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精選1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W

2022中小學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1

同學們通過網上祭拜、獻花、留言和瀏覽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蹟,瞭解了更多爲祖國和民族的解放拋頭­灑熱血的英雄事蹟,感受到了英烈們的崇高精神,加深了他們對偉大祖國的熱愛。一段段網上留言寄託着同學們對先烈的哀思與敬仰,同時也激發了他們爲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和奮鬥的決心!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精選14篇)

英雄志、忠骨魂!讓我們一起致敬在中國革命、建設、改革歷史進程中英勇獻身的英雄烈士,致敬在戰“疫”期間的“逆行英雄”。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奪取戰“疫”勝利!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2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週年,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70週年。中華民族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民族,無數革命先烈和英雄志士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讚歌。20__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席捲了中國大地,全國人民團結一心、衆志成城,爲戰勝疫情涌現出了一批時代楷模,中華兒女又一次用實際行動譜寫了歷史的新篇章。

爲緬懷先輩,銘記英雄烈士,傳承發揚革命先烈的光榮傳統,引導全體隊員緬懷革命先烈,更加珍惜英烈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弘揚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進一步增強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思想情感。清明節來臨前夕,姬家國小國小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主題教育活動。

學習先烈事蹟,爭當時代先鋒

隊員們通過網絡、書籍、報刊等途徑,積極學習英烈事蹟,提升精神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增強富民強國、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爲首府經濟社會建設貢獻力量。

聽,隊員們通過自己的行動緬懷先烈,唱響“緬懷先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紅色傳承”的錚錚誓言!

積極參與網上祭英烈活動,表達敬仰與哀思

隊員們登錄中華英烈網,在網上向革命先烈鞠躬獻花、點燭、燒香、祭酒……隊員們認真英烈們爲祖國和民族的解放戰爭拋頭­灑熱血的英雄事蹟,用心寫下留言、寄語,還有的隊員自發製作了信息卡和手抄報,寄託自己對無數革命先烈的無限哀思和無比崇敬,隊員們紛紛表示:一定要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發揚革命先烈的優良傳統,更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爲實現偉大中國夢而頑強拼搏!

清明祭英烈,共鑄中華魂!沒有英烈們的拋頭­、灑熱血,沒有英烈們的舍小家、爲大家,就沒有我們今天的幸福日子,就沒有我們今天的昌盛中國。讓我們沿着革命先烈指引的方向,繼承革命先烈遺志,發揚革命精神,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吧!

烏雲總會消散,萬物終將向陽。做好自身防護,確保身體健康。纔是對逝者的告慰。

廣大居民朋友們,疫情防控,人人有責。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移風易俗,倡導新風。保護環境,共抗疫情。度過一個安全、文明、低碳的清明節!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3

拜祭先人是孝敬的一種表現,是一種尊敬先人和懷念先人,敬仰先人的一種最重要的一種禮節,這個時候是個傳統的忌日,紀念先人,是看望先人的一個最好的時間。

清明節的時候,好多人都會來到先人的墓碑前,獻上花朵,獻上祭品,獻上一片孝心。我也不例外,今天我和叔叔,爸爸,還有我的小弟弟們來到這裏,紀念先人的離去,紀念先人的節日。清明時節雨紛紛,這些小雨把人的心情勾了出來,用一種懷念的心情來到了這裏。來到了這個讓人敬仰的先人的墓碑前,述說自己的心聲。

看望先人其實是非常必要的,想想過去,想想以前,沒有先人們的培養,哪裏還會有我們的現在的生活。沒有先人我們將不付存在。清明節這樣的一個日子能體現出的是一種拜祭的最適合日。清明節這個日子是給先人一個與我們互相溝通和互相探望的一個機會。清明節這個日子讓先人們安心,讓後人們進進自己的孝心,讓後人獻出一種敬仰和孝敬。這樣也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萬事孝爲先,只有把孝敬放在最前面,才能擁有更多的做人的標準,才能做一個正直的人,做一個孝敬的人。

清明節拜祭的日子,是紀念先人的離別,是紀念先人們的一個節日。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4

中國的傳統佳節豐富多彩,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的元旦,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清明節,還有“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中秋節。今天,就來說說古老的清明節吧。

清明節那天,老天顯然很配合,很明朗。我們在村口等叔叔嬸嬸和妹妹,他們來了,叔叔拎着兩箱煙花,跟別人在說笑,時間到了,我們大家總共八個人,一起去太公墓地。一路上,油菜花開得很旺,金燦燦的,杜鵑花也開得火紅,那兒一簇,這裏一叢,滿山遍野都是五彩的。蜜蜂嗡嗡地叫着,蝴蝶飛舞着,在油菜花這片金色的海洋表演着。

不知不覺中,我們便到了太公的墓地,墓地前長滿了雜草,爸爸幸好早有準備,拿起鋤頭過去除草,我就在旁邊和別人有說有笑,過了差不多一刻鐘,雜草都被消滅了,墓地兩旁,我們偶然發現長了兩顆筍,彷彿是兩個女神守護者墓地。叔叔從其他地方挑來一些新土,把舊土換成新土。爺爺走過去,拿了幾隻碗放在墓地前,裏面裝了一點肉、魚和青菜,還倒了一點淺淺的酒。然後,爺爺讓我和妹妹過去祭拜一下,我接過三柱香,在那裏左拜一下,右拜一下,嘴裏還在說“祝我們讀書好一點。”拜完後,我又去旁邊玩了,顯然沒有“欲斷魂”的感覺。

我和妹妹決定去找筍,順便帶上嬸嬸,我們找她挖。挖完後,有十多顆筍。爸爸和叔叔讓我們先回家,他們要放煙花了,我們在路上,聽着陣陣煙花聲,頭上還會落下一些泥土。就這樣,掃墓結束了,我們都踏上了歸程。

雖然我和太公不親,但我祝太公在天上一切安好。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5

合:敬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大家好!

A:南通中心國小紅領巾廣播又和你見面了!

B:本期的節目由我們爲大家主持,我是主持人。

A:我是主持人。

B:我們這期紅領巾廣播爲大家準備的欄目有《清明節》和《你點我播》。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清明節是一個紀念祖先的節日。主要的紀念儀式是掃墓,掃墓是慎終追遠、敦親睦族及行孝的具體表現,基於上述意義,清明節因此成爲華人的重要節日。

A:清明節是在仲春與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後的106天。掃墓活動通常是在清明節的前10天或後10天。有些籍貫人士的掃墓活動長達一個月。

B: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飢。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

A: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着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爲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B: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爲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A :同學們聽完了這些知識,肯定更想知道關於清明節的詩歌吧!讓我來告訴你吧!花香鳥語,四季輪迴,總有一些人沉默着守候,一顆顆年輕的心不再跳躍,長眠在萬水千山,魂夢相依。

B:沒有留下豪言壯語,一路走過的,只是血的痕跡,歷史會告訴你曾經的風霜雪雨,屈辱中怎樣站起不屈的鉄脊!

A:這裏已是林廕庇日,萬花叢中,當年的戰爭依舊迴腸蕩氣想你曾經錚錚的男兒誓言,想你怎樣別過心愛的弱子嬌妻!

B:墓碑書寫着那些不堪的歲月,歷史的苦痛將被永生銘記,熱烈地貼近這片土地和平,是千山萬水亙古的主題!

A:接下來我們爲你播出的欄目是《你點我播》。x同學爲點了歌曲,……(祝福語)播放歌曲~

B:今天的南通中心國小紅領巾廣播到此結束,謝謝收聽!再見!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句話被奇妙的大自然所印證,昨天下淅淅瀝瀝的小雨,我的心像大石頭一樣沉重,因爲要給老爺和老奶掃墓,以前,我不懂清明節的真正意義,直到今天掃完墓後,我才懂得清明節的真正意義!

清晨七點,我們準備給老爺和老奶掃墓,掃墓對我來說可是件新鮮的事,我們拿上工具,出發。

走在蜿蜒的山路上,我已經迫不及待,大約過一個小時,我們來到老爺和老奶的墓前,一年沒來,墳墓上長滿荒蕪的草,大家做好分工後,紛紛開始忙碌起來,一切就緒後,我們開始燒紙錢,隨着裊裊炊煙,我彷彿看到他們的影子,他們告訴我:好好學習,珍惜生命。

是啊,人的一生苦短,每一天都要活得快樂,要不斷超越自我,超越自我,夢想終會實現;超越自我,夢想化爲動力;超越自我,創造美麗人生!我認爲生命就在不斷的超越自我,超越夢想!在山上,城市的房子盡收眼底,山中開滿金黃金光的油菜花,深呼一口,幽淡的花香,清新的空氣,那些花以不可抗的動力詮釋着生命的意義!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7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是人們掃墓、懷念已故親人的日子,人們會帶上各種各樣的鮮花去祭拜親人,回憶親人在世時給予我們的愛,每年這天老天爺也會下朦朦的細雨,多像是人們思念親人流下的眼淚啊!

“又是一年芳草綠”,清明節也是人們踏青的好日子哦。桃花開,小草綠,柳樹也爭先恐後的發芽,處處可見春天的美麗,大人和孩子們會脫下穿整個冬天的厚厚的棉衣,趁這暖暖和和的日子外出去呼吸新鮮泥土的氣息,是多麼開心呀!

“煙花三月下揚州”,清明節,我們全家要出發去揚州踏青囉!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8

今年清明節的時候回家祭祖。關於清明節,南方和北方的習俗是完全不一樣的,憑個人感覺,南方的清明節要更隆重莊嚴一些,儘管比不上春節過年,但村裏老老少少趕回來掃墳掛祖的人還是不少,高速上一度出現擁堵。我們高鐵到了HY市,又DD到了HZ鎮,父親已經租好了船,停靠在江岸邊等我們,在見到父親的那一刻,一路的疲勞和辛苦盡消,重算是快到家了。待回到村子,果然,平時不見的兒時夥伴或者出去務工的鄉鄰又都碰上了面。

有北方的朋友驚訝我的舉動,認爲我千里迢迢在清明節的時候趕回老家,不待幾天又匆匆趕回來是否有些小題大做,心情好的時候我會給他解釋介紹一番南方的清明節如何如何,有時候,我也只能報以一笑,因爲我知道,外人如何能知曉每個人心中的那一個清明和故鄉。

小的時候,我在老家長大,每到清明的時候,爺爺、伯伯和爸爸就帶着我跟哥哥們一起去上山祭祖,那個時候,天矇矇亮就要起牀,拿着祭品翻山越嶺的走上半天的時光才能到墳地。我老家湖南,那邊一般沒有家族墓地,祖親們埋的地方也是東一處,西一處,不集中,至少我家那邊是。爺爺的上輩我已經沒有印象了,現在能找到的、祭掛的只有爺爺輩了。爺爺在我8歲的時候去世了,此後一直由大伯和爸爸帶我們上山。到了墳頭,有時候會帶着鋤頭和鐮刀,把墳上的灌木和茅草砍去,再切溝培土壓實,一座舊墳又看着規整嶄新起來,然後伯伯就會擺上祭品、點上香燭和紙錢,再灑酒,嘴裏唸叨一些保佑孩子平安家族興旺之類的話,彎腰作揖,每到這個時候,我也會安靜肅穆下來,學着樣,恭恭敬敬的給祖宗作揖,到了最後,再點上一掛鞭炮,這個時候,掃墳掛祖的儀式算是結束了,拿上祭品再翻山越嶺的趕到埋着祖親們的另一處。

說實話,土裏埋着的祖親們,除了爺爺奶奶,我都是素未謀面的,但自我小時候起,每到清明的時候,爺爺和伯伯就把這個掃墳當作頭等大事,我們小輩的也自然就覺得重要起來,每到一個墳頭,不管認識不認識,大抵也是能知道血緣親屬關係的來龍去脈的,因此作揖的時候,也是心存敬意,畢恭畢敬的。

人的一生所經歷的三次死亡,第一次是斷氣的那一刻,生物個體死亡;第二次是入土爲安,作爲一個人的社會身份被抹消;而第三次死亡,則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能記得你的人是死亡,自此,纔是真的塵歸塵,土歸土,不再有任何一個人知道你來過這個世界。

爺爺和伯伯、爸爸帶着我們一年一年的去掃墳的時候,一定也曾在想,我死之後,誰來爲我燒紙祭掃。這是一種代代相傳的鄉村文化,一種揮之不去斬之不斷的親情血脈,是我們的來處。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9

對於清明節,世人或許都認爲他是悲傷的代名詞,但是,我對他有着不一樣的感受。

的確,清明節充滿着悲傷的氛圍,想起了太多早已粉塵的記憶,早已被深埋在心底的記憶,視乎這一切都只能用眼淚來宣泄。或許也因此,類成了人們眼中清明的最深的記憶。

但淚往往有着不同的解釋,可往往人們認爲清明誒是由無名的悲傷和蕭瑟灌注而成的。也許他們是對的,清明之類是悲傷的。但室,回憶過往的痛苦記憶對於現在的我們又有什麼意義,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爲什麼而存在,好好想想對未來的勾畫。

清明不應是對王室的追憶而是對未來的展望。試想如果人們一味的沉浸在對往事的追悔,無奈,自責,哪麼世上又有幾人能抓住現在的事光,展望美好的未來。那麼世界將會變成一片哀傷之地。如果清明只是一個工人宣泄的機會,那麼我便是贊同。清明節的祭祖我看慣了一大對人大哭一場,可又有幾人是有感而發那?

如今這個社會充滿着欺騙,使我不得不懷疑。類還能表達自身的情感嗎?一幕幕電視劇,感人的情節卻再也不能讓我淚流滿面。人人清明流淚,究竟爲了什麼?

現在早已沒了“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究竟是我太過敏感,還是人們的感情早已麻木。路上叫賣聲依舊,遊人笑語不絕。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10

又一個清明節到了,我們胸前帶着鮮豔的紅領巾,懷着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爲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們,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

在途中,我發現了十分美麗的田園風光,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金燦燦的油菜花,我被它的那顯眼的顏色所吸引了。瞧!它長得竟與我差不多高,有的小枝丫頂上長滿了一簇簇圓圓的小花苞,就像一顆顆綠色的小珍珠;有的小花苞由米粒變成一簇簇金黃的小喇叭花了,正吹奏着春天的歌呢!放眼遠看,滿眼金黃色,一朵朵,一簇簇……

不知不覺中,已經到烈士陵園前了,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然後按要求站好隊。

緩緩進入陵園的大門,儀式開始啦!第1項:鳴炮,無數的語言,無數的激動,無數的景仰之情,伴隨着“轟隆”的巨響向天空奔去;第2項:默哀3分鐘,此時,我的內心深處有無數的語言想對烈士們說,我想說:“尊敬的烈士們,你們爲了自己的祖國、家鄉而英勇地倒下了,但不願爲奴隸的中華兒女會繼承你們的遺志,會爲了自己的祖國與家鄉而拋頭­,灑熱血,會像你們一樣了爲自己的祖國與家鄉而戰鬥到底。”第3項:介紹英靈。剛介紹完,我思緒飛揚,我在想:“烈士們小小年紀就爲國家戰鬥了,爲何現在的我們不能爲祖國‘戰鬥’呢?”第4項:進獻花圈;第5項:學生代表致詞;第6項陳校長致詞;第7項:全體學生繞烈士墳墓走一圈並進獻自制白花,在繞着墳墓走一圈時,我又有許多的話想說,卻不知該怎樣表達此時的心情。

在回學校的途中,我想了許多,也得到了許多。從那一刻開始,我下了一個決心:雖然祖國現在並沒有戰鬥,但也要爲了祖國的富強而努力學習。烈士小小年紀就可以在那惡劣環境中爲國家獻出寶貴的生命,我們現在生活在如此優越的環境下,爲祖國奉獻自己的力量又豈在話下呢?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11

每年的清明,幾乎都有淅瀝的春雨來渲染陰鬱悲涼的氣氛。 今天又是清明節,天陰沉沉的,雨絲欲斷還續,還帶着幾分寒意,這真是應了詩人杜牧的詩句“清明時節雨紛紛”啊!我和爸爸、媽媽一早隨堂哥的車回老家拜祭爺爺、奶奶。

我們吃過午飯後,便向山裏出發了。只見路盤旋在山腰,路很陡,也很窄,加上近來是雨天,這山路就變得更滑了。走起路來,腳還會不時的打滑。小路的兩旁長滿了茂密的樹木,野草,一切顯得那麼的幽靜。我走着走着,一不留神就滑倒了,手碰了帶刺的野草,也被劃破了,出了血,痛得我眼淚在眼眶裏直打 轉…… 好在爸爸在旁邊一直鼓勵着我,我鼓足了勇氣,繼續往前行。我們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爺爺、奶奶的墓地。

我們開始掃墓了。我們首先除去墓前的雜草等,爸爸和幾個伯伯,幾個哥哥給爺爺,奶奶的墓掛上冥紙,點上香燭。爸爸就叫我在爺爺、奶奶的墓前行禮拜祭。爸爸還對我說了有關爺爺、奶奶生前如何不怕艱辛,把爸爸姐弟幾人扯大成人的事,我深受感動。我看着那嫋嫋升起的香燭的煙,我又深深的向爺爺、奶奶的墳三拜,表達我對爺爺、奶奶的懷念。

如絲春雨瀝瀝淅淅還是下個不停,幾陣春風吹過,墓側梨園的一片片冰清玉潔的梨花被風雨吹送我們的身旁,零落在地上,似乎也和我們一樣有着 拜祭之心。望着 漂漂灑灑的梨花,我佇立着,思索着—— 在今後的讀書過程中,我要克服一切困難,爭取優異成績,以告慰爺爺、奶奶在天之靈。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12

清明節的下午,我們四年級的學生到義士陵園往跟義士掃墓。從學校出發,我們排起長長的隊伍就像一隻長龍似的。我是班上的領隊,拿着旗杆,帶着我們的同學在街上行走,朝着義士陵園的地方往。

到了山腳下,我看見兩邊的樹木鬱鬱蔥蔥,地上的花五顏六色,好看極了。不一會兒我們就來到了英雄墓碑前,老師叫我們不要大聲喧譁,接着,我們向英雄們默哀3分鐘,在這3分鐘裏,我想到了他們爲了我們的祖國而犧牲真是一個大英雄。3分鐘完以後。有學生代表講話,講的是英雄爲祖國頑強戰鬥,視死如回,勇往直前的壯舉,抒發了他們愛國的精神。再是,爲這些英雄們唱歌獻花環。最後,爲這些義士英雄們獻白花表達了我們對英雄們的崇敬。獻完白花,我們又來到了義士英雄的紀念博物館。

我們就戀戀不捨的離開了義士陵園,在回來的路上,我在想:要是沒有了這些保衛祖國的英雄,就沒有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了。所以,我們應該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啊!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13

春風陣陣,天空晴朗,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又到了,我們學校放假三天。我爸爸領我去上墳,我們家去世的人都埋在我家的北山,那兒離我家很遠,要走很遠的路。

記得小時候,每年清明節的這一天,爸爸就領着我上墳去。我總是很高興去上墳,因爲爸爸在墳前一燒紙錢,就管不着我了,我便到處玩,直到爸爸來找我。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去上墳不再又玩又鬧了,而是逐個逐個地觀察每一座墳。

準備齊祭祀物品,我迫不及待地跟隨着爸爸去上墳了。走到半路,我突然產生了一個疑問“爲什麼清明要上墳呢?”於是我詢問起爸爸來,爸爸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爸爸頓了頓接着講道“清明節上墳一方面懷念亡故的親人,另一方面祭祀先祖,期望祖先保佑家族後人幸福健康。”

我看到人來人往前往上墳,扶老攜幼的情形,看着、看着,爸爸又在叫我了,過了一會,我們回到了家。感覺很累。不過,雖然很累,但我很高興,學到了知識,用自己的行動,表達了對祖先的懷念和尊敬,我想一定是很有意義的。

2022中國小生網上祭英烈心得體會 篇1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對清明節的一箇舊時的描寫。隨着時代發展,青少年朋友和家人完成祭祖活動後,並不是回家,而是一家人一起去青山綠水、鶯飛草長的地方去遊玩,感受春天勃勃的生機。那帶着花香的透明空氣是那樣醉人!這真是一年中難得遊春的好日子。

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家家蒸清明果互贈外,不僅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踏青,又叫探春、尋春、郊遊。其含義就是腳踏青草,在郊野遊玩,觀賞春色。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習慣。清明前後正是踏青的好時光,所以成爲清明節俗的一項重要內容。古時婦女平日不能隨便出遊,清明掃墓是難得踏青的機會,故婦女們在清明比男人玩得更開心,民間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說。

盪鞦韆,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爲了避忌諱,改爲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爲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爲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盪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爲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放風箏,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裏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爲“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掃墓就不多說了。從這些活動就可以看出,人們現在可以因爲這個節日而開心的度過一天,所以,現在人們不再是“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了,人們大部分都在清明節時與朋友家人去尋春,去踏青。以前,在清明節,人們都十分傷悲,而現在,清明也變成了快樂的節日,從我們的春遊活動就可以看出,我們對清明節的期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