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範文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5.12K
本文目錄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範文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範文新聞專業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新聞專業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

實習報告範文

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範文4篇

3月23日,我來到特區報業大廈的35層,前來《深圳特區報》商貿組報到。

接待我的是一名女記者,名叫***,知性達雅,渾身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活力氣質。她告訴我,她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來深圳特區報已經有好幾年了,從在老報社上班到在新的特區報業大廈上班,一路走過來的。

看起來她是個能幹精練的女記者,而且經驗十足,做事很乾脆,我知道,未來的兩個月我將從她那裏學到許多東西。第一天,3月24日,這是正式實習的第一天,我和誰都不認識,只認識潘未末記者。

我以爲她馬上就能給我什麼採訪任務和寫稿任務,所以我就坐在商貿組的大沙發上等,結果她也沒有怎麼理我,只隨便交代了我幾句,就讓我認真看《深圳特區報》,因爲她看起來也是很忙的樣子,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匆忙寫稿……我再也坐不下去了,就直接上前,“潘姐,我今天該去採訪什麼?”

她擡眼看看我,沒有多說什麼,就拿起手頭的初稿,讓我把它整理成一篇的消息。我欣然受命,施展自己在學校期間學習的書本知識,“標題——導語——正文——結尾”“倒金塔”我在心裏對自己囑咐道,不到一會兒,我就把那的消息完成了。“這麼快”潘記者很詫異地說。我很自豪的對她說,“這種小稿件寫的太多了,所以很快”,很自鳴得意的樣子~

幾分鐘以後,我才意識到我的輕狂和錯誤。我的稿件被“槍斃”了,因爲風格問題,也因爲脈絡問題,這個時候我才瞭解到潘記者讓我認真閱讀特區報的用心了。隨後,潘記者把她在特區報發表的稿件集冊拿給我看,讓我認真體會一下,還特別叮嚀說,一定要仔細地看,最好能隨時做個筆記。

我沒有說什麼話,從那以後我不再以爲坐着看報紙是一件無聊的事情,也認識到了一個淺顯的道理:凡事還是從小事做起啊。

幾天以後,我終於適應了特區報的風格並能正式開始展開工作了,潘記者也沒有對我客氣,一件件的採訪任務和寫作任務就交到我手裏。雖然在此過程中我不斷地犯了錯誤,但同時也不斷地在學習,在改進;商貿組的其他記者也漸漸地混得熟了,也開始和他們後面跑跑展會、公司、酒店和政府機關等,有時候他們不方便去的時候,他們就讓我獨身前去。

感覺在深圳,記者還是比較吃得開的,比較受人尊重,比較受人看重,到哪裏去採訪都能贏得不少方便。不過,深圳終究是個商業化比較濃厚的城市,爲什麼呢~我記得有幾次應邀去採訪,採訪完了以後他們居然掏出好幾百塊錢,說是讓我坐車回報社。鬼才相信他們呢,深圳的公交車費、打的費用雖然比全國其他地方高,可也不至於要那麼多錢吧!我死活不要,他們也死活不放過我,沒有辦法,最後我只拿了100塊錢,打的回報社去了。

每個做記者的人在自己的採訪經歷中都能遇到最最激動人心的事情,我最有印象的是採訪深圳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黃木崗又一村,那是中國最大的臨時人員安置地,大約2、3個平方公里的地方卻住進了十萬人之多,他們都是全國各地來深圳混生活的外地打工者,裏面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不過總算秩序井然。黃木崗我去了兩次。

第一次是查抄“黑”網吧,所謂“黑”就是因爲它沒有執照和經營許可證,那次是接到行政執法局的要求我作爲實習記者身份去的,一家名叫“雲天”的網吧,72臺電腦主機和相關配件,6個網吧工作人員。據城管部門的同志說,這家網吧的老闆慘了,二三十萬的投資全投水缸裏去了。我採訪那網吧老闆的時候,他對偶簡直就是聲淚泣下,看得出了,都是新機器啊,就這樣被全部沒收了。

我知道,現在全國上下都在整治網吧,它只不過諸多被取締的千萬網吧之一而已,但從現場觀看的諸多臨時住居人員的同情和憤怒的目光中,我看得出來,他們很不高興,諾大的黃木崗,能夠上網的地方不多,而這家“雲天”網吧收費低廉設施齊全,正好滿足了他們的生活要求……那次採訪雖然很成功,但總也感覺不痛快。

實習的日子是很痛苦的:每天6、7點就要去擠公交車,有時候人太多,竟然連公交車的門都擠不進,時常還要被別人看白眼;加班是平常事情,有時候晚上8點鐘還有采訪任務;實習的日子同樣也是快樂的:讓我見識了不少的東西,讓我第一次去五星級賓館裏吃了一頓,讓我學習了不少事情,讓我體味了不少感情,讓我結識了一些朋友……

實習報告範文

實習混合着看看找個工作到底有多難,一舉兩得。老師要求我們在實習報告單據上寫明實習"進站","出站"時間 ,正規得和南極科考一樣,不知道誰會真的實習兩個月而放了休息和複習計算機或者用於而不顧。

我們還是應該替學校着想,就如學校替我們着想而去實習一樣,努力提高學校畢業就業率,才能不枉"今日我以交大爲榮,明日交大以我爲榮"的口號。

就我而言,實習也算是我今後人生旅程的一部分,比如城鄉結合部一樣,一邊在農村的邊緣看見了城市的一點繁榮而在城市的邊緣又看見了農村些許破落般,都沒有深入的去研究明白,這就是找家單位實習,而後人生的經歷就是深入農村和城市,發現城鄉結合部給人的不過是一些表象,城市有城市的齷齪,農村卻也有農村的山清水秀。

想想從99年開始,我們大學生已經不再是天之驕子了。一屆更勝一屆的擴招把在校大學生的數目提升到一個驚人的水平,確實,有太多的人本來不該出現在大學校園的......

我們本科生,真的很迷茫...

後話了。

我實習的地方是個數碼沖洗店。時間從7月25到8月3日,共10天。

坐在櫃檯很像古代的客棧撥算盤的老闆,現在剛好有計算器,可惜沒有店小二給我指揮,因爲我就是店小兒。

我的任務不過就是改改數碼相機拍的照片,偶爾算算要收多少錢,打個幾折什麼的。人際關係很好處,幾個人都是本科會計學出身,都是打工的。平常不苟言笑,一個個貞節王寶釧,百般調戲也枉然。

她們大學學了四年,現在來算算沖洗打印要用多少錢,嘴巴翻兩下,跟來人討論打幾折,多少錢打個折是多少錢,客人給多少錢,找補多少錢,連除法都不用......

我學了兩年了,現在在改照片。

工作程序簡單得我得了發神的好習慣,這個習慣真的好!可以打發很多時間。

空閒了我就對着櫃檯上的一大疊樣本照片一動不動,我看着畫面裏的人,畫面裏的人在看我,思維若隱若現,對着我說再見,也許你已經放棄我,已經很難回頭,當我想起你,你也走得很遠。

我煩下雨天,雖然這個時候工作亮很少,但是坐在店裏看着外面來來往往的行人、taxi、摩托車、私家車,我不知道爲什麼,總是想發神。心裏一片低落。

發神是個好習慣。

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範文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去報社實習是一次不錯的體驗,下面小編爲您收集整理了一些關於報社實習報告XX的內容,歡迎閱讀與借鑑。

按照學院裏的安排部署,我們新聞系大三的學生要在這學期進行實習鍛鍊。經過一番周折,我被安排到河南商報社,進行了爲期兩個多月的實習。

說實話,相比於院裏在其他報社實習的同學,我們的實習道路更爲艱辛,除了需要更多財力支持外,還有幸得到了特殊“照顧”——長久等待的心理煎熬。

在我看來,這段等待要比高價實習費對我的刺激來的更猛烈些。的確如此,報社長久的杳無音信,真是吊足了我的胃口,儘管之前曾經在一家黨報社短暫臨職,不過想起都市報記者的那種獨行俠形象,我還是禁不住有些小激動。

在中青大廈一樓入口處有條商報標語:我們還只是第二。從這些言語標識中,我知道這是一家自信的報社,外加一撥兒自信的記者。

報社總編助理關老師,體型高大,是我們的大師哥,經典動作是習慣性地晃動着與自己身體不太對稱的小腦袋,在埋頭讀報一段時間後,會猛地擡頭,兩眼圓睜,以作深思狀,他在說每句話前,必會先積攢足夠多說話所需的氣息。剛進報社,他就把我們6個實習生糾集到一起,開了個小會。

“我知道報社在大家實習這條路上設了不少門檻兒,不過這也許正應了那句古話:好事多磨。我現在可以向你們保證,商報會是衆多報社中讓你們收穫最多的。”

是的,好事多磨,既然如此,那就磨吧。

一、牛刀小試

毫無徵兆地,我被安排到了經濟新聞部。關老師的隨手一揮,着實讓我心裏有些忐忑不安。因爲在我想來,經濟新聞屬於比較專業的領域,諸如地產、財經等門類,對於我這個文科出身的人來說,顯得有些陌生,這一點我還是有些自知之明的。當我懷着略有不安的心情說着帶有推脫意味的話向老師請教時,老師卻安慰我說,慢慢來。

報到的第一天,總是那麼地讓人刻骨銘心。

徐主任原是給我安排了兩位老師,一位姓陳,另一位也姓陳。兩位老師很有特點,陳清利老師體型肥胖,笑起來頗給人一種彌勒佛的感覺;陳薇老師雖然本是女兒身,可是你看她走起來路來的派頭,兩隻胳膊甩得老高,頗有一股男兒氣概,別人笑稱她爲“企鵝”。

每天上午我和另外一名實習生需要輪流接創富熱線。商報每週二至週五會有一個創富版,主要是針對一些有創意的特色項目進行推廣,爲創業者之間進行合作提供一個平臺。負責創富版面的是鄭雪老師和紀宇老師。

鄭雪老師年輕漂亮、活潑開朗,給人一種親切感,初到報社,我甚至以爲她也是實習生,想來真是被她的美貌“欺騙”了;紀宇老師外看穿着打扮時尚前衛,內含豐富的採訪寫作經驗,是位老江湖的資深新聞從業者。

臨近下班的時候,負責創富版的鄭雪老師來到我們兩個實習生身邊,問我們哪個週六下午沒事,我一想定是有采訪,於是自告奮勇滿口應允。

後來瞭解到,每週六下午,商報會有一個互助公社活動。活動主要針對創業的中小企業者,每週會選擇不同的主題內容,然後邀請一些營銷方面的專家或者成功的創業老闆,與到場的中小企業者一同交流,或傳授生意經,或分享經驗。而這個活動的負責人正是鄭雪老師,我週六要參加的也正是這個活動。

那天是3月13號,針對即將到來的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那期的主題定爲“商家維權”。

下午兩點半,活動正式開始。邀請來的律師在聽取了現場商戶遭遇的種種侵權案例後,對症下藥,告訴他們如何運用法律知識進行維權。當天,我按照鄭雪老師的囑咐,針對商家提出的各種問題和律師的解答,在採訪本上寫了密密麻麻幾大頁,也正是在那天,我大腦裏裝了不少商家維權方面的知識。

活動結束後,老師讓我回去自己嘗試着寫下。晚上回到寢室,我先在網上搜索了原先互助活動的稿子,比着葫蘆畫瓢,洋洋灑灑寫了1000多,然後傳給了老師。

週一下午,老師在指出幾點不足外,告訴我說稿子基本還可以,就是數有些少,因爲互助公社每週的版面幾乎是一整版,每週二刊發。

就這樣,我後來便長久的跟着鄭雪老師,共同負責每週的互助公社活動以及創富稿。

週一便是3.15了,按照徐主任的安排,我上午留在了學校,走訪學校設置的一個投訴點。轉悠了一上午,問東問西,生怕丟掉每一個細小處。不幸的是,真的是好事多磨,第二天竟讓我腳上先磨了個雞眼。無奈之下,只好買來雞眼膏,只是走起路來還是一顛一顛的。爲了怕老師知道自己腿腳不便而影響採訪,我只有忍着腳的疼痛,沒有告訴老師。

等到花兒快謝了,自己的勞動成果終於在週二見報了。看到自己通過鍵盤敲打成的漢變成鉛印刷體的時候,便是自己最爲幸福的時刻。

二、展露鋒芒

過後幾天,生活略有沉寂,我進入到了實習生必經的讀報時代。每天早上拿來四家都市報,挨個兒看個究竟,進行分析比較。無可否認,這段靜下心來讀報的經歷對自己確有幫助,對於剛進門的我們,完全可以倡導“拿來主義”,只不過在“拿來”的同時還可以進行自我創造。

不久,實習的腳步便加快了。每天上午我便老早來到報社,接聽創富熱線。在別人眼中,接熱線可能是個單調乏味、純屬機械運動的活兒,說實話,剛開始我也是這麼認爲,可是結果並非如此。

商報的創富熱線主要是接聽一些創富口信,或者是對於我們之前推廣項目的反饋,尋求項目人聯繫方式的一種途徑。從這個角度看,熱線的繁多與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之前稿件的質量高低。

其他時間,我主要跟着鄭雪老師出去採訪,發現一些比較有特色的項目寫成稿子進行推廣,由於創富版是免費幫創業者進行項目推廣的,加上推廣的都是一些特色、創意項目,因而受到了很多商家的喜愛。很多時候,創富熱線會響個不停,最頻繁的時候甚至達到每3秒一個熱線,經常會聽到商家懷着感激的心情在電話的一端說道:“你們的這個欄目辦得很不錯,是真正爲我們商家着想,希望你們越辦越好。”

每次聽到這些話,我便爲自己作爲一個商報人而自豪不已。

實習生活開始進入正軌後,我便開始忙得不亦樂乎。除了工作日外,爲了讓自己的實習生活更加充實,我每週六也繼續工作。上午跟着陳薇老師參加商報的藏金鑑寶活動,學到了很多關於玉器、瓷器以及畫收藏等方面的知識,下午跟着鄭雪老師組織每週的互助公社。兩個月下來,經濟新聞部的記者我幾乎跟了個遍兒,學到了不同經濟新聞題材的寫法,收穫頗豐。

三、自我反思

這段實習生活讓我受益匪淺,包括讓我發現了自身的一些不足。

記得有一次,鄭雪老師讓我走訪一些大型超市,瞭解當時市場上奶粉的價格情況,以及漲價原因。因爲之前大多是跑創富這條線兒,對於市場調查這方面確實經驗不足。終於,當我大搖大擺走進超市,來到貨架前向銷售員亮明身份以及目的後,銷售員的態度立馬由晴轉陰,他們像見了瘟神一樣開始躲避我的問答,無論我說什麼,他們只是冷淡的記住了那條單一的回答:不知道,不瞭解。

不知道,不瞭解。這幾句空洞的回答讓我有些無奈。我只好拿起採訪本對價格進行記錄,沒想到銷售員看到後,竟然趕忙上前阻止,並且告誡我:再不走的話,便叫保安把你轟走。

這時候,我的走投無路讓自己感到有些惱怒,可是此時的自己就像被關進太上老君煉丹爐的孫猴子,任憑你使盡渾身解數,卻依然於事無補。最後,在碰了一鼻子灰後,還是無功而返。

回到報社,沒有完成任務的我有些羞愧。幸好的是,最終老師還是通過其他途徑瞭解到了奶粉的一些情況。

晚上回到寢室,看到鄭雪老師給自己發了一封郵件。在這封郵件裏,她把自己的一些經驗告訴了我,也就是從那時起,我才瞭解到記者工作的不易,也知道了進行市場調查有學會運用技巧,包括“坑蒙拐騙”。而對於我這個毛頭小子,僅僅兩個月的實習確實還顯得不夠。

結語

如今,兩個多月的實習已經結束,但自己親身採訪的情景還猶然在目。

離開報社後的最初幾天,還真有些不習慣。本來已經融入報社的我突然意識到,今後,在向別人做介紹時,那句開頭語“您好,我是商報記者”已經不能再掛在嘴邊。

最後,感謝這段時間給我幫助的商報老師,感謝學院,感謝國家。老師,謝謝你們,希望今後的自己也可以像你們那樣,做個理想中的獨行俠。

新聞專業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田 育 臣

實習情況簡介

實習時間:2月27日—6月4日

實習單位:xx報社

xx報指導老師:xx

發稿情況:共130多篇;其中,獨立寫稿100篇,

獨立策劃專題6篇。

實習報告共分爲兩個篇章(經歷篇和感悟篇)和一個小總結

經歷篇

第一天

大三上半學期,因爲已和xx老師有過幾次交往,並參與了幾次採訪活動,所以第一天跟着王老師實習,我們配合的還算不錯。

2月26日下午,王老師聯繫我讓第二天跟他去採訪,這意味着我第二天要直接“上崗”。在電話裏,王老師還交代讓帶50元和照片,這是辦“實習證”的東西。第二天,我直接去採訪,當時由於路不熟,王老師比我早到。他把辦證材料拿走就直接回報社了。我中午回到報社,證已辦好,他害怕門崗不讓我進,特地打電話說已給門崗交代過,並把證放在了門崗上。

第三天

我實習的時間很不巧,正趕上全國兩會。王老師作爲創造了xx報最高發稿記錄的首席記者,當然要參與這種盛會。走之前,他特地交代關注教育網站,有新聞及時通知他。

全國兩會

王老師離開第一天,也是我實習第四天。由於剛接觸,感覺“誠惶誠恐”。因爲老師不在,似乎失去了“靠山”,但也輕鬆自由了很多。

就這樣,一有新聞(教育部網站或省教育廳網站發佈消息),我就先給王老師發短信,然後由他來判斷有無新聞價值。寫好後有哪個老師把關,署上哪個老師的名,他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有時他qq在線,我就把寫好的稿子傳給他,沒問題直接讓我用“文濤”軟件傳。

但有時我也自作過主張,直接傳。那次已是晚上10點,王老師從北京來電,說是編輯給他說我傳了一篇稿,但他在網上沒找到,問我在哪裏得到的消息,怕出錯,他再看一遍。還又三令五申一定要找個記者老師把下關,要是出錯了,擔不起責任。我被他這種認真精神震撼。

他在北京期間,外出採訪都是短信通知我或qq留言。在此期間,都是自己獨立採訪。我給王老師說怕寫不好,出錯,王老師常說他相信我的實力。

世博會

至今,王老師給我的印象,總是每天步履匆匆,每天總是很忙很忙……

在家呆了不到兩週時間,又趕上了世博會,他又整裝待發。前一天,我給他買了票。這次,他不像兩會前那般殷勤叮囑,也許對我也放心了。(他的言外之意是按老規矩行事)

小插曲

在兩會結束的短短十幾天裏,適值報社改革,報社主編工作調整,王老師成功當選科教文衛部主編,上任第二天,就爲本部策劃一大稿,當時獲“a-”。當時,3月份xx報社內部刊物《xx報人》顯示這樣一系列數據:“ 1月份稿件共4783.41篇,其中a稿無;a-稿20.04篇,佔總篇數比例0.42%;b+稿344.5篇,佔總篇數比例7.20%;b稿2591.2篇,佔總篇數比例54.17%;b-稿1466.3篇,佔總篇數比例30.65%。2月份稿件質量統計中,a稿無;a-稿4篇,佔總篇數比例0.16%。

世博會,王老師策劃的月光寶盒號系列報道,得到了上海媒體的讚揚和學習,也獲得當月xx報總編輯獎。這些雖與我無關,但讓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是新聞人,怎樣做好新聞。

“主編助理”

自從王老師當選主編,其他老師都改口爲“王主編”,但我還叫“王老師”。其實,我跟王老師實習以來,他基本上都是把寫稿的機會留給我,他曾對我說,自己也是從實習生過來的,知道實習生的不易。

xx報規定,主編也要寫稿,但只要達到10分就行,多寫無益。因此,王老師的寫稿任務少了,爲了鍛鍊我,他平時就讓我跟其他老師多跑跑,並且每天堅持寫科教文衛日記。每天看《河南商報》、《東方今報》、《鄭州晚報》以及其他主流媒體有關報道,並對本部門相關報道與本報稿件進行對比、點評。每天王老師再結合編前會意見稍加補充,會將其發給部門各記者,以備改進工作。有時候,王老師沒時間,還讓我打電話催稿等,因此,部門其他老師開玩笑地稱我“主編助理”。

專題策劃

王老師每天上、下午各開一次碰頭會,因此高校、教育廳這一條線基本我來跑。王老師如今不光要忙高校線,其他記者的線都要操心,給他們提意見、策劃專題等。高校方面的專題,一般就落在了我的身上。在此期間,我共獨立參與策劃性的大稿6篇,其實,最能展示一個記者水準的就是專題策劃。

感悟篇

感悟1:敬業、勤奮是記者的“核心競爭力”

xx老師是很敬業的人,將記者職業當作一種信仰,每天上下午必來報社。就連兩會和世博會整天沒日沒夜的趕稿,但結束後,直接去報社上班,而其他老師還得在家休息兩天。他之所以成爲報社最年輕的主編,可能也緣於此。

感悟2::記者代表着一種責任

在實習期間,我曾出現過兩次馬虎大意,但都讓我提前發現,並及時給糾正了。這兩次都出在數據上,當時統計數據,由於大意,有所出入。另一次是我在博客中發現信源,又找到了教育部的權威文件,但當時由於博客大部分內容和文件數據一致,便“懶省事”用了博客中的數據,後來由於沒事幹,又對文件數據檢查了一遍,結果發現有錯。

王老師批評:“要是見報了,人家沒錯,你弄錯了,丟人不丟人?”

另一次是3.15維權。當時,另一位記者讓我去採訪。其實,新聞通過事實來體現作者的觀點傾 向。但面對擺在眼前的事實,你是偏向羣衆還是羣衆的公僕?這裏面存在着利益問題,羣衆可能是想通過投訴佔小便宜,羣衆公僕也可能真的是不作爲。這中間就存在着一種責任問題,需要記者來平衡。

喻國明箴言:媒體的責任在於當社會要哭時,不讓大家哭得更傷心;當社會要笑時,不讓大家笑得更狂妄。

感悟3::細心採訪、認真觀察是高質量稿件的關鍵

例如招聘會採訪,怎樣才能在衆多招聘會中提取亮點,抓住特別的東西,找到“獨家點”?這就要細心的去觀察每一個細節,耐心、充分的去獲取現場第一手鮮活、靈動的素材。其它採訪也是如此,一篇稿件,一眼看上去就可以看出是經過採訪得到的,還是記者“閉門造車”。

感悟4::對於都市報而言,搶眼、耐讀是生命

都市報有別於黨報之處在於鮮活與通俗,將死板、硬邦邦的新聞寫的靈動但又不乏厚度。但如今,黨報也正在撕下面皮向生活化靠攏。如果都市報不打出這種特色優勢,將不倫不類,失去它的忠實上帝——讀者。

感悟5:記者要成爲某個領域的專家

現在xx報有個理念,就是打造專家型記者。確實,記者是溝通百姓與權威的橋樑。上可以理解有關政策、知識和理論,下能夠以最通俗、最形象但又不失真實、準確的方式呈現給大家。這就要求記者必須用專家型記者的標準要求自己。

另記:xx報的記者並不只是實踐派,他們在平時的工作中,會及時對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理性的分析和總結,並以論文的形式在內部刊物《xx報人》上刊登,供大家共同學習,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和理論水平。

《xx報人》上面,不僅有好新聞的寫作心得與體會,也有個人在採訪、策劃、編輯等業務方面的經驗和總結,更有自己在國外或是出差、參加某個大型活動的整個參與過程等,這其實是一部很好的新聞學著作。

總結:在3個多月的實習中,我不僅掌握了新聞語言的運用技巧,也使自己在大學三年中的學到的理論知識,在實踐中得到了更好的理解、昇華和運用,讓我在實踐中更深刻的認識到什麼是新聞規律,並按新聞規律來踐行媒體人的社會責任。我很感謝這次實習機會,也同樣很珍惜,它將成爲我一生中十分寶貴的財富。

新聞專業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大學生報社實習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實習時間:2月27日—6月4日

實習單位:xx報社

xx報指導老師:xx

發稿情況:共130多篇;其中,獨立寫稿100篇,

獨立策劃專題6篇。

實習報告共分爲兩個篇章(經歷篇和感悟篇)和一個小總結

經歷篇

第一天

大三上半學期,因爲已和xx老師有過幾次交往,並參與了幾次採訪活動,所以第一天跟着王老師實習,我們配合的還算不錯。

2月26日下午,王老師聯繫我讓第二天跟他去採訪,這意味着我第二天要直接“上崗”。在電話裏,王老師還交代讓帶50元和照片,這是辦“實習證”的東西。第二天,我直接去採訪,當時由於路不熟,王老師比我早到。他把辦證材料拿走就直接回報社了。我中午回到報社,證已辦好,他害怕門崗不讓我進,特地打電話說已給門崗交代過,並把證放在了門崗上。

第三天

我實習的時間很不巧,正趕上全國兩會。王老師作爲創造了xx報最高發稿記錄的首席,當然要參與這種盛會。走之前,他特地交代關注教育網站,有新聞及時通知他。

全國兩會

王老師離開第一天,也是我實習第四天。由於剛接觸,感覺“誠惶誠恐”。因爲老師不在,似乎失去了“靠山”,但也輕鬆自由了很多。

就這樣,一有新聞,我就先給王老師發短信,然後由他來判斷有無新聞價值。寫好後有哪個老師把關,署上哪個老師的名,他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有時他qq在線,我就把寫好的稿子傳給他,沒問題直接讓我用“文濤”軟件傳。

但有時我也自作過主張,直接傳。那次已是晚上10點,王老師從北京來電,說是編輯給他說我傳了一篇稿,但他在網上沒找到,問我在哪裏得到的消息,怕出錯,他再看一遍。還又三令五申一定要找個老師把下關,要是出錯了,擔不起責任。我被他這種認真精神震撼。

他在北京期間,外出採訪都是短信通知我或qq留言。在此期間,都是自己獨立採訪。我給王老師說怕寫不好,出錯,王老師常說他相信我的實力。

世博會

至今,王老師給我的印象,總是每天步履匆匆,每天總是很忙很忙……

在家呆了不到兩週時間,又趕上了世博會,他又整裝待發。前一天,我給他買了票。這次,他不像兩會前那般殷勤叮囑,也許對我也放心了。(他的言外之意是按老規矩行事)

小插曲

在兩會結束的短短十幾天裏,適值報社改革,報社主編工作調整,王老師成功當選科教文衛部主編,上任第二天,就爲本部策劃一大稿,當時獲“a-”。當時,3月份xx報社內部刊物《xx報人》顯示這樣一系列數據:“ 1月份稿件共4783.41篇,其中a稿無;a-稿20.04篇,佔總篇數比例0.42%;b+稿344.5篇,佔總篇數比例7.20%;b稿 2591.2篇,佔總篇數比例54.17%;b-稿1466.3篇,佔總篇數比例30.65%。2月份稿件質量統計中,a稿無;a-稿4篇,佔總篇數比例 0.16%。

世博會,王老師策劃的月光寶盒號系列報道,得到了上海媒體的讚揚和學習,也獲得當月xx報總編輯獎。這些雖與我無關,但讓我從他身上學到了什麼是新聞人,怎樣做好新聞。

“主編助理”

自從王老師當選主編,其他老師都改口爲“王主編”,但我還叫“王老師”。其實,我跟王老師實習以來,他基本上都是把寫稿的機會留給我,他曾對我說,自己也是從實習生過來的,知道實習生的不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