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專業實習工作體會總結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1W

高校園林專業培養人才的目標是具備園林植物繁育、養護管理與應用,園林綠地的規劃與設計,園林施工組織與管理等方面的高級複合型科學技術人才,能將園林專業知識和實踐應用熟練結合。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園林專業實習工作體會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園林專業實習工作體會總結
園林專業實習工作體會總結範文一

實習地點:校園、南京市各個公園、廣場綠地景觀植物區。

實習目的:通過對植物換盆,公園中大樹移植栽植,及後期養護管理的學習,聯繫課堂上的理論知識,把樹木栽培知識更好的學習與應用。

指導老師:

二、實習路線

南京林業大學樹木園——南京寶穿船廠遺址公園——樹種調查——南京濱河——南京石頭城——南京國防園

三、實習過程

爲期五天的實地實習,我們學習了蒲葵植物的換盆技術,親手進行了換盆,到公園裏觀看樹木的栽植養護管理是實習的重要部分,下面將會重點報告,最後還附錄一張樹木調查表,這也是實習的

一個重要內容,下面着重介紹樹木的栽植與養護。在栽培學中,常言道“種三管七”,綠化中種植的都是有生命的植物,不少單位在園林綠化時,往往規劃設計高標準,施工養護低水平,造成好景不長。所以園林施工過程中要重點抓好綠化樹種栽植及其養護管理的工作。

1、綠化苗木的載植

苗木的移植,原則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春季、秋季起苗。春栽宜早不宜遲;秋季起苗,一般在落葉的10月下旬開始。特殊情況應特殊對待,如夏季起苗,要在凌晨、傍晚或夜間進行,要隨起隨栽。

移植樹木除應注重季節外,在栽植中應該注意的個問題有:

(一)、精耕細作

對土壤要求精耕細作,植樹造林用的土地往往不是熟地良田,更需要進行深翻,深度在40釐米~50釐米,以便疏鬆土壤,增加蓄水保墒的能力。整地要細緻,採用溝植的要求整成水平溝,以利灌溉,也比較美觀。

(二)、樹種的選擇

要考慮到樹木植株枝葉的色彩、形態、風韻,使之與周圍環境相協調,起到美化的作用,既要考慮到樹木的抗污、抗毒、淨化空氣的特殊功能,又要考慮到樹種是否適應土壤性質,如柳樹耐溼性強,栽培分佈廣。土壤瘠薄的可栽植白榆、鬆、柏、杜鵑類等;土層較肥厚的可栽植楊樹、核桃楸等;鹽鹼地可進行改良換土,栽種耐鹽鹼樹種,如檉柳、沙棘、沙棗、榆樹、小葉楊、紫穗槐等,苗木必須健壯,無病蟲害。

(三)、起苗方法

1.裸根起苗法:這種方法適用於大多數闊葉樹在休眠期的移植,其優點是保存根系比較完整,便於操作,節省人力和物力,運輸方便。

2.帶土球起苗法:栽植成活率高,但其施工費用高。大苗移植時,一般土球直徑是植株頭徑的2倍~3倍。

(四)、樹木的修剪

一般來說,起苗過程中不能帶上完好土球的,應將植株老根、爛根剪除,把裸根沾上泥漿,再用溼草和草袋包裹,在裝車前剪除枯黃枝葉,根據土球完好程度適當剪除部分莖幹,甚至可截幹,再結合截枝整形等方法,最大程度保其成活。

(五)、樹木的包裝、運輸與假植

移植規格較大的帶土球樹木(胸徑一般在10釐米~15釐米之間),或對珍貴難成活的樹種要做好包裝。可用草包、麻袋、尼龍袋等軟質材料包裝。在包裝過程中,注意要把苗木根對根放在包裝材料上,並在根間加溼潤物。當苗木的重量達到50公斤,將苗木捲成捆,用繩子捆住,捆時不要太緊,以利於通透空氣。

苗木的運輸要迅速及時,避免風天運苗。運輸途中保持行車平穩,較長距離運輸時,中途停車應停在樹蔭下,且經常給苗木噴水;長距離運輸,大苗必須帶土坨。

苗木如不能及時定植,必須假植。假植時使苗向背風方向傾斜,用溼潤的土壤將苗木埋土並用腳踩實,埋土厚30釐米~40釐米。苗木在假植期間,應注意經常澆水、看管,一般針葉樹採用全埋法,即將苗木全埋入土中;闊葉樹一般埋全苗的2/3。

(六)、樹木的栽植

樹坑直徑應比樹苗的根幅大1/3,清除坑內雜物。株行距應因林木用途而定,如防護林用2米×2米;株行距儘量筆直對稱;樹身垂直;裸根苗栽植時,埋土到一定深度後,應將苗木輕輕向上提拉,埋後澆水;帶土球苗栽植時,不得砸土球。

(七)、養護管理

栽植後,一般最少澆3次水,並要澆透,澆水後根部培土;樹木發芽後,有條件的一兩天噴1次水,天氣乾旱及時觀察噴藥,經常鋤草鬆土。挖坑時,在樹坑底部先施基肥;栽植後,可用廄肥或化肥,用溝施或穴施肥料,促其生長。

2、綠化養護的技術措施

(一)綠化樹木的管理

園林綠化中,樹木種植面積並不是最大,但其所佔的綠化空間最大,草地、鮮花、灌木、喬木合理搭配,體現了立體綠化的效果。習話講:“綠樹成陰,鮮花盛開”,創造了良好的小氣候和優美的環境。另外,許多灌木樹種植後可以通過修剪造型,亭亭屹立在草地和景點中,甚至可產生立體動感。

1、 肥水管理

喬木樹型高大,根系發達,根深幅廣,種植時需要開正方形0.8-1.0立方米的大穴,填上肥沃客土高於平地30釐米才種植。在施肥方面,用肥種類以複合肥爲主,N、P、K的比例1-3年的幼年樹是5:3:2;三年以上的大樹是3:2:1。施肥的次數,植後三年內,每年的春、夏、秋初各施一次,每次用複合肥1-2kg,小樹少施,大樹多施。施肥的方法是:小樹結合鬆土施液肥,大樹在冠幅內地面均勻開穴幹施,三年以上高大的喬木原則上可不施肥。灌木樹型小,以淺穴或淺溝種植爲主,叢生根系淺,視土壤和樹勢施用適量的複合肥,液施幹施結合,觀花觀果灌木適當增加P、K肥,觀葉灌木適當增加N肥施用。綠化樹木的水分管理,重在幼樹,原則是保溼不漬,表土幹而不白。高大喬木,根深葉茂,不存在因缺水影響生長,灌木矮小,根系短淺,盆栽地栽都要防旱保溼不漬,才能正常生長。

2、樹型管理

綠化林木,通過藝術設計,認真管理,使之有稀有密,有型有款,座落有置,是綠化成功的關鍵之一。喬木要求樹幹筆直挺拔,不要過早拔掉種植時的固定拴護杆,以免引起樹杆彎曲。成年大樹及時鋸掉不規則的樹枝,對冠幅大,葉多枝小的擋風枝不鋸掉,遇大風雨會折枝斷幹嚴重時連根拔起造成損失。灌木要求整齊有形有序,樹形是樹木不斷生長和通過人工不斷修剪而成,可修剪成園球型、方型、扇型、磨菇型、抽象圖案、線條、柱樁、椎樁等。並要及時清除枯枝落葉。

3、樹木的病蟲防治

綠化樹木主要的蟲害有天牛、木蝨、潛葉蛾、潛葉虎、介殼蟲、金龜子等。近年來在喬木灌木中木蝨爲害較嚴重,其次是介殼蟲,採用常規殺蟲劑、速撲殺、介特靈等均能達到防治效果。主要的病害有:根腐病、白粉病、炭疽病等,常用的防治藥物有託布津、多菌靈、炭疽病等,常用濃度800-1000倍。除了藥物防治外,栽培上要經常清理枯枝落葉,保持清潔,同時要排除漬水,必要時修剪後噴藥。

(二)綠籬的養護管理

綠籬的養護管理原則是:保證肥水供應,茂盛生長,修剪成籬成牆成形,達到觀賞和隔離的作用。

1、 綠籬的肥水管理

綠籬要不斷修剪,肥水條件要求較高,初植綠籬,按設計要求的籬寬,挖40釐米深的溝,填上純淨肥沃的客土,或在客土中拌入適量腐熟的有機肥或複合肥,這樣植後生長快。施肥原則是:基肥足追肥速,以氮爲主,磷鉀結合,羣施薄施,剪後必施。必要時還進行根外施肥。水分管理,以保溼爲主,表土幹而不白,雨後排水防漬,以免引起爛根,影響生長。

2、 綠籬的修剪

平面綠籬、圖型綠籬、造案綠籬,都是爲了符合設計要求通過人工修剪而成。修剪的作用:一是抑制植物頂端生長優勢,促使腋芽萌發,則枝生長,牆體豐滿,利於修剪成型。二是加速成型,滿足設計欣賞效果。修剪的原則:從小到大,多次修剪,線條流暢,按需成型。一般的綠籬設計高度爲60-150釐米,超過150釐米的爲高大綠籬(也叫綠牆),起隔離視線用。始剪修剪的技術要求是:綠籬生長至30釐米高時開始修剪。按設計類型3-5次修剪成雛型。修剪的時間:當次修剪後,清除剪下的枝葉,加強肥水管理,待新的枝葉長至4-6釐米時進行下一次修剪,前後修剪間隔時間過長,綠籬會失形,必需進行修剪。中午、雨天、強風、霧天不宜修剪。修剪的操作:目前多采用大籬剪手工操作,要求刀口鋒利緊貼籬面,不漏剪少重剪,旺長突出部分多剪,弱長凹陷部分少剪,直線平面處可拉線修剪,造型(圓型、磨茹型、扇型、長城型等)綠籬按型修剪,頂部多剪,周圍少剪。定型修剪:當綠籬生長達到設計要求定型以後的修剪,每次把新長的枝葉全部剪去,保持設計規格形態。

3、 綠籬的病蟲防治

山子甲綠籬,常有木蝨、潛葉蛾和白粉病爲害,福建茶有木 、介殼蟲、白粉病爲害,黃心梅較抗病蟲害,偶有木蝨。以上蟲病,用常規的殺蟲劑速撲殺等和殺菌劑、多託布津、多菌靈等除治均能達效。

(三)草地的養護管理

草地養護原則是:均勻一致,純淨無雜,四季常綠。據資料介紹在一般管理水平情況下綠化草地可按種植時間的長短劃分爲四個階段。一是種植至長滿階段,指初植草地,種植至一年或全覆蓋(100%長滿無空地)階段,也叫長滿期。二是旺長階段,指植後2-5年,也叫旺長期。三是緩長階段,指植後6-20xx年,也叫緩長期。四是退化階段,指植後10-20xx年,也叫退化期。在較高的養護管理水平下草地退化期可推遲5-8年。

1、 恢復長滿階段的管理

按設計和工藝要求,新植草地的地牀,要嚴格清除雜草種子和草根草莖,並填上純淨客土刮平壓實10釐米以上才能貼草皮。貼草皮有二種:一是全貼、二是稀貼。稀貼一般20×20釐米一方塊草皮等面積留空稀貼,全貼無長滿期,只有恢復期7-10天,稀貼有50%的空地需一定的時間才能長滿,春季貼和夏季貼的草皮長滿期短僅1-2個月,秋貼冬貼則長滿慢需2-3個月。

在養護管理上,重在水、肥的管理,春貼防漬,夏貼防曬,秋冬貼草防風保溼。一般貼草後一週內早晚噴水一次,並檢查草皮是否壓實,要求草根緊貼客土。貼後二兩週內每天傍晚噴水一次,二週後視季節和天氣情況一般二天噴水一次,以保溼爲主。施肥植後一週開始到三個月內,每半月施肥一次,用1-3%的尿素液結合澆水噴施,前稀後濃,以後每月一次畝用4-6斤尿素,雨天干施,晴天液施,全部長滿草高8-10釐米時,用剪草機剪草。除雜草,早則植後半月,遲則一月,雜草開始生長,要及時挖草除根,挖後壓實,以免影響主草生長。

2、 旺長階段的管理

草地植後第二年至第五年是旺盛生長階段,觀賞草地以綠化爲主,所以重在保綠。水分管理,一年中春夏幹,秋冬溼爲原則。旺長季節,以控肥控水控制長速,否則剪草次數增加,養護成本增大。剪草,是本階段的工作重點,剪草次數多少和剪草質量的好壞與草地退化和養護成本有關。剪草次數一年控制在8-10次爲宜,2-9月平均每月剪一次,10月至下年1月每二月剪一次。確保不漏剪,剪後及時清淨草葉,並保溼施肥。

3、 緩長階段的管理

緩長期的肥水管理比旺長期要加強,可增加進行根外施肥。剪草次數控制在每年7-8次爲好。

4、 草地退化階段的管理

水分管理,乾溼高替,嚴禁漬水,否則加劇爛根枯死,加強病蟲害的檢查防治。對局部完全枯死處可進行全貼補植。退化草地剪後復青慢,全年剪草次數不宜超過6次。另外,由於主草稀,易長雜草,需及時挖除。此期需全面加強管理,纔能有效延緩草地的退化。

四、 收穫感悟

五天的工程實習結束了,在這樣短的時間內學習到的東西卻不是用數字可以衡量的,所看到、聽到、感受到的,或用筆用心,我都記憶了下來,相信會爲我今後的學習提供不可估量的作用。

園林專業實習工作體會總結範文二

(一)、實踐目的:

瞭解GM市園林建設和規劃現狀。今年以來,GM市積極開展節約型園林綠化建設,大力倡導“三節一環保”的城市綠化模式,探索了一條生態節約的園林綠化之路。截至目前新增綠化面積140萬平方米,每平方米約節約10元,共節約資金1400萬元。

(二)、實踐內容:

就我市園林綠化有關工作,採訪了市園林局局長蔣桂欣。我市積極增綠擴綠,建成區綠地率達32.4%,綠化覆蓋率達36%,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6.2平方米。我市園林綠化工作有了長足發展, 僅園林局管理的綠地就有300萬平方米。

(三)、實踐結果:

爲不斷滿足羣衆文化生活需求,完善公園基礎設施,今年有步驟地對公園進行建設和改造。改造自20xx年10月開工,20xx年4月底完工,投資1.2億元。這次改造,以增加公園綠量、突出景觀建設和完善基礎設施爲重點,在功能上更加體現人文關懷。改擴建主園路2300多米,鋪裝卵石路、嵌草路等支路4000多米;拆除老舊設施、臨時建築13處,新建了寓言長廊、五環廣場、木棧道、槐香苑等15處別具風格的新景點;修繕油飾了鳳凰閣、牌坊、園亭等10個仿古建築;增添了造型各異的路燈、景觀燈、庭院燈等500盞,並對鳳凰閣、小西湖、牌坊等主要景點實施了亮化;改造更新綠地近10萬平方米,栽植雪松、櫻花、百日紅等觀賞樹2.8萬多株;新建門球場、籃球場、羽毛球場等健身場地9處;同時修建了林蔭停車場,增設了路椅、果皮箱、公廁等,服務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

一是堅持節約用水。結合自然條件狀況和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搞綠化,大力培育和種植耐旱、節水、涵養水源的節水型植物,積極開展節水型綠化。強化對園林綠化養護人員的節水知識培訓,提高其園林綠化節水意識和節水技能。進一步普及推廣了滴噴、滴灌等先進灌溉技術,充分利用中水管網敷設進行綠化澆灌,大大節約了綠化管護用水。

二是堅持節約資金。堅持“少花錢、辦大事”的原則,從規劃、建設、管護等各個環節入手,對園林綠化進行認真審查,層層把關,充分利用成本低、適應性強的本地鄉土樹種、草種、花種用於綠化,堅決杜絕高價設計、高價買綠、高價建綠等鋪張浪費現象,提高了園林綠化的經濟性和實用性。

三是堅持節約用地。強化集約化綠化的觀念,積極實施喬灌木復層種植,綜合發揮綠地的景觀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向空中要空間,積極推廣建築物、屋頂、牆面、立交橋等立體綠化,進一步提高城市綠化的覆蓋率,推進城市綠化由單一的地面綠化向多形式、多層面的立體綠化發展。

四是突出園林綠化的生態環保功能。在綠化工作中,注重物種的多樣化,堅持禾、灌、草、花結合,溫、寒帶物種結合,突出高樹葉量,多種植大樹,同時加強對自然水面的保護與拓展,切實增強了綠化對城市生態環境的調節與保護。

(四)、實踐體會

xxxx年以來,我市城市園林綠化工作與創建園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文明城市緊密結合,確立了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的目標,提出了“全民動手、見縫插綠、苦幹三年、綠化城區”和“大樹點點、楊樹鑲邊、灌木擴面”的總體要求,進一步調動全市各級各部門和廣大人民羣衆的生態意識和綠化積極性,大力開展了城市道路、公園綠地、單位庭院、居住小區等綠化活動,分別啓動和建設了文體公園、南湖植物園、小康河綜合整治、鳳凰公園綜合改造、四環路綠化帶、夷安大道綠化帶、康成大街綠化帶、鳳鳴園、翠嶺園等一大批重點綠化工程,並在市區大力實施鮮花大道、增蔭增綠、拆牆透綠等工作,城市綠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城市面貌和精神風貌煥然一新,生態環境和居民生活質量有了巨大提高。

園林專業實習工作體會總結範文三

實習目的:

通過本實習,從歷史、文化、人類現狀全方位瞭解瞭解並認識上海蘇杭園林的園林設計理念、建築風格、植物造景等。同時提高學生對園林的鑑賞能力和判別能力。

實習行程:

上海南京路、外灘——上海世博園——蘇州園林(獅子林——拙政園——留園——網師園)——杭州西湖

實習內容

上海

上海我之印象:繁華,現代,一座二十一世紀中國標誌性的城市,同時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座標誌性城市。

1 上海城市規劃

(1)道路

走進上海,如果問我第一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什麼?那麼我一定會回答:上海的交通,上海的道路,乾淨,整潔,通暢,這是我的第一印象。

南京路

南京路是上海最熱鬧最繁華的商業大街,被譽爲"中華商業第一街",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商業街之一。 位於上海市黃浦區,東起外灘、西於延安西路,全長5.5公里,兩側商廈鱗次櫛比,雲集着約600多家商店。以西藏中路爲界,分東西兩段。西藏路以東稱南京東路,以西稱南京西路。每天約有150 萬人在這條街上游覽、購物。年銷售額超過20 億元。 南京路是上海開埠後,建立最早的一條商業膏,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結果。

(2)建築格局

上海建築很具有歷史意義,外灘更是久負盛名,享譽世界!

外灘(The Bund),位於上海市中心區的黃浦江畔,它是上海的風景線,是到上海觀光的遊客必到之地。外灘又名中山東一路,全長約1.5公里。東臨黃浦江,西面爲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爲“萬國建築博覽羣”。

(3)設計理念

注重空間的設計理念

園林景觀是由兩部分組成,一是由一些景觀元素構成的實體,一是由實體構成的空間。實體比較容易受到關注,而空間往往容易被忽略。尤其是我們目前的設計方法,常常只注重那些硬質實體景物,對軟質實體景物相對忽視,對空間的形態、外延,以及鄰里空間的聯繫等等注重不夠,形成各種堆砌景物的設計方法。因此,注重空間結構和景觀格局的塑造,強調空間勝於實體的設計理念,針對視覺空間領域進行整體設計的方法,對我們來說顯得尤其重要。老子在《道德經》中的第十一章說:“……故有之以有利,無之以爲用。”也就是說,實體“有”之所以給人帶來物質功利,是因爲空虛處“無”起着重要的配合作用。

注重時效的設計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與建築設計最大的區別在於,園林景觀是隨季節和時間變化的,是有生命的,是處在不斷地生長、運動、變化之中的。因此,設計師提出將運動中的花園作爲自然持久的作品。所以風景園林師必須認真研究時間性和時效性因素,注重園林景觀隨時間變化的效果,以塑造隨時間延續而可以更新的、穩定的園林景觀。一個園林景觀作品的誕生,就像一個嬰兒出世一樣,他本身的生長、變化過程就能給人們帶來極大的愉悅和滿足。不要期望園林景觀作品一次完成、一步到位,那樣將會失去很多樂趣。

注重地域景觀的再現

所謂“地域性”景觀,就是指一個地區自然景觀與歷史文脈的總和,包括它的氣候條件、地形地貌、水文地質、動植物資源以及歷史、文化資源和人們的各種活動、行爲方式等等。我們所看到的景物或景觀類型,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與其周圍區域的發展演變相聯繫的。園林景觀設計應針對大到一個區域、小到場地周圍的景觀類型和人文條件,營建具有當地特色的園林景觀類型和滿足當地人們活動需求的空間場所。

注重場地的設計理念

尊重場地、因地制宜,尋求與場地和周邊環境密切聯繫、形成整體的設計理念,已成爲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基本原則。風景園林師的作用並非在於刻意創新,更多的在於發現,在於用專業的眼光去觀察、去認識場地原有的特性,發現它積極的方面並加以引導。其中,發現與認識的過程也是設計的過程。因此說,最好的設計看上去就像沒有經過設計一樣,只是對場地景觀資源的充分發掘、利用而已。這就要求設計師在對場地充分了解的基礎上,概括出場地的最大特性,以此作爲設計的基本出發點。就像“潛能布朗”所說的,每一個場地都有巨大的潛能,要善於發現場地的靈魂。

注重簡約的設計理念

“少即是多”,簡約並不是簡單,相反卻是對本質的深度挖掘和坦誠表現。高度概括設計方法和惜墨如金的表現手段,是簡約設計理念的基本要求。簡約的設計理念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設計方法的簡約,要求對設計對象進行認真研究、分析,從而抓住其關鍵性因素,減少細枝末節過多的糾纏,以求少走彎路,以最小的改變取得最大的成效,即事半功倍;二是表現手法的簡約,要求簡明和概括,以最少的元素、景物,表現景觀最主要的特徵;三是設計目標的簡約,要求充分了解並順應場地的文脈、肌理、特性,儘量減少對原有景觀的人爲干擾,也就是“最小干預”的原則。簡約的理念實際上是要求有的放矢,反對閉門造車的設計方法。

注重生態的設計理念

近幾年來,隨着全球保護生態環境的呼聲日益高漲,以及在近鄰德國的影響之下,法國風景園林師逐漸開始注重生態理念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運用。關於生態,有幾點需要進一步闡述。首先,全球生態環境的惡化問題,不是光靠風景園林師就能夠解決的,園林景觀作品中體現出來的生態理念,更多的是呼籲政府、公衆的關注生態環境,更多的是表明一種姿態;其次,風景園林師提出的生態理念與生態學家、環保組織提出的生態理念還有一定的差別,他們所關注的內容雖有着一定的交叉和融合,但根本上卻具有不同的層面,否則社會就不需要風景園林行業了;最後,如若完全從生態原理出發,設計師往往會陷於極端而難以被社會接納。

對立統一的設計理念

自然與人工,是貫穿整個園林景觀發展史中的對立統一體,是“以人爲本”,還是“以自然爲本”,是改造自然,還是順應自然,既是某種園林景觀形式、風格、類型的衡量準則,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因地制宜,根據場地狀況和使用要求來決定的,不能片面地加以肯定或否定。一般來說,在城市環境中,應較多地考慮到人工與自然結合,考慮到自然的人工性手法,而隨着離城市環境的遠去,自然的作用在逐漸增強。

注重科學的設計理念

園林景觀設計是一門涉及面廣、錯綜複雜的邊緣性學科,與多門學科交叉並受到它們的影響,如生物學、生態學、土壤學、植物學、美學等等。因此,風景園林師應採取科學嚴謹的治學態度,充分研究和了解各個學科特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強調科學的設計方法。

注重個性的設計理念

理解和個人情感的投入,在園林景觀設計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也是園林景觀設計多樣性和豐富性的保證。注重個性的設計理念,並非鼓勵個人剛愎自負或脫離實際的閉門造車,而是強調個人對自然、對社會、對生態、對藝術、對歷史等等的獨特理解、在旅行中的獨特體驗、以及個性化的設計表現手法,強調個人對園林景觀內涵與本質的獨特認識。

2 上海世博.中國館

上海世博已經過去多時,大多會館已經關閉,但中國館依然開放,幾個同學實習之餘抽出部分時間買票進館,終於得償所願,一睹中國館風采。

20xx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爲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 展館的展示以“尋覓”爲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並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館從當代切入,回顧中國三十多年來城市化的進程,凸顯三十多年來中國城市化的規模和成就,回溯、探尋中國城市的底蘊和傳統。隨後,一條綿延的“智慧之旅”引導參觀者走向未來,感悟立足於中華價值觀和發展觀的未來城市發展之路。

設計理念: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表達了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

主體構思:中國館建築外觀以“東方之冠”的構思主題,表達中國文化的精神與氣質。國家館的“鬥冠”造型整合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要素外,地區館的設計也極富中國氣韻,借鑑了很多中國古代傳統元素。地區館以“疊篆文字”傳達出中華人文歷史地理信息。在地區館最外側的國家館的精彩(17張)環廊立面上,將用疊篆文字印出中國傳統朝代名稱的34 字,象徵中華歷史文化源遠流長;而環廊中供參觀者停留休憩的設施表面,將鐫刻各省、市、區名稱34字,象徵中國地大物博,各地團結共同進取。

蘇州

蘇州我之印象:古韻悠悠,回味無窮,走在其間,就如同翻開一卷卷古老的書籍,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一張張埋藏在歷史塵埃中的臉龐一一展現。

1 獅子林

獅子林爲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爲元代園林的代表。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23號,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園內假山遍佈,長廊環繞,樓臺隱現,曲徑通幽,有迷陣一般的感覺。長廊的牆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蘇軾、米芾、黃庭堅、蔡襄的書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詩》的碑刻作品。

東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高牆深宅,曲廊環抱。以中部水池爲中心,疊山造屋,移花栽木,架橋設亭,使得全園佈局緊湊,富有“咫足山林”意境。獅子林既有蘇州古典園林亭、臺、樓、閣、廳、堂、軒、廊之人文景觀,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於世,素有“假山王國”之美譽。獅子林的湖石假山既多且精美,湖石玲瓏,洞壑宛轉,曲折盤旋,如入迷陣,有“桃源十八景”之稱。洞頂奇峯怪石林立,均似獅子起舞之狀。有含暉、吐月、玄玉、昂霞等名峯,而以獅子峯爲諸峯之首。園內建築以燕譽堂爲主,堂後爲小方廳,有立雪堂。向西可到指柏軒,爲二層閣樓,四周有廡,高爽玲瓏。指柏軒之西是古五鬆園。西南角爲見山樓。由見山樓往西,可到荷花廳。廳西北傍池建真趣亭,亭內藻飾精美,人物花卉栩栩如生。亭旁有兩層石舫。石舫備岸爲暗香疏影樓,由此循走廊轉彎向南可達飛瀑亭,是爲全園最高處。園西景物中心是問梅閣,閣前爲雙仙香館。雙香仙館南行折東,西南角有扇子亭,亭后辟有小院,清新雅緻。

2 拙政園

拙政園初爲唐代詩人陸龜蒙的住宅,元朝時爲大弘(宏)寺。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明代弘治進士、明嘉靖年間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將其買下,聘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參與設計藍圖,歷時20xx年建成,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閒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爲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自己把澆園種菜作爲自己的“政”事。園建成不久,王獻臣去世,其子在一夜豪賭中,把整個園子輸給徐氏。400多年來,拙政園屢換園主,曾一分爲三,園名各異,或爲私園,或爲官府,或散爲民居,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完璧合一,恢復初名“拙政園”。拙政園全園佔地78畝,分爲東、中、西和住宅四個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蘇州民居,現佈置爲園林博物館展廳。

拙政園的佈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爲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爲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迴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代表了明代園林建築風格。拙政園形成的湖、池、澗等不同的景區,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富有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閒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通過平橋小徑爲其脈絡,長廊逶迤填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鬆散的園林建築各具神韻。整個園林建築彷彿浮於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產生不同的藝術情趣,如春日繁花麗日,夏日蕉廊,秋日紅蓼蘆塘,冬日梅影雪月,無不四時宜人,創造出處處有情,面面生詩,含蓄曲折,餘味無盡,不愧爲江南園林的典型代表。

3 留園

留園在蘇州閶門外,留園是明萬曆年間太僕徐泰時建園,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莊,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其兒子即盛宣懷,清著名實業家政治家,南洋公學創始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改名留園。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個狀元俞樾作《留園記》稱其爲“吳下名園之冠”。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與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齊名,爲全國“四大名園”。1961年列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公元1522~1566年),另一資料:留園修建於明天順四年(公元1460年)。原爲明代徐時泰的東園,清代歸劉蓉峯所有,改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清光緒二年又爲盛旭人所據,始稱留園。留園佔地約30畝(另兩資料:2頃、約30000平方米),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建築物將園劃分爲幾部分,各建築物設有多種門窗,可溝通各部景色,使人在室內觀看室外景物時,能將以山水花木構成的各種畫面一覽無餘,視野空間大爲拓寬。

留園全園分爲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雨快魚之廳、林泉耆砍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臺、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峯,居中者爲名石冠雲峯,兩旁爲瑞雲,岫雲兩峯;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闢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爲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爲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以水池爲中心,池北爲假山小亭,林木交映。池西假山上的聞木樨香軒,則爲俯視全園景色最佳處,並有長廊與各處相通。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總結

本次實習在我看來已經不是簡單意義上的專業實習了,一句話,收穫太多,表現出來的,潛在的。表現出來的是我們的專業,園林、城市規劃,三個地方,三種不同風格,但卻有一個共同點,那便是都那樣吸引人,讓人舒適,回味,不同的是他們所代表的文化,所代表的歷史,所代表的時代。而潛在的,我感覺很多,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對古今文化有了一個實實在在的瞭解,這或許在短時間內不能表現出太多,但是對於我們的未來,影響絕對不小。

一 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對於我們學園林的同學而言並不陌生,而且熟悉的不能再熟悉,可是當我從南站出,走進上海之時,車窗外所閃過的一抹抹綠色卻讓我突然有種陌生的感覺,看着車窗外那些貌似規則僵硬的植物配置但卻給我一種無比自然的感覺,我實在想象,一個鋼精水泥高度密集的城市卻又如此高的綠化率,心中不得不感嘆一句:這纔是植物配置,這纔是城市綠化!

上海植物造景獨具一格,羣落分明,層次感強不管是,喬木、灌木,還是疊石與鋪裝,都令人感覺很清爽,而蘇州的植物造景在我看來更像是一幅幅山水畫,一首首無聲詩,每一處都顯得那樣自然,那樣富有深意,讓人神往,讓人迷醉,它們所表現的不僅僅是植物的美,它更多體現着歷史的韻味,深厚的文化,這種景即便是模仿也模仿不來。 而杭州,這裏的植物配置讓人感到清新,自然。

二 設計理念

○1設計以人爲本,體現人性化。在這裏很多地方你不會感到不舒服,它的設計讓你覺得很透徹很具體,是一個休閒的好地方。

○2設計符合各景區設計要求,爲景區更添色彩。

○3設計符合人類行爲心理,令人清新舒爽。

○4設計環保健康,體現人類文明更進一步。

○5設計體現了現代的科技技術,更加體現人類文明。

○6設計結合歷史文化,體現中國傳統文化。

三 歷史文化

上海的歷史並不算長,至少與蘇州和杭州相比,它並不算長,但上海這個地方卻是一個世界文化交融之地,在上海外灘,哥特式、羅馬式、巴洛克式、中西合壁式等52幢風格各異的大樓,被稱爲“萬國建築博覽羣”,這些便是時間文化交融的產物,當然,上海並不止於此,從清代開始,上海便是一個風雲匯聚之地,各種名列史冊的大事在這裏發生,如今更是世界性的大都會。

蘇州,歷史文化悠久,我也不再贅述,不用去翻歷史,也不用卻查古籍,單從每一座園林之中那些古老的建築,盤根數百年的老樹便可以知道,蘇州園林可以說就是一部實打實的古書,記載着塵封在歷史塵埃中的一系列未知故事。

杭州,歷史悠久,由來已久,宋朝後期,更是成爲了都城,杭州流傳的動人故事太多太美,“天堂”之名它足夠資格擁有。

四 建築風格

上海的建築風格可謂匯聚天下奇思妙想,世界各地風格的建築在這裏幾乎都能找到,而在蘇州和杭州,它們代表了中華人民在建築上面的而獨特造詣,大多爲中國古典建築,精美別緻,古韻盎然,透着無盡的神祕之感,雖精細但卻大氣磅礴,透着東方文化的深邃與博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