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4W

學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

歷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精選19篇)

今天是端午節,大家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不知道吧!那就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還記得楚國那位愛國大將屈原嗎?我來說一說他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我來講一講賽龍舟的來歷吧!當時楚人因爲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爲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臺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端午節還有掛艾葉、菖蒲的習慣:在端午節,家家都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稱爲艾人。將艾葉懸於堂中,剪爲虎形或剪綵爲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佩戴,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楣,有驅魔祛鬼之神效。

端午節的活動可真多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2

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戶戶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糉子了。糉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糉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糉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糉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糉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糉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糉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說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快到了.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每到端午節,我們青少年兒童就合唱這首朗朗上口的兒歌.

端午又稱重午,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系在一起,比如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各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棕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黃”字,還要穿“五毒”的小褂子,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一大早,人們都去看賽龍舟.比賽場上的隊員們個個摩拳擦掌,生龍活虎.發令槍一響,龍船似離弦的箭,又象猛虎下山,威不可擋.隊長一邊打鼓,一邊爲隊員們加油,在震耳欲聾的鼓聲下,隊員們的力氣也好像漲了三分

其實,賽龍舟的勝負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紀念屈原。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4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但比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傳統節日也放假了,這可樂壞了我們這些整天讀書的學生,但在這放假期間,更讓我們學到了更多的知識。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到親戚家去吃晚飯,這一去還真學到了不少呢!

在吃飯前,姑姑給我們每人發了一個鴨蛋;吃飯時,大人放棄了自己喜愛的白酒,而是每人先一杯雄黃酒;吃完飯,姑姑還給我們小孩每人一個糉子。我拿了一個赤豆糉,那香甜的糯米紅紅的赤豆再加上雪白的砂糖,真是讓人陶醉呀!

我突然想到了些問題:爲什麼再多按誤解要做這麼多事兒?怎麼會有端午節的呢?我想去問大人,可看他們聊得熱火朝天的,也沒去打擾他們,心裏暗想:求人不如求自己,說幹就幹!

我首先打開電腦,搜索問題。啊哈,終於找到了:端午節那天人們賽龍舟、吃糉子是爲了屈原。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在那天投進江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河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還了解到,南方一些少數民族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和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和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們邊吃糉子變長:“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啊,這真是個五彩繽紛的端午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5

小時候,一到端午節,我就會讓奶奶做十幾個小糉子。可是,去年的端午節奶奶卻對我說:“小旭呀,你也不小了,該學會自己包小糉子了。”我高興地點了點頭,因爲在我的眼裏,包糉子是件非常有趣的事。

開始包糉子了,奶奶幫我準備好了糉子餡和糉葉,她就開始一步一步地教我包糉子。奶奶說:“包糉子首先要把糉葉捲成你想要的糉子的大小”。奶奶一邊說一邊給我做示範動作,“接着在卷好的糉葉裏放上糯米,還要把糯米壓緊,這樣包出的糉子纔好吃,然後在中間放上一個小棗,最後把糉葉包起來用繩子紮好。”這樣,一個可愛的小糉子就包好了。

我迫不及待地拿了糉葉,把糉葉先捲成了非常小的一個“窩”,然後就照着奶奶教我的步驟包起了糉子。可是在奶奶手裏聽話的糉葉,到了我這裏卻不聽使喚了,還沒等我拿繩子扎,餡就全散了,第二個,第三個……一連包了好幾個,都是如些,我有點泄氣了。原來糉子好吃,卻這麼難包呀!

奶奶看出了我的變化,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做什麼事都會遇到困難,可不能在困難面前低頭。”聽了奶奶的話,我不好意思放棄,只好接着包。不知道是第幾個了,我包的第一個糉子終於“問世”了,它雖然沒有奶奶包的好看,但我還是很高興,我總算學會了包糉子。

一個下午過去了,我包了好多小糉子,後來包的比前面包的就好看多了,奶奶看了,一個勁地誇我心靈手巧。奶奶還把小糉子串在一起,據說這樣象徵着好運連連。

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而且還懂得了要不怕困難的道理。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6

月12日是端午節,我和爸爸媽媽一起騎摩托車到離城很遠的山上踏青。一路順風順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剛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車後輪胎突然癟了。我們只好推着泄了氣的摩托車打道回府。

因爲這裏離市區很遠,所以在短時間內沒有地方修理。摩托車本來就比較重,再加上沒有氣,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後面推,爸爸在前面推,過了不大一會兒,我們兩個就氣喘吁吁、汗流滿面。媽媽不但一直給我們鼓勁,而且還積極的尋找修理點。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因爲我自己也盡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嘛!

經過一番拼搏和努力,我們足足走了5公里,但還是沒有到達目的地。向當地村民一打聽,說再往前走半小時會有一個修車的地方,到那裏就會有希望了。雖然我們已經筋疲力盡,但一聽到這話,我還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來。在這半小時裏,可能是我這一生中最漫長的30分鐘,路上我竭盡全力的向前走,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堅持就是勝利。終於,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這段艱難的旅程。

這次特殊的旅行,讓我真正的體會到了勞動的艱辛。相信這次旅行會讓我終身難忘,我想今後遇到再大的困難也不會束手無策了。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7

在每年的農曆的五月五日,是用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

屈原因爲冒死進入宮內陳述利害,被楚懷王放流。之後因爲知道楚懷王客死和首都被攻下的噩耗傳來時,便投入了汩羅江,以身殉國。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同時拿來了糉子、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到了現在,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詩句:“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端午節的習俗有賽龍舟、吃糉子、佩香囊、懸艾葉菖蒲。

現在端午節主要流行於漢、壯、布衣、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現在過端午,人們主要是把屋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來殺死毒蟲或以防它們孳生。我們家現在主要的活動主要是:吃龍蝦、莧菜、黃鱔、黃魚、烤鴨、糉子這幾樣菜。

端午節以前是一個比較沉重的日子,但現在變成了一個喜氣洋洋的節日。這樣的變化可真大啊!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8

今天是端午節,爸爸帶我去玩。

上午,爸爸騎着摩托車帶我去奶奶家玩,這車風風火火地向奶奶家駛去。不一會兒,到了奶奶家,我一下車便叫冷,慈祥的奶奶拿來一件外套爲我穿上,穿後果然暖和多了。我問奶奶:“姐姐在哪呢?”奶奶說:“別理她!”我又問:“那我跟誰玩呢?”奶奶又回答說:“這不是現成的小寶寶陪你玩嘛!”我只好極不情願地跟瑋佳(兩歲的小妹妹)玩了,不過,還是玩得挺開心的!

吃完午飯,我和爸爸在奶奶門口打起了羽毛球,首先我發球,把球打到了線那邊,爸爸第一次打時,忙得不知所措,球快掉地上來了,他才慌忙跑過去接球,可惜,球已掉在了地上。爸爸輸了一分!我鼓勵他說:“爸爸,做事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爸爸得到了鼓勵,果然接到了第二球。

羽毛球比賽讓我們大汗淋漓,在這炎熱的夏天裏,運動後吃根冰棒解解熱真的很爽。我們又去了體育場,沒一會兒,我來了個猴子爬樹,哥哥來了個倒掛金鉤,爸爸在打籃球。原來我們在體育方面各有各的擅長項目。

啊!今天可真快活呀!能在奶奶家打羽毛球,吃可口的冰棒,能在體育場表演自己擅長的體育項目絕招,可真是爽快極了。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9

近幾天,上學經過一片蘆葦地時,我總會看見幾個爺爺奶奶在採蘆葦葉,一問才知道,原來是採來包糉子的,這讓我不由想起了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湖北荊州,那裏住着我的爺爺、奶奶和很多親人。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包糉子、掛菖蒲、艾草,還要賽龍舟。

每年端午節,爺爺會在門上掛上菖蒲和艾草,然後買來蘆葉,包好各種形狀的糉子。我最喜歡一種叫美人腳的,細長的尖角,配上圓圓的頭,不光好吃而且好看。糉子煮好後,除了我們自己吃,爺爺也會送一些給親朋好友。我們小孩子端午節時可好玩了,吃東家的糉子,扯西家的菖蒲,跟大人一起去採艾葉,學着包棕子,還要用艾葉煮水洗個澡。大人說端午用艾葉水洗了澡後不容易得皮膚病,真有意思。

而龍舟賽事在我的家鄉更是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在20xx年還舉辦過國際龍舟賽呢,20xx年的龍舟賽也非常熱鬧。爺爺說他年輕的時候還是一名龍舟賽手呢。去年爺爺帶我去看龍舟賽,看到幾十條裝飾非常漂亮的龍舟在護城河上一字排開,隨着裁判員一聲令下,選手們爭先恐後,個個奮力當先,比賽非常精彩,讓人驚心動魄。

聽爺爺講,端午節的由來有很多。但是在荊州,端午節就是紀念屈原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代楚國人,因遭到奸臣陷害,在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而死。當地老百姓得知這個消息,紛紛劃舟去救他;他們用竹筒貯米,投入江中,以免水中動物吞食屈原的屍體。爲了紀念屈原,食糉和競舟的習俗從此就流傳下來。

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深深打動了我。雖然我現在跟着從軍的父親身在昆明,但我還是想念家鄉,想念家鄉端午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0

端午節那天,爸爸媽媽帶我到奶奶家過。

上午,我們去買來艾草,把艾草分別插在窗戶上、陽臺上、門口、花瓶裏。每家每戶還把艾草晾曬在院子裏,房前屋後。整個小區都好像綁上了一條條綠絲帶,都好像沉浸在濃濃的艾草香裏。艾草代表着驅蚊除蟲,驅災避難。

中午,大家們都給小孩繫上五彩繩。五彩繩由青、白、紅、黑、黃五種顏色織成,分別代表着水、金、火、木、土。五彩繩在每個地方都有着許多不同的名稱,長命繩,避難繩、快樂繩。五彩繩有的系在手腕上,有的系在腳上,有的系在脖頸上,寓意着人們能夠強身健體,長命百歲。

下午兩點,大人小孩都要洗一次特殊的澡。洗澡水由艾草、魚腥草、毛苦草等十幾種植物熬成。可以保佑洗了的人來年不長東西。

晚飯,桌上的菜十分豐富,但是有幾種是必備的。魚:寓意着年年有魚。雞鴨:寓意家畜興旺……

吃過晚飯後,去買香包是小孩子們最開心、最期待的事情。大街兩旁都擺滿了各式各樣的香包。香包形狀各異、大小不一,有心形的,有圓形的、有三角形的,還有許多說不出名來的形狀。香包大的有臉盤那麼大,小的只有大拇指一般大。香囊裏裝的東西也不一樣,有的裝小巧玲瓏的玩具,有的裝小零食,有的裝芬芳撲鼻的小花草。香包代表着鳥語花香,萬事如意。

家鄉的端午節別具特色,令人難忘。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1

端午節這一天的早上,媽媽給我們端上了一盤我最喜歡吃的糉子。吃完早餐後,我們一家三口一致表決去老山森林公園玩,於是我們就整裝出發了,一路上我坐在車上,看見路兩旁鬱鬱蔥蔥的樹,心情別提多高興了。

一進老山大門,只見高山聳立,古木參天。這裏很偏僻,去這兒遊玩的人不是很多,但是空氣新鮮,環境幽靜。我們首先玩了空中自行車,我和媽媽坐在空中的車上,我讓媽媽不要蹬腳踏,我一個人使上全身的勁,車子開始緩慢的向前滑行,到了拐彎處就不行了,要媽媽和我一起蹬,車子才能前進。

累了我們就在上面歇一會兒,身旁茂密的樹木就像一把大傘,遮住了耀眼的太陽,微微的風輕輕的吹在臉上,就像媽媽的手在我身上撫摸,身邊枝頭上的小鳥在嘰嘰喳喳的唱歌,真是感覺舒服極了!

接着我們又來到了滑草場,這以前來玩過兩次,但每次都是我坐在車上,爸爸媽媽跟着我跑,但我還是很怕。這一次不同的是,媽媽站在我要到達的終點,我一個人坐在車上,車子由於工作人員的推動和地形一高一底的坡度,開始飛快的向下滑行,刺激極了!我不怕了。

我們玩了很多,如:奇怪小屋。多面鏡,金陵第一鼓,走繩鎖等,眼看太陽已開始西下,肚子也咕咕地叫了,才匆匆離開。

這個端午節玩的可真開心呀!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2

星期日下午,回到家裏,飯已經煮好了。我們一家人吃完晚飯,就打開電視。我拿起遙控器,剛想調到動畫片,我我的爸爸一把搶過遙控器,說:“兒子,你都五年級了,不要老是看那些打打殺殺的動畫片了,看點有意義的吧!”我極不情願地說:“好吧!”。原來,我的爸爸要看賽龍舟呀!

只見那些龍舟像一條條龍飛鳳舞的神龍在江中游。比賽規則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

龍舟,與普通船隻不太相同,龍船狹長、細窄,船頭飾龍頭,船尾飾龍尾。龍頭的顏色分別有有紅、黑、灰等色,均與龍燈之頭相似,姿態不一。一般以木雕成,加以彩繪(也有用紙紮、紗扎的)。龍尾多用整木雕,上刻鱗甲。除龍頭龍尾外,龍舟上還有鑼鼓、旗幟或船體繪畫等裝飾。真是壯觀啊!

每艘龍船船長大約爲20—30米,船上約30名水手。都是些身強體壯、力大如牛的人,他們一起划槳,同心協力、不言不語、竭盡全力的在奮勇前行!只見你追我趕,此起彼伏,真是競爭激烈、扣人心絃啊!各隊的拉拉隊,也在臺下較起勁來,加油聲連綿不斷,有人還打起響指呢!我暗暗的向那些賽龍舟的人舉起大拇指,心想:“你們真棒!”

最終紅色的龍船在衝刺階段終於奪取了冠軍。太好了!真是如我所願,“紅龍”我真爲你們感到驕傲。我也情不自禁在心裏鼓勵哪些失敗的人:“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哪裏跌倒,就要從哪裏爬起,只要努力,下次一定能贏,我爲你們鼓氣、加油!”

看完比賽,我上網瞭解了關於“賽龍舟”的傳統文化:

原來,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賦予了不同的寓,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3

“小懶蟲!快起牀,今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起包糉子,你怎麼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着。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天答應媽媽和她一起包糉子的啊,想想可以吃到美味的糉子,我還是很快地起牀,跟媽媽學着包糉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糉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糉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擇好合適的糉葉;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糉葉裏,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糉子裏;④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心裏暗想原來包糉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糉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糉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糉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着,可是這糉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糉子都沒爆好那小糉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糉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己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着些虛榮心努力的學着。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終於包好了第一個糉子。看着手中的這個小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糉子包好了,開始煮糉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糉子就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棕子的香味,終於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今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糉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糉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4

到了端午節,小朋友興了,他們又唱又跳,一起玩耍又唱起關於端午節的歌謠:“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度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屈元。把糉子投進江中是讓魚蝦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端流行於汗、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者足踝上,稱爲長命絲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有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每逢端午節,人們吧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學者聞一多認爲,端午節是龍節,是五千年以前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日子。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5

每年端午節這天,有很多各種各樣的活動,特別是賽龍舟,我很喜歡。

今天下午,媽媽帶着我去美麗的塘河邊看賽龍舟。一到塘河邊,這裏早已人山人海。我看見平靜的水面上都是五彩繽紛的龍船,有紅的、有藍的、有黃的,還有很多很多……

比賽開始了,水面上彩旗飄揚,鼓聲震天。每一隻龍船都像箭一樣衝了出去。划船的隊員個個使勁地划着,他們的動作都是一致的。打鼓的隊員都還喊着:“加油!加油!”兩岸的觀衆喊聲叫聲爲他們加油助威。

我看見紅隊一步,後面的黃隊緊追着不放。他們兩隊各不相讓,終於,黃隊超過了紅隊,遙遙了其他隊,得了第一名。

我看了這次的賽龍舟,我明白了“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篇二:關於端午節的作文300

我今天非常高興,你知道麼?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

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據說是爲了紀念古代楚國大忠臣屈原的。他是投江而死的,當地居民趕來營救,撈了半天也沒撈到,大家就把糉子投下去餵魚。漸漸就成了風俗,端午節也就有了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聽爸爸說,我們這裏的習俗是端午節吃糉子、喝雄黃酒、掛艾草和菖蒲劍。我還和爸爸一起在門口掛了艾草和菖蒲劍,聽說是驅邪的。

奶奶要做糉子了,我連忙跑去觀看。奶奶做的是蜜棗棕,她先準備好箬葉,然後再把糯米放進裹成錐形的箬葉裏,再在糯米中間放顆蜜棗,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緊緊地紮上線就可以了。把裹好的糉子放進鍋裏煮,我就開始耐心等待了。

糉子煮好了。我接過糉子就是一口,啊!又甜又軟,真好吃!我吃了好幾個,肚子都快撐破了!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6

在地大物博,歷史悠久的中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而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有些地方的人們掛菖蒲,艾草,據說可以驅除蚊子等害蟲。端午節必不可缺的就是包糉子,有糯米糉子,赤豆糉子,還有火腿糉子等等。記得一年端午,我們家自己包糉子,我也參與了一回。可惜技術水平實在不高只好做旁觀者了。看着媽媽熟練的動作,心裏真是有佩服又羨慕。糉子包好了就可以下水煮,隨着開水沸騰而冒出來的水蒸氣飄蕩在房間,讓房間充滿了竹葉和糯米特有的清香。饞的我直流口水。糉子一出鍋我就迫不及待的想去拿了,媽媽在一旁直笑我是個小饞貓,但還是幫我把糉子剝開,蘸了白糖給我吃。還告訴我,端午節吃糉子的由來,原來是古時候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吃因爲愛國而投江的屈原的屍體,而把糉子扔進了江中。聽着媽媽的講述,我不知不覺又吃了一個糉子,覺得好甜好甜。

幾年過去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節奏加快了,但端午節吃糉子的習俗還是沒有改變,只是現在的糉子都是直接從市場上買來的方便並且選擇的品種也多。但是吃着糉子總是懷念那一年滿屋子的清香……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7

五月初五真熱鬧!又一年的端午節就要到了。

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樣,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我國地大物博,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所以過端午節的方式也有許多的不同。

聽爸爸講,在我們溫州這個地方,以前過端午節最熱鬧的就算是划龍舟了。幾乎每個村子都有自己的龍舟隊,在河裏激烈地比賽。鑼鼓聲、吶喊聲,響徹天際。比賽開始了,20來個槳手跟着鼓手的節奏,奮力地划着槳,那龍舟像離弦之箭快速向前滑去。龍首和龍尾的兩個指揮員在狹小的空間裏做着180度甚至是360度得轉體跳躍,博得陣陣喝彩聲,當然也讓人不免當心他會掉到水裏……不過現在是很難見到了。政府出於安全等的原因,我們這已經好久沒划龍舟了,至少我是還沒看到過那個場面,真期待能看看啊……

而孩子們最高興的莫過於撞蛋比賽。在草茶裏煮熟的鴨蛋,被裝在一個精心編制的小網袋裏掛在胸前。幾個小朋友之間會進行撞蛋比賽,蛋殼被撞裂的就算輸了,而蛋殼完好的則是贏家。不過,不管是輸家還是贏家,最終,鴨蛋都會進了小朋友的小肚肚。

我們這裏端午節還有吃糉子、插艾草、蘆蒿、噴雄黃酒等的習俗,可能和其它地方的習俗大同小異吧。

真期待端午節那香香的糉子!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8

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年曆的一個節日-端午節。

這個節日,是我們裹糉子的日子。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裹糉子,許許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種類的糉子,都會在這個糉香的季節紛紛涌現。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其實向來都說法不一。有些人都將它視爲是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有人說,這一個節日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爲“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與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後來的後來,端午節的意義起了變化。人們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及崇高的人格,將這個一直流傳的端午原意給忘了,把一些原先未必是紀念屈原的劃龍船及包糉子等習俗,聯繫到他的身上。

現在大部分得人都只記得端午節與屈原有關,而其實一些新一代的年輕人對於屈原的故事也沒有多大的`印象了。他們知道的是,這是吃糉子的節日,如此而已。

關於端午節賽龍舟,其實現在不是端午節的到來賽龍舟的比賽項目也是處處有。從驅邪避疫,到紀念屈原,端午節的意義起了很大的變化。

這個節日的原意,在年復一年的社會變遷中漸漸的受到“蠶食”。

今天,這個節日變成了一箇中國人美食的節日。從舊有的角黍,糉子製作到今天的各式各樣多姿多彩的包糉。許多的地方都融入自己的地方美食特點在糉子中。

國小生關於端午節作文500字 篇19

離今年的端午節已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了。記得以前,端午節是我除了春節之外興和開心的節日。在小時候一年之內只會買兩次新衣服春節和端午節。在端午節那天,我也能和過春節一樣穿上自己新買的衣服,因此在過完春節就特別期待端午的到來。然而,隨着時間不斷的流逝,我漸漸的覺得端午節已和平常的節日無異。我曾在無數夜晚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今年的端午要回家嗎?要是回家一方面,從此地到南昌進而轉車到家,節假日火車上定是特別的擁擠,加上轉車又不能省下逃票的生活費;另一方面,村上和我一起玩的夥伴大多在外地務工,沒有時間回家,我回家了也是孤零零的一個人,索然無味。要是不回家呢,又覺得不能吃上只有在家裏才能遲到的那種蜜棗糉子味。真讓人糾結極致。

回家過端午節,這是我們祖先傳承了幾百年的文化,難道要到我們這交通便捷的時代從此斷了嗎?如今的端午節,少了許多過節的氣氛,不像過去那樣,離家再遠,只要有心回家,定能在端午那天和親戚朋友們坐在同一張圓桌上吃着香噴噴的飯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