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77W

2023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 篇1

迄今已有20__餘年歷史的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到了。“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端午節作爲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紀念日,歷經千年變遷,形成了極具民族和地域特點的文化內涵。但不管怎樣演變,凝結在其中的愛國情懷始終是端午節的主題。

2023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精選3篇)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弘揚民族精神的源頭活水。端午節作爲我國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中華民族獨具特色的文化載體,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因此,在端午節,除了品嚐節日美食、傳承傳統習俗文化的同時,更不能忘記要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傳承“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其猶未悔”的愛國主義精神,在涵養家國情懷中凝聚民族精神,匯聚磅礴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引用屈原的名句來闡述愛國主義精神,寄意深遠。“國興則家昌,國破則家亡”,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在中華民族浩蕩的歷史長河中,愛國情懷始終是伴隨歷史前進的主旋律。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到“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只解沙場爲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到“位卑未敢忘憂國”“我以我血薦軒轅”,無不訴說着一個主題:愛國。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當民族面臨危機之時,愛國主義精神集中迸發出來,成爲化危爲機的精神力量。在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再一次生動而深刻地彰顯了中華民族的愛國精神。爲了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14億中國人始終心相連、情相通,在各自的崗位上盡己所能,爲抗擊疫情守望相助、傳遞愛心,鼓足勇氣、真誠奉獻,羣防羣控、聯防聯控,以危難之際顯身手的全民自覺,萬衆一心、衆志成城,匯聚成抗擊疫情的強大合力,最終取得了抗疫的決定性勝利,生動詮釋了愛國主義精神的時代內涵和磅礴力量。

端午節來臨之際,我們以各種方式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繼承和發揚他的愛國熱情,就要真正讀懂端午節的文化內涵,讀懂端午節裏所蘊含的偉大的愛國精神。

艾葉黃,糉子香,屈子精神永傳揚。家國情懷薪火相傳,我們的端午節韻味就會越來越厚重,越來越久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於關鍵時期,呼喚我們將愛國熱情匯聚成時代洪流、轉化爲務實行動。我們要把端午節這一精神文化座標,作爲愛國教育契機,傳承端午文化,弘揚愛國精神,像屈原那樣,胸懷憂國憂民之心、愛國愛民之情,努力成爲走在新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2023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 篇2

“五月五,過端午,賽龍舟,敲鑼鼓,端午習俗傳千古。”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傳承至今已有20__多年曆史。“端午”一詞最早出現於西晉的《風土記》:“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20__年,“汨羅江畔端午習俗”被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__年,“中國端午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爲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傳統節日都有屬於它們的習俗,端午節就雜揉了多種民俗爲一體。諸如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糉、拴五色絲線、薰蒼朮、佩香囊等,都是端午節的習俗。每逢農曆五月初五,形式多樣的端午節俗都會在全國各地上演。多樣的節日習俗能夠增強民族認同、強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能夠讓人們重新認識、感受蘊藏和流淌在民族血脈中的傳統文化。

“互聯網+端午節”,傳統文化更具時代活力。科技改變世界,網絡溫暖生活。近年來,隨着“寬帶中國”戰略加快實施,互聯網越來越“飛入尋常百姓家”。兼具包容性和開放性等特點,互聯網與端午節也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雲端”過端午越來越成爲時尚,網上摘糉葉、自助配香包紅紅火火。隨着表達方式創新,端午傳統文化變得更加生動、豐富、親民,互聯網和傳統文化也越來越相得益彰、水乳交融。

端午節加入“國際味道”,中華文化世界飄香。習近平總書記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說過,交流互鑑是文明發展的本質要求。龍舟變身爲國際賽事,糉子加入了西餐味,菖蒲酒取代了雄黃酒,黃姜糯米飯成了主食……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入,中華文化魅力日益滲透到全世界,端午節也一步步走入世界各國視線。中華文化正在成爲中國走向世界的燦爛名片,文化自信正在爲實現民族復興提供強大精神動力。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傳統節日凝結着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和思想精華。比如端午節吃糉子,其就是要從端午文化中挖掘講仁愛、重民本、崇正義等思想時代價值,激發人們愛祖國、愛家鄉、愛親人、愛他人、愛自然的深厚情感。在“互聯網+”時代持續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14億人民羣衆的文化自信將進一步增強,文化強國夢將越來越清晰。

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爲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展繁榮爲條件。今年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形式多樣的端午節俗,既見證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生命力,也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度和中國自信,鞭策着14億中華兒女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在新時代創造新成績。

2023優秀學生慶祝端午節活動心得體會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這個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來臨前夕,姜圩路社區將開展了“糉葉飄香過端午,幸福和諧鄰里情”包糉子主題活動。

爲了順利包好糉子,社區的工作人員提前一天做好準備工作買好了糯米、紅豆、蜜棗、肉、竹葉等包糉子的材料, 6月28日上午,社區工作人員和居民便一起開始包糉子迎端午,整個活動現場歡聲笑語、其樂融融、大家都包得不亦樂乎,很快三角形、喇叭形、揹包形、長條形……各式各樣的漂亮糉子就這樣一個個在居民們的手中誕生了。經過2個小時的辛勤勞作,大家親手包好了300多隻糉子。

社區王冬梅包的是標準的三角糉,十分漂亮,吸引了社區的居民孟兆琴等人,孟師傅學得認真,王老師也教得細緻,一邊教一邊講解要點,“包糉子時,糉葉面朝上,包時比普通的糉子多卷一圈,裝好米後然後上端要做成三角形的形狀纔可將糉葉翻蓋下來……”孟師傅包時因怕用力不到位,叫旁人幫忙綁糉子,搞得拔河似的,惹得周圍的人忍俊不禁。

當日下午,街道張主任和社區主任、書記、社工將煮好的糉子送到老黨員、老幹部、僑屬、獨居老人、低保家庭、殘疾人困難家庭手裏,他們收到糉子後都很開心,表示過節能吃到社區志願者親手包的糉子,心裏覺得十分溫暖。

社區老黨員鄔蘭芳說:“包糉子、吃糉子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習俗。社區組織包糉子,使更多的居民感受到了濃濃的傳統文化氛圍,體現了互幫互助的傳統美德,是一樁特別有意義的好事。”

在端午來臨之時,我們組織了這樣的活動,讓大家親自動手包糉子,品嚐自己的糉子,心裏有着說不出的溫暖。讓社區羣衆真真切切感受了到節日的溫馨和社區的濃濃關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