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程實習心得感言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6W

實習可以將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當中,反過來檢驗書本上理論的正確性。本站小編收集了建築工程實習心得感言,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建築工程實習心得感言
建築工程實習心得感言篇1

建工實驗室是一座比較老式的工業廠房建築,外表像以前的民用建築。其頂部採用了預製鋼筋混凝土行架樑和混凝土板,這種構造既笨重又限制了樑的跨度,現在已經被廣泛使用的剛行架和鋼板所取代。

其兩側柱子是典型的工業廠房的柱式,上部有牛蹄,用於安裝吊車的軌道。其寬面也個立了兩根抗風柱,這些柱和每隔一段距離設的樑使牆能有足夠的剛度以抵抗強風的荷載。實驗室的作用在於給結構設計師一個能檢驗其設計可行性的場所,這對建築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是科學實驗所必備的。

在實驗室,我們看到了許多大型的實驗儀器,它們實質上都是給試件提供壓、拉、剪方面的應力,從而檢測其能承受力的能力,也就是它們的強度。結構構件(通常是柱樑板,當然也有樁)通過吊車吊到實驗機牀上,然後對構件施加荷載,並通過設置在構件裏的傳感器將應力和變形情況的有關信息傳給相關儀器,實驗員記錄數據並分析處理變可以得出結果了!

在實驗室,我們還可以看到做各種構件的模型。其中有做樁的鋼絞線和拉緊鋼絞線的套子等。當然,我們不僅看了各種機器,以及瞭解了它們的基本用途和使用方法,而且對建工實驗有了初步的認識,並建立起一種實驗檢驗假設的觀念,這次參觀應該是有比較大的收穫的。

建築工程實習心得感言篇2

觀看與建築有關的錄象前一天通過現場參觀,我們對建築有了一般的感性認識,但對於施工的過程與一些細部問題和可能發生的危險問題我們知道得還比較少。

通過紀錄片的形式,我們能從整體的廣度來認知和學習。我們觀看了曾經是全國第一高樓的xxx大廈的建設過程,從錄像裏我們看到了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的建造過程,也看到了比較先進的施工生產技術,例如:泵送混凝土的澆築方法和高效的支模技術等。這些技術在生產中應用給生產帶來了很高的效率。

在第二部錄像中我們看到了地球上最嚴重的自然災害——地震對人們生命財產的損害,當然,除了人的生命外受到地震傷害最大的就是建築了。每當地震襲擊城市時,就會有成千上萬的建築毀於一旦,地震後的城市將是滿目瘡痍,我們平時習慣的街道樓房都消失了,這對我們的精神是很大的傷害。 那些年代久遠的老房子,沒有經過什麼抗震處理,在地震中是很容易被毀的。

這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因爲這些房子大多是磚石結構或磚混結構,這種結構的抗震性能是很差的,幾乎不可以抗震的。然而有些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的樓房在地震中也不能倖免——當然這些情況還要對建築物所在的環境和它的固有頻率與地震頻率的關係進行研究——但原因往往是這些建築結構受力的不合理性。

建築工程實習心得感言篇3

在鋼筋堆放區我們可以看到不同型號的鋼筋是分開放的,而且還在其前面標明鋼筋的型號和進場時間等信息。我們跟着現場管理員上了樓,我們踏上用鋼管和鐵網搭接成的梯子,開始覺得很危險,四周都有伸出來的鋼管或鐵條。二三樓的模板和支架已經拆了,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撐上部重量的柱子很大,大到使我們都覺得層高變小了。

在承重柱的四周有很多構造柱,它們是用來加大牆的強度的,以避免因牆身過長導致容易坍塌。一路上去,我們看到上面幾層樓板的支架還沒有拆,這些支架是用鋼管和模板組成的,鋼管很密,可見要承受完全沒有強度的混凝土板和樑需要很大的支撐力。

上到第十層,我們看到工人們還在綁紮鋼筋,柱和樑的鋼筋已經綁紮好並放到了模板預留的槽裏。我觀察了其中的幾條樑和柱,就像老師說的:樑的下部是首力筋,主樑有九條,次樑有六條;上不是架立筋,主樑和次樑也不同;受力筋和架力筋之間用箍筋綁紮。

而柱子就不一樣了,三四條樑要交匯於柱,就必然要使樑的鋼筋穿過柱子,這樣使得柱頭的鋼筋十分密集,同時澆築混凝土時也要注意密實。

板的配筋一般有受力筋和架力筋,受力筋在下方,分縱橫兩路;架力筋在上方,也是縱橫兩路放着。擺好的鋼筋就要用鐵絲綁紮好,爲了保證麪筋不被踩低下去,還要用馬蹄筋將其擡高。在看板筋時我們發現連同鋼筋一起鋪設的還有電線管,這是電專業和結構專業合作的一個體現。

我們的現場參觀時間很有限,只看到了工人在佈置板筋,沒有看到他們澆築柱樑板,砌築磚牆以及其它的施工情景,所以認識也是很片面的,這個只能作爲我們對施工的感性認識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