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團圓的作文(精選16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67W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1

東方的灰暗正沿着天幕悄悄地蔓延,成片的淡墨色如泉水般汩汩流出。終於天被一片墨色所籠罩。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精選16篇)

今夜是一個無月之夜,使中秋節不再那麼團圓。天下,已是鬧哄哄一片。相襯之下,天上就更顯得寂寞了。吃月餅啦!回望,一堆人往那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月餅跑去。我勾了勾脣,也擠進了人羣,在我左推右踹,左鑽右竄地攻勢下終於擠到了最中間,拿起一塊,想又鑽出去。啊原來我妹妹張開了貪吃的小嘴,對着我辛辛苦苦搶來的月餅下了毒手。吃了我的月餅不說,還咬了我的手。嘻嘻,姐,謝了!說完,就一蹦一跳的跑走了。我對着她的背影笑了。這時,天上的月亮彷彿也不甘寂寞,俏皮地露出了半張臉,隔着薄雲散發出幽幽的暗光。

熒幕似的空氣漫起了一絲絲雨,一絲絲,一絲絲滴進我的心頭。回首那個中秋夜。

哇,好美啊!點點橘光漸漸上升,隨風飄蕩,那是孔明燈。月亮在孔明燈和星星的陪襯下顯得更加靚麗了。周圍有着點點螢光,那是螢火蟲。一、二、三、四、五,我們一人一個。爲了放孔明燈,我們全家特地來到了野外。清風溫柔地拂曉過我們的面孔,綠草頑皮地磨擦着我們的腳丫,螢火蟲好像和我們在捉迷藏。弟弟、妹妹在捉螢火蟲,爸爸媽媽在賞月。每個人在月亮的柔光下,顯得如此地安詳、自在……

姐姐,給你,是你的補償。妹妹頑皮的把一個月餅塞進了我的手裏。回神過來她又跑開了。再擡頭,只有一層薄紗,籠罩着月亮,好美,好美。這下人月兩團圓了。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2

中秋節,是中國的一個古老節日,是人月兩團圓的好日子,人們歡聚一堂,喜滋滋地吃着團圓飯。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臨了,我早早的起了牀,打開窗戶,空氣格外新鮮,我好像聞到了月餅的香味兒,也好像聞到了幸福的氣息。

吃過早餐,奶奶給媽媽打電話,準備讓哥哥姐姐、姑媽姑父們還有我們一家人去二十二公司吃飯。

不一會兒,就十點半了,媽媽帶着我和弟弟去超市購物。來到超市,我們選了飲料、月餅、啤酒、果凍等等好吃的食物。

來到奶奶家,剛進門,奶奶就給我了一個滿懷開心的擁抱。我看見姑父姑媽,我熱切的和她們問好,姑媽說:“婷婷,你又長高了,學習怎麼樣啊?過的開不開心……”

吃完一塊月餅,我看見姑父在包餃子,我也想學學,姑父怕我搗亂,就說:“你去玩吧!我來弄就好!”我知道姑父的想法,於是就站在一邊看。首先是擀水餃皮兒,然後是包餡兒。看着看着,我乘姑父出去,不知不覺包了起來,姑父進來後說:“你會包嗎?別露餡兒了啊!”姑父真神,包着包着就露餡了,真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

開飯咯!我偷偷的吃了一塊涼菜,等哥哥姐姐等人都聚齊後,我們一起吃飯,吃飯時,姐姐給我夾菜,說:“好不好吃?”“好”“好就多吃點啊!”我點了點頭,飯中的笑聲和話語,又讓我過了一個開心而又喜慶的中秋。

團圓飯吃完,已是下午三點了,我還沉浸在歡聲笑語中,沉浸在幸福的日子中,希望今天有更多的人能夠和家人們在一起,分享親情的溫暖!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3

中秋節到了我們家吃過晚飯就開始準備過節了。

譁!桌子上擺滿豐富的食物:有哈密瓜、龍眼、蘋果、柚子有芋頭和炒石螺還有家鄉的月餅。我們看到月亮了月亮是那麼圓!圓圓的月亮代表一家人團團圓圓所以中秋節在古代又叫“團圓節”。望着月亮我心想:“月亮裏面真的有嫦娥和玉兔嗎?”大人一邊賞月一邊吃東西我們小孩子忙着玩熒火棒和燈籠開心極了!

小朋友們這個中秋節你們開心嗎?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4

今傳統佳節中秋來臨了。晚上,一家人坐在陽臺賞着月,媽媽在桌上擺滿了各種月餅和水果,告訴我說,這叫獻月。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在這月圓之夜,海峽兩岸的同胞期盼着團圓,兩岸人民血濃於水的親情是無法阻隔的,本是同根生,人們盼望着中國臺灣早日迴歸祖國的懷抱。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兩岸人民渴望着真正的大團圓。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在這月圓之夜,遠在他鄉的遊子獨在異鄉爲異客,不能回家和親人團圓。我眼前浮現出李白獨自坐在桌前,獨飲一壺酒,悵然寫下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佳句,他坐在牀上,淡淡的月光撒在了他的牀上,滿懷思鄉之情的他寫下了“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千古絕句。我明白了,中秋之夜充滿了濃濃的鄉愁。

中秋之夜,團圓之夜。“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今年的中秋節對於四川災區的很多家庭,並不是團圓之夜,而是悲傷之夜,每逢佳節倍思親。馬克思曾經說過“生活就像是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我希望災區人們不要沉浸在悲痛之中,應該勇敢地面對生活,想想全國乃至全世界向災區伸出的友好之手,援助之手,我們應該化悲痛爲力量,積極投身災後重建自救工作,我相信,在黨和各級政府的關心下,災區人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美好。

我仰望着天空中的月亮,圓圓的月亮像皎潔的玉盤高高懸掛在天空中,流露着柔和的笑容,把淡淡的月光撒向人間。我彷彿看見了月宮中的吳剛在不停地砍桂花樹;玉兔在忙碌地搗藥;嫦娥滿懷惆悵地俯瞰着人間,羨慕着人間的團圓,我想,她一定是後悔自己不該偷吃不死仙丹,雖然她長生不老,但是她卻永遠失去了團圓,只能冷冷清清地生活在月宮中。

中秋是個團圓之夜,大家在一起賞月,一起暢談,生活就應該像這樣其樂融融!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5

中秋節那天,下午放學回家看見媽媽在炒菜,爸爸這時也買回了月餅和烤鴨。雖然我們一家人還沒有計劃怎麼賞月,但有了爸爸媽媽同時在家我已知足了。吃罷豐盛的晚餐,爸爸提議到市中心廣場去看文藝演出,並賞月;媽媽提議就在家看電視節目。這時爸爸媽媽都看着我,而我贊同爸爸的意見

到了中心廣場,文藝節目已經開始好一陣了,因而廣場上已是人山人海,我們好不容易在廣場的一角找到一個可看節目的地方。由於離演出臺太遠,看不清演員了,只能聽見優美的歌聲。這時擡頭向天上看去,月亮已經悄悄爬上了鳳凰山頂。今晚的月亮又大又圓,又亮又美。不知不覺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月亮裏面真有嫦娥姑娘嗎?有玉兔嗎?它們的故事真實嗎……

文藝節目在歡樂的掌聲中結束,人羣漸漸散去。再看月亮已經被一片烏雲遮住了一大部份,圓圓的月亮已變成彎彎的月牙。這時我彷彿聽見月亮和烏雲在爭吵。月亮說:“你快走開,有許多人等着看我呢!”烏雲說:“我就不走,我就讓他們看不見你。”月亮生氣地說:“看你黑得像黑板一樣,多醜!”烏雲說:“這——我不在呼,只要遮住你我就出名了,哈哈……”月亮說:“就你別做夢了!哈哈……”烏雲說:“你不信哪,咱們就打一架,比比高低。”月亮說:“打就打,難道怕你不成!”月亮和烏雲就在天上你一拳,我一腳地打了起來。只看到一會兒月亮露出來,一會又被烏雲遮住了,它們打得難解難分,慢慢的烏雲佔據了上鋒,月亮也被完全遮住了,天空也變黑了。突然遠處吹來一陣大風,一會兒就把烏雲吹得無影無蹤,圓圓的月亮又露出了笑臉。整個廣場又灑滿皎潔的月光,我彷彿聽見嫦娥在開懷大笑……

這時廣場上人已散盡,爸爸說:“驍帝也應該回家了,明日還要早起上學”。我看着天上的月亮戀戀不捨的隨着爸爸媽媽回家了,今年的中秋之夜,我過得真快樂!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6

農曆的八月十五,這一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佳節——中秋節。

幾個星期之前,在商場、超市、商店己開設月餅專賣區,意境迭出,各類、各廠、各式的月餅,使你眼花繚亂,一派喜迎中秋節的氣氛。近星期,將月餅專賣點擺到門外、路口,目不暇接,處處洋溢着歡度中秋節的景象。那春潮般的涌動,簡直可與錢江潮媲美。

中秋節傍晚,夜幕將臨,華燈初上,夜空萬里。我們閤家坐在院子裏,臺上擺放着圓圓的月餅,似與月亮欲比圓。爺爺手揣茶具,悠悠地,彷彿有舉杯邀明月的意境。我們一邊聽着爺爺奶奶關於月宮嫦娥、玉兔、吳剛的神話故事,一邊品嚐着可口的月餅。頃刻,月亮漸漸地撩開面紗,露出她的尊容美?,皎潔無暇,若如銀盆。我全神地幻象着嫦娥翩翩舒廣袖、吳剛捧出桂花酒和玉兔雯誠靈性的身影。此時,我有着前所未有的感觸。不由我聯想到我國自己製造發射的嫦娥號,登月以後,在每年的中秋之夜,我們定能看到祖國的五星紅旗在月宮飄揚的實景,也能看到真正的、清晰的嫦娥。

黃昏時分,皓月當空,大概是人逢佳節精神爽,爺爺奶奶要我一起去休閒廣場。那裏,比平常熱鬧得多,別有一番新氣息,人們感受着節日的歡快。唱歌跳舞,健身健美,太極養性,漫步賞景等等,不一而足。夜幕下,歌聲在空中盪漾,舞姿於月下凌亂;煙火似繁星齊飛,燈光與月色相伴,男女老少,怏然自足。此時,我聽着爺爺似乎在說:所以欣懷,其致一也。

啊,難以忘懷的中秋佳節。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7

時光飛逝,轉眼又迎來了八月十五,一個讓人團圓的日子――中秋。

玉盤東昇,今天的月亮真大,真圓,升的很快,似乎聽到它輕輕移動的腳步聲,地面上及案件呈現出它凹凸不平的輪廓,月亮升的更高了,大地彷彿一幅鑲嵌在月色裏的一幅水粉畫。晚風又送來縷縷花香,那是盛開的茶花,月光下,如披着婚紗的新娘。天空中有幾多彩雲在漂浮着。月光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幾隻螢火蟲在草叢中飛來飛去,多麼有情調,在月光的輕撫下,彷彿一切都蒙上了一層白色的紗布,怎添了幾分神祕,朦朦朧朧的,讓人無法猜透。

中秋節是一個家家戶戶都歡聚一堂的日子,我家當然也不例外,一家人圍着一張桌子,熱熱鬧鬧的,十分溫馨。全家人一邊賞那又大又圓的月亮,一邊吃着團圓飯。大人們忙前忙後,端菜的,炒菜的,而小孩子呢,有的在幫忙做家務,有的則在嬉戲、搞打,這兒比菜市場還熱鬧。啊,過節的菜真豐富,和平時的菜好多了,你瞧,雞鴨魚肉大聚會,小甜點們也來湊熱鬧。我們一家人在院子裏高高興興的吃團圓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我相信此時此刻,家家戶戶都享受着團圓的幸福。

夜已經很深了,夜色也更濃了,藍藍的天空映襯着月亮,不知臺灣同胞合適才能和我們團聚,到時候一定好好慶祝。

我久久凝視着月亮,覺得它像一隻漂流的小船,載着人們無限美好的祝願和理想飄向遠方,每年中秋之夜,就是它揚帆起航的日子,隨着它越飄越遠,它的輪廓也漸漸越來越細,直到看不見,,到達目的地向上帝說完人們的夢想後,又重新傾聽人們的心聲……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8

盼望着,盼望着,月兒圓了,中秋的腳步近了。

小城的人們,都開始忙活起來,月餅、葡萄、燒雞,都是賣得最火的,人們都回家與家人團聚,相聚的同時,也就有了更多的空閒和興致去賞月。

有許多人是很愛月兒的,他們早早的等待在空曠的院子裏,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天上,怕它跑了似的。

暮色早已黑暗,漸漸地天空中濃厚的雲彩四散而去,還不見月兒的身影,只是稀拉拉地出現了幾顆星星,它的光很暗,可也在努力地散發着。天上的,地上的,都在眨呀眨,大家都不出聲,只有遠處隱約傳來幾聲狗吠。

“看,月亮出來了!”不知什麼時候,那月兒從山那邊爬上來,漸漸升到空中,那是一輪怎樣圓潤而又美麗的月啊!它的出現給黑暗的夜增添了幾份光明,那些晚歸的人再也不會迷路了,他們有守護燈,有伴了,不會害怕,夜不會寂寞。那皎潔的月光一直撒到大地上,從每個樹葉間穿過,地上就出現一棵棵斑駁的樹影。林中飛出幾隻螢火蟲,它們身上的光,和月光一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再看這時,月中明顯地多了些陰影,但並不會擋住月亮的光輝。奶奶說,那上面的月宮裏有一位仙女嫦娥,懷抱一隻玉兔,身旁有一棵桂樹,她們在上面生活着,我們就對那兒多了些嚮往,童稚地想什麼時候請她下來,看看仙女到底長啥樣。

現在這個願望可以換一個方式來實現,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可以上月球去,去看看上面的環形山,將來還有可能在上面生活,甚至可以駕駛飛船再回去。那該多好啊!

這樣想,彷彿我們已經在那兒上面了,此時天上的“月亮”變爲了地球,我們在上面安居樂業地生活着。這樣暢想着,我不知不覺地進入了夢鄉。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9

中秋之夜,仰望天空,望見一輪明月,但不是那皎潔的一輪皓月,天空中如煙似霧的烏雲,瀰漫在月光下,好像是嫦娥遮面的輕紗,既不疏遠陌生,又有萬般嬌態。

一千三百年前的今天,是誰,在白露橫江的異鄉秋夜裏,不知桂花的清香,不理美酒的醇厚,硬是那樣偏執地吟出一句別有滋味的詩句來——“月是故鄉明”。簡簡單單清清淺淺卻一語道破了天機,解釋了我們情感與認知之間那把有妙的天枰——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月似乎可以讀懂人心,它是愁緒,也是寄託;它是傷感,更是思念。

月光如一泓清泉,輕輕寫入小屋。倚窗望月。那悽清的光輝照的人心生憐惜。窗外一輪圓月夜色,樹葉稀疏的梧桐在月輝的映襯下將最後幾片枝葉無奈地撇下,落下了無盡的寂寞。明月的清輝照在蘇軾的心上,卻帶不來一點安慰,在無奈的孤獨與深切的思念中,蘇軾揮筆寫下:“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此時此刻,也許只有故鄉的月亮可以給他許些慰藉了。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坐在月下,月餅的香味也融入在對鄉愁的遐思中。是啊,“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人的聲音穿過了千年的白霜與夜晚,道出了我們最不容辯駁的理由,於是我們會心一笑:

因爲深愛,所以偏執。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10

又到中秋。當炎熱的夏季在備受煎熬的人們的企盼中漸漸消退的時候,當如火的驕陽拖着灼人的“裙帶”戀戀南歸的時候,秋天就這樣來了。而今年的中秋更是特別,團團圓圓的中秋節和中國57週年的華誕,齊聚在這秋風送爽、萬家團圓的假期裏。

賞月、吟詩、品酒、嘗月餅是中秋節的主要內容,吳剛伐桂,嫦娥奔月是中秋節美麗的傳說──濃厚的東方文化,溫馨的東方情懷在中秋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忙碌的現代人雖然改變了許多習慣,可是中秋情結在華夏兒女的骨子裏,還是深深地紮下了根。

而廈門的中秋,絕對是全國最好玩、最溫馨的中秋──這一切,都得益於一項獨特的活動:博餅。“博餅”是廈門最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動,俗稱“博狀元”,至今已有300多年曆史。中秋博餅,講究的就是一個開心,是博一個好兆頭,大多數人都願意相信,博中狀元的人,一年的運氣總是會特別好,這當然是因爲博餅活動裏傾注了人們的感情寄託。所以,廈門人總是對中秋節格外重視,甚至有“小春節、大中秋”的說法。

“乒――乓――”“啊,詩寒,你好厲害啊,又一個狀元……”“真的,來,我們握一下手……”“……”聽,我家可真熱鬧啊,清脆的骰子聲交加着歡快的尖叫聲充滿了我家,我們10位同學圍坐在我家的餐桌前,桌中置一大瓷碗,碗中六顆骰子。大家輪流擲骰子,按照骰子的花色贏取“秀才”到“狀元”的各種獎品。叮噹作響的骰子聲中詩寒首先博出狀元,佳琪不甘示弱,緊接着博出了“五子登科”,狀元郎相繼產生,大家興奮的歡呼聲在我家傳播,博得多的,喜出望外;少一點的,自得其樂,不亦樂乎;給美麗的我家增添了濃濃的節日氣氛。當骰子在大瓷碗裏落下,發出叮叮噹噹的清脆響聲;當歡聲笑語從同學們的心地飄出,各個眼底洋溢着快樂的微笑;爸爸媽媽微笑而又慈祥、滿足地望着我們這一羣happybaby,那種其樂融融的感覺特別的溫馨。月圓之日,骰子在鴻運溜金碗裏清脆響動,無限的富貴與吉祥亦隨之轉動,幸福,就這樣輕輕的來到身邊……

明年的中秋,我們已經各奔前程,月圓是否人團圓?願大家永遠快樂!友誼長存!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11

聽說中秋晚上的月亮是最美的。於是,在中秋節晚上,我朝小河走去,決定一睹它的風采。

柔和的月光籠罩着大地,一切都那麼溫柔、寧靜。小河邊,一叢叢蘆葦掩映在月下,染成牛奶一樣白的乳白色。一陣陣微風吹過,波光粼粼的湖水泛起了一層層碧波,草、樹、花也在月光下微微顫動着。就像是在跳着搖擺舞。一座亭子築立在河邊,在月光的籠罩下就像是皇宮玉殿般顯得十分的美麗。

小河裏,小魚美麗的尾巴來回擺動着,像飯後正在散步的彬彬有禮的紳士、小姐們一樣。河底,一顆顆五彩繽紛的鵝卵石鋪滿了整條小河,看起來那麼神祕。

素潔的月光像片片雲霧籠罩着山,濃厚的綠色在美麗的乳白色的襯托下,更加的神祕莫測。這時夜漸漸深了,人們三三兩兩的從小河邊散去,只有美麗的月亮和我做伴了。看着這宜人的景色,讓我想到了那句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真希望天天有如此美景。

擡頭看天上,那一輪明月掛在夜空中,像一個大銀盤。銀色的月光穿過層層雲霧,瀉到大地上,使一切都那麼美,像在夢中仙境一般。明亮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像小孩子在忽閃忽閃着大眼睛。這樣美麗的景色,誰能不陶醉?

我要回家了,可是,我的心久久沉浸在這迷人的景色之中!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12

8.水盼團圓匯聚成海,石盼團圓高聳成山,月盼團圓輝映人間。水說海枯心不變,石說山崩情依戀,月說寄情我承擔,我說中秋盼團圓!預祝中秋快樂!

9.中秋,是讓人思鄉的日子。望着皎潔的明月,不由地感嘆。想起了蘇軾的千古名篇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10、皓月當空十五圓,我在海輪思家眷。中秋佳節聚團圓,人在海洋採油忙。兩地共祭拜海月,祈盼親人都安康。等到明月下輪圓,回陸再聚更美滿。祝海洋石油朋友中秋愉快,返陸閤家團圓圓。

11、一塊月餅甜又甜,吃在嘴裏樂開顏;一盤百果擺中間,快樂如意享不完;一杯美酒沁心田,幸福生活比蜜甜;一句祝願暖心懷,情誼圍繞愛無邊。祝中秋快樂無限!

12、有一種悽美叫嫦娥奔月;有一種堅持叫吳剛伐桂;有一種節日叫中秋節。有一種問候叫中秋快樂;有一種祝福叫願你幸福!

13、月老不老,願你感情甜蜜直到天荒地老;中秋無秋,願你佳節快樂春華秋實。玉兔送福,嫦娥添光,金桂飄香,美酒芬芳,中秋佳節,朋友祈月,願你閤家快樂幸福長,甜蜜日子伴身旁。

14.花開富貴並蒂蓮,一鳳一凰欲雙飛。中秋恰逢迎國慶,祖國生日月更明。花團錦簇正芬芳,後庭十里桂花香。金菊吐蕊贊祖國,牡丹花開富貴來。中秋美滿,國慶快樂!

15.中秋裏說感恩真是一個絕妙的創意,人們說感恩之水從心田流淌;人們說中秋之節源於真情洋溢。其實感恩是發自內心的感動,而它確是永恆。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13

盼了好久的中秋節終於到了,這個中秋將過的比較特別,因爲我們全家要去海邊的生態農莊過中秋。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我就一直盼着中秋快點來,現在等到了,我的心情特別的高興。

剛到那兒,我和表妹衿衿就迫不及待地去了“農業大觀園”。一進門,首先看見的是一個很大的人工湖,湖中有一座假山。我們沿着石子路登上假山,“農業大觀園”全景盡收眼底。六個氣派的大棚分列兩邊,中間是許多塊菜地,裏面種着各色蔬菜,顏色深淺不一,向我們展示着勃勃生機。

爬下假山,我們來到第一個大棚——奇巧園藝。這裏種滿花草,被匠心獨運地設計成了一處處景觀。有一處叫“旭日東昇”。一種不知名的紅色植物給設計成半個太陽的形狀,又襯上了碧綠的背景,一眼望去,彷彿真是有一個又大又紅的太陽在冉冉升起。我看了不由暗暗叫好。還有一處叫“農業爲本”。這是由一株株綠苗組成的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渾然天成,真是巧奪天工!奇巧園藝,真奇!

我們東走走,西看看,不斷能找到新的發現,感受新的驚喜,讓人不能不佩服農莊建設者們的勤勞與智慧。

晚飯過後,月亮升起來了。湖面上倒映着一排掛着燈籠的樓房和一輪明晃晃的圓月,給人以如夢如幻的感覺。我們坐在亭子裏,沐浴着皎潔的月光,欣賞着美麗的月亮,還品嚐着香甜的月餅,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中秋的明月在幾縷浮雲中緩緩穿行,我們不禁齊聲唱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的月真圓,中秋的夜真美麗,我喜歡這個中秋。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14

望着天上那輪明月一點點變圓,看着桌面上的日曆一頁頁翻動,心裏暗暗說:又是一年中秋到。

小時候,並不懂什麼中秋節。只知道,有一天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餅。我不愛吃月餅,又甜又膩。最令我費解的是家裏明明有一堆月餅,吃的時候卻要把一個月餅分成許多小塊,一人吃一塊。麻煩!奶奶告訴我:“這樣吃代表着一家的團圓。”可惜我不懂。

後來,我上了國小。父親長年在外,只有過年纔回來。中秋節,單位給家屬們寫了一封慰問信,對中秋節父親不能和我們團聚表示歉意。我很好奇,難道爸爸在外工作有錯嗎?我給父親打了電話,他說他們有很多月餅沒人吃,我問他爲什麼不吃,他說沒有我和媽媽在身邊吃着不香。我又疑惑了,外面的月餅和家裏的不一樣嗎?再說,一個人也是吃,一家人吃還是吃,有必要這麼教條嗎?

再後來,我學習了一些思鄉的古詩,才發現月亮也是包含深意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讓我讀出了詩人對家鄉的思念;“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使我感受到使者對回家的期盼;“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帶我領略了張繼的憂傷。我們從小就聽說嫦娥的傳說,嫦娥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等待着吳剛,而吳剛則永不放棄地砍着桂樹,這豈不是也表達了親人的思念。很多作家都把自己的惆悵和傷感融入對月亮的描寫中。我也曾試着以詩歌的形式描繪出我眼中的月亮。我讀懂了吃月餅的含義,也才發現,原來月亮也是很有情調的。

如今,又是一年中秋到,桌上又擺滿了一盒盒月餅。唯獨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父親沒有出差,他能和一家人一起度中秋。我撕開一包月餅,細細品嚐,香甜的外皮,鬆軟的餡料。我突然覺得月餅也是人間一大美食,因爲我從中品出了團圓的味道。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15

十八、剪一片快樂雲裳,襯托你的微笑臉龐;裁一段好運月光,呵護你的甜蜜夢鄉;裹一縷平安餅香,溫暖你的幸福心房。中秋思念長,祝福更吉祥。

十九、中秋節,桂花飄香滿宮闕,嫦娥蟾宮來祝福,祝福一刻不停歇,祝您團團圓圓,平平安安,快快樂樂,健健康康,長長久久,幸福美滿,直到永遠。

二十、月兒圓圓思故里,月餅圓圓想爹孃,春風得意馬蹄疾,朝思暮想回家鄉。中秋佳節桂飄香,花好月圓秋菊黃,呼朋喚友同舉杯,共賀團圓好時光!

二十一、中秋將團圓演繹,圓月將溫馨渲染,月餅將日子甜蜜,美酒將幸福碰響,百果將快樂繽紛,文字將祝福傳遞,中秋節,願你閤家歡樂,幸福滿滿!

二十二、一起走走?莫辜負這花好月圓。

二十三、夕七彩人間長共中秋八月,杯低吟酒伴同歌盛世高風。

二十四、中秋節快樂,就是一些不讓你能注意到的,到某時,記憶深刻就會想起有過那些的不刻意的東西了。

中秋節團圓的作文 篇16

儘管離中秋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廣州的月餅大戰早已硝煙瀰漫。廣州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等紛紛舉辦了月餅訂貨會,各自亮出了最新鮮、最亮麗的牌張。

縱觀今年月餅市場,除了花式品種更多樣化、包裝更精美外,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打“文化牌”了。月餅,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點,如何體現月餅這一中國色彩呢?商家可謂想盡辦法:首先是廣州酒家的“西關第月餅”將廣州西關最傳統的民居風情“趟籠門”運用到包裝上,讓消費者在品嚐月餅的同時瞭解西關文化,提升了月餅的品位;再就是蓮香樓115週年個性化紀念郵票的發行,體現了其悠久歷史和文化特色,增加了月餅的附加值;還有陶陶居則在傳統月餅品種寶庫中挖掘文化內涵加以發展……無不體現了今年月餅最突出的共同點———“文化”。

讓月餅留下文化的烙印

作爲廣州西關飲食文化縮影之一的蓮香樓在開鋪115週年來臨之際,國家郵政局特批准發行了蓮香樓115週年個性化紀念郵票。據瞭解,這是全國第一家飲食行業百年老字號發行的郵票。

日前,蓮香樓舉行了郵票首發式,本次發行的個性化郵票設計精美,一套共有4枚。郵票的主票以“同心結”爲主圖,附票的設計和構思則以蓮香樓115年的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爲主題。

據瞭解,此次個性化郵票發行1500版,每版4套,共6000套。郵票不單獨公開發售,只會裝入週年紀念的月餅禮盒,日前首發儀式另外加送一枚貼有郵票並蓋上郵戳的首日封,共1150個。

據廣州市郵政局市場部,推出蓮香樓的個性化郵票,主要是因爲蓮香樓有悠久的歷史,其在國內甚至海外華僑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經歷了115年風雨,蓮香樓依舊飄香,這十分難得。”廣州的百年老店現在已所剩無幾,市郵政局正是因爲蓮香樓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才聯合推出個性化郵票。

據蓮香樓的張雪清書記介紹,郵票與月餅搭配並不多見,中秋是親人朋友團聚的節日,但許多家庭可能沒能團聚,朋友難以見面。月餅蘊涵着親情友情,而郵票包含着將這份親情友情郵遞到遠方的意義;另外,月餅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色。此次用主票爲“同心結”,附票爲百年蓮香樓文化的特色郵票搭配月餅,體現月餅的文化品位和中國色彩。張書記表示,今年蓮香樓月餅的所有組合都會與“文化”兩字分不開。中國烘焙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祕書長周廣軍也說,蓮香樓以這種郵票與月餅相結合的方式推出其產品,不僅在廣東是首次,據知,在全國也是第一次。

此次蓮香樓將個性化郵票放入月餅禮盒受到月餅客商的歡迎,月餅禮盒還未推出時已經有各地客戶大量訂購,其中不乏來自西藏與新疆的客戶。而新疆的客戶因爲宗教信仰需要,還特別要求蓮香樓製作了清真月餅來與這次的個性化郵票搭配。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

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爲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舊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後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着獅、象等猛獸,有的騎着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爲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後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爲熱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