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W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1

今天,是我國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元宵節,這天家家戶戶吃湯圓。湯圓代表着團圓的意思。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精選16篇)

白天,我和家人去新天地購物公園。商場裏各種商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顧客們也都是喜氣洋洋,高興地購買自己喜歡的物品。

遊樂場裏的人們也都盡情地遊玩。有的在坐過山龍:有的在坐轉杯:有的在坐飛椅;我最喜歡玩的碰碰車都排起了長隊。

晚上,我們又來到勝利公園賞冰燈、猜燈迷。公園裏燈火輝煌,人聲鼎沸,好不熱鬧。回到家,家人一起吃着湯圓。媽媽說,她小時候沒有這麼多好玩的,好看的,現在生活水平提高與祖國的強大是分不開的。我要好好學習,爲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2

俗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團團圓圓吃湯圓。”如果在我的家花鄉——陽城過元宵節的話,那你就會感受到真正地“鬧”元宵了。除了璀璨奪目、五彩斑斕的花燈和焰火,最吸引人的還是街頭文藝表演。

早晨九時剛過,表演開始了。街道兩旁早已是人山人海,整條街道簡直就是流動的舞臺,各個村鎮帶來他們最拿手的絕活,有扭秧歌、跑旱船的,他們穿着花花綠綠的服裝,手舞綵綢彩扇,扭得精神抖擻……威風鑼鼓隊站在高高的、裝飾一新的彩車上,鑼鼓敲的震天響;五六歲的小孩兒扮成戲劇裏的人物,被大人們頂在頭上,真令人驚歎,告訴你,這可是我們陽城的傳統節目——上裝故事;踩高蹺隊更是技藝精湛,在高約七八尺的高蹺上,表演者“跳雙凳”、“大劈叉”讓你直爲他們捏一把汗。

說了這麼多,你一定着急了吧!沒關係,歡迎你到陽城來過元宵節,我來給你當導遊哦!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3

熱鬧的氣氛,歡歌笑語的人們,這樣形容元宵節一點也不錯。

聽媽媽說本次元宵節要舉行一次扭秧歌大賽,許多礦的秧歌隊都參加呢!於是,我興致勃勃地準備和姥姥起早去看扭秧歌。

元宵節那天,我和姥姥起了個大早,急促地穿好衣服、洗臉、吃飯、收拾東西。我們來到了市委門口,啊!我大吃一驚!街道兩邊早已人山人海了,我們找了個好位置等着比賽開始。

開始了!開始了!我興奮得直拍手。只見第一個出場的是新建礦的秧歌隊,有一輛車,車上坐着幾位老先生在吹嗩吶,打鼓奏樂。秧歌隊的阿姨和老奶奶揮舞着鮮豔的大扇子,走着一式的步子,穿着一式的服裝,戴着一式的裝飾物,她們的臉蛋凍得通紅的,但她們全然不顧,扭得仍然那麼認真,那麼興奮。我興奮無比,不停讚歎:“太好了!真漂亮!”我一邊觀賞着扭秧歌,一邊把這隊和那隊比一比,看哪個隊扭得好!扭秧歌真喜慶!有肥胖的豬八戒,瘦瘦的孫悟空,中等的沙和尚和唐僧,大花轎、騎驢等有意思的人物。每個秧歌隊都發揮出了自己最好的表演,這勁頭真足!

觀衆們議論紛紛,對這次比賽讚不絕口。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歡樂與幸福。

這次扭秧歌真有趣!真喜慶!它爲本次元宵節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4

中華民族有許許多多數不勝數的傳統節日,例如:元宵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節日。在這些節日中我最想和大家說一說我們家鄉元宵節。

在這一天人們有一個習慣就是吃圓圓鼓鼓的元宵。在這個節氣,元宵的價格可謂是水漲船高啊!雖然很貴,但是人們也會買一些元宵。這一天可以說是新年的最後一天了。因爲元宵節過後大人們該幹活的都去幹活了,小孩子們該上學的也都去上學了。

這一天人們不僅要吃元宵,在晚上還要放各種各樣的孔明燈,如果你晚上吃過晚飯後再等到天黑下來時站在房頂上仰着頭看天空上的話,那一個個橢圓形的孔明燈慢慢地升空,整個天幕變成了海水,星星點點的光隨着波浪起伏,把天上圓圓的月亮發出的光芒也給比了下去,你一定會感覺到彷彿自己就像是天上的一顆美麗、精緻的孔明燈在飄飄悠悠的轉動。

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我先是和自己的好朋友到村裏跳秧歌的地方去看了會兒載歌載舞跳秧歌的大媽大嬸們,後來就會回家裏在qq上與自己的網友互道元宵節快樂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怎麼樣?很有趣吧!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正月十五那天來我們這裏旅遊哦!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5

春節過後便是正月十五。正月十五元宵節,這一天,是必定是要吃元宵的。

吃元宵的習俗源於何時何地?民間的說法不一。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內紅外白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從此元宵節跟吃元宵便成了一種歷史。

在中國元宵跟湯圓是兩回事。元宵跟湯圓在古代統稱“湯圓”。後來時移事遷,北方稱之爲“元宵”南方稱之爲“湯圓”叫法不同,做法也不一。我山東籍書北部,正月十五自然要吃元宵的。

正月十四,媽媽就和我忙着做起元宵來了

媽媽拿出從老家捎來的糯米粉,倒在簸箕裏,接上一碗涼水,取出從超市買來的凍餡,就着手做元宵了!媽媽先將幾個蘸過水的黑芝麻餡兒放到簸箕裏,飛快的晃動簸箕,餡兒上就裹上了一層糯米粉。接着,媽媽又熟練地將裹上糯米的黑芝麻餡兒過一下涼水,再次發到簸箕裏滾動。如此四五次,一個玲瓏小巧的元宵就做好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幾次失敗後也做好了幾個元宵。

做好之後放到通風處晾曬一夜,正月十五便着手煮元宵了。

看着滾好的糯米皮包着黑漆如墨的黑芝麻餡兒,溜進冒着嫋嫋輕煙的沸水裏,一股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煮好,晾涼後,元宵上桌啦。白淨雪亮的小元宵不禁令我垂涎三尺。舀起一個,迫不及待的送到嘴裏。輕輕一咬,香甜可口的黑芝麻便流了出來。糯而不黏的皮兒,香兒不膩的餡兒,嚥了下去,嘴裏依然留着芝麻的噴香……

在北方,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像圓月一樣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6

中華民族有許許多多數不勝數的傳統節日,例如:元宵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等節日。在這些節日中我最想和大家說一說我們家鄉元宵節。

在這一天人們有一個習慣就是吃圓圓鼓鼓的元宵。在這個節氣,元宵的價格可謂是水漲船高啊!雖然很貴,但是人們也會買一些元宵。這一天可以說是新年的最後一天了。因爲元宵節過後大人們該幹活的都去幹活了,小孩子們該上學的也都去上學了。

這一天人們不僅要吃元宵,在晚上還要放各種各樣的孔明燈,如果你晚上吃過晚飯後再等到天黑下來時站在房頂上仰着頭看天空上的話,那一個個橢圓形的孔明燈慢慢地升空,整個天幕變成了海水,星星點點的光隨着波浪起伏,把天上圓圓的月亮發出的光芒也給比了下去,你一定會感覺到彷彿自己就像是天上的一顆美麗、精緻的孔明燈在飄飄悠悠的轉動。

在正月十五元宵節的晚上,我先是和自己的好朋友到村裏跳秧歌的地方去看了會兒載歌載舞跳秧歌的大媽大嬸們,後來就會回家裏在qq上與自己的網友互道元宵節快樂的祝福。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元宵節,怎麼樣?很有趣吧!如果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在正月十五那天來我們這裏旅遊哦!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7

過了春節,又一個高潮到了,那就是元宵節。

元宵節前幾天,有些人就在大街上擺起了攤子,賣起了煙花,買菸花的人可謂是絡繹不絕。元宵的光景與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空蕩蕩的,沒有幾個人,全在家裏吃團圓飯;而元宵街上人山人海,大家一吃完飯,就幹着來看元宵。

元宵時,我們先吃完飯,然後拿着自己買的煙花在小區裏放。大家都興高采烈的放着自己的煙花,我差不多要放煙花了。一手拿着煙花,另一隻手按着打火機,引線立刻被點燃了。在這時我的心激動得快要跳出來了。我的眼睛不敢睜得太開,怕煙花噴出來的沙子蒙在眼睛裏。“嘭”第一響噴出來了,我迫不及待的等着第二發出來。煙花一發連着一發出來了,正當我在興頭上時,煙花已經放完了。我還是爲煙花的美感到幸福。接着,我們又出去看煙花,走出去,便看見許多大型的煙花在美麗的綻放着,讓人陶醉不已,還有許多人放孔明燈呢,祝願家人平平安安。這確實是個美好快樂的日子。

一眨眼,一晚上就過去了,大人們照常上班,學生上學。可熱鬧的元宵卻讓人難以忘懷!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8

時間過得真快呀!轉眼春節剛過,元宵節來臨了。晚上,圓圓的月亮高高的掛在天空。

我們北方家家戶戶都要煮元宵吃,元宵代表團團圓圓、合合美美,我最愛吃的是黑芝麻餡的。媽媽還告訴我“元湯化圓食”讓我先喝碗元宵湯,再吃元宵,這樣有助消化。

吃完元宵,我迫不及待得去院子外邊看煙花,哇!大街小巷燈火通明,煙花聲、鞭炮聲、歡笑聲響成一片,各式各樣的煙花讓我看得眼花繚亂。

美麗的煙花像火箭一樣飛上天空,有的像流星、有的像五彩花瓣,開了又落下作文人網 你也可以投稿,我也抱出了媽媽給我買了“流光異彩”點燃,火星像煉爐裏飛濺的火花,又像公園裏美麗的噴泉,四處飛濺,一會噴出紅色、一會噴出綠色,把天空照得如同白晝,點點滴滴匯成了一片花的海洋。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孩子們盡情快樂的一天,在這個花好月圓的夜晚,家家團圓共享美好快樂的時光。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9

正月十五,我國最熱鬧的節日――元宵節,那一天我們一家過得其樂融融。

元宵節的習俗是吃湯圓,讓每家團團圓圓,今晚奶奶“權力下放”,把煮湯圓的重要任務交給我來執行。我把它看成一件十分重大的任務,生怕煮破了,因此心裏好像揣着一隻小兔子“怦怦”直跳。我利用以前奶奶教我煮湯圓的經驗:先將糯米粉用開水調和成皮,注意水不可以太多,多了會過稀;也不能過少,少了沒粘性。然後取一塊皮在手掌中搓成圓形,再用手指在上面按一個窩,把芝麻搗碎做餡,放在裏面“包”好。放餡時一定不可以太貪心,否則會把皮的“肚子”給撐破的。包好後,終於可以下鍋了。我按照奶奶說的煮湯圓的四個訣竅:“開水下鍋,慢水煮,點冷水,勤換水”將自己

辛辛苦苦做好的元宵放進水裏。沒多久,可以起鍋了,掀開蓋子,只見一個個雪白的湯圓漂浮在水中,彼此緊貼着,好像一粒粒大珍珠,看得我直流口水,將它們舀到碗裏,聞着那香噴噴的味道,忍不住咬了一口,真好吃啊,又香又糯。我剛把湯圓端上桌,大家就狼吞虎嚥的吃開了。大家高興地吃完了我煮的湯圓,“美食家”奶奶給我打了一個九十三分,誇我長大了,懂事了。我興奮不已,第一次煮湯圓。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10

噹噹噹!伴隨着一陣清脆的聲音,我家的元宵味道品一品比賽正式拉開了……我被選爲評委,爸爸媽媽則擔任廚師,負責煮元宵。

我在客廳正看着電視,老爸就一把把我拉到餐廳,沒辦法,當評委就是難呀!

一到桌前,我傻眼了!數了數大大小小有碗十來個,每碗至少有湯圓4個,一碗一個味,上面還被媽媽貼了標籤:玫瑰的、桂花的、黑芝麻的、巧克力的、花生的……再回想一下剛纔定的規則,每人一個碗內必須吃2個湯圓,暈!我還以爲沒多少呢!沒想到至少得吃20個湯圓!要知道,我可是最討厭吃湯圓了。而且,我的體重與日劇增,可不能再這樣下去了……老爸看出了我的心思,像專門氣我是的,開始長篇大論:“女兒,你要講信用,你剛纔是怎麼說的?而且,你還得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雖說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老一套,還不就是爲了讓我吃了湯圓嗎!吃就吃,誰怕誰呀!

我深吸了一口氣,像準備開戰的戰士一樣,做出了偉大的決定——吃!

說幹就幹,我抄起湯匙,狼吞虎嚥,不一會兒幹掉了十來個湯圓。本來我吃撐了,想趁他們不注意,腳踩西瓜皮——溜之大吉;但惡的媽媽卻用我最受不了的激將法:“吃不了之前就應該說嘛!哪還用這會兒出醜?”說完還偷着樂。不行,不行,我受不了啦!我還就要你們看看我龐蘊含有多大能耐!風捲殘雲之力,我成功消滅了剩下的湯圓……

好難受呀!我的肚子裏又一陣翻江倒海!沒辦法,兩個衛生間他們兩個各佔一個。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11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衆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爲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燈的習俗隨着佛教文化影響的擴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漸在中國擴展開來。

又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衆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國西南一些地區的人們還在正月十五用蘆柴或樹枝做成火把,成羣結隊高舉火把在田頭或曬穀場跳舞。隋、唐、宋以來,更是盛極一時。參加歌舞者足達數萬,從昏達旦,至晦而罷。當隨着社會和時代的變遷,元宵節的風俗習慣早已有了較大的變化,但至今仍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另有一說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爲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爲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爲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爲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爲四到五天。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12

今天是元宵節,但是元宵節的祝福在昨天就絡繹不絕得到來了——那是因爲在我的家鄉(臨海),我們的傳統是正月十四過元宵節。

這說起來還有個傳說——和民族英雄戚繼光有關。據說當年戚繼光在我們家鄉(台州)抗倭時,曾打算過完元宵節攻打倭寇,戰機密被泄露後倭寇決定元宵節當晚趁百姓過節、戒備放鬆時大舉進攻台州府城——臨海。戚繼光又截獲了倭寇的信息,決定將計就計,於是通知全城百姓提前一天(正月十四)過元宵節。正月十五,過罷節的百姓躲了起來、衆將士在臨海縣城設下埋伏,倭寇進犯時整個城市紅燈籠高掛一派過節氣象,但是已人去城空,戚家軍來了個甕中捉鱉,大敗倭寇。倭寇向白水洋流竄,恰被潛伏在白水洋上峯嶺的戚家軍再次予以重擊。這就是着名的上峯嶺戰役。後來百姓爲了紀念戚繼光,就將元宵節改爲正月十四過了。

這個傳說是我小時候學校組織去上峯春遊參觀戚繼光紀念祠堂時,當地的百姓講給我聽的。傳說歸傳說,究竟是否如此我就不知道了。沒有人去追根究底、溯流探源,但是習俗卻一代代傳下來,認定就是“正月十四是元宵,家家糟羹蛤蜊調”。

說起糟羹,可能有人又不知道了。元宵節,一般的地方習俗都是吃元宵。可是在我家鄉,我們元宵節吃的是糟羹。那也是我們獨特的習俗。糟羹分鹹羹和甜羹兩種,鹹羹我們方言又名“菜羹”,用肉絲、冬筍絲、香菇、木耳、豆乾、油泡、川豆板、菠菜等炒熟,再加入少許來米粉、豆麪,煮成帶鹹味的糊狀食品。正月十五喝甜羹,用番薯粉或藕粉配上蓮子、甜棗、桂圓等做成。

呵呵,好多年沒有吃了,這麼一說,口水就出來。哎呀呀……

當然,元宵節觀燈、舞獅子、踩高蹺也是習俗,還是很熱鬧的。我小時候有一個爸爸自制的高蹺,每年元宵節都會拿出來玩的,可惜呀,後來被我們弄壞了!

這就是我們這邊元宵節的習俗了。元宵節真熱鬧,真開心。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13

春節剛過,一年一夜的元宵節就來臨啦。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我家鄉,元宵節這幾天可熱鬧啦!

古話說:“正月十五鬧元宵。”還沒到正月十五,人們就早早地開始扎花燈,作燈頭,準備元宵節的舞龍活動。正月十三那天,從早到晚,你都能聽到大街小巷裏傳來“哐——哐——哐——”的鑼鼓聲,這是在告訴大家“今天晚上要開始迎龍燈了。”民間也叫“起燈”。於是,家家戶戶都行動起來,在大門上方掛上兩盞喜氣洋洋的大紅燈,準備好煙花爆竹,有些大戶人家還要準備幾個大紅包,好在晚上龍燈迎過來的時候包給舞龍隊。天色剛暗,就有龍燈開始出村,村民們做的龍燈式樣很多,有板凳龍,就是在一條板凳上固定好兩盞描着精美圖案的燈籠,把這樣幾十條板凳連在一起,加上龐大綴滿精美小燈籠的“龍頭”,就成了一條漂亮的龍燈;有的每人舉一根木杆,木杆頂端是一節圓圓的佈滿“龍鱗”的紅燈籠,再用紅色拉花把幾十節“龍身”連在一起,就成了一條活靈活現的龍;還有的龍燈是用布做成的……隨着天色漸漸黑下來,越來越多的龍燈迎出來了。小孩子興奮地舉着自家的小燈籠,呼朋引伴,跟着龍燈走。

龍燈時而在大街小巷穿梭,時而在廣場上進行精彩表演。龍燈迎到哪裏,哪裏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鑼鼓聲聲,鞭炮聲震耳欲聾,天空佈滿了五彩斑斕的禮花,人人歡呼雀躍……龍燈一直要迎到正月十五才結束。正月十六的夜晚,人們要把龍燈舞到溪河邊或有水的溝邊,把龍放在地上,進行燒龍儀式。把龍燃燒完後,將燈龍殘骸送入水中,澆水衝去,意爲送龍歸海。這樣,元宵舞龍燈纔算真正結束。

在家鄉,元宵節晚上吃元宵是必不可少的。元宵我們也叫“湯圓”, 用糯米粉搓成圓形,裏面常用豆沙、肉作餡,有團圓美滿意。

元宵節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湯圓,別提有多美了!

家鄉的元宵節真熱鬧。我喜歡家鄉的元宵節!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14

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爲元月,古人稱夜爲"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爲元宵節。又稱爲"上元節"。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節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懸,地上彩燈萬盞人們觀燈、猜燈謎、吃元宵閤家團聚、其樂融融。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據說是漢文帝時爲紀念"平呂"而設。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陳平等人在呂后死後,平除呂后勢力,擁立劉恆爲漢文帝。因爲平息諸呂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後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爲元宵節。漢武帝時, "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在"太初曆"中就把元宵節列爲重大節日。

我國民間有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民間相傳,元宵起源於春秋時期的楚昭王。某個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經過長江,見江面有漂浮物,爲一種外白內紅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請教孔子,孔子說"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復興之兆"。元宵和春節的年糕,端午節的糉子一樣,都是節日食品。吃元宵象徵家庭象月圓一樣團圓,寄託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元宵在南方稱"湯圓"、"圓子"、"浮圓子"、"水圓",由糯米制成,或實心,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節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日爲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爲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爲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爲"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元宵節燃燈放火,自漢朝時已有此風俗,唐時,對元宵節倍加重視;在元宵節燃燈更成爲一種習俗。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元宵節燃燈的習俗,經過歷朝歷代的傳承,節日的燈式越來越多,燈的名目內容也越來越多,有鏡燈、鳳燈、琉璃燈等等。元宵節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元宵節後增的一項活動,出現在宋朝。南宋時,首都臨安每逢元宵節時制迷,猜謎的人衆多。開始時是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因爲謎語能啓迪智慧又饒有興趣,所以流傳過程中深受社會各階層的歡迎。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爲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15

龍是中華遠古時期所崇拜的圖騰,龍是中國人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標。這不,我們班就展開了“鬧元宵——賽龍會”的班會活動。

活動規則很簡單,參賽者(當然是全班同學)拿出自己精心準備得“龍”。(作品的形式不限,無論是畫的龍、龍的詩、龍的手工製作……都行)由全班同學投票選出優勝者,每一組的優勝者要派出一名代表發表獲勝感言。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活動的日子。活動剛一開始,同學們便迫不及待地拿出自己“絞盡腦汁”做出的作品躍躍欲試。一大組的同學個個得意洋洋地把作品整整齊齊地擺放在講臺上,神采飛揚,讓其他同學別提有多羨慕。投票結束後,作品沒被選上的同學拿着自己的“戰敗品”垂頭喪氣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相反,作品被選上的同學,一個個精神抖擻,喜上眉梢,目不轉睛地看着自己心愛的“寶貝”被送到“神聖殿”——窗臺。用不屑一顧的眼神環視了我們二大組,看的我毛骨悚然,有一種還沒上場就要被“敗陣”下來的感覺。

時間過得真快,四個大的決戰很快就有了結果。接下來的環節就是每個大組選出一位優勝者代表發表獲勝感言。這時,同學的興奮勁和吵鬧聲戛然而止,全班同學就像被霜打過的茄子,一個個耷拉着腦袋。可沒過幾秒又砸開了花,這次可不像展示作品那樣積極,大家你推我讓,一下子都顯得“彬彬有禮”。最後,由於我的作品也被選上了,我們組就把這“難得”機會推給了我。我也“毫不客氣”地接受了。

我落落大方地走上講臺,聲情並茂地向大家講訴了我獲勝的心情和感受,我把心中的喜悅和大家一起分享。隨着獲勝者代表一個又一個地發表獲勝感言,“鬧元宵——賽龍會”在同學們一遍又一遍的掌聲中圓滿結束了。

“鬧元宵——賽龍會”看似一次簡單的班會活動,在這次的活動中,我們卻受益匪淺。龍,作爲我們中國人獨特的一種文化的凝聚和沉澱,象徵着出類拔萃,不同凡俗。我們作爲班上一員,作爲中華民族的炎黃子孫,龍的傳人,我們必須要有團結凝聚,奮發開拓,誠實守信的精神,也只這樣,我們的班級纔會更加富有朝氣,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騰飛崛起。

有關家鄉元宵節的作文 篇16

人們在春節的爆竹聲後,在走親訪友後,又各自忙活起來,因爲要迎接又一個熱鬧的節日——元宵節。

元宵節這天,剛到傍晚,寂靜的村子便鑼鼓喧天,熱鬧非凡,村民的心也隨之沸騰起來。聽到這盼望已久的聲音,小孩子更是歡呼雀躍、心花怒放。

農家院子平日裏一般只有自家人進進出出,可現在不同了,左領右舍走家串戶。製作精美的、多姿多彩的花船、花車、彩馬停滿了院子,人們觀賞這五彩繽紛的藝術品,個個讚不絕口。

隨着夜幕的降臨,花船和花車上的蠟燭由孩子們點亮了,漆黑的夜晚霎時變得油光溢彩。燈會開始了,又唱又跳的花旦們乘上了花船、花車,也有騎着彩馬的,還有挑着花燈的,如衝鋒號一樣的聲音一響起,花燈們便開始遊行了,浩浩蕩蕩的向前進發。村民們扶老攜幼,跟隨那人流前行着,擁擠着,歡騰着。村民們在這時都呈現出不同的面孔,充當着不同的角色,他們載歌載舞,盡顯優美姿態,精彩的表演給人們帶來了歡樂,給家鄉帶來了美感和動感。

閩劇一直是村民們引以爲傲的一道大餐,家鄉元宵節的閩劇不固定的一個點、一個狹小的舞臺上,而是隨着花燈每過一條街道,便停下來在臨時搭建的舞臺上表演一番。因而,我們稱它爲“流動的舞臺”。我們總愛同舞臺一起浪漫在花燈中。舞臺上的紅黑綠黃、閃躲騰挪,無不展示着家鄉的底蘊。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演員們”從來沒有刻意去學什麼,大家都是跟着感覺走,可表演起來一點也不含糊。

家鄉的元宵節,不但鬧出了村中的喜氣洋洋,也爲新的一年鬧出了希望,爲村民們鬧出了五穀豐登,鬧得人們個個笑逐顏開、春光滿面、精神抖擻。元宵節過罷,勤勞的人們又都走上了田埂,登上了漁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