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800字作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W

800字的作文,我們都寫過不少,如果我們要爲端午節一篇800字作文,那麼,你會怎樣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端午節800字作文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端午節800字作文
端午節800字作文範文一

端午節到了,我們小孩最喜歡端午節了,因爲端午節我們就可以吃到香糯粘滑的糉子了,有豬肉餡的糉子,有豆沙餡的糉子,有紅棗餡的糉子……花樣百出,應不暇接。

我們還在忙着掛艾草,懸艾葉,廚房裏就飄來了糉葉的清香,小孩們一股腦的衝進廚房,肉嘟嘟的小手擠滿了鍋,鍋子裏的糉子也一下子就被搜刮的所剩無幾了。

“弟弟,你想什麼呢?怎麼一邊發呆一邊流口水呢!”姐姐在旁邊訓斥道,“還不快來幫忙包糉子!”

“誒,來了。”我吆喝道。自來水過了一下小手,就開始包起了糉子。

這糉葉可真小啊,這樣,我多鋪幾片上去吧!我心想,如果一個糉子就比北方大饃還大的話,那老媽只讓我吃一個的時候,我不也同樣可以一飽口福了?對啊!我可正是聰明!我不禁抿嘴一笑。

我一口氣疊了四張糉葉上去,還創造出了新型品種——圓筒糉子,以前的糉子都是三角棱形的,我這會就來個創新,讓爸爸媽媽對我刮目相看!說着,我有用勺子舀了一大勺的糯米,把口封住,用五彩繩五花大綁,於是,我的創新之作就這麼完成了。我對我自己的作品還是很滿意的嗎。

把所有包好的糉子放進了鍋裏,我這條漏網之魚也同樣溜了進去,過了許久,我們一直鬧着:“可以吃了,可以吃了。”總算,媽媽把火關了,鍋蓋子一打開,整個廚房都洋溢着一股棕香。我趕忙在裏面尋找我自己包的糉子的身影,我總算在一個角落裏發現了他,然而現在的它已經一命嗚呼了,整個散了開來,黏在了鍋邊上,還有大部分的糯米沉進了水裏,估計這回成了糯米粥了。媽媽看到了這一幕也有點可惜,說着好好的一鍋糉子就敗筆在這了。我把我包的步驟告訴了媽媽,媽媽卻說:“包糉子可不能貪多啊!也不能越出預定的軌道。人也是這樣的,不能被貪念衝昏了頭腦,不能無視人格的限定。”

媽媽的話我永遠記在心裏,糉子的飄香也恆記心間。

端午節800字作文範文二

今天是端午節,大傢伙都在家裏忙着過端午節。我們姊妹幾個也聚在母親家過節吃飯。想起小時候過端午節的情形,大家七嘴八舌說起來。小妹嘴快,先說起來了,還是小時候過端午節熱鬧,一個禮拜前就有過節的氣氛了。那時候農村交通不太發達,好多小商小販就來村裏賣紅棗和糯米,天天上學回來第一件事就是看家裏買了紅棗和糯米沒有。買了多少,好第二天上學去給別的同學炫耀,糉葉皮是不用買的,我們那有個蘆韋塘,勤快的人還可以打上賣給販子,過端午節的錢就有了。

那時我們那很少包糉子的,都是蒸年糕的。端午節前一天下午,家家戶戶就開始煮糉葉皮,泡糯米,洗紅棗。到了天快黑,大人就開始包年糕了。我們就在旁邊湊熱鬧,吃紅棗。蒸年糕也是個技術活,包好了年糕在水裏煮一晚上,也不會散開,端午節早上打開年糕津津的,包不好的,煮到半晚就會散開,端午節就沒的吃的了。不過我們從來都不擔心,母親包的年糕是村裏有名的,又好吃又瓷實。

年糕包好了,要開始煮年糕了,說包年糕是技術活,煮年糕可是件累人的活,從晚上差不多十點開始,要煮到半個夜四五點,那時都是加柴火煮的。家家戶戶爲了煮年糕,都早早挖好了大樹根,曬乾劈好,放一次柴火差不多可以燒一個小時。到了端午節的早晨,等我們起來,母親已經炸好了油餅,從田埂上?回了艾葉。院子也掃的乾乾淨淨。

看到我們起來了,母親就用油餅包上一大塊年糕給我們吃,黃燦爛的油艾葉插在大門口,這陣各家各戶人差不多都出來了,小孩子都拿着父母前面買好五彩絲線開始編五彩繩,老人說是“長命縷”,拴在各自的手腕和腳?,誰的漂亮就說誰可以長命百歲。

家裏有出嫁一兩年的女兒今天和新女婿要回孃家來,沒小孩的孃家還有小弟弟妹妹的,姐姐都會做好香囊給弟妹,傳說香囊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巾,清香四溢,再以五香絲絃扣成索,做成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的香囊。女兒有小孩的,孃家媽媽早就坐好了蛤蟆鞋,名字不好聽,做的卻很非常精緻,鞋面是黑金絲絨的,紅布包邊,鞋前面繡着一隻栩栩如生的蛤蟆,鼓的眼睛,五彩絲線做的腿,也是取避邪驅瘟之意。

現在過端午節了已經成了大家放假休息的節日了,條件好的就出去旅遊去了,沒時間的就大傢伙聚在一起吃飯,就算過端午節了。小時候的熱鬧是一去不返了。

小妹一口氣把花說完了,大家也陷入沉思,雖然現在生活條件好了,想買什麼都可以買到,小時候過節的那種期盼,那份發自內心的悅卻再也找不回來了。

端午節800字作文範文三

時值晚春,繁密的枝葉已被春風吹成深綠,再過不久,便是屈原爲國捐軀的日子,人們爲了魚蝦不撕咬他的身體,向河裏投入大量包好的糯米,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紀念屈原成爲了中國的節日——端午節。

早在很久以前,人們就不進行向河裏投糉子這種浪費的事情了,端午演變成了一家團圓,享受美味的節日。

南方人吃肉糉,在乳白的糯米糰裏放上一顆肥膩的肉塊,我倒不怎麼喜歡這種口味,油腥味掩去了糯米的清淡,失去了原有的滋味。

家鄉的甜糉味道清香,不加修飾,更易品出屈原澄澈真實的想法。晾乾的蘆葦包裹住清香的糯米,偶爾向其中塞入一顆甜棗,摺疊成錐體,綁上纖細的葦杆,載入鋥亮的瓷盤,鍋中沸水掀起一股股白浪,如龍王的怒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斜端瓷盤,大塊濃綠被這波濤淹沒,於是又拿起竈臺上的鍋蓋,輕輕釦下,叫他接受洗禮,散發香氣。

苦痛熾熱的煎熬總是漫長的,待火光熄滅方纔發現,葦杆不知何時變得色深柔軟,棕葉綠得油亮,頗有食慾。撈入盤中,鬆開棕葉之上的束縛,抄起筷子,夾住一端棕葉,慢悠悠地將白玉般的糯米自棕葉退下,忽然眼前一亮,在深綠的糉葉下,糯米光滑的身軀更顯潔白明亮。

放在盤中託在手上,輕捷地將它們擺在桌上,一家人圍坐在方桌几面,面前擺上載着白糖的小蝶,大人身旁附上一杯白酒,夾起糉子蘸少許糖,就着白酒的辣味兒拉起家常,平日工作的勞累一揮即散,彷彿回到古時田園的小家,食物簡潔卻真情四溢,總覺得這就是屈原先生嚮往的生活。滿嘴溢着甜味,嗯,端午的味道。

縱使時間老去,年代老去,我們老去,但有一樣東西永世繁盛,那就是祖國傳統的節日,先人的願望,我們的和諧,將永不散去,端午的味道,真情的味道,永遠都不會改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