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中華課後反思(精選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36W

愛我中華課後反思 篇1

一節課快就過去了,想想自己對這節課的設計準備以及對自己上課的表現感慨頗深,現在就自己這節課自我評價和反思。

愛我中華課後反思(精選3篇)

本人自認爲較好的地方有這幾個方面:

一、上課的熱情較高。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的美育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死無聲的。教師的對音樂的情感首先上課應該要有熱情,這種熱情表現在表情、語音語調、範唱、演奏、對音樂的理解、對音樂的情感。只有教師先感動了,才能很好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注重樂理知識的教學,注重引導學生對音樂要素的感受體驗。

音樂教育以審美教育爲核心,在整個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的美感來感染學生,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進而使學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樂審美能力。爲了實現這一目標,在教學中,我設計了問題,通過聆聽、分析、對比。。。。引導學生對音樂的各種要素、各種手段作出整體性的反應,積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表現音樂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鑑賞音樂的美。對樂理知識的教學,我從愛我中華的旋律中選幾節作爲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讓學生分析樂譜,知道這首曲子的旋律是由它們重複變化發展而來的。這是音樂創作中的一個重要表現手法。

三、真誠的讚揚隨時鞏固學生的自信心

雖然是沒有學生的課堂但是我也把平時對學生的鼓勵讚揚貫穿於課堂。真誠的讚揚他們取得的每一點成績最能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仔細尋找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並且及時,適當地給予讚揚。真誠的讚揚會讓他們充分發揮內在的潛力。隨時不斷地支持,鼓勵,以鞏固學生的自信心。在音樂課上,以自然,親切地微笑面對學生,經常用“你真棒,你能行"等鼓勵性的語言,創設出一個溫馨,和諧,愉快地音樂課氣氛。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中,都會不斷地努力,音樂課的效果也就越來越好。

四、將思想教育不露痕跡的溶於整堂課的教學。

本課的課題是愛我中《愛我中華》教學反思華,通過歌詞體會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只有民族團結了國家纔會興旺。設計一個環節讓學生談談祖國讓你引以自豪的地方,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在音樂中享受歡樂,拓寬民族文化視野,增強繼承優秀文化傳統的意識和熱愛我國民族音樂文化的情感。

教學不足之處:

一、課堂語言不夠精煉。

二、課堂應更爲開放,形式應更爲多樣。

在以後的音樂教學中,積極探索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的各個環節如何銜接更爲自然?音樂課如何上得更加生動活躍?

愛我中華課後反思 篇2

《愛我中華》這堂課結束之後,本人總結了課堂中的優缺點,現反思如下:

一、關於目標的達成情況:

本課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尤其在分組競賽的時候表現得非常熱情,而且回答問題的準確率也較高,這說明學生在這節課中確實學到了知識,真正掌握了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才能準確地分辨出少數民族音樂。而這正是我所期待的。

二、關於音樂性的問題:

由於本人對九年級年級的音樂教材不熟悉,要嚴格按照課本教學,所以只能把課本內容作一定的延伸,而本人在準備時只想讓學生儘量瞭解少數民族音樂,所以教學內容很多,以至於在課堂中教師說得太多,忽略了音樂的“表現性”,這是本課最大的遺憾,應該讓學生儘可能的動起來,讓學生在自身的身體語言中去領悟少數民族音樂的特點。

三、關於自身問題的反思:

本課的“競賽答題”部分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一個重要環節,雖然課堂表現還是非常熱情,但是在這一環節設計上沒有讓所有學生都參與進來,導致了某些學生很想發言卻沒有機會的局面,這是一個失誤。另外,由於教學內容太多,出現了教學時間差點不夠的問題,也讓我這個老師在課堂中來不及示範,沒有發揮出本人的專業特長,而且和學生的互動也不夠,所以這一點也不太讓人滿意,也是一個遺憾。

綜上所述,我覺得作爲一個優秀的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個性化的教育思想,專業的教育理論,紮實的專業素質,還必須具備良好的課堂調控能力。儘管有時需要以時間分配作爲決定取捨的代價,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應該盡力做到盡善盡美,讓我們的音樂教學成爲藝術中的藝術。讓我們的學生獲得更多的藝術享受,包括教師的授課藝術。

愛我中華課後反思 篇3

近日翻閱了《反思性教學》一書,這是華東師範大學熊川武教授撰寫的教育學理論著作。他在論著中提到:所謂反思性教學,就是主張在教學完成過程中,培植教師“反思”的意識,使其不斷反思自己教育教學理念行爲,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獲得持續的專業成長,使自己成爲學者型教師。

隨着教師專業化運動的發展,這種“教學即研究,反思即研究”的反思性教學模式正日益成爲當前教學的一種主流。它帶來了濃厚的反思氣息,進一步激活了當代教學領域,給操作性(常規性)教學注入了活力。作爲一名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反思思維:

首先,在教學中,要把反思作爲一種檢驗教師的教學思想和在實踐中發展專業知識的有效手段,提供實踐及對實踐進行反思的機會,並把反思過程和結果記錄下來,逐步培養反思意識,養成反思的習慣。

其次,把典型的反思教學案例可以彙編成冊,內容可包括:課程計劃、教學過程錄像、同學或同事的反饋、指導教師或專家的評論等訓練反思思維,提高反思能力。(但不是所有的教學行爲都值得寫成完整的反思性教學案例。)而選擇典型反思案例,必須是:一是對自己有一定的典型意義,二是在教學反思案例中有代表性。當然反思部分可以只表述“好”的反思,也可以對問題進行“漏洞”反思。“好”或“漏洞”反思性評價的意義在於有話可說,說的話對別人有啓發性,有借鑑意義。

再次,共同反思。教師個體反思更多的是個人對解決問題的假設,如果能與同事進行磋商,共享反思,教師之間便能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合作的力量是強大的,並能使個體在合作過程中獲得由於自己的經驗得以共享而帶來的滿足的情感體驗。對一個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反思過程能保持自我連續性,那麼,在教學中共同確認問題,共享信息,共享資源,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學,確定適當的行爲方式來解決教學實踐中的“是什麼”、“爲什麼”、“怎樣做”、“怎樣才能做好”等問題,尤其重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