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9W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1

我們中國有很多傳統的節日。端午節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節日。今天我就爲大家介紹一下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這個節日是爲了紀念戰國時期愛國人士、文學家屈原的,傳說屈原投江後,人們很着急,划着龍舟去救他,可到他身邊時發現屈原已經死了,爲了不讓魚蝦吃了他的屍體,人們把糉子扔下江餵魚蝦。這些行爲經過演變成了今天賽龍舟和吃糉子的習俗。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精選15篇)

此外端午節還有其他已些習俗,比如於門上插艾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等。

今天國家爲了讓國民不忘我們的傳統,恢復了端午節的假期。人們在這一天家人團聚,共同緬懷愛國詩人屈原,分享祖國日益強大的喜悅,展望充滿希望的未來!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2

端午節來到了,姥姥和媽媽爲了給我們能吃上香甜可口的糉子,節前下午便動手包糉子。

媽媽包糉子可真好呀!她先把糉葉靈活的圍成一個漏斗形,然後向裏面塞上糯米,接着變戲法似的裹了幾道,最後把線紮好,一隻糉子就包好了。媽媽一邊包,一邊給我講端午節的來由,戰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是一個忠臣,但受到奸臣的陷害,不能爲自己的國家做貢獻,爲了表示忠心,屈原跳進汨羅江來以死抗爭。爲了保護屈原,不讓大魚吃屈原,就包了許多大糉子,想讓魚一吃把嘴粘住,這樣它就吃不了屈原了。以後,人們就把這一天定爲端午節,以吃糉子的形式來紀念屈原。

講故事中,我也學着包糉子,在姥姥的指導下,我很快就學會了,雖然不很相似,但我很自豪,看到一個個形態可掬的糉子,心裏高興極了,我也有了自己的勞動成果。

我們該蒸糉子了,先把糉子一層一層放進鍋裏,蓋上鍋蓋開了火。過了不一會兒糉子的香味撲鼻而來,糉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糉子,剝了糉葉,也顧不上燙手燙嘴,專挑我自己做的糉子,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一個糉子吃完了。

端午節不僅能吃上如此美味的糉子,還能讓我知道端午節的來由和偉大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並學會包糉子,真是一舉三得。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3

古代有一個愛國大詩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撥,被皇上驅逐。但他仍然愛自己的國家。最後投江自盡。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但是隨着歲月的流逝,許多地方的節日特色已經不復存在了。可是閩南一帶卻還有着濃濃的民風民俗。

上午,大家都會去割艾草。割來的艾草都被掛在門前屋後。整條街都是綠茫茫的一片,彷彿有千萬條綠色的絲巾迎風飛舞。這艾草寓意驅蚊除蟲,驅災避邪。

艾草驅邪的民俗流傳至今,而十二點的光陰更讓人難以忘懷。

正午十二點。家家戶戶都端着盆子,到河邊取水。用晶瑩剔透的水來沖洗腳或臉,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氣。之後,人們還會聚集在河邊跪拜祭祀。不僅是跪拜,在貢臺上還供着不少供品,有雞鴨魚肉、美酒果蔬等。當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後,將其中6個棕子投下河去餵魚蝦。(好讓屈原的遺體繼續安息於海底)祭祀便完畢了。其餘的貢品便可以自己帶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氣,帶來好運。

午後,端午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採蓮。由一個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漢爲導,擡一尊木雕龍頭。龍頭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威嚴。身後跟着鑼鼓隊、花童等。這個遊行隊伍要進入每家每戶舞旗拂塵。主人則要行待客之禮,送一些糖果餅乾給他們。隊伍十幾米長,上百人組成。鞭炮聲持續不斷,鑼鼓聲響徹雲霄。氣勢真是不同凡響!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興的莫過於得到一件禮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紅黃紫爲主,表面細繡着一些美麗的圖案。據大人們說,香包裏還有許多好東西。喻吉祥如意,帶有長輩們對孩子的美好祝願。

閩南的端午總是那麼別具特色,那麼令人難以忘懷!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4

端午節到了。爸爸出差還沒有回來。媽媽說:“咱去外婆家吧,外婆家人多而且很熱鬧。”我聽了以後就別提多開心了,太好了!去外婆家嘍!

到了外婆家門口,擡頭就看見門上插了一株草,葉子的形狀有點像菊花葉,顏色發白。我很好奇,湊上去聞一聞,嗯!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我說:“外婆,你們家門上插的是什麼草呀?”外婆說:“這個呀,是艾草,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在自家門上插上艾葉還有大蒜什麼的,象徵着驅蚊驅蟲的。”

一進門滿屋瀰漫着清香的糉子味道。我跑到廚房一看,啊!一大鍋煮好的糉子,靜靜的躺在那裏,好像就等我品嚐呢!

我看這一鍋糉子有點與衆不同,便問:“外婆,你家的糉子怎麼和其他的不一樣啊?”

外婆說:“當然了,這是你舅媽自己包的,超市裏買的可無法相比!你舅媽昨天包的一下午,我又煮了半晚上,熟了以後就悶在鍋裏,現在溫溫得吃正好呢!就等妮妮寶貝兒來吃呢!”說着,外婆從鍋裏拿了一個剝開遞給我,糉子很軟,糯米、蜜棗、花生融爲一體,白白的糯米已被蜜棗染成了糖色。我迫不及待的就是一大口。蜜棗的甜,花生的香,糯米的粘軟,在我的嘴裏直打架,彷彿是在說:“是我的味道好,是我的味道好。”

我滿嘴糉子含混不清的問:“外婆,爲什麼端午節都要吃糉子呀?”

姥爺趕緊說:“過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因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感到絕望,最終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了汨羅江。人們熱愛這位詩人,怕河裏的魚蝦吃屈原的遺體,就煮米飯撒在江水裏,趕快划着舟打撈屈原的遺體。因此,後人爲了紀念屈原,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吃糉子,划龍舟。所以就有了端午節。”原來如此。

我在外婆家玩得好開心呀!和侯騰哥哥打羽毛球,和舅媽鬥嘴,在外婆牀上撒嬌,聽姥爺講故事。不知不覺已經晚上9點半了,我和媽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外婆的家。臨上車的時候,外婆還從窗戶裏探出身子說:“到家給我來個電話啊!”

回家的路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面前閃耀。透過車窗我看到街道兩旁,到處是人流涌動,賣小吃的,賣瓜果的,真熱鬧!我在想,今天過得真開心,同時也讓我懂得了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插艾葉,賽龍舟,包糉子,真有趣!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5

端午節到了,我很開心。因爲這一天能包糉子、吃糉子,偶爾還能劃劃龍舟。

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比如去沙灘撿貝殼、去池塘釣魚、去公園看花......

尤其是我們全家人一起包糉子,讓我感到無比的快樂。

奶奶包了三十隻糉子;媽媽呢,包了四十隻糉子;爺爺包了五十隻糉子,而我可愛的爸爸只包了二十只糉子;至於我嘛,呵呵,十隻小糉子。

媽媽說我包的糉子像胖嘟嘟的“小娃娃”,哈哈,所以,我包的糉子是最可愛的。

啊,開心的端午節!祝大家端午節像我一樣快樂嘍!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6

一提起端午節,人們就會想起吃糉子,划龍舟。可是,同學們你們知到“端午”是什麼意思,端午節的風俗又是怎麼來的嗎?

“端午”。“端”是“初”“始”的意思,所以陰曆五月初五稱爲“端午”。到了唐代,因爲唐朝皇帝唐玄宇的生日是八月五日,爲了避用“五”字,就用迴音“午”替換了“五”字,從此,“端五”便改稱“端午”了。

爲什麼五月初五這一天會成爲“端午”呢?民間流傳着很多種說法。其中最流行的說法,就是爲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楚國的大官,楚國不採納他的治國主張,反而將他免職流放,他在流放途中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老百姓,他心中悲憤難忍,便於公元前278年的五月初五,投入汩羅江自盡。楚國百姓知道後,竟相划船前去相救,但已來不及了,百姓們擔心江中的魚,鱉,咬食屈原的遺體,便用竹殼裹米投入江中餵魚。從此,划龍舟,包糉子就是我們中國的風俗了。

我很喜歡端午節,我每年都盼望端午節的到來。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7

今天是端午節前夕,下午放學了,我看見媽媽拿着一大包糉子。我好奇的問媽媽:“媽媽,今天吃糉子嗎?”媽媽說:“是啊,明天是端午節呢!你想不想吃呀?”我說:“那是一定要吃的!”

回到家裏,做完作業,我就跑向廚房,看見了奶奶蒸好的香噴噴的糉子。我忍不住說了一句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口水落九天!”

我拿起一個糉子,仔細“觀賞”。發現它是立體三角形的,看起來像一座城堡。有幾粒米衝出了綠色城堡,它們一定是想呼吸清新空氣了。可不知道,它們是我最先下肚的美食。哈哈!“信號兵”被我吃了,看他們怎麼守“城”!好!實行B計劃,攻城!我先把護城河(綁糉子的線)給拆了,耶!攻“城”計劃完成,開始大動干戈呀!手指同志們!衝啊!打敗綠色城堡!

因爲那些“信號兵”的緣故,糉子剝起來黏黏的,但是吃起來香香的、甜甜的。仔細瞧瞧,裏面有豌豆、玉米、花生、紅豆、糯米、蓮子……哇,它可真好吃呀!

我問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媽媽要我自己上網查。我搜索了有關端午節的網頁,查到了端午節的由來,原來是要紀念屈原。在楚國,屈原是有名的愛國詩人,寫了許多傑作。但是,屈原聽到秦國已侵略到楚國時,淚流滿面,寫了一本《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後來,五月初五被定爲端午節。我被屈原的愛國精神感動了。

端午節來歷的故事還有幾種:有紀念孝女曹娥的說法、紀念伍子胥的說法等等。

這個端午節,我既吃到了美味的糉子,又瞭解到了知識。今天,我過得真快樂。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8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糉子、吃糉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糉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爲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糉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說我就不習慣,因爲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糉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衆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衆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爲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看,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9

端午節帶孩子一起回父母那,糉子水果肯定少不了買的,又在路邊看到了掛了滿滿小車的紅紅的香包、彩繩等端午節的一些小掛飾,孩子歡呼着去挑選自己中意的小物件。

買了一大推的糉子水果,感覺還缺點什麼?對了,少了菜角糖糕和油條!

童年的端午節是在老家過的,那時吃糉子的不多,倒是每家每戶都少不了菜角糖糕和油條,走親戚也拿的是這幾樣,這可能和當時的生活環境有關。那時,家鄉過端午都是自己動手做食物,很少在外面買的。家鄉盛產小麥玉米,但大米就少之又少了,所以端午就以菜角油條這些麪食唱主角了。幾乎家家都動手製作,大人忙着和麪支油鍋,我們小孩則眼饞地耐心地等着香噴噴的端午美食……

現在,人人都注意膳食結構,油炸的東西人們都敬而遠之了,我也很反對孩子吃這些油炸食物。

今天端午!於是我走到賣菜角油條的攤前,呵呵,竟然還要排隊等候,這在平時可是沒有的現象,兒時的端午記憶太誘人了,我耐心地排着隊,一樣買了些,孩子在一邊不解的問:“你不是不讓經常吃這些東西,咋還買這麼多?”“今天端午,這些東西也和糉子一樣少不了的。”我大聲地告訴孩子。

是啊,端午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它和其他一些“國內”的節日似乎都曾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這幾年,我們都又風風火火的過起了我們自己的節日,幾天的假期更爲我們創造了過節的條件和氣氛,看來,傳統的節日啥時候也不會過氣呀!

我故意問孩子,你給我講講端午節的由來,孩子得意地告訴我,我們前幾天的課文剛剛學過《端午節的由來》,孩子也央求道:你給我說說你小時候的“端午節”唄。正好,我給孩子講自己童年的“端午”,再和孩子一起學學端午的知識……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10

今天是端午節,媽媽讓我從電腦上看端午節的由來。其實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愛國者,他想讓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就常常跟國王提意見,可是國王不喜歡聽,就把他趕出了國都。有一次秦國來打楚國,楚國很快就被打敗了,國家就快沒有了,屈原更加傷心,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塊大石頭投江了自盡了。人們知道後,非常悲傷,爲了不讓魚吃了屈原,就把竹筒裏面裝着糉子,扔到河裏,希望魚吃飽了就不會吃屈原了,糉子也就是這樣來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愛自己的國家。另外我也知道了,現在吃的糉子,只不過是把竹筒,換成了一種寬寬的葉子。吃糉子也就是紀念屈原的。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11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一家三口坐在一起吃糉子,餐桌上擺着肉菜糉子。我們一邊吃着糉子一邊談論着屈原的故事。爸爸說端午節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歷,屈原是楚國朝廷的還原,是忠臣。可是他卻受到了朝廷中的奸臣的陷害,沒辦法爲國家效勞。爲了表明自己的忠心,喚起楚國百姓的愛國之情,屈原跳進大江中,以死來表明自己的愛國之情,楚國老百姓害怕江中的魚吃屈原,就包了許多糉子,以此來堵住魚的嘴,這樣魚就不會吃屈原了。不過,這已經晚了。老百姓都很後悔冤枉屈原。所以,每到端午節時,人們就用吃糉子的方式來紀念屈原。

今天我吃糉子,也是爲了紀念屈原,因爲屈原是個好人,是個忠臣,是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年年都要過端午節,牢牢記住屈原這個人,像他那樣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12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遼寧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13

今年端午節,我過得十分快樂、充實,在家裏我做了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幫助奶奶包糉子,所以我覺得這一年的端午節十分有意義。

早上,我奇蹟般地起了一個大早,發現奶奶在包糉子,我走上前去問:“要我幫忙嗎?”奶奶笑眯眯地說:“如果你實在要幫也可以。”我十分開心,搬了一個小椅子坐在奶奶身旁,只見奶奶很熟練地把蒸煮過的糉葉拿在手裏圍成一個半圓錐形,把淘過的糯米灌入糉葉裏,迅速地裹了起來,不一會兒一個漂亮的糉子完成了。我不禁問奶奶,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奶奶說:“包糉子、賽龍舟、做香嚢,還有喝一些黃酒啊,吃“紅”啊……”“哇!有這麼多”我大叫起來,奶奶一臉笑意地說,我再給你講講包糉子的由來吧。”

五月初五,在楚國即將滅亡之時,屈原是個十他愛國的文人,見到自己的國家即將滅亡,就飲下了最後一杯酒跳入汨羅江自盡了,人們爲了紀念他把糉子扔入江中爲的就是不讓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同時還每年在江河裏舉行隆重的賽龍舟。就這樣人們代代相傳,端午節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我聽得十分入神,原來端午節還有這樣一個不簡單的故事。糉子包好了,滿屋都是糉葉的香味,今年的糉子,奶奶包了兩種口味,有紅豆蜜棗味和鹹肉味的,儘管我沒有成功的包好一個糉子,但是我幫奶奶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所以當我剝開糉子,深深地聞了一下這裹着糉葉香氣的糯米糉子,咬下一口滿口香氣感到真是好吃,因爲這個糉子裏有我勞動的一份噢!

這個端午,讓我足實長了知識,讓我真正體會了這一年的端午節是一個“濃情有趣端午節”。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14

端午節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塞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吃包了,不在是屈原的屍體。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帶五顏六色的香包。

關於過端午節的作文 篇15

今天是端午節是紀念我國愛國詩人——屈原,端午節有很多習俗如:賽龍舟、吃糉子、帶五彩繩和香包、還有抹……當然我也帶香包和五彩繩,也吃糉子了。

今天是端午節嘛,媽媽忘了給我買五彩繩了,所以只好自己做了,我找好了毛線,一看太粗了,就把它弄短一些,又選好了顏色,有:橙色、肉色、白色、綠色還有紅色。把它們放在一起搓一搓,把他們帶在雙手上,雙腳上和脖子上,剛戴了一會就有點不舒服,我把它們弄下來,換了又換,在我的努力下,終於做好了,又帶上了香包,到了中午我吃着香噴噴的糉子,心裏無比的開心。

多麼令人高興的端午節!多麼令人難忘的端午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