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那些我們或將遺忘的中秋傳統習俗(通用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9.15K

中秋——那些我們或將遺忘的中秋傳統習俗 篇1

中秋賞月也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

中秋——那些我們或將遺忘的中秋傳統習俗(通用5篇)

中秋賞月,是指八月十五中秋節觀看滿月,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爲盛行,歷代詩人名篇中幾乎都有詠月的詩句。宋朝時期,逐漸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爲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也就是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明清以後,每逢中秋,圓月東昇,人們便在庭院、樓臺上,擺出月餅、柚子、石榴花生、西瓜等果品,賞月暢談,直到皓月當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樂融融。在我國的少數民族地區,中秋這一天,還舉行別具特色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中秋——那些我們或將遺忘的中秋傳統習俗 篇2

明清時期,民間還有在中秋之夜燃燈的習俗。主要在南方流行。中秋燃燈主要寶塔燈,即由村童撿拾瓦礫搭成寶塔形狀的燈。清代蘇州村民在曠野用瓦疊成七級寶塔,中間供地藏王,四周燃燈,稱爲“塔燈”。廣州兒童燃“番塔燈”,用碎瓦爲之;還有柚皮燈,用紅柚皮雕刻各種人物花草,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自古以來我國民間就流傳着嫦娥奔月的傳說,老幼婦孺也都知道傳說中月宮裏有隻玉兔,並逐漸將它人格化、藝術化、進一步神化了以後,形成了兔兒爺信仰,是古代月亮崇拜的一部分,過去每年中秋,人們祭月的時候,也不會忘記拜兔兒爺。

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爲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隻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不過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爲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裏出售。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

中秋——那些我們或將遺忘的中秋傳統習俗 篇3

說起中秋,我們最熟悉的習俗可能就是吃月餅了,月餅圓又圓,又是閤家分吃,象徵徵着團圓和睦。然而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現在的人們對於月餅也不是那麼熱衷了,很多都是流於形式罷了。

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是在唐代《洛中記聞》中,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讚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月餅寓意團圓,則是明朝開始的。綜合明朝有關月餅與中秋節民俗的資料來看,月餅取意團圓的歷史軌跡大致就是:中秋節祭月後,全家人都圍坐一起分吃月餅月果(月餅在古代是祭月的供品)。因爲月圓餅也圓,又是閤家分吃,所以逐漸形成了月餅代表家人團圓的寓意。

中秋——那些我們或將遺忘的中秋傳統習俗 篇4

中秋那天晚上,月亮是那樣的圓。人們總是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圓。星星也是那樣的多,那無數的星星圍繞着圓月。有些星星喜歡獨處,但是當它們看見那圓圓的月亮時,也想往那邊靠攏,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這一天,它們從不同的方向趕來與月亮團圓。

許多人由於工作忙無法與家人團圓。當他們站在窗前凝望月亮時,可能會想起李白的“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思鄉、思親,對月亮總有說不完的話,那是因爲月亮裏同樣塞滿了對親人的思念,怪不得月亮是那樣的圓。月餅也象徵着團圓。每當人們吃月餅時,不僅只是在品嚐月餅那香甜的味道,更多的是對親人的思念。同時更享受到親人給的愛是那樣的溫暖。

小時侯,媽媽總給我講嫦娥的故事,我聽了許多遍,可還是聽不煩。只要是關於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總嚮往着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長大再看,就不是那麼奇妙了。如果回到過去,就會教育那時的自己“去天上並不那麼容易,天上也根本沒什麼嫦娥,月球上沒有水,溫差很大,根本無法生活……”可忽然想起:兒時的自己也是挺可愛的。我還是給自己留住那想象的空間吧!

在這圓月之夜,我們送給每一個人愛的祝福。正是這愛讓月亮變得更圓、人變得更親。

中秋——那些我們或將遺忘的中秋傳統習俗 篇5

4、吃月餅: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5、燒塔:南方廣泛流傳着燒瓦子燈(或稱燒花塔、燒瓦塔、燒番塔)的遊戲。如《中華全國風俗志》卷五記: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於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圓塔形,有多孔。黃昏時於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燒之。俟瓦片燒紅,再潑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時四野火紅,照耀如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