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的由來作文(通用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3W

清明節由來作文 篇1

清明節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節日,是重要的八個節日之一。一般是在公曆的四月五日前後。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通用14篇)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爲寒食節。

“清明”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爲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2

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爲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既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3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2500多年曆史。在二十四個節氣中,既是節氣又是節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響相對更大更廣。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公曆4月5日前後爲清明節,二十四節氣之一。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傳統民俗節日之一。

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沒過清明”的農諺。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地,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即成爲清明的別稱,也變成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4

原來,清明節還有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爲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爲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爲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爲介子推叫屈。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已經揹着老母躲進了綿山。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屍體哭了一陣,然後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樑堵着個柳樹樹洞,洞裏好象有什麼東西。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覆清明。

於是晉文公把介子推的血書藏在袖中,後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爲“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並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爲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菸火,只吃寒食。

第二年,晉文公領着羣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着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後,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爲“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爲清明節。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5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要談清明節,需從一個已失傳的節日——寒食節說起。寒食節,又稱熱食節,禁菸節,冷節,它的日期又距冬至108天,也就是距清明節不過一天或兩天,這個節日的主要節俗是禁火,不許生火煮食,只能食備好的熱食,冷食,故而得名。

清明節的起源,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互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爲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清明掃墓是我國的傳統風俗,它表達了我們對先人的懷念,同時又是踏青賞春的絕好機會。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6

我國的清明節是家喻戶曉的傳統節日,每到清明節,大家都開始忙碌起來。

清明節古時也叫三月節,已有兩千五百年曆史了。公曆四月五日前後就是清明節。清明在二十四節氣中是獨樹一幟的。因爲在所有的節氣中,既是節日又是節氣的只有清明。

清明節要掃墓,吃清明餜、踏青……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吃清明餜了。每到清明節,爺爺就去山上把青給採回來;然後把它剁成泥;再把它燒製,並在裏面加上餡,餡有鹹的、有甜的,可美味了;最後用模具把它分割成圓形狀的就完成了。

不僅我們中國有清明節,國外也有好多清明節。他們和我們一樣,都要享受清明節帶給我們的快樂。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7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8

清明節人們必做的便是去祭奠祖先,在清明前一天我也去祭奠了一回祖先,這是我第一次去。

外公、外婆、姨媽、媽媽、表姐還有我一行六個人跟着外公進了上天竺,然後進了一間有許多櫃子的房子,我們走到第二排時停住,在外公的指點下我看到了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牌位,上面有一男一女的照片,我想這就是他們吧。我們拿出了帶來的祭品,擺放在上凳上,然後一個一個的拜一下。接着我們又來到了屋子正中央的一個菩薩面前,外公放上供品,並再讓我們一個個拜一拜,我很好奇,不知道來祭奠祖先的我們爲何來拜這位菩薩。媽媽告訴我拜這個菩薩是爲了讓他能照顧我們在陰間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聽完我也拜了一拜。

還沒結束呢!我的姨媽買了三個黃色的袋子,外公在袋子指定位置寫上了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的名字,又寫上了我們的名字,然後往裏面放了好多銀色元寶,並紮好。姨媽告訴我這是爲曾外祖父、曾外祖母準備的,好讓他們在那兒有錢花。說着三包元寶已經進入了火塔,在烈火中燃燒。

看來這一次去祭奠拜祖先並無白去,因爲我又知道了關於祭奠祖先的好多知識。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9

清明,是24節氣之一,是中國的流傳千年傳統節日,我想,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它都有着不一樣的含義。它的由來很耐人尋味。

清明節與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有關。重耳耳垂大,肋骨是連在一起的,一隻眼睛裏有兩個眸子。晉國內亂,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殺太子自封晉惠公,對他更加無禮,重耳只好帶着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齊國,在途中公子重耳因連日吃野草,發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嶺中哪有大夫?爲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塊大腿肉生火做湯,把肉湯送給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了晉國做了晉文公,國家建立之後,晉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訴他那肉湯是介子推的肉,說重耳忘記給介子推封官了。於是他後悔忘了給介子推封,可是現在六部的尚書都有人做了,他去請介子推去做官,誰知介子推隱居綿山,文公不忘本,就親自去綿山請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燒山必他出來。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來,後來兩個人抱着兩棵老柳燒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舉國哀悼介子推,把綿山重新命名介山,規定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不許用火,並要插柳,還將4月5號命名爲清明,又稱寒食節。

兩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很重視這個節日,在清明節這一天家家不動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團之類的。近來我國又把它定爲法定假日。讓人們有時間去祭祖、掃墓、踏青。

清明節,標示着中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說明中國人是講義氣的,重感情的,中國人有恩不忘。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10

清明節是我國漢族的傳統節日之一,爲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古有清明前一天爲“寒食節”之說,相傳起於春秋時期晉文公悼念介子推“割股充飢”一事,後逐漸清明寒食合二爲一。

相傳大禹治水後,人們就用“清明”之語慶賀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此時春暖花開,萬物復甦,天清地明,正是春遊踏青的好時節。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承襲成爲習慣。踏青除了欣賞大自然的湖光山色、春光美景之外,還開展各種文娛活動,增添生活情趣。

清明節流行掃墓,其實掃墓乃清明節前一天寒食節的內容,寒食相傳起於晉文公悼念介子推一事。唐玄宗開元二十年詔令天下,“寒食上墓”。因寒食與清明相接,後來就逐漸傳成清明掃墓了。明清時期,清明掃墓更爲盛行。古時掃墓,孩子們還常要放風箏。有的風箏上安有竹笛,經風一吹能發出響聲,猶如箏的聲音,據說風箏的名字也就是這麼來的。

清明節還有許多失傳的風俗,如古代曾長期流傳的戴柳、射柳、打鞦韆等,據載,遼代風俗最重清明節,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鞦韆爲樂,仕女雲集,踏青之風[2]也極盛。

北宋時期清明節很是普遍,現在流傳下來的張澤端的<<清明上河圖>>描繪的就是北宋徽宗年間清明時節東京汴梁(開封)汴河兩岸的人物景象.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11

你知道清明節是怎麼來的嗎?哈哈!不知道了吧還是我來告訴你吧!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清明節最開始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節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節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後來。由於清明節與寒冷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節就合二爲一了,而寒食即成爲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節的一個習俗。清明節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就是掃墓。今年清明節前後,我們學校組織了春遊,就是去革命英雄紀念碑。我們帶着太陽帽,拿着小白花,浩浩蕩蕩地拉到了革命英雄紀念碑,在那裏,有許多高大的石碑,石碑上有很多烈士的名字在上面的,我們低着頭,來到長清樹面前,把我們的小白花寄在長清樹上,默默地看着長清樹上的小白花……依依不捨在離開了革命英雄紀念碑……

這是我們紀念已故先人的節日,也是我們我國非常傳統的節日——清明節!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12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20xx年5月20日,該民俗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13

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又將來臨了,學校給我們放了三天假,也讓我們有機會去祭拜一下逝去的親人。

今年,奶奶離開我們三年了。在我們關中農村地區,按習俗應該隆重祭奠一下。我知道爸爸爲這事,已經籌劃很久了。

清明節這天早上,家裏就陸續有祭奠奶奶的客人到來,舅舅、叔叔、姨媽都來了。大姑、二姑也風塵僕僕地從西安趕回來了。頓時,家裏擺滿了各種祭品,比如花圈、各種花花綠綠的冥幣,紙製的樓房、小汽車、電視機等等,令我驚訝的是其中竟然還有一部“蘋果手機”。

我望着這些祭品直髮呆,喃喃的說“燒這麼多東西,太浪費了……”

“是呀,還污染大氣!”身後有人搭話,我回頭一看,是有學者風度的大姑,她接着說“一不小心,還會引起火災!”

“是呀,前幾天西安的陰霾天氣可把人害得不輕!”心直口快的二姑立刻插話。

“太好了!”爸爸不知什麼時候湊上來的,他顯得輕鬆地說:“咱們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新聞媒體上提倡文明祭祀,我還擔心你們不接受,看來我現在是out了!”

爸爸的話剛說完,家裏已是笑聲一片了。

等大家笑聲結束了,爸爸不緊不慢地說:“我們今天就來個移風易俗,我們不燒祭品,改成種樹獻花。”大家都點頭表示贊同。

中午十點鐘時候,冒着濛濛細雨,我們一行人向墓地出發了。只是我們顯得很特別,有扛柏樹的,有擡水的,有扛勞動工具的,還有捧着鮮花的。

來到奶奶的墳前,清理過雜草,大家七手八腳開始栽翠柏了。挖坑、培土、澆水,不一會兒,兩棵蒼翠柏樹已經矗立在奶奶的墳前。

然後,客人依次給奶奶獻上鮮花、三鞠躬,表達對奶奶的哀思,整個過程顯得莊重肅穆。

正在這時,只見西邊的墓地濃煙滾滾。過去一看,原來有一位叔叔在那邊燒紙錢,結果引燃了荒草,大家一齊動手,才撲滅了大火。

我趕忙跑過去對他說:“叔叔,你不要在燒紙錢了,這樣會污染環境,還容易引發火災,您還是獻點花吧!”我把手裏的花分給了他一束。

那位叔叔顯得非常不好意思,但又很驚訝的說:“獻花的做法,我昨天看電視上提倡,沒想到今天真的有人做了……小夥子,這個做法好,佩服!”叔叔的話,說的我真不好意思。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顯得異常興奮,今年的清明節過的真有意義!

清明節的由來作文 篇14

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杜牧的《清明》人民用它安排進行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着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爲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着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爲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曰:“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習俗。在古時,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三月節”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