努力地學着。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糉子。看着手中的這個小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糉子包好了,開始煮糉子了。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糉子就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糉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我的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

今天我不但跟媽媽學到包糉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糉子其中的快樂,這真是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安康”!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2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可就是沒有被國王採納,他反而被逐出宮中。屈原氣得不得了,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夫得知後划着小船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給屈原。之後,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爲糉子,把劃小船改爲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十分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就是吃糉子。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糉子好手――我的媽媽。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糉子。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的糉子最香。所以,此時每年端午節媽媽都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糉子。她在包糉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糉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將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體,然後先放一個棗,之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再夾幾個棗,最後用線把葉子捆好,一個糉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個老佛爺在睡覺。等糉子包完後,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然後就能夠吃了!此時媽媽包的糉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見到糉子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每當吃糉子時,我總就是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糉子,還要賽龍舟喲!

我最喜愛看賽龍舟了,幾十個水手都拿着槳,奮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此時水手們聽了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十分壯觀、熱烈。

吃糉子、賽龍舟,此時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爸爸媽媽都會帶着我們到奶奶家一起包糉子。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呢?這個疑問直到讀國小後才被老師解開了:原來是爲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報國無門,在農曆五月五日這天,投淚羅江自殺。楚國人民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不讓屈原的屍體被魚吃掉,這樣年復一年,就形成了端午吃糉子和賽龍舟的習俗。

記憶中的端午那天,我們總是趕了大早到奶奶家,這時奶奶早已準備好一切開始包糉子了。我飛快地跑到奶奶旁邊,好奇地看了看,好幾張糉葉躺在盆裏舒服地泡澡了,鍋裏的糯米飯香噴噴的。我好奇地問:“奶奶,爲什麼這些糉葉要一直泡在水裏呢?”奶奶說:“糉葉泡着沾上水,包的時候糯米不會太黏,比較好包。”原來是還有學問啊!

我先看了看奶奶那嫺熟的動作,學着她的樣子包了起來。先洗個手,沾點水,從盆裏拿起兩片溼噠噠的糉葉,交錯疊在一起,抓着它的兩邊,摺疊成一個小漏斗,用湯勺挖了三勺糯米飯放入漏斗中。仔細一看,糯米飯裏和着不少三層肉、蝦米和香菇呢。接着,還得把半顆熟雞蛋塞進糯米堆哦。再把“漏斗”上面那兩張半片的糉葉將露出的糯米飯蓋住,然後用紅色的繩子將它纏繞住。但是我怎麼也繞不住,看着奶奶包了一個又一個糉子,我的心裏甚是着急。

這時弟弟走了過來,指着我包的糉子大笑了起來:“姐姐你包的糉子比奶奶包的糉子大了好多呀,糉王!哈哈哈。”我看着手中的糉子,確實比奶奶包的糉子大了不少。奶奶笑着說:“要小點,煮熟後還會再長大個的。”我便把還沒纏上線的糉子拆開。用湯勺把一些糯米挖了出來,當我手中的糉子與奶奶包的糉子一樣大時,我在將它用紅繩纏繞住。這時一位身穿綠色衣裳的“糉美人”便誕生了。我提着親手包的糉子在弟弟面前炫耀起來:“看!你不會包吧?我包好啦!”弟弟把頭一撇,不理睬我了。

包完兩盆糉子後,便放入鍋中和水一起煮,煮了大概半個小時便好了。鍋蓋一打開,一股香味就撲鼻而來,我忍不住趕緊用剪刀把紅線剪開,放入碗中。忍住燙,打開糉葉,香味更加濃厚了,這時我總愛把糉子蘸着甜辣醬吃,又辣又香,還有點兒糉葉的味道呢,吃完許久後舌頭上仍然留着一絲絲餘味。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4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主要的習俗有插艾葉、賽龍舟、吃糉子……然而,這次的端午節卻讓我有了一個很大的成就,那就是――我學會了包糉子。

那天早上,媽媽就對我說:“你啊,也不小了,今天我就教你包糉子吧!”聽到這裏,我的眼睛裏立馬閃爍出喜悅的光芒。

我迫不及待地跑進廚房,看見媽媽正在準備包糉子的材料,有糯米、紅棗、瘦肉、棕葉和細線。

開始包糉子了,媽媽給了我一份包糉子的材料,就開始教我包糉子。“首先,我們要把棕葉折成一個空心的倒三角形,再把糯米倒進這折成的倒三角形裏。”媽媽邊說邊給我做示範,“然後,把一顆紅棗和一塊瘦肉放進做米的中央,最後把糉葉纏緊用細線包好就行了。”我看着媽媽一下子就能包出一個這麼可愛的小糉子,立馬信心十足,心想:包糉子肯定很簡單吧!

到我包了,我把糉葉折成一個“窩”,學着媽媽的模樣倒糯米、放紅棗、放瘦肉。可不知爲什麼,在媽媽手裏聽話的糯米,一到我手裏就開始調皮了。當我還沒用細線捆好棕葉時,糯米就全從棕葉裏漏了出來,我只好重新再包,可每次都漏了餡。我失落極了,正打算放棄學習包糉子時,媽媽卻語重心長地說:“你啊,就是沒耐心,這次,你靜下心來,在看我是怎麼包的,再包。好嗎?”“好。”我答應了。

我跟着媽媽慢慢地學,媽媽也很耐心地教我包糉子裏的一些小細節。我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包起來,也相信這次我能包好,不會再有小漏餡了。五分鐘過去了,我親手做的第一個糉子終於誕生了!沒有漏餡!我心裏樂開了花。“你瞧,靜下心來做事,不就成功了嗎?”媽媽摸着我的頭,微笑着說。我不好意思地點了點頭。

晚上,我吃着自己做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那一刻,使我明白:做一件事,如果想要成功,就應該靜下心來,專心致志。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5

今年的端午節學校放假5天,真是太棒了,我們一家人可以去度假了順便避個暑。太原實在是酷熱難耐,所以我們選擇了美麗又涼爽的內蒙古草原。這個端午我和草原有個約會。

我們如約來到了美麗的草原。

草原真綠啊,綠得像是一塊綠色絲巾;草原真靜啊,靜得讓你只能聽見自己的呼吸聲;草原真大啊,大得讓你一眼望不到邊。

近看,翠綠的青草中夾雜着各種野花,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字的小昆蟲跳來跳去,長長的青草似乎在用它們"鋒利"的棱角刺扎着我們這些不速之客的腳腕,有些微疼又有些癢。

遠看,青山一座連着一座直到天邊兒,宛如一幅美麗的油畫。一頂頂蒙古包如蘑菇般點綴在翠綠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牛羣、羊羣像朵朵棉花般鑲嵌在草地上。這樣的景象真是應了詩人筆下的"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情景

仰望,幾朵白雲慢慢地飄過蔚藍的天空,白雲有的像奔跑的馬兒;有的像展翅的雄鷹;而那些分散開的小云朵則像與羊羣走散的小羊羔,盲目地跑着。

閉目,我貪婪地深吸着,這帶着青草味的新鮮空氣,早已陶醉於大自然之美中。蔚藍的天空,無邊際的綠色草原,潔白的羊羣?一切都是那麼的美好,那麼的和諧!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6

端午節就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就是賽龍舟。這時,此時媽媽對我說:“你明白賽龍舟、吃糉子的來歷嗎?”我說:“明白呀!相傳龍舟競賽就是爲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就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明白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齊。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就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齊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此時就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7

“起牀了”。隨着媽媽的叫聲,我不用催促,一骨碌爬了起來,穿好了衣服。因爲今天是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各地過端午節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糉子和時令鮮果等。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爲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佔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大家庭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糉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繫在一起。

吃着媽媽包的香香甜甜的棕子,聽着媽媽講端午節的由來。我對古人過端午節充滿了嚮往。

吃完棕子,我們開始了傳統的端午節爬山活動。我們去爬北山。山上人來人往的,好多人手裏拿着柳枝或艾草,很熱鬧。

山上綠樹成陰,枝繁葉茂。無數條彎彎曲曲的小路悠閒地躺在山

坡上,頑皮地藏在樹叢中,我們在迷宮一樣的小路上繞行着,在綠色的海洋中穿梭着,空氣十分清新、香甜。我沉醉在美麗的自然中了。

不知不覺中,我們到了山頂,放眼忘去,真是一覽衆山小。天水市的高樓大街清晰地展現在眼前,象一幅生動的畫卷。

我們在山頂上休息了片刻,手裏拿着艾草,愉快地向山下走去。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8

端午節是我國“三節”中的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早上,我一邊吃糉子,一邊看電視。正巧,我看到有一個節目是賽龍舟。這時,媽媽對我說:“你知道賽龍舟、吃糉子的來歷嗎?”我說:“知道呀!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進汩羅江而死的愛國大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媽媽聽了高興地說:“我兒子懂得真多。”   奶奶見我們談得這麼開心,湊上來說:“你們知道嗎?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這倒是蠻好玩的。”我和媽媽一起說道。

吃過晚飯,爸爸、媽媽和我去散步。一路上,我都念着端午節的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念着念着,爸爸、媽媽也加入其中了。

啊!端午節的學問可真多。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9

月12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爲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

今天我們去外婆家過端午節,還沒到門口,就聞到一股撲鼻的香味,原來是外婆在做油炸餅呢,我忍不住拿起一個就放入嘴裏,呀!又香又脆真好吃。媽媽說只有在每年的端午節才能吃到這香脆可口的餅。

一會,我又看到外婆拿來幾把草,把它插在大門上,我奇怪地問外婆:“這是什麼東西?”

外婆告訴我:“這是艾草和菖蒲,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在門上插上它,因爲它們的莖和葉能產生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還有驅邪作用,就是能把不好的東西趕出去。”我感到很吃驚:原來這草有這麼多的功效!

中午吃飯是,我發現桌上有我最吃的黃鱔﹑黃魚等。媽媽告訴我:“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把雄黃酒灑於室內可消毒殺菌,喝它對人身體也很有益。”

今天不僅有很多好吃的,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這個端午節我過得真開心!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11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屈原誕生的,到了現在已經有了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而端午節的這天有非常多的習俗,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吧。

懸菖蒲艾葉。這天一清早,奶奶將鄉下帶來的菖蒲艾葉掛到了門上。我很好奇,就問奶奶,奶奶告訴我,這是爲了驅瘴,艾葉有藥用功能,驅蚊子、蒼蠅,淨化空氣。原來,端午節還有這些習俗呀!這下我知道了。

吃糉子和黃魚,到了中午桌上突然多了幾樣平時少見的東西——糉子、黃魚。我很奇怪地問奶奶:“今天又不是過年怎麼吃糉子呀?”奶奶笑着說,“今天是端午節呀,所以要吃糉子和黃魚。據說這天人們把糉子裹成尖角形投入江中,尖角形能嚇跑魚蝦,裏面的米能餵飽魚蝦,它們就不會去吃屈原的屍體,這是人們對屈原的敬愛。”現在我才知道吃糉子還有這講究。

賽龍舟、掛香囊。晚上看電視我還知道端午也有賽龍舟、掛香囊的習俗,坐在一邊的媽媽告訴我:“相傳當年屈原跳江以後,人們捨不得屈原,紛紛駕船竟相趕去救屈原,一會兒工夫就看不見了,後來,人們就用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另外,人們還用五色的線纏繞香囊,有驅邪、保平安的美好願望。”

這些,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怎麼樣,是不是覺得非常的多呢?其實,還有很多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的習俗等着我們去發現呢。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12

今天是端午節,原本應該是快樂的一天,但是我卻被媽媽教訓了一頓。

昨天,媽媽給我了1元錢,讓我買早點,並且要補回5角錢。晚上,我剛要睡覺,媽媽突然問我5角錢怎麼沒給她,我想:怎麼辦?我那5角錢已經買筆了。怎麼辦?怎麼辦呀?我吞吞吐吐的說:我的錢......老師借去買早點了。媽媽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說:“你給哪個老師的?明早我們一起去問一問,一定的,我一定要去問個清楚。”我想:明早怎麼辦呀?我只能求求上天了。我心裏一直想着這件事,晚上連覺都沒睡好。

今早我想:媽媽應該忘了這件事了吧?可是,媽媽不但沒忘,還硬拉着我去問清楚,我想:如果不去的話,我可能又要被媽媽美美實實的收拾一頓了,可是,老師跟本就沒問我借錢啊,怎麼辦。眼看媽媽正在找東西打我,我只得央求媽媽:”媽媽,我以後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了,再也不敢撒謊了,請你原諒我吧,我真的不敢了.”媽媽卻不聽我的話,到廚房去了,並且把我的書包鎖了,說:“除了我可以打開門拿她的書包以外,誰也別想開開這個門(暗示爸爸不能開門)。”我又到了廚房,爸爸也跟着我來了,我跟媽媽把事情的真相說了出來,媽媽還是懷疑我買了東西吃,因爲我平常很喜歡拿錢去買零食,這都是我平常嘴讒的壞毛病,造成了我的冤案。

在這個端午節發生了這麼一件事,真是掃興啊。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13

今天又要進行一年一度的龍舟賽啦,我真高興啊。讓我們一睹爲快吧!

午飯過後,我來到河邊,只見河兩岸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人多得像銀河上的不計其數的小星星,有留平頭的,有梳辮子的,有黑髮的,有白髮的……人人都穿上了自己喜歡的衣服:紅的、黃的、紫的、花的……可真是色彩繽紛啊。

今天的太陽熱辣辣的,曬得河兩岸上的人個個都滿頭大汗。可他們都沒把太陽放在眼內,都踮着腳,伸着脖子,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龍舟賽事的來臨。突然,只聽見槍聲一響,主持人通過鞭炮聲一聲令下:“比賽開始!”頓時,人們大喊大叫起來,猶如一隻只躍躍欲試的小鳥。

過了一會兒,主持人驚訝地叫了一聲,人們都不約而同地望向遠處。接着,又是一陣歡呼聲。從不遠處若隱若現看見一隻只小艇陸續地划來。參賽的龍舟可真多啊!鑼鼓喧天,龍舟越來越近了,上面坐着的不盡是年輕的選手,當中有許多是五十多歲的老人。他們拼命地划着,爭分奪秒,你追我趕,毫不相讓。那神情,好像在決鬥。生怕別人快自己一步,會追上自己。岸上也是洶涌一片,人們有的喊:“樂衆隊加油!”有的喊:“勒流隊加油!”喊聲震天動地。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一轉眼已經到了賽事的後半段了。可是不知是誰叫了一聲:“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加油!”頓時,人們又高叫起來,都爲他們打氣。隊員們終於鼓起了勇氣,努力地往前衝,敏捷地往前劃,又進行他們的“生死決鬥”了。

電線上的'小鳥唧唧喳喳地鬧個不停,好像在爲運動員們打氣;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樹舞動動着,似乎在爲他們喝彩。水浪寶寶時而翻起浪花幫助。

一場激烈的龍舟賽結束了,第一名是樂衆隊。這場龍舟賽給了我一個啓發: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們要不斷前進,我們要學習賽龍舟的精神,奮勇拼搏、積極向上、齊心協力,只要這樣,我們就一定能成爲成功者之一!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14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仡佬等民族地區。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瓜、黃魚、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這天無論北方南方,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顔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關於端午節還有許多兒歌,這些兒歌活潑、生動,令人們十分喜愛。這些兒歌也給端午節增添了許多歡樂的情趣。

端午節能看龍舟,能吃好吃的糉子,我真喜歡端午節啊!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15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比如:端午節吃糉子、中秋節吃月餅、元宵節吃湯圓等。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可以吃上好吃的糉子,糉子是用糉葉和糯米、蜜棗、花生一起包成的,香香甜甜的,可好吃了。說起糉子,還有段來歷呢,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人們害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蛟龍最怕葦葉和五彩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跑了,這樣小魚和小蝦就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就把包好的糉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除了吃糉子,端午節還有賽龍舟的習俗。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無比,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初五劃龍舟以作紀念。

這就是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1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兒歌是關於什麼節日的嗎?哦,答對了,沒錯就是關於端午節的兒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端午節。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端午節在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非常流行。許多學者都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數民族爲紀念龍神而流傳了下來。其實有很多關於端午節的傳說,其中有個傳說是這樣的:在很久很久以前,愛國詩人屈原投泊羅江死了,人們聽說屈原死了,就拿包好的糉子投進江河中,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那天,南方的人們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在端午節這天,還要有雄黃酒灑在小孩子的頭上畫“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端午節還有許多習俗,如端午節這天人們要用紅、黃、藍、白、黑色絲線系在小孩的脖頸、手腕和足踝上,稱長命縷。家家戶戶插“五端”:菖蒲、艾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每逢重陽節,人們就把房子打掃乾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滋生。

每到端午節,我總要起大早,去感受一年中最香氣四溢的一個早晨,家家糉子飄香,我家也不例外。我和媽媽先去菜場買原材料,接着我就跟奶奶學包糉子,經過幾次嘗試,我終於包好了幾個四不像糉子,開始煮糉子了,不一會兒,糉子的香味就撲鼻而來,瀰漫了整個廚房,我迫不及待地品嚐自己的勞動成果,咬一口美味無比。

端午節不僅讓我學會了包糉子,而且也讓我品嚐到了自己勞動成果的喜悅,端午節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節日。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17

“五月五,端午節,包糉子……”今天一大早,外婆帶着我跟她學包糉子。

只見外婆把三片蘆葉交錯疊在一起,用手一捲,就折成了一個漏斗,接着用勺子向漏斗裏裝入糯米,放了兩粒紅彤彤的棗子,最後把像寶劍似的蘆葉一蓋,再纏上線,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做完了。

看着外婆不費吹灰之力就包好了一個糉子,我也笨手笨腳地把蘆葉疊在一起,準備捲成一個小漏斗,可是我怎麼也不能成功,外婆見了,說:“不對,不對,你應該左手拿着疊好的蘆葉,右手將蘆葉向內卷!”我試了一次又一次,終於被我搞定了。接着,我把糯米小心翼翼地裝入漏斗,可是剛裝入的糯米就像斷了線的珍珠,全部灑在了桌子上。原來漏斗的尖端——糉子的尖角出現了一個洞。外婆見了一邊握住我的手,一邊解釋:“握住蘆葉的力度一定要把握好,不能使蘆葉鬆開。”在外婆手把手的指導下,糯米終於穩穩地在漏斗裏了。

可剛一個問題解決完,另一個問題又迎面撲來——纏線。明明已經把糉子五花大綁了,可是一鬆手,糉子猶如天女散花一般,全撒了。“氣死我了!”我生氣地把蘆葉扔在了桌子上。“小子,做任何事情不要着急,慢慢來!”外婆耐心地說。聽了外婆的話,我暗暗鼓勵自己:我還不相信一個男子漢會搞不定一個糉子?我努力使自己靜下心來,仔細觀察:外婆將線的一端咬在嘴裏,右手拉直了線的另一端,然後線圍着糉子纏上幾圈,最後打上一個結結實實的結。我重新拿起蘆葉,捲成一個小漏斗,眼疾手快地放入糯米和紅棗,用多出的蘆葉封住糉子,防止它再次散開,我纏了一圈又一圈,活生生地纏成了個木乃伊。“哈哈,大功告成!”我興奮地跳了起來。

糉子終於包完了,我和外婆把糉子放入鍋中蒸煮,一個半小時後,我拿着糉子,聞着它散發出來的淡淡清香,不禁感慨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技巧,不能蠻幹啊!”

端午節主題國小生徵文 篇18

每年家歷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民間傳統節日。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傳說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往河裏投糉子,讓魚、蝦、蟹吃飽了,它們就不再吃屈原的身體了。

端午節前夕,我家中便熱鬧起來,媽媽張羅着爸爸淘糯米,自己在一旁洗糉葉,外婆呢,把煮好的糉葉疊齊,準備包糉子。我湊上去一看,用料是又大又肥的豬肉,晶瑩錫透的糯米讓人不可以不“口水直流三千尺”。

“饞貓!還沒開始就想吃啦?”,外婆笑咪咪地說,“沒事來幫忙,不要閒着!”我向外婆吐吐舌頭,搬來椅子坐下包了起來。外婆又發話了:“糯葉疊成漏斗形……”“知道知道,您包時我瞧得可仔細呢!“沒等外婆說完,我就搶了話,一邊又忙活着包了起來。拿起幾張糉葉,我反它們疊成漏斗形,放一勺糯米,再放幾塊豬肉,剩下的又用糯米裹了起來,繞了幾下,終於吃到了自己包的糉子,這個端午節真有意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