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兒童節的手抄報內容【三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2W

六一兒童節的手抄報內容篇一

六一兒童節的手抄報內容【三篇】

《弟子規》這本書僅次於《三字經》,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以《論語》“學而篇”中“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衆,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爲中心,分爲五個部分,詳細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當恪守的守則規範。後來清朝賈存仁修訂改編《訓蒙文》,並改名《弟子規》,是啓蒙養正,教育後輩敦倫絕份防邪存誠,養成忠厚家風的讀物。

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廢經廢倫,治安敗壞根由。貪瞋癡慢,人心蛻化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須從基本着手。圖挽犯法狂瀾,唯有明倫教孝。誤基本爲枝末,認枝末爲基本。爲求解決問題,反倒製作問題。正人唯有務本,本務邦國自寧。

俗雲:教兒初孩,教婦初來。兒童本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爲主及其長而不易變。故人之善心、信念,須在幼小時造就;凡是身爲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時,即當教以讀誦經典,以培養其基本智慧及定力;更曉以因果報應之理,敦倫絕分之道。若幼小時不教,待其長大,則習性已成,無能爲力矣!

六一兒童節的手抄報內容篇二

一、培養純善的心

人這初,性本善。俗語說得好:三歲看老。人,來到這個世間,初心純淨如嬰兒,後初長,利慾薰。所以,啓蒙在幼兒,關鍵在教育。至樂莫如讀書,至樂莫如教子。育兒德爲先。少年若天性,習慣在自然。童蒙養正教育是奠定孩子一生爲人處事,成家立業,幸福成功的基礎。

二、教育對人,對事,對物應有的正確態度

1、對人:明白五倫的關係,知道要孝順父母、友愛兄弟、尊敬師長、關懷體貼他人;教導互助合羣的理念,培養寬厚侍人的心性;曉喻見賢思齊,知恩報恩的道理。

2、對事:強調{事雖小,勿擅爲}的重要;要求{事勿忙,忙多錯}的做事方法,注重禮儀,講求信用,建立威儀與守信的觀念;教育--{承擔責任,知過必改}是善良的品行;培養--面對困難,能冷靜學習如何解決問題的態度教導是非判斷的能力,並培養好學的精神。

3、對物:灌輸日常生活必須{節用愛物},還要喻曉物資來源的艱辛,感恩大自然的賜予。

兒童的經典教育就是紮根教育,是人生的基礎。根基不穩,就難以有光明的人生。

人生教育的四大教育階段:

幼兒養性:零歲至三歲前,心無分別,污垢未染,真如湛然,性德純正,心如明鏡,朗攝無礙,先入爲主,深深入心,終身不移。幼兒怡養本性,正宜此時。

童蒙養正:至十三歲前,物慾微薰,煩惱潛伏,知識略萌,性德仍淨,記性猶強,悟性微弱。童蒙培養正見,正宜此時。

少年養志:十三歲後,知識漸開,物慾既染,煩惱增多,心逸情涌,故真性漸隱,記性漸泯,然性向顯發,崇效楷範,悟性轉強。少年啓養心志,正宜此時。

成年養德:凡當讀書,如能自幼紮根熟讀,庶以誠意正心,格物致知,學以致用,而爲將來成學立業這深基,修身明德之永磐。唯德業無窮,學無止境故,成年學養行德,隨時皆宜,無有終時。

六一兒童節的手抄報內容篇三

兒童節,也叫"六一國際兒童節",每年的6月1日舉行,是全世界少年兒童的節日。

1949年11月,國際民主婦女聯合會在莫斯科舉行理事會議,中國和各國代表憤怒地揭露了帝國主義分子和各國*殘殺、毒害兒童的罪行。爲了保障世界各國兒童的生存權、保健權和受教育權,爲了改善兒童的生活,會議決定以每年的6月1日爲國際兒童節。

在此以前,世界上的許多國家就有兒童節。1925年,國際兒童幸福促進會倡議建立兒童紀念日,英國、美國、日本等國積極響應,先後建立了自己國家的兒童節,英國規定每年的7月14日爲兒童節,美國規定5月1日爲兒童節。日本的兒童節很特殊,分男女兒童節,男兒童節5月5日、女兒童節3月3日。我國在1931年也曾經規定4月4日爲中國兒童節。

自從1949年確立6月1日爲國際兒童節以後,世界各國紛紛廢除原來的兒童節,而統一爲"六一國際兒童節"。我國中央政府1949年12月宣佈:以"六一國際兒童節"代替原來的"四四兒童節",並規定少年兒童放假一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