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通用1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64K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教學重點是品味重點詞句,理解題目“顫抖的羽毛”的含義。讓學生透過文本去了解人物的精神世界,感悟故事中人物的思想、體會人物的品格,因此,在設計本課時,將教學的重點用在學會重點探究,深入感悟上,讓學生在感悟的過程中深入瞭解課文,完成對人物的理解,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通用12篇)

語文教學的難點是結合課文,聯繫實際體會“自悟、自省”的重要性。通過對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爲了自己而損害他人,自己會受到良心上的譴責;真誠地想方設法彌補自己的過失,會重新得到別人的信任。

出示圖片、實物,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引導學生讀讀“閱讀提示”,可以讓學生明確閱讀目標、閱讀重點,有助於學生有的放矢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習實效。

按“閱讀提示”,讓學生充分自主地讀課文,自讀自悟,有目的地搜索信息點、篩選信息點,充分體現了略讀課文的教學特點——充分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發現、去探究,並儘量自己得出答案和結論。

這一合作式的閱讀、交流,能提升學生的情感認知,對作者的意圖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人物的形象在讀者心中也將更加豐滿,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

通過細讀品味,有助於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作者因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極力地補救的品質,從而讓學生明白在我們的成長中除了需要別人的引導還需要“自省”。

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充分體會到一些重點詞句的表達效果,提高獨立閱讀的能力,有利於突破教學難點,增強閱讀實效。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2

對於本節課我雖然做到了充分備課,對學情也比較瞭解,但是對於略讀課,我不敢多講,又不知怎樣引導學生深入文本,更多的只是淺顯的朗讀,只是一個又一個的問題。....

對於略讀課到底怎樣上的問題,我查閱了有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一是從內容上,要把握《課程標準》中對略讀課文的要求:“大致瞭解課文內容”。不能不瞭解,不能過細的瞭解。教學中,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教學不做爲重點。。

二是方法上,要讓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的方法。教師要把前戲做足,也就是要在精讀教學中讓學生掌握閱讀理解的方法,如邊讀邊想象、結合生活實際、查閱資料、抓住重點詞句、聯繫上下文等。

三是形式上,教師要善於隱身到幕後,把學生推到臺前。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能動性,給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理解的機會,允許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步地、慢慢地提高。最後,教師也要注重在略讀課中建立評價機制,通過多樣、恰當的評價,促動學生自學、交流,並能逐漸形成評價體系,達到提高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目的。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3

《顫抖的羽毛》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寫“我”爲了製作一個漂亮的毽子和同學一起捉雞拔翎,拔大公雞逼進了水池,幾經折騰,大公雞快要死了,後自悟到了錯誤,於是加倍呵護大公雞。

課文讓我們體會到:爲了自己而損害他人,自己會受到良心上的譴責;真誠地想方設法彌補自己的過失,會重新得到別人的信任。

課文通過“我”爲了製作一隻漂亮的毽子,使大公雞遭受不幸、面臨信任危機,然後偏愛,單獨餵養大公雞恢復信任的故事,告訴我們,應該尊重大自然中的所有生命;爲了自己而損害他人,自己會受到良心上的譴責;真誠地想方設法彌補自己的過失,會重新得到別人的信任。

整體感知,鍛鍊學生總攬大意、獲得直覺、捕捉感受點的能力。

聯繫課文內容,以點帶面,通過語言文字感受“我”給大公雞帶來的傷害及事後愧疚的心情。

引導學生再讀課文,並根據中心話題把發言權交給學生,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創設各抒己見的氛圍。讓學生從讀中體味真情。

拓展環節的設計在於深化文章的主旨“自悟、自省”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4

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就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描繪了黃山奇石之神奇,景色之秀麗,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文章構思清晰,意境優美,想象豐富,情趣橫生,給人以美的享受和薰陶。我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讀文、看圖、想象黃山"四絕"的幾個鏡頭,使學生感受到了黃山奇石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明白了黃山奇石尤其吸引中外遊客的原因,同時也使產生了進一步瞭解與欣賞奇石的強烈願望,帶着濃厚的興趣步入對新知識的探索。因此,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再創設好一定的活動情境,就會使課堂教學處於和諧、融洽、興趣盎然的氣氛中。

讓學生自主選擇,激發其自主探究的興趣。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發現的學習。在教師精心設計的創造性問題情境中,學生個體主動地去發現問題,並從不同地視角,通過不同的思維方式探求問題的解決方法。它最終表現爲學生獨立地、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權利,追求人性化、個性化,儘可能變教師的“指令性”爲學生的“選擇性”,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在這節課上,我首先讓學生自主選擇探究內容,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奇石研讀,然後根據學生的愛好,如有的同學喜歡朗讀,有的同學喜歡抓重點句體會句子蘊涵的意思,等等。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學習,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彙報自己的學習成果。在這節課中,學生用感情朗讀、畫、抓重點詞、動作表演等形式來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他們的興趣很濃,產生的效果也非常好。

另外,我注意學生的誦讀。我在課上首先讓學生範讀,然後用“誰能比他讀得好”引起學生比一比的興趣,激發讀的動力,我還用配樂讀以及齊讀等的方式,以優美的旋律感染學生,以悅耳的聲音打動學生,以動人的感情激勵學生,使他們躍躍欲試,急於參與,急於體驗,急於模仿,達到了我讓學生“想讀”的目的。

第三,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在教學中,老師應當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進行交流討論以及表達自己的意見,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在這節課上我就是這麼做的,學生有了足夠的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小組交流學習以及把自己獨到的意見、理解在全體學生面前表達出來,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內容,也能讓每一位學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激勵。雖然這節課我晚了幾分鐘下課,但看到學生在課堂上能有所收穫,我覺得很值得。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重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不要把學生的思維圈在一個固定的範圍裏。相信學生,講學生不懂的,教學生困惑的,但要尊重、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可別小瞧了這些孩子!我們應該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如果我們給孩子們一根槓桿,說不定他們真的能撬起地球!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5

早上第一節聽了備課組葉老師一節《二元一次不等式及平面區域》公開課。葉老師通過數軸來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學生熟悉的內容引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馬上投入到新課的學習。接着通過畫出二元一次方程x-y-6=0表示的直線方程,所有點把平面上分成三部分,在線上的,在x-y-6>0這區域內的,在x-y-6<0區域內的。然後葉老師通過方法1:取點代入法定區域,方法2:由不等號定區域這兩種方法突破本節課的重點: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組)表示平面區域。最後,由例題教導學生解題的步驟,再就是讓學生多練。本節課的亮點有:

1、教學基本功紮實,教態自然,板書規範。

2、備課充分,教學設計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思路清晰,講解有條不紊。

3、講練結合,及時訓練,注意知識的鞏固和落實。

建議:

1、找點的時候是否可以讓個別學生說出幾個點,相信這樣學生理解更好點。

2、在解答例1時,表述畫圖時是否可以直接寫成:作直線x-y-4=0(畫成虛線)

第二節由我上了一節《簡單的線性規劃問題》公開課。本節課我的教學設計是通過上節課的二元一次不等式在平面直角座標系表示成平面區域來引入,由學生板演檢測學生掌握程度。在學生完成板演後,提出本節的問題:求z=2x+y的最大值,使式中的x,y滿足不等式組(I),求z=2x+y的最大值,式中的x,y只能取平面區域內值,所以,只需要由z=2x+y變形爲y=-2x+z就可以把不熟悉的求解轉化爲一個高一曾學習過的內容:y=-2x+z就是直線方程的斜截式,讓學生畫出y=-2x,y=-2x+1,y=-2x+2,三條學生,觀察可以知道這是一系平行線,問題轉化爲求z=2x+y的最大值其實就是求直線y=-2x+z過平面區域某一點時在y軸上截距最大值。我先畫出直線y=-2x,通過平移可以發現直線y=-2x+z過平面區域過某一點時在y軸上截距最大。求出最大值,問題得到解決。解答完成後,接着讓學生閱讀教材88頁,從中找出一些相關的概念。再回到解答過程,從中提煉出解答這類問題的解答步驟。最後進行一道變式訓練,改變不等式組,還是求z=2x+y的最大值。

本節課完成後,個人反思如下:

亮點:

1、教學設計比較適合學生的實際情況。

2、放手讓學生多動手。

改進部分:

1、沒有完成備課時確定的教學任務:教學設計中還有變式2:z改爲z=6x+10y,變式3:z改爲z=2x-y。小結中有解題方法:圖解法(數形結合)

2、教學基本功不紮實:教態不夠從容,不夠自信;語言不精煉,很多重複的語句,個別字普通話不標準;板書不工整,字體不漂亮,字體偏大,板書規劃不合理。

3、在講相關的概念時,這裏應該節省時間,在學生閱讀教材時,先板演在黑板上,讓學生找出相應的內容,高效省時。

4、在新課引入時,可以點明:在現實生產、生活中,經常會遇到資源利用、人力調配、生產安排等問題,解決這類問題就需要我們學習更多的知識,比如本節要學習的這內容就有關這方面的。再列舉一個例子,這樣可以立刻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6

我覺得這節課成功的關鍵所在是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在寬鬆、民主、和諧的教學環境中選擇自己所喜歡的語句或段落暢所欲言,也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學生對自己所喜歡的語句的講解,真令我刮目相看。比如,有一個學生說:“我喜歡第2段中的‘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別可愛,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裏。’因爲搖籃能擋住寒風,讓裏面的嬰兒感到溫暖。”

又有一個同學補充說:“正因爲濟南如同搖籃裏的嬰兒,所以冬天是溫暖的,四季如春。”學生在參與知識獲得的過程中,不僅學到一些寫景的技巧,而且也探究濟南冬天氣候的成因,它所達到的效果無疑比老師單純地分析灌輸修辭、語法要生動得多。作業設計也較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在掌握寫景的技巧後運用到寫作中,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當然這節課也有不足:本人覺得閱讀環節處理得不太好。多媒體輔助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但是在學生對文本還不太熟悉的情況下,他們的注意力就不可能集中到課件中所展示的與濟南冬天相關的一些優美的圖片上,我發現學生只能邊看書,邊聽錄音,邊看圖片,對此如果做一些調整,效果就可能更好了。比如,可以先讓小組朗讀(或學生自由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接着讓學生默讀,有利於學生思考,培養其思維能力;最後再把書合起來,看圖聽讀。而本人在教學時只採用看圖聽讀的形式,這樣的結果一是閱讀時間太少,二是這個環節難以處理。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重視閱讀環節的處理。總之,在寫景的文章中,朗讀和對語言的感知與品味是非常重要的。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7

本課的課題就抓住了人心,是一篇尋找和認識幸福的過程。茫茫大千世界,誰都在追求幸福,只是人們對幸福的觀念不一樣,有的人是爲自己追求幸福,有的人是爲大多數人追求幸福,因此,本人是引導學生認識人生,追求人生,這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課目。

雖然本課是閱讀課文,但本人在教學中卻經過了“講、竄、套”,就是抓住文題“幸福是什麼”讓學生無盡地講自己所理解的幸福,然後結合文中人物故事,把幸福的含義用事例串起來,使實際生活與文本意蘊,縱橫交錯。“套”就是將影形的生活與無形的生活排列一起。如:父母爲了全家人的幸福,而且不息離開親人遠行千里,幹苦力,本人將這歸爲影形的生活,它是一個認識幸福的過程 。同時,這樣的幸福得來要讓學生感受到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自然引導學生感悟什麼是真正的幸福。這裏本人降低了要求,只要孩子們認爲的幸福觀點,我都給予鼓勵支持,肯定。比如:孩子們各抒己見“星期天是幸福的,過節時桌上有爸爸媽媽是幸福的,中秋佳節一家人一起吃月餅是幸福的,拉着媽媽的手照張相是幸福的……”

根據學生對幸福的感悟,本人在教學中就已經成功了。於是,我把教學重點落實到“認識幸福的含義與意義”上,再抓住文中重點段的朗讀來感受勞動創造幸福的真理。因此,本人直接導入學生所認識到的幸福之上。“你認爲自己的幸福是什麼?然後根據學生所認識的幸福,引導學生將自己認識的幸福進行闡述,並舉出實際例子,要求理清例子的起因,經過、結果,緊接着套入文本中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並抓住重點段來理解全文即分析課文,感悟幸福的含義。因此,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就這樣下來,我引導學生將自己“所聞、所疑、所悟”等過程 ,用列提綱的形式表達出來。

比如:有一孩子列了這麼幾個提綱“1、你知道什麼是幸福嗎?2、有錢就幸福嗎?3、我認爲幸福是這樣的?4、原來幸福是這樣的?”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根據自己所擬的提綱,盡情闡述,分析、舉例說明、悟出幸福的含義,這個環節學生表現非常棒,學生很快進入寫作狀態,我也悄悄退出,學生足足寫了50分鐘左右,班上三分之二的學生是500字以上的習作練習,有六七個孩子寫了近700字的作文,習作內容還真具有夾敘夾議的味道,能引用名言,偉人的故事,還有孩子引用了所學的課文《巨人的花園》,將文中巨人認識到了自己的缺點,通過孩子們的幫助,又享受到了春天的快樂,這是幸福的。本人認爲作爲四年級學生,能通過文中作者的文筆啓示寫出自己的手筆是很不錯的。在此基礎上,我也滲透了文中的語文知識點。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個孩子在智慧女兒的引導下,經過十年的親身經歷,終於明白了只有用自己的勞動做出對人們有舉益的事,纔是真正的幸福。由此,更進一步地引導學生感悟幸福的真諦。每個人都在追求幸福,那麼,究竟什麼纔是真正的幸福呢?掩卷沉思,智慧的女兒一語道出了幸福的真諦:只有靠自己的勞動 ,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對別人有益的事情,便能收穫幸福。讓學生真正地領悟到:原來 幸福就是這麼簡單!讓我們牢記,能使大多數幸福的人,認識到自己本身也是幸福的,做一個真正幸福的人。

從閱讀中感悟寫法 。故事情節的奇異是本文的一大特點 。“奇異的故事”往往是童話故事的亮點。文中“智慧的女兒”突然而來,飄然而去。她肯定、讚揚三個牧童疏通泉眼的勞動,還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弄明白什麼是幸福。智慧的女兒在文中起到了“靈魂”的作用。正是這一人物形象,使整個故事讀起來既神祕,又有趣,增強了文章的可讀性。我們在平時讀童話的時候,這樣的故事也很常見。例如《漁夫和金魚》中“金魚能一次又一次地滿足漁夫的要求”這一情節的安排,使讀者們的閱讀興趣大大增加。又如《白雪公主》中王后的那面魔鏡,孩子們也是十分感興趣的。由此可見,我們在寫童話的時候,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越離奇,越神祕,就越引人入勝,這樣,自己手中的童話就成功了。

當然,引導學生讀書,寫作更是本人在語文教學中的重點支撐點。比如:“幸福要靠勞動,要靠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做出對人們有益的事情。”這句話也無形地滲透了德育審美教育,句中的“義務”是什麼含義?無疑“義務”是應盡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應盡的責任。“很好地儘自己的義務”是指把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做好。這話告訴孩子們:要想獲得幸福,就要通過辛勤地勞動,給別人帶來方便和好處,讓別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

總之,教學本課後,我深深地認識到:我們不但要教給孩子們知識,還要教給孩子們做人的道理,讓自己能更好的成長,讓自己的人生更爲燦爛,更有意義!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8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安排了許多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中,加深10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理解,同時感受數學的應用意義,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充滿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下的體會:

1、用故事導入新課激起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兒童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基礎,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講述中設置許多問題,誘發出探索性思維活動。有趣的故事,結合課文內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探索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爲主動獲取。

2、探究與合作相結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爲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像58+6=?應該怎樣算,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學生用學具分別表示58和6,然後動手擺一擺。在這裏,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動手操作學具和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爲鼓勵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說說是怎樣想的?對不同的方法都給予了肯定。並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從而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然後我簡單的說了進位現象及進位點之後我放手讓學生嘗試先練習,試着自己解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學生計算的勁頭很高,問他們有問題嗎?都一致搖頭說沒有

計算結果很快交上來了,我發現學生的錯誤比較多。總結錯誤類型有:題目數字抄錯導致計算錯誤;該進位的沒有進位橫式得數漏寫。

我想學生是會計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錯誤。我沒有過多的批評,讓孩子一一訂正之後,總結了幾種主要的錯誤情況,讓他們分別對號入座,並且一起總結出了檢查的三步驟:

一、讀兩遍題目,橫式一遍,以防抄錯題;

二、檢查橫式的得數有沒有漏寫;

也許是剛剛經歷了錯誤,所以印象特別深刻吧,練習時學生的正確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體驗生活數學。

練習時,爲了避免學生單調計算的枯燥性,我設計了“找朋友比賽性的練習,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這節課總體來說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多樣化的練習題使得課堂氣氛較好。但同時也有很多遺憾之處。如對學生的巡視不夠徹底, 學生說算理的過程不夠完整。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9

《趙州橋》這篇課文主要介紹了舉世聞名的趙州橋的特點,讚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以讀爲主

閱讀是此刻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資料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麼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並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着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取你自我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並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麼?”(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爲什麼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麼?”(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明白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麼?”“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麼多的橋,爲什麼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的,到此刻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光和設計者,那麼是否因爲這是李春設計並參加建造而使

它出名還是因爲其它什麼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二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麼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爲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後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二、多種學習方式並存,自主選取

此篇文章中,第二自然段是重點段落,我決定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再進行指導。“同學們讀課文的方式有很多,相信你們必須還有許多不一樣的理解課文的方法比如說:劃重點詞句,畫畫等!接下來就請你們採用不一樣的方法來自已學習第二自然段!”“老師,我是用劃重點詞語的方法來學習的。我找到了‘趙州橋橋長50多米,有9米多寬;全部用石頭砌成,下方沒有橋墩,只有一個拱形的大橋洞;大橋洞頂上的左右兩邊,還各有兩個拱形的小橋洞。’這些句子來說明趙州橋的結構。”“嗯,你找得真不錯!還有同學用了別的方法嗎?”“老師,我用了畫圖的方法。”“那就請你上來給我們展示一下吧!”“嗯,你畫的趙州橋真是惟妙惟肖,那你能不能告訴我,爲什麼你不把這四個小橋洞畫在一齊呢?”“那樣看起來就不舒服了!”“哦,原先趙州橋在設計時還體現了一種對稱的美!那同學們,你們還能找到生活中哪些對稱的物品呢?”“蝴蝶!”“不錯!”“天平秤!”“你真聰明!”“人!”“對!我們生邊其實還有許許多多對稱的物品,期望我們同學以後能夠多留心地來觀察它們!”(至於這樣的設計有什麼樣的作用,這些資料書上都寫得較爲清楚,所以我沒有花大力氣去講,只作了簡單的分析)。接下來,我請學生對趙州橋的設計作一

個評價。學生的評價是:“很了不起”;“哦!了不起你是僅僅指橋嗎?”“我覺得設計者和建造者也很了不起!”“爲什麼呢?”“因爲以前沒有卡車、挖土機這些機器幫忙,全都是靠當時的勞動人民自我的雙手來建造的!”“嗯,聽了你的介紹之後老師也十分佩服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幹!”“老師,我覺得古代的人很偉大也很聰明!”“嗯,老師也跟你有同感!”這時全班都有了共鳴,師生共同來探討工程的不易和出色,人民的力量和智慧。讓學生從中體會我國悠久的禮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這種學習不僅僅讓學生學習到了知識,更學會了學習方法,從課本當中去感悟更多,這纔是最重要,也是我們語文教學中就應教給學生的。

遺憾之處:

1、沒有收集好關於趙州橋在建造時的一些書面資料。

2、課堂調控潛力還不夠。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10

《風箏》寫的是小夥伴們一起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經歷,從中體會“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變化,感悟童真童趣。在教學是緊扣孩子們在做、放、找風箏時心情是怎樣的?你是從哪些詞句中體會到的?再讓學生抓重點詞句朗讀,在讀中體會感情,在體會中再來讀出自己的感受。語文課堂教學是師生依託文本,不斷交往對話的過程。文本,作爲師生共同研究的對象,作爲交往的載體,對課堂交往能否很好地進行,起到十分關鍵的作用,如何從文本找到很好的交往切入點,變成了不得不研究的問題。文本的深度、高度、廣度,亦即文本的豐富內涵,往往蘊含在空白之中。因爲是空白,面對空白,不同的學生會有不同的感受體驗;因爲是空白,學生的個性體驗有了城縣發展的空間和餘地;因爲是空白,課堂教學會生動活潑,各種情感體驗在一起碰撞交流,極易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與感悟。空白蘊含與文本之中,空白的呈現,離不開學生的親身參與,老師的適時引導。空白,爲文本、學生、教師提供了融會貫通的平臺。下面就《風箏》一課談談課堂教學活動中空白點的發掘:

一、與看是矛盾處發掘空白點

《風箏》一課,最明顯的看似矛盾之處就是寫第二段放風箏時,“風箏做好了,卻什麼也不像,我們依然快活,還把它叫做幸福鳥。”“不是什麼也不像嗎?爲什麼快活?而且將他叫做幸福鳥呢?”不解決這個問題,全文的理解感悟就不可能深刻。在教學該段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指名學生讀該段,其他學生說說作風箏時的心情怎麼樣?你從哪些詞句體會到的?說說讀了這些句子你理解了哪些內容?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共同討論解決。學生就根據自己情況說了把風箏叫幸福鳥的原因是什麼,不同的學生原因也不一樣。這樣一來,不僅與學生的生活經驗聯繫起來,更拓展了幸福鳥的豐富內涵,一個人的憧憬、幸福變成了所有人的憧憬、幸福;然後再等着我們去發現。

二於情境凸現中發掘空白點

課文第三段寫的是小夥伴們放風箏的情景。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放風箏的就是自己?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凸現情境,把某個情節做適度的誇張,從而讓學生的感受更強烈。教學時,讓課件展示孩子們去放風箏時的歡樂場面,並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放風箏的?文章中的孩子又是怎樣放風箏的?當讀到“......站在遠遠的地方,說聲“放”,這個字時,一個“放”字,雖然不起眼,如果細心體會一下,卻能讓放風箏的人激動萬分。一個“放”字,不僅讓學生想起自己放風箏時的情景,更體會到放時的激動、緊張、充滿希望的心情。通過學生的朗讀,尤其是全體快速而又響亮地朗讀“放”的時候,將“放”的情景進行放大處理,情境一下子凸現在學生們的心中,此刻,放風箏的就是我。不僅讓學生的情感有了切入點,更在讀中留下空白去回味。

三.於言有未盡間挖掘空白點

課文第三段寫放風箏,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村裏人看見了說:“放得這麼高!”讓學生多讀幾遍,看村裏人是帶着什麼語氣和神態說的?學生比賽讀出村裏人帶着驚奇和羨慕來誇讚他們。着無憂無慮的童年是啊,孩子們擁有着無憂無慮的童年,擁有着快樂,怎能不令人羨慕呢?你就是放風箏的小夥伴,你聽到這樣的讚揚,會是怎樣的心情?學生的答案是多樣的,有的激動、有的興奮、有的自豪、有的幸福......這樣一來,放風箏的快活不言而喻。

四.於重點詞句中發掘空白點

風箏飛上了天,孩子們的心也跟着飛上了天,突然,當自己正在高高飛着的風箏線斷了,飛了,你的心情怎樣呢?抓住關鍵詞語“大驚失色、千呼萬喚、垂頭喪氣”來體會孩子們當風箏找不見時着急、傷心難過的心情,適時提問:你着急什麼?你在呼喚什麼?我們都哭了,爲了一支怎樣的風箏?引導孩子們去體會、說話,將感情推向高潮。我們都哭了,爲了一隻被我們叫做幸福鳥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充滿了憧憬和希望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承載着我們理想的風箏;我們都哭了,爲了那隻裝滿我們童年快樂的風箏。若創造性的挖掘教材的空白點並進行情境創設,得到的便是學生情感、思維與個性的創造性發揮。

五、於意味深長處挖掘空白點

《風箏》一文的結尾是意味深長的:我們向那房子跑去,繼續尋找我們的幸福鳥......結尾的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遐想空間。藉此讓孩子們拓展說話:幸福鳥究竟找到沒有?小夥伴們還會傷心嗎?他們還會充滿希望嗎?他們僅僅是在尋找一隻風箏嗎?不同的學生,會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最後老師總結,不管幸福鳥找沒找到,孩子們一定找到的是希望、幸福、理想、快樂!

空白,依託教材,但卻不侷限於教材,甚至超越教材。挖掘出文本中的空白,就等於在課堂交往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在空白這一空間中有充分展現的自由,思維情感既有所依託,又沒有限制。

這篇課文上完後雖然被學校評爲優質課,在課堂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亮點,如學生能依託教材的空白點能更好地與文本對話,感情也得到了釋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對電腦操作還不是運用自如,導致後邊時間還有點緊張,感情朗讀還不夠到位,最後放歌曲時還沒有完全將孩子們的情感宣泄出來。我今後還要多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和語言藝術,深鑽細研教材,以使課堂達到更加滿意理想的效果,爲社會輸送更多複合型人才!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11

《巨人的花園》是一篇童話故事,四年級的孩子對通話還是比較感興趣的,裏面人物的對話很多,所講述的道理淺顯易懂,這是我選擇本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拿到這篇課文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然後再針對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其實我的教學主要根據浙江上虞市陽光學校王鐵青老師的教學設計,再根據學生的實際進行修改,下面就針對自己的教學談談感受:

一、插曲,設置懸念

上課開始,直接向學生介紹: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是英國作家王爾德的《巨人的花園》,然後向學生介紹王爾德創作的小插曲,給兒子講這個故事的時候竟然留下了眼淚,當兒子問他爲什麼哭得時候,他回答:“真正美麗的事物都會讓我留下眼淚。”設置這個小插曲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對“真正美麗的事物”的思考。

二、詞語,濃縮畫面

出示兩組詞語,一組是表示春天畫面的詞語,一組是表示寒冬的詞語。想讓學生讀第一組詞語,學生感覺溫暖,於是我及時板書“溫暖”,但溫暖是板書在後面的。接着讓學生髮現第一組詞語裏面的“洋溢笑聲”與其他四個詞語描述的對象不一樣,從而進一步體會溫暖,但在運用“洋溢笑聲”說句子的時候遇到了一定的問題,主要是我的失誤,課文裏這並不是作爲一個詞語出現的,應該根據課本來說句子。然後把詞語放在具體的句子裏,讓學生想象畫面,指導朗讀,效果出奇的好。第二組詞語的教學與第一組相同,讓學生充分感知寒冷,並板書。

這兩組詞語的設置,即使爲了感知、理解詞語句子,更是爲下面課文的學習做鋪墊,“究竟是什麼讓溫暖的院子變得如此寒冷呢?”

三、研讀,感悟冷酷

先讓學生找出原因,學生很輕易找出“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接着讓學生找出表現巨人冷酷、任性的語句,本來我設計的是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氣的三句話,但學生卻提到了“砌圍牆、禁止入內”,於是我把學生的回答加以整合,先出示表現巨人一次比一次生氣的三句話,讓學生抓住裏面的關鍵詞語“很生氣、又發脾氣、大聲叱責”,理解體會巨人的冷酷。先讓三個學生讀,在指導後再讀,學生竟然讀得好像自己就是那冷酷的巨人。結合實際,讓學生談感想,學生能充分感知孩子們傷心、難過,似乎巨人與孩子們相遇的情景浮現在我們的面前。並再次出示句子“巨人的花園裏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風大作,雪花飛舞。巨人裹着毯子,還瑟瑟發抖。”讓學生再次感知任性、冷酷帶來的後果,再次讀“喚來寒冬的,是你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

四、思辨,感受不幸

讓學生明白最不幸的是巨人,原因在於“任性、冷酷”,並再次感知“喚來寒冬的,是你那顆任性、冷酷的心啊!”讓學生找出變化,並明白原因:幸福來源於寬容、善良,願與人共享美好的東西,並板書“與人共享歡樂”,到此本篇文章的道理也很清晰了!

五、我的感受

這是一節真實的課,課前只是讓學生充分讀,課堂上每一個環節的設計都要問問自己設計該環節的主要目的是什麼?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回答及時調整課堂,一節課下來感覺學生注意力集中,回答問題積極主動,有效性高!真實的課堂纔是最好的課堂!

顫抖的羽毛教學反思 篇12

初讀劃出有關句子,再讀體會交流,在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好課文的重點部分。在這樣的過程中教師適時評價,提升學生的認識,昇華學生的情感,培養學生的語感和學生的語文素養。

在課伊始時,我要求學生初讀課文,自主感悟。在這個環節中,我創設了一個力求一石激起千層靈的中心問題:“看來大家課前預習的不錯,下面我們就跟隨老舍爺爺一起去看看北京的春節。請同學們打開書,注意這一次讀書,要認真地朗讀課文,看一看北京的春節給你留下什麼樣的印象?”

學生通過自由讀課文、自由感知文本、自由和文本對話,在交流彙報在交合彙報中進行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最後迴歸文本——說說老北京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我此時設計了兩個語言訓練點對學生進行表達能力的訓練:語言訓練點1、這麼熱鬧的春節從哪天開始?到什麼時候結束?請說一句完整的話。語言訓練點2、照北京的老規矩,春節差不多臘月初幾就已經開始了,首先第一個好日子是——其次是——接着是——最後是——。

同時,對學生的思維和表達,我積極進行了有效的評價理答:1、兩個問題,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表達,真不容易。誰再來說說?2、你的表述真有條理。3、太神了!這麼長的句子你都能說得這麼流暢、完整。誰也能向這位同學一樣說說?4、哇!在表達中,你能加進自己的語句,使句子表達得更加具體,向你學習!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先概括出敘述順序,老師提示質疑,重讀課文,鍛鍊縝密思維,然後瞭解文中詳寫與略寫的日子。既遵循了學習的規律,又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在滲透本課的表達方法時,針對文本的內容特點,選擇了一個教學內容點設計了語言訓練說話句式,用積極地評價來給予學生積極的迴應,激發學生進行了積極的思考,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也就是對學生回答給予及時的讚揚或者表示接受學生的觀點。使學生更願意參與問答,並在問答中使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和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