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實習報告範文4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07W
本文目錄新聞實習報告範文新聞編輯實習報告範文樣本最新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的相關實習報告新聞實習報告--香港《盛世》雜誌

一、實習單位:xx教育出版社

新聞實習報告範文4篇

安徽教育出版社成立於1982年,以教育出版爲主,兼及專業出版及大衆出版,是一家實力雄厚、特色鮮明的地方出版機構。轉企改制後隸屬安徽出版集團,目前是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出版社下設教材、國小教育、國中教育、高中教育、高教職教、

教育理論、綜合、美術(圖文書)等八個圖書編輯部和《紅蜻蜓》、《青蘋果》兩個雜誌社及安徽教育電子音像出版社、安徽教育網絡出版有限公司等機構。

二、實習內容:校對

本人這次在安徽教育出版社進行了爲期一個月的實習,由於是初次到這來實習,我們被安排負責校對工作的部門,校對也是出版社裏最基本和最常見的一項工作。當第一次進入出版社的時候,我的心裏充滿了好奇與敬意,作爲一名學生,教育出版社對於我們是不能再熟悉的一個名了,因爲從小到大我們的課本和輔導書上面都標記着“出版社”的樣,這次能有幸的接觸到這個單位對於我來說都有些驚喜!

當第一天老師帶我們去的時候,我們發現安徽教育出版社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麼氣派,但是進入公司裏面之後我們才發現它的確不同於其他的企業單位,整個大樓裏面都很安靜,基本所有的工作人員都是在自己的辦公室裏面工作,也許這是傳說中的白領的工作吧,畢竟它的工作性質不同於其他的企事業單位!但是這裏的每個人都給人一種彬彬有禮的感覺,並且都很熱心,也許這是因爲他們大多數是有文化的知識人,所以他們並沒有給我們陌生的感覺!

在我們進入高教編輯部的辦公室的時候,我們發現整個辦公室的桌子上和櫃子中都堆滿了書籍和報刊,既有成冊的書也有一本本散裝的書稿!辦公室的王老師他告訴我們,他們最多的工作就是校對書稿,其實校對工作也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最簡單的也就是通常的查找錯別、修改病句之類,其次要求再高點的校對就是要考慮整篇文章或者整本書的句式和結構內容等方面的安排,再者知識紮實的要求較高的就是看編輯能否對書籍的內容和思想上進行判斷和思考。當然要求越高對於編輯的知識和能力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要越高。由於書籍是引導人民思想和提供人民知識的工具,所以它的正確與否也直接關係着能否正確的引導人民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特別是教育出版社的書籍,它們關係着一代人,一個民族和一個國家的未來,因此,在對於出版社書籍的審查和把關是非常的嚴格的!所以說,校對這一環節對於出版社來說是最基本也是最爲重要的一個環節之一,通常對稿件初審後,再將修改的稿件寄給作者進行檢查修改,並且對於每一篇稿件或每一本書籍的校對工作至少是要達到三遍以上,只有重複的認真的校對才能將失誤降到最低!

在辦公室內,我發現了很多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的教科書,其中有些書籍還是我們的教科書。在和辦公室的老師聊天的時候,我們知道了原來教育出版社的書籍的市場主要是學校等教育部門,當然從出版社的名來看,我們不難理解它是教育部門的“御用”出版社,但是隨着市場經濟的競爭性逐漸加強,“御用”的出版社也在無法壟斷某些市場,畢竟寵兒也有可能失寵的一天,曾經的“鐵飯碗”也可能會有生鏽的一天。教育出版社也是一個企事業單位,實現利潤的最大化也是它所追求的目標之一。現在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多的難計其數,並且許多高校擁有自己的出版社,因此在許多方面傳統的教育出版社已經很難再保持自身原來的優勢!

教育出版社在保守一部分原有的市場外,還要將市場打出去,爭取一些新的市場。原有的市場主要是學校等各教育部門,它們具有穩定性並且市場廣大。如何保持這塊蛋糕,當然就要就要保持好出版社與學校的聯繫,保持與學校的聯繫的關鍵是要加強出版社與學校老師的合作,當然,這裏的合作既包括邀請一些名師參加教材或書籍的編寫,同時,也可以邀請一些名師對出版社的書籍進行推介。至於參與出版界的競爭,那更要具有雄厚的競爭實力。其中書籍的好壞、書籍是否符合市場讀者的需要這是很關鍵的地方。因此每一本書的出版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首先是要根據市場調查分析進行立意,也即根據市場需求出版什麼樣的書,這一點不僅需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也需要領導者具有深厚的學識;然後聯繫某一方面或某一領域的一些知名作者進行選材編寫。只有抓住市場需要纔有可能贏得市場,依靠知名作者既能增加權威性也可以起到良好的廣告效應!因此,在出版社我發現許多的編輯和作者原來就是各高校的一些老師。

王老師拿着他正在校對的一卷書稿告訴我們如何校對稿件,如何正確使用修改符號,剛開始看着厚厚的幾百頁的稿件,我們的頭都大了,看來傳說中的編輯的工作並不是大家想的那麼風光。我們接過的第一個實習工作任務就是校對《霍山大辭典》,它類似於一本縣誌,裏面分不同的部分介紹了安徽省霍山縣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環境、旅遊等各方面知識。

在實習剛開始,因爲對一些情況還不熟悉,開始我們是看着王老師校對稿件的示範,他們校對的熟練程度和經驗對於我們這羣新手來說是具有天壤之別。王老師告訴我們校對的主要工作內容是:1、檢查多、漏、錯文及標點、符號錯誤;覈對標題、署名,文中

人名、地名、數、公式。

2.檢查版面、格式,圖表位置及表題、圖題,體、號、距和行距。

3.檢查標題位置、層次及轉行,註釋、參考文獻及序號,覈對中英文目錄及頁碼與文章的一致。

4.檢查目錄及對應的頁碼、刊眉、頁碼順序、版權,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刊號、年月期號。所以在學習時必須全神貫注的去看,有時候稍不留神就會錯過一點,遇到不懂的或者有疑問的我們都把它們標記出來,並且向他們請教。當然最重要的還是要自己動手去實踐,只有在不斷的校對中我才能熟悉和掌握校對工作的一些經驗和技巧。可是自己操作時不僅速度慢而且也不準確,中間還出現將對的改錯了。這也使我進一步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體會到即使再簡單的事你也不一定能輕易的做好。

在後來的實習中,我的實習工作並沒有多大的變化。也許是我們這些新手只能方便從事校對這方面的簡單工作,同時《霍山大辭典》的內容比較龐大,我們在校對完“概括”、“文化”、“軍事”這幾部分後,萬總重新拿了“政治”、“環境”等其他幾部分的稿件給我們。雖然《霍山大辭典》的內容有點過於枯燥,而且長時間的校對工作使人感到有些厭煩,但是我們還是選擇了堅持,並且萬總對我們的實習工作並沒什麼過多的要求。經過一段時間的校對工作,我不但逐漸熟悉校對的一些基本操作,對於修改錯別和病句也有了一定的熟悉,並且對於霍山縣各個方面有了一些瞭解,同時也對於大辭典、縣誌有了一些認識。

當然在實習當中,出版社的一些老師還給我介紹了出版社的一些工作情況。萬總還帶領我們參觀了安徽省教育出版社的一些工作部門,並且向我們介紹了各部門的一些工作情況。在一些部門我看到了許多熟悉的書籍,特別是一些教科書和輔導書,同時我也看到了一些輔導書編輯的一些程序和一些稿件。這使得我更清楚的具體地瞭解書籍製作的一些流程,也使得自己的好奇心得到了一些滿足。

三、收穫和感想:

作爲一名新聞專業的學生,在出版社實習的一個多月對於我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剛開始進入出版社的時候,心裏難免有些激動和好奇,畢竟這是我第一次這麼近的距離與出版社接觸,並且我還能有幸在裏面實習一段時間。當然,這一切也是多虧了學校的指導老師的介紹。

在我們剛開始進行校對工作的時候,難免有些心浮氣躁。有時看着厚厚的一本又一本的稿件,我們確實感到有點頭大,同時,枯燥的稿件內容很難讓我們點燃自己內心的激情。當聽到別的同學在別的單位實習的生活是如何精彩時,我們有時也不免會嘆氣,甚至還會抱怨一兩句。

在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們也慢慢的學會了去接受和適應實習的工作。也許知道抱怨沒有用,我們到後面終於靜下了心了。靜下心來後,我們發現原來我們的實習生活並沒有那麼糟糕,我們校對稿件的時候也不再感到那麼痛苦,而且一切過的也很順利。改變不了生活,就嘗試改變一下自己,選擇新的一種生活方式,也許會發現原來生活還是那麼的美好!

當我逐漸習慣和實習出版社的一些工作情況後,我才發現原來自己的抱怨是多麼的無知和可笑。無論是從學歷還是經驗來看,我都沒有抱怨的資本。這裏的大多數工作人員都有着足夠的學歷和經驗,但是他們對於這裏的工作有的更多的是知足和感謝。很多的工作人員是研究生以上的學歷,萬總編更是一位有着豐富經歷的老師,但是他們對於我們感到枯燥的工作是那麼充滿激情。

說實話,我們在那實習的工作環境是十分的好,出版社的指導老師也對我們也是十分的關心。但是我們怎麼會一開始就會感到不滿足甚至有些抱怨呢?我後來才發現自己原來真的不怎麼了解什麼是工作,不瞭解什麼是社會的真實情況,甚至不瞭解纔是真正的生活。從小到大,我們更多的時間是生活在校園的這個小的社會圈裏面,總習慣了生活是那麼的順利、那麼的簡單。當我們存在着這種錯誤的認識,並將它帶出校園走向真正的社會,我們纔會發現自己錯的是多麼離譜!甚至我們抱怨真正的社會並沒有按照我們的構想中那樣運行,當我們難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時,我們會大呼就業難、工作難,甚至說社會對我們的要求越來越高。其實,社會並不會因爲某個人或某國人或某一代人而改變自己的規律,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優勝劣汰是永不變的法則,符合不了要求的人永遠被社會所接受。

也許是社會中存在了許多像剛開始抱怨工作的我一樣的人,所以大家纔會產生就業難,工作難的錯覺。其實社會中並不缺少工作崗位,也不缺乏優秀的工作崗位,而是我們缺乏實力!我們缺乏實力是因爲我們缺乏真正認清社會需要的能力,或者我們缺乏較早了解社會需要的實力。因爲缺乏認識,所以我們在學校很難認清真正學習的方向,也即學什麼,如何學。從這次實習中,我從來沒有如此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

或許這次簡單的枯燥的校對工作對於我的專業學習不一定真正的起到多大的幫助;或許呆在辦公室的生活沒有外面跑新聞那麼精彩;或許在出版社實習也沒有完成我想發表文章的願望,但是經歷過這一段時間後,我可以問心無愧地說我也有了收穫!至少我知道抱怨生活不如靜心去面對生活的一切;至少我發現校對工作也是一門很深的學問;至少我對於以前感到陌生的霍山縣有了一定的瞭解。對於收穫,有的是看得見,有的是無法看見;有的或多或少,也有的或大或小;有的是十分有價值,有的卻是十分有意義。不管怎樣,有收穫就好,至於多少好壞那另當別論!

最後,我想要說的是感謝!要感謝太多的人,也要感謝太多的事!因爲有了你們,才使我最後有了收穫!我想堅持的人都會有收穫,我希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收穫!

新聞編輯實習報告範文樣本最新新聞實習報告範文(2) | 返回目錄

抑制住激動的心情我推開了建工集團新聞中心的大門,我有幸來到《湖南建工》編輯部,進行專業實習。在這寶貴時間裏,我不僅對專業知識有了更爲深刻的瞭解,同時也學到課本外的實踐經驗。這些收穫對我今後的學習和工作都起到了很大的指導作用,使我受益匪淺。

第一天到新聞中心時,我心裏七上八下的,看着大家忙碌的身影,完全不知該從哪裏下手。負責帶我的戴姐和蒿哥給我介紹了部門的大體情況。第一天,他們沒有帶我採訪,而是讓我閱讀他們編輯的報紙。說實話,以前看報紙往往只是看個熱鬧,根本沒有意識去觀察新聞的思路和寫法。

從第二天起,我就跟着戴姐和蒿哥開始了緊張而忙碌的採訪。一旦接到新聞線索,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要立刻奔赴現場。我們一般的工作流程是接到領導電話,立馬出去採訪,然後回來寫稿。任務多時,稿子往往不止一個。這也讓我深深體會到記者的生活並非像想象中那麼浪漫。

新聞需要注重一些事實細節,比如人物、時間、地點等必須要精確。剛開始採訪時,自己總不注意,人名地名沒有留心去反覆覈實。在戴姐和蒿哥的囑咐下,我知道了這些看似細枝末節的小事其實是新聞中最重要的。一個錯誤的人名甚至會影響整個新聞的真實性。另外,新聞中每一個,每一個稱謂都要準確具體。

作爲記者需要一定的專業知識,但是相比之下社會知識和經驗也同樣很重要。要想成爲一名出色的記者就必須有全面的知識結構。記者是綜合性人才,對每一領域雖然不能都像本專業那樣投入,但至少都應有一定的涉獵。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勤看書,多學習,擴充自己的知識面。

實習期間,我翻閱了大量的報紙雜誌,瞭解了很多報業知識。在採訪過程中,接觸到了各個階層的人羣,在與他們打交道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欠缺的東西——人際交流。作爲新聞記者,這個能力意味着你能否使採訪對象信任你,把積壓在心底的話向你透露,把新聞事件背後的故事挖掘出來。特別是在人物專訪時,這往往也是一條新聞取勝的關鍵。除了不斷練習與人交往的能力,我的體會還有采訪前務必對你的採訪對象做一個全方位的背景瞭解。這樣做可以使你的採訪對象感到自己不是和一個陌生人交談,不僅會很快拉近你們之間的距離,像老朋友一樣聊天,也會獲得對方的尊重。

在實習期間裏,我感到最辛苦還是趕稿子,但辛苦歸辛苦,我的寫作水平卻大大提高。最初寫稿,我總是抓不住新聞點,偏離採訪主題,寫的稿子常常被改得面目全非。在老師的耐心指導下,我漸漸找到那麼點兒感覺。休息時,我會仔細對比我和老師的稿子,揣摩老師的思路,分析自己的不足。另外,我常留心報社內部的評報欄,看編輯們的精彩點評讓我學到了不少東西。雖然還不能像老師一樣,將一些生硬的數據轉變爲一篇順暢生動的文章,但是經過努力,我的稿子被老師改正的地方越來越少,得到的肯定越來越多。

在實習期間,戴姐和蒿哥讓我發表了許多篇文章,這對我來說既是鼓勵也是鞭策。這次實習讓我增長了業務知識,體會到了新聞採寫的艱辛,提升了自己的新聞素養,而且增長了見聞,鍛鍊了自我,爲我接觸社會搭建了平臺。在新聞採寫方面,我獲得了長足的進步,自己的新聞敏感性和社會責任感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實習不過短短一瞬間,回頭看看,它幾乎等同於我大學三年的寬度。我真心地感謝報社的每一位前輩,這段難得的經歷,讓我看到了今後的奮鬥目標,必將充實我今後的人生。

市委宣傳部新聞科的相關實習報告新聞實習報告範文(3) | 返回目錄

3月至5月底三個月時間,我在招遠市委宣傳部新聞科實習。雖然領導沒有給我安排很具體的工作,但這是第一次正式與社會接軌踏上工作崗位,開始與以往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每天在規定的時間上下班,上班期間要認真準時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謹慎小心。 “天下英雄皆我輩,一入江湖立馬催。” 從學校到社會的大環境的轉變,身邊接觸的人也完全換了角色,老師變成領導,同學變成同事,相處之道完全不同。

在這巨大的轉變中,我們可能彷徨,迷茫,無法馬上適應新的環境。我們也許看不慣同行之間殘酷的競爭,無法忍受同事之間漠不關心的眼神和言語。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沒有受到領導重用,所幹的只是一些無關重要的雜活,自己的提議或工作不能得到領導的肯定。做不出成績時,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領導的眼色同事的嘲諷。而在學校,有同學老師的關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課,很輕鬆。實習過程中有兩件事對我觸動挺大的。一件是當我滿懷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剛坐在辦公室的椅子上,一個同事就問我:“你學什麼專業的?”答曰公共事業管理。“後這個專業啊,你會寫稿子嗎?” 看着他那一臉茫然與不屑,任何解釋都是多餘的,我決定用實際行動證明給他看看。另一件事是爲了證明自己的能力,我總是不失時機地展現自己,工作中領導安排給我的寫稿和改稿的任務,我都認認真真的完成,從來不敢馬虎,當我將自己辛辛苦苦寫的稿子一下,必恭必敬地遞到領導桌前時。領導接過說了一句:“好,有時間我會看的。”便隨手丟在了桌子的一角,繼續他的工作了,而且事後他竟然把這事給忘了。 常言道:工作一兩年勝過十多年的讀。三個月的實習時間雖然不長,但是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關於做人,做事,做學問。

“在大學裏學的不是知識,而是一種叫做自學的能力”。參加工作後才能深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課本上學的理論知識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時我在工作只是打打電話幫忙寫寫稿子,幾乎沒用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修改稿件時,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礎上努力自學儘快掌握有關新聞學的知識。平日裏勤動腦、動手、好學多問。由於住的地方離實習單位比較遠,所以每天7點不到就得起牀去擠公交車,那留給個人支配的時間更少。我們必須剋制自己,不能隨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來,而在學校可以睡睡懶覺,實在不想上課的時候可以逃課,自由許多。每日重複單調繁瑣的工作,時間久了容易厭倦。像我就是每天就是打掃打掃衛生,接接電話,坐着對着電腦打打,顯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簡單也不能馬虎。

實習,就像進了社會大熔爐一般,就算在學校是自我感覺良好,但是在社會裏自己就像是空氣中一粒微小的塵埃,也意識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識的匱乏。實習這三個月期間,我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驗到社會競爭的殘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積累各方面的經驗,爲將來自己就業之路做準備。千淘萬漉雖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爐的準備。

新聞實習報告--香港《盛世》雜誌新聞實習報告範文(4) | 返回目錄

實習單位:香港《盛世》雜誌

實習時間:XX.8.1~XX.9.1

香港實習側記

作爲一名來自大陸的學生有幸能來到香港實習,確實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而難忘的一筆。幸而在整個實習過程當中得到了老師和同事們的大力幫助,我在短短的實習時間裏學到了很多“實地作戰”的經驗。

關於《盛世》

《盛世》雜誌創刊於XX年12月,是一本香港較年輕的月刊雜誌,由澳門賭王何鴻燊投資創辦。雜誌以整個大中華地區的高檔次受衆爲主要讀者羣,發行方式以贈送和定購爲主,少量在報攤出售。

雜誌固定欄目有封面專題、企業專題、盛世人物、神州專題盛世脈搏等。發行至今,已成功撰寫香港潮商會、免費報紙時代、迪斯尼創千五億商計等封面專題,在香港上層商業人士裏面引起了一定影響。

目前《盛世》共有采編部、銷售部、市場部、財務部四個部門。公司人員流動性較大,採編部現行人手也較爲緊缺。經營狀況正在逐步改進,近期新調任一新行政總監對公司運作進行全面改版。

公司整體企業文化較爲溫馨。最開始創辦《盛世》雜誌的人同時也是香港壹傳媒公司的創始人之一,創辦《盛世》之初就把壹傳媒的管理理念帶到了這裏。除了編採人員可以採用彈性安排自己的上班時間,所有工作安排、任務完全網絡平臺化,在公司還爲員工提供了微波爐、電冰箱這些常用的家電,時刻爲員工供應飲料、零食和方便麪,員工可以自由拿取,每天下午五點左右,還會有專人爲大家送上新鮮麪包當下午茶。對於這種“家”的理念,員工們都表示非常滿意和享受。據說,這種公司文化是從外國引進的,通常在外資或合資企業纔會出現,在香港的媒體中並不多件,像星島、文匯這些老報來說是並不存在的。

實習感言

1、學會“偷聽”整個實習,自己接觸最多、跑得最多的可算得是大大小小的“記招”了。過去的我一直天真地認爲這樣的活動太沒有挑戰性,只是坐在位子上聽演講者們預先準備好的“通告”,哪不知原來一個簡簡單單的“記招”也有很大的學問。

每次當記招開始前後,香港同行的記者都喜歡圍成一堆,互相“對稿”,確保大家聽的信息準確無誤。如果你因爲晚到而錯過了“記招”過程中的某些環節,也可以在這個時候向“行家們”打聽回來。

在香港,記者們相互之間共享信息來源的情況非常普遍,雖然各個報刊雜誌都在爲了爭奪讀者而爭得面紅耳赤,但是私下記者同行們卻是好朋友,在他們看來,這樣的“對稿”行動並不會使他們喪失某些爭取獨家的機會,相反讓大家掌握的資料都準確無誤,顯然這一點跟大陸的記者反差極大。

老道的同事告訴我,這個時候身爲“新兵”的我們最好也上去“湊一湊熱鬧”,因爲這樣可以讓自己不至於漏掉一些重要而大家彼此關注的信息。當看到“行家”們圍着演講者進行小範圍的“私訪”,也最好學會“偷聽”,因爲這樣會讓自己得到一些“記招”以外的新訊息,比通稿上的內容更有意義。

2、建立人脈關係來到《盛世》的第一天,公司就爲我們製作了300張名片,與其它實習單位的同學比起來,讓我們覺得無比自豪。同事說,名片對於記者來說非常重要,就算出席的“記招”非常沉悶,沒有拿到什麼訊息,留下名片也對自己建立人脈關係有很大好處。特別因爲我們本身雜誌特色的原因,出席各類型的“記招”很多時候並不像其它報紙同行那樣,需要分分秒秒地“搶”新聞,而更多是通過這樣的場合,來擴大我們的人脈關係,爲我們的人物專訪等實質性工作打下鋪墊。

而我自身也真真正正嚐到了留名片的“甜頭”。因爲香港很多公司都有請公關公司替自己處理公關業務的習慣,所以很多時候我們與公關們交換名片以後,很可能意味着她以後接手的公關業務都會把自己列入被邀請的角色裏面。我自己其實也記記不清是在哪一場“記招”上留下了名片,但“無心插柳柳成蔭”,自此以後我的郵箱便經常出現了某家公關公司給我發出的“傳媒邀請”,主動地給我提供了很多新聞來源。

當然,跟公關公司們打好關係還有助於我們得到一些獨一無二的訊息。我曾經參加過一個大陸招商團來港招商的晚宴,出席當晚的記者只拿到了公關公司提供的通稿資料,對於具體的招商企業名稱、數額等重要訊息全無涉及,卻唯獨《東方日報》的記者手裏拿到了這樣一個版本。在跟其記者交談的過程中我才明白,原來這個記者跟負責本次活動公關工作的公關小姐事前是認識的,在她的幫忙下,記者也就得到了這份“特殊”的資料。身邊的同事告訴我,這樣的情況在香港非常普遍,不少公關公司都會主動向一些熟悉的報社提供新聞訊息,甚至提前向他們透露相關的內容,藉此在其報紙上做提前的宣傳。

不過,當你發現這樣的情況也不用太過擔心,別忘了,香港的記者們私下都是互相合作的夥伴,他們會非常樂意地把手中的資料給你參考,這個時候你只要利用手中的相機把它拍下來,就一樣可以掌握這份“珍貴”的資料了。

3、早點到,晚點走其實這個道理在我們學新聞採寫的時候,老師就已經教過了,但“實踐纔是檢驗真理最好的方法”,這次的實習讓我實實在在地明白了這句話的“真髓”。

實習的第二週,我們很幸運地安排到珍寶海鮮舫參加“浙港澳廚藝文化交流”活動,原本海鮮舫給我們各位記者安排了試吃活動,但因爲部分參加活動的記者是報紙記者,需要回去趕稿的緣故,最後參加試吃的只剩下我們和另外一家報社。人丁單薄地坐在餐桌前,剛開始還有一點“不好意思”,當同桌的另外一家報社“同行”也提前離開,就讓我們更加“難堪”了。不過在這個時候,竟然讓我們發現,主辦方的餐桌上出現了美食家蔡瀾先生。其實在我們剛剛開始簽到入場的時候,我們就已經發現嘉賓牌上有他的名,但一直沒見他的出現,以爲他不會來了,但沒有想到“晚點走”竟然讓我們碰上了這樣一位“貴客”。

我們自然是沒能放過這樣一個難得的機會,在活動結束後跟他做了一個專訪。當其時,我們還抱怨我們是月刊,如果服務的是報紙,明天這樣一條新聞登出來,肯定是“與衆不同”,成爲“行家”中的“頭條新聞”。

4、一種來源,不同寫法還是來自上面的珍寶海鮮舫,雖然我們很幸運地拿到了一個“獨家”,但是因爲雜誌出版週期的緣故,讓我們不能像報紙那樣對這一次活動做一個具時效性的報導。在編輯的指引下,我們嘗試着從另外一個角度出發來報導這個活動。而事實上,在其它當天去的報紙“同行”寫的稿中,不少同行也採用了另一種方法報道了這則新聞,使得一個簡單的活動,出現了多種形式的版本,不但有幾百的短新聞、副刊裏的專版,還有一些被列入了旅遊版面當中。

採訪者的生平,小到他在過去的公開場合所說的每一句話你都要有所瞭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這樣才能讓你在採訪過程當中更加容易地與被採訪者發生共鳴,讓他們覺得你對他有充分的瞭解,對這個專訪非常地重視,自然而然,被採訪者也就會非常默契地與你一道完成整個採訪任務了。

與一般的被採訪者不同,《盛世》雜誌所專注的都是一些總裁、名人,他們接受採訪的時間並不是可以由記者自己挑選的。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斷地聯繫他們的公關,不時地提醒他們爲自己安排採訪時間,確保能趕在截稿時間前完成。因爲公關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我們一家媒體,他們不會一直把我們的採訪計劃放在心上,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

至於採訪所涉及的問題我們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防出現冷場的現象。我曾經對美食家蔡瀾先生所做的小訪問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因爲是偶遇的關係,事前自己並沒有對蔡瀾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況進行了解,以至於在整個訪問過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較爲“客套”的問題,雖然心裏知道這樣一個機會是非常難得,但是卻因爲事前準備太少而使整個訪問出現了幾次冷場的情況,頗爲尷尬。

此外,我們還要做到“不懂馬上問”,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因爲當你行文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對於某個訊息不太肯定而打電話向被採訪者詢問,這樣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太不專業,給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採訪過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記一定要在現場“打破沙鍋問到底”,不要擔心這樣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領悟能力太低,因爲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你對於被採訪者所說的全部內容完全消化,不會在文章中出現“失實”的情況。

7、大陸人的“優勢”與香港土生土長的記者相比,我們這些大陸來的新聞記者顯然在處理內地新聞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在語言還是背景資料的瞭解上,我們都會比他們更加容易上手。

記得我曾經參加的一個廣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與一席操着不鹹不淡的普通話的香港記者採訪梧州市委書記。在採訪中,我這個大陸人的普通話明顯在提問過程中引起了在場記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書記對於我的問題也顯得格外的感興趣和配合,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衆多記者中當“主角”的滋味。

採訪過後,一位同是實習的文匯報記者還向我詢問了整個招商活動的背景訊息,包括什麼是招商,爲什麼要招商,市委書記接受採訪中所提到的個別名詞概念,讓我這個“蹩腳”記者也有了一個充當“顧問”的機會。

8、穿裝打扮合時宜我們這次的工作雖然屬於“實習”性質,但是對於用人單位來說卻決不會因爲你是實習生而放鬆對你的要求,特別在香港這個“時間等於金錢”的地方,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給你重新學習,一到公司他們就馬上把你當成了他們的員工,與其他正式員工一樣對待。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也要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覺得自己只是實習生,所作所爲還與在校一樣,包括我們的穿衣打扮也要與在學校有所區別。記得學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學生到上海採訪世乒賽的時候,一直嚴格要求出行的同學要穿着成熟,此行的實習讓我深切明白了這個道理。

開始實習的前一天,在院長的指引和幫助下,我們精心準備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戰衣”,雖然對於一身ol的打扮我們還不是非常地適應,但這樣的裝扮卻讓我們在用人單位裏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一開始我們還很不能理解,總是認爲當記者的要四周圍跑,穿成這個樣子怎麼能工作。到了《盛世》,經過副社長的解釋我才明白原來記者也要分場合穿衣服。特別對於我們這樣一本高檔次的財經類雜誌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檔場所,見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對於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在公司,我們永遠都能發現一些記者的位子旁邊掛着一套筆挺的西裝,目的就是用來應付突如其來的採訪任務。

而作爲我們這些還在學校生活的實習生來說,穿着成熟、職業一些,能給人一個幹練、穩重的印象,而不會讓人因爲你的實習身份而覺得你沒能力、難挑大樑。記得有一次在街上,我們如此成熟的打扮還讓一個路人誤以爲我們是公務人員而不斷地遊說我們加入公務員協會呢!

9、多主動,多成績與大陸不同,香港人會非常願意與你一同分擔自己的工作,只要你有這樣的意願,他們就會很樂意爲你提供這樣一個工作的機會,讓你學到更多的東西。

我們在《盛世》的一個月實習主要以編輯分派的任務爲主,所以在沒有分配到任務的時候我們通常只會呆在公司裏面。這樣的情況下,我們就一定要主動地向同事要求,是否能帶我們一同出席相關採訪活動,通常我們的要求都能得到同事的歡迎,而相反,如果我們保持緘默,那就意味着我們要呆坐在公司,白白浪費一天的實習時間。

關於香港媒體

香港新聞崇尚自由,只要你有錢和人手就可以自己動手創辦一份報紙,不需要經過太多複雜而嚴格的審批程序。如此的商業社會,讓媒體也染上了不少商業化的特色,當也因爲如此,使它具有了不少大陸媒體所缺乏的靈活性和科學性。

死女友後跳樓自殺的新聞。第二天,香港所有的報紙清一色都用了案發現場的圖片作爲頭條。但對於受害者的受傷圖片,報紙並沒有經過什麼特殊的處理,就這樣血淋淋地把整個案發現場的情況呈現在讀者的眼前。《星島日報》登出的頭條照片更是沒有對受害女友的臉部進行任何的處理,雖然東方、蘋果這兩份大報有對受害者的臉部進行“打格子”,但是讀者還是很清楚地可以辨別出受害人及死者的樣貌。我曾就這樣的行爲是否有違新聞倫理道德詢問過不少老道的記者,但他們都認爲這是報紙吸引讀者眼球的有效方式,可以理解。

7、報紙內容同質化香港人平常看的較多的報紙大多是蘋果、東方、星島、明報、成報、文匯和大公這幾份報紙,但作爲同派系的幾份報紙其同質化程度經常有着驚人的相似之處,譬如說蘋果、東方兩份報紙,每天的新聞大到頭版頭條,小到“豆腐塊”,大部分內容都差不多,市民通常看其中一份報紙就可以瞭解到兩份報紙的新聞。親公的文匯報和大公報在新聞的選材上和蘋果這些報紙雖然也有區別,但是作爲“姐妹報”之間的區別就不太明顯。

8、報紙表面銷售與實際發行間的吊佹走在香港的街道上,不難發現街邊賣報的攤檔上《蘋果日報》是銷售得最快的,下午四五點的時候,各大攤檔上的《蘋果日報》專欄都已經是空空如也,相反其他報紙的專欄就還有所剩餘,讓人覺得蘋果的銷售是要比其他報紙成功的。

但事實上,《東方日報》纔是香港報紙的銷量冠軍,蘋果日報緊追其後。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很大的程度上是發行商自己限制了自身的銷售數額,在讀者觀念中造成一種“搶手”的感覺,從而刺激報紙的銷售數額。

9、記者稿件數量不與稿費掛鉤香港記者所發表的文章並不像國內的報刊雜誌這樣,有稿費這另一個收入來源。記者所寫的文章都屬於記者工作以內的工作,不會因爲記者所寫的稿件質量或數量不同而導致工資水平的不同,完全沒有稿費一說。

10、新聞發佈會準時不晚點在香港,時間就是金錢,記者每天都有好幾個的記者會要跑,不可能在任何一個場合呆過久的時間。也因爲這樣,所有要求記者採訪的記者招待會基本上都會準時出席,不會延遲太久,這與國內習慣把活動推遲或晚點不同。有記者告訴我,如果主辦方特意把活動延遲而耽誤記者的時間,記者們是可以集體“示威”,帶隊離場表示抗議的。

11、罕見的“紅包”香港的媒體並不存在“紅包”這樣的尷尬,自從70年代以後,香港設立的廉政公署,開始對在職人員的薪酬收入有了法律監控以後,香港記者界就很少存在收受被採訪者利益的現象了。很多時候,被採訪者只會以贈送紀念品這樣的隱性形式向記者“表示感謝”,但極少會出現“紅包”這種赤裸裸的利益交換現象。

當然,在實習的過程中我還是“有幸”經歷了一次“紅包”現象。在參加一個廣西玉林在港招商的記者懇談會上,主辦方在結束的時候給我們每一位記者遞上了一個小小的“紅包”,說是我們的“車馬費”。第一次經歷這樣的情況,的確讓我懵了眼,當我明白了意思以後立即向同行的記者投去了求助的目光。在這一情況下,同行記者的回絕方式讓我佩服不已。他把我們兩個的紅包一併拿着,藉着跟主辦方握手道別之際,不動聲色地把“紅包”交回到了主辦方的手中,不但迴避了這樣一個利益衝突問題,同時也讓在場的主辦方不至於如此“丟臉”。

結語

在香港的這一個月生活中,我被香港人彬彬有禮的待人方式深深感動,爲香港人極具創意的廣告頭腦和宣傳手段大爲驚歎,對香港人“上班時全情投入,下班後徹底放鬆”的心態深表佩服,替衆多傷殘人士能夠在這樣一片各國文化匯聚的地方尋找到他們的價值所在而不遭任何歧視而高興,對香港人英語水平的普及和普通話的欠缺甚微不解……一切都將成爲我這段實習經歷中永遠回味的樂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