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元宵節的散文:元霄節轉馬燈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3W

編者按:每個人都有童年,但能讓你記憶猶新的恐怕不多,作者對轉馬燈的扎制方法記憶那麼深刻,可見在那個文化生活幾近枯竭的年代,“轉馬燈”在他童年生活中的重要性。

描寫元宵節的散文:元霄節轉馬燈

五十年代東北的年味還是比較濃的。孩子們都盼年,一到過年,大門貼門神,二門貼對聯,室內貼春條,五顏六色的掛棋更是到處張貼,甚是喜慶!就連豬圈都忘不了掛上一個繫有五彩絲線的“洪武通寶”銅錢,據說掛上這個錢,豬不得瘟病。

好日子過得總是那麼快,一眨眼就到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在東北,雖然這個節日主要內容之一是吃元宵,但是從來不叫元宵節。由於到處掛滿了紅紅綠綠,各式各樣的燈籠,東北人說話比較形象,都直接叫“燈節”。

我們那地方,一到燈節,去商店買現成的燈籠少,都是自己扎制,因此歷來沒有重樣的,而且有一種成就感。做法也簡單,就用黍稈做骨架,用竹籤連接,外面用紙那麼一糊就成了。在形狀上,簡單的有四面體的“方燈”;比較複雜的,有十四面體的,和京劇“八大錘”所使用兵器形狀一樣的“八棱燈”;而扎制最難的,最有科技含量的,就屬“轉馬燈”了。

轉馬燈又叫“走馬燈”,也叫“跑馬燈”。據說這東西在宋時已興,有王安石名聯爲證,上聯是:“走馬燈,燈走馬,燈熄馬停步”;下聯是:“飛虎旗,旗飛虎,旗卷虎藏身。”此聯出自《王安石撿聯獲妻》的典故。最終使王安石上應主考,下獲賢妻,一時傳爲美談。

宋時轉馬燈如何製作已不可考,從清代宮廷轉馬燈來看,其選材到製作十分講究,而現在南北方製作各異,南方細膩,北方粗曠,但這均不是本文探討的內容。至於我們那地方,地小人稀,只能是就地取材,自娛自樂了。

我的兩個哥哥在當地最早扎制轉馬燈,手藝也最好。晚間把燈掛在外面,引來左鄰右舍圍觀,嘖嘖稱奇。受他們的薰陶,後來我也學會了,扎制方法至今記憶猶新。

扎制轉馬燈骨架要用當年的黍稈。首先要求黍稈直徑儘可能粗細一致,拿回家後去除葉子,用刀把節處刮平,這時的材料又改叫“箭桿”了。我到現在也不明白它爲什麼叫箭桿,是象冷兵器“箭”的“稈”部一樣筆直?才稱之爲箭桿吧!由於箭桿根部粗,稍部細,而中部粗細適當,所以要去除根稍,只留中間一段,再根據燈的大小,用筆畫線,用刀截成長短相同的立柱,橫撐和其他部件備用。

轉馬燈骨架要用竹籤連接。北方不生長竹子,竹子很少,但是裝鹹帶魚的筐子卻是用竹子編的。那時候年齡小,也顧不得許多,就到副食商店賣水產的地方,瞧人一不注意,偷偷地抽出幾條竹劈子,連跑帶顛地拿回家作竹籤用。等到年齡大了些,不好意思再到商店抽竹劈子,就偷偷地用家裏的竹筷子做竹籤,這時家裏的竹筷子可就遭了殃。被媽媽發現,總會罵上幾句:“淨禍禍東西,敗家子…。”但是木已成舟,好在過年家裏都買把新筷子,不會影響吃飯。

至於轉馬燈的紙張,主要用白紙和少許彩紙。其他輔料就簡單啦,有針,線,一小塊玻璃,當然要少不了蠟燭;工具也就是筆,刀,剪,錐子,尺子和糨糊等…。我們做的轉馬燈和宮燈的形狀基本相同,主體爲六角柱體,頭部亦爲銜接的擴展六角柱體。

扎制時把先前備好的,六個做六角柱體的立柱選出來,順便把相應的,頭部擴展六角柱體部件,用竹籤插接好,最後用等長的十六根橫撐連接。上下還需要連接兩根橫撐,用於支撐中心的輪軸,此外,這兩根橫撐也有加固的作用。

中心的輪軸最爲精細,也最爲難做。要用百裏挑一的,筆直、細長且質輕的高粱穗稈做輪軸。在稈的上部前後相應位置,用小刀各切成一個2.5釐米長,18張紙厚寬度的長方形孔洞,仔細清除裏面的餘物,使其形成一個類似於建築構件中“卯”的構件。

輪轂爲紙條,紙條的寬度2.5釐米,張數18條,長度就需要用一點數學知識了。

先是計算輪邊周長:2.5(紙寬)X18(紙的張數)X2(紙的半徑數)= 90釐米;後得出輪的半徑,也就是紙條長度:90÷3.14 ≈ 28.7釐米。另輪邊爲0.5釐米寬,用刀颳得很薄的黍稈皮製作。

根據以上數據,製作時把黍稈皮圍成一個90釐米的圓圈做葉輪骨架,用線繩綁定;把紙條穿過輪軸中心的孔洞,使其位於紙的中央;然後依次翻轉紙條,把紙的端部用漿糊粘在葉輪骨架上,就像風車一樣,以紙條爲輪轂支撐起葉輪骨架。最後在軸的端部沿軸向上下各插一根針。

組裝時在燈的上下橫撐中間用錐子各扎一個孔,底下橫撐中間的側面插進一塊玻璃。然後把輪軸上面的針穿過上橫撐的錐孔,下面的針尖對準下橫撐的玻璃面。由於所用輪軸較輕,且底下是針尖對玻璃,摩擦力極小,用一支蠟燭即可驅動其旋轉。

大哥扎制時,二哥也不閒着。他從小就具有繪畫天賦,先畫後刻。內容有三英戰呂布呀,龍呀,等等…。把它們粘貼在一個黍稈皮圍成的圓圈,用線繩懸掛在葉輪上,點上蠟燭,熱氣上升,推動葉輪,帶動其旋轉。

我家扎制的材料轉馬燈雖然簡陋,但是外表裝飾卻一點也不含糊,首先,棱邊都用彩紙條粘貼,角隅部用剪好的“雲子卷”圖案裝飾,所有的棱角部和底部的中心位置都掛有紙製作的穗子。上燈以後,裏面的剪紙畫面在經過燈棱時,從外面看,燈影畫面有一種跳躍的感覺,煞是好看!

我到天津過了這麼多燈節,從來沒到商店買過一盞現成的燈籠,可時時有一種衝動,真想像小時候那樣,自己親手扎制一個轉馬燈!可是在高樓林立的都市裏,上哪兒去找黍稈呢?

作者:劉硯秋

公衆號: 水泥圈子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