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秋節的經典抒情美文(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4.21K

關於中秋節的經典抒情美文 篇1

又是一個月圓之夜,又是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在這一天的晚上,賞月就成了必備的一課,自古以來,賞月的佳作也可謂是數不勝數。蘇軾“但願人長久,千里共蟬娟”的美好祝願;李商隱“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裏鬥嬋娟。”的豐富想象;李白“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的滿懷愁緒,張九齡“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樂觀心態……這些都無不讓我們爲之嘆服,可在同一天晚上,賞同一個月亮只是由於不同的人、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時代背景便發出了不同的感慨。其實,每一個人對於同一種事物的看法都不會是一樣的,因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還記得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關於中秋節的經典抒情美文(精選3篇)

從前有一個畫家畫了一幅畫拿到街上去,讓過路的人們把他們認爲畫的最不好的地方用圈圈畫出來,到了晚上,他看到畫上面有很多的圈圈。到了第二天他又拿了一張跟前一天相同的畫,這一次不同的是,他讓路過的人把他們認爲畫的的部分用叉畫出來,到了晚上,他仍然看到很多叉叉。而且他驚奇的發現,有些被人畫上了圈的地方卻被另外一個人畫上了叉。

人類就是這樣,所有人的思想不可能一致,對待同一種事物,所有人的看法也不可能一致。比如當兩個人同時遇到一個很聰明的孩子時,一個人會說:“這個孩子可真機靈啊!”而另外一個人則會說:“這孩子從小就這麼狡猾,長大了還得了?”還有就拿劉翔退賽這件事來說吧!一些觀衆認爲劉翔根本就是裝的,無非是怕輸,不敢比罷了。而另外一些觀衆則想劉翔的傷勢怎麼樣,是不是嚴重?雖然劉翔沒有拿到金牌,但他們仍然支持劉翔。

我們無法判斷誰對誰錯?因爲對與錯根本就沒有一個明確的界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世上所有的事物都具有兩面性,比如金錢,它雖然可以帶來人們物質的享受,可同時它也是犯罪的源泉。

或許有的時候,我們不需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對於一件事,就算你做得再出色,再成功,也不可能

關於中秋節的經典抒情美文 篇2

月跡

賈平凹

我們這些孩子,什麼都覺得新鮮,常常又什麼都不覺得滿足;中秋的夜裏,我們在院子裏盼着月亮,好久卻不見出來,便坐回中堂裏,放了竹窗簾兒悶着,纏奶奶說故事。奶奶是會說故事的,說了一個,還要再說一個……奶奶突然說:

“月亮進來了!”

我們看時,那竹窗簾兒裏,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沒聲兒地溜進來,出現在窗前的穿衣鏡上了:原來月亮是長了腿的,爬着那竹簾格兒,先是一個白道兒,再是半圓,漸漸地爬得高了,穿衣鏡上的圓便滿盈了。我們都高興起來,又都屏氣兒不出,生怕那是個塵影兒變的,會一口氣吹跑呢。月亮還在竹簾兒上爬,那滿圓卻慢慢兒又虧了,末了,便全沒了蹤跡,只留下一個空鏡,一個失望。奶奶說:

“它走了,它是匆匆的;你們快出去尋月吧。”

我們就都跑出門去,它果然就在院子裏,但再也不是那麼一個滿滿的圓了,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銀銀的,燈光也沒有這般兒亮的。院子的中央處,是那棵粗粗的桂樹,疏疏的枝,疏疏的葉,桂花還沒有開,卻有了累累的骨朵兒了。我們都走近去,不知道那個滿圓兒去哪兒了。卻疑心這骨朵兒是繁星兒變的;擡頭看着天空,星兒似乎就比平日少了許多。月亮正在頭頂,明顯大多了,也圓多了,清清晰晰看見裏邊有了什麼東西。

“奶奶,那月上是什麼呢?”我問。

“是樹,孩子。”奶奶說。

“什麼樹呢?”

“桂樹。”

我們都面面相覷了,倏忽間,哪兒好像有了一種氣息,就在我們身後嫋嫋,到了頭髮梢兒上,添了一種淡淡的癢癢的感覺;似乎我們已在了月裏,那月桂分明就是我們身後的這一棵了。

奶奶瞧着我們,就笑了:

“傻孩子,那裏邊已經有人了呢。”

“誰?”我們都吃驚了。

“嫦娥。”奶奶說。

“嫦娥是誰?”

“一個女子。”哦,一個女子。我想。月亮裏,地該是銀鋪的,牆該是玉砌的:那麼好個地方,配住的一定是十分漂亮的女子了。

“有三妹漂亮嗎?”

“和三妹一樣漂亮的。”

三妹就樂了:

“啊,啊!月亮是屬於我的了!”

三妹是我們中最漂亮的,我們都羨慕起來。看着她的狂樣兒,心裏卻有了一股兒的嫉妒。

我們便爭執了起來,每個人都說月亮是屬於自己的。奶奶從屋裏端了一壺甜酒出來,給我們每人倒了一小杯兒,說:“孩子們,你們瞧瞧你們的酒杯,你們都有一個月亮哩!”

我們都看着那杯酒,果真裏邊就浮起一個小小的月亮的滿圓。捧着,一動不動的,手剛一動,它便酥酥地顫,使人可憐兒的樣子。大家都喝下肚去,月亮就在每一個人的心裏了。奶奶說:

“月亮是每個人的,它並沒有走,你們再去找吧。”

我們越發覺得奇了,便在院裏找起來。妙極了,它真沒有走去,我們很快就在葡萄葉兒上,磁花盆兒上,爺爺的杴刃兒上發現了。我們來了興趣,竟尋出了院門。

院門外,便是一條小河。河水細細的,卻漫着一大片的淨沙;全沒白日那麼的粗糙,燦燦地閃着銀光,柔柔和和地像水面了。我們從沙灘上跑過去,弟弟剛站到河的上灣,就大呼小叫了:

“月亮在這兒!”

妹妹幾乎同時在下灣喊道:“月亮在這兒!”

我兩處去看了,兩處的水裏都有月亮,沿着河沿跑,而且哪一處的水裏都有月亮了。我們都看起天上,我突然又在弟弟妹妹的眼睛裏看見了小小的月亮。我想,我的眼睛裏也一定是會有的。噢,月亮竟是這麼多的:只要你願意,它就有了哩。

我們就坐在沙灘上,掬着沙兒,瞧那光輝,我說:

“你們說,月亮是個什麼呢?”

“月亮是我所要的。”弟弟說。

“月亮是個好。”妹妹說。

我同意他們的話。正像奶奶說的那樣:它是屬於我們的,每個人的。我們就又仰起頭來看那天上的月亮,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我突然覺得,我們有了月亮,那無邊無際的天空也是我們的了:那月亮不是我們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嗎?大家都覺得滿足了,身子也來了睏意,就坐在沙灘上,相依相偎地甜甜地睡了一會兒。

關於中秋節的經典抒情美文 篇3

每個人都有個故鄉,人人的故鄉都有個月亮。人人都愛自己故鄉的月亮。事情大概就是這個樣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個月亮,未免顯得有點孤單。因此,在中國古詩文中,月亮總有什麼東西當陪襯,最多的是山和水,什麼“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勝數。

我的故鄉是在山東西北部大平原上。我小的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山,也不知山爲何物。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個圓而粗的柱子吧,頂天立地,好不威風。以後到了濟南,才見到山,恍然大悟:原來山是這個樣子呀!因此,我在故鄉里望月,從來不同山聯繫。像蘇東坡說的“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完全是我無法想像的。

至於水,我的故鄉小村卻大大地有。幾個小葦坑佔了小村一多半。在我這個小孩子眼中,雖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那樣有氣派,但也頗有一點菸波浩渺之勢。到了夏天,黃昏以後,我在坑邊的場院裏躺在地上,數天上的星星。有時候在古柳下面點起篝火,然後上樹一搖,成羣的知了飛落下來,比白天用嚼爛的麥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樂此不疲,天天盼望黃昏早早來臨。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擡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裏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但也顧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纔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裏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進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萊芒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他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中那個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里,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住的朗潤園勝地。誇大一點說,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前幾年,我從廬山休養回來,一個同在廬山休養的老朋友來看我。他看到這樣的風光,慨然說:“你住在這樣的好地方,還到廬山去幹嘛呢!”可見朗潤園給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樹,有花,有鳥,每逢望夜,一輪當空,月光閃耀於碧波之上,上下空,一碧數頃,而且荷香遠溢,宿鳥幽鳴,真不能不說是賞月勝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不管是誰來到這裏,難道還能不顧而樂之嗎?

然而,每值這樣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鄉葦坑裏的那個平凡的小月亮。見月思鄉,已經成爲我經常的經歷。思鄉之病,說不上是苦是樂,其中有追憶,有惆悵,有留戀,有惋惜。流光如逝,時不再來。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

月是故鄉明,我什麼時候能夠再看到我故鄉的月亮呀!我悵望南天,心飛向故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