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1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3W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

華陰老腔,在幾年前還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曲目。然而,這樣一個小衆甚至是默默無聞的老腔,卻讓陳忠實先生情難自禁,沉醉其中,不可自拔。不禁很好奇,“老腔”究竟何以令人震撼?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精選13篇)

也許是那一聲聲鏗鏘有力、直擊人心的嘶吼,也許是那一段段百轉千回、悠揚婉轉的曲調,也許是臺上臺下演員的傾力演唱、人們的激情感染……或者,是藕斷絲連的縷縷鄉愁,是深結於心的歸屬與認同。前三者自不消說,確實打動了很多人,卻難以讓人有更深層次的、發自心靈的震顫和共鳴——這種共鳴,是需要共同的記憶和情感的。陳忠實生於關中,長於關中,他了解並幾十年如一日地熱愛着它;而在老腔中,在極富感染力和衝擊力的表演中,他不能更加清晰地看到了故鄉的面目,聽到了自己引以爲豪的土地的神靈之歌。

這纔是老腔之所以讓人震撼的原因。這種深刻而廣闊的民族歸屬感和文化認同感,讓我們在與西方文明接軌、漸漸西洋化、漸漸遺忘了民間小調的時候,可以被一曲鄉音震得淚流滿面。這實在是一件可喜又可悲的事情。喜的是,像老腔一樣的民間文化依舊可以輕而易舉地引起我們的感動和震撼;悲的是,像老腔一樣的的民間文化居然可以輕而易舉地引起我們的感動和震撼。難能方爲可貴,都是越不容易得到,才越發覺得珍貴,覺得眼前一亮。本應深植於日常生活的風土民俗,什麼時候竟到了能滌盪神魂的地步?

現在的人們,是不是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都要看不見回家的路了呢?

兩年前,坐在課桌前的考生們面對着“北京老規矩”的茫然無措依舊曆歷在目。家家戶戶四合院、七折八拐衚衕灣的景象已經不復存在,似乎連帶着那些陳舊又充滿溫情的習慣也跟着一同去了。聽得別人提起,纔會恍然大悟,驚喜非常:就應該是這樣的啊!老腔是如此,老規矩是如此,甚至連大名鼎鼎的國粹京劇,也不知道有多少個孩子有過完完整整聽一齣戲的經歷。這片土地記憶的格調,就在我們這一代中逐漸被更改;這片土地文化的精粹,就在我們這一代中逐漸被掩埋。偶然聽到、看到、感受到,所帶來的震撼終究是短暫的,短暫之後又是長久的遺忘;而我們需要的,從來都不是遺忘。

在追逐更加多樣的未來的時候,有時也需要停下來,多看看來時的路。即使登上頂峯,一個沒有自己獨有回憶的人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即使快速發展,一個沒有自己獨特文化的國家也不是一個值得尊敬的國家。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我們領略到和老腔類似的民間藝術時,不會再如此“膚淺”地被震撼。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2

那片海,我心中嚮往的夢境……

那裏遠處羣山連綿,依偎着大海。貝殼散落在沙灘上,細沙湮沒了我的腳趾。沙的餘熱,透過腳掌熔化了我的心。餘暉落日,在那海天交接的地方,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那片海,有充滿親情的港灣……

海邊的那棟木房子就是我的家,煙囪裏冒出裊裊炊煙,一次又一次被那夾雜着鹹味海風吹淡。沙灘上依稀可見弟弟的小腳印。海浪輕輕地拍打着沙灘,大海鷗領着小海鷗在海的上空盤旋,繪出一幅親情的畫卷。

那片海,襲來最純潔愛的浪花……

在那片海,沒有愛與不愛,只有相愛。我愛這片海,海也會向我翻滾愛的浪花;我愛那細沙,細沙隨海風輕拂我的臉頰。在這裏,每個人都得到愛的慰藉。生活在愛的天地裏,我在溫馨的夜裏安然入眠。

那片海,是與世無爭的桃花源……

海的胸懷,寬廣無垠。沒有勾心鬥角,沒有功名利祿,更沒有令人不開心的人和事。這裏只有美人魚出沒的大海,飛鳥劃過卻不留痕跡的天空,溫煦的陽光,柔軟的沙灘,以及我對這片海深沉的愛。

或許是不知夢的緣故,流離之人追逐幻影。夢醒之後,一切又恢復原狀……

怖人的大樓吞噬了父母奔波上班的身影,無盡頭的課外輔導佔領了弟弟的快樂童年。他們爲此抱怨過,傷心過,絕望過,卻都一次次屈服了。大人們告訴我,這就是生活,吃人的生活。這裏望不到那片海的痕跡,沒有我心中烏托邦。

家庭裏的歡聲笑語被每個人的牢騷取代,剩下的只有疲憊的心。我不想就此背叛心中的那片海,我要用一生去實現心中美好的願望,即便那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有時,感覺自己真像一隻孤獨的大雁,扇動着疲憊的翅膀,望天也迷茫,望水也迷茫。只是從來不想改變初衷,只是從來不想埋葬嚮往。

不怕,只要有夢在。在人生追夢的路途中,我不去想是否能夠成功,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我不去想未來是平坦還是泥濘,爲了心中無法感知的召喚,走在路上,無法停歇……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3

一個印記鮮明的巴掌,一個愛意滿滿的吻,分數成了家長喜怒的晴雨表,牽動着無數中國考生的心。於此,筆者深有感觸的同時不禁嘆惋,何苦系一家之憂樂於區區之分數?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數論”,且讓孩子健康成長。

素質教育的口號雖喊得震天響,但長久以來家長以及學校仍難逃“分數至上”觀念的桎梏。且說100分與98分有何顯著差別?區區兩分便能評定孩子素質高下嗎?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卻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實在不合情理。再看那從55分進步到61分,鼓勵與表揚理所應當,然而孩子若拼盡全力考得55分家長也不應苛責,分數與素質間從來沒有天然的等號,切莫受“分數決定論”的蠱惑。

應試教育下,考試成爲孩童快樂成長的負擔,壓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長的陽光。“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流傳多年的戲言折射出中國兒童的現狀,來自考試的壓力讓孩子逐步犧牲掉娛樂時間,緊盯着試卷上鮮紅的分數,千方百計的爭論分數,而來自家長的壓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補習班、奧賽班、堆積成山的輔導書……在“分數至上”的大環境下,兒童不得不壓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繼地坐在書桌前刷題。反觀國外,歐美從不以分數作爲評定高下的標準,主張順應兒童天性,鼓勵孩子發展個人興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讓他自由發展,健康成長。不以分數論成敗,還孩童以快樂童年,此當今之急也。

當分數成了風向標,學習目的偏離了求知的本質,也削弱了孩子的創造能力。錢學森曾問到:“爲什麼中國出不了創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國考生,汲汲於分數,則必將標準答案奉爲圭臬。以分數爲學習的終極目標,必會削弱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卻鮮少跳出標準答案的桎梏、審視、質疑答案,也難怪中國缺乏創新型人才了。不如將灼灼目光從分數上移開,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新精神上,那創新型社會、中華之復興可計日而得矣。

誠然,從中國現狀來看,考試仍是選拔人才最有效的途徑,但“唯分數論”之弊甚多矣,我們是不是可以逐漸消去一昧追求分數的功利之心,而漸漸以更多元的角度評價兒童?

蔡元培曾說:“若想有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欲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從現在、從身邊做起,拒以分數論成敗,還孩子健康成長之藍天。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4

祖國到處都是“詩和遠方”

黎明驅走了黑暗,日出帶來了光芒,祖國的光輝好似陽光,照亮了我們的前程,指明瞭我們前進的方向,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從貧窮走向富裕,從勝利走向輝煌。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旗面爲紅色象徵革命。旗上的五顆五角星及其相互關係象徵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人民大團結。星用黃色是爲着在紅地上顯出光明,四顆小五角星各有一角正對着大星的中心點,表示圍繞着一箇中心而團結。每逢國慶,去_場看升國旗是無數人心中的夢想。因此,利用國慶長假去北京遊玩的人們,通常會趕早來到_場看國旗班的軍人升旗,以表達對祖國的無比熱愛,看着五星紅旗徐徐升起,心中的激動無以言表。每年10月1日是我國的國慶節,我國於1999年修訂發佈《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將國慶節與相鄰的週六、日組合爲7天的國慶長假,被稱之爲“國慶黃金週”,用放假的形式,讓老百姓共同感受國慶的歡樂。

回首這70年,中華人民走得每一步都是步履蹣跚,每一步都付出了巨大犧牲。這70年,中華人民永遠忘不了,抗美援朝戰場上精神與鋼鐵的較量;忘不了,我駐南斯拉夫大使館的悲憤與恥辱;忘不了,南沙羣島護我主權時對手的無恥與卑劣;這犧牲包含了所有的付出,既有先烈的浴血、也有我輩的拼搏,所有的一切,都離不開大家的團結奮進,離不開大家不懼犧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但是如今中國經過幾十年來的艱苦建設,已取得了“乘長風,破萬里浪”的迅猛發展:《輝煌中國》之《圓夢工程》透過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鄭萬鐵路、復興號、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中國移動互聯網等一個個超級工程,領略五年來一張張中國基礎建設的大網,如何編織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圖,託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無論你的家鄉在哪裏?無論你最想去到哪個地方?祖國到處都是“詩和遠方”。我們牢記着祖國的風風雨雨,也奮力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5

文明韌性的光輝

祖先造字之初,便深諳生活的玩味。單看“韌”字的構成,便給人一種難以言表的折磨與難以掙脫之感。或許與“韌”字相關的,都是需要堅強的意志以及不屈不撓的抗爭——無論與外人或是於自己——才能實現,做到盡善盡美。

而韌性,在我看來,有是中國人深入骨髓的性情。中國歷史源遠流長而且內涵豐富,提到我們的文明,絕不僅僅指那些可知可感的宏偉建築或是遺留下來的璀璨的文藝瑰寶,最值得爲人道也的,是我們的民族性格——敦厚、勤勞、善良、奮進,最重要的是,百折不屈的韌性。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我不敢想象,在元朝騎兵已經問鼎中原,對漢文化進行“蠶食”時,那些漢文化的捍衛者們,是忍耐着多大的痛苦與不甘,但爲了文化的傳承而忍辱負重,是中華民族的堅持,使得我們的文化沒有被侵蝕、被毀滅;我更是爲近代中國被西方列強侵略之時,即便已經瀕臨絕望與崩潰,但仍可以重新起立,復興中國的精神與毅力所動容。很多西方人曾用“中國人沒有信仰”爲名對我們大肆批駁,但事實上,我們可以鏗鏘有力地回覆他們——我們沒有統一的宗教,但中華文明是我們共同的心理紐帶,這種文明的指引,就是將我們中華民族凝聚的最崇高的信仰。作爲文明延續至今未曾中斷的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值得這份殊榮。

幾千載漫漫風雨征程,中華民族逆風前行,在無數外力以及內我的挑戰與威脅中,保持中國人的品格、文化與意志巋然不動——這就是我們的韌性的光輝。

除了歷史滄桑變遷中中國於世界所展現的堅韌,於中華民族的內部性格而言,這份韌性更是在民族發展中最本質的精神基石。若勇敢被定義爲抵禦外部困難時的不放棄與勇於面對,那韌性較之更爲偉大的是對個人所長期堅持的理念的否定與價值觀的重塑。這可能再外在看來是一種對過去的放棄與拋棄,看似微不足道甚至令人惋惜,但事實上,敢於直面自身的缺陷、並且敢於動搖自身以換取更強的生命力以及社會更加積極正向的發展,這份心,就是我所讚頌的“韌”。我們不能否認,世界是不斷髮展的,我們只有與時俱進才能先於時代而不是被時代的洪流裹挾或吞沒。

我景仰那些先哲——商鞅、王安石等變革家,都是在向已現頹勢卻深入人心的制度與社會生活方式宣戰,與他們相對抗的,不僅僅是利益的相關者,更是如大山般沉重的陳舊觀念。而現代的重大改革,更是展現了中國人和中華民族性格中的韌性——我們可以改變、甚至可以_但最本質的精髓始終是中華民族的璀璨文明,目的也統一於中國社會的蓬勃發展。如同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是他頂着巨大的壓力所作,市場化無疑於社會主義而言是不可相容的,但是爲了中國人民的幸福、中國經濟的騰飛,他和他們所有人,願意承受這份風險。他們相信,這是巨大而改變,但一定不會帶來毀滅。而我們勇毅堅韌的中國人,更是逐漸適應了這樣翻天覆地的變化,用自己的奮鬥,構建了更美好的家園——唯有這份韌性,才能如此處變不驚,我們的國家纔會走向復興。

韌性於中國,像是一種與生俱來又後天不斷堅定的信念。正因這種堅韌不屈,我們的文化才能至今愈加燦爛;正是這種柔中帶剛,讓我們的人格完善而強大,得以構成更加美好的家園。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6

翻頁新世界

前方高山聳立,但翻山越嶺,是優美的風景,天上烏雲翻滾,但越過烏雲,是朗朗青天,撥開表象的迷霧,真相就會浮現出來,就如二戰期間戰鬥機的防護,許多人認爲加固應該加在彈痕多的地方,但實際上應該加在彈痕少的地方,因爲加在彈痕多的地方戰鬥機也不一定會倖存而歸。

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過於有眼睛而看不到真相,我們在研究問題時總是着重於表象,卻未曾注意到事情的本質,結果發現表象與結果大相徑庭。對此,英國的探險家說:“當你學會透過事物的表面看到其本質的時候,任何的困難與挫折,在你面前也不值得一提了。”

因此,我們應該吸取教訓,改變看問題的方式“高度決定視野”,用全面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就能把事情做到極致,幾年前,當“宅”字成爲網上盛極一時的熱詞時,大多數網友也就是把它當作一個熱詞,沒注意到它背後的東西,而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從高處看待這些事,發現了不一樣的東西:“懶”即是“宅”的根本原因。於是他就開始利用現代人的惰性,開創了網購的新時代,他因此也成了家喻戶曉的傳奇。

“角度改變觀念”,換個角度看問題,結果就很不一樣。19世紀在人們研究電與磁的關係毫無頭緒時,英國科學家法拉第解放思想,找到了問題的關鍵所在,意識到這是一種非恆定的暫態效應,與傳統的物理定律有所區別。就這樣他發現了電磁感應定律。正是因爲他站在與常人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才揭示了電與磁之間的相互聯繫,也就有了我們現在的發電機。

要突破思維的枷鎖,還需打破慣性思維。二戰時期的戰鬥機防護的結果帶來的偏差正是因爲大多數人關注的重點沒在問題本質上,沒有打破慣性思維。歐洲17世紀最偉大的畫家之一倫勃朗,在畫價大漲時,在人們紛紛出價賣畫之際,他突破慣性思維,拒絕售畫,抽離塵世紛擾,潛心研究創作,致力於打造精品。當畫價風浪平息後,他的畫價值也變的更高了,畫畫技巧也得到了提升,令人望其項背。正是因爲他敢於突破慣性思維,才能獲得如此輝煌的成就。

爲什麼人們在認識問題時總會有如此大的偏差呢,首先很有可能是因爲知識掌握不全,不牢固,“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有掌握了牢固的知識才對錶層問題有獨到的見解,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學習;其次是要進行深入的思考,現在的學生見到數理化就如同見天敵,不願意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於是就放棄,因此認識的偏差在人羣中也就可見一斑。

正確認識問題,方可大道直行,收穫人生精彩,讓人生從雲捲雲舒中度過,與花開花落裏微笑,翻頁腐朽一卷書,觀一片新世界。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7

傳承浙江精神

作爲浙江學子,我將以今之所學、日後之所學,爲浙江之建設投入自己的力量,讓浙江精神代代相傳。

在浙江這塊物阜民豐的土地上,歷所形的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的思想仍激勵着我們,並融入今日的浙江精神中,是浙江的瑰寶。

傳承浙江文化是我們的責任。茅盾盾、魯迅,那些文豪們畢其一生爲我們留下了許多有力量的作品,我們又怎能不去接過這傳承文化的接力棒?我們要有對文化的信仰,並用這信仰支撐我們日後的學習。

今日浙江之企業也秉承着浙江精神。杭州娃哈哈有限公司,從一個校辦工廠到飲料巨頭,創始人宗慶後表示將會“主動迎接消費升級,飲料生產由安全向健康開拓,重點向中醫食療、生物工程突破”,這種幹在實處、勇立潮頭的企業精神帶動了企業的發展,也是浙江發展的重要動力。我們將來若是要創業,也該如娃哈哈公司這般,將浙江精神賦於實踐中,承擔着對社會的責任。

浙江精神,早已融入浙江人的生活中。無論是個人或是企業,抑或是立足於浙江這一大省,都需要我們爲浙江的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努力去改變小環境,就是在承擔對於浙江的責任。

近年來,我們能看到浙江的改變,“五水共治”讓浙江的河流變得清澈,“特色小鎮”的建設賦於浙江文化氣味,“世界互聯網大會”的召開拉近浙江與世界的距離。我爲生爲一名浙江人而感到自豪,也感慨於這些讓人欣喜的變化。浙江精神融入浙江的發展中,給我們帶來驚喜,也讓我們感受到責任。

梁啓超先生曾說過:“人須知負責任之苦處,才能知道盡責任之樂趣。”而我爲浙江之未來,又怎能不擔負起這個社會的責任?當傳承浙江精神的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我們又能書寫哪些關於我們的浙江傳奇?

而傳承浙江精神,還需要我們不斷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加加強對於浙江的責任意識,不斷去關注浙江的近況。唯有如此,我們們才能自信地書寫我們的浙江故事。

讓浙江精神融於我們的血脈中。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8

初心不改奔流到海

有一條江,因其拐了兩彎,一折二折之下,便叫了之江;口耳相傳之後,便有了浙江。

燕趙、齊魯、巴蜀、江東、隴西、嶺南、漠北……或山或水,或江或湖,成就了中華版圖。

而浙江,卻始終以一種進取的姿態,刻畫着自已在中華大地上的維度。

97年前的這裏,浩渺的煙波南湖之上,一羣書生圍坐在船中,未沉迷於眼前如詩如畫的風景,卻醞釀着一場改天換地的風雷。

57年前的這裏,一個名叫義烏的火車小站停靠點上,在“雞毛換糖”的此起彼伏聲中,卻孕育了日後一個叫物流的時代。

37年前的這裏,甌江之畔,一場大火燒醒了諸多皮鞋小作坊的業主,明白了市場規則下質量和契約究竟意味着什麼。

17年前的這裏,一個顏值不高的小個子,正忙活着他與四十大盜的夢想。

7年前的這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悄然在百姓心裏生根發芽,浸潤着血脈的生生不息……

而這之江的水,無論風雲如何變幻,始終奔流不息!

山水烘托了人傑,人傑也燭亮了山水!一個人的堅持叫操守,一羣人的堅持叫法則,若是再加上時間的演化和水土的滋養,便成了文化!

“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膚皸裂而不知。”大儒宋濂的話語,若投映到浙商“四千精神”的旅途,相必也是別有一番滋味。

“身在夜郎家萬里,五雲天北是神州”,陽明先生的詞作,若輔以船王包玉剛的言行,我們不難發現,那一彎之江水,依舊激盪在你我的心頭,至今難忘。

於是,便有了李書福痛斥電動汽車“僞製造”的激昂;便有了馬雲關於中美貿易爭端的鏗鏘;更不乏董卿“苔米花雖小,也學牡丹開”的情懷。

不知不覺,光陰輪轉。

紅船,一直停在那裏,絡繹不絕的人羣,用瞻仰的目光將它鏈接到了心中,化作信仰。

當年換糖的老漢,早已鑄成了銅雕,成爲城市的地標;溫商,作爲浙商的一個支羣,繼續着市場肌體“催化劑”的角色。

國人在接受互聯網思維的同時,更以欣賞的眼光致敬阿里巴巴,領跑者、創客、追夢人……順應“互聯網+”風起雲涌的新趨勢,雨後春筍般冒出的“衆創空間”讓浙江年輕人如沐春風,如魚得水。

“兩山”理論踐行至今,政務生態優化,自然生態改善,浙江這棵梧桐樹,何愁喚不來金鳳凰?只需看一看身邊的陽光、空氣和水,你就會豁然開朗。

也許是因爲身處江南,那一灣之江水,更多的時候,以一種溫婉文靜的面目存在。

但作爲其中的一滴,我深知她的澎湃,雖一折再折,卻初心不改,奔流到海!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9

拂去融雪,細嗅薔薇

如朗月朝花,深潭微瀾,生活雖燦若星辰,但透明雪白的外表下也藏匿着我們容易忽視的污垢瑕疵,只有勇敢地伸出雙手拂去表面點綴的銀銀細雪,方可看到本質,細嗅雪後綿延的薔薇芬芳。

面對彈孔斑駁的的戰機殘骸,專家能夠排除干擾,看清問題的根源所在,從而拯救了成千上萬飛行員的生命;在我們的生活中又何嘗缺少這樣矇蔽我們雙眼的“彈孔”呢?

拂去表面的雪華需要時刻以史爲鑑。“通往真理的路上荊棘遍佈,迷霧叢生。”亞里士多德如是說。誠如斯言,曾一度掀起熱潮的摩拜單車彷彿讓我們感受到“自行車王國”的迴歸,在衆人連聲叫好的迷霧之中,不少陰暗卻在萌生,不斷頻發的安全事故與道德醜聞讓我們逐漸揭開了那表層的銀裝,看到本質。雖然摩拜單車已被叫停,但它仍然時刻警醒着我們:潮流不是通往真理的涓涓細流,盲從是埋沒正確航向的兇險巨浪

被鮮豔光輝的外表迷惑使我們難以看到本質,且需心懷主張。淺栽薔薇一束,細嗅萬季芬芳,信賴自己內心的準則,讓問題迎刃而解,讓真理之花常開不敗。

寒門出貴子一直是中國許多貧苦家庭所堅信的一縷清光,有人甚至因此而不思進取,把一切都託付給自己的下一代身上;這顯然是荒謬的。一直被譽爲“寒門榜樣”的王慶根,從小生活在貧困的農村,靠自己的不懈努力斬獲了奧林匹克化學金牌,並有了成功的事業,然而他卻在年僅三十歲就選擇了真相,這讓我們深刻認識到貧困對孩子從小造成的心理創傷,從而更重視對孩子的素質教育。除此之外,“毒雞湯”,“拒絕佛系派,喪文化”等名詞的出現也表明我們正在擁有自己的主見,並敢於爲之堅持。這無疑是可貴和值得我們發揚的,心懷主見才能拂冬去雪,撥霧見月明。

除此之外,善於把握機遇也是一束珍貴的鮮花。就像真相《阿甘正傳》中這樣一句經典臺詞:“生活就像一塊巧克力,味道往往出人意料。”

改變我們一生的寶藏和機遇就可能藏在事物與問題的本質間。騰訊創始人馬化騰當初選擇了不被世人看好的通信領域,卻建立了時人未曾想到的電子帝國;馬雲看到了信息產業的無限商機,纔有了阿里巴巴得享譽世界......倘若他們當初沒有看到現象中的本質,他們也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與輝煌。拂去覆蓋本質的深雪,才能發現泥土中的鑽石,欣賞到初春裏熱烈綻放的那抹薔薇的輕紅。

細嗅薔薇之芳,求索真理之源。當代的我們正趕上時代的轉折點,是順應潮流,還是忠於本心?命運與選擇的帆在我們手中,只有我們學會從融雪中看到繁花,從現象中看到本質,才能實現個人乃至中國夢的奼紫嫣紅!

迷霧遮月終飄去,雪飛花現彰我心!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0

風物長宜放眼量

偏居鄉野,自然無法領略世界的風采,唯有于山頂俯視才能縱覽山河面貌;身處暗室,自然不會得見璀璨的星空,只有於室外仰觀才能欣賞夜空美麗。我們盯着地上的六便士,自然無法看到頭頂的月亮。風物長宜放眼量,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夠找到隱藏於黑暗中的正確的道路。

二戰時的那位統計專家力排衆議,加固機身中彈少的部位,最終成功提高了安全性能。而其他人僅看到了問題的表象未能徹底地找出問題的關鍵。只有那位專家意識到了“倖存者偏差”,提出了正確的方案。

風物長宜放眼量,目光不限於局部。“_迷,旁觀者清”,_只看到了問題的局部,而旁觀者卻能看到大局。孰迷孰清自不必多說。赤壁之戰中的曹操,用鐵索連環綁住戰船,頗爲自得。然而,他只是看到鐵索連環能解決士兵暈船問題,卻沒意識到火攻的後果。最終,烈火趁着東風,燃盡了他一統天下的夢。曹操目光限於局部,思想片面,正是他未能完整地考慮自己的計策,才招致瞭如此大敗。若是他的目光全面,又怎會敗地如此悽慘?

風物長宜放眼量,想法不惑於表象。一切事物只有仔細分析後才能夠看到實質。古之仲永天資卓絕憊懶懈怠終泯然成衆人,今有馬雲求學坎坷不懈奮鬥一躍爲游龍。仲永仗着天賦目光短淺不學習,最終只能白白浪費出人的天分。但是馬雲目光長遠積極好學,最終成爲中國電商領軍人物。若是目光短淺,被表象迷惑,最終也只會漸漸沉淪,唯有思想不惑於表象,才能真正抓住事物本質。

風物長宜放眼量,思維不隨於大流。人生於天地之間,一味跟隨大流,人云亦云,難免庸庸碌碌。另闢蹊徑才能走出不一樣的精彩,若是讓潮流衝散了自己的見解,又是何等的損失。汨羅江濤濤江水,澎湃着千年的執着。屈原的美政理念不被衆人贊同,但他卻沒有隨於大流放棄自己的思想。他長嘆:“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寧死不折自己的思想。雖說他被江水吞噬,但他也讓江水澎湃千年、滋養千年。

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歲月更迭,改變了太多,但不變的卻是我們只有做到“風物長宜放眼量”才能正確地處理這紛雜塵世的每件事。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1

勞動創造美好未來

——在復興中學“熱愛勞動,從我做起”主題教育大會上的演講

尊敬的學校領導、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土地是財富之母,勤勞是財富之父。這是千百年來人類社會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共識。恩格斯也早已明確論斷“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的確,我們人類的雙手,人類的語言、人類的智慧等等可以區別於其他動物的一切,無一不是勞動的貢獻。

也可以說今天人類所擁有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的文明成果無一不是勞動所創造,因此,我們人類的美好未來也毫無疑問地必須靠勞動來創造。習近平總書記也教導我們“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

熱愛勞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歷來對於那些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只想不勞而獲的人都是嗤之以鼻的。因此,哪怕是家境再好的人家也都會知道“坐吃山空”和“富不過三代”的古訓,有道是“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但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幾代人的不懈奮鬥,讓我們的國家從站起來,到富起來,並逐漸強起來,無論是國家的面貌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也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於是有些人開始厭惡勞動,不尊重勞動,甚至看不起勞動者。這是一種十分危險現象。對此,作爲新時代的青年,對於勞動應該有自己正確的認識。

第一、勞動精神最光榮。我們應該感謝先輩,是用他們用勞動創造了今天的一切,但是我們不能就此止步,作爲新時代的青年一代,應該有自己的使命和擔當,那就是在前輩們奠定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勞動創造自己的新生活,併爲子孫後代奠定更堅實的發展基礎。惟其如此,我們才能說自己是光榮的勞動者,我們才能上不愧祖先,下不愧後代。

第二、勞動分工無貴賤。勞動只有分工的不同,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人生而平等,但是由於發展基礎不同,知識水平不一,興趣愛好有別,所以社會分工會不同。國家需要兩彈元勳錢學森,也需要掏糞工人時傳祥;需要航天英雄楊利偉,也需要守島赤子王繼才……正因爲如此,作爲一國元首,習近平主席在今年的新年致辭中就十分接地氣地向包括快遞小哥、環衛工人、出租車司機在內的千千萬萬勞動者致敬,因爲正是他們,創造了和創造着我們美好的一切。

第三、勞動形式需發展。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後人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斷攀登的歷史。從刀耕火種的原始農業時代,到現在的信息化時代,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實質並沒有改變,但是人類的勞動形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今天或許大多數繁重和瑣碎的體力工作會被機器和人工智能所取代,但那不正是由於我們的勞動創造了機器和人工智能嗎?

從五四運動開始的10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幾代人高舉科學救國的旗幟,奮發圖強,創造了人民共和國今日的輝煌,但是一代人應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大家知道,就在昨天國家工信部正式頒發了5G商用牌照,這意味着新一輪的信息技術革命和社會大變革已經開始,我們既面臨着無限的發展機遇,也面臨着無限的挑戰。

同學們,“熱愛勞動,從我做起”。讓我們在前輩們奠定的基礎上,勤奮學習,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增強我們勞動的本領,高舉科技強國的旗幟,用我們的勤勞和智慧創造美好的未來,爲實現復興中華的偉大夢想而努力奮鬥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2

復興之夢夢在不息

——在復興中學以“熱愛勞動,從我做起”主題的演講稿

“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20__年5月13日晚的央視新聞聯播,引起了全國上下轟動。它強有力地說明了“積貧積弱的中國早已成爲過去式,新中國已經走在強國復興的大道上”。

面對強大的祖國,我們確實有理由傲驕。但正如冰心所說:“青年人,只是回顧麼?這世界是不住的前進呵。”在興奮之餘,作爲青年一代的我們,更應該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因爲中華復興,理應馳而不息。

縱觀歷史的每一次進步,無不與勞動息息相關。燧人氏鑽木取火,魯班發明鋸子,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蔡倫發明造紙,袁隆平發明雜交水稻……“民生在勤,勤則不匱”,是勞動改變了民生,推動了社會進步。

但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不少人卻對我國的未來表示出擔憂。這是杞人憂天嗎?當然不是。讓我們看看眼前的事實吧,城區學生蔥和大蒜不分倒也可以理解,因爲城市寸土寸金,沒給他們提供親身耕作的土壤。但即便是一些農村地區的學子,他們也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寒門也養“富二代”現象並不少見。

也許部分家長會說:“孩子學習那麼忙,勞動就交給我們吧”;也許不少學子也會說;“科技進步這麼快,勞動的事未來由人工智能完成就好”。然而事實真是這樣嗎?清代魏源說過,“披五嶽之圖,以爲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談滄溟之廣,以爲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譜,以爲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實踐是獲得真知的途徑,沒有勞動與生活的應用,書本知識也只能是紙上談兵。同時人工智能只是科技的載體,人是其中的關鍵。可以說,沒有勞動就沒有人類的發展進步。

因此,在今天的演講活動中,我想向同學們以下倡議:

一是要樹立“我以勞動爲美”的觀念。“士農工商”,農工在四種職業中有着自己的重要位置。可是現在不少人卻總認爲“農不如工,工不如商”,認爲不能爲官就要行商,當農民與工人總是不體面的。於是就出現了這麼一種怪現象,一方面大量大學畢業生畢業回家啃老,另一方面大量企業工廠卻鬧起了人才荒。“一屋不少,何以掃天下”,殊不知,古長城、兵馬俑、故宮角樓……無一不是農工的傑作,無一不是工匠精神的體現。

二是要多點研學旅行少點閉門修書。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門出臺了關於中國小生研學旅行的文件,學校也倡議組織大家參加了一些研學旅行活動。這樣的機關大家一定要珍惜,並讓自己投身其中。“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還必須得有詩和遠方。

三是要拒絕“佛系”多點“斜槓”。“佛系”青年不拿不搶不求輸贏,我不贊成;“斜槓”青年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多重身份的多元生活方式,我很推崇。但現在不少青年人喜歡“葛優躺”,勁吹“佛系風”,殊不知“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我們理應讓自己的生活多點體驗多點實踐。技多不壓身,毛澤東不僅是書法家、詩人,還是新中國偉大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不爭寸陰於今日,必留遺憾於明朝。”大國呼喚工匠精神,中華復興理當馳而不息。爲着後來的回憶,在座的青年朋友們,讓我們小心着意地描寫現在的圖畫吧。

2022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篇13

不做別人思想的跑馬場

周國平認爲,每個人都睜着眼睛,但不等於每個人都在看世界,許多人幾乎不用自己的眼睛看,他們只聽別人說,他們看到的世界永遠是別人說的樣子。這啓發我們,要關注自我人生的品質。只有學會獨立思考,讓自我的靈魂清醒,才能洞察問題,豐盈人生。

二戰時期,面對戰鬥力的加固防護問題,僅有一位專家力排衆議,說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在所有人都支持在機身中彈多處加強防護時,只有那位專家堅持認爲應該注意防護彈痕少的地方。正是他於表象思維的大潮中獨立思考得來的真知灼見,挽救了成千上萬飛行員的生命。學會獨立思考,不隨波逐流,不做別人思想的跑馬場,自然成就自我生存意義,彰顯自我生存智慧。

我思,不怠惰。在互聯網時代,大數據大信息如浪潮般撲面而來。然而,互聯網並沒有改變人們思考的方式,而是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因而,就有一些人滿足於當“傳聲筒”“復讀機”,不願思考;滿足於“淺閱讀”“淺吸收”,不會思考;滿足於“囫圇吞棗”“一知半解”,不善思考。誠然,即使是網絡將信息擺在我們面前,我們也要審視它們的真實與否,全不能因此而怠惰。

我思,不盲從。柏拉圖曾說:”我愛我師,但我更愛真理。“他不像如今困在學校中的學生,只知道一昧的聽從於老師的教學,毫無一絲自己的思考。他懂得獨立思考,他有靈魂上的清醒。試想,如果個人或族羣,不善於獨立思考、缺少自省精神,只知道人云亦云,麻木盲從,那麼,便只能成爲別人精彩人生的可憐陪襯。

我思,方有所獲。法國科學家、哲學家笛卡爾在朦朧的睡夢中醒來後,彷彿在夢中得到什麼啓示般,在紙上寫下幾個字——我思故我在。他懷疑一切事物的存在,甚至於自己的存在,卻在這一天如夢初醒地道破天機:思考着的人才是活着的。他在思索中獲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每個人都有着獨一無二的靈魂,每個人都應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不避重就輕,不隨波逐流,不做別人思想的跑馬場。以獨特的眼光去發展,我們,在路上。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