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一些民風習慣(通用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9W

中秋節的一些民風習慣 篇1

中秋節,爲每年農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國的農曆,八月爲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爲仲秋,因此民間稱爲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爲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爲團圓節。民間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賞桂花、猜燈謎等多種習俗。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一些民風習慣(通用3篇)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中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中國古曆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關於中秋節的詩句有很多比如: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蘇轍《水調歌頭·徐州中秋》,李白的《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等等,還有李商隱的嫦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也與習俗有關。

中秋節的一些民風習慣 篇2

中秋節民風

1、吃月餅

每每到中秋節的時候,月餅都是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東西,它象徵着團圓,寓意着圓滿,是人們對親情的一種寄託。而在中秋節來臨之際,親朋好友互相贈送月餅,更是一種親情的體現,也是社會關係的聯絡方式。在節日當晚,一家人都會圍在香案前切月餅吃,大家都要吃這麼一塊,這代表了是這個家的一份子,象徵着家庭團圓。

2、吃月餅

中秋季也是人們祭月的節日,據《周禮·春官》記載,周代已有“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這時候人們會擺設香案,點上香,放上瓜果、月餅等,香案置於院落中,全家人輪流向月亮朝拜,也表達了人們對神的敬仰。因爲祭月就是向月宮裏的嫦娥遙拜。由於嫦娥是女性,月亮又屬太陰,所以中秋主祭一般都是婦女。

3、賞月

中秋節這一天月亮很美,於是古代文人們發起賞月活動,這些文人的詩句及作品促使賞月這種活動逐漸成爲了一種習俗;在這一天,一家人坐在一起賞月那才叫得上家庭圓滿;一個人漂泊在外賞月,會異常孤單。或許在此時你會想起蘇軾的《水調歌頭》:“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鄉愁。無論身處何地,這一天,我們都會情不自禁的擡頭看幾眼月亮。

中秋節的一些民風習慣 篇3

大家所熟悉的嫦娥奔月,而嫦娥爲啥奔月呢?據傳說是因爲后羿的一位手下叫蓬蒙,在後羿打獵後,他裝病留下來,想要偷取王母賜給后羿的仙丹,不料被嫦娥撞見,危機之下嫦娥只能吞掉仙丹飛向月亮,后羿回來後知道真相大怒,可惜蓬蒙逃跑了,后羿只能在嫦娥喜愛的花園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裏眷戀着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襬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還有的是關於帝王的傳說。中秋源於帝王祭拜活動:中秋的由來,有二千多年的歷史了。《禮記》中記載:“天子春朝日,秋朝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這裏的“夕月”即“拜月”之意。祭月原是帝王的禮制,後來達官文士也效仿,此風逐漸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鬆的歡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