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精選28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1W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以前我只知道端午節要吃糉子,卻不知道怎麼裹糉子,爲什麼要裹糉子。今年的端午節,我總算明白了。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精選28篇)

瞧!我婆婆正忙得不亦樂乎呢,又要準備糉子,又要準備“五紅”和“五黃”。看婆婆包糉子,我覺得是一種享受。只見她左手拿起一片糉葉,迅速地捲成漏斗狀,右手抓一把糯米塞進糉葉,再用糉葉緊緊裹住糯米,然後用線把糉子紮緊。就這麼一會兒功夫,碧綠的糉葉、雪白的糯米,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三角形的糉子。

我問婆婆:“端午節爲什麼要包糉子呢?”“我也不太清楚,反正我們從小就是這樣過端午節。你去問問你外公。”這時外公走過來說:“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的詩人屈原。楚國都城被秦國攻佔了以後,屈原就投江自盡了。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蝦把他吃掉,就包了糉子扔進江裏。賽龍舟的習俗也是這麼來的。”

“哦。你們小時候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啊?”

“我們小時候過端午除了吃糉子,還要準備五紅五黃。家家門口都掛艾草。”

“什麼叫五紅五黃啊?”

“應該是五種吃的,我知道的有雄黃酒、鴨蛋、莧菜。”

“爲什麼要掛艾草呢?”

“因爲艾草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可以驅趕蚊蟲。”

“看來端午節的習俗真不少呢。”

“是啊,端午在過去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呢,這些習俗也是傳統文化啊!現在過端午沒有那麼講究了,不過,糉子還是要包的。你跟你婆婆學學包糉子去吧!”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

端午節,我們總會吃糉子。——題記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屈原的,很多地方會賽龍舟、掛菖薄,艾葉,喝雄黃酒等等,但在我家就是吃糉子!

上了六天的課,回到家,看見媽媽在洗糉葉,我把書包放在沙發上,就去幫媽媽洗糉葉。我和媽媽仔仔細細的洗着一片片糉葉,又反反覆覆地洗了很多遍,洗完後,我們把糉子一片泡在水中,把鍋加熱,放入水,等水燒開了,媽媽就會放點鹽,就說這是殺菌消毒的,再把糉葉放入熱水中加熱,然後取出,接着用熱水沖洗,最後泡在冷水中。

處理好糉葉,我們開始做糉子餡。

媽媽把糯米拿了出來,反覆洗了幾次,最後用水侵泡。緊接着把豬肉切成塊,加入各種調料,均勻攪拌,蓋上保鮮膜放入冰箱醃製。因爲考慮到全家人的口味,又洗了很多黃豆,豌豆,紅豆等等。把洗好的泡在水中,媽媽說糉葉,豆子需要泡24小時,肉也需要醃製,所以要到了明天我們纔可以包糉子。

到了第二天,媽媽拿出準備好的材料開始包,取一片寬大的糉葉,捲成一個圓錐狀,在圓錐的“筒”中裝入糯米,把豆類的餡或着糯米放入,而肉餡是先放好糯米,再在糯米中心處肉,最後再蓋上一層糯米,接着把上層的落葉放下折,直到完全遮住開口爲止,用線繩順着三角的邊將所有糉葉捆好就可以了。

因爲我太想吃糉子了,媽媽包好糉子後,就煮了幾個糉子給我。我大口大口的吃着,心裏幸福極了。其實端午節吃糉子是一種情感的表達,在外流漂泊的遊子回到自己的家鄉或收到家裏的糉子是愛的交流。雖然我並沒有做多少事,但是吃起來是幸福極了,和平常買的有很大不同,因爲裏面有媽媽的愛呀!

明天就是端午節了,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3

今天是六月八日,農曆五月初五,也就是"端午節"。說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有另外的幾個名字呢!如“端陽節”、“女兒節”、“詩人節”。你知道它們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由於在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孃家來探望自己的父母親而得名“女兒節”;“詩人節”當然是要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現在知道了吧?

早上,我吃過早飯,媽媽與奶奶帶我出去玩。一路上,我嘻嘻哈哈、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別提有多開心了。不知怎麼的,我發現今天大街上有好多人,他們都買了樹枝拿在手裏。我很奇怪準備問媽媽,卻發現媽媽與奶奶手裏也各拿着一捆樹枝,就連忙跑過去問:“媽媽你們買樹枝幹啥?啊!真香!”媽媽笑着說:“傻孩子,這是‘艾枝’。艾枝可以驅蚊子與蒼蠅,還可以避邪呢!我們把艾枝掛在自己家的門上、窗戶上,不是很好嗎?”我點點頭。

中午,我們家的飯菜有豐盛又香甜,除了家常菜外,還有漂亮的三角糉子、雞蛋與鴨蛋,香氣撲鼻。我立刻拿起一個較大的糉子,剝開糉葉,津津有味地吃着白嫩的糯米,好吃極了!

爺爺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人格。其實這個我已經知道了,嘻嘻……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又可以學到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4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跟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原來這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跟一位楚國大夫知道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知道後,就往裏面扔糉子,希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

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跟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是怎麼回事?原來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跟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可以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是爲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裏面就是香噴噴的糉子,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直到我的心裏,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糉子呀!

這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使我受益匪淺!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5

“五月天,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首歌說的就是端午節的熱鬧情景。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和重陽節。此外,相傳龍舟競賽是爲了撈救投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飽了,不要吃屈原的屍體。

還記得我8歲的時候過端午節,我跟媽媽請求:“我可以一起包糉子嗎?”媽媽笑着說:“你先看我怎麼包的,然後你再試試看。”於是,我學着媽媽的樣子,笨手笨腳地包了起來。我心想:“要是在糉子裏放一顆糖豈不是可以變成“幸運糉子了嗎?”說着,我就迫不及待地在冰箱裏拿了兩塊糖果,放在了一個糉子裏,把它包好之後,放在鍋裏開始煮,10分鐘過去了,20分鐘過去了,30分鐘過去了……

我一直都沒有忘記我的幸運糉子。那時,我是多麼渴望吃到自己包的“幸運糉子”呀!“揭鍋了!揭鍋了!”姥姥大聲地說。我迫不及待地從沙發上蹦下來,大口大口吃着美味糉子。我連吃了四個都不是幸運糉子,但當我吃到第五個的時候,美味的糖果在我的口中滾動着,我終於吃到了傳說中的“幸運糉子”,高興得一蹦三尺高呢!大家都叫我“幸運的小男孩”,這個稱呼很帥氣吧,我也很喜歡。

吃飽之後,我就和姥爺拿着鐮刀去割艾草了。到了花園裏,我一邊割,一邊說:“爲什麼要割艾草呢?割下來後,它有什麼用處?”姥爺說:“艾葉既是藥材,它又可以插在門上,避邪。”我聽了姥爺的話,心裏想:“這麼有名的東西,我還問姥爺,真是見不多識不廣呀!”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增長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6

說到糉子,大家都很熟悉,每逢端午佳節,我們都吃清香可口的糉子。剝開清綠色的蘆葉,展現在你面前的是銀白色的糯米,它們粒粒飽滿,晶瑩剔透,猶如一顆顆美麗潔白的珍珠,咬上一口,更是清爽可口。

在品嚐這美味可口的糉子之餘,你是否想知道它究竟是怎樣做出來的呢?

在家鄉,端午節前夕,家家戶戶都忙着採蘆葉。河灘上站滿了人,到處都能聽見笑聲。採蘆葉也有一定的竅門,要選那種不老不嫩的。採回的蘆葉先要把它洗淨,再放進沸水裏煮一下,這樣既可以殺菌,又能增強韌性。取出後放在涼水裏浸泡一下,待蘆葉冷卻下來之後就可以使用了。糉子的主料是糯米。

先把糯米淘洗乾淨,用水浸泡10個小時左右。爲了更好吃,包的時候還可以加入一些花生、綠豆、紅棗、蜜餞等,還可以摻入鹹精肉,製成葷棕。包的方法,先把蘆葉的一端捲成鬥形,然後用糯米將鬥填滿,再用剩餘的蘆葉將其層層包裹起來。注意,可要壓緊,不然容易散喲。最後用細繩將幾個角纏緊,就大功告成啦!

至於糉子的形狀可以做成多種多樣,最常見的要屬“寶塔糉”,它的樣子就像一個立體錐形,是所有糉子中個頭的。還有一些常見的,像方糉、菱糉、子母糉……每一樣都逗人喜愛。

將包好的糉子放到清水裏煮,半個小時後,整個屋子裏就瀰漫着蘆葉與糯米的清香味。單聞着那誘人的香味,就讓人垂涎欲滴了。

糉子的吃法也有多種:可以趁熱吃,也可以等涼了吃。可以直接吃,如葷棕;也可以拌糖吃。各有各的滋味。

朋友,端午節來臨時,歡迎來我們這兒嚐嚐可口的糉子!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7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就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端午節最早源於戰國時期,當時有個叫屈原的楚國人,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就是一位忠臣。昏君楚王聽信-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而賽龍舟就是楚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就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就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而糉子則就是百姓不忍心忠臣被魚蝦吃食,故而將米飯等食品做成糉子投入江中,以求保屈原全屍。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我們要好好的繼承下來!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8

端午來了。她沒有一丁點兒的靦腆,也沒有絲毫的急切,更沒有向誰打過招呼,就那麼自然地、理所當然地來了。大街小巷、家家戶戶,每個角落都瀰漫着端午的味道:甜甜的、清新的、濃濃的。

從我記事開始,每年臨近農曆五月,母親就開始準備端午節的吃食:糉子。包糉子的時候,我最喜歡在母親身邊轉來轉去,名義上說是幫忙,實際上是想借機偷吃碗裏的餡。那拌了蜂蜜的糉子特別好看,穿成串,擔起來像玲瓏的風鈴。我偶爾也會動手包幾個,只是往往不是多一個角就是少一個角。但是,無論是幾個角的糉子,母親都會誇獎一番,說我能幹。

那甜甜的糉子餡,讓我的童年生活變得十分甜蜜。每次回憶,心中都一種甜甜的味道。

每年端午的前一天,父親一定會去田野裏割艾蒿。回到家之後,把艾蒿整理得乾乾淨淨的,捆成捆——我記得是二十棵一捆,準備在端午的一早拿到城裏去賣,年年都吃。端午節那天,父親自然是趕早上城,母親總是把我們早早地叫起來,讓我們去田野裏割些艾蒿。回來之後,母親便唸叨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在門窗上。艾草的清香瀰漫開來,這般香氣很持久。晚上,還要用艾蒿水泡泡腳,睡覺時,被窩裏都有一股清新的艾蒿香。

那清新的艾蒿香,混合着父親身上勤勞的汗水,似乎永遠縈繞在我們身上。

我特別喜歡過端午,因爲她沒有春節的忙碌,卻有除夕的感覺。大早起,母親總是親自給我綁五彩線。那專注的神情,那靈巧的動作,透露出不可替代的溫馨。早飯時候,母親總是爲挑選模樣最好的鹹鴨蛋,讓我吃餡最滿的糉子。晚上,母親總是讓我第一個用艾蒿水洗頭、泡腳。小時候,覺得母親就應該做這些事情。現在,我明白了,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着濃濃的慈母情。

端午的味道包含在童年的回憶中,蘊含在父親的勤勞裏,縈繞在母親的關懷中。我希望我的父母親能永遠健康地生活,因爲,他們的兒子希望能在每一年的端午,和他們一起品嚐端午的味道。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9

早晨,我和媽媽吃好早飯,走到電腦旁邊,開始查起了關於“端午節”的資料。

我輸入端午節三個字以後,電腦的屏幕上馬上顯示出了我要查找的資料,我就迫不及待地抄了起來。電腦裏介紹了“端午節”的習俗、古詩、來歷,和傳說。其中,我最敢興趣的是古詩,上面寫了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小古詩,古詩陸游的內容是這樣的《乙卯重五山》,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糉包分兩鬢,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贏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這首詩寫了“端午節”這天的生活習慣,這首詩還反映出了江南“端午節”的風俗。既有紀念屈原的意思,又有衛生保建的內容。

到了“端午節”那天,心靈手巧的姑娘們早就聚在一起做香袋了。小朋友們一人胸前掛一個,有紅的、有黃的、有深藍的,還有翠綠的。別提有多好看了。大人們就忙着包糉子了。伴着一陣陣糯葉的清香,糉子煮熟了。香香的糉子有白米糉、赤豆糉、蜜棗糉。應有盡有、美味無比。

中午過後,賽龍舟比賽正式開始,大人和小孩們三五成羣地去龍舟大賽的現場觀看節目。那裏已經聚集了五顏六色的龍舟了。每一條船上的人都穿着統一的昭服裝,有紅的、黃的、綠的、藍的。整潔而又壯觀。比賽開始了,每條船裏的人都用力地划着木槳,而且還很整齊呢!龍船向前快速地駛去,彷彿就像一隻箭。水面的波浪拍打着斜坡,一浪接着一浪。觀看的人也不甘示弱,爲他們鼓勁加油。不知不覺,比賽就結束了。

勝利者就高興地蹦了起來。我也爲他們感到自豪。這就是有趣的“端午節”,既能吃到又香又甜的糉子,又能看賽龍舟比賽,我太喜歡過“端午節”了。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0

“吃糉子了!”媽媽大聲的吆喝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睜大眼睛看着媽媽。

“快點起牀了,看給你買了耍線、桃籃和小香囊,馬上幫你係在手腕上。”我一個翻身,趕緊爬起來坐着,伸出兩隻小手,讓媽媽幫我係耍線和桃籃,還順手把小香囊掛在了脖子上。雖然我也老大不小的了,但還是特別開心,因爲這是我們這裏的風俗。每年端午,都是外婆家買這些東西,還有一套衣服,叫端端衣。聽說只要孩子們穿戴上這些東西,既保平安又避邪呢,還有就是在這天要插艾草和吃糉子。想着那清香的糉子,我的小肚皮已經開始咕嚕咕嚕叫起來。下了牀準備去刷牙,只見餐桌上已經擺滿了早點,有各種口味的糉子、綠豆糕,還有雞蛋,看的我直流口水。我神速般的洗漱完畢,和媽媽一起吃起了早餐。

我和媽媽邊吃邊聊,爲了顯示我的博學多才,我向媽媽介紹,其實過端午並不是爲了品嚐美味的食品。媽媽笑着說:“那是爲了什麼呢?”傳說那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年楚國眼看要被秦國侵佔,屈原心如刀割,悲痛欲絕,於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汩羅江而死;楚國百姓非常悲痛,漁夫們划船沒有撈到屈原的真身,爲了不讓魚蝦吃他,把煮熟的糯米糰和雞蛋投入江中,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了,所以纔有了今天的糉子。媽媽笑着說:“原來你知道的蠻多的嘛。”哈哈,我還知道呢,聽說它還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哦。

聞着飄着清香的糉子,我不禁在想,端午節不僅僅是插艾草、吃糉子和傳承歷史的習俗,更要有歷史人物的愛國精神。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點雄黃,插艾葉草等等,我們家也不例外。

一大早起來,我就看見外婆已經準備好了一小籃子糯米,還有一盆兒昨晚醃好的五花肉,還有一大盆的煮好的蘆葉。準備要包糉子了,外婆看見我起來了,變對我說:“我正缺人手呢。你來幫我搭把手吧。”我開心極了。我可以享受到包糉子的快樂。

我先拿了一個小板凳,坐在邊上,看着外婆包了幾個。看得我躍躍欲試,我馬上去把手洗了一遍。先挑了四五片蘆葉,四片按順序鋪開,一片反扣在中間,現在要把蘆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卷緊,不然米會露出來的。接着是往裏面放入一半的糯米,在挑一塊五花肉放進去,再裝一半的糯米進去。然後用轉陀螺的樣子把蘆葉的另一端慢慢地捲起,弄到只有一個小尾巴,就把小尾巴夜捲起來,用大拇指摁住,把卷起來的再對摺,最後呢要用線把糉子五花大捆綁牢,防止它散掉,這樣一個不這麼完美的三角體糉子就完成了,外婆誇獎道:“比你媽那是包得好看多了。”我聽了大眼笑成了小眼,心想:可以去媽媽那顯擺顯擺了。

中午,外婆把做好的糉子放入高壓鍋中。當煮的差不多的時候,那濃濃的糉香就從廚房裏飄了出來,直鑽入到我的鼻子裏,清香四溢使人胃口大開。我迫不及待地叫上家人品嚐我的糉子,媽媽笑着說:“這糉子比買的都要好吃!”我開心極了。

下午,媽媽給我和弟弟一人一個香囊。外婆告訴我們端午節小孩子佩香囊有避邪驅瘟,還可以衣服點綴,這裏面有硃砂、雄黃、香藥。我們這香囊外包以紅色絨布,在以五色絲線旋扣成索。一聞還有淡淡的藥香,我和弟弟高興地掛着香囊,出門找小夥伴去了。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祝大家端午節安康!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2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端午節源於屈原的故事:屈原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卻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結果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00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來源]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吃糉子是一傳統習俗。每當五月初五,媽媽都會包許多糉子,讓我們大飽口福。媽媽包的糉子特別香,一端上桌,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我和爸爸還有哥哥便會狼吞虎嚥地吃起來,不吃飽誓不罷休。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佩戴着香囊,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噴噴的糉子,端午節裏,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如今,端午節已被國家定爲法定節日,希望我國民俗風情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3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最喜歡過端午節了!

每年的端午節,奶奶都會起個大早包糉子,我也會跟着很早就起了牀。只見碧綠的糉葉、雪白的糯米、鮮紅的大棗……都被一一擺放在桌子上。“我要吃肉糉!”我迫不及待地嚷着。奶奶笑着說:“瞧瞧,我家的小饞貓多着急啊!”說着,奶奶已經熟練地拿起三張糉葉,把它們並排疊放在一起,然後一隻手捏着糉葉尾、一隻手捏在中間,輕輕一扭。咦!三張糉葉就變成了一個倒三角。接着,奶奶在倒三角里裝上了糯米和紅棗,再把剩餘的糉葉蓋上、纏緊,最後用細繩認真地紮起來,一個神奇的糉子就包好了!奶奶包了不少的紅棗糉,更不會少了我喜愛吃的鮮肉糉。

包好了糉子,奶奶又帶着我去郊外採摘菖蒲和艾葉。據說它們掛在家裏的大門上可以辟邪驅瘴。

沒過幾個小時,糉子煮好了。揭開鍋蓋,滿屋子都是糉葉和糯米的清香。我一口氣吃了好幾個鮮肉糉,嚇得奶奶直喊停,生怕我消化不了。哦,奶奶包的糉子真是世上獨一無二的美味啊,但願每天都能過上端午節!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描寫端午節的兒歌,端午節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很多,其中一個來歷是這樣說的:相傳古代有個愛國詩人叫屈原,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自己卻無能爲力,心如刀割。於是,在五月初五那天,屈原寫下了絕筆《懷沙》,跳進了汨羅河自盡。當地人民駕舟營救,便有了今天的競渡。人們把竹筒裏的米撒向汨羅江喂蛟龍以保全屈原的肉身。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個習俗,在這一天裏,家家戶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都會舉行龍舟大賽,來悼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有一個習俗是吃糉子,但我更好奇的是糉子是怎麼包出來的。這不,媽媽又開始忙碌了,這次,我緊跟在媽媽的身後,誓要弄清楚包糉子的過程。原來,包糉子前先要做好準備工作:洗糉葉,泡糯米。我問:“今天包糉子嗎?”“是啊!下午包。”媽媽說。“爲什麼要這個時候泡呢?”我說,媽媽說:“因爲提前泡四個小時,容易熟,口感好。”很快就到了下午,媽媽開始包糉子了。首先,她取出三片葉子,糉葉在媽媽的手裏像施過魔法一樣,一眨眼就變成了一個精緻的“小漏斗”;然後,媽媽將白花花的糯米和甜蜜蜜的棗裝進了“小漏斗”裏。最後,媽媽用白線將這個似方非方,似圓非圓的糉子綁起來,一個綠瑩瑩的糉子就大功告成了,看得我目瞪口呆。糉子包好後把它們放進鍋裏煮四十分鐘,再泡三四個小時,讓它們入味兒。香噴噴的糉子會讓你食慾大開。

我吃着香香糯糯的糉子,眼前忽然浮現出了屈原投江的畫面,以前我以爲糉子是一種美食,現在才知道五月初五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作爲小學生的我,一定要學習屈原愛祖國,愛人民的精神。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5

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田野裏去採摘了很多

棕葉,棕葉的樣子有點象竹葉,只是比竹葉大得多。這些棕葉用來準備明天包棕子。我雖然熱得滿頭大汗,但看到青綠的棕葉就像看到了香甜的棕子,所有的疲勞都有消失了,只是盼望明天快快到來。

端午節到了,我早早地起了牀,看媽媽包棕子。只見媽媽把洗好的棕葉兩張背對背放好,再把它折成一直角,用湯匙把放了各種調料和肉的米放在棕葉上,形成一個尖尖的形狀,再將糉葉剩餘部分沿米的形狀摺好。整個糉子就捲成了一個小菱角,再用草繩將把它紮緊,一個可愛的棕子就做好了。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擺在蒸籠裏放在大鍋蒸,我都等不及了,不停地在廚房是轉來轉去的。蒸了好久,終於可以熟了,但媽媽說還不能吃,要等客人到齊了再吃。

中午,客人都到齊了。看看桌上的菜可真豐富呀。有鹹鴨蛋,皮蛋,滷鴨子……這些都是端午節一定要吃的菜。但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香香的棕子,解開棕子上的細草繩,再剝開棕葉,一股香味撲鼻而來,輕輕地咬一口,又香又甜,真好吃!

午飯後,爸爸給我講了端午節的來歷。古時候,楚國的忠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趕去救他。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就不見了。人們怕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就不停地往江裏扔棕子,希望魚吃了棕子後就不咬屈原的身體了。從此以後,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每年五月五日就划龍舟,吃棕子。爸爸還告訴我,端午節的時候,人們還要掃院子,灑雄黃水,在門口掛艾蒿和菖蒲,希望能殺菌防病,一家人平平安安。這些活動都表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6

這天就是端午節,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當到了端午節,人們都要吃糉子、賽龍舟、喝雄黃酒,掛上艾草、香袋和在孩子的身上寫“王”字。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此時原先這就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和一位楚國大夫明白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最後,他們抱着一塊大石頭跳江了。當地的老百姓明白後,就往裏面扔糉子,期望魚兒不吃屈原的身體,只吃他們扔的糉子。

所以就有了吃糉子這個習俗。老百姓到了每年的端午節,都會比賽龍舟,贏了就上岸把糉子扔進江裏,所以就有了賽龍舟這個習俗。那在家門口掛上艾草和菖蒲,還有掛香袋,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又就是怎樣回事?原先就是在古時候沒有蚊香,花露水和紗窗,所以人們就在門口掛上艾草、香袋,在孩子身上掛香包能夠防止蚊子、蟲子來咬。在孩子身上寫“王”字就就是蟲子中的國王,蟲子都不能咬他。喝雄黃酒也就是爲了不讓蛇來咬,就有這個習俗了。

這時媽媽叫我吃糉子。糉子的餡有肉、蛋黃、豆沙、棗子等多種。剝開綠油油的糉葉,此時裏面就就是香噴噴的糉子,真像一個糉子精靈披着一件綠色的棉襖!我一口咬下去,啊,糉子真好吃!這又香又甜的味道一向到我的心裏,使我陶醉,我真喜歡糉子呀!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7

我度過的每一年端午節都很熱鬧,隨着今年的端午節臨近,我也越發的期待了起來。

這天一早,家鄉里的人們都出門來到了家鄉的河邊,河面上停着一排排的小船,既然是端午節,那麼划龍舟比賽也必不可少。

這場划龍舟比賽在太陽升起的時候開始,在中午時分結束。所以,今天的大家都起了一個早,全都趕到了河邊,想觀看這場熱鬧又精彩的比賽。

一陣鼓聲響起,河面上的龍舟全都蓄勢而發,等到下一聲鼓聲響起的時候,河面上的龍舟一時間全都追逐了起來。岸兩邊的人們全都扯着嗓子在爲他們加油,聲音很嘈雜,所有人都將目光放到了河面上滑行的龍舟上。只見龍舟上划着船槳的參賽員們,一個一個的都全力以赴。隨着其中一艘龍舟越來越接近終點的時候,所有人的心全都提到了嗓子眼,有人歡喜有人憂愁。

第一場划龍舟比賽以3號船取得了勝利,緊接着河面上就又迎來了第二場划龍舟比賽。一上午總共有六場比賽,最後一場比賽是由前五場比賽獲得的冠軍進行的一場比賽。當最後一場比賽來臨的時候,場面可熱鬧了,所有人的都在期待着今年端午節划龍舟比賽的冠軍呢。

“3號3號,你們最棒!加油!”“10號,你們纔是最棒的!”各種加油吶喊的聲音此起彼伏,混雜之中帶着無限的活力。我與我的朋友們站在一團,我們同樣吶喊着在爲划龍舟比賽的參賽員們送上我們的加油與鼓勵。

當振耳的鼓聲再次響起來的時候,這就意味着今年端午節的划龍舟比賽結束了。這真是一個無比熱鬧的端午節,等到划龍舟比賽結束後,我們全都回家吃糉子去了。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8

離端午節的日子越來越近了。街上飄着陣陣糉香。

我和我的媽媽準備好糯米、糉葉和線等,開始包糉子。我目不轉睛地看着,只見媽媽拿一張糉葉捲成漏斗型,再往裏面加上參有紅豆的糯米,然後用糉葉包成三角形,最後用線把它拴好。看着媽媽包糉子,我不解地問媽媽:“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呢?”媽媽耐心地給我講到:“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__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由一個著名的詩人叫屈原,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後來,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在陰曆5月5日這天,他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真是太可惜了!”聽完媽媽講的故事,我不由自主地嘆息道。

媽媽繼續說道: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一個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爲怕飯糰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糉子。”媽媽停下手中的活,擡頭問我:“你看見過賽龍舟吧。”“我們去年在新津看見過啊”我不解地問。“其實,賽龍舟也與端午節有關。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哦,是這樣的。想不到一個節日還有這麼多的故事”,我恍然大悟道,想不到我們經常過的節日,竟然有這麼多的文化。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深深感到:“中國文化源遠流長,燦爛輝煌”。我發誓要好好學習中國文化,做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19

這天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因爲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時稍晚一點。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我的手上腳上都被帶上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組成的,很鮮豔。媽媽告訴我說,端午節帶上五彩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洗完臉後,我就來到了餐桌前。滿滿的一桌,真豐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糉子,還有香噴的雞蛋、鴨蛋、鵝蛋。看着這麼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正準備開動時,爸爸發言了:“知道今天爲什麼要吃糉子嗎?哪位“同學”知道請舉手回答?”

這可難倒了我了,我就裝作沒聽見,等待爸爸解釋。爸爸告訴我說是爲了紀念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沒想到一種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講完後,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和他們做遊戲了——頂雞蛋。

我在盤裏隨手拿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雞蛋,先和爸爸來了一個對決。而我的力氣太小了,一個回合下來,就輸給了爸爸。但是心裏卻不服輸。心想:“可不能這麼算了。”我又去洗鵝蛋,想和媽媽較量一番。

只見媽媽在盤子中左挑右選的,好像裏面藏了大將軍。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在選什麼?難道鵝蛋還會有什麼不同嗎?”聽完後媽媽耐心地說:“你看這鵝蛋好像都一樣,其實裏面的學問大着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狀,要選“小頭”尖一點的,這樣的蛋會比較有優勢一些;其次要看鵝蛋的外殼,光滑、細膩、顏色勻,這樣的蛋殼更硬一些。根據這些特點選,一定能獲勝。”

我半信半疑地選了一個鵝蛋,就開始跟媽媽較量起來了。

我雙手緊緊地握着鵝蛋,使上了渾身的力氣,頂啊,頂啊,只聽見叭的一聲,我趕緊收手,緊張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裏的鵝蛋竟然沒破,還是好好的,“原來是媽媽手裏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贏了!我贏了!”我興奮地邊喊邊跳,爸爸也高興的拍手錶示祝賀,媽媽看着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0

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節日,如:元旦節、清明節、母親節、勞動節、端午節、兒童節等其他節日,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端午節,因爲我端午節過得最快樂。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聽父親說:“戰國時期有個愛國人士,他叫屈原。”屈原是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曾多次勸國君楚懷王聯齊抗秦,但是昏庸無能楚懷王聽信小人,以致國破家。屈原聽到自己國家將要滅亡,便抱着石頭自投舊羅江自盡。

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直行洞庭湖,終不見屈原屍體,老百姓爲了不讓魚兒吃掉屈原的屍體,家家戶戶包糉子,然後把糉子投入舊羅江,讓魚兒吃飽,這樣就不能吃到屈原的屍體。端午節就這樣慢慢的傳下來。端午節還要賽龍舟、帶綵帶線和掛香包等形式來紀念屈原。”父親說完,我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快過來吖,包糉子咯!”母親喊道。我們連忙跑出去,我拿了兩片糉葉,學着母親那樣包,可包來包去一點都不像母親包的那樣,反而把糯米灑了一地。我氣地把糉葉丟在地上。母親說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來,首先要把糉葉繞成一個三角行的樣子,然後把糯米放進去。

”我按照母親說是那樣做,包成第一個糉子我很高興的說我會包糉子了啊,後來連續包了好幾個。這時,母親邊說邊包地說:“在我們老家過端午節要插艾葉草、葉菖蒲、賽龍舟、飲雄黃酒等習俗。”包好了糉子,我們就煮起來了。過了半個多鍾糉子也煮熟了,母親就拿給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這是我們包的糉子,不由也不膩。”幾分鐘過去了,一吊糉子被我們吃完了。

哇!今天過得真快,讓我明白了很多知識,也知道了許多民間風俗,讓我感到很開心很快樂地過完這個端午節。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1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大家的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我們這兒過五月初四。一大早起來,我看見奶奶拿着一根根艾草和一株株不知名的植物,插在家中的每一個門框上。我撓着頭,笑嘻嘻地問:“那是一種什麼植物?”奶奶笑着說:“這是菖蒲。”奶奶還把艾草和菖蒲捆成一把放在後鍋和水缸中,聽說這樣可以驅蟲避邪呢!

我們這兒的端午節當然少不了糉子啦!奶奶和媽媽要包糉子。她們準備好乾淨的箬葉、泡好的糯米、調製好的肉和豆沙。我從來沒有包過糉子,今天我也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媽媽給了我一些糯米和豆沙,讓我包豆沙糉。我拿着兩片箬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把兩片箬葉背對背靠在一起,在距離箬葉尾部三分之一處捲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在圓錐形裏先裝一勺糯米,再裝進一勺豆沙,最後裝一勺糯米覆蓋在豆沙上,用勺子壓緊,把多餘的水分擠掉。接着用剩下三分之二箬葉把圓錐的底面封好,把底面突出的兩個角往下壓,把多餘的箬葉從中間捏住,往左壓,最後用棕櫚葉製成的繩子綁緊。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做了好幾次都失敗了,已經浪費了好多箬葉。糉子真是吃起來香,看着容易,做起來難呀!只剩最後兩片箬葉了。我把它們捲成一個圓錐形,在媽媽的指導下,總算包好一個糉子。雖然樣子有點兒難看,至少是成形了,可以放進鍋裏煮了。我心中美滋滋的。

到了傍晚,家家戶戶客廳的供桌上擺着一隻白斬雞、一塊大臘肉、一盤糉子、一盤水餃,還盛着五杯家釀的紅酒呢!有的農家還保留着傳統的習俗——敲白粿和餈粑。供桌擺好後,點燃兩根蠟燭,燒香拜仙,放鞭炮。儀式結束後,才能吃飯。

家鄉的端午節有着自己獨持的習俗。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2

一年有很多的節日,但是在人們心中覺得很重要的節日沒有幾個,端午節就是其中一個,在中國很多的傳統節日中,端午節是一個很有紀念意義的節日。我的家鄉韶關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在衆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爲屈原,不是因爲什麼。就因爲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3

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端五、重午等。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傳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努力使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

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說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戶自然也少不了包糉子,那透着濃濃糉葉清香的糉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糉、火腿糉、赤豆糉……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嫋嫋,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說起包糉子,我媽媽可是能手,她拿來了糯米、紅棗、糉葉、五彩線,我把糉葉圍成了圓錐的形狀,把糉子餡兒填到了裏面,然後摺疊糉葉,真的包成了三角形的糉子,我拿五彩線把糉子捆結實。大功告成了!我包了一個又一個,包完後,我把糉子拿到鍋上蒸了20分鐘。打開鍋一看,糉子懶洋洋的躺在鍋中呢!我把糉葉剝開黃燦燦的糯米閃閃發光哩!一個大紅棗在中央微笑,如同一個可愛的姑娘似的。我用舌頭舔了舔,甜中帶着香味,真讓我垂涎三尺啊!一口咬下去,軟軟的、潤潤的、滑滑的、甜甜的,真是回味無窮啊!瞧!鍋裏還等着我品嚐呢!我張大口,塞進了嘴裏,香甜的味道一直在我的嘴裏盪漾。

今天我度過了一個歡樂的節日,不光是吃到了香甜的糉子,還因爲我學會了包糉子,我盼望着下一個端午節的到來!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4

梅子熟透後,端午的腳步款款而來,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屈原投江自盡,人們爲了不讓江裏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在江裏投放大量的糉子,人們選擇爲了這個紀念五月初五爲端午節。

我家鄉的端午節可是一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買糉葉包糉子,吃糉子,各種口味的糉子都有,有鹹蛋味的,有鮮肉味,有臘肉味,有蜜棗味,有綠豆沙味,也有白味的,形狀各一,有小方正形狀的,有三角形狀的,家裏小孩每人可以任意選擇一個口味的糉子,方正代表堂堂正正,誠實守信,兄弟姐妹們什麼時候高興什麼時候吃。

現代都市的超市隨時可以買到各種味道的糉子,但回味家鄉的糉子總是有無限的遐想和回憶,一絲牽掛。

除了包糉子,釀幾壇糯米端午酒也是家鄉的傳統習俗,奶奶將糯米先煮後蒸,放入一些有酵母功效“曲子”封存起來,過20天后,散發出濃濃的醇香味,然後與棗子、杏仁、桂圓、枸杞、桂花、荔枝、陳皮熬成新酒,與前幾年的老酒和起來,下窖了,通過幾個月的結合,這端午酒可算釀出來了,搖出一瓢,奶奶叫我品嚐一下,這可是脣齒留香,還真應了這句話——“泉香而酒洌”。

這還沒完,在端午是要掛“容臭”的,也就是俗稱的香包的一個小藥囊,據說傳統的五月天是毒日,天氣燥熱,五毒俱全,古代人就是佩戴香包來驅除溫病,增強免疫力,保佑安康,在這個節日裏,不分男女老幼,都會佩上香包,不爲別的,這也是爲了傳承老一輩的優良傳統。

看,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是樸實的,是無華的。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5

這個星期一,老師教我們包糉子,並講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傳說。

五月初五,愛國詩人――屈原跳入汩羅江。當地居民聽說後,便把煮熟的米飯糰、鴨蛋、雞蛋都投進汩羅江中,避免魚、蝦、龍、蟹咬壞屈原的屍體。後來,每到五月初五,人們用包糉子的習俗紀念屈原,代代流傳就形成了我國曆史上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五月節。

老師還說傳說五月初五生的孩子都不能養大,因爲這一天是“惡日”。如果養大了,女孩害死母親,男孩害死父親。五月初五不能蓋房子,如果蓋了房子,一家都禿頭;還不能升官發財……

在古代,由於科技不發達,古人認爲五月初五這天蠍子、毒蛇、蜈蚣等五毒就會出來害人。還有一些妖魔鬼怪也人間來糾纏傷害人類,而這些東西怕雄黃酒、艾草、菖蒲等。所以,那一天家家都喝雄黃酒並在門口掛艾葉、菖蒲等,用來趕走妖魔鬼怪。

另外,端午節還有二十多個名稱: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女兒節等。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

知道了這些傳統習俗後,我們開始包糉子,材料有:糯米、糉葉、系糉子的線繩。

陳老師先拿了一片糉葉,然後把糉葉的圓頭往裏一卷,就變成了一個沙漏的形狀,把糯米往裏裝。裝滿後,再把米弄平,再用餘下的糉葉蓋住有米的漏斗面。最後用繩子繞緊繫一個結,一個漂亮的糉子誕生了。

老師做完示範後,我就躍躍欲試。拿起一片糉葉像老師一樣,把圓頭往裏一卷,也成了一個沙漏的形狀,只是與老師的比起來大了許多。然後,我也像老師一樣把米裝滿,弄平。再用餘下的糉葉蓋上,可就是蓋不上。於是,我仔細回想老師怎麼做的發現我的“沙漏”比老師的大了許多,我又把米倒進盆裏重新做。就這樣,我做了很多次都沒有包出來,不是系不好,就是系的時候散了。最後,快放學的時候我找陳老師幫我弄好一個糉子。我非常開心,拿着糉子在教室裏到處炫耀……

這節課,真是非同凡響!既讓我們學會了包糉子,又讓我們懂得了許多關於端午節的知識,真是一舉兩得!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6

以前小時候,我只知道端午節時賽龍舟、端午節吃糉子是她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去年,爸爸還帶我湖北去看賽龍舟,那鼓聲震天、氣勢磅礴的場景至今還讓我記憶猶新。

今天一大早爸爸告訴我:“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爲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爲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我知道後趕緊叫媽媽一起到市場裏去買菖蒲。一進市場,裏面人山人海,賣菜的、買菜的,熱鬧非凡。也許是因爲過節了,大家都買很多樣菜,當然幾乎每一個買菜的人都會買一把艾葉和菖蒲。

媽媽去買菜,我自己到賣菖蒲的攤位上去買菖蒲,賣菖蒲的奶奶笑着說:“啊,小姑娘自己來買,那我要挑一把最長最直的給你!”完成了任務,和媽媽匯合後,媽媽看了我手裏的菖蒲一個勁兒的表揚了我,說我有眼光,但是問過我買菖蒲花了多少錢時,也稍微說了一下我,爲什麼不還價。呵呵!我壓根兒就不知道買東西需要還價,而且只一塊五毛的菖蒲需要還價嗎?有些小鬱悶了。但是聞着艾葉和菖蒲的清香,什麼煩惱鬱悶都跑光了。

回到家裏,爸爸說我現在是大孩子了,也是家裏的一份子,今年的艾葉和菖蒲讓我親自插上。我看了看鄰居家的門上插的菖蒲,信心匯成商學院地拿着我手工用的透明膠帶紙,將我親自買的艾葉和菖蒲斜貼在我們家的大門和車棚門上。嗯,別說,插上後立刻有了過節的氣氛。

門口的艾葉、菖蒲香,家裏餐桌上的糉子香,讓我陶醉,不知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呢?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它源自一個傳說。

在古時候,有位名叫屈原的人,他在國家衰敗之時,想爲國家出力,卻懷才不遇,憤而跳江。他當官時,爲人民做了不少好事,百姓念及他,怕魚蝦吃了屈原的屍體,就用糉葉包上糯米,投入江中,期望魚蝦不去吃屈原的屍體。所以,五月初五這天,人們就吃糉子悼念屈原。

如今,吃糉子已經成爲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習俗。糉子下鍋不久,就有一股若有若無的香氣在空中飄蕩,讓人神清氣爽。糉子煮好了,將其剝開,不用刻意的擺盤,只需將糉子隨意放在盤子上,綠油油的糉葉拖着晶瑩剔透的嫩白色糉身,米粒色澤飽滿,透着光芒,每一粒都是橢圓,一個個挨挨擠擠,卻又各不相粘,讓人垂涎欲滴。幾顆紅棗像寶石一樣點綴其間,令人食慾大增,又像一件精細的藝術品,。這難道不是大師之傑作嗎?

片刻,糉子特有的香氣便吸引着你的味蕾,那是糉葉的清香、糯米淡淡的香甜和紅棗的甜香。撒上一勺白糖,放入口中,滑滑嫩嫩的糉子嚼勁十足,那味道在舌尖上回蕩,忍不住細細品味。

這一個個民俗文化,是五千年華夏禮貌中一顆顆明珠,我們要讓它傳承下去。

傳統節日端午節的作文400字 篇28

端午節那天,我和父親一起去爬嵖岈山,遇到了一件有趣的事。

早上,下了一點小雨,空氣很清新。我們在山門前下車,看到旁邊有幾個賣糉子的。那青青的竹葉好像剛從竹子上摘下來一樣新鮮。

這時,一個老外先生悠閒地轉到了山門前,他一頭黃髮,高高的個子,在人羣中十分顯眼。只見他,東瞧瞧,西望望,然後向一個賣糉子的攤點走去。

我是第一次見外國人,便好奇地注視着他。哦,原來他想買糉子。他用英語問,賣糉子的用漢語回答,實際上是誰也不懂對方的話,可是心裏又都明白:老外問價買糉子。老外掏出來一張10元的人民幣,伸出兩個手指,那意思是:買兩個糉子,10元錢夠不夠?賣糉子的給他裝了兩個糉子,又找了他錢,老外“OK!OK!”地笑着走了。

我們幾乎是一起往山上走。那位老外先生,把袋子提到眼前,大概是欣賞裏面的糉子吧?到底受不着糉子的吸引,他掏出一個糉子,又仔細看了一陣子,這才輕輕放到嘴裏——哎呀,他沒有剝去竹葉外皮,我忍不住笑起來。可能是咬不動吧,他用勁一擠,糉子肉從一個角里像牙膏一樣被擠出來,他就這樣,擠一點兒,津津有味地吃一點兒。周圍的人都友好地笑着。

這時,一個小夥子趕上來,他一看到老外的吃相,就親切地拍拍老外的肩膀,用英語和老外交流起來,還邊說便接過老外手裏的糉子,幫他把皮剝開。老外一個勁說“Thanks”。

正因爲這件事很有趣,所以,我特意把它記了下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