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科技支農服務團)

來源:瑞文範文網 1.5W

xx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赴xxxx科技支農服務團經過一個多星期的時間,在xx市xx區xx鎮xx鎮進行了以“科技支農”爲方向、“青春寫在大地上”爲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充分發揮科技效應、人才效應,爲生態xx的建設和新農村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取得了很好的社會反響。現將團隊實踐的有關情況和活動成效總結如下:

學院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總結(科技支農服務團)

一、活動概況

在學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下,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經過多次會議磋商,此次“三下鄉”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繼續延續前兩年社會實踐的活動內容,發揮植物保護專業的優勢,以“青春寫在大地上”爲主題,開展科技支農社會實踐活動。同時,科技支農服務團隊還得到當地政府和團委組織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受到農戶的真誠歡迎,使學校、社會和學生形成共識與合力,保障活動更紮實有效地開展。

在爲期一週多的實踐過程中,xx科技支農團隊深入和鳳鎮,走向田間地頭,調查瞭解當地主要水稻病蟲害情況;走近農戶生產生活,瞭解農民在生產實踐中的困難;召開農民會,指導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對話省勞動模範,學習領會服務“三農”意識;同時,接受農戶的諮詢,力所能及地解答農民生產實際中的問題,並將有關疑問和知識盲點進行了記錄,返校進行了諮詢和整理。

爲幫助當地農戶深入瞭解作物生長中存在的病蟲草害情況,活動還邀請了學院農藥系蘇建亞教授和植物病理學系範加勤副教授,分別就和鳳鎮水稻和蔬菜種植中常見的蟲害與病害防治爲當地企業代表、各村農業技術員、種糧大戶進行了專題培訓。學院與和鳳鎮達成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基地的協議,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從而使本次科技支農活動又增添一份碩果。

二、活動形式及內容

1、對話當地種糧大戶,實地瞭解水稻病蟲害發生情況

隊員們通過聯繫當地團組織,走訪農戶,適當下田,調查瞭解當地水稻生長情況,重點了解病蟲害種類及防治手段、農藥的種類、使用方法及其產生的環境問題。團隊人員分工明確,各盡其職,下田調研,採集葉樣,並拍攝記錄;與農戶交談,分發水稻病蟲害防治資料,並做好文字記錄,實地瞭解水稻病蟲害發生情況。

2、開展水稻、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講座,實現信息與知識雙向傳輸

活動期間,服務團更是請來xx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蘇建亞教授和範加勤副教授,爲和鳳鎮專業合作社社員、糧食蔬菜種植大戶開展“水稻、蔬菜病蟲害防治”專題培訓講座。蘇建亞教授結合和鳳鎮作物種植情況,主要介紹了水稻、茶葉、蔬菜等作物的蟲害發生規律、發病症狀等,詳細講解了農蟲的防治方法,尤其結合當地水稻生長環境,重點介紹了螟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蝨等水稻蟲害的防控措施,推薦先進農藥產品信息並指導農戶安全、有效使用農藥。範加勤副教授從糧食安全問題入手,就蔬菜產業發展中存在病害問題進行了介紹,在細緻分析各類蔬菜病害的症狀及發病原因的基礎上,他指導農戶採取科學防禦策略,並強調要綜合運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及化學方法,全面防控蔬菜病害。兩位專家結合農情、切合實際,積極爲農戶增產增收支招,獲得了合作社社員和種植大戶的一致好評。

3、對話省勞動模範,領會服務奉獻精神,積累農田實踐經驗

活動期間,服務團志願者走訪參觀了xx縣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及xx縣谷豐農機專業合作社,並與兩個合作社的負責人——省勞模路xx、陳xx面對面交流座談。路曉華告訴志願者,目前病蟲害是影響蔬菜增產的一個主要因素,他結合合作社生產種植現狀,介紹了蔬菜種植中的病蟲害情況,指出農藥的安全、科學使用關係到蔬菜的增產增收和質量問題,我們既要通過使用農藥防控病蟲害,也要避免濫用農藥帶來的食品安全問題,這正與服務團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不謀而合。針對合作社的困惑,服務團隨行專家從常見害蟲的棲息條件和種植中經常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等方面提出了相關病蟲害防治建議。隨後,服務團志願者在路曉華的帶領下參觀蔬菜大棚種植區,並在隨行專家的指導下學習常見病蟲害的鑑別方法,瞭解常用的防治手段。

在與省勞模陳xx的座談中,服務團志願者瞭解了目前合作社水稻種植的機械化水平及國家對農業機械化的政策、經濟支持,同時探討了水稻種植中“三病三蟲”(三病: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三蟲:稻縱卷葉螟、稻飛蝨、螟蟲)問題的防治方法。陳xx強調,在一線農業生產中,植保人員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老百姓往往是根據植保人員的指導進行病蟲害防控的,因此他鼓勵大學生肯吃苦願學習,多下基層多鍛鍊,爭取將來爲農業發展做貢獻。陳xx還帶領服務團志願者到稻田,觀察移栽水稻和直播稻、機插秧和人工插秧水稻的不同生長情況,講解自生稻及水稻常見病害的識別方法。

4、高校基層共建基地,社會實踐薪火相傳

7月8日,植物保護學院還與和鳳鎮簽訂了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協議,並舉行了授牌儀式。此舉對接雙方需求,一方面可以爲植保專業的大學生提供基層實習的機會,促進其將專業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強化其服務“三農”的意識,同時也推動高校產學研發展,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爲生產力;另一方面,也能依託高校學科和專業資源,爲當地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諮詢服務、人才培訓等支持和服務,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雙方將持續合作,共同推進高校和農業強鎮的發展共進。

三、活動調研結果

在爲期一週的實踐過程中,科技支農服務團的隊員們齊心協力,在帶隊輔導員老師的帶領下,每天及時總結活動開展的情況和效果,交流活動組織和籌備中的經驗,隨時記錄並總結在實踐過程中收集到的農業生產中所反映出來的問題。初步調研結果如下:

1、水稻目前的主要蟲害

普遍發生的蟲害:稻縱卷葉螟、稻薊馬、稻象甲

零星發生的蟲害:褐飛蝨、蚜蟲、二化螟

2、水稻目前主要病害:水稻紋枯病

水稻紋枯病零星有發生,但植株病害級數都不高,幾乎都在一、二級,井岡黴素和一些三唑類殺菌劑在田間被使用。

3、雜草:稗草、闊葉雜草

對於水稻移栽田的第一次噴藥,草害是防治的重點,磺酰脲類除草劑20%吡嘧磺隆可溼性粉劑使用尤爲廣泛;除草劑在當地用量水平逐年升高,現已成爲水稻田用藥的主要使用品種。

4、農藥施用情況

農戶們大多從事農業生產數十年,擁有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但是也存在農技知識匱乏的現象,具體表現在:調配比例不科學,缺乏專業知識與科學指導;不考慮環境因素,環保意識薄弱;過度使用農藥,破壞稻田生態平衡;使用農藥習慣不科學,噴灑時完全沒有防護措施。

5、農戶心聲

隊員們通過走訪調查發現,農戶們熱切希望基層植保體系能提供更加詳細的農藥使用指導方案,加大宣傳與普及力度,同時希望能夠得到更多更好的農技教育、培訓、技術和資源,期望類似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講座能更多走進村鎮,有針對性地進行實地指導。

四、活動效果

1、 學生深入農村一線,理論聯繫實際

實踐中團隊成員受到到當地農民的熱烈歡迎,被他們豐富的種植經驗和對專業知識的求知慾深深觸動,與他們共同討論,將植保知識、實驗成果結合生產實踐,儘自己所能爲農戶們排憂解惑。

2、開展專業技術講座,服務當地羣衆

本次活動成功舉辦了水稻病蟲害防治技術講座,農民培訓會和諮詢服務活動,爲切實幫助農民提高病害防治能力,改善農藥使用的不合理問題提供了信息交流與技術指導的重要渠道,受到廣大農戶的熱烈歡迎和一致好評。

3、發揮了專業優勢,獻力農村發展

通過實踐活動強化大學生爲“三農”及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意識,發揮農科大學生的專業優勢,將專業理論和生產實踐相結合,體現當代大學生的高素質、高水平,以幫助促進農村更好更快發展。並通過宣傳教育,加深學生自身及農民羣體對可持續發展農業的認識,把先進的科學技術送下鄉,提高了“三下鄉”活動的服務水準。

4、共建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高校基層無縫對接

學院和和鳳鎮成功簽訂大學生實踐教育基地共建協議,實現人才輸送,充分利用專業資源,發揮科技優勢。讓懷有報國之志的青年學子,全方位地接觸社會和適應社會,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實踐活動中努力鍛鍊自己以成爲對社會有益、對人民有用的大學生,真正讓青年學生“受教育、長才幹、做貢獻”。

5、積極總結宣傳,產生良好社會反響

科技支農服務團的隊員們每日召開集中會議,及時對活動內容與進程進行記錄和總結,回顧與反思,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完善工作。隊員們不僅在活動中及時通過微博等方式傳達心聲,還將每天全新的內容形式和收穫體會總結成稿爲新聞、感想等在報紙、網絡媒體等媒介上進行發表和交流。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隊共發佈微博24條,人人網狀態5條,並經南農學生會、南農青年等平臺評論轉發多條,起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本次活動還受到了xx新聞網、龍虎網等多家媒體的關注和報道,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