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9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1W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

馬上就要過端午節了,大家都開始忙活起來了。媽媽和奶奶先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然後開始清洗乾淨糉子葉,便準備開始做糉子了。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9篇)

“媽,我還不會包糉子呢,您能不能教我包糉子啊?”我懇求道。“行,反正包糉子還是蠻簡單的,我就教你吧!”媽媽爽快的答應了我的請求。“不過,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必須耐心點兒。諾,首先把糉子葉捆成一個圓錐形;記住,一定要捆的很緊,這樣纔不會漏出米來。再把糯米放下去,如果你喜歡吃紅棗糉子,也可以在裏面放幾顆小紅棗進去一起煮。然後再用一片糉子葉把裝糯米的口蓋住;接着用一條細繩或割葉青把糉子綁緊來,就完成了!”媽媽仔細地對我說。

不知道爲什麼,在媽媽面前的“乖乖女”糉子,在我面前又變成“調皮蛋”了,不管怎麼弄,它都不聽我的話,氣得我真想大罵它一頓。最後,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在媽媽的幫助下,“不成功則成仁”地包了一個糉子,雖然看起來並不雅觀,不過,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到了端午節這一天,媽媽給我帶上了五線繩,並囑咐我一定不要折掉或壞掉,只有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場雨下了,纔可以摘下來。據說五彩繩代表五色龍,可以降伏妖魔,驅走疾病。早上忙完之後,今天的主角登場了——白嫩嫩的糉子蘸上白糖,又甜又黏,又白又香,好吃極了!

五月五,端午節,吃糉子,龍舟戲水喜氣洋洋······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2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北方的端午節要比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糉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糉子的來歷。

小孩還要掛香囊的。端午節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糉子來吃,糉子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白白的糉肉,鹹糉子裏紅紅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姥姥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看着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20xx年,又一個新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我懷着一顆思念,期待,激動的心去迎接你。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3

星星,盼月亮,端午節終於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糉子。

今一天早上,媽媽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來,洗好糉子葉,準備開始包糉子。我從來沒包過糉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糉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媽媽說:“行,包糉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漏米。”我跟着媽媽做,把糉子葉疊成一個漏斗。

“然後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滿。如果喜歡吃紅糉子,可以在裏面放一兩顆小紅棗。”“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糉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糉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糉子葉把糉子裹緊。最後用繩子或馬蘭葉把糉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着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糉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糉子裹緊時,裏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下一步,開始煮糉子了。先把糉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把鍋簾壓在糉子上面,再往鍋簾上放一盆水。最後把水順着鍋邊倒進去,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糉子就出鍋了。

到了端午節這天早上,媽媽給我係上了五彩線,還囑咐我不要隨便折斷或丟棄,只能在端午節後第一場雨時才能扔掉。媽媽還告訴我了五彩線的來歷,它象徵着五色龍,可以降伏鬼怪,帶走一切疾病。我們還在門口插上艾草,掛上紙葫蘆,家裏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早上忙完這些以後,今天的主角——糉子,終於登場了!白白的糉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軟又黏,好吃極了。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如果每天都過端午節,那該多好哇。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4

農曆五月七年級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午節。現在端午節的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都要吃糉子,南方各地都要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

而北方則是七年級要給家裏的孩子繫上五彩線,等下雨時把五彩線扔進水溝裏,這樣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不被蛇咬,這是我聽媽媽說的,從我出生開始每一年媽媽都給我係五彩線,她希望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另外家家還要在門上插上艾蒿和葫蘆、桃樹枝,老人們說這樣可以保佑家宅平安,老一輩的傳統習俗不能改,更重要的是吃糉子。

當然,首先得包糉子那我就要說說我家包糉子的能手奶奶了,奶奶先買來糉子米泡上一整天,還要買糉子葉小學生作文 作文人網 你也可以投稿,和一種包糉子用的繩子叫馬蓮的植物,當然奶奶都要把這些泡上一整天,再用開水把糉子葉用開水煮一下,軟軟的纔好用,媽媽不會包,只好跟奶奶學,我也在邊上湊熱鬧,奶奶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媽媽學着奶奶的樣子,拿了三片葉子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指點:“左手捏住糉葉的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媽媽卷好了糉葉。

接着,奶奶在空心圓錐形裏的糉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媽媽也在糉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糉葉刺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奶奶說;”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糉葉捏緊一些。你看……”

奶奶邊說邊示範,媽媽按奶奶說的做着,我也跟着邊聽邊學,哈哈!媽媽包的糉子像些樣子了。最後一道工序是捆糉子。只見奶奶兩手握緊糉葉,用馬蓮在糉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馬蓮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媽媽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糉字。隨之,第2個,第3個……媽媽一連包了好幾個。奶奶包的糉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糉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我們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這些糉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

我和爸爸這兩隻小饞貓一聞到香味就圍着鍋子,問媽媽:“媽媽,媽媽,什麼時候能吃呀?”媽媽總會笑着說;“你們這兩隻‘小’饞貓!”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5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來的習慣。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以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爲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期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糉子。雖然商店裏的糉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兩天媽媽就會把包糉子的蘆葦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豆沙、紅棗等。接下來和奶奶一起包糉子,每次奶奶都會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卷好後就往裏面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四角糉“寶寶”就誕生了。

在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個充滿神奇、充滿喜悅、充滿熱鬧的節日。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6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羣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着大地的靈氣,沐浴着陽光的光輝。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母親起牀,把事先準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着後母親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裏讓雨水將其沖走。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徵着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纔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裏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

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節日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

如今,媽媽也如法炮製,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裏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7

我喜歡熱熱鬧鬧的春節,喜歡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喜歡張燈結綵的元宵節,但我最喜歡糉子飄香的端午節。

每逢到端午節,人們都喜歡包糉子,吃糉子,聽說還有一個動人的故事呢!我國偉大的詩人屈原因爲愛國投江死去,人們爲了不讓魚吃屈原的屍體,把米團扔進江裏,用這種方法來紀念屈原。

每到這個時候,最熱鬧的就是包糉子,各家有各家的包法,我最喜歡看媽媽包糉子了。媽媽先把綠油油的糉子葉洗得乾乾淨淨,左手託着糉葉,右手舀起糯米往裏放,還可以加些蜜棗葡萄乾等。放在鍋裏,煮出來糉子的味道飄滿整個房間,再煮些茶葉蛋,味道就更濃香四溢了。一切準備好後,我和家人出去踏青,聽說端午節那天早上出去踏青,還可以治病呢!回到家裏我急忙拿出一個大糉子,輕輕的扒開糉葉,裏面露出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咬一口,那蜜棗的甜汁、糯米的香味往嗓子裏鑽,好吃極了!時間過得真快呀!

終於到了開飯的時候了,一家人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糉子,品嚐着美味大餐,說說笑笑!開心極了!尤其是小孩子胸前掛着香荷包,手裏拎着大葫蘆,滿屋子跑!高興極了!

啊!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8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是因爲可以吃上好吃的糉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就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簡把米裝起來投入江中,可是這些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糉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稱爲長命縷。名字要插“五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有用雄黃酒在兒童的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不僅僅是因爲他的習俗,還有做糉子的方法很有趣。

端午節的那一天,我早早的起牀,就看見媽媽在廚房裏做糉子,每個糉子都是三角體的,而且還是肉餡的,每個糉子看起來都很誘人,我饒有興趣也參加包糉子的活動中。我學着媽媽的模樣拿出包糉子的糉葉,在糉葉上加點糯米,糯米里也塞了點肉,然後把糉葉一片一片地把它包住,再後,就用繩子把糉子打個結。雖然技術是很差,不像媽媽那樣心靈手巧做出的糉子,包的很好,糯米也沒有掉出來,簡直和我做出來的糉子,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我不放棄,我繼續做,連做十幾個的時候,我的技術越來越好,包的糉子也快比上媽媽了,就這樣,我和媽媽做了20多個,有十幾個送人了,還有十幾個就都給自己吃了。而我也偷偷收藏了幾個,爲的就是把糉子投進河中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而我也最喜歡端午節,因爲我敬佩屈原。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9

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很熱鬧,人們不僅要包糉子,而且還要打大餅和米糕。

聽媽媽說,端午節還有一段歷史呢。古代有個叫屈原的詩人,因熱愛祖國而不被理解,受到了屈辱便來到江邊,跳進了江裏,溺江而死。人們打撈了很長時間也沒撈到他的屍體,他們擔心他的屍體被魚吃掉,就把包好的糉子扔進江中,讓魚吃糉子而不要去吃屈原的屍體。因此,每年的這個時候,也就是端午節人們就包糉子來紀念屈原。

在我的家鄉端午節是這樣過的,人們早早的起牀,到外面去,採上一段柳條,拿回家中,插到了戶門上。另外,小孩子們的脖子上戴着香囊,同時手、腳腕繫上五彩線繩,傳說可以避邪驅蟲,以後會有福氣。大人們呢?坐在一起包三角形或者四面體形的糉子、打米糕、打各種口味的大餅。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就產生了學包糉子的想法,隨即告訴了媽媽,但媽媽不答應,在我的堅持下,媽媽才答應教我,我高興的直跳。

製作糉子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媽媽教我的步驟也很緊湊,首先讓我拿好糉葉,接着卷好糉葉,同時把糯米、花生、大棗,放進卷好的糉葉裏,待所有的東西填滿後,就把糉葉按照四面體或三角形狀包起來,之後用糉繩系在糉子上。這樣一個完整的糉子就包成功了。我剛開始包糉子並不是很好,在媽媽的幫助下雖然我包了好多奇形怪狀的糉子,但也體會了包糉子的樂趣。等咱們把所有的材料包完後,媽媽把包好的糉子放進鍋裏去煮,幾個小時後香噴噴的糉子熟了,把糉繩解開,一陣陣葦葉的清香撒出來,讓人讒言欲滴。

真期盼今年的端午節快點到來。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0

我一年裏最喜歡過的節日就是端午節了。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重五節”等,是農曆的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端”是“開端”、“初”的意思。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是: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草、喝雄黃酒等。據說,吃糉子和賽龍舟是爲了紀念屈原。

端午節一早,我剛睜開眼,就看到媽媽在門外忙着什麼。過去一看,原來媽媽在插艾草,餐桌上還擺着用艾草煮成的雞蛋和幾個香噴噴的糉子。這時,我纔想起今天是端午節。看着煮的綠綠的雞蛋和香噴噴的糉子,口水都忍不住要留下來,幾分鐘,兩個雞蛋和一個糉子就沒了影。

到了晚上,我們到爺爺家一起過端午。飯菜上完了,爺爺從櫃子裏拿出一瓶像是藥酒的什麼東西,還要我們每人喝一口。我問爺爺:“這是什麼呀?”爺爺笑着說:“這是雄黃酒喝了能避邪的。”我端過雄黃酒,喝了一口,感覺辣辣的,但心裏想着:“這樣我就能避邪了,辣算什麼。”

吃完飯,我們全家一起到大明湖去看龍舟。來到大明湖,發現有許多人在湖邊等着看龍舟比賽呢。我們找了一塊“絕佳”的觀看場地,來觀看龍舟賽。只見參賽的龍舟一字排開,龍舟大約10米長,半米寬。龍舟上的人,有的在商量戰術配合,有的在做熱身。岸上的觀衆都爲哪條龍舟能奪冠猜測着。我看中了一條綠色的龍舟,這條龍舟上的人都很健壯,熱身做的也很充分。正想着,比賽就要開始了。

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着。那條綠色的龍舟處於第五名,船上的擊鼓手奮力地吶喊着,激勵船員們奮力前行。我也吶喊着,用全部的熱情我支持的龍舟加油。觀衆們也都緊握雙手,期望自己支持的龍舟奪冠。我吶喊着,爲那條綠色龍舟加油。船員們彷彿聽到了我的加油,更加奮力地划着。只見綠色龍舟超越了另外兩支龍舟成爲了第三,這時,他們又超越了一條龍舟。我更加賣力的吶喊,希望他們能奪冠。綠色的龍舟已經於第一名齊頭並進了,這時距離終點還有50米,船員們奮力地劃,終於取得了第一名,這時綠色龍舟已經衝過了重點。“14號龍舟是冠軍”隨着裁判員的宣佈,全岸觀衆沸騰了。我也爲綠色龍舟的好表現歡呼。頓時,大明湖成了歡樂的海洋。

我戀戀不捨的離開了大明湖,端午節雖然過去了,但它留給了我許多美好的記憶。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汨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家家包糉子、煮雞蛋,用這種方式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

早上媽媽買了糉子,有大棗餡的、水果餡的……,又煮了好多雞蛋,吃過飯,媽媽帶我去井方超市,看,賣五彩線的小商販一個挨着一個,五彩線的樣式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繚亂,有香包、小笤帚、葫蘆、還有帶小珠子的手鍊……,我精挑細選,選了個帶小水晶的小手鍊。媽媽給我係在了手腕上。聽老人說,下雨天時把五彩線扔到水溝裏,災難和疾病都會隨着雨水溜走。

家家門上都掛上了葫蘆,說是可以驅走鬼神,保佑平安。

家鄉的端午節,真有趣!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2

“七年級糕,八年級糉,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每當念起這首兒時的歌謠,我就會想起家鄉的端午節。

最難忘的是在端午節的頭天晚上,媽媽都會把我摟在懷中,我靜靜的看她變魔術般的將普通的彩繩,擰在一起,編成好看的結。然後她會用她的大手托起我的小手,認真而小心的將彩繩系在我的手腕上,腳踝上。繫好後,媽媽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傑作。而那又是一種怎樣的目光啊!

宛若三月中微風對嫩柳的撫弄,又似晨曦中露水對小草的滋潤。媽媽澄澈的眸子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

包糉子也是端午的保留節目之一。媽媽總會買來好多糉葉,用水浸泡着,洗乾淨碼好。糉子的餡一般是糯米,配上綠豆、紅棗等,煮熟。然後在媽媽一陣靈巧的忙碌之後,我便饞貓般圍着蒸籠轉,等待着那些玲瓏可愛的小傢伙糉子出籠的時刻……

糉子熟了,輕輕將棕葉撕破,棗子、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淡青竹葉的清香沁人心脾,忍不住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那感覺簡直妙不可言。

不知怎的,每次吃糉子都還會閃身產生同一種感覺。氤氳香氣中,彷彿升騰起成敗英雄不滅的屈原,自己也彷彿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國。“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爲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我不禁爲屈原的氣節所折服。

家鄉的端午習俗可謂多種多樣。除了包糉子,還有插艾葉。在端午的前幾天,媽媽就弄幾枝艾葉(或一柳條)插於門楣之上,據說可以驅妖避邪。

更浪漫的是戴香包。大人們用布縫製成各種形狀的小布包,更有巧手的做成孩子生肖圖案,並將艾、蒼朮、板藍根等草藥包於其中,讓孩子或戴於項下,或繫於腰間,說是增強免疫力。幼小的我經常和一羣小夥伴逗留在懸掛各種荷包的老奶奶攤前。撲鼻的艾香、繽紛的色彩、精巧的製作,彷彿使我們的雙腳生了根,動也動不了。

“七年級糕,八年級糉,九年級螺,初四桃,初五插艾……”心中再次響起這首伴我長大的童謠,彷彿聽見端午節“咚咚”的腳步向我走來!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3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爸爸媽媽和我回到農村的爺爺家,一起過快樂的端午節。

眼看今年的端午節又要了,我的心裏已經在歡呼雀躍着,不禁回想起以前的情景……剛一進門,香噴噴的糉子味就撲鼻而來,饞得我直流口水。心想:”糉子,快點熟吧!我想快快吃你。”想到這麼美味的東西,一年只吃一次,我便問爺爺:“爲什麼端午節才吃糉子呢?”爺爺告訴我:“是爲了紀念偉大愛國詩人屈原。因爲屈原投江自盡後,人們怕江裏的魚和蝦吃掉屈原的身體,把米和飯投到江裏餵魚和蝦,流傳到現在就演變成糉子了。”

爺爺還給我講了許多關於屈原的故事。我不禁被這位偉大的詩人而深深震撼了!長大後,我也要成爲一個熱愛祖國、獻身祖國的中國人。“糉子熟了!”奶奶的叫聲把我從危機四伏的楚國拉回到現實。

吃糉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掀開鍋蓋拿了一個糉子。打開糉子一看,裏面包着大紅棗和糯米,吃起來香香的、甜甜的。我一口氣吃了三個糉子,太好吃了!可是,吃完後手粘粘的,這代表了我們對屈原無盡的思念和敬仰。

快樂的端午節,讓我懂得了許多許多……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4

傣族的重大節日是傣歷新年——潑水節、關門節和開門節。“潑水節”是傣族人民送舊迎新的傳統節日,時間在公曆四月中旬。節日期間的主要活動是祭祀拜祖、堆沙、潑水、丟包、賽龍船、放火花及歌舞狂歡等。但是,除了“潑水節”還有一個重要的節日“端午節”去年的端午節是在我的家鄉雲南過的,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很快樂,很有意義。我的家鄉是在雲南省元陽縣的一個小村莊名叫“排沙村”,它緊緊依靠在紅河邊上,距離世界的元陽哈尼梯田只有39公里,那裏是一個傣族人民居住的地方,他們過端午節也是爲了紀念戰國時代的楚國人屈原而過的節日,同樣也是包糉子。但是,他們包的糉子和漢族的不一樣。

首先,端午節的頭一天,外公、外婆就開始笸米,洗好大香糉葉,包大香糉的糯米只要加入炒好的臘肉丁,放入各種香料攪拌均勻。包大香糉的葉子是一種被當地人稱做“大香棕樹”的葉子,葉子本身散發出一種濃郁的糯米香味,這是神奇的大自然賜予傣家的禮物。另外,傣族人民包的糉子是長長的,像一個圓柱體,而且糯米的顏色很多,有黃色、紫色、藍色等等多種顏色,這些顏色都是用天然的植物染料染出來的,漂亮極了。而漢族的包的糉子像一個立體的三角形,只有一種顏色。

第二天,外婆把糉子煮熟後要把兩個糉子用芭蕉樹葉系在一起掛在我和其他小孩子的脖子上,我和朋友們帶着糉子跑去田地裏一起玩耍,餓了的時候就拿出一個糉子來吃,就這樣一直開開心心地玩到吃晚飯的時間。外婆跟我說這種風俗是爲了小孩出去放牛時中午不回家而準備的午餐,這種風俗和漢族的真是不一樣。端午節的習俗傳承了數千年,同樣它將永遠被傣族人民深深記在腦海中,並且代代相傳,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5

我的故鄉是江蘇沭陽,每當端午事節,人們都會包出各種各樣的米棕,琳琅滿目。當然十分好吃,香甜可口

每到端午節的前一天,爸爸媽媽就會到河邊採一些葦葉用來包糉子,爺爺奶奶則去選購一些包糉子的必須品——糯米和各樣的花生,紅豆等

材料準備足了,我們整個下午都在包棕子

端午節一早,爺爺就去買雄黃。雄黃可以預防各種瘟疫疾病所以我們在端午節戴雄黃,喝雄黃酒。媽媽和奶奶在幫妹妹洗澡。端午節洗澡可不同於平常。

先端來一個大澡盆,然後放上昨天摘來的草藥,放在盆中浸泡半小時然後拿出來洗澡。在我們這裏十歲之前都要這樣。

糉子熟了,黃澄澄的雄黃酒也釀好了,大家終於要吃飯了,我拿起一個糉子那翠綠的糉子一看就很有食慾,一剝開,一股清香撲鼻。那白白的棕身上鑲着兩顆紅棗。咬一口,那味道更是妙不可言,色香味聚全,這就是我家鄉的糉子。

每當端午時節,我都分外高興,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6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節日。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是因爲可以吃上好吃的糉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就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簡把米裝起來投入江中,可是這些被蛟龍偷吃了,後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於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糉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端午節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裸上,稱爲長命縷。名字要插“五端”: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色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有用雄黃酒在兒童的的額頭上寫一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我最喜歡端午節了。不僅僅是因爲他的習俗,還有做糉子的方法很有趣。

端午節的那一天,我早早的起牀,就看見媽媽在廚房裏做糉子,每個糉子都是三角體的,而且還是肉餡的,每個糉子看起來都很誘人,我饒有興趣也參加包糉子的活動中。我學着媽媽的模樣拿出包糉子的糉葉,在糉葉上加點糯米,糯米里也塞了點肉,然後把糉葉一片一片地把它包住,再後,就用繩子把糉子打個結。雖然技術是很差,不像媽媽那樣心靈手巧做出的糉子,包的很好,糯米也沒有掉出來,簡直和我做出來的糉子,成了鮮明的對比。不過,我不放棄,我繼續做,連做十幾個的時候,我的技術越來越好,包的糉子也快比上媽媽了,就這樣,我和媽媽做了20多個,有十幾個送人了,還有十幾個就都給自己吃了。而我也偷偷收藏了幾個,爲的就是把糉子投進河中來紀念屈原。

端午節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而我也最喜歡端午節,因爲我敬佩屈原。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7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家鄉的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習慣:有包糉子、賽龍舟、洗龍舟水、吃雞蛋……但在我的記憶裏,我印象最深刻而且最有趣的是——端午的洗龍舟水。

記得七、八歲的時候,媽媽帶着表妹。弟弟。還有我一起去洗龍舟水。我們帶上一些乾淨的衣服去換。拿幾條糉子。幾個熟雞蛋。我們來到洗龍舟水的地方,立刻下到水裏不停地嬉戲。打水仗,我用水潑一下你,你用水潑一下我,大家互相潑水。互相玩樂,彼此之間毫不介意地弄溼了身上的衣服,我在一邊非常自傲地說:“你們快來看我學運動員跳水?我學得還差不多吧。”媽媽在一邊說:“小心一點”。說時遲,那時快,剎那間,我立刻往水裏跳,誰知卻被灌了幾口水,引得表妹跟弟弟哈哈大笑,而我哭笑不得,隨後,媽媽說:“別玩了,快天黑了,快上來吃個雞蛋吧,吃了個雞蛋歲歲平安了。”

家鄉的風俗真的有很多的花樣,包糉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端午節的那一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糉子映入眼簾,有鹹的。甜的。辣的……家鄉的糉子別具風味,任何地方的糉子都不如家鄉糉子呀,我到中山吃過糉子,覺得它根本不是什麼糉子嘛,哪裏有家鄉糉子的好吃啊,“凡是故鄉明”家鄉的糉子令我回味無窮,久久忘懷。

我愛家鄉,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8

又到了飄滿棕子香味的端午節了,讓我想起了我們家鄉端午節的習俗。

我五歲那年,在湖南老家過了一個端午節。那天上午,爸爸領着我去看划龍舟比賽。還沒有到江邊,遠遠地就聽到了鑼鼓喧天,非常熱鬧。走近一看,江邊插着許多彩旗,岸上人山人海,五條龍舟在江裏一字排開,划船手摩拳擦掌在準備着。正式比賽開始了,只聽一聲炮響,五條龍舟像五支離弦的箭一樣向前駛去,你追我趕,爭先恐後。加油聲、鑼鼓聲、歡呼聲……異常熱鬧。

這時天空下起了綿綿細雨,但是人們一點也不在乎,完全沉浸在這歡樂的海洋裏。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有一條龍舟劃到了終點,笑聲、歡呼聲更響亮了。

我看見岸上看熱鬧的人往江裏扔糉子和雞蛋,我非常奇怪地問:“爸爸,他們在做什麼,爲什麼要把好端端的糉子扔進水裏呢?”爸爸說:“賽龍舟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到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以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紀念他。借划龍舟趕走江中之魚,同時丟糉子等食物餵給魚吃,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我愛家鄉的端午節。我們家鄉的愛國詩人屈原值得我們永遠懷念。

關於我家鄉的端午節作文 篇19

轉眼間,春節已經過完,再過3個月,就是端午節了。想一想去年的端午節,真的很期待。 端午節,又稱“端陽”“重午”等。相傳是爲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日子,到了端午節,人們就用棕子等方式來祭祀屈原。 端午節在農曆的五月初五。大約在八年級或九年級人們就開始籌備過節所需的用品,做棕子的棕葉,肉餡…… 到了端午節,早上人們就去包棕子,包棕子是很難的。包完了棕子,還得把棕子拿去煮。真是麻煩。 差不多到了中午的時候,人們就通通祭祀祖先,祭祀品最多的就是棕子。

吃完了棕子,人們就都去看賽龍舟。這時到處鑼鼓喧天,彩旗飄揚。龍舟賽開始了,一條條龍船在大江裏遊,龍船各種各樣,五顏六色,有黃色的,糉色的,紅色的,藍色的……比賽開始了,賽龍舟的人都用盡了全力划船,都想爭奪第一名,大江兩岸人山人海,觀衆在岸邊大喊大叫,不時響起熱烈的掌聲,他們在爲船隊加油。聽奶奶說,每年舉行龍船賽是我們潮州人的民俗文化,它是潮州人民祈求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的象徵。這樣的龍舟賽既好看又有意義,真讓人喜歡至極。 端午節還有三個月就到了,大家都來看我們家鄉的賽龍舟哦! 這就是我記憶裏的端午節,同學們,你們記憶裏的端午節又是怎樣的呢?美滿的,還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