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實習報告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92W
本文目錄水文實習報告水文站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水文與水資源學實習報告水文地質實習報告範文

目的與要求:

水文實習報告4篇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是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教學地質實習,使學生掌握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的基礎知識:包括三大岩石類及其主要礦物的肉眼鑑定,學會分析野外常見的各種地質現象及岩石的鑑別,結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評價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爲今後學習其他專業課打下基礎。

實習內容:(實習期間各階段基本內容)

1.石佛寺水庫。具體內容:初步瞭解水庫在解決洪水災害、改善生態環境和全流域的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

2.瀋陽市森林公園。具體內容:地質構造的野外識別;實習區域內的岩石及礦物的肉眼鑑定及標本的採集;瞭解各種層面構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觀察沉積岩的層理構造;岩石的風化及岩石不同風化程度的風化帶的觀察;認識丘陵地帶地貌。

3.棋盤山水庫。具體內容:水庫壩址與壩型選擇的工程地質條件。1.明確水庫的構成,瞭解水庫的整體情況;2.壩址與壩型選擇的工程地質條件;3.庫區選擇的工程地質條件

4.土壩的防滲措施5.瞭解護岸的類型等。

實 習 內 容

(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體實習內容、心得、體會和收穫等)

XX年6月25日 星期六 石佛寺水庫今天是進入實習的第一天,天氣十分的晴朗。我們在老師的安排下,早上七點半準時出發,於大約九點達到石佛寺水庫庫區。

當汽車行駛在一條通往水庫控制中心的長約7公里沿河大壩上的時候,遠遠地就能看見一條白色的護坡。

懷着對水庫的大壩的強烈的好奇心,下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個橫跨於遼河之上的攔河大壩上的基礎設施,觀看泄洪閘門,以及泄洪道的構造。

接下來便是石佛寺水庫的高局長給我們講解了有關水庫的一些相關知識,使我們對石佛寺水庫有了而更進一步的認識。

石佛寺水庫工程是遼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國內流域幹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庫,控制流域面積爲 164786 平方公里,工程壩型爲均質土壩,樞紐爲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築物爲二級。其主要功能是擔負遼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任務。工程的建設使遼河中下游地區防洪標準由 30年一遇提高到1XX年一遇,遠期滿足“北水南調”工程反調節水庫的要求。主要建築物由42.7km長的主副壩和泄洪閘16孔總寬248.5米、淨寬 200m的泄洪閘組成,水庫最大庫容1.85億m3,跨越瀋陽和鐵嶺。

石佛寺水庫的設計目標就是: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也爲地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它的出現,不僅能提供向瀋陽市日供水20萬噸的能力,同時也在解決遼河的洪水災害、改善遼河的生態環境和全流域的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將起到極爲關鍵的作用。

聽完高局長的介紹後,我們在他的帶領下,也很榮幸的參觀了水庫的調度控制中心。

在控制中心,高局長告訴我們,石佛寺水庫的調水控制中心控制着整個水庫的調水情況,泄洪閘的閘門起落控制系統有兩套控制系統。它可以由位於閘門上方的手動控制器控制,也可以由控制中心發出信號進行控制,這兩套系統都能精確地控制閘門被拉起的高度,從而控制水流向下游的流量。而閘門採用的是雙層閘門,只有當下層的閘門被提起到一定的高度後才能同時提起上面的閘門,這樣的設計不僅降低了攔河大壩的整體高度,節約了建設成本,而且也使得壩基更加的牢固,大大的提高了最大蓄水位。通過安裝在不同地方的攝像機傳回的圖像可以完整的反映水庫的水位情況以及是否外滲的情況,確保整個水庫的正常運行。同時我也知道了水庫之所以選擇在是佛是這樣的平原地區,主要考慮因素有地形地貌、以及對經濟產生影響等因素考慮,最終選址在石佛寺,並以地名命名此水庫。

大概在上午十一點的時候結束了我們愉快而又充實的實習日程。

XX年6月26日 星期日 瀋陽森林公園經過昨天對石佛寺水庫的初步實習,我們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與激情在八點準時出發前往位於瀋陽市東北郊新城子區馬剛鄉境內,南距瀋陽市中心40公里的瀋陽森林公園。經過一個半小時到達目的地。小憩一會後,便開始了我們此行的實習之旅,儘管天着小雨,可絲毫沒有影響我們這次實習的積極的熱情。

我們的實習是從登上開始的,老師沿途給我們講解途中遇到的各種岩石的性質以及它的形成條件。老師給我們首先介紹的就是沉積岩,沉積岩是暴露在地殼表層的岩石(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在地球發展過程中遭受各種外力的破壞,破壞產物在原地或者經過搬運沉積下來,再經過複雜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而今天我們看到的主要是頁岩。其次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層理構造,例如沉積岩上面的波痕、泥恨、雨痕等。形成的這樣的岩石,一般都比較堅硬,適合做水壩的壩基,是大壩壩址的較好選擇,但是在這樣的岩石上建壩的時候,必須考慮到裂縫出現對水庫的影響,從而需要考慮水庫的滲漏問題。

水文站自然地理野外實習報告水文實習報告(2) | 返回目錄

一、緒言

實習時間:XX年12月20至24

實習地點:重慶市陳家橋、縉雲山、天府煤礦及北碚區水文站

實習路線:沙坪壩—歌樂山鎮—土主—歇馬—磨灘—青木關—陳家橋爲第一條路線;沙坪壩—縉雲山爲第二條路線;縉雲山—天府煤礦—沙坪壩爲第三條路線;沙坪壩—水文站—沙坪壩爲第四條路線。

實習目的:野外實習是自然地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野外實習,使學生增加感性知識,加深理性認識,鞏固課堂教學成果,而且經過野外基本技能的訓練,還可以提高野外觀察和分析地理的現象的能力,爲綜合運用地質、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地理知識奠定基礎。

實習要求:1、通過野外實習,認識土壤、植物的地帶性分佈規律,並能辨別土壤、植物的類型和特徵。

2、能夠辨別各類岩石的分佈規律、特性。

3、熟悉水文的基本特點和掌握水循環的基本規律及它的作用。

4、掌握各種地貌的形成條件及分佈規律。

實習人員:XX級地理科學專業全體同學79人與本專業何太容老師、劉春紅老師、李陽兵老師、張友明老師。

二、實習區概況

實習區爲重慶市沙坪壩、九龍坡、北碚三個主城區,他們分佈於四川盆地東部,屬盆東平行嶺谷地貌區。其中沙坪壩區地處重慶西部,地勢南高北低,工業基礎雄厚;北碚生態環境優美,青山常翠,碧水長流。縉雲山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長江上游亞熱帶闊葉林植物寶庫,這道綠色生態屏障,減少了主城區的“熱島效應”; 九龍坡區地理條件優越,城市功能完備。水陸空交通便捷,是重慶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一)20日 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陳家嶺、歇馬、青木關、中梁山涼風埡

實習記錄:

1、陳家嶺:緩丘帶壩地貌, 細分:深溝、淺溝以及長溝、短溝;背斜、向斜

2、歇馬:紫色土是在頻繁的風化作用和侵蝕作用下形成的,其過程特點是:物理風化強烈、化學風化微弱、石灰開始淋溶。

1)樑灘河瀑布的形成:河流的河道中硬性岩石不易被沖蝕,軟性的岩石容易被沖蝕,從而產生了河底地形的高低差別,經過對那裏岩石的分析,結果表明:上層是砂岩,下面是泥岩,總體是一個長形崗地。從瀑布的形成來看,那裏還有可利用的位置,周圍的那個小發電站正是利用了這一點。在冬天,還可以明顯的看到是冬季的枯水期。從地貌學的角度來看還涉及到“裂點”:河谷縱剖面上坡降突然增大的地點叫“裂點”,常由地殼上升或侵蝕基準面相對下降,河流產生新的溯源侵蝕,或因構造、巖性原因造成的差別侵蝕所形成。在這裏侵蝕基準面都是地方侵蝕基準面。還有一個現象就是侵蝕後退。

2)小磨灘:隴崗 溝谷 隴崗 砂岩——山崗 泥岩——溝谷 從河牀延伸是砂岩到頁岩,小磨灘的形成原本是一座山,由於巖性的不同,下面泥岩在長期的流水侵蝕下慢慢減少,於是後來形成了砂岩的河牀。

3、青木關:石灰岩菱形盆地,石灰岩土壤肥力差;有溫泉,同縉雲山溫泉形成原因相同,地處一山兩嶺一槽,縉雲山南坡。

4、中梁山:1)、北倍中梁山背斜低山西槽,谷內發育有地表河,古時自北向南流動,直接注入嘉陵江,後被明家溪支流翁家溝溯源侵蝕,切傳後300餘米的須家河組砂岩,在代家溝南的土地埡襲多了地表水西流,造成地表斷流,向南至文星場地表始見小溪,並形成文星場地表溶蝕窪地,寬500米,溪河兩側尚存古河道的兩級階地。2)、水庫污染嚴重,XX年時水還可以飲用,後來就逐漸被污染了,這兩年來污染是最嚴重的。主要原因是歌樂山上的工廠將大量的工業廢水陫到水庫,由於水庫地處歌樂山長條帶狀與平狀高丘(寨山平:從下到上紫色土、黃土所以上面栽桃樹) ,整個地貌形態是一個向斜。因此,污染非常嚴重,原來面積大約有500畝,現在也只有400畝了。

(二)21日—22日 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縉雲山

實習記錄:1、縉雲山海拔最高980米,在地質地貌上,屬四川盆地川東平行嶺谷西緣華鎣山褶皺帶,走向北北東—南南西。褶皺帶系一複式背斜山脈,向東南分出瀝鼻、溫塘、觀音三支背斜,構成“一山三嶺二槽”、“一山二嶺一槽”地貌地點,背斜兩翼不對稱,東陡西緩。

2、縉雲山土壤爲酸性黃壤。

3、縉雲山屬盆地低山,在垂直高度上都是常綠闊葉林的分佈範圍,故無植被類型分佈的垂直帶普表現。在人爲作用與生境條件下,發育成多種多樣的植被類型。主要分佈如下:1)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優勢種以殼鬥殼、樟科、山茶科、金縷梅科、杜英科爲代表。羣落外貌終年常綠,春、夏季相變化明顯,上層喬木樹冠渾圓,林冠波狀起伏。羣落包括四個層次:喬木層、灌木層、草木層和層間植物。2)常綠針、闊混交林:這是一類次生林向地帶性常綠闊葉林演替的過度類型,它的喬木層一般含2—3個亞層:第一亞層多由高大挺拔的馬尾松構成單純的層片:第二、三亞層則爲種類較多的常綠闊葉樹種組成,並含有少量杉木。3)亞熱帶暖性針葉林:是我國亞熱帶東部溼潤地區四季長青的針葉林型,是常綠闊葉林分佈範圍內的次生林。在北碚地區指馬尾松林、杉木林及柏木林三個羣系,共同特點是羣落層片結構簡單、層次分明、林相稀疏。4)竹林:竹類是一類特殊的多年生常綠木本植物,適生於溫暖溼潤地區,廣佈熱帶及亞熱帶範圍內。我國竹類豐富,近300餘種,竹林面積佔世界竹林的四分之一。竹類分喬木狀和灌木狀兩種生活型,但竹類的生物學特徵及生長規律和樹木有明顯不同,竹稈壽命短,開花週期長短不定,開花後易死亡。竹類傳播和繁殖更新主要是通過營養體的分殖方式,根據竹類地下莖分生繁殖的特點和形態特徵,可分爲三種生態類型:單軸型、合軸型和復軸型。5)灌草叢:灌草叢是亞熱帶低山、丘陵地區廣泛分佈的一類次生植被,北碚地區灌草叢的種類組成,受母巖性質的影響很大。

4、植被演替:在某一地段上,一種植物羣落被另一種植物羣落代替的進程。演替包括“順向”和“逆向”兩個方面的涵義。

(三)23日 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北碚水文站

實習記錄:1、北碚水文站建於1993年,由長江水利委員領導設立至今,爲嘉陵江干流下游控制站。今年嘉陵江發生了自1984年以來的最大一次洪水,北碚水文站爲控制嘉陵江干流和上游渠江、碚江來水及時掌握信息。

2、水文站有兩個基本任務:一、收集基本的水文資料,爲國民經濟建設服務。二、防洪當好耳目爲國防洪搶險服務。主要工作是算好“水帳”(有多少水量經過)和“沙帳”(多

少泥沙經過).

3、水文測站佈設:1)測驗河段的選擇;2)斷面、基線、高程點和測量標誌。的佈設。

4、測驗項目:水位、水溫觀測、漂流流量觀測、漂流懸移質泥沙觀測、漂流泥沙顆粒分析、降水量觀測、水質水污染觀測,水文水情、降水量播報、水文資料整編、新儀器設備煌研究,比測驗試,測驗方法及研究。

(四)24日 實習內容

實習地點:北碚天府煤礦

實習記錄:

1、t3sj、t1j、t1f的巖性、巖深槽谷的形成。

2、觀察三灰土的形成、剖面特點及土地利用。

3、沿途觀察龍潭組各段地層特徵。石灰岩中泥土叫做碗碗土,也只有石灰岩中才能稱之爲碗碗土。分化不完全的的鈣質頁岩,地層坡度與岵層坡度決定等高線向下彎程度。

4、山頂埡口處:認識“”地貌。槽的寬度,以及相關的走勢。

5、東陽壩喬種場:觀察嘉陵江一級階地堆積物分佈規律及其與土壤和生產問題的關係。二級階地的特點及生產問題,注意礫石的成分、形態、大小、定向性及成層現象。

四、實習感受與體驗

通過幾天的實習,我們認識了重慶常見的幾十種植物,使我們對植物學課本中含糊的知識有了更清楚的認識,在實習中經過過老師的細心知道,也使我對植物得研究方法有了進一步的掌握。在植物方面不僅更好的完善了野外知識,而且對課堂知識做了更好的補充。更多的是較清楚的瞭解到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學特性;土壤的發生和演變;土壤的分類和分佈;土壤的肥力特徵以及土壤的開發利用改良和保護,以及水文、地質地貌在現實生活中的形態特徵,這使我們完善了對每一門課程的知識體系,讓我們明白了學習地理科學這門課程的意義所在。這次野外實習也對我們每個同學在以後的專業學習中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五、建議

1、希望在以後的實習中能更確切地按小組形式進行,這樣在過程有利於每位同學 都清楚地掌握知識。

2、在以後的野外考察中能多做點不同的實驗,以及給我們多講解不同的機械儀器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3、以後的考察地點能更具有代表性。

4、以後的試驗希望能夠很好的帶動同學的集體,協作意識。

展望:1,能夠延長考察時間,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考察知識。

2,希望能夠出省,考察到外省一些好的人文,自然地理資料。

3,希望能和別的高校進行學術交流。

水文與水資源學實習報告水文實習報告(3) | 返回目錄

一、實習時間:XX年10月19日~10月21日

二、實習地點:xx市xx縣xx水保站、xx縣水文站

三、實習目的:

1、瞭解和掌握水文觀測的常用方法和手段,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地觀察和動手操作;

2、根據所學專業知識,分析當地的徑流常設計的優缺點,瞭解水土保持的基本工作內容及其發展前景;

3、試驗分析不同植物的截留,和土壤下滲情況。

四、實習方法:

實地考察:觀察水保站和水文站的水文觀測設施,聽老師和技術人員講解其觀測對象和使用方法。實際測量:在水文站裏用現有條件測量了河水的流速。查閱資料:查閱書籍,瞭解了更多的水文測量的方法。

五、實習內容:

(一)水文觀測的常用方法

水文觀測是《水文與水資源學》教學當中的重要講授內容,通過實習、在課堂所學和自己查閱書籍和資料,對水文觀測的手段和方法都有了很多的掌握。水文觀測的對象包括很多方面,下面分別簡述。

1、降水量:

降水量的觀測最常用的方法爲利用雨量器進行測定。雨量器有自記式的和非自記式的。自記式雨量器有三種主要類型:沉重式、浮筒及虹吸式、翻鬥式。自記雨量器能夠自動記錄累計降雨量,一般還配有遙測設備,以便實時傳送數據。雨量器由於風的影響而具有誤差,特別是山嶺和森林中。雪的觀測誤差更大。

對大面積區域進行降雨觀測需要根據區域的形狀、地形、面積佈設較多的點,以取得一個流域的平均降雨資料。最簡單的計算一個流域的降水量的方法是算術平均法,適用於雨量器分佈均勻密集的情況。另外還有泰森多邊形法、網格法。

對於林內降雨常用受雨器法,製作一個面積較大的受雨器,佈設在標準地內,最後根據公式即可計算得出。

傳感器測雨:雷達覆花面廣,並具有高度的時空分辨能力,能提供時段小至5分鐘和空間小至1km2的雨量估測值。利用紅外成象,衛星可以測定地球上廣大面積的降雨量。這些方法在國外運用的較多。

2、樹冠截留

截留包括很多過程,主要是樹幹流和樹冠截留。一般不直接測定,而是通過林冠水量的平衡方程計算:

p=p林內+i+p幹

式中:p——降雨量(mm) p林內——林內降雨量(mm) i——林冠截留量(mm) p幹——樹幹流(mm)

降雨量和林內降雨的測量方法已經做了敘述,現在介紹樹幹流的測定方法:

樹幹流指沿着枝條和分枝流動並最後順着主幹到達地面的那部分水。其測定通常爲在樹幹基部用不透水的柔軟花做成槽狀,承接樹幹莖流的水,導入到測量裝置中,即可得出一棵樹的樹幹淨莖流流量,再根據其樹冠投影面積,即可換算得出樹幹流p幹。

最後:i = p- p林內-p幹

3、蒸發:

蒸發是水轉化爲水蒸氣的過程,一般是作爲液態水損失來測定。爲了估算可能的蒸發量大小,和作爲實際中水面和植物的蒸散的係數調整,現在普遍使用蒸發器,其規格也有多種,林大氣象站中的爲圓形,直徑1.21m,0.255m深,水平設置。

土壤含水量及其蒸發:測量單點的土壤含水量可以用中子儀探測法、電容探測法,或測定反射時間長短的反射儀等間接測定,也可以取土樣,稱重法直接測出。根據土壤含水量的變化過程可以估算土壤蒸發量。土壤蒸發器是一種用來觀測土壤蒸發的設備,直徑0.5到2.0m,填有土壤,種有植被,與周圍隔離起來,使下滲量爲零,這樣,測得的重量差即爲土壤含水量的變化。土壤蒸發器要求土壤和植被的樣本要保持不變,即與周圍花中的一樣。

植物蒸散:在植物樹冠高大、太陽輻射較少的地方,蒸騰是蒸法的主要組成部分。對蒸騰作用的直接觀測,一種方法是切斷植物的一端沉浸在水容器內,觀察水的上升量。另一種方法是示蹤法,指用能量脈衝確定作物莖幹水分輸送的速度,或者用氘作爲失蹤原子進行稀釋觀測。

4、枯枝落葉攔蓄:

測定枯枝落葉的攔蓄量,可以選取典型的地面,在不破壞原結構條件下蒐集單位面積上的枯落物,清楚土壤顆粒後,把它完整地放入一個鐵絲網底的花內,下面有收集滲水的集水器,在接受降雨後,水從鐵絲網漏下。再與同口徑的雨量計接受的雨量相比較,即爲枯枝落葉的攔蓄量。

5、入滲:

入滲是水分循環的一個重要過程,測定比較複雜,通常是在一個指定地方對有限面積上灌水,利用入滲儀測定土壤吸收水分的速率。入滲儀有多種類型,如環狀或筒狀入滲儀,噴水入滲儀,張力入滲儀,分別針對不同的研究對象和系統。噴水式入滲儀是用來模擬天然降水的性質,例如雨滴大小分佈,雨滴衝擊速度,產生連續均勻的雨滴,以及再現暴雨強度分佈和歷時。

6、河川徑流:

河川徑流是沿某一給定的天然河槽的流量,也是水循環的組成部分,包括基流(地下水出流)、壤中流、飽和層坡面流。河川徑流的觀測一般包括:①取得高於某一基準面的連續的水位資料;②建立水位和流量關係曲線;③把水位資料轉化爲流量資料。

觀測流量的站稱爲測流站,測流站用自記水位記每隔15分鐘測水位一次,測站零點應至少和相距一定距離的三個永久水準基點相互參證。

測流斷面的選擇原則是,在大洪水發生時也也能進入現場,水流始終被控制在河槽裏,水力條件不受影響。人工測流要求選河段的順直段,同時流速在可以精確測到的範圍之內。測流處不一定和自記水位計在同一地點,但應儘可能靠近,使測得的流量能代表水位計的數值。

浮標法測流

水位觀測:傳統的自記水位是在靜水井中放一個浮筒,與自記記錄儀相連,資料可以從數圖表上獨得,或由機器在穿孔紙上得到。浮筒式自記水位適用於狹窄而下切的沙礫質河槽,這樣靜水井可以靠近河流。對於寬闊的沙質河槽,靜水井必須置於距主流一定距離的岸灘。

流量測驗:測站的流量是通過對水位計附近斷面的流速和水深測量算出來的。流速是用流速儀對橫斷面的各條垂線進行觀測而得,垂線之間的距離應以每條垂線所代表的流量不超過斷面總流量的10%爲準,流速儀掛在用絞車控制的纜索上,在淺水中它也可裝在觀測杆上由觀測員用手操作,每條垂線的深度用纜索或測量深杆測量,其他流速觀測方法可用浮標、裝備流速儀、測速杆或超聲波裝置,垂線在河底爲零及至水邊或接近水面達到最大,平均流速一般在距水面0.6m水深處。通常在水深小於0.76m時以0.6m水深處代表平均流速,當水深大於0.76m時取0.2m和0.8m水深處流速的均值。在洪水時期水深觀測困難時,可僅測接近水面的流速,水深可在洪水過後補測,用標準流速曲線上讀得係數以估算垂線平均流速。

7、含沙量:

含沙量是反映水流挾帶泥沙的數量,在泥沙運動中是一個重要的額參數。常用的含沙量有三種表達方法:①體積表示法:sv爲泥沙的體積(vs)與泥沙和水總體積(v)之比=vs/ v .②質量表達法:泥沙乾重與沙和水的總重量之比,sw=ws/w.③質量和體積混合表達法:泥沙乾重與沙和水的總體積之比。泥沙的常用表達方式是每立方米多少公斤,如我國的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年平均含沙量爲37.6kg/m3。

爲了對河流的泥沙含量進行觀測,常選擇較長的穩定均勻的河段,在掌握泥沙的特性之後,使用相關儀器,採集測量河流中的泥沙含量。對於不同運動形式的泥沙,有不同種類的泥沙採集器,如懸移質採樣器、推移質採樣器、牀沙質採樣器。

輸沙率:qs=q*cs*k

式中:qs——輸沙率;q——流量;cs——懸移質泥沙的含沙量。

泥沙輸移:在天然河道中,含沙量隨季節、泥沙來源以及漲水或退水過程而變化,含沙量一般隨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給定點的輸沙率是含沙量與點流速的乘積。由於水流流速在水面處爲最大,而含沙量則在臨近河牀處爲最大,所以輸沙率的計算必須在全斷面內積分,以獲得經過該斷面的輸沙率qs。

通過水流斷面的日輸沙率計算:qs=0.0864qcs

式中:qs——日平均輸沙率; cs——泥沙通量平均含沙量;q——日平均流量。

平均含沙量cs與流量q的函數關係得泥沙率定曲線,兩者關係常呈指數關係:cs=aqb

式中a與b爲係數,由迴歸分析求得。

年內流域產沙量可從流量歷時-泥沙率定曲線求得。

流域內面蝕與河牀侵蝕的總量稱之爲總侵蝕量。然而並不是流域內所有的被沖刷起來的顆粒均能達到流域出口,有更大量泥沙則被攔截在湖泊與水庫之中。輸送至流域出口的泥沙總量稱之爲產沙量。泥沙輸移比表示當地被沖刷物質到達下游某一地點的百分比,即產沙量與流域內的總沖刷量之比。

(二)徑流場調查

爲了觀測土地利用對水量和水質的影響,水文當中常通過修建徑流小區(徑流場)測定不同類型的土地利用的徑流量、泥沙含量等資料。標準的徑流小區規格爲22×5m,坡度9゜。實際當中也可以根據研究地區的的坡度、坡長、土壤等情況作適當調整。在佈設徑流小區時注意應儘量使長邊垂至於等高線,短邊平行於等高線。

徑流場由保護帶、護埂、承水槽、導水管、觀測室等幾部分組成。水保站裏的徑流小區相對集中,設置了很多對照組。參觀時發現,對照組設置合理,一組的試驗區數目有爲2區,有的爲4區,每一組較爲集中,方便對照觀測,但是我們也發現其中有不合理的地方,如區與區之間缺少保護帶,這樣的話對於有林地和無林地的對照就會帶來較大誤差,特別是有林地如果植物長得比較高大,就會影響到周圍的無林地。

主要同坡度坡向的徑流小區對照:自然狀態下的裸地、有工程措施(水平條)的裸地、有農作物(玉米)的土地、有小喬木(刺柏)的土地、有工程措施(魚鱗坑)和小喬木(刺柏)的土地。

另外還有不同坡度的徑流小區的對照、不同坡向徑流小區的對照。

老師讓我們親眼目睹了測坡面徑流量的九孔分水箱(右圖)。九孔分水箱爲體積法測徑流量的裝置,在徑流場產生的徑流量較大時,可以通過分流,只取小部分通過量水設施。爲了使分流具有很高的準確性,安裝設施時須注意分水箱必須水平,以確保每個孔流出的水量一致。

分水箱上方還安裝了超聲波測距儀,解決了體積法只能測到一定時間內徑流總量而不能反映過程的難題。超聲波儀工作所需要的電能來自於太陽能電板,把新型能源用到了科學試驗上。

通過對不同小區的流量的分析,就可以得出不同狀態的土地產生的徑流多少,從而得出不同土地利用類型對水分下滲的影響,爲水土保持提供理論依據。

徑流小區流出的水中含有一定的泥沙,通過對泥沙的觀測可以得出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侵蝕量大小,爲水土保持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支持。泥沙觀測的方法常在通往分水箱的管道中插入一個採樣器(6712型),採樣器可以自動記錄每次取樣的泥沙含量,操作較爲簡單。但是在觀察時我們也發現了不好的方面,那就是採樣器上已經積累了很厚的泥土,看來是長期無人清理了,這樣容易是採樣器受堵,無法取得水樣,或者泥沙含量不準確。

截留量主要是枝葉吸附的水量,其值的大小取決於降水前枝葉表面的乾溼狀況和質地,由實驗可知,降水前在同一小區域的各種植物的乾溼狀況大體相同,因此木本植物中國槐、櫻桃、刺槐樹葉的質地能吸附更多的水分,草本植物中白菊、黃花蒿能吸附更多的水分。截留量高的植物,能將少於雨水對地表的沖刷,因此相對於截留量低的植物更具有水土保持作用。

3、土壤下滲速率的測定:

爲了測定不同土壤類型的水分下滲速率,我們分別在農地、草地、林地中選取了若干個點,測量水分下滲1cm所需要的時間,實驗結果見小表:

對每一種土地類型的下滲時間數據取平均值:農地下滲1cm所需時間:42.5s

草地下滲1cm所需時間:120.9s

林地下滲1cm所需時間:244.7s

由計算結果可以明顯看出,下滲1cm,農地所需的時間最短,草地較長,林地最長。土壤對於下滲的影響,主要是土壤的透水性能和前期含水量,由於本地秋冬季節不同類型土壤中水分含量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證明農田的透水性較好,林地最差。在水土保持中,若降水量較大,則農田可能產生的壤中流較大,土壤結構容易受到較大的破壞;而林地土壤保持得最好,草地次之。

六、實習體會:

本次實習共三天,野外部分兩天,在之前我們還前面進行了《土壤侵蝕原理》的實習,都在同一地點,但課程內容不一樣所以實習的內容也不一樣。第一天上午主要是對水保站裏的各種水文觀測方法的熟悉,實地參觀了氣象站、徑流小區,看到了水保站裏的很多設備及其使用,x老師給我們講到了每一種設備觀測的對象、方法,和它的有缺點,讓我們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有一個實踐的機會,有些有和書本上的不完全一樣,讓我們思考,通過這個過程,對水文觀測的方法有了更深的瞭解和記憶。第一天下午我們做了一些試驗,測量了不同植物的截流量、土壤的下滲速率等。

第二天我們參觀了水文站,秦站長爲我們演示了流速儀法測流速。天氣已經比較冷了,樹葉落了滿地,站長衣服穿得比較薄,但一點不覺得冷樣的,滿臉發紅,兩隻大手熟練得操作着儀器,精神讓我們感動。然後我們又自己用簡單的方法測量了流速。

第三天我們小組做了討論,整理了數據。這次實習的住宿條件不是很好,晚上不脫衣服睡在牀上也覺得冷,但吃的很好,又便宜又吃得飽。周圍沒有好的景色,讓我們感到了水土保持就是這樣一個非常現實的事業,在有限的條件裏做着基本的科學工作,它的作用卻非常巨大。x老師對我們做了很多的指導,一直帶領着我們上坡下坎,對大家也非常好。水保,讓人走過了很多的山山水水,讓人的性格也跟自然一樣,心胸寬廣、腳踏實地。

水文地質實習報告範文水文實習報告(4) | 返回目錄

目的與要求:

《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是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通過教學地質實習,使學生掌握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的基礎知識:包括三大岩石類及其主要礦物的肉眼鑑定,學會分析野外常見的各種地質現象及岩石的鑑別,結合水利工程,分析和評價工程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爲今後學習其他專業課打下基礎。

實習內容:(實習期間各階段基本內容)

1.石佛寺水庫。具體內容:初步瞭解水庫在解決洪水災害、改善生態環境和全流域的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中起到的作用。

2.瀋陽市森林公園。具體內容:地質構造的野外識別;實習區域內的岩石及礦物的肉眼鑑定及標本的採集;瞭解各種層面構造(波痕,雨痕,泥裂等);觀察沉積岩的層理構造;岩石的風化及岩石不同風化程度的風化帶的觀察;認識丘陵地帶地貌。

3.棋盤山水庫。具體內容:水庫壩址與壩型選擇的工程地質條件。1.明確水庫的構成,瞭解水庫的整體情況;2.壩址與壩型選擇的工程地質條件;3.庫區選擇的工程地質條件

4.土壩的防滲措施5.瞭解護岸的類型等。

實 習 內 容

(包括日期和每天的具體實習內容、心得、體會和收穫等)

xx年6月25日 星期六 石佛寺水庫今天是進入實習的第一天,天氣十分的晴朗。我們在老師的安排下,早上七點半準時出發,於大約九點達到石佛寺水庫庫區。

當汽車行駛在一條通往水庫控制中心的長約7公里沿河大壩上的時候,遠遠地就能看見一條白色的護坡。

懷着對水庫的大壩的強烈的好奇心,下車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看那個橫跨於遼河之上的攔河大壩上的基礎設施,觀看泄洪閘門,以及泄洪道的構造。

接下來便是石佛寺水庫的高局長給我們講解了有關水庫的一些相關知識,使我們對石佛寺水庫有了而更進一步的認識。

石佛寺水庫工程是遼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國內流域幹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庫,控制流域面積爲 164786 平方公里,工程壩型爲均質土壩,樞紐爲二等工程,永久性建築物爲二級。其主要功能是擔負遼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任務。工程的建設使遼河中下游地區防洪標準由 30年一遇提高到1xx年一遇,遠期滿足“北水南調”工程反調節水庫的要求。主要建築物由42.7km長的主副壩和泄洪閘16孔總寬248.5米、淨寬 200m的泄洪閘組成,水庫最大庫容1.85億m3,跨越瀋陽和鐵嶺。

石佛寺水庫的設計目標就是: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也爲地區經濟發展作出貢獻。它的出現,不僅能提供向瀋陽市日供水20萬噸的能力,同時也在解決遼河的洪水災害、改善遼河的生態環境和全流域的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將起到極爲關鍵的作用。

聽完高局長的介紹後,我們在他的帶領下,也很榮幸的參觀了水庫的調度控制中心。

在控制中心,高局長告訴我們,石佛寺水庫的調水控制中心控制着整個水庫的調水情況,泄洪閘的閘門起落控制系統有兩套控制系統。它可以由位於閘門上方的手動控制器控制,也可以由控制中心發出信號進行控制,這兩套系統都能精確地控制閘門被拉起的高度,從而控制水流向下游的流量。而閘門採用的是雙層閘門,只有當下層的閘門被提起到一定的高度後才能同時提起上面的閘門,這樣的設計不僅降低了攔河大壩的整體高度,節約了建設成本,而且也使得壩基更加的牢固,大大的提高了最大蓄水位。通過安裝在不同地方的攝像機傳回的圖像可以完整的反映水庫的水位情況以及是否外滲的情況,確保整個水庫的正常運行。同時我也知道了水庫之所以選擇在是佛是這樣的平原地區,主要考慮因素有地形地貌、以及對經濟產生影響等因素考慮,最終選址在石佛寺,並以地名命名此水庫。大概在上午十一點的時候結束了我們愉快而又充實的實習日程。

xx年6月26日 星期日 瀋陽森林公園經過昨天對石佛寺水庫的初步實習,我們班以更加飽滿的熱情與激情在八點準時出發前往位於瀋陽市東北郊新城子區馬剛鄉境內,南距瀋陽市中心40公里的瀋陽森林公園。經過一個半小時到達目的地。小憩一會後,便開始了我們此行的實習之旅,儘管天着小雨,可絲毫沒有影響我們這次實習的積極的熱情。

我們的實習是從登上開始的,老師沿途給我們講解途中遇到的各種岩石的性質以及它的形成條件。老師給我們首先介紹的就是沉積岩,沉積岩是暴露在地殼表層的岩石(岩漿岩、變質岩、沉積岩)在地球發展過程中遭受各種外力的破壞,破壞產物在原地或者經過搬運沉積下來,再經過複雜的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而今天我們看到的主要是頁岩。其次我們還看到了一些層理構造,例如沉積岩上面的波痕、泥恨、雨痕等。形成的這樣的岩石,一般都比較堅硬,適合做水壩的壩基,是大壩壩址的較好選擇,但是在這樣的岩石上建壩的時候,必須考慮到裂縫出現對水庫的影響,從而需要考慮水庫的滲漏問題。

經老師的詳細介紹,我們進一步的瞭解了泥裂和波痕及雨痕。泥裂又稱乾裂、龜裂紋,是指泥質沉積物或灰泥沉積物,暴露乾涸、收縮而產生的裂隙,在層面上呈多角形或網狀龜裂紋。波痕是由風、流水和波浪作用在層面上留下的一種波狀起伏痕跡。波痕是典型的沉積構造之一。雨痕則是雨滴打擊未固結的細粒沉積物表面所留下的痕跡,。但比較少見。這些特徵反映了沉積岩的生成條件和形成環境的特殊性,同時也是我們研究古地理地貌的標誌。

在半山腰的時候,我們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遠眺,感受到了典型的丘陵地帶地貌特徵。

接下來老師還帶領我們認識了斷層。在頂峯,在這裏盡覽山下風景之餘,我們很清晰的看到了斷層,斷層就是破裂面兩側的巖塊有明顯的相對位移的一種斷裂構造。

完成此次的實習任務之後,我們自由活動盡覽一切森林公園的美景,下午2點左右,我們帶着疲憊卻又充實的滿足感踏上了回學校的路途。

xx年6月27日 星期一 瀋陽市棋盤山水庫今天是實習的最後一天,絲毫沒有感受到同學們這兩天的實習的疲憊,反而越發的精神。像習慣一樣,我們八點整準時從學校出發,前往新的目的地:瀋陽市東北部距瀋陽市中心約 20 公里的棋盤山水庫。

今天老師主要給我們講解了關於棋盤山水庫的選址以及大壩特點。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明白了棋盤山水庫東西長3.63公里,南北寬容 1.5公里,面積爲5.04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爲三千萬立方米,大壩壩頂正常水位達94.5米,庫區平均水深達六米以上。同時它是一座山區水庫,因此對於壩址的選址需要相當的嚴格,既要考慮壩基滲漏問題,又要考慮地形地貌特徵以及周邊岩石的結構與構造 。同時,,棋盤山水庫採用的是土石壩結構,不能夠堰頂過水。因此,對於攔河大壩選址也相當的重要,適當的選址可以大量的減少工程造價。而護岸則要採取加固保護措施,增加防浪牆。

後來老師又給我們講解了關於褶皺的形成。褶皺是組成地殼的岩石受構造應力的強烈作用,使岩層形成一系列彎曲而未喪失其連續性的構造。 學習之餘便是對棋盤山風景的無限享受。我們於下午大約2點順利返回學校,預示着我們的三天實習也告一段落。

不得不感嘆實習結束的如此之快,他給了我們一次實地考察地形地貌以及接近大自然的機會,讓我們更好的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提高了我們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他不但讓我們有了鞏固所學知識的機會,同時也增加了同學的交流,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實習報告:(應包括各實習項目名稱、方法手段、材料設備、技術路線、結果、討論等)

一.石佛寺水庫我們主要通過到水庫的一些重要位置觀察和老師的講解來進行實習的。另外老師還帶我們到水庫調度室,觀看這裏的工作人員對水庫的信息實時監控過程。我們也和老師和工作人員進行一些交流,瞭解水庫的整體情況。

通過以上的實習過程,在這裏我瞭解到了水庫的一些概念和基本作用。水庫,一般的解釋爲“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築物,可以利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它是指在山溝或河流的狹口處建造攔河壩形成的人工湖泊。水庫建成後,可起防洪、蓄水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作用。有時天然湖泊也稱爲水庫(天然水庫)。水庫規模通常按庫容大小劃分。

石佛寺水庫,在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 ,是遼河干流上唯一的控制性工程,也是國內流域幹流上大型的平原水庫。主要建築物由42.7km長的主副壩和淨寬200m的泄洪閘組成,水庫總庫容1.85億m3。

二.森林公園

1.岩石岩石是天然產出的具穩定外型的礦物或玻璃集合體,按照一定的方式結合而成。是構成地殼和上地幔的物質基礎。按成因分爲岩漿岩、沉積岩和變質岩。其中岩漿岩是由高溫熔融的岩漿在地表或地下冷凝所形成的岩石,也稱火成岩或噴出巖;沉積岩是在地表條件下由風化作用、生物作用和火山作用的產物經水、空氣和冰川等外力的搬運、沉積和成巖固結而形成的岩石;變質岩是由先成的岩漿岩、沉積岩或變質岩,由於其所處地質環境的改變經變質作用而形成的岩石。

通過觀察我發現不同的岩石可以分別用來做不同的用途例如:

1)、大理岩:大理岩的巖面質感細緻,常用來作爲劈面或地板。由於大理岩是由石灰岩變質而成,主要成分爲碳酸鈣,因此也是製造水泥的原料。大理岩材質軟而細緻,是很好的雕塑石材,許多有名的雕像都是由大理岩做成的,如著名的維納斯像。其它如牆面或擺飾,也常是由大理石加工琢磨而成,如花瓶、菸灰缸、桌子等家用品。

2)、花崗岩:本土的花崗岩只有在金門纔看得到,因此金門的老房子幾乎都是用花崗岩做成的。臺灣的寺廟所用的花崗岩,是來自福建,多用於寺廟裏的龍柱、地磚、石獅。

3)、板岩:因其容易裂成薄板狀,且在山區極易取得,幫原住民至今仍使用板劇場作爲建材,築成石板屋或圍牆。

4)、礫岩;有些礫岩含有鵝卵石及砂,而且膠結不良,容易將它們分散開來,例如:臺灣西部第四紀的頭嵙山層中就是這種礫岩,其中卵石和砂都是建材。

5)、石灰岩:臺灣最常見的石灰岩是由珊瑚形成的,通稱爲兩天礁石灰岩。在澎湖,兩天礁石俗稱【石】,居民用以作爲圍牆建材,以遮蔽強烈的東北季風,保護農作物。 6)、泥岩:由於其主要成分是黏土,自古就被作爲磚瓦、陶器的原料。

2.層理

①. 平行層理:在強水動力條件下形成的相互平行的、水平或近水平的、由中粗砂岩、礫岩組成的層理,一般認爲是在水流能力比形成大型交錯層理更強的高流態條件下的平坦底牀上形成的,其特點是顆粒粗,伴生剝離線理,與大型交錯層理共生。形成環境主要爲河流、海灘、濁流等環境。

②. 遞變層理:也稱粒序層理,以粒度遞變爲特徵的沉積單位。遞變層內除了粒度遞變之外,一般無任何層理;其底部與下伏岩層總是突變接觸,單個遞變層的厚度變化大,一般爲幾釐米-幾十釐米。常見於濁流環境中,在潮坪、河灘、三角洲、陸棚等亦可見零星分佈。

③. 沉積環境:一個發生沉積作用的、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和生物特徵的地貌單元,並以此與相鄰的地區相區別。

3.可提煉的金屬礦物

①、金礦:含金的岩石經過風化和侵蝕作用,金會被分離出來而成自然金,因爲金比泥沙重得多,容易沉積下來,經過淘洗,就成爲黃金。

②、黃銅礦:黃銅礦是提煉銅最主要的礦物。

③、方鉛礦:方鉛礦呈現鉛灰色,有立方體的解理,是最重要的含鉛礦物。

④、赤鐵礦:赤鐵礦外觀顏色呈現鐵灰色或紅褐色,是最重要的含鐵礦物。

⑤、磁鐵礦:磁鐵礦屬含鐵礦物,具有磁性,吸附含鐵物質。

4.珍貴的寶石礦物若具有堅硬、稀有、耐久、透明且顏色美麗的特點,即常被用來作爲裝飾品,一般稱爲寶石,以下是常見的寶石簡介:

1)、 鑽石:即俗稱的金剛石,有許多種顏色,如淡黃、褐、白、藍、綠、紅等,其中以無色透明的價值最高。

2)、 剛玉:剛玉也有許多不同的顏色,如:紅色的剛玉俗名紅寶石,藍色的剛玉叫做藍寶石。其化學成分爲三氧化二鋁

3)、 蛋白石:一般爲無色或白色,有些具有特殊的暈彩。

4)、 水晶:純石英單晶稱爲水晶,水晶內因含不同雜質而呈現不同顏色,如:黃水晶、紫水晶等。石英的纖維狀顯微晶聚合體稱爲玉髓;石英的粒狀顯微晶聚合體稱爲燧石,這兩種是臺東縣重要的玉石。

5).做爲顏料有些礦物具有特別的顏色,右用來作成顏料,如藍色的藍銅礦物,綠色的孔雀石,紅色的辰砂。

6).其他用途

①石英:石英是製造玻璃及半導體的主要原料,如:苗栗縣汶水溪的上福基砂岩中的石英砂即爲製造玻璃的主要材料。

② 方解石:方解石存在於大理岩及石灰岩中,是製造水泥的主要原料。

③白雲母:白雲母因不導電、不導熱且具有高熔點的特性,因此經常被用來作爲電熱器中絕緣體的材料。

④石墨:硬度低,且具有油脂光澤,條痕爲黑色,常用於製造鉛筆芯,此外石墨還可以做成潤滑劑、電極、坩堝等。

⑤硫磺:火山地區的溫泉中即含有黃色的硫磺。

⑥石膏:石膏一般用於固定骨折受傷處,或做成塑像,也用於建築工業。

⑦磷灰石:用於製造農業用磷肥。

⑧蛇紋石:含有鎂的成分,可用於鍊鋼工業上。

⑨滑石:硬度低,有滑膩感;通常被研磨成粉末,以製造顏料、爽身粉、去污粉、化妝品等

三.棋盤山水庫棋盤山水庫是攔截蒲河水所修的人工湖。蒲河是發源於鐵嶺東南部的想見山,在遼中縣南匯人渾河入海、全長410華里,是瀋陽第四大河流。 東西長3.63公里,南北寬容1.5公里,面積爲5.04平方公里,正常蓄水量爲三千萬立方米,大壩壩頂正常水位達94.5米,庫區平均水深達六米以上。 棋盤山水庫主要起到“攔洪蓄水和調節水流的作用,除了可以用來灌溉、發電、防洪和養魚的作用之外,也可以起到作爲旅遊景點用來帶動經濟的發展。

實習總結:(要重點寫出在專業意識、職業技術技能、思想素質等方面的提高)

通過本次野外地質實習,加深了我對三大類岩石的認識和不同岩石的一些區別,對一些地質現象作了初步的瞭解,掌握了水利水電工程對不同地質的處理方法,進一步加強了對課本知識的認識。對沿途地貌的觀察使我對地區的地形有了一定的瞭解,增加了感性認識,擴大了視野,提高了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地質博物館的觀察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千變萬化的大自然的認識,增長了見識,充實了知識。在老師對一些工程在經常遇到的問題有了深刻的認識,對我以後參加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使我更加熱愛水利水電這個行業,增強了對國家電力事業作貢獻的決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