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課程實習總結(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48W

工程地質課程實習總結 篇1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學習,我對工程地質初步的認識與瞭解,掌握了關於工程地質中的基本知識,老師在課堂上已經向我們介紹了很多有關地質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平面的、抽象的?我們還需要理論結合實踐,親自去觀察這些現象,更好點的認識地質現象,加深對其瞭解通過實踐,知識才變得具體了。所以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我們的地質實習。

工程地質課程實習總結(精選5篇)

一、地質實習的目的

1、學會對岩石的肉眼判別。,初步分辨其中的成分。

2、通過爲期兩天的野外地質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在提高對本學科興趣的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培養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與增強集體觀念,提高撰寫實習報告的能力。

3、鞏固學過的課堂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及對三大類岩石和各種地層有個感性的認識。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教學效果,瞭解岩層產狀及其形成過程和發展情況,分析沿途所見的岩石的性質以及該地區的地質發展演變簡史,學會野外觀察地質現象和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通過實習,掌握工程地質的基本知識,瞭解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爲學習後續課程、從事專業工作、擴大知識面和進行科學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礎

二、地質實習的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爲兩天,第一天在去的路上,我們剛好看到一個施工隊正在對地質勘查取樣,圖片是他們打上來的20米以下的地質情況,我們可以看到剛開始時軟土層,再後來就是基岩。老師說這是地鐵四號線南延段的施工勘查。 上午實習地點是白雲區唐閣村,實習項目是認識各種各樣的沉積岩例如砂岩、礫岩還有頁岩等,下午我們去了岑村的火爐山地質公園,在那裏我們看到了岩漿岩中的花崗岩。第二天的實習地點是廣州市南沙區小虎島,實習項目是認識海蝕崖,從觀察出認識海洋遷移變化,中午我們結束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三、實習的內容

在唐閣村我們看到很多這樣的沉積岩。

沉積岩,又稱爲水成岩,是三種組成地球岩石圈的主要岩石之一(另外兩種是岩漿岩和變質岩)。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將其他岩石的風化產物和一些火山噴發物,經過水流或冰川的搬運、沉積、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在地球地表,有70%的岩石是沉積岩,但如果從地球表面到16公里深的整個岩石圈算,沉積岩只佔 5%。沉積岩主要包括有石灰岩、砂岩、頁岩等。沉積岩中所含有的礦產,佔全部世界礦產蘊藏量的80%。

沉積岩是在地殼表層的條件下,由母巖的風化產物、火山物質、有機物質等沉積岩的原始物質成分,經搬運、沉積及其沉積後作用而形成的一類岩石。

圖片中的沉積岩裏面含有很多頁岩,煤線,赤鐵礦,礫岩,砂岩等等,很多裸露在外面的金屬礦因爲長年的風化,雨水侵蝕都已經氧化了,在圖片中可以看到很多像是煤炭的物質,輕輕一撥就會脫落,這些叫煤線,是在剖面上出露的極薄的煤層。煤線可以是原生的,也可以是由於煤層露頭受風化,

大部分物質被剝蝕,以致煤層厚度變得很薄而成的。

查資料知炭質頁岩屬於粘土巖,頁理構造,泥質結構,成分複雜,除粘土礦物(如高嶺石、

蒙脫石、水雲母、拜來石等)外,還含有許多碎屑礦物(如石英、長石、雲母等)和自生礦物(如鐵、鋁、錳的氧化物與氫氧化物等)。具頁狀或薄片狀層理。用硬物擊打易裂成碎片。是由粘土在地殼運動中擠壓而形成的岩石。它是一種沉積岩,是固結較弱的粘土經過擠壓、脫水、重結晶和膠結作用而形成的。由於它層理分明、易剝離而稱爲頁岩。頁岩一般爲褐色、灰色或黑色,硬度不高。頁岩以其對硅、鈣、碳的含量不同而分爲硅質頁岩、鈣質頁岩和碳質頁岩。

碳質頁岩。含有大量已碳化的有機質,常見於煤系地層的頂底板。用於水泥中能使其降低成本,增強活性,增加抗壓強度,減底燃料成本。發熱量爲1300-3600大卡可以用作煤的替代品用來發電。

泥質岩是指含有大量粘土礦物,且粒徑小於0.0039毫米的沉積岩。又稱粘土質巖。岩石多呈白、灰等色,含雜質時色變深。緻密塊狀或疏鬆土狀,有膩滑感,可塑性低,粘結性小,耐火度高,可達1770~1790℃,具良好的絕緣性和化學穩定性。主要作造紙塗料、填料、橡膠、塑料、油漆填料和陶瓷原料。用高嶺土製合成沸石,可用於氣體和液體的吸附、乾燥、分離淨化,以及石油的催化、裂化等。

大自然給予我們很多的物質,在大自然面前,人類的創造力顯得多麼渺小。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這些財富,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節約資源。

在老師的講解中我瞭解到花崗岩是一種岩漿在地表以下凝卻形成的火成岩,主要成分是長石和石英。因爲花崗岩是深成岩,常能形成發育良好、肉眼可辨的礦物顆粒,因而得名。花崗岩不易風化,顏色美觀,外觀色澤可保持百年以上,由於其硬度高、耐磨損,除了用作高級建築裝飾工程、大廳地面外,還是露天雕刻的首選之材。火爐山公園裏的花崗岩都是經過時間與地質的變化,從山上滾下來,廣東地區氣候只要是溼熱,陽光的暴曬使花崗岩表面溫度迅速升高而裏面的依然較低,當下雨的時候,表面的溫度又迅速下降而內部的溫度較高,反反覆覆的熱脹冷縮,

這時表面會鬆散,易脫落,於是就形成了現在火爐山上這樣圓滑的花崗岩(如圖),這已經

成爲嶺南的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在山腳很多的花崗岩都像圖片中那樣斷裂,是因爲山體運動,受力不均勻,導致開裂。每塊石頭都好像記載着一段歷史,我們細讀會慢慢感覺到它的經歷,它的價值。

第二天我們到達南沙區小虎島,那裏有很多海蝕地貌,是指海水運動對沿岸陸地侵蝕破壞所形成的地貌。由於波浪對巖岸岸坡進行機械性的撞擊和

沖刷,巖縫中的空氣被海浪壓縮而對岩石產生巨大的壓力,波浪挾帶的碎屑物質對巖岸進行研磨,以及海水對岩石的溶蝕作用等,統稱海蝕作用。

在老師的講解下了解,圖片中的橫

紋呈傾斜狀是因爲這塊地左右兩邊隆起的速度不一致,所以才呈現這樣的現象,所以可以根據此來推算出這個地方多少年前是被海洋覆蓋的。

工程地質課程實習總結 篇2

1.實習概況:

20xx年6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爲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繫。

3實習內容:

昌樂火山口

昌樂火山口,距今1800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爲壯觀,數萬根六棱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

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岩栓,經過200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爲第三紀玄武岩火山口,距今約1800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棱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爲壯觀的遠古火山羣。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山東省臨朐縣城東約22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爲由玄武岩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爲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爲特色。

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蹟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1800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岩層(科學上劃分爲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25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爲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爲"萬卷書"。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岩、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岩(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岩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岩流動特徵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岩區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岩柱狀節理,直徑近於80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臺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爲"石樓"。

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於距今1800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10幾個門類700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山東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爲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山旺古生物化石主要保存於中新世山旺組硅藻土層中(距今約1千4百萬年),其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爲世界罕見,目前已發現的化石有十幾個門類600多種。動物化石包括昆蟲、魚、蜘蛛、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昆蟲化石翅脈清晰,保存完整,有的還保留絢麗的色彩,已研究鑑定的有11目46科100屬182種。山旺鳥類化石是我國迄今爲止發現完整鳥化石最豐富的產地,三角遠古鹿化石和東方祖熊化石是世界上中新世該化石保存最完整的標本。植物化石有苔蘚、蕨類、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及藻類。除100種藻類外,其它植物有46科98屬143種。它們在世界上研究古生態、古氣候、動植物演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被中外專家譽爲研究中新世的"綜合實驗室"。

山東地下大峽谷

高峽深澗,鬼斧神工。飛瀑流泉,濺玉噴珠。天賦幻境,兆年孕育。暗河漂流,驚險刺激。管軌滑道,激越航程。江北溶洞,魅力所在。

山東地下大峽谷位於沂水縣城西南8公里龍崗山下,是一座風貌奇特的溶洞王國,洞體長度6100米,是江北第一長洞,中國特大型著名溶洞之一。洞穴沿290-320度方向延伸,由一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巨大喀斯特裂隙發育而成,形成於約0.65億年至2.3億年前。

特點:

一氣勢雄偉壯麗,峽谷深切近百米、兩壁如削、寬處百餘米、窄處僅可容身,成具體而微之地下三峽。洞內有一河、九泉、九宮、十二瀑、十二峽等景觀100餘處,構成了一幅氣勢恢宏的洞中峽谷雄奇畫卷,令人歎爲觀止。

二地下暗河漫長而曲折,水量充沛,四季長流,地下河瀑布十分壯觀,在我國北方溶洞內實屬罕見。

三利用暗河水勢開發的1000米漂流項目,被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記錄總部認證爲"中國最長的溶洞漂流"項目。漂流道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溶洞內的幽深莫測,起伏高下,波激浪涌,抑揚頓挫的特點。將地下河漂流的原生野始,驚險刺激演繹的淋漓盡致。

4實習總結:

短短一天野外實習很快結束了,不過我們從中實在學到了不少東西,在實習過程中能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增加我們對工程地質學這門課程新的認識。實際觀察到各種地理特徵。本次實習令我們加深了對地質學的瞭解,更深刻認識到了學習地質的意義,鞏固了學習成果,體會到"學以致用"的道。知識從感性認訓昇華到了理性認識,從抽象變得具體起來,我學習到了很多書上沒有的東西,瞭解了工程地質對實際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在這裏深深的感謝老師在的認真指導。在實習中學會了一定的觀察地質地貌的方法要領和細節。例如,出外實習要對考察對象做一定的瞭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內容,注意研究的方法,一些考察的細節,充分認識到地質地貌考察的必要性和艱苦性,激發了我們自己考察地理和各地典型地質地貌的興趣。同時,懂得和組成員合作的重要性。這些都將對我們日後的學習乃至工作起到積極的作用。

工程地質課程實習總結 篇3

一、實習內容:

南望山南坡,北埡口南側,地質大學北區西南角公路拐角處,地質大學北門南望山汽車站構造地質學習

二、實習目的:

學會掌握使用地質羅盤儀和錘子的方法;掌握測量岩層產狀的方法,並學會認識簡單的地層,褶皺,斷層,及其他地質現象,定點描述,勾畫地質界線,做地質剖面圖;辨認不同的岩石,觀察其特徵;學會用穿越法和追蹤法測繪地質界線或斷層。從而使我們對工程地質勘探方法有一個較爲感性的認識,爲今後地質、岩土方面的專業課學習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聯繫實際,爲今後的專業的學習以及到工地上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實習過程:

早上7:30我們從學校出發,到達南望山南坡後,首先,學習和練習使用地質羅盤儀,測量岩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測量走向:將儀器蓋子開到極限位置,鬆開磁針鎖制器,使磁針能自由旋轉。將一起下側的棱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上下左右調整使圓水準泡居中(注意不要讓羅盤長邊下側離開地質界面)。此時,羅盤長編下側既相當於走向線。由於走向有兩個方位,所以可讀南針,也可讀北針,刻度盤上的數值既爲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

測量傾向:

將一起上蓋的背面緊貼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羅盤儀使水準泡居中。此時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就是該界面的傾向。(切記,此時只能讀北針所指的刻度盤的數值,傾向只有一個方向)。若傾角較小,也可用連接合頁下下邊的一起外殼短邊緊靠欲測的地質界面。調整水準泡居中,讀磁針北針所指的刻度盤上的數值亦可。

測量傾角:

將一起上蓋開啓到極限位置,並且將羅盤儀側邊緊靠地質界面並且垂直於界面走向線,讓長水準泡居於下方,旋動測角旋紐,調長水準氣泡居中,此時傾角指示盤在下刻盤指示的數值即爲該地質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如果傾角較大,則可只用測傾向和傾角,如果傾角較小(〈20?),爲了提高精度,則首先要測走向且標記走向線,然後測傾向和傾角。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後,老師帶我們對南望山上的一些岩石進行辨認,並對南望山的地質進行講解。

1、自然經濟地理

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5篇工程地質實習心得體會5篇研究區位於大別山南緣,江漢平原北東緣。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區爲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個低山丘組成,呈近東西向斷續展布,與東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應。低山坡角較緩,在10~35,海拔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爲喻家山(149.4米),最低窪處爲東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見有基岩出露,海拔100米以下的低丘及山間凹地多爲近代殘坡積物堆積。研究區內以黃棕壤土和少量紅壤土爲主,壟崗中部以黃棕壤土爲主,土質粘性重,壟崗上部爲少量紅壤土,酸性強,土層薄。區內地下水賦存在碳酸鹽巖類含水層及碎屑岩裂隙水含水層中,富水性極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蓋。在岩石破碎、斷裂發育,岩溶發育處,岩溶水及裂隙水明顯富集。區內地下水化學類型主要爲重碳酸鹽類地下水,屬低礦化度淡水,水質較好。

2、地層

研究區的地層跨及秦嶺、揚子兩個一級地層區,第四紀堆積物分佈最廣,佔總面積80%以上,基岩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峯山、獅子山等低山處有出露,主要爲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系灰巖、白雲質灰巖、二疊系硅質岩等。志留系頁岩常組成背斜核部,背斜兩翼依次爲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三疊系不同時代岩層。

研究區由於受到第四系覆蓋、河湖衆多及構造因素的影響,使地層出露不全,僅出露有中志留統墳頭組(S2f)上泥盆統五通組,(D3w)下二疊統孤峯組,(P1g)以及第四系沉積物(Q),石炭系地層未見地表出露。

地層巖性組簡述如下:

中志留統墳頭組(S2f):上部爲灰褐色厚層狀中粒石英砂岩、長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圖1);中部爲一套棕黃色中厚層狀一厚層狀雜砂岩夾粉砂質頁岩,局部含磷結核;下部爲黃綠色粉砂質頁岩、頁岩、泥質粉砂岩。上泥盆統五通組(D3w):上部爲灰白色厚層狀純石英砂岩,偶夾白色粘土層;下部爲灰白色厚層一巨厚層狀中細粒石英質礫岩、含礫石英砂岩,礫石爲脈石英。與下伏中志留統墳頭組(S2f)地層呈平行不整合接觸關係,接觸面上可見鐵鋁質古風化殼。石炭系未見出露。下二疊統孤峯組(P1g):上部爲灰色薄層一厚層狀硅質岩(圖2);下部爲灰黑色厚層狀瘤狀灰巖,白雲質灰巖,與下伏地層接觸關係被覆蓋。第四系(Q)全新統爲沖積、湖積、湖沖積層及坡殘積成因的礫石、砂粘土等。3、構造

研究區在大地構造位置上處於揚子板塊北緣,襄樊-廣濟斷裂南部,主要受控於燕山期構造運動,發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線型褶皺,NW、NWW、NE和近EW向的正斷層、逆斷層及逆掩斷層。其中,褶皺在本區占主導地位,並對其它構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體構造線近東西向,在南北向主應力作用下,還發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級的構造形跡。區內現代構造運動呈緩慢下降趨勢,新構造運動升降幅度不大,是一個相對穩定地區。

(1)褶皺

本區褶皺自北向南依次有:

磨山向斜:位於磨山113.9-116.4高地。這是本區發育較爲完整的、軸跡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開闊向斜。該向斜核部地層由上泥盆統五通組含礫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組成,構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的實例。向斜兩翼地層由中志留統墳頭組泥質頁岩、粉砂岩、砂岩組成。岩層相向傾斜,北翼產狀爲17030~40,南翼產狀爲10~2030~50。近核部岩層傾角變緩,一般在15~20;轉折端圓滑開闊,軸面近直立;樞紐在東西兩端仰起,在區域上長20公里,寬0.81公里,屬於直立傾伏型褶皺。大李村背斜:位於磨山一風箏山之間,與磨山向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統墳頭組砂頁岩組成,北翼爲磨山向斜的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統五通組、石炭系、下二疊統孤峯組組成,地層發生倒轉,向北傾斜,傾角70左右。區域上長40公里,區內寬2公里,由於覆蓋區影響,褶皺形態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據核部寬度和兩翼產狀變化,可以判定該背斜應爲一轉折端寬緩的倒轉箱狀背斜。園林學校向斜:位於風箏山一喻家山之間,爲大李村背斜相鄰褶皺。核部被第四系覆蓋,北翼與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上泥盆統五通組、下二疊統孤峯組、中志留統墳頭組,產狀爲350~1040~80,延伸長40公里,西至長江大橋。寬度小,表現爲箱狀向斜。

(2)斷層

本區斷層主要是基於褶皺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可分爲近東西向的縱斷層和近南北向的橫(斜)斷層。斷層規模相對較小,平面上延伸不長,如地大水塔斷層。縱斷層組:已觀察到的縱斷層有磨山、風箏山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條,它們規模大小不一,走向近東西。標誌爲地層缺失、產狀突變、岩石破裂、摩擦鏡面和階步發育等,並常被橫(斜)斷層切錯。斷層面均較陡立,微向北傾斜,斷面擦痕多組,屬多次活動斷層性質。橫(斜)斷層組:野外觀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走向近南北,標誌有地層沿走向被切錯、切割縱斷層、破碎帶、向斜核部寬窄突變等。斷層面較陡,傾向或東或西。

4、構造剝蝕地形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主校區至磨山一帶爲構造剝蝕地形,由南至北分佈有三條走向近東向的山脊。南側爲南望山--喻家山,其主峯分別爲139米、149.5米。中間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風箏山及團山。北爲磨山,主峯高116.4米。山脊之間爲高程24-58米的崗狀平原。該區在2億多年前沉積了一套礫岩、砂岩、頁岩、灰巖及硅質岩。由於受到中晚三疊世後期印支-燕山運動的影響,產生了近南北方向的強烈擠壓作用,從而使三疊系至志留系發生了顯著的縮短,形成強烈褶皺。褶皺軸跡方向近東西,並伴生有走向近東西的斷層和其它方向的斷層,從而墊定了走向東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巒地形。據對武漢地區地貌發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見比高10~100米的山樑,爲早第三紀末喜山運動以來形成的夷平面(準平原化)。本區在喜山運動時期,地殼強烈上升,遭受剝蝕,早更新世早期,地殼下降,大雲夢澤形成。末期地殼又上升,剝蝕形成了雲夢期夷平面。地形除明顯受地質構造控制外,也強烈反映出差異風化剝蝕的特點,即坡度與巖性相關,抗風化力強的石英質礫岩、砂岩構成山包或山丘;灰巖、頁岩侵蝕成溝谷或地窪地帶。基岩面上的疏鬆沉積物多爲坡殘積物,呈深紅色網紋紅土、褐紅色砂土、褐黃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礫。低窪處爲紅灰色、黃灰色粘土、亞粘土。接下來我們到了南望山埡口。在這裏我們對道路兩側的岩層進行測量。最後,我們還來到了最後的南望山北門汽車站處,這邊我們主要聽老師的講解並觀看了斷層。

四、實習心得:

野外測量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它使我們在實踐中瞭解測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體分類,掌握了一些實踐的知識。所謂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次實習是將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初步的與實踐聯繫起來,不僅讓我們堅信了以前所學的知識的正確性,同時也拓展了我們的知識面,爲我們下學期將要進行的專業課的學習鋪下了道路。通過實習,我們不僅在知識上更上一曾樓,而且在身體素質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後衷心感謝陳洪江老師一直以來的辛勤指導。

工程地質課程實習總結 篇4

一、實習概況

1、實習時間、參加人員和組織情況

土木建築學院20xx級工程地質實習是在20xx年7月1日至20xx年7月5日,其20xx級土木工程專業的所有同學都需參加,土木工程專業十個班每班都配有一名實習老師。我所在的是土木xx班,我們班共36人,共分爲六組,有組長一名,組員五名。

2、工程地質實習的性質與目的

1)能夠理解基本的地質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質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學》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將理論和實際結合。

2)通過實習能夠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對地質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

3)能夠培養我們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的土木工程專業之間的聯繫。

3、實習地區地質地理概況

實習地區主要位於淮南市境內,恰好在我國南北地理,地質分界線上。其地質特徵雖屬華北類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資源豐富,更由於早期三胚層動物化石—“淮南蟲”的發現而蜚聲海內外,引起國內外地質界的重視。因而地質研究程度較高,資料也很豐富,爲認識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實習地區處於北緯32度40分,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度,年平均降雨量969毫升,屬於大陸溫帶半溼潤季風氣候區。

淮河以南爲丘陵山區,八公、舜耕、上窯“三山鼎力”,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最高峯爲八公山區的白鶚山,海拔242米。淮河以北爲黃淮海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海拔20-40米。

二、實習基本要求

1)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識別沉積岩和變質岩,識別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

3)每天結束實習後,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

4)實習結束後,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

三、實習基本內容

1、岩石礦物的野外識別

1)岩石類型的鑑別:首先根據野外岩石的產狀判斷岩石屬於的大類(岩漿岩、沉積岩、變質岩),然後再從岩石的顏色、礦物成分、含量等具體確定岩石的具體名稱,注意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來幫助鑑別岩石,如放大鏡、小刀、稀鹽酸等。觀察時,首先要用地質錘敲開岩石的新鮮面再進行其它工作,否則其風化表面會使觀察產生錯誤的認識。一般放大鏡可將岩石中的細小礦物顆粒放大10倍,能夠觀察其成分、結構等,用稀鹽酸可以區別方解石與其它礦物。

實地觀察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岩石的顏色,對岩石顏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說,岩漿岩和變質岩的顏色往往與其暗色礦物(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等,它們都是含有的硅酸鹽礦物)含量有關。含量愈高,顏色愈深。因此在觀察岩漿岩,變質岩的過程中,對顏色的正確描述有助於岩石類型的識別。而沉積岩中,深色岩層系因其富含有機質所致,如淮南地區石炭,二疊系含煤岩層多爲灰、深灰色。而常見於岩漿岩、變質岩中的暗色礦物極易風化分解,難以出現在沉積岩中。紅色沉積岩層多含有,是氧化、乾燥條件下的產物,接下來利用手中的工具觀察岩石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現象。另外在沉積岩中,還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觀察。

2)岩石的結構類型識別:注意觀察巖體中結構面(裂隙面、斷層面、岩層層面等)發育的情況,包括髮育方位、密度、延伸情況、充填。由此確定巖體是屬於以下哪一類型:

a、整體塊狀結構

b、層狀結構

c、碎裂結構

d、散體結構

2、常見堆積物類型及其工程地質特徵

首先觀察堆積物所處的位置特徵,然後結合堆積物的組成,顆粒大小、顆粒表面特徵和下伏基岩的關係等判斷是屬於哪種堆積物(殘積物、洪積物、沖積物、坡積物等)。

3、常見地質構造類型(斷層、裂隙)

1)會利用羅盤,測量岩層的特性,如岩層傾向、傾角和走向。

2)根據實習老師的指導,觀察斷層兩側地層產狀的變化、地層移動方向、斷層面的特徵,並由此判斷斷層的性質。

3)結合地形地質圖,觀察地層彎曲變化情況、核部地層、兩翼地層、樞紐產狀、軸面產狀。並由此判斷褶皺的類型:水平褶皺、傾伏褶皺、直立褶皺、倒轉褶皺。

4、常見地貌類型及場地工程地質特徵

根據實習老師的指導,觀察地貌類型(河流地貌、山嶺地貌、岩溶地貌等);根據場地平整情況、岩石的分佈以及工程性質、土的類型以及分佈情況、場地周圍地形複雜程度等初步判斷場地的工程地質複雜程度。

5、各種地質作用

1)河流的側蝕作用--注意觀察側蝕方向和建築物位置的關係。

2)滑坡--注意觀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徵,滑坡體的物質組成及其形態特徵,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徵。

3)岩溶--注意觀察和描述岩溶的形態特徵、岩溶發育和岩石性質、地質構造、地形、氣候的關係。

四、實習的內容與安排

1)週一上午8點在北2101教室舉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動員大會,安排了爲期一週的實習內容。

首先,週二早上8點在羅山油庫站集合,學會地質羅盤的使用,觀察各類岩石,瞭解巖性、地層接觸關係、巖體結構類型、風化作用。

然後,週三早上8點淮南礦業集團門口集合,到洞山實習。瞭解地層、巖性、地形地貌、差異風化、地層倒轉。

再次,週四在校園觀察地板磚,牆上裝飾材料,選出三大巖性的代表性岩石,拍好照片、註明地點、編寫實習報告。

最後,週五計劃早上7:30在北校區大門口準時出發去八公山、茅仙洞,考察邊坡穩定性、河流沖蝕作用。但由於天氣原因,計劃取消。

週六,週日編寫實習報告。

2)實習第一站----羅山

7月2日早上8點我們到達工程地質實習的第一站——羅山。首先我們在羅山山腳看到的是一塊紫紅色的岩石,在聽了實習老師介紹後,才明白這塊岩石居然是三疊紀的紫紅色中粒砂岩,命名爲“劉家溝組巖”,如下圖所示。仔細觀察劉家溝組巖,發現其表面有黑色的泥皮構造,代表着河流沉積,岩石厚度爲1m到2m;劉家溝組岩石具有槽狀交錯層理,由流水造成的切割面可判斷岩石新老關係,從而可以判斷岩石是正常地層還是倒轉地層。而我們觀察到的下圖所示的岩石便是倒轉岩石。

通過實習老師講解使我們認識到到舜耕山是一座無根山,由於地球板塊運動平推而來,因此存在地質斷層。

爲了測量此塊岩層產狀,我們學會了使用羅盤。

a)磁偏角的校正

b)定向與定位

最後測得該岩層的傾向330°,傾角63°,走向244°。

告別第一塊岩石,我們繼續向山頂走去,不知不覺走到了羅山油庫圍牆外,在這裏我們看到了白雲岩,巖體的表面有許多刀砍狀的條紋,實習老師告訴我們這些條紋是巖體的風化表面,風化表面越細密,說明巖體中的鈣離子被鎂離子取代的越多。

而白雲岩是含有雜質的,岩石的強度就與其所含的雜質成分有關,若雜質爲泥質,泥質的含量越高,巖體的強度越低;若雜質爲碳酸鹽,則碳酸鹽的含量越高,巖體的強度越高,如圖所示。

稍作休息我們便繼續向山上走,終於爬上了山頂,有一種開闊的感覺,在山頂實習老師給我們講解的羅盤的使用技巧,然後便開始下山。下山的路很陡,老師讓我們拿出羅盤測一下傾角是多少,出乎我們的意料的是,目測有60到70度很陡的坡實際上只有17度的傾角。這讓我不禁想到其實很多事情,我們的經驗和眼睛看到的現象不一定就是真實的,必須拿出科學的依據來才行。

3)實習第二站----洞山

第一站觀測的岩石是奧陶系馬家溝組巖,經實習老師介紹,我們觀察到岩石厚度大於2米,如圖所示。

該岩石是奧陶系馬家溝灰巖,是整體狀、層狀巖體,細細觀測,發現奧陶系馬家溝組巖是倒轉巖體。接下來,我們拿出羅盤,各小組散開測岩石的傾向和傾角,我們這組測得的岩石傾向是350°,傾角是40°。在測傾向和傾角時要注意觀測的地方一定要是巖體的層面,岩石的層面是在沉積過程中由於環境變換造成的岩石變質。而我們觀測的岩石可以看到明顯滑動的方解石擦痕。

繼續向上走,我們遇到了二疊紀石盒子組巖,肖縣組巖,賈汪古組巖,土壩子組巖,崮山組巖。經老師的講解和我們自己的觀測,我們瞭解到肖縣組巖是中厚層狀岩石,由白雲岩和灰巖交替組成;賈汪古組巖以泥岩和頁岩爲主,而泥岩是隔水層。

接下來遇到的岩石便是崮山組巖了,崮山組巖是由泥質白雲岩和鮞狀灰巖組成,鮞狀灰巖位於崮山組巖的底部。向上走一段路便是葛萬藻化石與徐莊組巖,徐莊組巖是由純淨的灰巖位於頂部,而砂岩是位於中部組成。

經我們細細觀測,眼前的肖縣組岩石中有細小的晶瑩顆粒,老師說這個岩石是蜂窩狀白雲岩,而它的本質便是不規則石英條帶,而肉眼看不到的石英結晶稱爲碎石。

今天的最後一站是採集三葉蟲化石,由於風化作用以及人類活動,頁岩特別易碎,用手就可以掰開,這爲我們找化石提供了便利,幾乎每塊頁岩裏都有距今5。7億年前的三葉蟲。很興奮,感覺好像親自經歷了5。7億年前的一些事,雖然身上全是泥巴,也走了很多冤枉路,但是我們依舊很開心。

4)實習第三站----校本部

首先,我們來到了校本部的第一個觀測點---新教大廳。在大廳柱子上,看到了石灰岩,淺黃色可能是輕微大理石褪色所致。表面可以清晰地看到化石,由於此類化石是劃分石炭、二疊紀的重要化石,因此這種石材的科學價值遠高於它的應用價值。大廳地板爲閃長花崗岩,其含有角閃石、黑雲母、長石等。還有一種俗稱“中國紅”的鹼性長石花崗岩,其強度高,抗壓強度在160Mpa~180Mpa。

第二個觀測點爲新教廣場上六根漢白玉石柱,因爲其美觀、大方且不易打磨,實習老師說其價格非常昂貴。接着看到了灰巖塊,在其上可以看到許多樹枝、樹葉的化石,如圖所示。

此塊岩石由溶洞中長成,故又被稱爲石鍾。如下圖所示。

校本部南門是有白雲岩砌成的,我們主要是根據它的顏色、硬度以及與鹽酸的反應來判斷的。用一個小刀輕輕的刮岩石表面就可以看到有白色出現,其實這是由於岩石的硬度小,被刮成粉末而呈現的顏色。如果在岩石上滴加幾滴鹽酸就會發現會有氣泡冒出,此外,我們還認識了灰巖等。

五、實習體會

通過工程地質學的實習,使我們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問題的能力。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這門工程地質學的瞭解更深一層,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繫起來,牢固地掌握瞭如何分析岩石的層理、結構構造,學會測量岩石的產狀。實習期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和認識了實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

地質實習還對我們的意志有所磨練,雖然烈日當頭,但是我們還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勝利地完成了實習的各項工作。這期間我們曾經揮汗如雨,但是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沒有一個人退縮。

最後我想對我們的實習老師說聲感謝,謝謝他不顧酷熱和我們一起爬山,看各種現象,向我們解釋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真誠的感謝他們。

工程地質課程實習總結 篇5

實習時間:20xx年10月20~10月24

實習地點:廣東工業大學大學城校區廣州番禺蓮花山

實習內容:1、觀看影像資料—不良地質現象

2、地質圖閱讀,工程勘察講座,閱讀收集整理資料

3、野外實習:蓮花山礦巖、構造及地貌參觀

4、編寫實習報告

1、(10月20號星期一)

時間已經是秋天,天氣還是挺熱,作爲實習的第一天,首先進行的是實習前的動員,老師簡要但清楚的交代了實習的內容。下午,在老師的組織下,我們集體觀看了一些影視資料,瞭解了很多不良地質現象,如地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還觀看了幾種有代表性的地貌,如喀斯特地貌等作爲課本知識的補充,使我們不用外出就瞭解了各種地質現象發生的原因,經過和後果,還了解了一些預防這些地質現象發生的措施和方法,使我們增強了對地質現象的認識。還有觀看了常見的造岩礦物,岩石的產狀,結構和構造,瞭解它們的工程地質特徵,雖然*不是很清晰,大多是七八十年代拍的,但看完之後還是增進了我們的工程地質專業知識。

2、(10月21號星期二)

今天天氣晴朗,在觀看完*資料,使我們對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的瞭解之後,開始學習閱讀工程地質圖。爲使我們能瞭解不同傾斜程度(水平、傾斜、直立)地層、褶皺構造和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徵,老師詳細講解了水平岩層、傾斜岩層、直立岩層、褶皺構造、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徵。但是人太多,都圍在老師身邊,老師講話的聲音又不是很多,所以聽的不是很清楚,結合實習指導書的內容和聽到的一部分,大致還是學會了從地質圖上閱讀各種地質現象,分析地質現象的分度規律,還掌握了對褶皺、斷層、不整合構造和岩漿岩侵入活動地區地質圖的分析方法,從有地質構造圖的地質圖上繪製示意地質剖面圖的方法,根據地質圖分析區域地質發展史的方法。

爲了在野外實習時不至於手足無措,我認真的閱讀了實習指導書,還仔細的看了老師給的課件,初步瞭解了在工程建設中地質勘察之重要以及工程地質勘察中的各種方法和步驟,比較全面的瞭解到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內容。

3、(10月22號星期三)

在選址階段,收集了區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建築材料等資料後,爲了解場地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質、地下水作用以及不良地質現象,必須進行野外的實地勘探,所以安排了這次蓮花山實地勘探。

久聞蓮花山的風景名勝,今日終於有機會一睹它的“廬山真面目”。廣州番禺蓮花山旅遊風景區,位於番禺區珠江口獅子河畔,距離廣州市區約30公里,是一個融古代粗獷與現代秀美於一身的風景旅遊區。XX年時,蓮花山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爲4*景區。蓮花山山青水秀,人傑地靈,共分爲:蓮花塔景區、蓮花城景區、觀音勝境區以及石景區四大景區。爲首的石景區爲西漢始創的古採石場遺址,懸崖峭壁,奇巖異洞,鬼斧神工,以“人工無意奪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是國內僅見的“人工丹霞”奇蹟,蓮花山古採石場開採時間自西漢初年一直延續至清代道光年間,西漢南越王墓石料即採自蓮花山。由大小40餘座丘陵組成,面積30餘萬平方米。蓮花山古採石場以切割式鑿巖法開採,遺留的採石面平均高度爲25米,處達40米,最深處在地面下13米。採石場至今仍保留着古代採石時留下的石柱、石板及大量未能運走的石料;建於明朝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的蓮花塔,則是蓮花塔景區的代表。蓮花塔又名文昌塔,素有“省會華表”之稱。駐足於塔上,四面秀麗景色可盡收眼底;始建於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蓮花城,原爲清政府在珠江口設防之用。歷史的滄桑點點凝結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間,令人回首百餘年前的那段往事;觀音勝境之內,蓮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觀音像,果然氣魄非凡,令人如入“淨土”,頓生敬畏之感。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和地層簡介如下:

蓮花山的構造位置處於加里東運動以來的深斷裂帶上,形成於中生代燕山運動造山期,爲一典型的褶皺山系。蓮花山山脈向東北經豐順、梅縣、大埔進入福建的華安南靖一帶;向西南:至海豐、惠東寶安各縣分別於大亞灣、深圳灣如南海,又復出於萬山羣島、高欄列島。廣東境內長約500km,寬20至40km,局部60km。深大斷裂爲一條強烈擠壓破碎帶,共有120多條斷層組成,分東西兩斷層束,向東南有13條主幹斷層,向西有14條主幹斷層。此帶動力熱力變質作用強烈(屬低中壓型變質),可尋找到鉛、鋅、銅、鎢、錫等礦藏。是重要的導巖構造,中酸性岩漿發生多次裂隙式多間歇性噴發,深斷裂內,巖體達100多個。爲內生金屬礦牀成礦帶。

地層:侏羅系上統稱高基坪羣(爲陸相中酸性火山岩),該羣爲一套複雜的陸相火山岩系,由中性、中酸性、酸性火山熔岩及相應的火山碎屑岩和沉積岩夾層組成,厚度巨大。

早上10左右,我們土木工程專業的幾個班搭着校車到了蓮花山,上山的路比較陡,但沿途的風景不錯,一路鳥語花香,忍不住想快點下車,去好好的欣賞。終於到了山頂,下了車之後,我們就跟着老師,一邊聽着老師的講解,一邊欣賞美麗的風景名勝。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望海觀音,其規模宏大,氣勢非常壯觀。望海觀音金像高四十多米,這觀音像霞披獅海,光澤南天,據說是目前箔金銅像的世界之最。此時正恰夕陽西斜,觀音像頭頂佛光燦燦。望海觀音右側的就是觀音閣了,是仿古單體建築,三層,面闊七間開,有外廊,按清代大木大式作法營造,雄偉莊重,氣勢恢宏,古色古香。於第三層閣頂高處有“蓮花禪寺”之牌匾。大殿門前置大型香案,香客善信們虔誠焚香禮拜,祈求福緣。

沿着石階往下走,就到了獅子巖了,它是傲然挺立的一塊石頭,像頭雄獅,估計是由此得名吧,據說它是蓮花山的標誌之一。這塊石頭是由古代的海潮侵蝕而成的,看來千萬年前這裏是水位還是很高的,石頭的巖性爲沉積岩的棕紅色砂岩,層理構造明顯,極容易被風化。

接下來就是飛鷹古道和飛鷹崖了,飛鷹古道是人爲開鑿的隧道,隧道洞*比較寬大,穿透整個岩層,岩層巖性爲沉積岩的棕紅色砂岩,層理構造明顯。

我們跟着老師一路走下去,獅子巖對面的就是觀音巖了,它是一塊上部向外凸出,下部向內凹陷的岩石,上面有“觀音巖”三個字,巖性也是沉積岩中的棕紅色砂岩,下面供奉的是一尊觀音像,很多善男信女在頂禮膜拜,還有求姻緣的,雖然我不信這一套,但面對着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我竟然也想去求一支籤,但最後沒有去,而是跟着老師走。接下來就是八仙岩了。八仙岩其實是一個岩石羣,板塊形狀不一,但錯落有致,巖性爲棕紅色砂岩,岩石層理構造明顯,上部有植物覆蓋,岩石上出現了水平節理,垂直節理,傾斜節理,還有波浪型節理,有的節理幾乎貫穿了整個岩石羣。很明顯是岩石受到比較大的拉應力,還有生物風化作用。

在觀賞的過程中,由於人太多,我們走散了,沒有跟上我們班那隊,而是跟錯了另外一個班的老師,我們來到了浴仙池,聽老師說,這是一個由降水和地表水在岩層低窪處積成的小水池,水池經人工處理呈橢圓形狀,在水池靠壁的一側,是一尊用白色石頭雕成的塑像,有點像天龍八部裏的神仙姐姐的雕像,那神仙姐姐在解頭上的髮簪,正準備沐浴,浴仙池有此得名。在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發現水池四周的砂質岩石經過長年日曬雨林風吹,野生物生長,其風化程度強烈,部分岩石表面已經出現破碎削落,岩石下部的岩石碎片風化成粉粒,堆積成土狀,其工程地質性質極差,這種風化成土的岩石不宜用作建築工程的基礎持力層。

我們跟着老師繼續走,走到了*池,可惜池裏已經沒有蓮花了,只有魚在游來游去,自由自在的,倒也風流快活,*池亭臺軒榭,走廊,小橋與山間岩石相映,在高高的岩石壁上留在一首詩詞“多少樓臺次第成,蓮花燕子紀朦朧。眼前無限獅洋浪,不發千秋水上名”。在蓮花池後面的岩石上豎立着一尊用白玉雕成的觀音像。

再往前走就到燕子巖了,燕子巖由兩片高高的岩石組成,兩片岩石本爲一體,經古人採石將下部鑿開,兩片岩石高聳在胡面上。燕子巖頂上還建了個觀光亭,看上去很危險,岩石上有一道傾斜節理,但這兩快岩石卻歷經千年而不倒,實在讓人歎爲觀止。與燕子巖相連的就是古採石場了,這個採石場具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古採石場的懸崖峭壁,奇巖異洞,似乎以鬼斧神工開鑿而成,其以“人工無意奪於天工”的石景奇觀聞名於世,是國內旅遊和科研價值的“人工丹霞”奇蹟。古採石場巖體水平層理構造明顯,傾斜節理尤爲突出,其寬度大長度長,採石場底下由於地勢低而形成窪地,長年積累地表水而形成水湖。

一天的實習就這樣結束了,原本打算把實習當遊山玩水的我卻發現有收穫,這是一個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把所學的知識靈活的理解和運用,從而加強我們對這門課程的瞭解,而且在實習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書本上無法學到的東西,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來就是這個道理。另外還要感謝老師的細心指導。通過這次野外實習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對要考察的對象要事先做一定的瞭解,事先做好準備,就不至於到時不知所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