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四岩石生產實習報告

來源:瑞文範文網 1.3W

生產實習報告專業:。。。岩土工程班級:。。。。。班姓名:。。。。。。學好:。。。。。前言 隨着大三生活的結束,大四新學期的到來,學校安排大四前四周爲生產實習時間。這次實習是我們學習理論知識三年以來的第二次接觸現場,可以想象其意義的重要性,我們第一次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我也不例外來到了施工現場進行學習,從XX年8月31日開始,到9月28日結束,歷時28天的實習讓自己學習到很多,也讓自己突破了書本上的限制,真正的把理論和實際相結合起來。施工實習不僅是對學生能否在實踐中演習知識技能的一種訓練,也是對學生的敬業精神、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的綜合鍛鍊。土木工程的學習,不僅要注意知識的積累,更應該注意能力的培養,爲此,學校爲了讓大家對本專業有更好的認識,在我們大四剛開學時期,組織了這幾次工地現場實習,好讓大家可以將平時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聯繫到實際當中。 一、實習目的 本次生產實習的目的是將所學專業知識與工程實際聯繫起來,理論聯繫實際,通過實踐認識理解所學知識,同時培養我們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愛國主義精神,並且學習一線工作人員腳踏實地、忠於職守、樂於奉獻的優秀品質,培養我們熱愛土木工程、獻身土木工程的精神。另外,通過實習還培養我們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 二、實習要求

大四岩石生產實習報告

1、服從實習隊伍的統一安排,不得無故缺席;

2、注意自身人身及財產安全;

3、認真做好現場及講座筆記,現場參觀要不恥下問;

4、遵守現場相關規章制度,關心他人及自身安全;

5、注意自己的言行,行爲要得體;

6、有異常情況時,要及時通知帶隊老師;7、實習結束後,登記返程目的地,保證全程安全。

第一部分隧道與地下工程

第一節概述

隧道和地下工程隨着我國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進一步發展和推廣。隧道和地下工程已經是解決我國交通和工業的和很有前景的一門科學。

隧道是一種地下工程結構物,通常是指修築在地下或山體內部,兩端有出入口,供車輛、行人、水流及管線通過的通道。隧道一般包括交通運輸方面的鐵路、公路、航運和人行隧道;城市地下鐵路和海底、水底隧道;軍事工程方面的各種國防坑道;水利發電工程方面的各種水工隧道或隧洞等。

隧道工程是指從事研究和建造各種隧道的規劃、勘測、設計、施工和養護的一門應用科學和工程技術,它是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

目前,大部分隧道的設置以交通運輸爲主要目的,穿越山嶺、河流、港灣等障礙,修建地下鐵道,縮短交通線路,改善線形,可提到車輛行駛速度,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除此之外,在水電工程中設置各類水工隧道可實現引水、排水、通風等目的;在市政工程中,設置各類公共隧道可實現污水排放、管線鋪設等目的。隧道的這些功能,決定了其一般在長度方向上有較大的尺寸,多數長度爲幾千米道幾十千米,有的甚至更長。而橫斷面的尺寸則相對較小,一般僅幾米到幾十米。斷面較小的隧道,一般不作爲交通設施,僅用於污水排放和水、氣管道、電纜、通訊線路等敷設用途,這些通道常常也被稱爲隧硐、導溝、管溝等。斷面較大、長度較短的隧道所形成的地下空間,一般有其專用功能,如作爲地下變電站、地下停車場、地下倉庫、地下廣場等。

隧道之所以在近幾年迅猛的發展,是因爲它有獨特的優點:

首先,利用隧道可以實現各種運輸線路直線等穿越山嶺而不必盤山繞嶺。

其次,隧道還可以改善線路中的車輛運行情況和提高線路的運行能力。

其三,隧道是一項隱蔽在地下、水下或山體內部的重要結構。

其四,隧道在具有以上功能的同時,還存在有另一重要特點就是它不佔據地面空間,這等於無形中增加了城市的有效面積,對於人口擁擠、道路集、交通繁忙的城市來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

最後,城市地下隧道的興起,也帶動了整個城市地下工程的發展。

隧道是地下工程的一種,而礦井和巷道同樣是地下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礦井的建設和施工比隧道更困難,因爲它位於較深的地下,地質條件更復雜和施工技術不完善!

我們這次實習,主要是焦晉高速隧道工程。

第二節隧道工程我們這次實習地點是焦晉高速的隧道工程,特別是牛郎河隧道,它是焦晉隧道中工程量最大,地質條件最複雜,施工最困難的最長的隧道。

1、焦晉高速

1.1、概況

焦作至晉城高速公路(焦作境),是經國家計委批准立項的河南省重點工程,也是國內第一條由地、市級公路局自籌資金、自行建設、自主管理的跨省高速公路。焦晉高速(焦作境)穿梭在太行山崇山峻嶺之中,懸掛於縣崖峭壁之上,地質條件複雜,施工場地狹小,施工難度前所未有。去年年底全線通車的河南焦作至晉城高速公路,由於採用了多項諸如煤炭採空區注漿加固等先進技術,使這條穿越太行山的高速公路成爲國內先進築路技術的實驗示範基地。

焦作至晉城高速公路(焦作至省界段)雖然只有短短的17.036公里,但因穿越太行山,地形複雜,地質條件十分惡劣,全線從起點到終點總落差達566米,有大中型橋樑22座,隧道7座,並有多處穿越孤峯的橋隧工程,施工難度極大。具體表現爲橋墩高、擋牆高,其中最高的橋墩達83米,有“河南第一墩”之稱;最高的擋牆高達30米,接近工程規範極限,技術要求極高。省界至晉城段有隧道10座,其中牛郎河隧道是焦晉高速最長的隧道,約爲3900米。

1.2、成果

爲了優質完成工程建設,工程業主單位———焦作市公路局在設計過程中,先後採取了紅外遙感、衛星導航攝像技術對地質構造、岩石進行科學分析,並普遍採用計算機輔助設計線路、橋隧、擋牆,使所有工程設計都達到了科學化和標準化。開工以後,工程指揮部相繼聘請了省內外8名築路工程專家成立了工程技術專家組,針對工程建設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定期召開科研論證例會進行技術攻關。

在治理大面積煤礦採空區時,工程施工單位在有關專家的幫助下,採用最先進的鑽孔注漿施工方法實施治理,共鑽孔912個,注漿近12萬立方米,從根本上解決了採空區地表不規則沉降這一難題。其他如橋樑高墩滑模頂升、隧道淺埋偏壓和膨脹土路基處理等高新技術的相繼採用,使該工程的各分項工程合格率達到100%,優良率達到90%。

2、牛郎河隧道

2.1、概況

牛郎河隧道進口位於張莊河附近,出口位於牛郎河村,屬越嶺特長隧道,爲雙線、雙洞、雙車道、雙側電纜槽和排水溝的隧道。其中左線起訖里程lk26+415~lk30+370,全長3955m;右線里程rk26+405~rk30+300,全長3895m。

牛郎河隧道地處太行山中低山區,海拔高度介於724m~1046m之間,隧址區地形起伏較大。地勢陡峭,相對高差320m。隧道最大埋深280m。區內溝谷發育,多呈“u”及“v”型谷。

2.2、工程地質條件

隧道進口隧址區主要穿越中奧陶統上馬家溝組第三巖性段中厚層灰巖及第四薄層泥灰岩,岩層產狀平緩,近於水平。地表覆蓋薄層第四系殘坡積地層。進口80m屬ⅲ類圍巖,薄泥層灰巖,強~弱風化,硬質巖組。發育兩組節理,巖體較破碎,呈碎石狀鑲嵌結構,圍巖穩定性差。中間ⅳ圍巖,中厚層灰巖,微風化~新鮮岩石,硬質巖組,單斜構造,產狀平緩。受構造影響較重,節理較發育,呈x型張性節理,節理走向分別5°~7°和290°,節理寬度約1~1.5cm,貫通性良好,由黃粘土殘積物充填,層間結合性差。巖體呈塊碎石狀鑲嵌結構塊狀砌體結構,圍巖穩定性一般。地下水主要爲岩溶水和基岩裂隙水,呈滴水狀或涌水狀。

2.3、施工概況

根據隧址區地形、地貌及地質條件,兩端接線工程量和隧道照明的需求,隧道進、出口段平面線形分別設置爲半徑r-2500m、r-1500m的不設超高的平曲線,洞身段均爲直線,主要是考慮減少隧道長度和有利於通風而爲之。左洞縱坡爲-1.90%的單坡,右洞縱坡爲-2.654%和-1.89%的合成坡。依救援逃逸的需求,隧道內佈設車行橫洞3道、人行橫洞3道。另外,左、右洞內各設置4處應急停車帶。牛郎河隧道採用分離式斷面,兩洞淨間距約30m,其建築限界爲:淨寬9.75m(0.75+0.25+0.50+3.75×2+0.50+0.25),淨高5m。洞內設單側檢修道,高0.40m,隧道內輪廓爲單心圓。應急停車帶處的內輪廓爲三心圓。除明洞外,隧道襯砌結構系按natm原理,採用以柔性支護體系爲主要受力結構的複合式襯砌,即以噴、錨、網、格柵或型鋼鋼架等爲初期支護,模築混凝土或模築鋼筋混凝土爲二次襯砌,並在兩者之間敷設防水板。這種支護方式既能充分維護和利用圍巖的自承能力,減薄襯砌厚度,又便於機械化快速施工有利於保證施工安全和工程質量。隧道內設置有電光照明、全射流風機縱向式通風、消防、監控通訊以及配套的養管設施。

牛郎河隧道採用分離式、雙洞、雙車道佈置,兩洞淨距30m。隧道淨寬9.75m,淨高6.8m。隧道內輪廊爲r=527cm單心圓。本標段左、右線各設緊急停車帶兩處,行車方向右側加寬2.5m,淨寬12.25m,內輪廊爲三心圓。車行橫洞、人行橫洞各兩處,洞門爲端牆式。隧道以柔性支護體系結構的複合式襯砌爲主要受力結構,即以噴錨,鋼筋網,鋼格柵支撐、噴25#防水混凝土爲初期支護,模注混凝土爲二次支護,並敷設防水層防水;路面爲25cm厚35#混凝土,上鋪7cm瀝青混凝土作爲上路面。隧道採用新奧法施工技術,利用大型配套施工機械施工作業生產線。ⅲ類圍巖採用上半斷面開挖法作業,ⅳ圍巖採用全斷面光面爆破法開挖,洞口段採用上半斷面弧形導坑開挖先拱後牆法施工,並且打入間距爲50cm、長度爲5m錨杆三排;明洞採用明挖方法施工。不良地質採用短循環、弱爆破、超前錨杆、強支撐方法。ⅲ類圍巖開挖循環進尺1.5m~2.0m,ⅳ類圍巖循環進尺2.5m~3.0m。裝碴運輸採用無軌裝碴,無軌運輸方案。二次襯砌採用自行全液壓整體模板臺車施工方案。

2.4、新奧法施工新奧法即新奧地利隧道施工方法的簡稱簡,原文是newaustriantunnellingmethod簡稱natm,新奧法概念是奧地利學者拉布西維茲(ewicz)教授於50年代提出的,它是以隧道工程經驗和巖體力學的理論爲基礎,將錨杆和噴射混凝土組合在一起作爲主要支護手段的一種施工方法,經過一些國家的許多實踐和理論研究,於60年代取得專利權並正式命名。之後這個方法在西歐、北歐、美國和日本等許多地下工程中獲得極爲迅速發展,已成爲現代隧道工程新技術標誌之一。六十年代natm被介紹到我國,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得到迅速發展。至今,可以說在所有重點難點的地下工程中都離不開natm。新奧法幾乎成爲在軟弱破碎圍巖地段修築隧道的一種基本方法。

2.4.1、新奧法施工特點

一、及時性

新奧法施工採用噴錨支護爲主要手段,可以最大限度地緊跟開挖作業面施工,因此可以利用開挖施工面的時空效應,以限制支護前的變形發展,阻止圍巖進入鬆動的狀態,在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超前支護,加之噴射混凝土的早強和全面粘結性因而保證了支護的及時性和有效性。

在巷道爆破後立即施工以噴射混凝土支護能有效地制止岩層變形的發展,並控制應力降低區的伸展而減輕支護的承載,增強了岩層的穩定性。

二、封閉性

由於噴錨支護能及時施工,而且是全面密粘的支護,因此能及時有效地防止因水和風化作用造成圍巖的破壞和剝落,制止膨脹巖體的潮解和膨脹,保護原有巖體強度。

巷道開挖後,圍巖由於爆破作用產生新的裂縫,加上原有地質構造上的裂縫,隨時都有可能產生變形或塌落。當噴射混凝土支護以較高的速度射向巖面,很好的充填圍巖的裂隙,節理和凹穴,大大提高了圍巖的強度。(提高圍巖的粘聚力c和內摩擦角)。同時噴錨支護起到了封閉圍巖的作用,隔絕了水和空氣同岩層的接觸,使裂隙充填物不致軟化、解體而使裂隙張開,導致圍巖失去穩定。

三、粘結性

噴錨支護同圍巖能全面粘結,這種粘結作用可以產生三種作用:

①聯鎖作用,即將被裂隙分割的巖塊粘結在一起若圍巖的某塊危巖活石發生滑移墜落,則引起臨近巖塊的聯鎖反應,相繼喪失穩定,從而造成較大範圍的冒頂或片幫。開巷後如能及時進行噴錨支護,噴錨支護的粘結力和抗剪強度是可以抵抗圍巖的局部破壞,防止個別威巖活石滑移和墜落,從而保持圍巖的穩定性。

②復和作用,即圍巖與支護構成一個複合體(受力體系)共同支護圍巖。噴錨支護可以提高圍巖的穩定性和自身的支撐能力,同時與圍巖形成了一個共同工作的力學系統,具有把岩石荷載轉化爲岩石承載結構的作用,從根本上改變了支架消極承擔的弱點。

③增加作用。開巷後及時繼進行噴錨支護,一方面將圍巖表面的凹凸不平處填平,消除因巖面不評引起的應力集中現象,避免過大的應力集中所造成的圍巖破壞;另一方面,使巷道周邊圍巖由雙方向受力狀態,提高了圍巖的粘結力c和內摩擦角,也就是提高了圍巖的強度。

四、柔性

噴錨支護屬於柔性薄性支護,能夠和圍巖緊粘在一起共同作用,由於噴錨支護具有一定柔性,可以和圍巖共同產生變形,在圍巖中形成一定範圍的非彈性變形區,並能有效控制允許圍巖塑性區有適度的發展,使圍巖的自承能力得以充分發揮。另一方面,噴錨支護在與圍巖共同變形中受到壓縮,對圍巖產生越來越大的支護反力,能夠抑制圍巖產生過大變形,防止圍巖發生鬆動破壞。

2.4.2、新奧法理論要點及施工要點

一、新奧法與傳統施工方法的區別:傳統方法認爲巷道圍巖是一種荷載,應用厚壁混凝土加以支護鬆動圍巖。而新奧法認爲圍巖是一種承載機構,構築薄壁、柔性、與圍巖緊貼的支護結構(以噴射混凝土、錨杆爲主要手段)並使圍巖與支護結構共同形成支撐環,來承受壓力,並最大限度地保持圍巖穩定,而不致鬆動破壞。

新奧法將圍巖視爲巷道承載構件的一部分,因此,施工時應儘可能全斷面掘進,以減少巷道周邊圍巖應力的擾動,並採用光面爆破、微差爆破等措施。減少對圍巖的震動,以保全其整體性。同時注意巷道表面儘可能平滑,避免局部應力集中。

新奧法將錨杆、噴射混凝土適當進行組合,形成比較薄的襯砌層,即用錨杆和噴射混凝土來支護圍巖,使噴射層與圍巖緊密結合,形成圍巖-支護系統,保持兩者的共同變形,故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圍巖本身的承載力。

二、保護巷道圍巖自身的承載能力

新奧法施工在巷道開挖後採取了一系列綜合性措施:構築防水層、圍巖巷道排水;選擇合理的斷面形狀尺寸;給支護留變形餘量;開巷後及時做好支護、封閉圍巖等,都是爲保護巷道圍巖的自身承載能力,使圍巖的擾動影響控制在最小範圍內,並加固圍巖,提高圍筵強度。使其與人工支護結構共同承受巷道壓力。

三、允許圍巖有一定量的變形,以利於發揮圍巖的固有強度。同時巷道的支護結構,也應具有預定的可縮量,以緩和巷道壓力。

圍巖的變形是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必須避免圍巖變形過大,從而導致圍巖強度的削弱以致引起垮落、失穩。支護結構具有一定的變形量,允許巷道圍巖產生一定的變形,以緩和來自巷道的巨大壓力,更進一步減輕支護荷載。

2.4.3、新奧法的主要支護手段與施工順序

新奧法是以噴射混凝土、錨杆支護爲主要支護手段,因錨杆噴射混凝土支護能夠形成柔性薄層,與圍巖緊密粘結的可縮性支護結構,允許圍巖有一定的協調變形,而不使支護結構承受過大的壓力。

施工順序可以概括爲:開挖→一次支護→二次支護。

一、開挖

開挖作業的內容依次包括:鑽孔、裝藥、爆破、通風、出渣等。開挖作業與一次支護作業同時交叉進行,爲保護圍巖的自身支撐能力,第一次支護工作應儘快進行。爲了衝分利用圍巖的自身支撐能力開挖應採用灌面爆破(控制爆破)或機械開挖,並儘量採用全斷面開挖,地質條件較差時可以採用分塊多次開挖。一次開挖長度應根據巖質條件和開挖方式確定。巖質條件好時,長度可大一些,巖質條件差時長度可小一些,在同等巖質條件下,分塊多次開挖長度可大一些,全斷面開挖長度就要小一些。一般在中硬巖中長度約爲2-2.5米,在膨脹性地層中大約爲0.8-1.米。

二、第一次支護作業包括:一次噴射混凝土、打錨杆、聯網、立鋼拱架、復噴混凝土在巷道開挖後,應儘快地噴一層薄層混凝土(3-5mm),爲爭取時間在較鬆散的圍巖掘進中第一次支護作業是在開挖的渣堆上進行的,待把未被渣堆覆蓋的開挖面的一次噴射混凝土完成後再出渣。

按一定系統佈置錨杆,加固深度圍巖,在圍巖內形成承載拱,由噴層、錨杆及巖面承載拱構成外拱,起臨時支護作用,同時又是永久支護的一部分。復噴後應達到設計厚度(一般爲10-15mm),並要求將錨杆、金屬網、鋼拱架等覆裹在噴射混凝土內。

完成第一次支護的時間非常重要,一般情況應在開挖後圍巖自穩時間的二分之一時間內完成。目前的施工經驗是鬆散圍巖應在爆破後三小時內完成,主要由施工條件決定。

在地質條件非常差的破碎帶或膨脹性地層(如風華花崗岩)中開挖巷道,爲了延長圍巖的自穩時間,爲了給一次支護爭取時間,安全的作業,需要在開挖工作面的前方圍巖進行超前支護(預支護),然後再開挖。

在安裝錨杆的同時,在圍巖和支護中埋設儀器或測點,進行圍巖位移和應力的現場測量:依據測量得到的信息來了解圍巖的動態,以及支護抗力與圍巖的相適應程度。

一次支護後,在圍巖變形趨於穩定時,進行第二次支護和封底,即永久性的支護(或是補噴射混凝土,或是澆注混凝土內拱),起到提高安全度和整個支護承載能力增強的作用,而此支護時機可以由監測結果得到。

對於底板不穩,底鼓變形嚴重,必然牽動側牆及頂部支護不穩,所以應儘快封底,形成封閉式的支護,以謀求圍巖的穩定。

2.4.4、新奧法適用範圍

①具有較長自穩時間的中等巖體;

②弱膠結的砂和石礫以及不穩定的礫岩;

③強風化的岩石;

④剛塑性的粘土泥質灰巖和泥質灰巖;

⑤堅硬粘土,也有帶堅硬夾層的粘土;

⑥微裂隙的,但很少粘土的巖體;

⑦在很高的初應力場條件下,堅硬的和可變堅硬的岩石;在下述條件下應用新奧法必須與一些輔助方法相配合

①有強烈地壓顯現的巖體;

②膨脹性巖體(要與仰拱與底部錨杆相配合);

③在一些鬆散巖體中,要與鋼背板與之配合;

④在蠕動性巖體中,要與凍結法或預加固法等配合;

在下列場合中應用應慎重

①大量涌水的巖體;

②由於涌水會產生流砂現象的圍巖;

③極爲破碎,錨杆鑽孔、安裝都極爲困難的巖體;

④開挖面完全不能自穩的巖體等。

2.4.5、新奧法的缺點主要有

①實施不僅要求有良好的施工組織和管理,也要求技術人員和量測人員都十分熟練,沒有這一點就易於發生錯誤;作業質量都與每一個人的仔細操作有關。

②開挖暴露出的地質會立即改變其狀態,因此要求施工地質人員要親臨現場,以便發現問題;

③用能控制的施工量測,往往給施工帶來不便;

④幹噴射帶來的灰塵以及由於易受化學藥品的損害必須加強防護,尤其是對眼睛的防護,溼噴雖然可以避免此缺點,但在同樣條件下,不如干噴那樣有效的支護巖體。

新奧法施工是從實際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又在不斷實踐經驗中得以豐富其內容和進一步發展,新澳法施工在我國推廣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通過科研、設計、施工三結合,在修建下坑、西坪、大瑤山、軍都山等鐵路隧道以及中梁山、二郎山、西山坪等多座公路隧道中,應用新奧法遠離及其相應的技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

不可否認,新奧法也存在不少缺點,不過經過工程技術人員和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把新奧法不斷完善,在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隧道掘進還有盾構法、明挖法和沉管法施工技術。

盾構是一種鋼製活動防護裝置或支撐,是通過軟弱含水層,特別是河底、海底,以及城市中心區修建隧道的一種機械。在他的掩護下,頭部可以安全的開挖地層,尾部可迅速地拼裝隧道永久襯砌,並將襯砌與土層之間的空隙壓漿填實。盾構推進主要依靠盾構內部設置的千斤頂,如此不斷開挖不斷拼裝,並不斷推進,藉助盾構這種施工機械可用較快的速度完成隧道施工作業循環,直至隧道建成。

盾構的種類按其結構特點和開挖方式可分爲:

①手掘式盾構:有敞開式、正面支撐式和棚式,此類盾構輔以氣壓法或降水法等疏乾地層的措施並使用必要的正面支撐後,可適用於各種地層中,特別是地下障礙較多的地層;在精心施工的條件下,亦可將地表變形控制到中等或較小的程度。

②擠壓式盾構:有全擠壓、局部擠壓、網格等形式。僅適用於軟弱黏性土層,適用範圍較狹窄,在擠壓推進時,對地層土體擾動較大,地面產生較大的隆起變化,所以在地面有建築物的地區不宜使用,只能用在空曠的地區或江河底下、海灘處等區域。

③半機械式盾構:包括正、反剷、螺旋切削、軟巖掘進機等,適用範圍基本和手掘式一樣,可減輕勞動強度。

④機械式盾構:有開胸的大刀盤切削、閉胸式的局部氣壓、泥水加壓、土壓平衡等形式,當土質好,能自立,或採用輔助措施後自立時,則可用開胸式機械盾構,如地層土質差,應採用閉胸機械式盾構。

土壓平衡盾構推進過程中依靠開挖面切削麪板的臨時擋土效果、充滿於密封倉內的切削土土壓,以及螺旋輸送機排土機構的綜合作用,保證削土土壓,以及螺旋輸送機排土機構的綜合作用,保持開挖面的穩定狀態。泥水加壓盾構在開挖面和泥水室內充滿加壓的泥水,通過加壓作用和壓力保持機構,保證開挖面土體的穩定。

明挖法又稱爲基坑法。它是按照隧道的寬度和高度,包括必要地施工操作餘量,從地面開挖出一個基坑,並在其中修築鋼筋混泥土箱涵,做外放水,再進行回填的方法。

沉管法修建隧道首先是在隧址以外的預製現場製作隧道管道,管道兩端用臨時封牆密封,待達到設計強度後拖運到隧址位置,沉放管段到已預先進行了溝槽浚挖的設計位置上,然後進行管段水下連接,處理管段接頭及基礎,覆土填回,以完成隧道構築的全部工作。這種方法也稱爲預製管段沉放法。

第三節地下工程

地下工程是在岩土中建設的不同用途的工程,包括各類隧道和洞室工程。他們是修建在巖體與土體中的地下建築。一項建築工程的建設要經過可行性研究、設計、施工、投產等階段,其中設計是一項涉及科學、技術、經濟和方針政策等各方面內容的工作。一個工程建設項目在建設時期和生產時期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其設計和施工的質量。

同地面工程結構物的區別是,地下建築工程,不但要用建築材料,而且首先要在承載的且變化難測的巖體中靠開挖地下空間,這無疑增加設計和施工的難度。所以無論設計還是施工都特別重視支護系統。地下建築工程施工,是在地下作業,其工作面狹小,且作業場所不斷延伸,工作對象是稱作巖體的地質體,不穩定的客觀因素多。施工過程是一個技術難度不斷增加,作業條件逐漸惡化的複雜過程。雖受外界氣候條件影響較小,可受地質條件的影響較大。

第二部分地基基礎工程

第一節地基基礎概論基礎是建築物和地基之間的連接體。基礎把建築物豎向體系傳來的荷載傳給地基。從平面上可見,豎向結構體系將荷載集中於點,或分佈成線形,但作爲最終支承機構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種分佈的承載能力。如果地基的承載能力足夠,則基礎的分佈方式可與豎向結構的分佈方式相同。但有時由於土或荷載的條件,需要採用滿鋪的伐形基礎。伐形基礎有擴大地基接觸面的優點,但與獨立基礎相比,它的造價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時才使用。不論哪一種情況,基礎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載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載不超過地基的長期承載力。因此,分散的程度與地基的承載能力成反比。有時,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礎上,牆則支承在沿牆長度方向佈置的條形基礎上。當建築物只有幾層高時,只需要把牆下的條形基礎和柱下的方形基礎結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載傳給地基。這些單獨基礎可用基礎樑連接起來,以加強基礎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軟弱,或者建築物比較高的情況下,才需要採用伐形基礎。多數建築物的豎向結構,牆、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礎分別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條件可以要求增設拱式或預應力樑式的基礎連接構件,這樣可以比獨立基礎更均勻地分佈荷載。

關於基礎我們實習的地點是河南理工大學教師公寓樓的粉噴樁和龍澤小區的高壓旋噴裝。兩個地方都屬於地基處理。

第二節地基處理由於焦作市的地下水豐富,地基屬於軟地基,所以要進行地基處理即粉噴樁處理。

一、粉噴樁處理方法

粉噴樁的樁徑一般爲50cm,設計的樁長宜穿透軟土層並達到持力層內50cm。樁距與地基的穩定和沉降量有關,最小樁距宜爲1.1~1.2m,樁位在平面上呈正三角形(梅花形)或矩形佈置。

爲改善基礎底面的受力條件,粉噴樁處理段基礎下宜鋪設30cm左右石灰土或沙石墊層(摻灰量以8%爲宜)。

溼噴樁也是深層攪拌法的一種,是近幾年用於加固軟粘土地基的一種新興常用方法,它是利用水泥作爲固化劑的主劑,通過特製的深層攪拌機械,在地基深處就地將軟土和水泥漿強制攪拌,利用水泥和軟土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使軟土硬結成具有整體性、水穩定性和一定強度的優質複合地基。溼噴樁加固軟土地基實際上就是水泥加固土的過程,即採用機械深層攪拌軟土與水泥漿進而發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形成複合地基的過程。

溼噴樁施工是首先將水泥拌和成水泥漿,水泥中各種鈣質礦物和水完成部分水解和水化反應後,再和軟土中的水繼續進行水解和水化反應,生成鈣質化合物,這是形成複合地基強度的主導因素。當水泥中的各種水化物生成後,一部分自身繼續硬化,形成水泥骨架;另一部分則與其周圍具有一定活性的粘土顆粒發生反應。粘土中的化合物表面帶有各種離子,它們和水泥水化生成的鈣離子進行當量吸附交換,從而提高土體強度;又由於軟土本身具有膠凝性,再和水泥水化作用形成的凝膠粒子結合起來,形成水泥土堅固聯結的團粒結構,使水泥土的強度大大提高。隨水泥水化作用生成的鈣離子超出交換所用的數量時,這部分鈣離子就與組成粘土的化合物反應,生成許多不溶於水的結晶化合物並逐漸硬化,同樣大大的增強了水泥土的強度和水穩性。

從上述水泥加固土的原理可以看出,使水泥土保持足夠的強度,一要有相應數量的水泥,二是必須使水泥與土充分接觸,即用機械充分拌和水泥和土。這爲溼噴樁施工指明瞭控制要點。

二、高壓噴射灌漿法

龍澤小區是高層建築,本來是準備採用樁基礎,但是考慮到經濟和地質原因,經過論證可以採用地基處理方法即高壓噴射灌漿法。

高壓噴射法就是利用工程鑽機鑽孔至設計處理的深度後,用高壓泥漿泵,通過安裝在鑽桿(噴杆)杆端置於孔底的特殊噴嘴,向周圍土體高壓噴射固化漿液(一般使用水泥漿液),同時鑽桿(噴杆)以一定的速度邊旋轉邊提升,高壓射流使一定範圍內的土體結構破壞,並強制與固化漿液混合,凝固後便在土體中形成具有一定性能和形狀的固結體。

固結體的形狀和噴射流的移動方向有關。一般分爲旋轉噴射(簡稱旋噴),定向噴射(簡稱定噴)和擺動噴射(簡稱擺噴)。旋噴樁主要用於加固地基,提高地基的抗剪強度,改善地基土的變形性能,使其在上部結構荷載作用下,不至破壞或產生過大的變形。定噴固結體呈壁狀,擺噴形成厚度較大的扇狀固結體。定噴和擺噴通常用於地基防滲,改善地基土的水力條件及邊坡穩定等工程。

(一)加固機理

高噴法如三管高噴法用壓縮空氣包裹高壓噴射水流衝擊破壞攪動土體,同時用低壓灌漿泵灌入漿液,漿液被高壓水、氣射流卷吸帶入,同時與被攪動土體混合形成固結體。加固地基,形成樁、板、牆的機理可用五種作用來說明:

1.高壓噴射流切割破壞土體作用噴流動壓以脈衝形式衝擊土體,使土體結構破壞出現空洞。

2.混合攪拌作用鑽桿在旋轉和提升的過程中,在射流後面形成空隙,在噴射壓力作用下,迫使土粒向與噴嘴移動相反的方向(即阻力小的方向)移動,與漿液攪拌混合後形成固結體。

3.置換作用三重管高噴法又稱置換法,高速水射流切割土體的同時,由於通入壓縮空氣而把一部分切割下的土粒排出灌漿孔,土粒排出後所空下的體積由灌入的漿液補入。

4.充填、滲透固結作用高壓漿液充填衝開的和原有的土體空隙,析水固結,還可滲入一定厚度的砂層而形成固結體。

5.壓密作用高壓噴射流在切割破碎土體的過程中,在破碎帶邊緣還有剩餘壓力,這種壓力對土層可產生一定的壓密作用,使高噴樁體邊緣部分的抗壓強度高於中心部分。

(二)基本種類

按噴射介質及其管路多少可分爲單管法、二管法、三管法等。

1.單管旋噴法通過單根管路,利用高壓漿液(20~30mpa),噴射衝切破壞土體,成樁直徑爲40~50cm。其加固質量好,施工速度快和成本低,但固結體直徑較小。

2.二管旋噴法在單管法的基礎上又加以壓縮空氣,並使用雙通道的二重灌漿管。在管的底部側面有一個同軸雙重噴嘴,高壓漿液以20mpa左右的壓力從內噴嘴中高速噴出,在射流的外圍加以0.7mpa左右的壓縮空氣噴出。在土體中形成直徑明顯增加的柱狀固結體,達80~150cm。

3.三管旋噴法使用分別輸送水、氣、漿三種介質的三重灌漿管。高壓水射流和外圍環繞的氣流同軸噴射衝切破壞土體,在高壓水射流的噴嘴周圍加上圓筒狀的空氣射流,進行水、氣同軸噴射,可以減少水射流與周圍介質的摩擦,避免水射流過早霧化,增強水射流的切割能力。噴嘴邊旋轉噴射,邊提升,在地基中形成較大的負壓區,攜帶同時壓入的漿液充填空隙,就會在地基中形成直徑較大、強度較高的固結體,起到加固地基的作用。

三、其它地基處理方法

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填墊層法、強夯法、砂石樁法、振衝法、水泥土攪拌法、高壓噴射注漿法、預壓法、夯實水泥土樁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樁法、石灰樁法、灰土擠密樁法和土擠密樁法、柱錘沖擴樁法、單液硅化法和鹼液法等。

(一)、置換法

(1)換填法

就是將表層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後回填有較好壓密特性的土進行壓實或夯實,形成良好的持力層。從而改變地基的承載力特性,提高抗變形和穩定能力。

施工要點:將要轉換的土層挖盡、注意坑邊穩定;保證填料的質量;填料應分層夯實。

(2)振衝置換法

利用專門的振衝機具,在高壓水射流下邊振邊衝,在地基中成孔,再在孔中分批填入碎石或卵石等粗粒料形成樁體。該樁體與原地基土組成複合地基,達到提高地基承載力減小壓縮性的目的。施工注意事項:碎石樁的承載力和沉降量很大程度取決於原地基土對其的側向約束作用,該約束作用越弱,碎石樁的作用效果越差,因而該方法用於強度很低的軟粘土地基時必須慎重行事。

(3)夯(擠)置換法

利用沉管或夯錘的辦法將管(錘)置入土中,使土體向側邊擠開,並在管內(或夯坑)放人碎石或砂等填料。該樁體與原地基土組成複合地基,由於擠、夯使土體側向擠壓,地面隆起,土體超靜孔隙水壓力提高,當超靜孔隙水壓力消散后土體強度也有相應的提高。

施工注意事項:當填料爲透水性好的砂及碎石料時,是良好的豎向排水通道。

(二)、預壓法

(1)堆載預壓法

在建造建築物之前,用臨時堆載(砂石料、土料、其他建築材料、貨物等)的方法對地基施加荷載,給予一定的預壓期。使地基預先壓縮完成大部分沉降並使地基承載力得到提高後,卸除荷載再建造建築物。

施工工藝與要點:

a、預壓荷載一般宜取等於或大於設計荷載;

b、大面積堆載可採用自卸汽車與推土機聯合作業,對超軟土地基的第一級堆載用輕型機械或人工作業;

c、堆載的頂面寬度應小於建築物的底面寬度,底面應適當放大;

d、作用於地基上的荷載不得超過地基的極限荷載。

(2)真空預壓法

在軟粘土地基表面鋪設砂墊層,用土工薄膜覆蓋且周圍密封。用真空泵對砂墊層抽氣,使薄膜下的地基形成負壓。隨着地基中氣和水的抽出,地基土得到固結。爲了加速固結,也可採用打砂井或插塑料排水板的方法,即在鋪設砂墊層和土工薄膜之前打砂井或插排水板,達到縮短排水距離的目的。

施工要點:

先設置豎向排水系統,水平分佈的濾管埋設宜採用條形或魚刺形,砂墊層上的密封膜採用2-3層的聚氯乙烯薄膜,按先後順序同時鋪設。面積大時宜分區預壓;做好真空度、地面沉降量,深層沉降、水平位移等觀測;預壓結束後,應清除砂槽和腐植土層。應注意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3)降水法

降低地下水位可減少地基的孔隙水壓力增加上覆土自重應力,使有效應力增加,從而使地基得到預壓。這實際上是通過降低地下水位,靠地基土自重來實現預壓目的。

施工要點:一般採用輕型井點、噴射井點或深井井點;當土層爲飽和粘土、粉土、淤泥和淤泥質粘性土時,此時宜輔以電極相結合。

(4)電滲法 

在地基中插入金屬電極並通以直流電,在直流電場作用下,土中水將從陽極流向陰極形成電滲。不讓水在陽極補充而從陰極的井點用真空抽水,這樣就使地下水位降低,土中含水量減少。從而地基得到固結壓密,強度提高。電滲法還可以配合堆載預壓用於加速飽和粘性土地基的固結。

(三)、壓實與夯實法

(1)、表層壓實法

採用人工夯,低能夯實機械、碾壓或振動碾壓機械對比較疏鬆的表層土進行壓實。也可對分層填築土進行壓實。當表層土含水量較高時或填築土層含水量較高時可分層鋪墊石灰、水泥進行壓實,使土體得到加固。

(2)、重錘夯實法

重錘夯實就是利用重錘自由下落所產生的較大夯擊能來夯實淺層地基,使其表面形成一層較爲均勻的硬殼層,獲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層。

施工要點:施工前應試夯,確定有關技術參數,如夯錘的重量、底面直徑及落距、最後下沉量及相應的夯擊遍數和總下沉量;夯實前槽、坑底面的標高應高出設計標高;夯實時地基土的含水量應控制在最優含水量範圍內;大面積夯時應按順序;基底標高不同時應先深後淺;冬季施工時,對土已凍結時,應將凍土層挖去或通過燒熱法將土層融解;結束後,應及時將夯鬆的表土清除或將浮土在接近1m的落距夯實至設計標高。

(3)、強夯

強夯是強力夯實的簡稱。將很重的錘從高處自由下落,對地基施加很高的衝擊能,反覆多次夯擊地面,地基土中的顆粒結構發生調整,土體變爲密實,從而能較大限度提高地基強度和降低壓縮性。

其施工工藝流程:

1)平整場地;

2)鋪級配碎石墊層;

3)強夯置換設置碎石墩;

4) 平整並填級配碎石墊層;

5)滿夯一遍;

6)找平,並鋪土工布;

7)回填風化石渣墊層,用振動碾碾壓八遍。

一般在大型強夯施土前,都應選擇面積不大於400m2的場地進行典型試驗,以便取得數據,指導設計與施工。

(四)、擠密法

1、振衝密實法

利用專門的振衝器械產生的重複水平振動和側向擠壓作用,使土體的結構逐步破壞,孔隙水壓力迅速增大。由於結構破壞,土粒有可能向低勢能位置轉移,這樣土體由鬆變密。

施工工藝:

(1)平整施工場地,佈置樁位;

(2)施工車就位,振衝器對準樁位;

(3)啓動振衝器,使之徐徐沉人土層,直至加固深度以上30~50cm,記錄振衝器經過各深度的電流值和時間,提升振衝器至孔口。再重複以上步驟1~2次,使孔內泥漿變稀。

(4)向孔內倒人一批填料,將振衝器沉人填料中進行振實並擴大樁徑。重複這一步驟直至該深度電流達到規定的密實電流爲止,並記錄填料量。

(5)將振衝器提出孔口,繼續施工上節樁段,一直完成整個樁體振動施工,再將振衝器及機具移至另一樁位。

(6)在制樁過程中,各段樁體均應符合密實電流、填料量和留振時間等三方面的要求,基本參數應通過現場制樁試驗確定。

(7)施工場地應預先開設排泥水溝系,將制樁過程中產生的泥水集中引入沉澱池,池底部厚泥漿可定期挖出送至預先安排的存放地點,沉澱池上部比較清的水可重複使用。

(8)最後應挖去樁頂部lm厚的樁體,或用碾壓、強夯(遍夯)等方法壓實、夯實,鋪設並壓實墊層。

2、沉管砂石樁(碎石樁、灰土樁、og樁、低標號樁等)

利用沉管制樁機械在地基中錘擊、振動沉管成孔或靜壓沉管成孔後,在管內投料,邊投料邊上提(振動)沉管形成密實樁體,與原地基組成複合地基。

3、夯擊碎石樁(塊石墩)

利用重錘夯擊或者強夯方法將碎石(塊石)夯人地基,在夯坑裏逐步填人碎石(塊石)反覆夯擊以形成碎石樁或塊石墩。

(五)、拌和法

1、高壓噴射注漿法(高壓旋噴法) 

以高壓力使水泥漿液通過管路從噴射孔噴出,直接切割破壞土體的同時與土拌和並起部分置換作用。凝固後成爲拌和樁(柱)體,這種樁(柱)體與地基一起形成複合地基。也可以用這種方法形成擋土結構或防滲結構。

 

2、深層攪拌法

深層攪拌法主要用於加固飽和軟粘土。它利用水泥漿體、水泥(或石灰粉體)作爲主固化劑,應用特製的深層攪拌機械將固化劑送人地基土中與土強制攪拌,形成水泥(石灰)土的樁(柱)體,與原地基組成複合地基。水泥土樁(柱)的物理力學性質取決於固化劑與土之間所產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學反應。固化劑的摻人量及攪拌均勻性和土的性質是影響水泥土樁(柱)性質以至複合地基強度和壓縮性的主要因素。 

施工工藝:

①定位

②漿液配製

③送漿

④鑽進噴漿攪拌

⑤提升攪拌噴漿

⑥重複鑽進噴漿攪拌

⑦重複提升攪拌

⑧當攪拌軸鑽進、提升速度爲時,應重複攪拌一次。

⑨成樁完畢,清理攪拌葉片上包裹的土塊及噴漿口,樁機移至另一樁位施工。

(六)、加筋法

(1)土工合成材料

土工合成材料是一種新型的岩土工程材料。它以人工合成的聚合物,如塑料、化纖、合成橡膠等爲原料,製成各種類型的產品,置於土體內部、表面或各層土體之間,發揮加強或保護土體的作用。土工合成材料可分爲土工織物、土工膜、特種土工合成材料和複合型土工合成材料等類型。

(2)土釘牆技術

土釘一般是通過鑽孔、插筋、注漿來設置,但也有通過直接打人較粗的鋼筋和型鋼、鋼管形成土釘。土釘沿通長與周圍土體接觸,依靠接觸界面上的粘結摩阻力,與其周圍土體形成複合土體,土釘在土體發生變形的條件下被動受力。並主要通過其受剪工作對土體進行加固,土釘一般與平面形成一定的角度,故稱之爲斜向加固體。土釘適用於地下水位以上或經降水後的人工填土、粘性土、弱膠結砂土的基坑支護和邊坡加固。

(3)加筋土

加筋土是將抗拉能力很強的拉筋埋置於土層中,利用土顆粒位移與拉筋產生的摩擦力使土與加筋材料形成整體,減少整體變形和增強整體穩定。拉筋是一種水平向增強體。一般使用抗拉能力強、摩擦係數大而耐腐蝕的條帶狀、網狀、絲狀材料,例如,鍍鋅鋼片;鋁合金、合成材料等。

(七)、灌漿法

是利用氣壓、液壓或電化學原理將能夠固化的某些漿液注入地基介質中或建築物與地基的縫隙部位。灌漿的漿液可以是水泥漿、水泥砂漿、粘土水泥漿、粘土漿、石灰漿及各種化學漿材如聚氨酯類、木質素類、硅酸鹽類等。根據灌漿的目的可分爲防滲灌漿、堵漏灌漿、加固灌漿和結構糾傾灌漿等。按灌漿方法可分爲壓密灌漿、滲入灌漿、劈裂灌漿和電化學灌漿。灌漿法在水利、建築、道橋及各種工程領域有着廣泛的應用。

(八)、常見不良地基土及其特點

1.軟粘土

軟粘土也稱軟土,是軟弱粘性土的簡稱。它形成於第四紀晚期,屬於海相、瀉湖相、河谷相、湖沼相、溺谷相、三角洲相等的粘性沉積物或河流沖積物。多分佈於沿海、河流中下游或湖泊附近地區。常見的軟弱粘性土是淤泥和淤泥質土。軟土的物理力學性質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物理性質

粘粒含量較多,塑性指數ip一般大於17,屬粘性土。軟粘土多呈深灰、暗綠色,有臭味,含有機質,含水量較高、一般大於40%,而淤泥也有大於80%的情況。孔隙比一般爲1.0-2.0,其中孔隙比爲1.0~1.5稱爲淤泥質粘土,孔隙比大於1.5時稱爲淤泥。由於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學性質也就呈現與之對應的特點---低強度、高壓縮性、低滲透性、高靈敏度。

(2)力學性質

軟粘土的強度極低,不排水強度通常僅爲5~30kpa,表現爲承載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過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軟粘土尤其是淤泥靈敏度較高,這也是區別於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標。

軟粘土的壓縮性很大。壓縮係數大於0.5mpa-1,最大可達45mpa-1,壓縮指數約爲0.35-0.75。通常情況下,軟粘土層屬於正常固結土或微超固結土,但有些土層特別是新近沉積的土層有可能屬於欠固結土。

滲透係數很小是軟粘土的又一重要特點,一般在10-5-10-8cm/s之間,滲透係數小則固結速率就很慢,有效應力增長緩慢,從而沉降穩定慢,地基強度增長也十分緩慢。這一特點是嚴重製約地基處理方法和處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3)工程特性

軟粘土地基承載力低,強度增長緩慢;加荷後易變形且不均勻;變形速率大且穩定時間長;具有滲透性小、觸變性及流變性大的特點。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預壓法、置換法、攪拌法等。

2.雜填土

雜填土主要出現在一些老的居民區和工礦區內,是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活動所遺留或堆放的垃圾土。這些垃圾土一般分爲三類:即建築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業生產垃圾土。不同類型的垃圾土、不同時間堆放的垃圾土很難用統一的強度指標、壓縮指標、滲透性指標加以描述。 

雜填土的主要特點是無規劃堆積、成分複雜、性質各異、厚薄不均、規律性差。因而同一場地表現爲壓縮性和強度的明顯差異,極易造成不均勻沉降,通常都需要進行地基處理。

3.衝填土

衝填土是人爲的用水力衝填方式而沉積的土。近年來多用於沿海灘塗開發及河漫灘造地。西北地區常見的水墜壩(也稱衝填壩)即是衝填土堆築的壩。衝填土形成的地基可視爲天然地基的一種,它的工程性質主要取決於衝填土的性質。衝填土地基一般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特點。

(1)顆粒沉積分選性明顯,在入泥口附近,粗顆粒較先沉積,遠離入泥口處,所沉積的顆粒變細;同時在深度方向上存在明顯的層理。

(2)衝填土的含水量較高,一般大於液限,呈流動狀態。停止衝填後,表面自然蒸發後常呈龜裂狀,含水量明顯降低,但下部衝填土當排水條件較差時仍呈流動狀態,衝填土顆粒愈細,這種現象愈明顯。

(3)衝填土地基早期強度很低,壓縮性較高,這是因衝填土處於欠固結狀態。衝填土地基隨靜置時間的增長逐漸達到正常固結狀態。其工程性質取決於顆粒組成、均勻性、排水固結條件以及衝填後靜置時間。

4,飽和鬆散砂土

粉砂或細砂地基在靜荷載作用下常具有較高的強度。但是當振動荷載(地震、機械振 動等)作用時,飽和鬆散砂土地基則有可能產生液化或大量震陷變形,甚至喪失承載力。這是因爲土顆粒鬆散排列並在外部動力作用下使顆粒的位置產生錯位,以達到新的平衡,瞬間產生較高的超靜孔隙水壓力,有效應力迅速降低。對這種地基進行處理的月的就是使它變得較爲密實,消除在動荷載作用下產生液化的可能性。常用的處理方法有擠出法、振衝法等。

5.溼陷性黃土

在上覆土層自重應力作用下,或者在自重應力和附加應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結構破壞而發生顯著附加變形的土稱爲溼陷性土,屬於特殊土。有些雜填土也具有溼陷性。廣泛分佈於我國東北、西北、華中和華東部分地區的黃土多具溼陷性。(這裏所說的黃土泛指黃土和黃土狀土。溼陷性黃土又分爲自重溼陷性和非自重溼陷性黃土,也有的老黃土不具溼陷性)。在溼陷性黃土地基上進行工程建設時,必須考慮因地基溼陷引起附加沉降對工程可能造成的危害,選擇適宜的地基處理方法,避免或消除地基的溼陷或因少量溼陷所造成的危害。

6.膨脹土

膨脹土的礦物成分圭要是蒙脫石,它具有很強的親水性,吸水時體積膨脹,失水時體積收縮。這種脹縮變形肚往很大,極易對建築物造成損壞。膨脹土在我國的分佈範圍很廣,如廣西、雲南、河南、湖北、四川、陝西、河北、安徽、江蘇等地均有不同範圍的分佈。膨脹土是特殊土的一種,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有換土、土性改良、預浸水,以及防止地基土含水量變化等工程措施。

7.含有機質土和泥炭土

當土中含有不同的有機質時,將形成不同的有機質土,在有機質含量超過一定含量時就形成泥炭土,它具有不同的工程特性,有機質的含量越高,對土質的影響越大,主要表現爲強度低、壓縮性大,並且對不同工程材料的摻入有不同影響等,對直接工程建設或地基處理構成不利的影響。

8.山區地基土

山區地基土的地質條件較爲複雜,主要表現在地基的不均勻性和場地穩定性兩個方面。由於自然環境和地基土的生成條件影響,場地中可能存在大孤石,場地環境也可能存在滑坡、泥石流、邊坡崩塌等不良地質現象。它們會給建築物造成直接的或潛在的威脅。在山區地基建造建築物時要特別注意場地環境因素及不良地質現象,必要時對地基進行處理。

9.岩溶(喀斯特)

在岩溶(喀斯特)地區常存在溶洞或土洞、溶溝、溶隙、窪地等。地下水的沖蝕或潛蝕使其形成和發展,它們對結構物的影響很大,易於出現地基不均勻變形、崩塌和陷落。因此在修建結構物之前,必須進行必要的處理。

四、基礎的設計

房屋基礎設計應根據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建築體型與功能要求、荷載大小和分佈情況、相鄰建築基礎情況、施工條件和材料供應以及地區抗震烈度等綜合考慮,選擇經濟合理的基礎型式。

砌體結構優先採用剛性條形基礎,如灰土條形基礎、cl5素混凝土條形基礎、毛石混凝土條形基礎和四合土條形基礎等,當基礎寬度大於2.5m時,可採用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即柔性基礎。

多層內框架結構,如地基土較差時,中柱宜選用柱下鋼筋混凝土條形基礎,中柱宜用鋼筋混凝土柱。

框架結構、無地下室、地基較好、荷載較小可採用單獨柱基,在抗震設防區可按《建築抗震設計規範》第6.1.1l條設柱基拉樑。

無地下室、地基較差、荷載較大爲增強整體性,減少不均勻沉降,可採用十字交叉樑條形基礎。

如採用上述基礎不能滿足地基基礎強度和變形要求,又不宜採用樁基或人工地基時,可採用筏板基礎(有樑或無樑)。

框架結構、有地下室、上部結構對不均勻沉降要求嚴、防水要求高、柱網較均勻,可採用箱形基礎;柱網不均勻時,可採用筏板基礎。

有地下室,無防水要求,柱網、荷載較均勻、地基較好,可採用獨立柱基,抗震設防區加柱基拉樑。或採用鋼筋混凝土交叉條形基礎或筏板基礎。

筏板基礎上的柱荷載不大、柱網較小且均勻,可採用板式筏形基礎。當柱荷載不同、柱距較大時,宜採用樑板式筏基。

無論採用何種基礎都要處理好基礎底板與地下室外牆的連結節點。

框剪結構無地下室、地基較好、荷載較均勻,可選用單獨柱基,牆下條基,抗震設防地區柱基下設拉樑並與牆下條基連結在一起。

無地下室,地基較差,荷載較大,柱下可選用交叉條形基礎並與牆下條基連結在一起,以加強整體性,如還不能滿足地基承載力或變形要求,可採用筏板基礎。剪力牆結構無地下室或有地下室,無防水要求,地基較好,宜選用交叉條形基礎。當有防水要求時,可選用筏板基礎或箱形基礎。高層建築一般都設有地下室,可採用筏板基礎;如地下室設置有均勻的鋼筋混凝土隔牆時,採用箱形基礎。

當地基較差,爲滿足地基強度和沉降要求,可採用樁基或人工處理地基。

多棟高樓與裙房在地基較好(如卵石層等)、沉降差較小、基礎底標高相等時基礎可不分縫(沉降縫)。當地基一般,通過計算或採取措施(如高層設混凝土樁等)控制高層和裙房間的沉降差,則高層和裙房基礎也可不設縫,建在同一箋基上。施工時可設後澆帶以調整高層與裙房的初期沉降差。當高層與裙房或地下車庫基礎爲整塊筏板鋼筋混凝土基礎時,在高層基礎附近的裙房或地下車庫基礎內設後澆帶,以調整地基的初期不均勻沉降和混凝土初期收縮。

第三節淺基礎

一般而言,基礎多埋置於地面以下,但諸如碼頭樁基礎、橋樑基礎、半地下室箱形基礎等均有一部分在地表之上。通常把位於天然地基上、埋置深度小於5m的一般基礎(柱基或牆基)以及埋置深度雖超過5m,但小於基礎寬度的大尺寸基礎(如箱形基礎),統稱爲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

天然地基上的淺基礎埋置深度較淺,用料較省,無需複雜的施工設備,在開挖基坑、必要時支護坑壁和排水疏幹後對地基不加處理即可修建,工期短、造價低,因而設計時宜優先選用天然地基。當這類基礎及上部結構難以適應較差的地基條件時才考慮採用大型或複雜的基礎形式,如連續基礎、樁基礎或人工處理地基。

一、按基礎剛度分類

1、剛性基礎

剛性基礎是由磚、石、素混凝土或灰土等材料做成的基礎。

2.擴展基礎

當剛性基礎不能滿足力學要求時,可以做成鋼筋混凝土基礎,稱爲擴展基礎。

柱下擴展基礎和牆下擴展基礎一般做成錐形和臺階形。對於牆下擴展基礎,當地基不均勻時,還要考慮牆體縱向彎曲的影響。這種情況下,爲了增加基礎的整體性和加強基礎縱向抗彎能力,牆下擴展基礎可採用有肋的基礎形式。

二、按構造分類

淺基礎按構造類型可分爲四種:

1.單獨基礎:在建築中,柱的基礎一般都是單獨基礎。

2.條形基礎:牆的基礎通常連續設置成長條形,稱爲條形基礎。

3.筏板基礎和箱形基礎:當柱子或牆傳來的荷載很大,地基土較軟弱,用單獨基礎或條形基礎都不能滿足地基承載力要求時,往往需要把整個房屋底面(或地下室部分)做成一片連續的鋼筋混凝土板,作爲房屋的基礎,稱爲筏板基礎。爲了增加基礎板的剛度,以減小不均勻沉降,高層建築往往把地下室的底板、頂板、側牆及一定數量的內隔牆一起構成一個整體剛度很強的鋼筋混凝土箱形結構,稱爲箱形基礎。

4.殼體基礎:爲改善基礎的受力性能,基礎的形式可不做成臺階狀,而做成各種形式的殼體,稱做殼體基礎。

第四節深基礎

深基礎有兩種類型——樁基礎與墩基礎

一、樁基礎

樁的分類

樁可根據樁身材料、施工方法、成樁過程中擠土效應、承載性狀及使用功能等進行分類。

1.按樁身材料分類

按樁身材料不同,可將樁劃分爲木樁、混凝土樁、鋼筋混凝土樁、鋼樁、其它組合材料樁。

2.按施工方法分類

按施工方法可分爲預製樁、灌注樁兩大類。

d.e.f.混凝土灌注樁

3.按成樁過程中擠土效應分類

隨着樁的設置方法(打入或鑽孔成樁等)的不同,樁周土所受的排擠作用也很不相同。擠土作用會引起樁周土天然結構、應力狀態和性質的變化,從而影響土的性質和樁的承載力。

對樁按設置效應分爲三類:擠土樁、小量擠土樁和非擠土樁。

4.按承載性狀分類

軸向荷載作用下的豎直樁,按達到承載力極限狀態時的荷載傳遞主要方式,可分爲(a)端承型樁和(b)摩擦型樁兩大類,如下圖所示。

沉管灌注樁施工過程:就位——沉套管——開始灌注混凝土——下鋼筋骨架繼續澆灌混凝土——拔管成型

二、墩基礎

墩基礎是在人工或機械成孔的大直徑孔中澆築混凝土(鋼筋混凝土)而成,我國多用人工開挖,亦稱大直徑人工挖孔樁。墩身施工:在護圈保護下開挖土方——支模板澆築混凝土護圈——澆築墩身混凝土

1、墩基的適用範圍:

埋深大於3m、直徑不小於800mm、且埋深與墩身直徑的比小於6或埋深與擴底直徑的比小於4的獨立剛性基礎,可按墩基進行設計。墩身有效長度不宜超過5m。

墩基礎多用於多層建築,由於基底面積按天然地基的設計方法進行計算,免去了單墩載荷試驗。因此,在工期緊張的條件下較受歡迎。

墩基施工應採用挖(鑽)孔樁的方式,擴壁或不擴壁成孔。考慮到埋深過大時,如採用墩基方法設計則不符合實際,因此規定了長徑比界限及有效長度不超過5m的限制,以區別於人工挖孔樁。當超過限制時,應按挖孔樁設計和檢驗。

單從承載力方面分析,採用墩基的設計方法偏於安全。

2、墩基的設計應符合下列規定:

a、單墩承載力特徵值或墩底面積計算不考慮墩身側摩阻力,墩底端阻力特徵值採用修正後的持力層承載力特徵值或按抗剪強度指標確定的承載力特徵值。岩石持力層承載力特徵值不進行深寬修正。

b、持力層承載力特徵值的確定應符合國家標準《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XX第5.2.3條的規定。

甲級設計等級建築物的墩底承載力特徵值可通過孔內墩底平板載荷試驗、深層平板載荷試驗、螺旋板載荷試驗等方法確定。荷載不大的墩,也可直接進行單墩豎向載荷試驗,按單樁豎向載荷試驗方法直接確定單墩承載力特徵值。

墩埋深超過5m且墩周土強度較高時,當採用公式計算、室內試驗、查表或其他原位測試方法(載荷試驗除外)確定墩底持力層承載力特徵值時,可乘以1.1的調整係數,岩石地基不予調整。

c、墩身混凝土強度驗算應符合國家標準《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XX第8.5.9條的規定。

d、墩底壓力的計算、墩底軟弱下臥層驗算及單墩沉降驗算應符合國家標準《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XX第5章地基計算中的有關規定。

3、墩基的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a、墩身混凝土強度等級不宜低於c20。

b、墩身採用構造配筋時,縱向鋼筋不小於8φ12mm,且配筋率不小於0.15%,縱筋長度不小於三分之一墩高,箍筋φ8@250mm。

c、對於一柱一墩的墩基,柱與墩的連接以及墩帽(或稱承臺)的構造,應視設計等級、荷載大小、連繫樑佈置情況等綜合確定,可設置承臺或將墩與柱直接連接。當墩與柱直接連接時,柱邊至墩周邊之間最小間距應滿足國家標準《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gb50007—XX表8.2.5—2杯壁厚度的要求,並進行局部承壓驗算。當柱與墩的連接不能滿足固接要求時,則應在兩個方向設置連繫樑,連繫樑的截面和配筋應由計算確定。

牆下墩基多用於多層磚混結構建築物,設計不考慮水平力,牆下基礎樑與墩頂的連接只需考慮構造要求,採取插筋連接即可。可設置與墩頂截面一致的墩帽,墩帽底可與基礎樑底標高一致,並與基礎樑一次澆注。在墩頂設置墩帽可保證墩與基礎樑的整體連接,其鋼筋構造可參照框架頂層的樑柱連接,並應滿足鋼筋錨固長度的要求。

d、墩基成孔宜採用人工挖孔、機械鑽孔的方法施工墩底擴底直徑不宜大於墩身直徑的2.5倍。

e、相鄰墩墩底標高一致時,墩位按上部結構要求及施工條件佈置,墩中心距可不受限制。持力層起伏很大時,應綜合考慮相鄰墩墩底高差與墩中心距之間的關係,進行持力層穩定性驗算,不滿足時可調整墩距或墩底標高。

f、墩底進入持力層的深度不宜小於300mm。當持力層爲中風化、微風化、未風化岩石時,在保證墩基穩定性的條件下,墩底可直接置於岩石面上,岩石面不平整時,應整平或鑿成臺階狀。

三、沉井基礎

爲了滿足結構物的要求,適應地基的特點,在土木工程結構的實踐中形成了各種類型的深基礎,其中沉井基礎,尤其是重型沉井、深水浮運鋼筋混凝土沉井和鋼沉井,在國內外已有廣泛的應用和發展,如我國的南京長江大橋。

1、沉井按下沉方式分類

(1)就地製造下沉的沉井

這種沉井是在基礎設計的位置上製造,然後挖土靠沉井自重下沉。如基礎位置在水中,需先在水中築島,再在島上築井下沉。

(2)浮運沉井

在深水地區,築島有困難或不經濟,或有礙通航,或河流流速大,可在岸邊制築沉井拖運到設計位置下沉,這類沉井叫浮運沉井。

2、沉井按外觀形狀分類

沉井按外觀形狀分類,在平面上可分爲單孔或多孔的圓形、矩形、圓端沉井及網格形沉井。圓形沉井受力好,適用於河水主流方向易變的河流。矩形沉井製作方便,但四角處的土不易挖除,河流水流也不順。圓端形沉井兼有兩者的優點也在一定程度上兼有兩者的缺點,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基礎類型。

沉井豎直剖面外形主要有豎直式、傾斜式及階梯式等。採用哪種形式主要視沉井需要通過的土層性質和下沉深度而定。

第三部分基坑與邊坡工程

第一節概論

基坑和邊坡工程我們在這次實習中並沒有接觸多少,特別是深基坑。原因是在焦作地區沒有適合的實習基地。大部分工程不是深基坑,而是深基坑的已經完工,正在建設地上部分,無法看到。淺基坑工程倒是見到了幾處,河南理工家屬樓建設項目和龍澤小區項目。

邊坡工程我們見到了一處及縫山針公園的建設項目,它是焦作近年的重點工程。由於焦作要建設國家旅遊城市,而北部由於多年的開山造成山體的崩塌和滑坡,巖體裸露,即不安全又不美觀。因此焦作市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山體的護坡綠化工程。它採用最先進的生態護坡技術,這在中國是第二例,青島是第一例,它是從日本引進的。

第二節基坑工程

基坑是建築工程施工中,爲方便地基的施工而在地表開挖的施工場所。按開挖深度分爲兩類:深度等於或大於七米稱爲深基坑,小於七米的爲淺基坑。按開挖方式可分爲放坡開挖基坑和支護開挖基坑兩大類。按功能用途分爲:樓宇基坑、地鐵站深基坑、市政工程地下設施深基坑、工業深基坑。

一、地下水控制

當基坑開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時,爲了防止因地下水作用而引起的滲流、流砂、管涌、坑底隆起、邊坡滑塌以及坑外地層過度變形等,保證施工過程中處於疏乾和穩態的工作條件下進行開挖,必須做好對地下水的控制工作。基坑工程控制地下水的方法有降低地下水位與隔離地下水兩類。對於弱透水地層中的淺基坑,當基坑環境簡單、含水層較薄、降水深度較小時,可考慮採用集水明排的方法進行降水;在其他情況下宜採用降水井降水、隔水措施或隔水、降水綜合措施。基坑地下水控制設計應具備下列資料:

(1)地層各分層的巖性厚度及頂底板高程。

(2)地下水的類型、地下水位標高與動態規律以及各含水層之間的水力聯繫。

(3)各含水層的補給、徑流條件、基坑與附近大型地表水源的距離關係及其水力聯繫。

(4)各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及與降水相關的工程地質參數。

(5)基坑開挖深度、尺寸,基坑周圍建築與地下管線基礎情況,基坑支護結構類型。

(6)基坑工程施工季節內的氣象資料及基坑維持時間

(一)基坑降水

基坑降水常用的方法是明溝排水和井點降水。明溝排水就是在基坑內或基坑外設置排水溝、集水井(坑),用抽水設備將地下水從集水井(坑)中排出。井點降水是將帶有濾管的降水工具沉沒到基坑四周的土中,利用各種抽水工具,在不擾動土結構情況下,將地下水位下降至基坑底部以下,以利基坑的開挖。井點降水在深基坑中應用較廣,下面將着重介紹該方法。

常用井點類型與適用範圍見表1。實際中應根據基坑規模、槽深、環境條件、各土層滲透性和降低水位的深度等合理選擇降水井類型。表1降水井類型及適用範圍表

適用條件

降水井型滲透係數(cm·s-1)可降低水位深(m)土質類別

輕型井點及型井點1×10-7~2×10-4<66~10含薄層粉砂的粉質粘土,粘質粉土,砂質粉土,粉細砂噴射井點1×10-7~2×10-48~20含薄層粉砂的粉質粘土,粘質粉土,砂質粉土,粉細砂電滲井點<1×10-7根據選定的井點定粘土,淤泥質粘土,粉質粘土管井>1×10-6>10含薄層粉砂的粉質粘土,砂質粉土,各砂土,礫砂,卵石砂(礫)滲井>5×10-7根據下伏導水層的性質及埋深確定含薄層粉砂的粉質粘土,粘質粉土,砂質粉土,粉土,粉細砂。

基坑降水首先應進行基坑降水內容的設計,設計內容主要有:①確定降水井類型;②降水井系統的佈設,包括井數、井深、井距、井徑、過濾管、工人

濾層、單井出水量、水位與地面沉降的監測等;③預測降水效果,包括基坑內外典型部位的最終穩定水位及水位降深隨時間的變化,降水引起的沉降及對鄰近建築物、地下管線等的影響;④設置回灌井時,應進行回灌系統的設計。

井點的平面佈置儘可能使井點能包圍基坑,並考慮地下水流向、降水深度和土質等因素,佈置成環形、u型或線形,目的是使基坑中心水位降到最低。當基坑寬度小於6m,降深不超過5m時,可採用單層輕型井點;若要求降水深度大於5m、基坑寬度大於6m時,可採用多層輕型井點;井點距坑邊約0.5~1.0m。基坑降水的井數、井深、井距及單井出水量等可通過計算確定。在房屋建築與構築物的基坑降水中,多采用輕型井點或多層輕型井點類型

造成基坑工程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基坑及周圍土體物理力學性質、埋藏條件、水文地質條件十分複雜,勘察所得到的數據離散性大,很難比較準確地反映土層的總體情況;

2)基坑周圍複雜的施工環境。諸如:鄰近的建(構)築物、道路和地下管線等設施都會對基坑圍護結構產生不良影響;

3)基坑周圍側向土壓力計算和圍護結構受力簡化計算的假定都與工程實際狀況有着一定差別,因此對基坑穩定性和變形問題的預測很難做到比較精確;

4)圍護結構施工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到圍護結構及。被圍護土體變形量的大小,穩定性以及鄰近建築物、構築物及設施的安全。一個設計合理的圍護系統,完全可能是由於施工質量未能滿足要求而造成破壞;

5)連續的降雨及暴雨等引起的牆后土體應力增加,沖刷,浸泡、地下水滲透都會引起圍護結構失穩;

6)基坑開挖施工過程中的一些人爲因素,諸如施工順序不當、支撐安裝不及時,坑周邊堆載過多、排水不暢等都會對圍護造成不良影響。

第三節邊坡工程“縫山公園”是焦作市XX年市政府重點項目之一,是一個以生態、休閒、娛樂爲一體的開放性公園,公園佔地面積600畝,綠化面積佔公園總面積的70%,公園的基礎設施有園區道路、星光廣場、垂釣中心、七賢居、瞭望臺、谷地花園、山體瀑布、自助果園、停車場等建設項目,另有民俗文化節、別墅羣、滑草場、野營燒烤、攀巖中心、兒童樂園等招商項目。“縫山公園”建設工期6個月,建成後的“縫山公園”不僅能改善我市的生態環境,更爲市民增添了一處休憩鍛鍊的優美場所,又使我市多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縫山公園基礎設施包括山坡治理復綠、山體大瀑布、停車場、主環路和星光廣場等14個建設項目、22個標段。

焦作市縫山公園位於市區北部,嶺南大道在山前東西橫貫而過,其南坡因多年開採石料,形成一西起民主北路、東至甕澗河,面積約20公頃的殘破、廢棄山坡地。XX年起,焦作市委市政府爲改善市區北部生態環境,斥資數千萬元對殘破山體及廢棄石料場進行了綠化,現已初見效果。

爲在現有基礎上,通過改造,使之形成一個集生態、休閒、遊樂等多功能於一體的,能滿足市民遊玩的綜合性場所,進一步提升焦作市的對外開放形象,

綠化混凝土是一種可以代替普通混凝土進行施工的生態工藝材料。綠化混凝土的骨料不採用砂,而是大量使用玻璃、拆除的混凝土等再生材料,採用特殊的配比,使顆粒之間有較大的孔隙,並在其間添加一些輔助培養劑,使混凝土能夠生長植被。綠化混凝土在利用廢舊材料和保證工程質量的前提下,有效地增加了綠化面積,收到了良好的生態效果。

二、生態護坡

1、坡面鐵絲網

穩定的岩石地坡鐵絲網靠錨杆固定在坡面上,不穩定的岩石邊坡靠錨杆〈或錨索〉穩定坡面後再與坡面鐵絲連爲一個整體,坡面鐵絲網是噴植混凝土綠化基材與岩石邊坡前期相結合的不可缺少的材料。採用18號鐵絲編制呈網眼爲8—13cm的菱形。網眼過大會增加鐵絲網單位面積的負荷,使鐵絲網變形,對距鐵絲網較遠的基材起不到固定作用,在基材重力作用下還會產生局部溜塌;網眼過小,其基材在噴射時不易穿透鐵絲網,基材與岩石邊坡不能有效地密貼在一起,形成一個空面,不利於植被生長和邊坡地穩定。

2、基材地穩定機理

基材中地黏土和木質纖維是基材在邊坡上穩定的主要材料。當基材噴射到坡面上,其木質纖維一頭絞在坡面鐵絲網上,另一頭粘在基材中;黏土則粘在岩石和鐵絲網上。當木質纖維在基材中腐爛時,完成了自身在基材中的連接筋的作用,取而代之的是根系發達的草本植物的根系網,它將坡面上綠色的草、後層基材和岩石表層緊緊地連在了一起。

3、混合草種

在噴植混凝土護坡地基材中主要選用適應溫度變化地混合草種,具備較強地生命力,能在不同季節繁殖且根系發達、葉莖低矮。主要有狗牙根、白喜草、高羊毛等。(1)草種的用量:摻入每平方米草種2—3kg;(2)草種的預處理:草種直接混入基材,發芽極其困難。爲提高其發芽率,採用化學藥物催芽方法預處理。具體方法爲:配置0.5%的氫氧化鈉溶液,將草种放到已配置好的溶液中浸泡24h。浸泡過程中常用木棍拌和,撈出後用清水沖洗乾淨,然後再用清水浸泡6—8h,撈出略曬乾即可拌入綠化基材。(3)草種發芽生長的前期養護:當拌有混合草種的基材噴射到岩石坡面上,就要注意草種發芽生長的前期養護工作,養護的主要工具是高壓噴霧器,它使養護水霧化後均勻地溼潤在坡面基材上。在養護過程中,要注意控制好噴頭與坡面地距離和移動速度,保證無高壓射流水衝擊坡面形成徑流,沖走綠化基材及草種。前期養護每天早晚各噴一次,以後逐漸減少,養護時間爲六個月。如果噴射植被護坡是在夏秋之交施工,天氣熱、太陽大、雨水少,爲了保證草種的成活,採用覆蓋無紡布,主要起到防雨水沖刷,旱季及冬季保溫保溼、隔熱防曬,透氣通風之功能。當拌有混合草種的基材噴射到坡面上,立即覆蓋無紡布,無紡布與坡面的距離控制在0.1—0.5m,接頭處重疊15cm,並按程序加強養護。

生態護坡能夠廣泛應用於堤防的迎水面、背水面,高水位或低水位均適用。

4、生態護坡的特點:

①無論是水下還是水上,護坡中植物都可以自由生長,甚至有動物的生存空間,生態效果好。

②相對於普通混凝土護坡,可以降低造價,根據佐藤道路株式會社的介紹能節省10%~30%。

③集中施工的流水作業可以大大縮短工期。

④高度的機械化作業能夠有效保證工程的質量。

5、綠化混凝土的其他應用及發展前景

目前,綠化混凝土在西方發達國家大力推廣應用,尤其是日本,其國土面積狹小、人口密度過高,將綠化混凝土的應用作爲解決生態問題與用地之間矛盾的一個主要手段。現在,日本已經將綠化混凝土應用到了道路、廣場、園林、建築屋頂等等方面。

在公園的排水施工中採用多孔隙綠化混凝土預製井或管道,既能夠排除地表的積水,還可以有效地排除地下過多的積水。多孔隙的混凝土如果應用在路面上,不但能夠在雨天快速地排除路面積水,而且能夠減少強光的反射從而增加交通安全。

除了應用範圍的擴大外,綠化混凝土本身也在發生着變化,木片多孔隙綠化混凝土、發泡玻璃多孔隙綠化混凝土等等適應新領域的新材料層出不窮。綠化混凝土的快速發展及大量應用,提高了工程的質量,也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結束語持續四個星期的生產實習就這樣結束了,四個星期的時間的確不能說是很長,可是它帶給我們的卻是永遠也忘不了的經歷。在這四個星期裏,我們去過焦作縫山針地質公園,去過焦晉高速公路,我們知道了很多有關地基處理和基坑支護的知識,瞭解了基坑支護的施工工序和方法,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體分類,掌握了一些實踐的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實習是將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初步的與實踐聯繫起來,不僅讓我們堅信了以前所學的知識的正確性,同時也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接觸了好多有用的新名詞、新術語,也爲我們下學期將要進行的專業課的學習鋪下了道路。

在這短短的四個星期裏,我們不僅在知識上更上一曾樓,而且在身體素質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作爲一名土木工程專業的大四學生來說,如果在學習專業課之前直接就接觸深奧的專業知識是不科學的,爲此,學校帶領我們進行了這次實習活動,讓我們從實踐中提前獲得對這門自己即將從事的專業的感性認識,爲今後專業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花這四周時間專門進行實習是非常值得的,我爲此而感到欣慰!總之,在這次實習中,我們的各個方面都有了進步,相信這次實習給我們帶來的經歷一定可以爲我們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很大的幫助!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