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三月三習俗大全

來源:瑞文範文網 5.77K

布依族“三月三”是布依族最爲普遍的傳統節日,其節日來源與活動內容,隨居住地區不同有所區別。布依族“三月三”的淵源與祭祀和感恩有關。

布依族三月三習俗大全

漢字文獻有記錄的布依族 “三月三”,其宗教儀式最爲莊嚴。布依族先民,“其俗畏鬼神,尤尚淫祀”(魏收,《魏書·僚傳》卷101,《二十五史》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59頁);1854年的《興義府志》記載有布依族“三月三”民俗,即是南北盤江紅水河的“城鄉皆以三月九年級、六月初六、九月初九祀土地神”。“每歲三月九年級宰豬牛祭山,各寨分肉,男婦飲酒,食黃米飯。苗語以是日爲‘更將’,猶漢語‘過小年’也。三、四兩日,各寨不通來往,誤者罰之”。然後在“清明祭墓,以紙錢掛墓上,謂之‘掛青’”。清朝道光貢生黃晉明描述望謨“三月三”的民俗狀況是“桃李花開三月三,嘯聲吹暖碧雲涵。女尋男去男尋女,一曲蠻歌意態憨”。清朝道光副貢生張國華也證實望謨布依族的祭祀狀況,“聞道旱年羣禱雨,屠牛人上後山頭”,食牛畢,即雨。

布依族三月三習俗

《布依族祭歌(摩文化古歌)》中的《布依先民阿永學禮儀》是祭祀父母的發端(韋永勤,《布依工作通訊》,世界知識出版社,第187頁);布依族的經典民間文學《囊荷斑》也講到囊荷斑賣糧倉賣家來埋葬父母(著名布依族說唱歌師王媽愛田常唱到這樣的內容);布依戲也有賣身葬父母的劇本。如果按照布依族的祭祀傳說來推斷“三月三”的淵源,該民俗就有幾千年的歷史。

與掛青的民俗有關

望謨縣、羅甸縣紅水河江岸一帶的“三月三”的淵源與“上墳掛青”的民俗有關。布依人家或宗族集體到祖墳墓地掛青,殺豬宰羊,節日這天,人們到山野踏青遊春,兒童們摘嫩楓葉做成圓球拋打或着裝楓香樹葉子衣,婦女們則摘幾匹嫩楓葉插在頭髻上,並順便採集楓香樹的枝椏,拿到家裏插在房子四周的牆壁裏。此外,家家把糯米染成五顏六色,做成花糯米飯吃。青年們到山坡上吹木葉、唱山歌。如遇上稱心如意的對手,晚上便相邀到布依村寨,通宵達旦地對歌。臨別時,主人家用芭蕉葉包着花糯米飯和雞腿肉分送孩子,作爲節日的禮物。

與花米飯有關

望謨縣中部的“三月三”與花米飯有關。當時的花米飯的顏色只有三種,黑顏色用來感恩父親,黃顏色用來感恩母親,紫紅的顏色用來感恩媒人;隨着人們情感的加深,花米飯變成了五色花米飯。另外一種傳說是相傳很久以前,一位布依人家的婦女要回孃家探望父母,但因家境貧窮,沒有什麼東西可帶,就決定做花米飯帶回去孝敬父母,結果獲得大家的尊重。第三種的說法是一個女子來到情人的墓前用花米飯寄託自己的哀思,人們爲這個女子的行動而感動,認識到想念情人尚且如此,每個人應該更加孝敬父母和感恩父母,於是就有“三月三”這樣的民俗。

與“祭地蠶”的民俗有關

貴陽市一帶的“三月三”的淵源與“祭地蠶”的民俗有關。傳說古時有一莊稼漢爲避免幼畝遭受蟲害,他用了許多方法祭祀都不靈驗。後來,他在春播時炒包谷花去喂地蠶,結果保住了幼苗。此後,這一帶的布依族爲了保護農作物,爭取獲得豐收,於每年三月九年級那天,炒包谷花作供品,三五成羣地至附近山坡祭祀“天神、地蠶”,祈求天神保佑,不叫地蠶咬死田地裏的禾苗,讓五穀豐登。祭畢,人們沿田邊土坎邊走邊唱山歌,並把包谷花撒向田土中。

與“祭祀民族英雄”有關

“三月三”的淵源與“祭祀民族英雄”有關。傳說洪水滔天之時,是布依族的先祖“布傑”上天懲戒了雷公,消除了水患,種上了水稻,最後累死在天邊。人們爲了紀念他,選擇農曆三月九年級在野外殺豬宰羊祭祀他,用代表吉祥的楓樹搭起帳篷和歌臺來歌頌他。布依族是南北盤江流域的土著民族,居住地大多是壩子,水源好,土地肥沃,據《貴州民間故事集成·安龍捲》記載,東漢末年,一外來部落意欲攻佔龍廣四十八(布依)寨(包括田壩村),當時駐守廣西的漢將岑彭、馬武率兵與布依人民一同抗擊來敵,戰鬥中不幸犧牲,時爲農曆三月九年級蛇場天。人們把這兩位英雄埋葬在田壩村納拿與者棉寨之間的土丘上,爲他們立碑,修祠堂,並把農曆三月九年級後第一個蛇場天定爲紀念的日子。布依族人民已把二位英雄供爲寨神,每年舉行一次隆重的祭祀活動,歷時三天,但祭祀活動已經不是大家關注的主要內容,而到田壩“趕毛杉樹”對歌纔是遠近聞名的,即已演變成布依族傳統的音樂民俗節日了。

祭祀王囊仙、韋朝元等英雄有關

安龍縣洞灑、當丈一帶的“三月三”與祭祀王囊仙(又名仙姑)、韋朝元等布依族的民族英雄有關。每年的三月三,洞灑村仍然進行祭山和紀念仙姑的活動。陽春季節的洞灑千畝油菜花燦然的壩子裏,仙姑田中王囊仙紀念碑越發挺拔,莊嚴肅穆。隨行村民說,上世紀80年代時期,從初五到初八,冊亨、望謨、興義、貞豐甚至安順、紫雲等地上萬名各族羣衆,會自發從四面八方彙集而來紀念英烈,歌會三天裏,舉行各種悼念活動。

與古時的“上巳節”有關

歷史也可以證明“三月三”與古時的“上巳節”有關,是漢族、布依族和其他民族的共同的節日,只是各民族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由於價值觀的變化,有的民族還保持這個民俗,有的已經放棄了。總之,“三月三”並未消失,它從漢族地區轉向布依族等少數民族地區,以林林總總的名目存身於世。今日的布依族“三月三”傳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三月三”文化,在這裏人們可以體驗布依族遠古的文化內涵。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