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節徵文1500字

來源:瑞文範文網 2.49W

對於成長在內地的我來說,年輕時代,對於五四青年節當然不會陌生,而且,我還是在那一天,加入了共青團。每到這個日子,學校裏面總是會舉行不同的活動,身爲共青團幹部的我來說,很熱心地參與組織各種工作。不過對於五四精神,雖然是再自然不過掛在嘴邊的名詞,也記得反帝反封建愛國行爲這樣的定義,其實對於五四運動還有五四精神,那個時候的我,只知道這些,也只需要知道這些。

“五四”青年節徵文1500字

直到有一天,忽然覺得,應該去了解一下,這個代表了整個青春歲月的日子,因爲歷史課的內容,早就隨着歲月沒有了蹤影,只有五四兩個字,伴隨着愛國這樣的一個概念,還在我的記憶裏面。重溫過這段歷史,對於五四運動的精神,發現原來可以理解成爲對科學民主的追求,也可以理解成爲愛國自救的精神。但不管怎樣的理解,有一點是公認的,那就是青年學生對國家的熱愛,對真理和公平正義的追求,還有就是對黑暗和強權的不屈。而這些,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依然有着重要的意義,因爲如果年輕人對於自己的國家未來發展不關心,對於生活的這個社會中存在的不公正視而不見,對於強權心存畏懼的話,一個渴望發展的國家和民族就缺乏希望。

就是在那一天,我看到了很多陌生的名字,因爲說到那個時代,按照自己在課堂上面讀到的範文,記得的只有魯迅,印象最深的是他那篇踢鬼的故事的短文,無形中加固了我的無神論。至於他的其他的那些小說,還記得不少,不過大部分還是自己從課外讀物裏面找來的。那個時候還小,只是覺得過癮,還是到了今天,才體會到裏面的深刻,因爲只有對社會的失望,纔會寫出如此尖刻的文字。只是這樣的國民性,似乎放在二十一世紀的現在,還是會引發共鳴。

因爲這樣一段話,讓我記住了胡適:“從前禪宗和尚曾說,『菩提達摩東來,只要尋一個不受人惑的人。』我這裏千言萬語,也只是要教人一個不受人惑的方法。被孔丘、朱熹牽着鼻子走,固然不算高明;被馬克思、列寧、斯大林牽着鼻子走,也算不得好漢。我自己決不想牽着誰的鼻子走。我只希望盡我的微薄的能力,教我的少年朋友們學一點防身的本領,努力做一個不受人惑的人。」

怎樣的防身本領,那就學會獨立思考,魯迅這些社會批判性極強的作品,自然是他獨立思考的結果,人格獨立,思想自由,雖然胡適和魯迅走的路線不同,魯迅也曾經苛評過胡適,但是在這一點上,兩個人卻同樣展現了知識分子的風骨。

這些年,不少人要把他們兩個比較一番,我不知道到底是爲了爭一個歷史地位的高低,還是爲了判斷兩個人到底哪個好一些,哪個壞一些,或者是爲了證明誰更加正確一些。這讓我想到了胡適的另外一段話,他在五十年代的一篇文章“容忍和自由“裏面這樣寫:”我曾說過,我應該用容忍的態度來報答社會對我的容忍。我現在常常想我們還得戒律自己:我們着想別人容忍諒解我們的見解,我們必須先養成能夠容忍諒解別人的見解的度量。至少至少我們應該戒約自己決不可"以吾輩所主張者爲絕對之是"。 我們受過實驗主義的訓練的人,本來就不承認有"絕對之是",更不可以"以吾輩所主張者爲絕對之是。"

其實正是因爲有了魯迅們激進的社會批判,希望從改變中國人的人性入手,加上胡適們溫和的自由主義,從憲政民主的角度出發,兩者的並存,讓我們看到了五四運動之後,中國知識分子影響中國的一面。獨立思考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容忍不同意見的雅量,那末獨立思考的不同結果之間,就不會有並存的空間,容易走上專制和極端。對個人,社會,政府,宗教,政黨,都是一樣。胡適說,當他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還要重要,因爲有時候他甚至覺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面對互聯網時代的信息轟炸,越來越多對第三方的所謂的真相說明的依賴,非此即彼的思維方式,失去了傾聽不同觀點的耐心和氣量。或許,在紀念五四的日子裏,應該這樣回望:1919年的中國,只有知識分子自己創辦的幾份刊物,資訊的流通遠遠沒有現在這樣的快捷和廣泛,但是知識分子獨立思考之後產生的思想,就好像星星之火,推動着中國走向變革。而不同的觀點雖然針鋒相對,但是卻能夠同樣擲地有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