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端午節作文600字三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1W

【難忘的端午節

七年級端午節作文600字三篇

我用手指着日曆,癡癡地數着,“五月初五!啊,是端午節!”我念到這兒,興奮地叫起來。因爲,我又可以吃紅蛋了。

所謂紅蛋,就是外殼是紅顏色的雞蛋。

媽媽,今天是端午節,吃不吃紅蛋呀?”我問。

“當然。”

首先,媽媽將一種山上採來的草沖洗乾淨。我不禁疑惑起來,問:“媽媽,這種草叫什麼名字啊?”“紅雞蛋草。”媽媽回答說。

然後,媽媽在鍋里加了適量的水,同時也把雞蛋洗乾淨,便連同紅雞蛋草一起放入鍋內煮。

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我看着手錶默默地數着。數到八分鐘時,我猛地擡起頭,雙眼直直地盯着鍋看,時不時還伸出舌頭舔舔嘴脣。此時此刻,平時黑不溜秋的鍋在我眼裏彷彿成了全世界最漂亮的洋娃娃似的。這使得我沒注意到躲在角落裏偷笑的媽媽。

差不多煮好了的時候,媽媽才把火候調到最小。掀開鍋蓋,頓時整個廚房都芳香四溢。那是怎樣的一種香啊!我嚥了口唾沫。

媽媽吧鍋蓋放到一邊,用勺子把雞蛋給撈上來。我挑了一個的。二妹把蛋放在爸爸用毛線編織而成的絨袋子裏,毛線是橘黃色的,蛋是紅色的,這兩種顏色搭配起來可美了。

我迫不及待地剝開雞蛋殼,哦,不對,是紅蛋的殼,都顧不得雞蛋還很燙手,就嚐了一口。嗯,味道很純正。沒吃過的不知道,吃過的如果嚐嚐我媽煮的紅蛋,肯定還想吃。

啊,這次端午節可真叫人難忘!

【家鄉的端午節】

我最喜歡過家鄉的端午節,因爲家鄉的端午節特別有趣。

記得去年的端午節,一大清早,我就跟在奶奶屁股後面去準備糉葉,糯米,肉塊兒,紅棗,菜乾等包糉子的材料。奶奶忙前忙後的,我想幫忙,樂瘋了似的一個勁地問:“啥時候包呀?啥時候。。。。。”奶奶不耐煩地說:“看電視去,包的時候叫你。”我被哄走了,耳朵邊一隻想聽見奶奶的呼喚聲。到了中午,吃完飯後,終於可以包了。奶奶先把糉葉圍成圓錐形後,再把摻和在一起的糯米菜乾放進去一勺,壓扁後,再放肉或紅棗,再放一勺,再壓扁。這樣糉子很飽滿。圓錐裏面放滿了餡後,再把上頭的糉葉將露出來的蓋住,再把一層糉葉再將它裹起來,繫上繩。一個完美而飽滿的糉子誕生了。我也嘗試做了幾個,嘿嘿!我爆出來的都一些“醜八怪”。雖然不好看,但我很快樂。

端午節還有一個偉大的傳說。在戰國時期,有一位叫屈原的詩人,他非常熱愛祖國。有一次,國家敗亡了,他抱着必死的心,跳進黃河裏。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把每年這個時候稱爲“端午節”。因此,許多人會把剛包好的糉子扔進黃河,紀念屈原。而我的家鄉也有一個關於端午節的風俗習慣。那就是全村鄉親們坐在小劇院裏看戲。依依呀呀的,不知道唱些啥玩意。老人們倒聽得入迷。我們這些生活在新世紀的人們卻有些不滿意。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

【端午節】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艾節、端午、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各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會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

傳說,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爲國忠誠。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在過端午節時,人們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掛荷包和栓五色絲線等許多習俗。這些習俗都是爲了驅邪或紀念屈原的死。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與“五”這個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過端午節還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