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通用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2W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1

四月花競巧,九子糉爭新。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通用13篇)

——題記

每年的端午都是這個題記,只因覺得它就是端午的味道,花雖然不多了,但糉子還是熱騰騰地從蒸籠裏源源不斷地端出。

時事變遷,今年的端午下了一場很大的雨,浩浩蕩蕩的彷彿在爲端午蓄勢,綿綿不絕時則似乎在渲染這片江南的萬家燈火。雨成了它又一個別致的景象,多了幾份蕭瑟,猶如古人的遺風在啓迪人的心靈。

還是想到了屈原的長袖,猶如這雨幕,將整個天空捲起,你的眉宇間是你的不羈,再美的日月同輝也不能引起你對塵世的絲毫的眷戀。濤濤的江水在你身邊洶涌,翻騰,你閉眼縱身躍去,留給後人無限的追憶,深思。你的長袖化作了浪花,不知道那翻涌的波濤將你帶去了哪裏。

這樣的感情基調,讓端午更多了一點傳統和記憶,再後來,故事以“村民爲了不讓魚兒啄食屈原的身體,將米飯包在棕葉裏,然後投擲到江中,許下自己的期望,屈原活在每個人的心中。”這樣結尾了,於早便有了糉子,大人們會將這段故事繪聲繪色地講給自已的孩子聽,孩子也大多會問:“爲什麼屈原要跳河呢?”媽媽笑笑摸摸孩子的腦袋,爸爸則意味深長地說,是因爲屈原看到了楚國的滅亡,和自己雖忠於楚懷王,但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聽信饞言而被流放,他看到人民疾苦,自己卻無能爲力,最終投汩羅江而死啊!媽媽說:“以後你也會像屈原這樣憂國憂發,以天下爲已任,對吧?”

“恩,我會的。”

而老者呢,眼中不再會那樣清澈的眼眸,但心中卻還是如同明鏡一般明亮,他們包着糉子,屈原的故事他們很容易就能想起,感動那些古仁人的情懷,眼角總是泛起那樣的光。糉葉變成歷史的長卷,在他們手中翻折,再折翻。

我拆開上面的封印,每一層都是一個變化的畫面,古人在上面走着,呼吸着,歷史從我的指縫中流過,變成一條銀白的長河,匯入窗外的雨際。有春秋爭霸,戰國七雄;有霸王別姬的悲壯,有贏政統一六國的英雄的豪邁,有唐代盛世的繁榮,有宋代詩詞的瑰麗,有元朝疆域的空前遼闊……它們流淌着,最後消失在時光的消逝之中。

這便是端午的味道,在糉香中的思緒不常想起卻總也不曾忘記。

屈原的長袖將這歷史的長卷收起,銀白色的光黯淡了下來。“與他們明年此時再見吧。”

我看向窗外,這雨勢似乎愈發地大了……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2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對每年過端午節的情形記憶猶新吧!

奶奶常跟我說起她童年的往事,在故事裏,端午節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糉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着大人講那個熟悉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農曆五月初五的那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國家面臨着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着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着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爲了讓水中的魚兒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着清香的竹葉裏,投到了江裏……每當故事講到這裏,大人們就會指着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小孩子們便會擡起頭遙望着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端午節吃糉子已經成爲了我國的民族風俗,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糉子可是個美味,香噴噴的糉子在口中,黏黏的糉子不時地在嘴裏散發出一連串的鹹味,鮮美的湯汁從中溢出,猶如波濤一般在口中翻滾,又好像鞦韆一樣在其中搖盪。臘肉更是爽口,臘肉看起來膩膩的。可一放到嘴裏味道卻截然不同,軟嫩的臘肉在嘴中滑而不膩。鹹鹹的糉子配上軟嫩的臘肉令人一個勁叫好。

吃糉子當然要包糉子,這包糉子可不想吃糉子那麼簡單,這糉子好不好吃,全看包的好不好。我跟着奶奶學了起來。奶奶先把洗乾淨的糉葉疊成一個“蛋筒”形狀,上面露出一片“大葉子”,再把糯米倒入“蛋筒”中,塞肉,然後再倒糯米,用筷子剁實,最後,把糉子折成一個狗頭形狀,用繩子把它捆起來。就這樣,一個糉子完成了,看起來挺簡單的。我開始動手,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她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有奶奶她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到了最簡單的步驟——扎棕繩,看我大顯身手。我想糉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把糉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大功告成,我拿起糉子準備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飛快的飛出糉葉……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和讚頌!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到了,我已經期待已久,因爲每年的端午節,爺爺果園的楊梅就成熟了!

這次端午節與雙休日連在一起,學校放假三天,我們一家回到了家鄉蛟橋。端午節的早上,我們吃完早飯,爺爺開車,拉着我們在山路上奔跑。山路兩邊是一大片碧綠的菜園,清清的湖泊、嶄新的加油站,等到兩邊的樹木越來越多,我知道,我們進山了。我們在小樹林裏轉了一會兒,就出來了,來到水渠上,車子從水渠上的小橋上開過,橋下湍急的水流衝擊着兩邊的石頭“嘩嘩”地響。弟弟妹妹“哇哇”大叫起來,不停地喊“慢點!慢點!不要掉下去了!”我纔不擔心呢!我們已經不是第一次經過這裏,更何況爺爺的車技那麼好!

經過小橋,車子在路邊停了下來,爺爺笑呵呵地說:“下車吧,孩子們!”我們陸續下了車,哥哥貓着腰往上走,邊走邊說:“跟我來!”我們跟着哥哥走進一片松樹林,地上鋪着一層藍色的小草,踩上去軟軟的,像踩在地毯上一樣舒服。

“我們到了!”哥哥喘着氣說。擡頭一看,我們已經走出了松樹林,眼前又是一片新天地:一棵棵楊梅樹婀娜地站在眼前,一眼望不到頭,翠綠的枝葉上還掛着晶瑩的露珠,細看,在那狹長的葉片下,藏着一顆又一顆紅的、紫的、暗紅的、紅得發黑的圓圓的珍珠,那不就是楊梅嗎?我看呆了,大姑姑不停地按動手上的相機,小姑姑已經選好了一棵掛滿了又大又甜的楊梅樹,說:“我們就在這摘吧!”我和哥哥二話不說,“蹭蹭蹭”地爬上了樹。我們騎在樹上伸手往前探着身子,左右開弓摘了起來。哥哥圖快,折下一枝就往下拋,而我卻捨不得綠油油的枝葉離開大樹,儘量只摘果子,不折樹枝。不一會兒,我的兩手沾上了楊梅的汁液,變成暗紫的啦!哥哥坐在樹幹上,衝着我說:“蘭蘭,你都成孫悟空啦!”我看他那吃得滿嘴滿臉的楊梅,搖搖頭:“八戒,你就知道吃!”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起來,笑聲在果園裏傳得很遠很遠!

說說笑笑間,我們已經摘了三大桶楊梅,我高興地說:“爺爺,這楊梅你拿去賣,一定能賣個好價錢!”“今天摘的楊梅不賣!”爺爺慈愛地看着我們,“這是我送給你們的禮物,你們帶回蓮塘去吃吧!”

大家一聽,都笑了:“太好了!爺爺!”我拿起一顆塞進嘴裏,啊!真甜啊!我喜歡這禮物,它有家鄉的味道。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4

端午節那天,我和爺爺清早就到商場買了糉子和鹹雞蛋,然後,帶上糉子和雞蛋、飲料,一同去圖書館看書了。從我記事的時候起,每年不是到公園、景點玩玩,就是坐在家裏看電視或寫作業,或讀讀課外書,和平時的雙休日沒有多大區別。

我的爸爸媽媽遠在廣東打工,從不回家和我們一起過節,每逢年節,我就忍不住會問爺爺小時候怎麼過的,爺爺總是興奮地告訴我。比如今年端午節那天,爺爺又向我訴說着他童年時期過端午節的情況。

在農曆初四日或更前一、兩天,村上的人們就準備着“節貨”。包糉子、割艾葉、挖菖莆、割牡荊枝條。把艾葉、菖莆、荊條放在家裏,留着節日備用。此外,還要煮雞蛋、染紅蛋、做香包,節日氣氛濃濃的。

端午節早上起牀,家庭主婦就拿牡荊條趕蚊子,這個儀式過後,大家就到池塘裏洗臉,然後,家家戶戶在大門口掛上菖莆、艾葉,用雄黃粉和燒酒,在大門、房門上寫上“王”字,多餘的就灑在屋內角落,說是能避蟲蛇。村民們還會敬香、點蠟燭、放鞭炮,非常熱鬧。小朋友們則掛上紅網蛋袋,互相鬥蛋玩,看誰的蛋堅硬,碰不破的就是“蛋王”。爲了得到蛋王,爺爺會提前給雞、鴨、鵝喂稻穀,生下的蛋殼厚、堅硬。這年,全村孩子的蛋都被爺爺鬥破了。其中有個小孩就找了塊圓石頭,塗上白粉筆,趁爺爺不注意想來碰爺爺的蛋,爺爺就叫他“癩皮狗”,大家鬨堂大笑,一起喊他“癩皮狗”,樂得個個前仰後翻,開心極了。

吃過午宴,人們就去村旁河堤上看龍船比賽,兩岸人山人海,龍船上的水手都是附近村的男青年。水面上,幾條龍船隨着鑼鼓聲在飛駛,岸上的人們歡呼雀躍,大聲喊着:“加油啊,劃啊!”龍尾上的掌舵人,拼命用力壓梢櫓,這叫作“超兜”,那船就像箭一樣向前竄,真好看。

聽爺爺這麼一講,我也如身臨其境,但現實的我是聽着熱鬧的節日,過着冷靜的節日,我羨慕爺爺童年時的端午節,我也真想親身過一次爺爺童年時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5

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吃香噴噴的糉子呢?世界上還有幾個節日要比熱鬧的龍舟賽呢?沒錯,只有端午節,一個偉大的節日,一個神聖的節日。說起端午節,還得從屈原的故事說起。

傳說,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薦能,富國強兵,力主聯秦抗齊,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反對,使屈原被讒免去職位,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屈原報國無望,便含恨投江自盡。屈原死後,出國的百姓異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有些漁夫則駕起船隻,把事先準備好的糉子、雞蛋撲通撲通地往江裏丟,說是讓魚吃了,就不會咬屈原的屍身。流傳至今,便有了吃糉子的習慣。所以過端午節的這天,滿街都是賣糉子的小販,我們家家戶戶都要包糉子。你知道糉子是怎樣包的嗎?哈,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吧!先用一些新鮮的糉葉包住糯米,在裏面放各種配料,然後用線捆紮好。包好的糉子放在鍋上蒸,等滿屋飄着糉子香的時候就可以吃了。吃糉子的時候,要先把線解開,剝開糉子葉,裏面藏着紅紅的糉肉,升騰着熱氣,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糉香,兩個糉子用盤子裝着,活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照耀下晶瑩剔透,散發着濃郁的糯米香。我不禁抓起一個糉子,狼吞虎嚥地吃起來,味道真是棒極了。

吃完糉子,便來到河堤上觀看龍舟賽。在這一天,每個村子都會組織一支隊伍,而後拉到漣水河進行比賽。只見碧波盪漾的河面上,五顏六色的龍舟整裝待發,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彷彿勝券在握。而站在岸邊的觀衆比隊員們還要緊張,個個屏息凝視着河面。裁判一聲令下,一艘艘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飛一般地向前衝去。頓時,河面上鼓聲震耳欲聾。一千米的水道上,隊員們憋紅了臉,咬緊了牙,拼命地劃。太好了,我們村的龍舟了,因爲我們村的隊員配合默契,所以龍舟就特別聽他們的指令,行動自如。龍舟的身後留下了一條條波紋,原來平靜的水面,如佈滿硝煙一般。尾隨在後的龍舟,不緊不慢地跟着,鼓手們也使出了吃奶的勁,使勁地敲,這鑼聲一聲接着一聲,清脆而有力。別的龍舟也不甘落後,一邊划船,一邊和着鼓聲,“一二一二”地喊着口令往前衝,那口令裏充滿了對勝利的渴望。河面上熱鬧極了,口令聲、鑼鼓聲、划槳聲,匯成了一首激昂雄渾的樂曲,樂曲裏有着濃重的端午節的氣氛。

故鄉的端午節啊,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的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愛國精神的一種欽佩。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6

又是糉葉飄香時,可我用力的想啊想,卻怎麼也想不起那包着糉葉的糉子的模樣。

每到端午前夕,家家戶戶是要醃製鴨蛋,浸泡糉葉的。因爲媽媽工作忙,加上她對這些傳統的節日一向不在乎,所以我從未見過自己家裏有這些迎接節日的準備,但是每到端午前,奶奶一定是會託人送來煮熟的糉子和鹹鴨蛋的。

在那沒有冰箱的年代,送來的糉子們,需要一直浸泡在涼水裏,吃的時候,現撈現剝現吃。每每看到他們沾着白糖吃,我總是暗暗吞着口水:因爲我腸胃不好,老是積食,自然媽媽從不允許我吃哪怕一口糉子。一直到我上國中了,她才偶爾允許我吃上一兩個解饞。

而有關做糉子的記憶,就是去朋友家玩,看到她們家做糉子的熱鬧:朋友家四世同堂,一大家人,因爲爺爺剛從中國臺灣回來,對傳統節日格外重視。我親眼看到,阿姨在一個大木盆裏浸泡了很多的糯米,糯米粒被水滋養的柔軟粉嫩,慵懶的沉在盆底。另外一個鐵桶裏裝的是去年用過的糉葉,浸泡的神采奕奕,那裏有前幾天掛在廚房牆上乾枯的模樣?旁邊的小茶几上有若干個小盆,裏面有紅豆、黑豆、花生、芝麻等等雜糧,還有紅棗、蜜棗、桂圓等乾果。最讓我詫異的是,居然還有煮熟的臘肉、牛肉、豬肉等等肉類。朋友告訴我,這些都是包在糉子裏面的餡。我也品嚐了這些稀奇古怪的糉子,味道的確鮮美,尤其是肉餡的糉子,但卻總覺得,沒有奶奶包的白糯米的糉子味道誘人。

端午節總是在上學,是沒有機會在老家看到奶奶忙碌的身影的,但是我知道,她也一定是早早買來上好的糯米,早早浸泡在木盆裏,洗刷乾淨糉葉,挑出破損的葉片,撕成條狀,搓成細繩備用。

到了端午前一天,奶奶忙完家務,把木盆端到堂屋,準備好糉葉和裝糉子的盆,坐在小板凳上開始包了。

她是怎樣隨手就把糉葉在左手中完成一個圓錐形的樣子的呢?尖尖朝下,大頭朝上,右手抓一把糯米放在糉葉裏,然後雙手像變魔術似的,就幾下,手中出現一個飽滿的、被捆的五花大綁的三角形的立體的糉子。

奶奶把糉子放到盆裏,繼續開始包下一個。一不小心,糉葉的鋒利邊緣,劃破了奶奶的手指,奶奶隨意用嘴巴吸一吸,又繼續麻利的包起來。我明明看到,傷口裏滲出血絲,混入糯米里,包進糉葉裏……

全包好了,奶奶在竈上燒一大鍋熱水,放進剛包好的糉子和洗乾淨的鴨蛋,不一會,蒸汽嫋嫋,突然看不清奶奶的樣子,等煙霧散去,竈臺上,裝好滿滿一盆糉子和鴨蛋。

下午,這些糉子和鴨蛋就被送到我家,被媽媽浸泡在涼水裏,靜待第二天的到來。

那含着奶奶手指血絲的糉子,到底會被誰吃呢?這並不重要,因爲每一個糉子,每一粒米,都浸透了奶奶的心血。

後來我吃過很多種類的糉子,有同事的媽媽親手包的,有學生家長親手包的,有食品公司做的,甚至品嚐過一些所謂“天價”的糉子,但總是沒有小時候,我吃過的那一兩個白糯米的糉子味美、熨貼。

過年,帶豆豆去一個小鎮摘蘑菇,路過奶奶的小鎮,我問爸爸:“你現在還回去嗎?”爸爸說:“我還回去幹什麼?”

沒有爺爺奶奶的小鎮,能算故鄉嗎?沒有奶奶親手包的糉子的端午節,算是端午節嗎?

又是糉葉飄香時……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7

今晨起得很早,想去早市買些菜蔬,隨手關門的時候,竟在門楣上方發現了一束繫着紅繩的艾草,哦,我恍然想到,又是一個糉葉飄香的端午來了。

也不知是哪位善意的友鄰,給我在門前掛了驅邪的艾草,令我心存感激。

細細想來,中國的每個傳統節日都充滿了厚重的人情味,互贈禮物,互表心意,已成爲每個節日的潛則,這些叫人心生溫暖的小舉動,串連起了國人傳統美德的延續,禮儀之邦的盛名也遠播海外,這也是許多外國人神往炎黃文化的所在。

每逢端午節來臨,孩童們的手腕上都繫着五彩繩,有的胸前還佩着香囊,等端午節過後,便把五彩繩扔進河裏,老人們說:“這樣做可以驅避邪氣,帶走百病,讓人健康好運”。

這樣的說法雖有些迷信,但也是節日的一種習俗特色,把節日氛圍營造得更加濃烈。

端午節的清早,家家戶戶的門楣上,都插上了碧綠的艾草,忘了插艾草的人家,總有好心的鄰居給插上,這時,悠長悠長的巷子裏飄起了濃濃的糉香。

東北的糉子不像南方那般精緻小巧,這大概與東北人豪放的性格有關。

我小的時候,包糉子的材料也只有江米和黃米兩種,條件好的用江米,而農村用的基本都是黃米,糉子包的雖然簡單,但蘸着甜甜的白糖,吃起來還是口齒留香,餘味難忘。

如今,糉子已經是中國傳統美食的經典,大江南北,口味繁多的糉子,誘惑着我們的味蕾,但是卻再也吃不出兒時的心情和味道了,或許是因爲那時我們的願望很淳樸,很簡單,吃上幾枚糉子,就會讓我們滿足,讓我們回味很久。

關於端午節的傳說有很多種,我只記得其中的一二。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

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在流放中,他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他抱着忠於故國的玉碎之心,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實現了“士當以死報國”的未了夙願。

後人“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爲深遠。

另一傳說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

伍子胥乃楚國人,父兄均爲楚王所殺,後來子胥助吳伐楚,五戰而破楚都,楚平王雖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終報父兄之仇。

吳王闔廬死後,子胥佐夫差百戰百勝,吳國攻越大勝,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建議,徹底滅越,吳王不聽,後吳國大宰,受越王賄賂陷害子胥,夫差聽讒言,賜劍與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爲忠良,視死如歸,死前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挖出懸於吳京之門,以看越國滅吳”,便自刎而死。

夫差聽說大怒,令取子胥之身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民間便有了端午節爲紀念伍子胥之日的傳說。

無論是哪一種傳說,其實都是在謳歌一種氣節,紀念一種品格,自古以來中國人崇敬“大義凜然、視死如歸、忠誠報國”,有民族氣節的名士和英雄,所以每個節日都有一個或悲壯,或美麗的傳說故事,讓我們在美好的節日裏,既能享用美食,又能經歷一次人性品格的陶冶和昇華,這也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妙處所在吧。

在這“糉子飄香,艾草青青”的夏日,在我們品嚐美味與家人團聚的時刻,讓我們向那些浮沉在歷史星河中的英靈們,敬上一盞淡淡的雄黃酒,奉上一枚甜甜的糯米糉,他們那些美好的傳說故事,似一座豐碑,永遠銘刻在世人的心裏,正所謂:“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人間。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8

在我的記憶裏,除了春節的喜氣洋洋,端午的熱鬧也不曾例外。聞着糉香,也便嗅到了童年的味道。總感覺那麼近,彷彿就在昨天。

還記得每年端午節的前些日子,母親就會買回許多糉葉,細長的。說它寬大,卻又是那樣的小巧玲瓏,說它小巧,卻又能裝下一塊小米團。母親把它浸在水裏,讓它們洗個涼水澡,又把不情願的它們系成一捆捆的,掛在陽臺上,曬個暖和的太陽。我也曾問起過母親爲何要那樣做,母親告訴我風乾是讓它們的葉子又韌性,不易劈開爛掉,以便以後使用。

當我還在朦朧的睡夢中,端午清晨的喧鬧已早早等候着我。母親淘米的水滴聲,碗盆碰撞的清脆聲,在我耳邊隱隱約約的出沒。好奇的我便也早早起牀趴在廚房的桌臺上,心裏搗鼓着摸摸這個,碰碰那個,於是便被母親嫌棄地趕出廚房,我也只能可憐巴巴的站在門外看着母親忙活着。

母親忙完後,便看到可憐的我,同情着讓我搬着小板凳坐在她身旁,極力睜着圓溜溜的瞳孔看着,生怕錯過什麼細節。

只見母親拿起兩片糉葉,重疊又錯開一點,捲成一個小漏斗,又在“漏斗”中裝上糯米和各種餡,將餘下的葉子壓下蓋在大口上,變成一個三角錐形,多餘的糉葉尾捲起來,用一根繩爲它們綁上腰帶,一個誘惑可口的糉子就做好了。看着母親靈活的雙手我也按耐不住,用自己的小手跟着學,可弄了好久,它就是不聽話,好不容易繞成一個差不多的錐形,但放進去的米卻跟逃亡似得,不停滾動下來。氣的我乾脆放棄三角,我抓起一小把米放在糉葉上,再從葉末滾到葉尖,捲成一個像蛋卷似的長方體,最後笨手笨腳的胡亂用繩子繫了個結。雖然包好的糉子看上去扁扁的,似乎沒有任何胃口,但我還是十分期待它出鍋的樣子。

等待許久後,香噴噴的糉子終於出鍋啦!我迫不及待的找到我驕傲的作品。打開糉子的綠色大衣,一股濃香夾雜着葉的清香撲面而來,“方錐四角”的糉子讓我讚不絕口,開心地蹦跳不已。

今天,又聞糉飄香,似乎看見兒時的我依偎在母親旁,撒嬌的求着母親幫着倒忙。就讓我把回憶裹進糉子裏,再把它放在心裏。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9

快過端午節了,奶奶到市場買來了糯米、紅棗、花生和糉葉,準備包糉子我們吃。

奶奶先把糉葉在水裏浸泡了二三天,讓糉葉變得軟和,然後,把糉葉從水裏撈上來,用清水洗乾淨,再瀝乾。然後,她取來糯米,淘得乾乾淨淨的,就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先將兩片糉葉疊放在一起,然後捲成一個漏斗形,再用勺子舀上一點糯米放入糉葉中,用糉葉把糯米包好,最後用繩子把糉葉纏緊,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做成了。

看了奶奶做的糉子,我的心裏也癢癢的,就跟着奶奶學了起來。我先把糉葉卷好,再往裏面放糯米。可我剛放進一點點糯米,那些米就從糉葉裏漏掉了。我往地上一看,哎呀,地上撒了好多米啊!奶奶告訴我,糉葉一定要疊整齊,卷糉葉時可有講究。她於是手把手地教我怎樣包糉子。我又重新包了起來,這次比上次順利多了,一會兒,我就做好了一個糉子。但看看我的糉子,總覺得沒有奶奶做的有棱有角,奶奶說:“第一次能包到這樣,已經不錯了!”

糉子包好後,奶奶又把糉子放入水中泡了起來,她說這樣泡過之後,糉子才容易煮熟。

端午節這天一早,奶奶就開始煮糉子了。不久,鍋裏就飄出了糉葉的清香。聞着這香噴噴的糉子的香氣,我真想一下子就吃到自己親手做的第一個糉子。糉子終於可以出鍋了,我迫不及待地讓奶奶先找到我包的那個糉子。可奶奶揭開鍋蓋一看,鍋裏有好多白花花的米粒。奶奶說:“肯定是你包的那個糉子沒包緊,米粒全跑出來了。”奶奶撈出所有的糉子一看,果然是我包的那個。看到這樣,我感到好慚愧。

糉子出鍋後,我們全家都圍在桌前吃起了糉子。我從盤子裏拿出一個糉子,把繩子剪斷,再把糉葉剝掉,裏面就是一個透着糉葉清香的白白的糉子了。我在上面放了點糖,然後咬了一口,一陣甜滋滋的味道進入口中,真好吃。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10

歲月如水,衝盡了從前的足跡;歲月如夢,夢醒一切都化爲幻影;歲月如刀,只刻下一道道歷史的痕跡……

鄉愁,似乎就是那片天上的雲彩,隨風而去。

記得小時候喜歡吃糉子,母親總在端午採糉葉,買糯米。在樓後有一片葦葉林。清晨,她披着長髮,踩着露水,漫步到葦葉林中,聞着葦葉那獨有的清香,慢慢挑選心怡的葦葉。有時,我也會跟在她身後,一起去採葉。

家鄉的清晨,總會有幾聲鳥的和鳴,草地上的露珠似乎總是被我的腳步聲吵醒,落到泥土裏的家。母親摘葉時會發出清脆的響,劃破了清晨的靜。而我,總會興高采烈地猛吸一口氣,去聞那糉葉的清香,頓時,整個人都被這香所籠罩,透過香,我彷彿看見了母親在廚房裏包糉子,再把一個個綠三角端到我眼前。

母親採完糉葉,她就要淘米,洗葉。包糉子的糯米也很香,一股醉人的香氣便也撲鼻而來。而後,她用綵線將糉子包起來,放到鍋裏煮。等那鍋蓋開一條縫,熱氣便從那小小的縫隙中噴出來,又是滿滿的香!糉香不由自主地從米中鑽出來,遍佈房間的每一個角落。整個小屋便沉浸在糉香中,久久不散。有時我會覺得小小的屋裏飄滿了幸福,窗戶在大笑,呼出嘴裏的糉香;牆壁在隨風搖擺,熱情地招呼睦鄰來;家門偷偷開了縫,俏皮地看着門外的風景…。

母親滿臉幸福地看着我吃糉子。我貪婪地咬着米,一塊塊的嚥下肚。滿嘴都是糉香,一片片糉葉被我放到一邊,我聞着糉葉的香,吃着白白的米,享受着母親注視下的愛,這時的她大概只想着讓我多吃些吧。我默默享受着溫馨的時刻。我覺得,母親柔和的眼神好似一屢屢光籠罩着我,外面是母愛的暖,裏面是糉子的香,裏裏外外都裝滿了幸福,浸滿了愛的味道,小屋裏一派溫馨…。

可是,這一切都已成爲了回憶!

現在,母親依舊包糉子給我吃,但是,那葉不是樓後的葉,是從集市上買來的葉;米也不是從前的味道,總覺得哪裏不對。一切似乎都變了味,家裏的面積大了,不再是那間充滿溫馨幸福的小屋;家的陳設都換了,不再是以前簡單快樂的裝飾;家的地址也變了,不再是那個臨着小河,周圍有青蔥樹林的家。就連鄰居也變了,換成了一張張陌生又冷酷的面孔!

一切都變了,童年化爲一個美麗的思鄉夢……又是槐花飄香時,母親,你再給我包一個出自那小城的糉子吧,再讓我聞聞那糉葉的清香。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11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端午節來臨的時候,就會有許多的節目,列如:賽龍舟。吃糉子。掛菖蒲。吃雞蛋……然而,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學會了一樣東西——包糉子。

“包錯了,哎呀,又包錯了。”“你包了多少?讓我來數數。”“哈哈”一陣陣歡笑聲。埋怨聲。高興聲……不時從這兒那兒飛揚開來。“咿,是哪兒傳來的聲音?”哈哈!結果是五年級五班在包糉子呀。

我愛吃香噴噴的糉子,也看過別人包糉子,卻從未自己親手動手過,知道今天,我纔算大看眼界。

我乖乖的坐在老師旁邊耳染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在老師示範的過程中,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臉老師都包了“好幾百個”才包好一個。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奶奶以前包糉子的樣兒這出一個圓柱形來,再在摺好的角里放上一點已侵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塊臘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的還要順利的完成一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老周替我解了圍——割掉了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哈哈,經過小挫折,總算到了最後的,也是追簡單的步驟——扎糉子。小ks(小意思),看我大顯身手,我拿出一個繩子,將繩子圍繞了幾圈,好了,開始扎,我用嘴咬住繩子的另一半,用手拿住一半,紮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

只聽“嘩啦”一聲,糉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一粒的掉在地上。看來包糉子真不是這麼好包。

最後,在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通過這一次包糉子活動,我明白了做事要有耐心,要持之以恆不要半途而廢。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12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龍舟賽。我高興極了!午飯過後,來到河兩岸,河兩岸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人多得數不清,像銀河上的無數的小星星。場上,人人都穿了自己喜歡的衣服,有紅色的衣裳、黃配藍的短裙、金黃色的連衣裙……還有留披肩發的梳辮子的、黑髮的、白髮的……

當天,太陽熱烘烘的。河兩岸的人羣個個都滿頭大汗,臉上露出焦急的神態,好像在等待參賽人員的來臨。

突然,只見主持人一聲令下:“比賽開始!”頓時,人們立刻歡呼起來,像一隻只活躍的小鳥。有的喊:“羅格隊加油!”有的喊:“龍津隊加油!”喊聲驚天動地。過了一會兒,主持人驚訝的叫了一聲,人羣都不約而同地看着遠處,接着,又是一陣歡呼聲。從不遠處隱隱約約看見一隻只小艇陸續地划來,參賽員可真多啊!有年輕的、有年老的、有光頭……他們拼命地划着,你追我趕,毫不相讓。那神情,好像在決鬥。生怕別人快自己一步,會追過自己。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一轉眼已經到了後半段了。

忽然,5號小艇翻船了,艇員一個接一個掉進河裏,都不知所措地抱着船艇。後面的小艇都陸續地追過了。頓時,人羣的歡叫聲消失了。可是過了一會兒,不知是誰叫了一聲:“不要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加油!”這時,人羣的歡呼聲又熱鬧起來。艇員終於鼓起了勇氣,努力地向上爬,敏捷地坐在船艇上,又進行了他們的“戰鬥”。電線上的小鳥唧唧喳喳地叫着,好像在爲艇員打氣;草坪上的一棵棵柳樹揮動着,好像在爲他們喝彩,爲他們招手。一場激烈的龍舟賽結束了。第一名是龍津隊。

這場龍舟賽給了我一個啓發:人生的路途是曲折的,我們要不斷前進,我們要學習賽龍舟的精神,奮勇拼搏、積極向上、齊心協力,只要這樣,我們就一定能成功!

端午節的七年級作文800字 篇13

真的,一直到現在,我實在沒有吃到那親手包的香甜的糉子。快到端午節的時候,幾個親戚來我們家做客。我們家肯定會熱情款待他們的。這不,好客的奶奶就買來了糯米和糉葉,包起糉子來。

前幾年都是奶奶一個人做,今年可不同了,家裏來了客人,數量增加了,需要一個人手。該派誰好呢?爸爸媽媽都要上班……“我,我,我來做!”我胸有成竹的叫到,望着那白嫩白嫩的糯米綠油油的糉葉,我不禁流下流口水。我自告奮勇地參加了進來。

包糉子真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是逞風頭的我望着那糯米和糉葉束手無策。但是礙於面子,我不得不“濫竽充數”當起“南郭先生”來了。可這還是被火眼金睛的奶奶看出底細來了。奶奶見外包的糉子連個樣都不像,都是胡亂包的只能勉強包住便說道:“龜孫子,不會包是不,我早就知道了。讓我來告訴你吧。”奶奶一面細緻的告訴我,一面手把手的教我,是我很快就學會了,但做起來會是沒有奶奶熟練。過了一會兒,奶奶讓我自己包。

我於是放開手腳,專心致志地製作我的“處女座”:自見我拿起一片糉葉,把它漸漸捲成一個尖筒狀,並往上面放了一滿的糯米,然後再用手把上面一層糯米扒掉,在用另一片糉葉包緊就算完成了第一步了。但這還沒完,下一步還要把糉子用線捆在一起。這一道工序我愣是看了十幾遍也學不會,就只好交給奶奶做了。不一會兒,我和奶奶合作的糉子就做好了。然後還要放進蒸籠裏煮熟就可以了。

幾十分鐘後,我和奶奶親手做的糉子總算開鍋了。遠遠的在餐廳就聞得到那夾雜着糯米和糉葉所散發出的清香,在水汽中撲鼻而來。奶奶將糉子端了上來。我剝開一個看,淡黃色的棕肉就呈現在了我的眼前,和以前一粒粒完全分開、硬梆梆的糯米完全不一樣。蘸點白糖,一口咬下去,一股濃香縈繞於心,伴隨的是一股成功的喜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