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精選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6W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1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精選17篇)

我們家鄉在端午節那天,每家每戶都要吃糉子。我們從菜市場裏買來了包糉子的糉葉,還有糯米、豬肉。先把糯米和糉葉放在水裏浸泡幾小時後,用浸泡過的糉葉包上糯米,再放上一小塊肉,然後用線綁好,這樣一個可愛又漂亮的小糉子包好了,再把包好的糉子放鍋裏煮上幾個小時,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我邊吃糉子邊問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以前戰國時期有一位楚國人叫屈原,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詩人,也是我國己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詞這種文體。後來因那時國王聽信饞言被流放,最終投江而死。原來端午節的意義是爲了慶祝豐收,後來因爲屈原投江那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於對出原的悼念。有些地方還在端午節那天在大江裏賽龍舟。這種撫慰屈原忠心的古俗世代相傳。

我們那裏的人隨便走到哪戶人家都能吃到熱騰騰的糉子、麻花、茶葉蛋。我媽媽還帶上這些東西送去給外婆外公吃,也表示一種對親人的想念。

這真是一個開心熱鬧的節日。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2

端午這天,我們姊妹幾個都去外婆家過節。中午吃糉子的時候,6歲的小表妹一定要跟我比誰吃的多,贏的人可以讓輸的人做一件事。想我比她大好多,當然勝利在握,就隨口答應下來。心想:這還不是小菜一碟。

比賽開始,本來想讓着她,並不拿出“實力”,笑眯眯的一點一點吃,哪知道小表妹好厲害,戰鬥力超強,吃了三個糉子還要吃……果然人不可貌相,我實在是吃不下了,認輸了……哎,大意失荊州呀。

小表妹作爲贏家,讓我做的事情會是什麼呢?大家一定都猜不到!原來她想讓我帶她去參觀我的學校和教室,哈哈,原來小表妹9月要上國小了,她對學校很嚮往呢~我當然義不容辭的答應帶她去學校參觀。還真看不出來小表妹花了這麼多心思,是想去我們學校呀。她告訴我說,她特別想上學,以後還要當班長、中隊長、大隊長呢。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3

端午節

端午節到了,我和媽媽去市場買糉子。

到了市場,我們第一個目標——買糉子。到了賣糉子那兒,我的眼一下驚呆了。“天哪!這麼多種!我倒!”你看那數都數不清的糉子,各種各樣。這邊有甜的,那邊有鹹的等等,多得使我眼花繚亂。我們買了幾十來個就回家了。

我們把糉子煮熟了,一人分了一個糉子,我輕輕一咬,啊!一股香甜可口的味道流入我的心田,太好吃了!我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忽然,我好象想起了什麼,問:“媽媽,爲什麼農曆的五月初五要吃糉子呢?”媽媽說:“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傳說是爲了記念屈原而有的傳統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一位忠誠正直的楚國大臣,他曾經多次直言進諫,可當時的楚君並不採納,還將他革職流放,後來秦國攻陷了楚國,屈原則憤而抱巨石投汨羅江而死。據說這一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人們爲了保全屈原的屍身,紛紛划船到江上把糉子投入水中,爲餵飽魚、龍、巨蟹。從此,每年五月初五,楚國人都到江上賽龍舟,投糉子紀念他。到現在一直這樣。”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耶,今天我又學到了課本上學不到的東西了。”

今天,我不僅吃了糉子,還知道端午節的來歷,真是開心!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到了農曆五月初五,我們都拍着手、跺着腳,唱起這首熟悉的兒歌。

端午節這天早上,奶奶總是在廚房裏忙着包糉子。我問過爸爸,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爸爸告訴我:“相傳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跑進廚房看見奶奶忙得滿頭大汗,我一邊幫奶奶升火,一邊問奶奶:我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啊?奶奶微笑着說:“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我們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現在端午節已經成爲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我坐在火爐旁,好像懂得了什麼,又好像什麼也不懂。只好呆呆地望着火爐。

到了傍晚,奶奶把廚房打掃得乾乾淨淨,並灑上雄黃酒,嘴裏一邊念着:“雄黃大蒜灑團轉,老蛇螞蟻遠遠走。”我有點懷疑,這雄黃酒真有這麼大的威力嗎?

大人們忙了一天,到了夜晚還不忘記用雄黃酒在孩子們的頭上畫個“王”字,我想這“王”大概是表示:希望我們像快樂王子一樣快快樂樂的度過每一天吧!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5

端午節那天,我和爸爸、媽媽、哥哥一起去上街,街上的人可多了,擠得我的眼鏡都快掉下來了。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滿街都是,真讓人應接不暇,我想要這,想要那,可媽媽什麼都不給我買;端午節前,我就和媽媽說過我要吃糉子的,媽媽很爽快的答應了,那天媽媽說過逛完街要去學校,領着學生去看會考考場,(因爲那是一年一度的大考,有她的學生明天參加考試)順便給我買糉子。到了晚上,我纔想起糉子的事,等啊,等啊,很晚了,媽媽纔回來,我忙過去一問,說沒買,說是光顧着催促學生早點休息,等所有的學生都入睡了,超市早已關門。媽媽說:“明天一定買”。

第二天,正巧媽媽不知因什麼事生氣了,我又和媽媽說起糉子的事,媽媽大聲罵道:“整天就知道吃,吃了睡,睡了吃”,說着就匆匆走了,去關照她的學生,好象上考場的是她。

看到糉子的希望離我?來?遠,我心裏刀割一般,雖然有人也沒吃到糉子,但我每年都吃不上,今年好不容易盼到端午節,卻還是沒吃到糉子,更沒有紀念屈原,我的心永遠不能平靜下來。

端午節過去好幾天了,我最終還是沒有吃到糉子。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6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

還有香囊,也是孩子們的愛物。人們蒐集了各色各樣的花布,新的、舊的,零零碎碎的,顏色越多越好。用針密地縫起來,各色花布配以各種形狀,再組成不同的圖案,花樣之多真叫人目不暇接。最常見的有心形的,也有新月形的、古錢幣形狀的。在裏面放些香料。至於香囊下面是些什麼,花樣就不一而足了。多是把幹了的蒜薹剪了適當的長度,一節一節的穿起來,穿成好幾串在香囊的下面底面在用些花布做成些穗子,這些花布多是窄窄的,顏色都很鮮。更有人用各色的細綢做穗。縫香囊的時候,老人們是那樣的認真,神情是那樣的專注,把古老的傳說,把慈祥的愛意,美好的願望,善良的期待,把淳樸的心願一併縫入,讓這小小的香囊成爲一件吉祥物,盼着晚輩們都能健康成長,成爲社會的棟樑。

再說說五色線。用紅、黃、藍、白、黑或是其它五種顏色的線捻成一股,這就要看老太太們的手上功夫了。手指不斷的輕輕的捻動着,五根線便在手中變魔術一樣合攏成五色均勻的一股了。這活看起來簡單,做起來不易。如是沒有一定的功夫,捻起來可就沒有那麼便當了,不是捻不成股,就是捻出來不均勻。或是太鬆,易散,或是太緊顯得不夠流暢。捻成的五色線如一條有着美麗花紋的五彩龍,系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腳脖子上,用來避邪。以求兒童能夠健康成長,不被病魔所纏。農曆五月已經是夏天了,五色線便要戴到天陰下雨時,等到雷聲響過,就取下來扔在水溝裏。老人們說,那五色線會在雷雨之中變成龍。可憐天下父母心,五色線當然不會變成龍,但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是永遠不會變的。

門頭艾、雄黃酒、菱角、香囊、五色線。這些伴我一天天長大的樸素的鄉間民俗,充滿着和諧、溫馨、關愛,和期望,如同人們對新一輩的那淳樸的心願,一輩又一輩流傳着。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7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以前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卻不知道怎麼裹糉子,爲什麼要裹糉子。今年的端午節,我總算明白了。

瞧!我婆婆正忙得不亦樂乎呢,又要準備糉子,又要準備“五紅”和“五黃”。看婆婆包糉子,我覺得是一種享受。只見她左手拿起一片糉葉,迅速地捲成漏斗狀,右手抓一把糯米塞進糉葉,再用糉葉緊緊裹住糯米,然後用線把糉子紮緊。就這麼一會兒功夫,碧綠的糉葉、雪白的糯米,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糉子。

我問婆婆:“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呢?”“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們從小就是這樣過端午節。你去問問你外公。”這時外公走過來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楚國都城被秦國攻佔了以後,屈原就投江自盡了。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把他吃掉,就包了糉子扔進江裏。賽龍舟的習俗也是這麼來的。”

“哦。你們小時候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啊?”

“我們小時候過端午除了吃糉子,還要準備五紅五黃。家家門口都掛艾草。”

“什麼叫五紅五黃啊?”

“應該是五種吃的,我知道的有雄黃酒、鴨蛋、莧菜。”

“爲什麼要掛艾草呢?”

“因爲艾草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可以驅趕蚊蟲。”

“看來端午節的習俗真不少呢。”

“是啊,端午在過去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呢,這些習俗也是傳統文化啊!現在過端午沒有那麼講究了,不過,糉子還是要包的。你跟你婆婆學學包糉子去吧!”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8

我國傳統節日比較多,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其中端午節我最喜歡。

端午節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糉子。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吃糉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很喜歡吃糉子。我還聽過一個關於糉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場上戰死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裏。爲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裏。過了幾天,人們才發現水池裏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很生氣。這時,有一個人叫道:“大傢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乾淨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後,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爲是菱角,就不敢吃了。因此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糉子”。

煮熟的糉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糉子和端午節是親密朋友。因爲我喜歡吃糉子,因此我也喜歡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9

今天是我期望已久的端午節,我早早就起牀等待着美味的糉子。

一進廚房,廚房裏飄散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糯米香,媽媽正和姥姥、姥爺包糉子呢,我奇怪的問老爺是什麼時候來的。“起牀了”老爺轉過頭。“嗯,老爺,您什麼時候來的?您也會包糉子啊!”老爺看出我的心思說:“想包吧,來,老爺教你!”。

“先把竹葉捲成錐狀,把卷好的糉葉卡在手虎口。”老爺也拿起竹葉給我做起示範,我也忍不住學起來。“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糉葉卷中,再舀上拌好的餡放在米上,然後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上,捏攏,最後用細繩繫牢。”老爺說完我也做完了。看着我第一次的成果也挺滿意,可再看看老爺包的糉子我傻眼了。老爺的一看就老手,包的如此精美我這新手哪能比的過,老爺卻表揚我說:“不錯嗎!比我第一次包的的像樣多了!聽了老爺的誇獎我欣喜若狂並要求一起包糉子。媽媽說:“一邊玩去吧,別在這搗亂。”“沒辦法,只能聽媽媽的和話一邊玩去了。

“糉子煮好了來嚐嚐!”媽媽喊道。我飛似的跑到廚房打開剛煮好的鍋蓋,拿起筷子翻來翻去找來找去,終於打到我包的糉子啦!我立即挑出笨重的糉子剪下繩子,大口地吃着,嗯,好吃,沒有臘肉的鹹硬,取而代之的是香嫩可口中。我三口五口搞定了。我驕傲的想:原來自己包的糉子格外的香,使我明白一個道理,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甜美的生活,同時也使我懂得要珍惜別人的勞動成果。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10

端午節到了!大家知道端午節的習俗嗎?下面,我給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等。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吃糉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端午節那天,我們學校舉行了“樂在端午”的活動,時間安排在午睡後。

活動開始了,我們拿出麥花皮,用剪刀在中間筆直地剪了五六刀。接着,按住其中一邊的頭,一翻,漂亮的麥花就成了。很快,麥花被食堂師傅炸好了,裝在一個大盆裏。大家爭先恐後地上去搶麥花。只見每個人手裏都拿着一隻托盤,手飛快地在盆裏挑選着,不一會兒,盆裏便裝滿了麥花。

酥脆的麥花彷彿成了我們的最愛,班裏只聽見一片咀嚼的聲音“咔吧,咔吧”。吃完了麥花,我拿出一個肉糉(其實,不瞞你說,糉子我也很愛吃),香氣誘人,一粒粒糯米都變成深咖啡色的了,最抵擋不住的還是糉子那誘人的香氣,咬一口,又糯又甜,味道好極了。

端午節活動很快結束了,這個端午節可謂是“舌尖上的美味”,好想再過一個端午節啊!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11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在一起過了一個愉快的節日。上午去書法班學習過後,我和爸爸到三叔家吃飯。

走在路上就讓人感覺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路旁的店鋪上都懸掛着“歡度端午”的標語,還有很多商店要在今天“優惠大酬賓”呢!

看着紅紅的標語,讓我想起昨天跟媽媽逛超市的情景,端午節的超市裏最引人注目的要數糉子了,八寶餡、五香餡、紅棗餡、肉餡;各種各樣、琳琅滿目,讓人一看就忍不住想吃上一口。

我在放糉子的貨架前都挑花了眼,撿了這個、拿了那個,每一個都讓人愛不釋手。中午我們一家人吃的是三嬸親手包的紅棗糉子。甜甜的、香香的、特別好吃。我們還有端午節吃了餃子——真是與衆不同吧。三嬸包了一上午的餃子、糉子,被我們三下五除二吃了個精光。最有趣的是可愛的弟弟,他把身上的衣服全脫了,看他喝一口可樂,一手抓餃子、一手抓糉子,吃了個不亦樂乎。

他那滑稽的樣子,引得滿桌子的人哈哈大笑。一家人在一起愉快的過端午真讓人高興,我真希望能天天過節。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12

今天是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早上我和爸爸媽媽早早地就從家出發去哥哥家過端午節。到了哥哥家裏,我見到了奶奶爺爺和哥哥姐姐們。中午二媽做了好多菜,擺了滿滿一桌子。吃完飯後,我和哥哥玩了一會兒 ,我纔跟着爸爸媽媽一起回家。今天真開心啊!吃到了香甜的糉子,還玩個痛快!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13

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一天,每家每戶門前要掛艾葉,吃糉子,賽龍舟……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大早,奶奶就給我包糉子,有紅棗的、有赤豆的、還有肉的……我看見奶奶先拿出兩條浸泡很久的蘆葦葉,把蘆葦葉捲成漏斗狀,盛幾勺浸泡過的糯米倒在裏面,之後再放肉、或赤豆或紅棗,再放些米在上面,把蘆葦葉摺疊,封起上面的喇叭口,最後用細線把糉子五花大綁的捆起來,結結實實。

沒過多久,水池上一個大盆裏放着一個個東倒西斜的大糉子,放在鍋裏煮,不一會廚房裏飄出了陣陣的清香,我的口水漸漸流了下來,就不由自主的大聲說道:“爺爺,快給我吃個糉子!”爺爺遞給我一個熱糉子,我咬了一口,黏黏的、滋潤滑口,是紅棗的,感覺太好吃了,我希望自己也會做,我真是快樂極了!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14

難忘的端午節

我盼望已久的端午節終於到來了。一家人都忙活起來了,我和媽媽去姥姥家包糉子。

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我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剛開始包有點困難,你得認真學。首先把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一個漏斗的 形狀,注意,卷的時候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最後要用稻草綁起來。“我照着媽媽說的包了一個大大的糉子,儘管看起來不美觀,但這是我用心做的。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在我的手上繫上了五彩線,還叮囑我不要扯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彩龍,可以帶走一切疾病。

早上忙完這些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我首先挑了一個自己包的糉子。白白胖胖的糉子真是又香又軟,好吃極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裏美滋滋的!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15

快樂的端午節

今天是五月五日,也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媽媽給我買了許許多多各式各樣的糉子。有三角的,有五角的,還有的像小枕頭。她們一個個躺在艾葉裏,像躺在搖籃裏的小寶寶,非常可愛!小糉子也是各種各味的,有八寶的,有棗泥的,還 有蛋黃的,甜甜的好吃極了!

今年的端午節過的可真快樂呀!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16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已經到來了,我們一家人開開心心的過了一個端午節。

我非常期盼端午節的到來,因爲我想學着包糉子。我拿來了糯米,砌成了三角形。又拿來剛剛煮好的大紅棗插到了糯米上。然後再用竹葉把餡兒包好,還用線來回的纏繞,覺得做得很結實。接下來我把包好的糉子放到鍋裏煮了十分鐘,拿出來一嘗,糯米硬硬的,我趕緊吐了出來。媽媽說糯米不泡是煮不熟的。哎呀,我怎麼忘了這一環節了呢。看來糉子我自己是包不成了,只有等着吃現成的了。

一會兒,媽媽叫着我一起去趕集,我第一次趕集覺得很新鮮。來到集上賣菜、賣水果的應有盡有。我看到了一個大西瓜,看樣子已經熟透了,媽媽買下了這個大西瓜,我開開心心的把它抱回了家。媽媽還買了許多東西,我最喜歡的還是那些大糉子。

回到家,我拿起糉子就吃,吃的滿嘴都是米香,特別是那大紅棗,吃到嘴裏又香又甜。

我們過了一個歡快的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優秀作文 篇17

端午節就要到了。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

到了那天家家戶戶都開始包糉子,吃糉子。糉子的形狀也是各式各樣的,有三角形,長方形的,還有枕頭形的等等……味道也是有很多種,比如有鹹的,甜的,辣的,夾餡的,肉的和素的好了好了不說了,反正花樣很多至讓我流口水。不過那些全是買的,我覺得還是我家的糉子好吃。那是因爲有我的辛勤的勞動成果,所以好吃。

儘管我不會幫媽媽包糉子,可是能幫媽媽淘米洗棗。當媽媽把包好的糉子一個一個的放入鍋裏時,我就在想“香噴噴的糉子什麼時候才能煮好呢?”媽媽好像看出我很着急的樣子,笑了笑對我說:“看你那猴急的樣子,找什麼急呀!這煮糉子得需要有耐心不能着急,否則會把糉子煮壞的。需大火燒開後,再用小火煮一小時才能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糉子呢。”“哎,還得等這麼長時間呀。算了吧,還是玩會兒吧。”

每當我看到糉子就想起媽媽說的那番話。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以後不管做什麼事都要用心,還要有耐心,誠心和細心,還有恆心,這樣才能學好本領,做好每一件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