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精選21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8W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

以前上課時,我經常只顧自己的想法,覺得講的題目越多越好,很少顧及學生的思維與感受。解題過程也是能省就省,但是慢慢地,發現學生上課聽得懂,自己做卻不會,甚至有些學生漸漸的對數學的學習失去了信心。基於對以上問題的分析和認識,經過實踐,我得到以下幾點教學感悟: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精選21篇)

1.關注學生的“預習”,淡化課堂筆記。

對於現在講的複習課,尤其是集合,命題極其條件,邏輯連接詞等應該讓學生提前預習,給學生一個自主學習的機會。至於淡化課堂筆記,是源於一種現象——我發現筆記記得好的學生,他們的成績不一定好。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因爲只知道記筆記的學生,當老師讓他們思考下一道題的時候,他們往往還在做前面一道題的記錄。這樣的學習,怎能談得上思維的發展呢?

2.反思教學勢在必行

教學中能否取得滿意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從我的親身感受來說,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教師有極大的責任心和耐心,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加強教學反思,即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爲思考對象,對自己在教學中所做出的行爲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

3.學生也要反思

如果說老師去反思是爲了更好的教,那麼學生去反思是爲了更好的學,並且還是我們整個教學過程的重中之重。那麼,高中學生到底怎樣進行反思?教學中我始終帶着這個問題,思索自己的每一節課的教學設計,學生的學習方法、習慣如何養成?怎樣進行反思才能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我的指導教師對於學生的分析給了我很大的幫助。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2

今年已是第二次教這章,總得來說數列也是在函數的基礎進一步加深對函數的理解,因爲數列是特殊的函數,因此在教學中要把握這點。在數列這章中,要記憶的內容很多,不過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由於在整章中主要教授四個內容:等差、等比數列及其性質、數列的通向公式的求法、數列的前n項和的求法。但是,這裏面等比等差數列又是平行概念,因此總的來說,只有三大板塊。在教學中,我按分版塊的思路將本章內容進行教學。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在等差數列中的性質很多,又很雜,但是使用率又相當的高,爲此我採用的是由題引出結論,讓學生先有切身體驗,再進行講解,這樣使其感受到用性質解題遠遠比用定義簡單得多,從而促使其自覺地使用性質,而且所有的性質我都是從所給的例題中讓學生自覺總結歸納出來的,這樣比我直接給出性質再讓他們用效果好的多。在學好等差數列的性質的基礎上,讓學生對照等差學等比數列的內容,一是讓其注意二者的共同點,二是讓其注意到二者的本質區別。從而減輕學習負擔。

這樣的效果是可見的,學生在對照的基礎上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相應的練習使其掌握知識並自己的運用知識。

學生給我說,他們總覺得這章的內容很多很雜,好像一個題可以用到很多的性質,但是正確的選擇一個或者幾個性質會使得問題變得簡單,但是往往又不知道到底該用哪個性質來解相應的題。對於這個問題我也在思考,對於這樣的內容該如何很好的教學,即達到效果又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因此找出對照學習的方法。對於性質的運用,則採用一對一的例講及練習,達到例題示範及對應練習。最後再用綜合試卷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及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達到目的。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3

上學期教學任務已經完成。在過去的這一學期中,我們組積極探究新改,努力實踐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在教學上

1、積極極探究新改

我們打破常規教學,進行分專項教學,優勢互補。四位教師輪流上,既彌補教師自身缺陷,又滿足學生選修部分內容的要求。

2、加強集體備。

儘管我們分四大塊進行教學,但是我們仍然加強集體備。對教材進行分析,確定重點、難點,並根據教材內容,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實踐新改。(fsir)特別是申麗梅老師的評優,我們羣策羣力,上網查資料、反覆聽找問題。最後代表郴州市參加省評優獲銀獎第一名。

二、在訓練上

1、組建高二體育大學聯考隊。

根據新的體育大學聯考形勢,我們在高二第一期就決定組建高二體育大學聯考隊。動員了一部分化成績中等,有一定體育素質的學生參加。由我和王振兵老師擔任教練,着重培養隊員對體育的興趣,教會隊員正確的跑、跳、投的基本姿勢及基本的訓練方法。

2、開展足球興趣小組活動。

由周華老師擔任教練,主要是滿足部分學生對足球的愛好,其次也能引導部分學生參加體育大學聯考。

三、積極參加業務學習

我們備組積極參加業務學習,先是參加了郴州市的體育與健康教育的聽活動,接着我和申麗梅老師又參加了全省的體育與健康教育的評優活動。10月,在郴州市中國小生運動會上擔任裁判員,並組織編排了桂陽縣第二屆田徑運動會及桂陽三中20__年田徑運動會。

雖然這一期我們備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分專項輪流上由於缺乏學校教研室及教研組的指導還不完善,學生測評優秀率偏底等等都需要我們好好地思考,力爭下期更上一層樓。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4

在學校“同讀一本書”活動的支撐和促使下,我從年級部圖書室借來了陳禮林老師的《語文問題教學法》這本書。這是我第一次閱讀語文教學專業類的書籍。由於時間的關係,第一時間拿到這本書我先翻閱了目錄和序言,初步瞭解這本書講了什麼,什麼是“問題教學法”。全書共有三部分,分別論述語文問題教學法的邏輯架構、閱讀問題教學法、寫作問題教學法。在《緒論》部分陳禮林老師提出了“問題教學法”是語文教學中的“母法”的觀點,並以此展開全書的討論。

我從目錄中選擇了第三章第二節《作文大學聯考問題》這個章節首先進行閱讀。之所以會選擇這一章是因爲我作爲一名語文老師首先是“懼怕”作文的,在我這幾年的教學過程中常常是“避重就輕”。有關作文的寫作理論和方法也在課內給學生講授過,但現在想想都是一些“紙上談兵”,學生也聽得一知半解,等到真正動筆寫時不會有任何幫助。陳老師在書中提到了他創立的“四X”作文法,即“讓學生希望寫作文,讓學生習慣寫作文,讓學生喜歡寫作文,讓學生細緻寫作文”。這個方法一下子吸引了我,因爲我們面臨的學生就是反其道而行之啊!他們不希望老師讓他們寫作文,不習慣寫作文,不喜歡寫作文,更不會細緻寫作文。讓學生習慣寫作文中陳老師的讓學生準備一個專門的作文練習本這個方法值得我在今後的教學中借鑑實施。”

反觀我的作文教學,只是機械的佈置任務,完成任務。學生根本沒有興趣去寫作,怎麼會寫出好的文章呢?一個人有“智商”,“情商”,作文寫作培養學生的“語商”。借用陳老師的話:“四X”作文法,任重道遠,前景廣闊。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5

日前,下班級聽了東老師的《巴爾扎克葬詞》、蔡老師的《我有一個夢想》這兩節課,十分受益,很受啓發,也從中看出了執教者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基本

功。能夠這樣說,這是兩節異中有同、風采照人的成功課。在那裏我只重點談談共性的問題。

一、教學亮點。

這兩節課,每節課都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點,我僅從以下十方面進行點評。

1、從教態來觀:執教者都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拉近了與學

生間的距離,利於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

2、從情境創設看:這兩節課的情境創設,就應說是各具特色,如,東老師的激情創境,蔡老師的美圖美語創境,東老師的發揮學生自主性創境等,既體現

出情景創設手法的多樣性,又反映出執教者個性而嫺熟的情境創設潛力。

3、從學科特點觀:兩位執教者都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誌性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

味。

4、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教者能從課標出發,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

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5、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觀: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點在兩位執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如,蔡老師充分“多媒體”教學,東老師充分發

揮學生個性特徵等都成爲了可利用資源,體現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6、從問題設計觀:一節課問題設計得如何,必須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兩節課不難觀出,執教者在問題設計上都十分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環相扣,如,蔡老師的“在和平年代馬丁·路德·金爲何有如此夢想?找出自己喜歡的有氣勢的段落談感受”、東老師的“葬詞、演講稿、散文的特點”等問題設計,在落實知

識目標、潛力目標和情感目標的同時,均體現出學習手段創設的有效性。

7、從學生活動看:執教者爲學生帶給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

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8、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設出一種

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

9、從學生潛力培養觀:執教者都把學生的潛力培養作爲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東老師和蔡老師都讓學生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等環節,關注

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潛力和自主學習潛力的養成。

10、從預設與生成觀:體現了預設嚴謹、生成合理的特點,如,東老師漸行漸深的問題預設,蔡老師的針對問題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語句、但不可使用口語的細節要求,均體現出教者扣緊梯度目標、嚴謹教學的預設構想,實現了師生共同

體會成功愉悅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對三位執教者成功教學的概略點評。

二、教學推薦。

儘管執教者的教學或真水無香,或色彩豔麗,但也略有不足之處,就此提出

幾點推薦。

1、東老師注重開發學生潛能、關注學生潛力培養的做法,十分值得提倡,

期望能就此入行嘗試,使之作爲一種常態化的行爲實施於課堂教學中。

2、蔡老師的課堂激情澎湃,很有感染力,但還應注重調控氣氛,使課堂氛

圍再簡單一些,這樣更利於目標的達成。

3、蔡老師的傳統課,很樸實,十分有借鑑價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處理:導語過長,再精煉些;放開手,讓學生多思、多動;可合理地利用網絡設備,

既體現教學的直看性,又能節省教學時間,增大教學容量。

4、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控的作用。

三、一點思索。

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我們入行研討課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何使有效性體現於授課的每一環節(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板書的實用性,環節時間安排的合理性等)應是我們今後花氣力探究並努力踐行的方向。因爲只有做到了環節的有效,才能使教學到達真正的有效。

相信大家會越走越好。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6

對於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更多強調的是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培養,注重的是學生在掌握了初步的知識的基礎上,透過分析、歸納、綜合,不斷地對所學知識進行演繹,經過不斷地推導總結,對知識構成本質上的認識。解決學生的思維障礙對於高中數學的學習有很大的用心好處。根據對這些不斷地總結思考,對於解決高中數學思維障礙,我有以下幾點認識和思考。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熟悉學生已有的知識狀況

因此,教師在講解新的知識的時候,要先回顧教學需要用到的基礎知識,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不讓學生覺得突兀。例如,在剛開始學習高中數學的時候,一般都要先複習國中階段學到的一元二次函數的具體資料,而對於那些不含任何參數的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求解比較簡單,對於那些內含參數的求解可能對於很多的學生有點困難。在這個時候,我就先從不含參數的函數最大值和最小值求解開始講起,逐步過渡到內含參數的函數的最大值最小值的求解,最後對求解區間變化的題目進行講解。經過這樣幾步的層層遞進,學生就會掌握各種一元二次函數的最值求解問題,也在必須程度上調動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學生的思維也變得很清晰、很系統,對知識點構成了總體的認識。

2.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側重於學生的發散思維潛力的培養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很多的教師只注重集中思維的培養,不重視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潛力。其實,發散思維對於高中數學的學習是至關重要的,能夠很好地幫忙學生掌握教材中的基礎知識,更加靈活自如地應用知識,這也是新的時代對高中數學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在講解數學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能固定學生的思維,同一道題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不同的思考,鼓勵學生從不同的思考角度想出新的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發散思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系統的知識網絡,使學生的階梯思路更加開闊,知識之間的聯繫也變得更加密切。教學中,透過引入開放性的數學題目,使學生突破常規的思維方法,解決學生的思維障礙,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處理問題,做到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的靈活應用,從而突破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

3.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更新教學理念,改善教學方法

教學本來就是一種認識新事物的過程,教師要根據認識新事物的規律來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能夠做好與新知識的銜接,在頭腦中建立起二者之間的相互關係。教學方法的改善要思考到學生的實際狀況,不能只按照教師自己的邏輯思考進行“填鴨式”的教學。教師要講教材中的一些定義和定理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其,從問題的表面去逐步挖掘其本質性的東西,要使學生逐步構成抽象的思維,能夠在解決一些經常見到的數學問題的同時也要嘗試着解決一些抽象的數學難題。在遇到一些難以解決的問題時,要引導學生變換思維方式,探索解決問題的新的方法和手段。

4.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將數學思想方法作爲教學的重點

高中數學的學習更多的是數學思維方法的學習。學生在學習中要逐步掌握一些常見的數學思維方法,比如數學建模。對於數學的學習,不在於做了多少的題,而是在做每一種類型的題目的時候能夠領悟其中用到的數學思維方法。一旦掌握瞭解題的思維方法,至於計算,就是一些基礎技能的考查了。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掌握數學思維方法的基礎上,在解題過程中能夠透過分析題目,想到用哪一種思維方法來解決問題,或者透過適當地轉換形式,以適用某個數學思維方法。綜上所述,在高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進行教學總結,要掌握班上學生的數學基礎狀況,培養學生集中思維的同時要重視發散思維潛力的培養,加強自身的業務潛力,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改善教學方法,將對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作爲重點。教師要不斷地在實踐當中進行探索和發現,總結教學的經驗,並進行及時的改善,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改善高中數學教學,解決學生的數學思維障礙,這對於高中數學的教學具有深遠的重大好處。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7

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環節已經被廣泛的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透過課堂教學能夠有效的激發學生的興趣,透過師生應對面的即時交流,能夠有效的啓發學生進行學習和思考,有利於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當前課堂教學實踐中,不應當將課堂提問環節作爲授課的主要途徑,如何有效的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仍然是當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

一、當前高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

1.提的問題不明確

實踐中,教師對學生的自主學習不夠重視,很多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準備工作不夠充分,憑藉以往的教學經歷來上課,沒有做好課前預習的準備,在課堂上提的問題也是比較隨機的,不在意學生回答問題的信息反饋狀況,對課堂提問的問題的隨意性,直接影響到了課堂教學的質量。同時,一些教師認爲只有多提問,才能夠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來,課堂氣氛才能夠活躍起來,所以,就會在有限的課堂時間裏提出很多不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這樣不利於學生思考,反而減低了教學的質量。

2.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由於每節課都有時間的限制,這樣教師真正能夠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是十分有限的,而很多教師由於受到傳統的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習慣性的先入爲主,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很少,習慣性的在等待學生回答的過程中就把答案說出來。也就是說,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存在於當前的數學教學課堂中,學生連自己思考的時間都沒有,完全是按照老師的思路進行學習,這時候會出現學生厭學的情緒比較大,課堂上課不認真,課堂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

3.回答問題反饋的信息不夠重視

學生在回答老師提問的過程中,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學生掌握該問題的程度,在必須程度上也反映着全班部分同學對這個問題掌握的程度,所以教師應當重視每一次提問中,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及時調整教學計劃。但是,實際工作中,教師讓學生回答完問題以後,就將學生晾在一邊,自己考試傳授自己的方法,這樣的教學往往使得學生依靠老師,學生自主學習潛力不強,思維沒有得到有效的開拓。

二、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

1.明確課堂提問的問題

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避免過度的經驗主義,不應當完全的依靠以往的教學經驗,對每一節課應當做的課前準備工作忽略。課堂上雖然老師授課的資料是不變的,但是授課的對象和具體的環境卻是完全不相同的,所以,教師在課前預習階段,應當結合教學的具體環境背景,對授課的資料作出必要的調整,對於課堂需要提問的題目也應當慎重選取,圍繞課堂教學目的和學生的接收潛力展開。課堂提問亦是老師和學生交流的過程,設計的提問問題明確清晰,那麼將有效的促進學生和老師之間的交流,爲接下來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奠定基礎。對於提問問題的本身,問題有難易之分,應當根據問題的難易程度,讓學生對本堂課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有清晰的認識,到達教學需要的廣度和深度即可。

2.合理控制提問的頻率

問題的提問要有一個合理的廣度和深度,提問的問題不能過於困難,避免打擊學生的學習興趣,除了這個以外,教師在課堂上應當科學合理的控制提問的頻率,把提問控制在一個合理的限度內。如果頻發的進行提問,則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必要思考的時間將會打折扣,這樣則打擊了學生自主學習性。如若一向不提問或提問很少,則會出現教師一向在滔滔不絕,而學生則一向只是聽,被動的接收知識,課堂互動基本沒有,則不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也不能夠及時獲得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所以,提問的目的是爲了吸取學生的注意力和興趣,透過提問能夠調動學生的熱情,認識到問題的本身並用心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

3.課堂提問的問題應當以探究式爲主

課堂提問主要是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進行思考,同時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狀況,來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進而決定下一步的課堂教學計劃,所以課堂教學中提出的問題應當以探究式問題爲主,已到達啓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按照教學思路進行。比如,在進行幾何教學中,能夠要求學生結合圖形思考,教學生遇到具體的題目應當如何畫圖、分析和證明,發散思維,引導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進行思考,尋找不同的解題思路。

三、結語

總之,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就應結合具體的教學環境,同時根據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狀況來決定提問的問題,從課堂問題的目的、有效性入手,提出貼合實際教學要求的問題,以利於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的質量。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8

帶學生去“寫景”,是本學期作文最成功的一次。由於學生閱讀面窄,閱讀量少,平時時間大多被數理化等佔據,對語文接觸較少,多數學生僅僅在語文課上與語文“見面”。因此,每週一篇作文,除了讓學生練筆與練思維之外,更主要的是讓他們去尋找相關的作文材料,從中積累寫作素材。講評作文最好是與範文相結合。因爲範文具有一定的指導性,切合每次作文的要求。這樣,學生在每次作文之後,能獲得更深一點的體會,有助於逐步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同時,如果就拿本班學生的作文作爲範文,還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還有,對作文寫作的指導,最好是每次講一種寫作方法,而下一篇的作文就要求學生嘗試着用上這種寫作方法。但必修二第一單元是學習寫景散文,景物描寫要抓住景物特徵,還要在寫景中突出自己的感情。而景物因人的主觀色彩而異,因此,親近自然、認識自然、欣賞自然、描寫自然、抒發情感最好的辦法就是帶學生到自然裏去。不過,在寫作前教師一定要結合第一單元課本的寫作特色先與學生進行指導,這樣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實踐證明,這種在親身體會下再結合學過的寫作方法來作文學生是不怕的,而是他們都覺得很有內容可寫,也明白寫景文章該怎麼寫。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9

1、對文言文的複習,我覺得多讓學生朗讀課文、背誦重要篇目更能讓學生產生文言語感,更容易掌握文言文淺易的知識。比單純講解古代漢語知識效果顯著。另外,我覺得複習文言最好是貫穿於每天語文課裏,讓學生天天接觸古文,天天培養文言閱讀的語感,有助於今後獨立閱讀古代文化典籍。

2、教師要有一顆鑽研的心,要博覽書籍。教師鑽研不僅指要鑽研教材,我覺得更重要的是對具體的模快要形成一個系統,而不必拘泥於現成的參考書、輔導書或參考答案。這樣才能指導學生有效進行復習。例如,我教《蘭亭集序》與《赤壁賦》時,我就從中國傳統文化角度來指導學生理解課內容,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而且認識也深入了一些。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0

一年的時光倏忽間就過去,回頭想來高三這一年是那樣的緊張、又是那樣的充實。對於教學,這一年稱得上更上層樓,而這是隻有高三才有的,高三如同高中三年一個熔爐最後的高溫加溫時期,它是爲成品出爐做準備,所以高三這一年是一直戰鬥在前沿的,它是熱烈的、是緊張的、是充滿希望的!

前沿給了我一個最好的平臺,把以前不斷積累的,在這一年厚積而薄發

一、責任重大

高三是非常累的,高三備課,要新課、複習課一起備,尤其還要每週兩個晚上10:30的自習,所以疲憊不堪是很常見,但責任心讓我非常明確,教師努力的一切關乎學生的未來,一定要用120%的精力與耐心去備課、備學生,這樣纔可以說得上對得起學生、對得起身爲教師的這顆心。

高三從時間上來看兩頭適應難,容易出現波動,中間過程需要穩中有升,作爲老師,在學習上必須對學生進行指導。因爲高二的相對寬鬆使得學生上了高三有些不適應,這時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對學生進行心情與學情的調節,既要系統知識體系,也要不斷滲透方法,用一顆充滿責任感的心去與學生交流,那麼學生會以一種重視但心中很踏實的感覺走好高三這一年。這是給教師本人和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的氛圍,這很大程度上源於教師的責任心,責任重於泰山,實際上何止於此!

二、學習、學習再學習

教師這個行業決定着這是一個不斷學習的行業,但隨着時間的累積可能人們更重視經驗的積累,但實際上經驗一定要與學習相結合這樣二者才能真正煥發魅力。高三這一年在兩位有經驗的老師劉慧英老師和段永志老師帶領下,我不斷學習他們的方法與經驗,我們一起聽課、同頭備課、互相討論,這讓我在複習課中進步很快,逐漸認識到複習課要符合考試說明、計劃得當、體系清晰、主線明確、基礎紮實、詳略適宜、訓練到位、鞏固時間合理、推陳出新。

同時自我的不斷學習極其重要,對於第一年擔任高三的年輕教師來說可能更注重學習老教師的經驗,因爲那是經過多年的試驗後很有效的方法;時代的不斷髮展要求自己要有自己的見解,所以自我的積累和感悟更是自己教學特色形成的重要部分,高三這一年我認真鑽研這幾年的全國和地方的大學聯考題,又不斷作大量習題,看《中學歷史教學參考》、考試報這樣的書報雜誌,一些專家的評議和分析出題走向,加上自我分析來形成自己的思想,這一點現在想來非常重要。

三、多與學生交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瞭解他們的需要。成績好的學生需要在難度、能力上有更高的跨越;成績中等的學生系統知識,化解過去遺留的難點和盲點;對於成績較差的學生要強化基礎提高應試技巧等等,這都需要需要區別對待,而這與學生的主動交流分不開,高三下半年會有很多城區的模擬題,但題有些是超綱或問法和答案不夠準確,這時要認真分析給學生更多的問法和更準確的答案,同時有些問題用一種開放的心態與空間讓學生和老師交流起來課堂活躍,學生自主學習氣氛很強,老師和學生都會進步。

但高三還是留下遺憾,因爲年輕,有些急躁,對於一些學生忽視基礎知識,處理上過於簡單。關於鼓勵與批評的應用上還需講究方法

三人行必有我師,經常和多年帶高三的老師交流,不限於本科的交流,有些問題會豁然開朗。

而且一定要記錄和沉澱這樣一年下來纔會留下很多。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1

這次的遠程研修,時間雖短,但是收穫頗多,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給各位老師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內容豐富,可以從多方面、多角度的找到所需要的知識,也給老師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平臺,暢所欲言,專家指導老師也給與及時點評,把其他老師的優秀作品及時展現出來,可以說,這些天的閱讀量是從來沒有達到過的,收穫也是巨大的,無論從知識,還是教學方法,都學到了很多,可以肯定地說,對以後的教學會有很大的幫助。這次的遠程研修也給我很大啓發,以後要加強學習。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如何順利走進新課程是我們每一位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通過研修學習,我對新課程改革有幾點認識,在此提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轉變教育理念:

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是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發展的先導,又是當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前提。在我國現行基礎教育課程的指導思想指引下,各門學科的目標主要是爲升入高一級學校的需要做準備,目的是把學生培養成學科知識的“專家”。這種培養目標並沒有使學生的能力發展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強化。它過分強調知識、技能的傳授,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正是由於現行教育存在種.種弊端,自諾貝爾獎設立以來,我國沒有培養出一個獲諾貝爾獎的傑出人才;很顯然,這種培養目標已遠遠不符合當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針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教師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爲本,以學生爲本的教育理念。不僅關注知識的獲得,更要關注學生態度的形成、品德的提升和情感的陶冶。充分利用實地觀察與調查、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這幾種學習方式,注重歸納學習與演繹學習的有機結合,鼓勵學生積極探究歷史問題,形成主動學習歷史的態度,培育學生的人文精神、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高度重視史學的教育功能,加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世界的瞭解,構建學生的健全人格,以應對新世紀的挑戰。

二、轉變教學方式:

傳統歷史課的基本定位是以教師爲主,即教師是主講,而學生是主聽,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它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很少關注。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窒息學生的思維和智力,壓抑學生的個性,導致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逐漸喪失。課堂教學喪失素質教育的功能,不可能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教師要拋棄落後的“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觀念。①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在啓發、質疑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參與解決問題,探索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做發現者、探索者。②努力創設最佳情境,諸如角色模擬、情景創設、模仿製作等,在師生間、生生間平等的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感受,促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如同身臨其境一般,親自去體驗、去發現那些新奇的有趣的東西,讓學生做參與者、合作者。③尊重每一位學生,決不輕易否定學生的觀點、看法、想法,使學生始終處於對知識的渴望、研究、探索問題的喜悅中,在不斷探索中有所發現,在進一步參與中發展自我,讓學生做自主者、探究者。

三、轉變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歷史教學環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改進歷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評價是爲了發展,多一把衡量的尺子,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傳統的評價方式,由於受“應試教育”的誤導,教學評價基本上等同於考試,考試幾乎成了教師提高學生歷史成績的惟一方法。其結果是學生的“成績”提高了,記住了許多歷史人物和事件,但在簡單的歷史和現實問題面前卻顯得無能爲力,至於情感和價值觀,則基本上沒有得到培養和發展。很顯然,這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很不適應,所以,要真正搞好新課程的教學,歷史教師必須轉變評價方式。①突出評價的發展性功能,認真把握學生髮展性評價的每一個環節。在評價中,既要考慮學生的過去,重視學生的現在,更着眼於學生的未來,要發現學生的潛能,發揮學生特長,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集中體現“一切爲了學生髮展”的教育理念。②正確地對學生進行多方面評價,不僅要檢查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還要通過多種方法對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過程與方法進行評價。③恰當運用多種評價方法,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改變將紙筆測驗作爲惟一或主要的評價手段的現象,運用問卷評價、小論文、成長記錄袋等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發揮學生特長,使所有學生都應得到合適的機會來展現他們的才華和成就。

總之,轟轟烈烈的基礎教育改革對歷史教師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在新的課程形式下,教師的角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教師不再是傳統的知識傳授者的形象,而是學生成長的知心人,學生髮展的引路人,學生潛能的開發者,課程改革的研究者,教學藝術的探索者,照此要求,雖任重道遠,卻無限光榮,而我們的歷史教師,惟有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和研究,才能擔當起時代發展賦予的重任。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2

前兩天,一次全國性的課堂比賽——“我的模式我的課”在我的校園舉行,作爲評委,我完整地聽了六堂課。

因爲要評出個你高我低,聽課時就不敢有一絲一毫懈怠,講得精彩,爲之頷首;講得彆扭,爲之長嘆。邊聽邊記,收穫不小,整理出來,既能夠供自己回顧,也能夠供同仁借鑑。

一、融情入境,就地取材,增強課堂的真實感。

這次參評的課題,都是早就明確了的,事先有充足的時間準備,所以對於教材的分析都不會出大問題。課也可能反覆地演練過,老師一環扣一環地像根據劇本排戲,流暢中也難免機械。這種情形下,靈活機智地即興“生成”,就顯得可貴,給人以真實感、親切感。有位老師講《雨巷》,當天下雨,這位老師就從雨天帶給人的感受說起,很自然地導入課題,這就極富生活感。另一位老師講《歸園田居》,看到教室後邊牆上“不忘初心”的對聯,就藉此對聯來結束本課,既切合課題資料,又巧妙地就地取材,顯出了教學的智慧。

二、貼近學生,略施小技,增強課堂的興奮度。

按照規定,這次參賽的老師事先與學生沒有接觸,這就容易帶來師生隔膜,設計不好,會影響課堂氣氛,而課堂缺乏了必要的興奮,死氣沉沉,是不利於學生學習的,當然也影響老師的發揮。有兩位老師對於這一點處理得很好。他們的導入都別具匠心。有位老師一上來先來個猜圖片,不但引出感性思維理性思維之別,而且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該老師還準備了“簽名照”獎勵那些用心發表意見的同學,這種小技如果是平時給自己的學生講課,也許不太必要,但應對一羣陌生的學生,應用得當,確實能夠起到調動課堂氣氛的作用。另一位老師則從去年流傳極廣的“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辭職信說起,導入陶淵明,打通古今,又饒搞笑味。又在閱讀環節提出“誦讀大PK”的推薦,收效也不錯。

“小技”雖小,要運用好也不容易。有個老師運用分組競賽法,按學生座次從南往北臨時分爲8個小組,哪一排有學生回答問題即加分。這本來是比較通用的一個辦法,但是,在這個老師的課中,卻幾乎沒有起到效果。究其原因,我以爲主要有兩個方面:一、各組成員臨時由老師指定,彼此沒有交流,缺乏團體認同感,也形不成團體榮譽感;二、老師爲了照顧學生情緒,不論學生回答的質量如何,一律給2分,缺乏差異評價,不能調動用心性。

三、當急則急,當緩則緩,調整課堂的發展節奏。

因是事先做足了功課,授課老師不存在無話可說的困窘。相反,大多老師準備得東西太多,彷彿突然做一次遠遊時的旅行箱,擠得滿登登的。

這樣做帶來的問題不少。

從老師這方面說,每個環節都預設好了時間,精確到分秒,恐怕越雷池半步,心裏裝着任務,急急忙忙去完成,事實上不是完成任務,而是完成“步驟”。

從學生這方面說,鼻子被老師緊緊地牽着,老師指東就向東,指西就向西,走一步算一步,無法深入思考,不能細細品味,所謂的個性閱讀也只能流於形式。

這次講課,有兩個老師都講“以詩入文”,她們都寫一手好字,都有很動聽的普通話,都製作了精美的幻燈片,都把握住了“以詩入文”的價值和辦法,都展示了文采飛揚的下水文段,然而,兩相比較,唯在一點上存在很大區別,一個步驟繁多,一樣接一樣,令人眼花繚亂,幾無喘息之餘地;最後勝出的那個老師,則設計簡潔,氣定神閒,個性關注學生理解、理解、掌握的程度,其效果也就好一些,於是勝出。

四、注重實效,講求和諧,力避生搬硬湊。

這次大賽,主持者王敏勤教授再三提出“樸素”的要求,旗幟鮮明地反對花架子。總起來說,老師們做得不錯。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有個老師在即將結束課堂時,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說一說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吧。”這樣的設計就很實在,很有價值。

一堂課應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前前後後各個環節和諧一致,給人一種舒服感,能集中力量較徹底地解決一個問題。

可惜還是出現了不少生搬硬湊的東西。所謂“生搬”,是指盲目模仿,把別人的做法挪過來用;所謂“硬湊”,是指不顧一堂課內在的和諧性,生硬地拼湊環節。兩者都有很重的形式主義的成分,都缺乏創新意識。例如課堂開始時播放歌曲,六堂課有三堂如此,再如課堂後半場的寫作訓練,一節課目的明明在於欣賞詩詞,非要拿出10多分鐘來搞片段訓練,前半是水,後半是油,不相融,很彆扭。而片斷訓練,又總是給課文中的人物寫頒獎詞,僅從筆者的聽課經歷,自打央視《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出現,近十年來,無數的公開課、競賽課上採用這種形式,實在難以忍受。

五、博覽羣書,能讀能寫,提高教師的人文素養。

一個不能朗讀、不會寫作的老師,在語文課堂上,是有些尷尬的。

我聽課的幾位老師,大多展示了自己朗讀、寫作的潛力。但是老師展示的文字,沒有一個是當堂寫就,美則美矣,現場感沒有,震撼力就小些,推薦有此潛力的老師,能學學曹植、王勃,與學生同步寫作,這樣帶給學生的示範價值更大些。朗讀潛力也是語文老師很應具備的素養,有的老師講詩詞,但是自己不範讀;有的老師雖範讀,但是讀得不如學生精彩;有的老師讓學生起來讀,但是不會評判優劣,不能指導門徑。有兩個年輕老師在這一點上做得很好,他們極認真地範讀,而且讀得聲情並茂。

對於一堂已經準備許久、演練充分的課,是不容易決定老師的人文素養尤其是學識素養的。但是如果留心,還是會有蛛絲馬跡。我聽這樣的課,個性關注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於學生的看法,老師的評價到不到位;對於學生的問題,老師的解答有無水平。

在這一點上,有的老師做得很好。例如,有學生在黑板上寫出“物是人非是是休”一句,句子切合語境,但出現別字,老師一句“瑕不掩瑜”就很得體。再如講《歸園田居》的那個老師,概括陶淵明最後的選取時,學生有“歸園田”“守園田”之爭,老師評點說:“‘歸’是一個客觀的動作,‘守’是內心的執著。”原話記不準了,意思大致如此。這個評點就比較到位。有個學生說自己感知中的《雨巷》是青色的,這時老師跟了一句:“天青青在等雨。”引用學生們熟悉的周杰倫的歌詞,又恰合詩意,這就很有味。

有的老師則做的不夠好,對於學生的回答,或者一味說好,或者充耳不聞,或者點說些“這天天氣哈哈哈”之類不痛不癢的話,總之,不得要領,缺乏見識,體現不出水準,暴露了語文素養的淺薄,而語文素養,是語文老師的看家本領,糊弄不得的。

還有一些問題,太瑣碎,略而不談了。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3

推進教育改革、發展素質教育是時代的要求,是歷史的使命。我作爲一名語文學科教育工作者,深知身上所擔負的重任,因而在實際工作中,用心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不斷地進行探討、研究、實踐、反思。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在教學工作中的一些實踐和反思。

一、貫徹以學爲主的基本思想

就是把學生看作語文學習的主人,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活動爲主。比如,在教學課文之前,我經常先把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展示給學生,然後讓學生在讀課文後根據我制定的學習目標再討論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作業也可自主確定。這樣。就使全體學生都能真正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的全過程,還參與了目標的制定和作業的佈置,從而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能夠在自學階段有本可依,有章可循,並取得成就感。

二、發揮教師、學生兩個主體的用心性和創造性

從新課程的角度來看,教師和學生都是課程的開發者和創造者,而不只是被動的執行者。因此,教師、學生都是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也只有在這個好處上,教學相長才真正成爲可能。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既要發揮出自身的用心性和創造性,更要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動參與者,成爲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具體問題,我並不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提示他們回去以後查找相關的資料,這樣,學生透過提出疑問、自行釋疑,既深入理解了課文,又豐富了課外知識。由此,我就啓發學生:文選資料固然重要,但也有其侷限性,需要超多的課外閱讀來充實、完善,健全中學語文知識結構是課內課外等綜合因素建構而成的。

三、語文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營造亮點

突出重點,就是要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的輕重主次,在整體感知上對課文重點進行局部的深入探究或知識的遷移,最後再歸結到整體上來,深化對文章的認識。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就應是疑問的聚焦點,思維的交匯點,教學的創新點。學新課文時,我先讓學生預習課文,再讓他們透過分組討論,進行評價,看哪一組同學表演得最爲恰切,最貼合文章要表現的思想。學生的興奮點被激活了,他們在闡述中融入了許多現代漢語詞彙和意識,加進了超多肢體語言,對文本進行了再創造。這種簡單愉悅的教學形式,既激發了學生的靈感和情感,又幫忙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既激起了學生的表演慾望,又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

四、轉變思路,由教師教的思路轉向學生學的思路,由文章學的思路轉向閱讀學的思路

教師應注意重視學生提出的意見和推薦,尊重學生的認識規律和獨特體驗。只有遵循學生學的思路和閱讀學的思路,才能真正激發師生的用心性和創造性。在具體教學中,我採取了整體――局部――整體的閱讀學思路,以學生的自學爲主,先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談自己的感受、看法和疑問,然後加以梳理,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再讀課文,讓學生就這些方面深入討論,最後我再作總結。整堂課,學生至始至終都處於一種主動的參與狀態,學習效果良好。

五、培養學生擁有較爲完整的閱讀體系

培養學生擁有較爲完整的閱讀體系是寫作潛力提高的關鍵――“向閱讀要寫作潛力。”學生涉獵廣泛的課外知識領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和適時關心。我參考新課標課外讀物,指導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學會自主積累,幫忙他們建立寫作素材庫,引導他們從中汲取精華,“博衆人之長於已身氣”。

六、重視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情感是教學藝術之魂,沒有情感的融入,教學藝術之花就不能開放。而語文教學就是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情來溝通與學生的聯繫,以情來陶冶學生。在語文教學中,情感既是教學的目標,又是教學的手段。如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一句平常的嘮叨……從中感受人與人世間的情感,然後想一想自己誠如何理解他們,感受他們。之後,許多學生在週記中談了學習後的感想及自己對父母親的感激之情。學生的思想在此受到了洗禮,感情在此得到了釋放。

課改過程中,我不斷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轉變觀念,轉變主角,轉變行爲,豐富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在培養學生優化發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過程中,實現了自己在專業上發展和人生的成長。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4

教學設計是爲了支持有效的學習而預先對教學所進行的規劃與組織,是對學生學習業績的解決方案或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它是一種改進教學的藝術,也可稱爲“教學策劃”。本文談點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體會。本人認爲教學設計大體可分爲四個過程:備課—授課—提問—反思。

一、教學設計的首要任務——備課

1、備課時應認真研讀課標,對教材進行有針對性地整合與處理,主語也應以學生爲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採用“體會、體驗、認同、感悟、感受”等心態詞彙。在課堂教學中,更要能始終貫穿目標,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不僅包括學生知識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應包含學習方法與情感體驗等方面。

3、教學開始時首先展示單元或本課總體結構。

4、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層次性強,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及開放性的問題。

二、教學設計的第二點任務——講授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選擇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講授法、情景復現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法等等。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相互聯繫,互爲補充。具體來說比如“講授法”是一種最傳統最基本的歷史教學方式了,在新課程背景下,這種方式仍然有它的特點和優點。傳統教學以教師爲中心,根據教師的特點和可行性選擇教學方法,確定教學步驟,而科學的教學設計則應以學生爲中心,強調選擇適合學習任務和學生特點的教學策略和媒體,因此教學設計要根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教學設計的第三點任務——提問

“提問”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要想成爲學生主動參和的、交互的、和諧的、高效的、完整的學習過程,“提問”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新問題是聯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紐帶,是從“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的手段之一,因爲許多教師僅僅將提問看作是一種很簡單而隨意的教學方式,沒有深入地思索運用時應遵循的一系列原則,在提問的科學性、啓發性、目的性、交互性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失誤。結合高中歷史課程的特徵,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心理差異和教師教學的個人素質,從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出發,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出發,教師亟待對課堂提問的策略加以探究。

四、教學設計的最後一個任務——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指教師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作出理性思考,並用以指導日後的教學。教學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爲任何教學設計,都有“紙上談兵”“理論脫離實際”之嫌。因爲課堂是動態的,“每一堂課都是一條不同的河”。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後對課堂教學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爲、學習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總結和反思教與學的得與失。因此可以說,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沒有反思的教學設計是不完整、不科學、不合理的設計,從此層意義上講,反思教學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重視。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5

教學設計是爲了支持有效的學習而預先對教學所進行的規劃與組織,是對學生學習業績的解決方案或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它是一種改進教學的藝術,也可稱爲“教學策劃”。本文談點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設計的體會。本人認爲教學設計大體可分爲四個過程:備課—授課—提問—反思。

一、教學設計的首要任務——備課

1、備課時應認真研讀課標,對教材進行有針對性地整合與處理,主語也應以學生爲宜,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要求,採用“體會、體驗、認同、感悟、感受”等心態詞彙。在課堂教學中,更要能始終貫穿目標,充分體現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2、課堂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不僅包括學生知識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應包含學習方法與情感體驗等方面。

3、教學開始時首先展示單元或本課總體結構。

4、新課程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設計一些層次性強,具有一定的綜合性及開放性的問題。

二、教學設計的第二點任務——講授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必須選擇科學化、合理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講授法、情景復現教學模式、問題探究法等等。各種教學方法之間相互聯繫,互爲補充。具體來說比如“講授法”是一種最傳統最基本的歷史教學方式了,在新課程背景下,這種方式仍然有它的特點和優點。傳統教學以教師爲中心,根據教師的特點和可行性選擇教學方法,確定教學步驟,而科學的教學設計則應以學生爲中心,強調選擇適合學習任務和學生特點的教學策略和媒體,因此教學設計要根據教學理論和學習理論研究學生的認知規律。

三、教學設計的第三點任務——提問

“提問”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渠道,要想成爲學生主動參和的、交互的、和諧的、高效的、完整的學習過程,“提問”是一個重要的環節。新問題是聯繫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紐帶,是從“以教師爲中心”的教學轉向“以學生爲中心”的教學的手段之一,因爲許多教師僅僅將提問看作是一種很簡單而隨意的教學方式,沒有深入地思索運用時應遵循的一系列原則,在提問的科學性、啓發性、目的性、交互性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失誤。結合高中歷史課程的特徵,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的心理差異和教師教學的個人素質,從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出發,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出發,教師亟待對課堂提問的策略加以探究。

四、教學設計的最後一個任務——反思

教學反思,就是指教師對自己已完成的教學實踐活動有目的地進行審視,作出理性思考,並用以指導日後的教學。教學反思之所以必要,是因爲任何教學設計,都有“紙上談兵”“理論脫離實際”之嫌。因爲課堂是動態的,“每一堂課都是一條不同的河”。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後對課堂教學從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教學行爲、學習有效性等方面,全面地總結和反思教與學的得與失。因此可以說,在新課程改革的潮流中,沒有反思的教學設計是不完整、不科學、不合理的設計,從此層意義上講,反思教學也是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重視。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6

衡量一個人外語水平的高低,其標準是看他運用外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如何。語言知識是爲交際能力服務的,語言知識也只有通過言語交際活動才能得到鞏固和被牢固地掌握。語音、詞彙、語法等知識中只要缺一,語言的信息交際就會中斷。語言知識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另外,語言知識的掌握不是靠講,而是靠練,它只有進行言語操練,在情景中加以運用才能被理解和掌握。英語課是實踐課,它必須要通過聽說讀寫的反覆操練才能形成自動化的習慣。語言形成習慣,也僅僅是掌握運用外語的一個條件,並不等於掌握了語言運用能力。掌握語言知識是外圍,形成語言習慣是中圍,培養創造性的言語交際能力是核心。

教師如果具備了良好的語言基礎知識和紮實的聽說讀寫能力,並且教育理論知識豐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那麼促使學生的語言知識向運用能力轉化,亦將不是什麼難事了。教師一口流利得體的英語,給學生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聽到的都是英語,按克拉申的觀點,只有大量可理解輸入才能導致大量的輸出。學生只有英語聽多了,他才能開口說。教師通過運用“多信息、高密度、快節奏”原則,能極大程度地加快學生的語言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進程。傳統的教學存在幾個主要弊端,一個是學生在課堂上獲取的語言信息量少。要克服這一點,教師就應增大信息量,多讓學生接觸一些外語材料。一年級的學生可多聽一些生動有趣的小短文,二年級學生可多讀一些簡易有趣的初級讀物,並逐步提高聽讀外語材料的質量。第二個弊端是學生外語實踐的量少和麪窄。如果能發揮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充分調動起他們的積極能動性,主動參與課堂中各項實踐活動,就能改變這種消極被動的局面,能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操練的機會。第三個弊端是學習和操作的節奏緩慢。快節奏要求教師的教學節奏明快。練習轉換,環節交替緊湊,語速正常。學生操練外語的頻率要高,速度要快。教師的提問乾脆利落,不拖泥帶水,學生的回答節奏加快。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富有緊湊感,從而克服從前那種上課懶懶散散,智力活動鬆弛的現象。

由此可見,教師的素質高低,是決定外語教學成敗的一個關鍵因素,同時也是能否有效促成語言知識向語言運用能力轉化的一個重要條件。老教材如果說一支粉筆一本書還能勉強對付過去的話,那麼新教材則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語言基本功過關,還要具備聽說讀寫演畫多種技能和較強的組織能力。對那些自身素質需要進一步提高的教師,可以採取進修或自學或在職提高的方式進行。通過認真備課、鑽研教材、寫出全英文教案,在教學實踐中不僅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素質,還能提高自己的組織教學能力。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7

——如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習慣

東寶中學彭秋玲

1.抓住關鍵,從教師教學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採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課堂。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比如,講解詩歌鑑賞課時,我先從分析《東風破》,《菊花臺》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處開始,引起學生的嚮往,再講解詩歌鑑賞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便很好。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簡單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複習語文的興趣。“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爲“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用心。

2.務必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爲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後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儘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用心性,使課堂充滿着活躍的氣氛,個個踊躍討論,用心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理解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3.培養學生的幾個小習慣。

其一,記的習慣。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科學的記憶方式,無論是聯想法,還是其他,記住一條,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記憶和時間聯繫起來,考試要在必須的時間內,其實生命的基本單位不是時間嗎?必須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繫起來,而且要及時複習,語文不是短時間能出成績的,但是不要以爲一次的好成績,就忘乎所以。

其二,愛讀書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不要以爲名著就是買來放在那裏看封面的,而偉人傳記,則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舊時的說法文以載道是之。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學生與大師爲伍、與偉人爲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構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從應試來說,也有其現實好處。

其三,動手的習慣:就是寫的習慣。很多的學生背誦了不少,口中的話滔滔不絕如綿綿的江水,但是寫得時候卻如擠牙膏一般,那麼平常就寫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透過日記能夠看出一個學生很多方面的問題。不要以爲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實還不是都寫出來的。

其四,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善於向別人學,甚至要會“偷”學啊,三人行,必有我師。終身學習的好習慣也要有的,現今的競爭,讓我們不再有“鐵飯碗”了,而從實際來說也是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其五,懷疑,好問的習慣。改編一個笑話,爲什麼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讓你問的,讓耳朵在後面好好聽的。

4.注重語文的漸進性,透過設置階段目標,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對於高中學生更爲重要。高會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立刻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忙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爲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十分有必要的。從簡單問題開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滿分,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再逐步過渡到現代文閱讀、詩歌鑑賞、作文等難點上。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從而,提高成績。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穫感、成就感,嚐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爲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爲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8

我省全面實施新課程,新課標,高中歷史教學能否實施新課程的理念、精神?如何評價?如何實施?作爲一名歷史教師,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相信將來我的工作任務更重,挑戰更多。努力學習,深入鑽研尋求對策及今後的努力方向是我目前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一、以新的教學方法和思路去教學

針對普及高中教育時期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將教材內容的問題化。要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就需要將教材問題化。我準備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操作:把教材內容變成問題的“鏈接”;引導學生憑藉自己的努力(嘗試探索、合作等)一個個地進行問題求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學生的問題意識,並生成更多、更深層的問題。其次將教材內容結構化。我要儘可能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的結構,而不能“見樹不見林”。學生的認識結構是有良好的知識結構轉化而來的,因此在教某部分知識時,要注意“瞻前顧後”和“左顧右盼”。要實現教材結構化,我既可以提出教材內容的“綱要信號”,也可以利用“先行組織者”,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結合相關知識構建知識系統框架。

二、正確處理內容和形式之間的關係

過去一學年來,教學時,我注意利用一個簡單的道理,或者一個知識點引出一個知識串,形成一個知識網,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就需要在教學中正確處理內容與形式的關係。首先,我要選取那些最實用,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的典型事例,選擇的典型材料、事例真實可信,能夠逐步展開並深化和昇華主題,增強表達效果。其次,採取生動活潑,學生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和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因素,使他們樂學愛聽。

三、常規教育教學中的“困惑”變成問題

在學科教學、師生交往中有很多“困惑”。如“我反覆講了好幾遍他爲什麼還不會?”、“爲什麼學習不好的學生學習習慣都差?”、“爲什麼學生對涉及理論聯繫實際的問題普遍感到困難?”等等,面對這些“困惑”我們只是說說議議,很少去深入地探究這些困惑背後的真實原因,也就是說我們缺少問題意識。我準備在新學期將問題細化,注重平時積累,着手解決,具體成文。

四、結合學生的實際,將知識整合。

在教學中,我往往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針對學生的實際能力,將課本知識重新組織,整合,使學生思路清晰,通俗易懂,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教材是死的,人是活的,最好的教學就是適應於自己,又適合學生的教學,它既有利於學生素質提高,又有利於學生分數提高的教學。

總之,社會在發展變化,教師也應改變教學觀念,充分認識新課改的重要性,努力設計好教學內容,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創新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19

從教十一年了,對自己所從事的語文教學,還確實沒有比較系統得地做過反思。藉着這個機會,我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的點滴,做一個梳理。我相信,這將對我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起到促進和引導作用。

縱觀近幾年的大學聯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徵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潛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應地做出改變。我發此刻我的課堂教學行爲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感悟動手潛力

“語文”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構成和提高。

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潛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潛力和書面表達潛力。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潛力會有怎樣的提高呢

經過反思,我認爲只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纔有潛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貼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所以,針對班級中後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將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於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潛力,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並不是講什麼考什麼,試題資料和教學資料的直接聯繫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着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超多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潛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此刻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於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能夠說學生根本沒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此刻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潛力差的原因之一。鑑於此種狀況,對於語文的學習,我認爲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於教師,在於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爲引導者就應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爲,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爲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20

研修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平臺,讓我與全省的教師們一塊交流,一起成長。看到一篇篇那引人深思、感人肺腑的文章時,我相信,那字字珠璣凝聚的是老師們的努力與堅持。第四次參加省裏組織的高中教師遠程研修了。我看的越多,就越發自慚形穢起來。是啊,教師的水平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太重要了。要想不誤人子弟,就要不斷學習。

通過培訓,我深深體會到了自己的“懶”,培訓督促我,讓我不斷進行反思與思考,不斷向優秀教師學習先進而可行的教學方法。遠程研修讓我煩躁的心沉靜下來。

我體會到,高中語文新課改的開展,對我們老師的專業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覺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須博學多才。以前語文老師教過一輪教材之後,就可以駕輕就熟,遊刃有餘,現在選修教材很多,內容豐富,尤其是實行新課改之後,僅熟悉教材對語文老師來說遠遠不夠應對目前教學的需要,老師應博覽羣書,有深厚的文學素養,才能更好的把握語文教材。

二、須獨立思考。選修課要求老師與時俱進,不能一味依賴教學參考書,而應不斷更新觀念,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只有善於思考的老師,纔會培養出更多善於思考的學生。

三、須拓展補充。我們語文老師應勤於動手,圍繞所開選修課程蒐集資料,及時補充各種信息,通過擴展老師的視野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學習讓我們成長,反思讓我們進步。在遠程研修學習的過程中,每天按時觀摩學習一個專題的講座,認真聽取了專家們對高中語文教學的指導和解讀。對每一個專題的問題都和老師們們進行了熱烈的探討,認真按時完成了作業。積極參與交流,儘可能多的閱讀老師們提交的作業及發表的文章並及時做出評論。認真閱讀了班級簡報和課程簡報,對每一點感悟都作了認真的記錄。作爲一名語文教師,一名新課改的實施者,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我要力爭做到:

1、關注全體學生,注重個性差異。

認真研究現代學生的特點,在思想上真正尊重學生的獨特性,在實踐中發展和完善學生個性。我們要讓學生在個性發展的基礎上掌握知識、發展能力、提高素養。學生的獨特性和教育的統一性應該是相互協調,不可偏廢的,使學生通過化學的學習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成爲一個具有完整知識結構、獨立個性的新人。

2、建立合理的課堂評價機制,合理的評價每一位學生。

對學生的評價是對學生所學的一種反饋,也可以對學生起到一種激勵導向的作用,促使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並找到原因,調動積極主動性,激發學習的熱情。因此,應當建立一種合理的評價機制,合理的評價學生。不能片面的強調成功和不足,也不能所有學生用同一個尺子衡量,要合理界定。

總之,遠程研修雖已結束,但我獲得理論後的實踐纔剛剛開始。雖然培訓並沒有爲我掃清新課程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但卻爲我點亮了路燈。老師們深邃的智慧,坦誠的交流,真誠的指點、豐富的思想、開闊的視野,使我們深深的感動。參與研修的所有老師們真誠的一切,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高中教師教學反思總結 篇21

聽了王老師的《黃英》這一節課,十分受益,很受啓發,也從中看出了執教者深厚的學養和紮實的基本功。能夠這樣說,這是三節異中有同、風采照人的成功課。在那裏我只重點談談共性的問題。

一、教學亮點。

這一節課有自己突出的一些亮點,我僅從以下十方面進行點評。

1、從教態來觀:執教者都表現出端莊自然、精神飽滿的姿態,慷慨激昂的語勢給學生以振奮,像老師那不時寫在臉上的笑意,又極具親和力。

2、從學科特點觀:執教者都突出了“讀”這一語文課堂教學標誌性特點,採用多種形式強化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賞析,凸顯了語文教學的語文味。

3、從教學目標的確立觀:執教者能從課標出發,立足教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既具體明確,具有針對性,又突出重、難點,使得教學目標確立合理、落實明晰且達成度高。

4、從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觀: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這一點在三位執教者身上都有不同的體現,如,張老師收集的“原聲錄音”,王老師的具有唱歌、繪畫特長的學生等都成爲了可利用資源,體現出課堂教學資源的豐富性。

5、從問題設計觀:一節課問題設計得如何,必須程度上關乎學生能否學有所獲。從這一節課不難觀出,執教者在問題設計上都十分用心思,做到了植根文本,深挖開去,又兼顧學生的認知特點,遷移拓展,有深度且環環相扣。

6、從學生活動看:執教者爲學生帶給了充分的參與時間,參與熱情高,學生善傾聽,能合作,體現出參與的廣度和深度。

7、從課堂氛圍觀:課堂突顯了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方式,創設出一種平等、和諧的對話環境,體現了互動的多維性。

9、從學生潛力培養觀:執教者都把學生的潛力培養作爲重頭戲,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出來,王老師讓學生課前預習、查找相關資料等環節,關注了學生收集、整理信息潛力和自主學習潛力的養成。

10、從預設與生成觀:體現了預設嚴謹、生成合理的特點,王老師的針對問題使用比喻句或其他語句、但不可使用口語的細節要求,均體現出教者扣緊梯度目標、嚴謹教學的預設構想,實現了師生共同體會成功愉悅的深度生成。

以上只是對三位執教者成功教學的概略點評。

二、教學推薦。

儘管執教者的教學或真水無香,或色彩豔麗,但也略有不足之處,就此提出幾點推薦。

1、王老師注重開發學生潛能、關注學生潛力培養的做法,十分值得提倡,期望能就此入行嘗試,使之作爲一種常態化的行爲實施於課堂教學中。

2、王老師的家常課,很樸實,十分有借鑑價值,但也要注重以下方面的處理:導語過長,再精煉些;放開手,讓學生多思、多動;可合理地利用網絡設備,既體現教學的直看性,又能節省教學時間,增大教學容量。

3、注意評價語言的多樣性,充分發揮激勵性評價對學生思維調控的作用。

三、一點思索。

新課改強調有效課堂,我們入行研討課的目的,主要就是要探索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何使有效性體現於授課的每一環節(如,問題設計的有效性,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板書的實用性,環節時間安排的合理性等)應是我們今後花氣力探究並努力踐行的方向。因爲只有做到了環節的有效,才能使教學到達真正的有效。相信大家會越走越好。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