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鐘反思(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9W

一分鐘反思 篇1

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爲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爲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着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一分鐘反思(通用17篇)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彙報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能踢個幾毽子,能寫幾個字,能算幾道口算,能讀多少字的文章等。這時,我又告訴孩子們,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着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裏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把你們收集的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小組裏交流交流吧。”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名言,送給學生。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一分鐘反思 篇2

通過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在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這篇文章之後,我對自己的教學有如下反思:

一、導入部分:我以一道算式導入“1=20”讓學生看了以後產生疑問而進入課文,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識字教學是:我在上新課以前都要求學生自己回家做字卡,在做字卡的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就有一個識字的過程。到第二天上課讓學生運用手中的字卡互相檢測。我再去檢查、糾正就比較容易。而有些詞語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表演,理解如“嘆氣,哈欠”。又如“丁零零,哈欠”要讀輕聲,特別出示詞語,範讀,爲閱讀課文掃清了障礙。

三、閱讀教學:通過字詞的教學,學生把字寶寶放入課文進行朗讀,讓學生能根據板書“1=20”講出課文的大概內容,並適時板書。我認爲這一環節設計得比較好,但我在教學中由於緊張,自己沒有指出一位學生回答問題中所犯的一個語法錯誤。在教學第一自然段中,我提了這樣一個問題:“元元認爲這一分鐘重要嗎?”這裏學生之間產生了分歧,有的說重要,有的說不重要。我怕學生糾纏在這裏浪費時間直接自己說出了答案,後來經過老師們的指點,我認爲是應該讓學生說明理由。相對於睡懶覺,元元覺得這一分鐘重要,而對上學遲一分去,又覺得這一分鐘不重要。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獨特理解,讓學生去分析、辯解,反覆朗讀,不能遇到意外生成一帶而過。這也是提醒了我在以後的教學中所提的問題應該明確,指向性強。四、寫字教學:在這一環節中,我出示了第一自然段所要寫得6個生字,讓學生觀摩每個生字。然後說一說哪幾個生字比較難寫,並進行了範寫指導。但這一環節中我疏忽了對學生所寫的字進行展示點評,以致於學生對自己所寫的字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

一分鐘反思 篇3

《一分鐘》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正式上課以前,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爲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我認爲在以後教學中我應該努力做好以下幾點:

1、評價語言不能含糊不清,做到聲情並茂,富有感染力,我認爲對於低段學生很重要。

2、在備課中要反覆分析教材,抓準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和自己更輕鬆的完成教學任務。

3、在教學碰到難點,不要急於求成,要循循善誘,把更多的說話時間留給學生,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通過兩次公開教學,在同事們的指點幫助下,我自己覺得受益匪淺,今後,我將認真備好課,努力上好每一節課,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努力的方向。

一分鐘反思 篇4

着節課我採取遊戲導入。上課鈴響起,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坐端正,不能發出丁點聲音,接着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麼事情?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爲朗讀打下基礎。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爲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

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爲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着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

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結合實踐,課外延伸。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1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自由說話,你想對元元說什麼?我扮演成元元,這樣我和學生反覆扮演角色,學生在教“我”珍惜時間的同時,自己在無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時間。

一分鐘反思 篇5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我結合本組訓練重點,在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香港迴歸的資料,自讀自悟,通過課前的檢測反饋,我發現學生預習較充分,於是對課的流程做了適當修改。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瞭,爲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杆——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樑。”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迴歸的歡迎祝福。

同時,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讓學生領悟“三分詩,七分讀”的讀書之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具體的做法如下:

我採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

(2)聯繫所蒐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麼?)

(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

一分鐘反思 篇6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彙報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能踢個幾毽子,能寫幾個字,能算幾道口算,能讀多少字的文章等。這時,我又告訴孩子們,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着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裏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把你們收集的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小組裏交流交流吧。”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名言,送給學生。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一分鐘反思 篇7

現在的國小語文非常重視古詩文的積累古詩還在積累,對於現代詩歌的重視程度就明顯不如前者了.就連我們的閱讀等級考覈,也只是在6級測試中見到了一首《再別康橋》.雖然我本人一向認爲中國詩歌的最精華所在是古詩,尤其是唐詩.但是,不可否認,現代詩歌中也有許多難能可貴的珍品.而且,現代詩歌的語言習慣與我們現今的語言習慣相同,描繪的內容情感也更貼近當今生活,所以學生在詩句的理解上應該更容易一些,所以誦讀現代詩歌對於學生對提高語言的感悟能力特別有幫助.同時,由於詩歌是語言最凝練的表達形式,現代詩歌中包含着許多古代沒有的,現代獨具的優美詞藻,所以誦讀現代詩歌對於孩子們積累語言也很有幫助.

《最後一分鐘》就是這樣一首現代詩,語言凝鍊,包含激情,用簡短的篇幅表現了香港迴歸那激動人心的一刻,將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愛國情懷和對香港迴歸祖國的無比激動表現地淋漓盡致.

不過《最後一分種》具有較深厚的歷史背景,語句含義比較深刻,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一定難度.

因此我在反覆思考以後,還是決定以"讀"爲核心,採用傳統的逐段講解逐段誦讀的方式.在指導學生理解詩句的過程中,爲了學生對那種激動人心的場面有更加直觀的體會,我尋找了香港迴歸交接儀式的視頻.有了聲像印象以後再讀詩歌第二節,學生自然能把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讀出來了.再指導朗讀課文第三節的時候也是一樣,我找到了簽訂《南京條約》的紀錄片,與學生共同回顧了那段慘痛的歷史,接着要求學生邊聯想那屈辱的場景,邊朗讀詩句,從而讀出了對往昔的沉痛,讀出對如今揚眉吐氣的珍惜之情.

一分鐘反思 篇8

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爲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爲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

先朗讀後體會,再帶着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一分鐘反思 篇9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1997年7月1日香港迴歸祖國懷抱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積蓄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整首詩語言精練,富有感染力,感情真摯強烈。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我結合本組訓練重點,在課前佈置學生蒐集有關香港迴歸的資料,自讀自悟,通過課前的檢測反饋,我發現學生預習較充分,於是對課的流程做了適當修改。

1、初讀降低要求: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順口。

2、輕聲細讀,用更精練的詞語概括每一節的內容:

傾聽、等待——升旗、自豪——聯想、屈辱——迎接、展望。這樣一來,詩歌的線索就非常明瞭,爲理解詩句降低了難度。

3、精讀感悟:

“讓我拉住你的手”——擬人化,親切動情。“旗杆——挺直的中國人的脊樑。”激動自豪。“百年的痛苦和歡樂”——聯想到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揚眉吐氣尤顯珍貴。“去奔跑,去擁抱,去迎接”——表達對香港迴歸的歡迎祝福。

同時,作者把他那沸騰的熱血與奔涌的豪情都融入在詩句的每一個詞句之中。讓學生領悟“三分詩,七分讀”的讀書之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具體的做法如下:

我採用播放相關的課件,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1)抓住作者直抒胸懷的詩句體會情感。透過這些詩句,讀出那激動、自豪的感情和熱切歡迎之情。

(2)聯繫所蒐集的歷史背景資料理解詩句,進一步體會情感。

(3)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體驗詩歌表達的情感。課文中有一幅插圖,描述的是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升國旗、區旗與奏國歌的情景。讓學生深入體驗:(如果你是參加政權交接儀式中的一員,或者你在街道上、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過程,你最想說什麼?)

(4)引導學生運用多種不同的朗讀形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而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情感。

一分鐘反思 篇10

這是一首充滿激情的詩。作者傾訴了香港迴歸祖國懷抱的最後一分鐘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特殊時刻的思緒,表達了全中國人民繼續心中的強烈的愛國情感和對香港迴歸祖國後美好前程的衷心祝福。後顧整個課堂教學,我總結出以下幾點:

1.以練習爲導,讓生自學、自我感知每個段落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特別是感知每一段落時,總設計一定數量的練習題或思考題讓生邊讀邊想,自己去學習獲得知識,把握一段的大意,從而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

2.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理解課文時,讓生邊讀邊想邊劃,寫自我見解;通過比較句子,運用詞語,體會並掌握文中用詞之精妙;快速讀、細讀、品讀等環節的安排,則訓練了學生略讀、精讀、有感情讀的能力。

3.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貫徹教學中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作用相結合的原則。

現代教學法是以解決教學任務爲目的的師生共同活動的方法。它既包括教師的教授法,也包括學生的學習法。啓發式教學理論認爲:“教學就是引起學生智力的積極性”“凡是能夠引起學生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自動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爲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意選用有助於學生形成自學能力、自學習慣的教學方法,且避免單一。如理解文章內容選用填空、練習、默讀劃句複述等教學方法;體會文章用詞之確切,則採用了比較品讀遣詞造句的方法。抓住文中反覆出現的詞語,導生領會人民當時的心情與情感,並有意識地安排了“讓生自讀課文,理解加評註”這一教學環節,讓生在積極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學會知識,掌握閱讀技能。

一分鐘反思 篇11

學生的感悟深淺,多數來源於自身的實踐體驗。只有讓學生親自參與實踐活動,才能在語文教學中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第三冊語文教材中有一篇課文《一分鐘》,講述小朋友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了二十分鐘的故事。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間的教育。藉由這篇課文,我佈置了一個作業,讓學生回家測試一分鐘能幹些什麼,同時指導學生收集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第二天進行交流。學生回家做的測試題五花八門,如“一分鐘內洗了六個碗”、“一分鐘內做了21個仰臥起坐”、“一分鐘內算出了46道數學口算題|”“一分鐘內讀了一個寓言故事|”……在學生的交流中,一分鐘內學生做了許多的事,學生們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再一次感悟到一分鐘不僅短暫,還很有用,從而認識到一分鐘是寶貴的。接着,我將自己收集的“一分鐘能做的事”的資料與學生共享:一分鐘,車子就可以開很長一段路,;鉛筆廠可生產鉛筆1600支;核潛艇水下航行可達1200米;銀行的點鈔機可以數1500張人民幣;計算機計算量等於60個人不停地計算一年;一個印刷工人能印一千多張報紙。最後,我讓學生結合自己的體驗來談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感受。學生的發言異常熱烈:“一分鐘等於60秒,我要珍惜”;“老師,一分鐘好重要呀,我做事再也不拖拖拉拉了。”;“老師,我現在明白浪費時間就是浪費生命這句話的意思了。”……從孩子們七嘴八舌的發言中不難看出,孩子們的情感體驗和感悟在自然而然中不斷得以深華,真像課標中說的那樣:“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才能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活動促體驗,活動促感悟”,這就是我在本課教學中得到的初淺體會。

一分鐘反思 篇12

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可以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爲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爲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着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彙報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所以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能踢個幾毽子,能寫幾個字,能算幾道口算,能讀多少字的文章等。這時,我又告訴孩子們,一分鐘可以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着汽車一分鐘可以行駛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可以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裏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現在,你們覺得時間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把你們收集的關於時間的名人名言在小組裏交流交流吧。”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名言,送給學生。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一分鐘反思 篇13

這節課我採取遊戲導入。上課鈴響起,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坐端正,不能發出丁點聲音,接着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一分鐘內你能做什麼事情?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爲朗讀打下基礎。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爲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

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爲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着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結合實踐,課外延伸。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1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理解非常到位,所以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天遲到了,今天一定要珍惜時間,一分鐘也不能多睡。自由說話,你想對元元說什麼?我扮演成元元,這樣我和學生反覆扮演角色,學生在教“我”珍惜時間的同時,自己在無形中懂得了如何珍惜時間。

一分鐘反思 篇14

《一分鐘》是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課文。它講述了小朋友元元多睡了一分鐘,遲到二十分鐘的故事。透過這篇課文的的學習,使學生受到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時刻的教育。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進行教學,到達了較好的效果。

一、從課題入手,遊戲導入好無聊哦

正式上課以前,在與學生問候以後,讓學生兩手前平舉,堅持站好一分鐘,再請同學們坐下,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感受,你覺得一分鐘長嗎?在學生各抒己見之後,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能夠說很長,也能夠說很短。在某種狀況下,要把握安排好一分鐘也是很不容易的。這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爲一分鐘長嗎?一齊來學習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抓住重點詞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爲朗讀打下基礎

咋一看,朗讀的點還真不少,哪一句都能夠有滋有味地讀上一番。在仔細品讀後,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爲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繫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爲線索,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爲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情緒,語言。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他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向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向”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後體會,再帶着體會到的感情朗讀。在追趕公共汽車一幕時,結合插圖,先引導學生觀察、想象,再抽學生表演,學生入情入境,體會到了元元的焦急、悔恨。在此基礎上,學生讀兩次嘆息時,能夠說是水到渠成。

三、結合實踐,課外延伸,突出中心,突破難點

在學生找到元元遲到20分鐘的原因後,讓學生改編課文《元元的明天》。由於前面的閱讀明白十分到位,因此在改編的課文中學生順理成章地點出了中心:“元元想:昨日遲到了,這天必須要珍惜時刻,一分鐘也不能多睡。”我趁機和學生交流彙報一分鐘能做些什麼。孩子們只是二年級的學生,因此課前我佈置讓爸爸媽媽測量與學生生活貼近的一分鐘能跳幾個繩,能踢個幾毽子,能寫幾個字,能算幾道口算,能讀多少字的文章等。

這時,我又告訴孩子們,一分鐘能夠做很多事情,人們駕駛着汽車一分鐘能夠行駛1公里,印刷廠的工人叔叔藉助先進的機器,一分鐘能夠印刷133張報紙,在北方農民伯伯能用收割機一分鐘完成一百平方的麥地收割,……學生的眼裏放出驚異的目光,我趁機反問:“此刻,你們覺得時刻重要了嗎?”“古今中外許多名人志士寫下了許多詩句諺語來警示人們,把你們收集的關於時刻的名人名言在小組裏交流交流吧。”在課堂的結尾,我把自己收集的幾條名言,送給學生。

這樣的課堂結尾,使學生愉快地從課文中走到生活中,實實在在地體會到了時刻的重要,從而在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珍惜每一分鐘。

一分鐘反思 篇15

一年級小朋友在學前已有基本的分類概念,這節課主要從學生熟悉的物品出發,通過觀察,從顏色、功能、性別、大小、狀態等進行分類並計數。大部分小朋友對分 類都沒困難,但表述不完整,我覺得在教學時應主要引導學生敘述時回答完整,如“按顏色分,可以分爲深綠色、淡綠色、紅色樹葉。”

因一年級 小朋友對國小的學習生活不了解,在教學的同時,我注重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先舉手再回答問題、聲音響亮、認真傾聽等良好習慣,爲以後的學習打基 礎。如上課時有學生題目會做但不敢站起來回答,我就以鼓勵爲主,如“誰是我班勇敢的奧特曼啦”“回答問題給予鼓掌”等一些鼓勵的話,還有的小朋友不舉手在 下面隨便回答,就提醒他回答問題先舉手,做一個懂禮貌的國小生。但一年級小朋友自控力很差,必須時刻提醒,我覺得我在這方面耐心還不夠。

一年級的小朋友的習慣培養不是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必須在今後的教學中持之以恆地加以培養。

一分鐘反思 篇16

這節課是在認識了整數和小數後,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對分數的意義不易理解,因此,我在設計時運用具體的事物,形象生動地展現平均分,說明分數產生的原因;並通過舉例,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1/2的理解;之後通過操作活動,使學生把分數表示出來。在認識1/2的基礎上,通過操作,再認識其他分數,教學中,以“放”爲主,讓學生主動活動、集中展示、彙報交流,收集學生的不同折法,展開對1/4本質意義的探討,培養學生的能力。對於分數的讀、寫法,採取學生直接介紹、教師補充的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最後,拓展練習的設計給學有餘力的學生以充分的拓展空間,同時滲透後繼知識的學習。因此,學習時需要創設具體生動的問題情境,激活已有的生活經驗,利用實驗操作、觀察、判斷等直觀手段,逐步使學生理解分數的意義。《分一分(一)》這節課,就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分蘋果”遊戲,引出分數,在活動交流中初步瞭解分數的意義,逐步懂得分數的讀法、寫法以及分數各部分的名稱。在本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我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在活動中滲透新知識。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以數學遊戲活動—拍手錶示結果引入二分之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而且爲學生在分數是建立在平均分基礎上這一方面作了鋪墊。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學生通過折一折(折不同形狀的紙),塗一塗(塗自己想表示的分數),說一說,進一步感受分數的意義,掌握了分數的讀寫。在組花瓣的遊戲中,學生充分的活動進一步感悟分數,理解分數,應用分數。在活動之中,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建構。教學內容的呈現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的基本模型展開。

2、面向全體學生,讓孩子成爲學生活動的主人。

這節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活動,學生在全員參與中通過觀察、思考、領悟、理解逐步來認識分數。本節課的引入,數學遊戲是全體學生參與,在認識1/2這一環節中,每一位學生都動手摺一折,塗一塗,感悟1/2,在認識分數這一環節中,全體學生又一次通過折一折 塗一塗創造出新的分數,瞭解2/4,3/4,4/4的意義。在活動中進一步感悟分數。從始至終,全班每一個孩子充分參與動手實踐,最大限度的滿足每一個學生的數學需要,最大限度的發展每一個學生的智慧潛能,實現了讓學生成爲主人這樣的教學意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真正成爲學生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在學生遇到困惑的時候及時引導和點撥。

3、在學習活動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數學教學是學生思維被激活的一個活動,讓學生自己獨立去發現,科學上已經被發現的東西,是由學生的生活世界走向數學王國的活動過程。在教學中也不止一次的閃現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例如,導課時的數學遊戲讓學生用掌聲表示半個,一些同學用手勢表示切的動作,有些同學表示掰的動作,這是學生創新的第一次顯現;在探究“半個”的表示方法中,學生用1/2來表示。這進一步實現了注重學生創新思維的設計意圖,在之後的折一折1/2,折一折表示自己喜歡的分數中,學生各式各樣的折法和塗色方法都是學生創新思維的體現。

4、強化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本節課我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孩子們都愛做遊戲,因此我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遊戲引入,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與動機,吸引他們開展學習活動。

不足之處,學生用描述性語言敘述分數的意義時,語言還要再規範一些,在明白理論的同時加強實踐能力。新授時間再緊湊一些。如果在探究用什麼方式表示一半時,學生說出用1/2表示一半就不要引導其他表示方法了。給練習的說理再留有一定的空間,會把教學內容達到更好的效果。

一分鐘反思 篇17

首先,創設生動地教學情境,把孩子們吸引到教學活動中來。先設計“看一分鐘動畫”,學生覺得“快”,又設計了“靜坐一分鐘”學生感覺一分鐘過得很慢。我語重心長地說:“是啊,一分鐘可以說很長,也可以說很短。在某種情況下,要能剋制自己堅持一分鐘也是不容易的。今天課文中的元元,他認爲一分鐘長嗎?一起來學習課文就知道了。”

在遊戲初步感知一分鐘的長短後,巧妙的從同學們的切身感受遷移到課文中元元的感受,自然地引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思考元元遲到的原因是什麼?

教學中,我以“元元一共說了幾句話?”讓學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兩次嘆氣:“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要讀好這兩次嘆氣,還要聯繫上下文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利用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使學生的感情與課文所表達的感情相融,進而讀出感情,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懂得“分秒必爭”。

另外,創設多種多樣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們參與其中,在活動中逐步感受“一分鐘”的長度。本節課,我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活動:1、讀書,一分鐘大約閱讀多少個字;2、寫字,一分鐘大約書寫多少個漢字;3、口算,一分鐘大約能算幾道。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同時讓學生知道了時間的可貴,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