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不一樣的儀式感(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3.05W

中秋節不一樣的儀式感 篇1

有關中秋之說,始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亦有人說,“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因此中秋節或是古人“秋報”遺傳下的習俗。總之,千百年來,傳統的祭祀文化、悠久的農耕傳統,讓這個古老的節日,在拜月娘、放天燈、縱情對歌、吃月餅等習俗中,承續着中華文明的“合和”之義。中秋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特別重要的節日,這大概有兩個原因:其一,家國情懷。有國纔有家,有家方有國——這是辯證統一的關係。浩蕩家風、和睦家庭,是國家和民族的堅實基礎。其二,春華秋實。奮鬥的新時代,澎湃的新長征,總是先有春日的辛勤耕耘,後纔有秋天的累累碩果。所謂“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諸事圓滿的樸素願望,而這,來自於坐享難成、奮鬥得福的信仰。或因如此,自20xx年起,每年農曆秋分被設立爲“中國農民豐收節”。這也是第一個在國家層面專門爲農民設立的節日。

中秋節不一樣的儀式感(精選5篇)

“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這是中國人的節日,這是最圓滿的時分。受中華文化影響,中秋甚至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大江南北,以月之盈圓兆人之團圓,思鄉念親、祭拜祈福,從儀式到內容,從民風民俗到文化遺產——中秋,就這麼寫滿中國故事、傳頌中國聲音。

中秋佳節,闔家歡聚。不如,就讓我們過個有傳統儀式感的中秋節吧。一路沿襲,一路傳承,在儀軌儀式中感受賡續不絕的情懷、感念、文化,體驗綿延千古的習俗、活動、歷程。只是,我們還須記得:據20xx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有2.44億流動人口。他們打拼在外,他們背井離鄉,團圓,或者還是個奢侈品。因此,有必要讓我們的孩子知道中秋不僅有月餅,讓公共文化服務在節日裏有更多作爲上的創新。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與“魂”,不能總是停留在網上、懷舊在虛擬空間。

中秋節不一樣的儀式感 篇2

拜月習俗興盛於上古之時,源於先民對月亮的自然崇拜和神化。周代以後,對日月的隨意性跪拜演變爲固定時間場所和程序化的祭祀制度,併成爲皇權象徵。《國語周語上》記載: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於上帝、明神而敬事之,於是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南北朝之後,我國古代歲時文化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尤其是隋唐以後,國力昌盛、經濟繁榮,爲節日遊樂奠定了堅實的經濟基礎。形成於唐朝初年的中秋節,將皇家壟斷的拜月活動,發展爲千家萬戶全民賞月的浪漫節日,聚會、宴飲、拜月、賦詩等習俗隨之興起。

中秋拜月的儀式流程

1、沐浴更衣沐浴,穿上漢服。

2、陳設

月出後,向月亮的方向安放好祭桌,擺放好祭品,點燃紅燭,鋪設好席子。

3、就位

參祭者正坐於祭者席上。執事、贊禮就位。

4、祭月

贊禮唱:祭月。主祭出位,到奠席前,跪於席上。

5、上香、祭酒

贊禮唱:三上香。執事遞上三支香,主祭在蠟燭上點燃,向月神鞠躬,再將香插於香爐中。如此三次。贊禮唱:三祭酒。執事斟滿酒爵,遞給主祭,主祭將酒灑在席前的地上,再將酒爵放到祭桌上。如此三次。

6、讀祝

執事遞上讚美月亮的祝文,主祭借月光與燭光,向月亮展開誦讀。

7、焚祝文及月光紙

主祭將祝文和月光紙放到席前小盆中,焚燒。

8、拜月

贊禮唱:拜月。拜-興-拜-興-平身。主祭及參祭者一起向月神行再拜之禮(即拜兩次)

9、從獻

贊禮唱:從獻。主祭離開奠席,參祭者按照長幼之序依次到奠席前,跪,上香(拿三支或一支),默默祈禱心中所願,然後向月神行拜禮一次。直至所有女性參祭者拜完。

10、禮成

贊禮唱:禮成。至此,中秋祭月儀式完成。

11、均分月餅和西瓜

由主祭持切刀,將月餅人口數均勻分切,每人一份。西瓜每人一瓣,水果自取。

12、飲宴

賞月撤掉祭桌,在月下佈設中秋家宴,大家一起賞月、宴飲。

中秋節不一樣的儀式感 篇3

中秋冷知識——拜月

要知道,古時候的中秋和如今的中秋並非同一概念。在節假日最多的唐代,八月十五都不是法定假日。儘管如此,這一天,也是唐代“小姐姐”們的狂歡日。當時,“女子拜月”就像是自拍一樣的儀式感。後來,唐代女性的“拜月”風俗逐漸成爲中國女性共有的中秋節風俗,希望“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中秋冷知識——古人的中秋Freestyle

在文化大盛的唐宋時期,賞月和寫詩成了古人們的中秋保留項目。文人雅士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了無數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宋代文豪蘇軾吟出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千古佳句,流傳至今。

有月下的意氣風發,也有月下的“寶寶心裏苦”。《八月十五夜月》《月夜憶舍弟》……

“詩聖”杜甫可以說是月夜思鄉第一人,不是因戰事滯留外地,便是被朝廷安排到異地上班,打不破“月圓人難圓”的魔咒。

中秋節不一樣的儀式感 篇4

民俗周村

民俗是人民傳承文化中最貼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種文化——勞動時有生產勞動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傳統節日中有傳統節日的民俗,社會組織有社會組織民俗……周村古商城融合着百年商業文化的積澱,所以體驗民俗,非此莫屬。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爲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xx年起中秋節被列爲國家法定節假日。20xx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不一樣的儀式感 篇5

金風送爽,丹桂飄香。和美中秋,人月兩圓。在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裏,中秋,是一個勞作實踐與詩意棲居、況味自然與敦化人倫完美融合的節日,是一個溫柔漫溢得最不像農耕節日的節日。月餅裏的香氣也好、高速路的喧囂也罷,人倫親情纔是這個節日“C位”上的正咖。美好生活的小確幸,家國兩旺的大團圓,叫人眼裏有光、讓人心裏生暖。

這些年,伴隨着中國“二十四節氣”申遺成功等契機,傳統節日文化亦迎來熱火朝天的“復活季”。涵養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便是水磨的點滴功夫。20xx年的中秋來臨之際,各地亦是舉辦了諸多傳統文化活動:比如廣西舉辦了第十屆“我邀明月頌中華”愛國詩詞誦讀大賽決賽,在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到來之際,爲民衆獻上了一場詩詞盛宴;比如山東景區在中秋節期間組織了拜月、賞秋、享半價等活動……從社區到學校,從農村到街頭,濃濃的文化味、熱辣的中國風,在線上線下的普天同樂中,營造出一個儀式感十足的“我們的節日”。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