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國慶專欄校園電臺廣播稿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W

溫柔的陽光揚起迷人的笑靨,祝福伴隨歡笑降臨這片土地

16國慶專欄校園電臺廣播稿

轉瞬間,我們的祖國已度過六十一歌春秋,10月1日國慶來臨之際

今天《文學星空》國慶特別欄目歡迎您的收聽,我是播音員周尹強 蔣琪璘今天我們將爲您介紹中國改革開放前後涌現的幾位傑出的近現代愛國詩人

聞一多,1899年出生,湖北省浠水縣人,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xx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是清華新劇社、美術社的發起者,曾擔任《清華週刊》總編輯及《清華學報》編輯。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6月,作爲清華學校學生代表去上海蔘加全國學生聯合會成立大會。1922年赴美留學,先後在芝加哥美術學院、科羅拉多大學和紐約藝術學院學習美術,同時繼續用大量精力從事新詩創作和文學研究。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七子之歌》等多篇愛國思鄉之作。1923年在國內出版詩集《紅燭》。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他隨校遷往昆明,任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合併後的西南聯合大學教授。面對嚴酷的現實,他毅然拋棄文化救亡的幻想,積極投身到抗日救亡和爭民主、反獨裁的鬥爭中。1943年,他開始得到中共昆明地下黨和民主同盟的幫助,黨通過不同渠道,給他送去毛澤東的《新民主主義論》等著作。他開始認識到要救中國,必須從根本上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統治。蔣介石的《中國之命運》發表後,他說:“五四給我的印象太深,《中國之命運》公開的向五四宣戰,我是無論如何受不了的。”1944年,他加入中國民主同盟,後出任民盟中央執行委員、民盟雲南支部宣傳委員兼《民主週刊》社社長,成爲積極的民主鬥士。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堅持獨裁、內戰政策。1945年12月1日,昆明發生國民黨當局鎮壓學生愛國運動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親自爲死難烈士書寫輓詞:“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出殯時,他拄着手杖走在遊行隊伍前列,並撰寫了《一二一運動始末記》,揭露慘案真相,號召“未死的戰士們,踏着四烈士的血跡”繼續戰鬥。 7月11日,民盟負責人、著名社會教育家、當年救國會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樸,在昆明被國民黨特務暗殺。聞一多當即通電全國,控訴反動派的罪行。他爲《學生報》的《李公樸先生死難專號》題詞:“反動派!你看見一個倒下去,可也看得見千百個繼起來!”

7月15日,在雲南大學舉行的李公樸追悼大會上,主持人爲了他的安全,沒有安排他發言。但是,他毫無畏懼,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發表了《最後一次演講》,痛斥國民黨特務,並握拳宣誓說:“我們有這個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勝利的,真理是永遠存在的”,“我們不怕死,我們有犧牲精神,我們隨時準備像李先生一樣,前腳跨出大門,後腳就不準備再跨進大門!”當天下午,他主持《民主週刊》社的記者招待會,進一步揭露暗殺事件的真相。散會後,聞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國民黨特務伏擊,身中數彈,爲建立新中國灑盡了最後一滴血。

艾青(1910~1996)中國詩人。原名蔣海澄,筆名莪加、克阿等。生於浙江金華,1996年5月5日卒於北京。1928年考進杭州國立西湖藝術院繪畫系。翌年赴法國勤工儉學,自學繪畫兼習法文,並大量閱讀哲學和文學著作。1932年回國,途中寫了《那邊》等憂國憂民的詩作。同年5月在上海加入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7月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入獄,囚徒生活促使他從繪畫轉到詩歌創作,在獄中寫下《蘆笛》、《透明的夜》、《巴黎》等詩作,其中《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詩使艾青一舉成名。作品讚美養育自己的農婦,爲其悽苦的命運抒發悲憤與不平,表達了對中國廣大農民遭際的深刻同情。1935年出獄,曾到常州武進女子師範學校任教半年,繼又流浪到上海。1936年自費出版第一本詩集《大堰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從上海到武漢、臨汾、西安等地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40年到重慶,任育才學校文學系主任。翌年去延安,被選爲陝甘寧邊區參議員、延安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1939年出版詩集《北方》,至1945年共有《向太陽》、《火把》、《獻給鄉村的詩》等詩集12部。作品從滾滾烽煙中汲取詩情,表現了進取、樂觀、昂奮的戰鬥精神。1945年9月,率華北文藝工作團從延安到張家口。1949年1月,以軍代表身分參與接管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同年10月起任《人民文學》雜誌副主編。1950年出版詩集《歡呼集》。同年夏訪問蘇聯,後出版詩集《寶石的紅星》。1956年出版詩集《春天》。次年被聘爲《詩刊》與《收穫》編委,出版詩集《海岬上》。不久被錯劃爲“右派”。1976年10月,重新獲得寫作權利,開始第二個創作高潮。1979年錯案平反,同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1980年出版詩集《歸來的歌》、《彩色的詩》,1983年又出版《雪蓮》。這些作品更爲練達圓熟,形象更簡潔明確,語言更質樸純淨,除繼續保持真實與想象相結合的特色,又增添了深沉的思考和睿智的哲理。在中國現代新詩發展史上,他是繼郭沫若、聞一多等人之後推動一代詩風的詩人。

余光中,1928年出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母親原籍江蘇武進,故也自稱“江南人”。

1952年畢業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9年獲美國愛荷華大學(lowa)藝術碩士。先後任教臺灣東吳大學、師範大學、臺灣大學、政治大學。其間兩度應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國多家大學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主任。1985年至今,任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教授及講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時間兼任文學院院長及外文研究所所長。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爲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爲“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其文學生涯悠遠、遼闊、深沉,爲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優秀翻譯家。現已出版詩集21種;散文集11種;評論集5種;翻譯集13種;共40餘種。

余光中的詩文創作及翻譯作品,祖國大陸有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廣州花城出版社、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安微教育出版社等15家出版社先後出版。餘先生同時又是資深的編輯家,曾主編《藍星》、文星》、《現代文學》等重要詩文刊物。並以“總編輯”名義主編臺灣1970——1989《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共15冊(小說卷、散文卷、詩卷、戲劇卷、評論卷)。

余光中在臺灣與海外及祖國大陸文學界享有盛譽。他曾獲得包括《吳三連文學獎》、《中國時報獎》、《金鼎獎》、《國家文藝獎》等臺灣所有重要獎項。多次赴歐美參加國際筆會及其他文學會議並發表演講。也多次來祖國大陸講學。如1992年應中國社會科學院之邀演講《龔自珍與雪萊》;1997年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其詩歌散文選集共7冊,他應邀前往長春、瀋陽、哈爾濱、大連、北京五大城市爲讀者簽名。吉林大學、東北大學頒贈客座教授名銜。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曾朗誦演出他的名詩《鄉愁》。由人民文學出版社與北京圖書目錄》,收錄《余光中詩選》於其中。近年來,中央電視臺《讀書時間》、《東方之子》等欄目專題向國內觀衆連續推薦報導余光中先生,影響很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