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通用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98W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

我很喜歡《湯姆 索亞歷險記》這本書,故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湯姆和蓓琪迷失在巖洞裏的情景。漆黑的巖洞中,和蝙蝠做伴,連泉水滴落到岩石上都心驚肉跳。要是我迷失了,一定會大哭不止。而湯姆卻不害怕,靜靜等待最後一截蠟燭的燃燒,他明白,那截蠟燭並不是他的生命,他會比蠟燭活得堅強,堅定重生的勇氣,他還有一個比他害怕百倍的女孩要照顧。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通用20篇)

他臨危不懼,所表現出的毅力更是值得我的深思和學習。馬克?吐溫豐富的想象力勾勒出一個又一個精彩的故事,令人捧腹大笑的結尾後面,蘊藏的纔是內涵,比故事本身更深奧的東西。由此聯想到,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生活中十分重要。 特別是在湯姆索亞和貝基迷路,被困山洞中的這段。這時的湯姆 索亞和貝基已經沒有什麼東西了,只有一些蠟燭、一點點蛋糕和山洞中的水而已。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中,如果是我的話,一定會十分害怕、覺得傷心無助,整個人都會崩潰的。但是當湯姆索亞面對這樣的環境,雖然他也十分害怕,但是他並沒有表現出來,而且一直安慰貝基,從來都不表現出自己消極的一面。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生命,沒有放棄自己生存的希望,用盡各種方法,去前方探路,尋找出口,挽救自己和貝基的生命。這裏表現出了湯姆索亞對自己生命的珍愛,對生活的希望。它告訴了我們要珍愛自己的生命,永遠不要放棄活下去的勇氣和信心。

《湯姆 索亞歷險記》這本書全書幽默風趣,卻表現出了一個的人生道理,那就是珍愛生命。 《湯姆?索亞歷險記》作爲兒童文學上的名著,不僅受到許多兒童的愛戴,也被許多大人所喜愛,據說當時在當地的受歡迎程度足以和現在的《哈利?波特》相媲美。美國大文豪馬克?吐溫並沒有用極其現代的奧斯卡方式──戰爭+愛情來表現不平凡的文學,而是以兒童文學的方式給人送來精神上的食糧,由此看來,他不愧爲“文學史上的林肯”。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2

爲了開展上好名著閱讀及“以一課帶一本”的閱讀教學探究,教研室領導組織潤州區七年級語文組進行了專題教研活動,本人有幸開了一節關於《湯姆?索亞歷險記》名著閱讀,通過大家在一起對這一節課研討探究,本人懂得了許多,也學會了許多,現在我自己的一點體會寫出來供大家交流。

新課程標準提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係,高度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親身的閱讀實踐中領會漢語言的規律,提高他們的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吸收能力和鑑賞能力。

本人在剛開始備課沒有正確認識如何指導閱讀名著,所以把這節課上成教讀課,學生一節課上難以感受《湯姆?索亞歷險記》文學魅力,無法激起學生閱讀原著的興趣,背離了“以一課帶一本”的教學探究宗旨,在學校試課時立即感到效果比較差。然後與專家、同人再商討,確立了通過讓學生看視頻、分角色朗讀,來初步感受名著《湯姆?索亞歷險記》的魅力,感受情節的曲折,感受人性的特徵,從而激起閱讀原著的興趣。事實證明,在最後的上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3

興趣是閱讀的動力,學生沒有興趣的閱讀只能是應付差事,收不到什麼效果。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促使學生搞好課外名著閱讀的關鍵。試課時學生的閱讀興趣不濃,不能激起閱讀原著的興趣。後來經過再次備課,增加了視頻、分角色朗讀,效果就大大的不同了。

影視這個多媒體,讓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畫面,視覺上汲取了營養,引發了閱讀興趣,更加關注名著中人物的命運、情節的發展,爲名著閱讀作了良好的鋪墊。“影視閱讀”也有助於學生進行情景交融的閱讀理解,從而熟悉名著的基本情節。分角色朗讀使每個學生成爲課堂上閱讀名著的主人,他們的認真朗讀,認真賞析、品評,真正是激發了他們的濃厚興趣。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4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教材的特點和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安排了許多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教學活中,加深100以內的進位加法的理解,同時感受數學的應用意義,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課堂充滿了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更爲重要的是獲得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有如下的體會:

1、用故事導入新課激起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兒童主動探索知識的心理基礎,更是注意力的重要源泉。在故事的講述中設置許多問題,誘發出探索性思維活動。有趣的故事,結合課文內容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學生探索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爲主動獲取。

2、探究與合作相結合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日復一日不斷的教給學生新知識,而是爲了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使學生懂得用已學的方法去學習新知識、解決新問題。在新教材中,像58+6=?應該怎樣算,你有什麼好辦法?讓學生用學具分別表示58和6,然後動手擺一擺。在這裏,每個學生都得到了動手操作學具和發表自己想法的機會。爲鼓勵學生的積極思維,讓學生自己說說是怎樣想的?對不同的方法都給予了肯定。並請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從而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然後我簡單的說了進位現象及進位點之後我放手讓學生嘗試先練習,試着自己解決兩位數加一位數進位的計算。學生計算的勁頭很高,問他們有問題嗎?都一致搖頭說沒有

計算結果很快交上來了,我發現學生的錯誤比較多。總結錯誤類型有:題目數字抄錯導致計算錯誤;該進位的沒有進位橫式得數漏寫。

我想學生是會計算的,只是很容易出錯誤。我沒有過多的批評,讓孩子一一訂正之後,總結了幾種主要的錯誤情況,讓他們分別對號入座,並且一起總結出了檢查的三步驟:

一、讀兩遍題目,橫式一遍,以防抄錯題;

二、檢查橫式的得數有沒有漏寫;

也許是剛剛經歷了錯誤,所以印象特別深刻吧,練習時學生的正確率大大提高了。

3、玩中求知,體驗生活數學。

練習時,爲了避免學生單調計算的枯燥性,我設計了“找朋友比賽性的練習,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這節課總體來說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多樣化的練習題使得課堂氣氛較好。但同時也有很多遺憾之處。如對學生的巡視不夠徹底, 學生說算理的過程不夠完整。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5

讓幼兒真正成爲遊戲的主人

“小貓喵喵叫,小狗汪汪叫,小兔蹦蹦跳。。。。。。”在一次小班音樂遊戲的教學過程中,遊戲情節發展到高潮的時候,幼兒的情緒也發展到了高潮,在我缺乏指導遊戲方法的狀況下,逼迫性的讓幼兒安靜了下來,在遊戲即將結束時幼兒卻不遵守遊戲規則,在我的指導下也沒有起色,我沒有根據情節發展的需要來指導遊戲,使幼兒對自我失去信心和對遊戲的興趣。幼兒是遊戲的主人,遊戲是讓幼兒獲得愉悅的一種活動。幼兒在遊戲時離不開老師的指導,又不能成爲成人願望的執行者,那麼咱們就應怎樣去指導幼兒才能充分發揮遊戲的作用,去展示遊戲自我的舞臺呢?

1、咱們共同認爲對於不一樣年齡特徵的幼兒要用不一樣的方法來指導遊戲。如:小班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個性鍾愛模仿周圍的人和事,因此幼兒在遊戲時咱們要時刻注意觀察幼兒,當孩子對新的玩具不感興趣、不會玩、不鍾愛玩遊戲時,咱們就用孩子不感興趣的玩具玩遊戲,這樣就會引起孩子模仿的興趣,對幼兒起了暗示性指導的作用。

2、中、大班幼兒,咱們能夠作爲一個參與者、發問者、傾聽者解決問題的幫忙者的身份去指導幼兒遊戲。如果幼兒在遊戲中需要教師參與,咱們扮演一個主角參與幼兒遊戲中,透過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互動起到指導幼兒遊戲的作用。在遊戲的過程中爲幼兒帶給一段時刻讓幼兒把遊戲中的過程體驗、有創意的想法及做法等講出來,透過幼兒之間的討論,引導幼兒以他們自我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分享經驗。我認爲不一樣遊戲主題的指導方法是不一樣的,咱們要根據每一種遊戲特點及幼兒需要指導遊戲。

3、遊戲是幼兒的自主性活動,是幼兒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強加的逼迫性的活動。咱們就應讓幼兒自我確定想玩什麼、怎樣樣玩、和誰一齊玩、在什麼地方玩等等,幼兒是遊戲的主人。平時指導幼兒遊戲時,就需要咱們用心去了解幼兒的想法,不好把知識和答案告訴幼兒,不好輕易地打斷幼兒的遊戲,在遊戲中幼兒有權決定一切,如:遊戲的玩具、材料要以幼兒需要興趣爲出發點;要讓幼兒自我的方式解決遊戲中出現的矛盾和糾紛;讓幼兒願意自覺遵守遊戲中的規則。因此,要讓幼兒真正成爲遊戲的主人,讓幼兒主動控制遊戲,自主決定遊戲的方法。這是咱們教師指導幼兒遊戲的關鍵所在。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6

本課是朱自清先生的寫景名篇,預設教學課時是3課時。本教學課時是第一課時,主要想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爲下一課時的深入瞭解打下基礎。所以是把對語言的基礎練習,作者情況的瞭解,課文的主體結構的認知作爲了學習的主要任務。

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預習是令人滿意的。學生對於課文的寫作者是有了解的。調動學生的原有知識儲備完成了任務。字詞的預習也是令人滿意的。證明學生已經漸漸地養成了預習的習慣,一些預習中必須的任務是能夠完成的。

學生的朗讀是需要加強的。在第一單元的學習中對於朗讀已經對學生提出了要求,那就是運用普通話,聲音洪亮的朗讀;注意不能讀破句子,不能填字,丟字,改字。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應該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並用自己的聲音表達出來。學生的朗讀還停留在對文字的傳達的境界。所以朗讀的能力還是要加強的。

在課文的結構把握上,主要想採用討論並且在教師的點撥之下學生自行領悟感知。但是,在教學中並沒有達到教學的設想。原因想來有以下幾個。一,自己在設計這個環節的時候對於問題的設計是存在問題的。問題的提出、預設性、方向性、指引性都是存在不足的。二、學生的積極性並沒有調動起來,創設情境不夠,學生根本就不能進入一種主動的,積極地思考氛圍,學生的互相激發也沒有出現。三、整個的教學環節不流暢,顯得生硬破碎。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7

《陳太丘與友期》是一篇很多人都熟悉的名篇。它講述了七歲兒童陳元方的故事,表現了陳元方的明白事理和落落大方,同時也告誡人們,做人要講信用,爲人要方正。文中人物形象鮮明,對話描寫簡潔明瞭。學生從語言表達上,思想上均會有較大的收穫,該文的教學能啓迪學生心智,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不失是一篇好文章。

我在設計本文時,重點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閱讀方法,主要分成五板塊進行:

一、動口朗讀感知內容,通過朗讀要求學生讀準字音、節奏,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二、動心細讀互說譯文,要求學生在自讀中既要動口又要動心,並結合註釋和工具書想一想每個句子的意思,然後以句子爲單位,小組內互譯課文。老師抽查學習效果並作點撥。

三、動情精讀,析說文句。要求學生再讀課文。此時的朗讀,要求是動情,要讀出課文的輕重緩急,並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思考並互動交流發言。(以下內容爲課堂實錄,個別內容有改動)

學生1:“期日中,過中不至”這句話寫出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人,而不是陳太丘。也說明了陳太丘是一個不守信用的人。

學生2:“陳太丘與友期行”交待了人物和事件,可謂開門見山。

學生3:“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寫出了客人發怒的原因。

學生4“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客人得知陳太丘已離開後。他不僅不反省自己的過失,反而怒責陳太丘.語言也顯得太粗俗.

學生5:“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陳元方針鋒相對,指出了客人失約是“無信”,義正辭嚴,逼得對方無言可答。

學生6:也是這一次,它形象地寫出了陳元方作爲一個七歲兒童的聰明與理智,讓鬚眉汗顏。

學生7:元方入門不顧”寫出了陳元方率真的個性。

學生8:這一句有人說表現了陳元方無理。我不這樣認爲,如果陳元方與客人寒暄,接受客人的道歉,則不符合一個七歲兒童的心理性格,責備他無禮,則不合情理,畢竟陳元方還是一個七歲的兒童,怎能求全責備呢?(全班鼓掌)

┉┉

四、動容品讀,拓展延伸。要求再讀課文,此時的朗讀要求動容,要進入情景要讀得有表情。老師點撥:陳元方七歲就能懂禮識義,讀完這篇文章後,你從中懂得了什麼道理?試結合你的生活實際,說說你的感悟。(以下內容爲課堂實錄,部分有改動)

學生1:讀了《陳太丘與友期》,我感到最深的是學會了尊重別人。對別人不尊重,就是對自己不尊重。

學生2:學了這篇課文,我最深的感悟是:拋棄誠信的人,人們也會拋棄你。

學生3:我認爲陳太丘的朋友在七歲的孩子面前罵人,是對小孩子的不尊重。這使我聯想到現在社會中,也有些大人在小孩子面前肆意辱罵,認爲是對的。這值得大人們深思啊!(全班熱烈鼓掌)

學生4:墨子說過:“言必信,行必果”,古人尚且如此,我們今人更應該講誠信,否則,失去的不僅僅是朋友的尊重,更是我們做人的根本——誠信。

學生5:今天,我們有些同學犯些錯誤,答應要改正,過了一段時間卻又犯了,這能說他誠信、守約嗎?我們難道不也應該深思嗎?

五、讀背課文,教師小結

完成了《陳太丘與友期》的教學,反省自己的得失,我覺得有以下幾個方面值得研究:

(一)古文教學一定要讓學生反覆朗讀。

只有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朗讀練習,學生才能逐步掌握文章的語言、節奏、句式,進而體會到文章的內容及蘊涵的道理,並通過說的形式表現出來。這不僅鍛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學生在談自己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時也會受到情感薰陶,並獲得思維的啓迪,從而享受審美是樂趣。這也充分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

(二)相信學生,把課堂還給學生。

學生對內容的把握和分析如此深刻,拓展訓練時,學生還引經據典,這是我在準備這堂課時沒有想到的,當時我還設想一些引導學生思考的過渡問題,在這裏都沒有用上,學生是表現應該說很精彩,使我順利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這使我感到在今天的教學中要大膽放手學生去想去做。

(三)文言文教學,也要注意對學生品德的培養。

由於本文淺顯易懂,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學生較易把握,因此我在教學設計中有意加重了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將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向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佳境。

(四)自主合作探究是學習方式貫穿整個課堂,有較大積極意義

傳統的教育方式可謂吃力不討好,本文的教學使我進一步加深了對這種學習方式的理解。否則,課堂不可能如此活躍,學生解題以及思想上的閃光點也不可能讓我們捕捉到,更說不上發揚了。特別是學生求異思維的能力了。記得在課堂上有一名同學認爲客人以認錯,陳元方就應當原諒他,而他居然“入門而不顧”,弄得客人尷尬之極,無地自容,這難道是有理。當時有些同學就在下面笑,這時,我並沒有批評他,而是認爲他講得有道理,且想法不落俗套,並鼓勵大家用掌聲歡迎。他後來也有很精彩的發言。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8

這篇文章主要是寫從小酷愛寫作的莫泊桑爲了能夠寫出好作品,拜福樓拜爲師,得到了悉心指導的事。教學這篇課文時,我緊扣該篇文章題目的特點——凝練地概括文章的內容,在導入新課審題時,引導學生進行了閱讀預測與質疑,從課題開始嘗試着引導學生作閱讀探究。

一、抓住課題進行閱讀質疑,可以指引學生的閱讀探究方向。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問是思維之始,也是學生閱讀探究之始。在教學之中,學生對課題進行了一番閱讀預測之後,即產生了閱讀探究的濃厚興趣。此時我及時引導學生進行扣題質疑,學生從剛纔感性的閱讀預測之中一下子就進入了理性的思維之中,這樣就爲學生進一步閱讀探究指明瞭方向。

二、抓住關鍵詞語質疑,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在教學中,我抓住對“功夫”一詞的理解展開教學,區別“功夫”和“下功夫”。是功夫不到家中的“功夫”指的是寫作水平、寫作能力、技巧等,“下功夫”就是肯吃苦、勤練習,引導學生質疑: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莫泊桑在下功夫?通過反覆研讀文本,學生們發現這裏的“功夫”也含有“還需要再努力”的意思。

三、寫作探疑,培養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怎樣學習福樓拜把文章寫具體。我着重指導學生學習福樓拜把話說得清楚明白,有條理,而且言之有據這種表達的方法:第一讓學生學習他說話的條理性。比如莫泊桑第三次去福樓拜那裏,福樓拜在第二次教導莫泊桑學會仔細觀察的基礎上,又向前推進一步:寫作要有特色,就要抓住特點寫。這樣,由淺入深,步步深入,使他的話很有條理和層次。第二讓學生學他說話有理有據。福樓拜在表達自己的觀點的時候,並不是只講原則性的標準,而沒有實在的例子的。他在說道理的過程中注意聯繫實際的事例,從而使他說的話令人信服。比如莫泊桑第二次去他家拜訪傾訴觀察馬車沒有結果時,福樓拜便列舉不同場景下的馬車,啓發莫泊桑。而這樣鮮活的事例在莫泊桑的腦海裏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終於使他有所收穫。

在教完《莫泊桑拜師》後,我於是安排了一次小練筆。要求學生週六下午在商店裏仔細觀察來來往往的購物者,要把各種不同的人物特點詳詳細細地記錄下來,然後在週一進行交流,結果由於學生觀察仔細,記錄及時,寫得都很生動。我想如果我們經常要求學生這樣去做,那麼學生捕捉、收集寫作素材的能力一定會逐漸提高,寫出來作文也肯定會生動、具體。

我們的語文教學不光是滿足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情感的體驗,還應該在此基礎上,加強語文教學的實踐性,讓語文雙基得到紮紮實實地訓練。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9

1、注重朗讀,熟讀成誦: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朗讀是體會古詩感情的最好方法。通過朗讀,學生和詩人的感受會貼得更近。新課伊始,我先指名讓學生朗讀古詩,並指出多音字的準確讀音。之後,在學生討論詩意彙報時,讓學生讀出詩句再解釋詩意。分析完作者的寫作背景,體會作者的思鄉情後,又多次朗讀,每讀都有新的要求。我覺得學生的感情應該是越來越強烈的,他們的這種感情恰恰通過朗讀表達出來了。

2、重點明確,安排合理:

真正優秀的教師不是講好一節課,而是能根據學生的現狀因材施教。這首古詩學生早就背誦過了,所以重點應放在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上。在時間的分配上,初讀古詩、理解詩意、背誦古詩只用了半節課,後半節課意在品味詩情,這也充分體現了教學的重點。

講到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時,我本打算給同學們講了當年王安石是如何經過三番五次的修改才最終決定用“綠”字的,當我問到“你認爲哪個字用得最好”,原以爲學生會費一番周折纔會答出,誰知剛點第一個學生就一口答到“綠”,而且,給我們說了理由,把學生帶人花紅柳綠的春景中,其他學生也躍躍欲試紛紛站起來補充了同學描繪的景色,原來孩子們學會了自主閱讀資料袋,多好啊! 看來我們要相信學生,不要越俎代庖,一味地“灌”,效果反而不好。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0

亮點一:理解“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一句時對比古今長安,有利於學生的理解。

亮點二:“亡,百姓苦”可以理解,但是“興,百姓苦”怎樣理解呢?這個問題好,很有必要,也很有啓發性。

亮點三:在複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赤壁》《水調歌頭》《過零丁洋》時又一次理解意思,再次進行默寫鞏固。

亮點四:師:作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生:憂國憂民。作者更看重(關注)的是誰?生:百姓。後一問很好,直指作品主旨,簡練有力。

遺憾一:字的讀音值得注意,華山的華(應讀去聲),興亡的興(應讀平聲)。

遺憾二:師:峯巒象徵歷史的繁盛,波濤象徵人民的憤怒(?),能體會到嗎?生:能。學生怎麼能體會到呢?勉強能理解就不錯了。這屬於不當(無效)的提問。

遺憾三:默寫複習四首詩詞的時候,應注意宮闕、低綺戶、汗青、鐵未銷、淒涼、寥落、玉宇等字的音和形,注意過的筆順和字形。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1

本篇課文最深刻的反思在於如何引導孩子比較《白公鵝》與《白鵝》在寫法上的異同。但寫法是個多麼抽象的概念啊!

在導入時,首先利用課文插圖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隻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抓住兩篇課文相同的和不同的描寫重點進行比較;最後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課堂氣氛調動起來後,我用蒸米飯和炒米飯的例子引出做法不同導致米飯的味道不同,然後過渡到寫作的方法。先補充了與課文相關的寫作方法的常識,幫助他們理清寫作方法和課文具體內容的區別。之後,請學生利用這些方法,逐條對課文內容做個比較。重點引導對中心句,過渡句,圍繞中心句的具體事例以及不同情感和語言風格的再感知。一些語文基礎紮實的同學,已經可以比較好的明白寫法和具體材料的關係了。此外,我督促孩子做筆記,留着以後在不斷練習的基礎上,逐漸弄清楚寫法的作用。

對於老師而言,不斷地反覆地播種也許是收穫成功的唯一捷徑。所以,我不奢望自己這次的效果,只求能引起孩子的重視和繼續探求的好奇心。

往往一篇題材相同的課文,我們都會自然而然地採取比較學習的方法來組織整課的教學。《白公鵝》這篇課文的教學也不例外。前篇課文《白鵝》,是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三方面來寫鵝的高傲。而《白公鵝》一文則從叫聲、步態、玩相三方面來寫鵝的傲慢。教學中,列出了一個比較的表,填表的過程就是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之間穿插重點詞的理解,最後歸納兩隻鵝的特點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寫作手法。

課後,我總結了今天的教學,發現,在完成這種比較學習的課文教學時,我還有掌握不好的一方面,就是沒有給學生時間去讀課文,總是被教學計劃牽着走,認爲讓學生了解了白公鵝的特點就解決了這一課的教學。但是忽略了朗讀對課文學習的重要性。這反映出在課堂教學中,我還是不能靜下心來,沉下來帶領學生認真品讀課文。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2

通過這幾天《升和毫升》單元的教學,更深刻體會到動手操作是孩子掌握知識最有效的手段。就我們學校目前而言,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已經得到比較充分 的利用,課堂上運用先進的設備輔助教學,也已經成爲大部分教師的自覺行爲。但課件的演示絕不能取代孩子的動手實踐。感受升、毫升容量單位的大小以及升、毫 升單位之位的進率等知識點,教師可以藉助多媒體的直觀演示幫助學生去掌握,但這種稍顯簡單的視、聽覺刺激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講,還遠遠不夠。學生動手活動 在一定程度上顯得費時、費力,沒有直接利用課件省事,但動手活動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畢竟愛活動是孩子的天性。當然課件對孩子來講也是很有吸引力的,但很 容易讓孩子感到麻木,失去興趣。而動手的感覺就完全不同了,每一次的活動,可能都會讓學生以嶄新的狀態投入到活動中。

比如,用滴管測量1 毫升可以滴多少滴水,大傢伙一齊對着屏幕數水滴,得出一致的答案,口和腦子處於一種比較機械的運動狀態,沒有能真正參與其中。而讓學生用自己收集的土滴管 (眼藥水瓶)往土量筒(注射器)裏滴水來測量,學習的氛圍的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是課件所達不到的,答案雖然不統一,但孩子通過自己的活動,真正感受到了 一毫升水到底有多少。另外,利用自己的土學具來研究升和毫升之間的坦率時,雖然最後會出現不精確的結果,但通過孩子自己眼、耳、手、腦的協同作戰得出的結 論,會讓學生記得更深、更牢。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3

幼兒的繪畫潛能是多樣的,思維空間是廣闊的,所以老師在和幼兒一起觀賞自己的作品、講評自己的作品時,應該注意多用正面的、鼓勵的語言,對他們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認可。即使畫的有多不好,也要先表揚再建議。比如爲氣球塗色時,朱小楠小朋友塗得很不均勻,而且也只是塗了一小部分,這時我就對她說:“我覺得你塗的很漂亮,但你看這裏還是白白的紙,我覺得如果你把它都塗滿了,一定會更漂亮的,你覺得呢?”朱小楠小朋友聽了我的話,點點頭繼續塗了起來。

其實每個幼兒都是一名十分出色的畫家,老師應該尊重每個幼兒,激發他們表現美和創造美的情趣!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世界有多大,幼兒想象的翅膀就有多大;世界有多寬,幼兒創造的天地就有多寬”。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責怪批評幼兒的不對、不足之處,只會使他們失去繪畫的興趣,磨滅他們的積極性,抑制他們的情感,這樣做孩子的身心就得不到和諧健康的發展。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4

終於遇到我熟識的“閏土”了,終於面臨不可迴避的魯迅了。

它是一篇小說,但它是魯迅的小說。許多學生甚至老師害怕又鄙視魯迅,把《一件小事》的主人公誤認爲是車伕,說他敢於承擔社會責任。假如是這樣的話,我們也可以成爲魯迅了,寫一個敢於承擔責任的人— —不難!千萬不要忘記人家是魯迅,他不是在寫車伕的敢於承擔社會責任,而是寫“我”,一個知識分子,在五四後看到了中國社會的希望在於逐漸登上歷史舞臺的無產階級。這對於整天想着玩PSP的國中學生來講那簡直是——我不知道應該用什麼語言來形容了。

魯迅的“故鄉”是真切的,也是虛擬化的;故鄉中的人事既是發生過的,又是不盡然如此的。他想說的是辛亥革命後的農村非但沒有走上新路,反而是受社會動盪的影響,瀕臨破產而民不聊生。愚昧的劣根性又使他們看不到問題的所在,所以他們只能“辛苦麻木而生活”或“辛苦恣睢而生活”,就算是來到了城市的“我”也只能“辛苦輾轉而生活”。閏土是最底層的農民的代表,楊二嫂是城鎮小商販的代表,而“我 ”是城市知識分子的代表,都一樣的辛苦,卻一樣的落迫。這就不是個人的原因,甚至不是一個羣體的原因,那一定是他們共同生存的這個時代和社會的原因。

這讓學生明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而且,魯迅不僅是批判,還有憧憬。希望“宏兒”和“水生”是一氣,而且過我們未曾經歷過的新生活。並號召人們:“希望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就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實際上他想說:大家一起行動,創建新的社會!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5

加速度的概念,對於剛邁上高中門檻的國中學生來講,實在是太抽象!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多數情況下,學生只涉及到運動多少路程、位移,運動有多快?很少碰到速度變化有快慢之分的現象,可以說不學物理,在頭腦中是不會自發的形成“加速度”的概念;其次,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高,對於速度、速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率的區別很難分清;最後,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只重結果,輕過程,再通過大量的習題來死記結論,如果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得不到培養。另,加速度是聯繫動力學和運動學的橋樑,機械振動、電磁場、能量守恆、動量定理等內容都涉及到。利用一節課的時間把它講清講透是不可能的事,使學生心理上自動接受並運用,這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上課時要充分挖掘書本的素材,如圖像、表格、數據;盡最大努力蒐集與速度變化快慢有關的現象,引起學生重視加速度的概念;採用演示、類比、比喻等一切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加速度的意義;調動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調動學習物理的興趣。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6

因爲誦讀花的時間過多,對於“情”的內涵和多種“情”之間關係的分析欠詳細。部分學生對苦情、恩情、忠情、孝情、親情等“情”內涵的理解欠深入,思考探究展開略艱難,學生的主體地位未能較好地體現。“情”雖動人,課堂氣氛卻不夠活躍。

新理念下的語文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更重要的是指導和組織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教”是爲“學”服務的。上好一堂語文課看似容易,實則不易。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備課,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選擇符合學生實際的切入點,要善於抓住課堂的突發思維,讓學生能夠充分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讓學生有機會說話,有話可說。讓學生充分“動”起來,大膽地展示自己,敢於發出自己的聲音。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7

課文《祖父的園子》節選自現代作家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呼蘭河傳》。這篇課文以富有孩子氣、且又帶着濃郁的詩情畫意的語言,重點描述了作者在祖父的園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把世界在孩子心裏的樣子真實地再現出來,學生讀來感覺這事就像發生在自己身上,親切、神往。

支玉恆老師曾經說過:“不管什麼文章,只要讓學生充分朗讀,不管什麼問題都能迎刃而解,課堂上老師無須刻意提出許多問題讓學生回答。

”因此,教這篇課文時,我採用了“以讀代講”的方法,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引導交流作者在園子裏心情是怎樣的,是從哪些描寫中體會到的,作者爲什麼對祖父的園子久久不能忘懷。交流中相機引導學生讀有關的段落,讀出自己的體會,感受作者的語言特點和表達方式。

文中的作者字裏行間體現出生活是無拘無束的,是豐富多彩的,吃黃瓜,追蜻蜓,捉螞蚱,澆菜……對於學生來講,這些既是新鮮的,又是有趣的,他們一定只從書本中看到過,可能只聽長輩講過,現在作者的童年帶他們走進一個全新的世界,特別新奇,讓他們想象作者可能還在園子裏做什麼,學生一個個都舉起了手,熱烈地說着他們喜歡做的事情:爬樹、挖坑、種豆,從樹上搖果子,摘花,撒花……正因爲學生對文字產生了共鳴,他們盡情地展開了思維的翅膀,盡情地說着自己喜歡事情。再讓他們讀課文的時候已經能帶上自己的感受。

整篇課文學生的學習慾望強烈,氛圍濃厚,想說的話特比較多,真正走進了祖父的園子。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8

今天是我的校公開課教學,我執教的課文是《莫泊桑拜師》,在教學這一課之前,我上網查找了一些這課的教學實錄和ppt,從中獲得很大的收穫,也借鑑了其他老師的一些優秀的教學設計,打算在課堂上予以運用,本想這節課應該很精彩吧,可是……

在執教這課時,我的總體的設計理念就是:“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莫泊桑的勤學好問和福樓拜的善於教導。課開始我設計了默寫本科詞語的環節,目的是檢查學生對於生字新詞的掌握情況,感覺效果不錯!下面就是本課的重點環節,讓學生默讀課文2—9自然段,思考三次拜師莫泊桑請教了什麼?福樓拜分別又怎樣指導的呢?在每次的指導中哪次是最關鍵的呢?從中感受到莫泊桑和福樓拜是怎樣的人呢?下面就是學生自讀課文、自悟,邊讀邊做批註。在這一環節學生大約花費了近10分鐘,說實話我幾次想提前結束這個環節,儘快地來和學生一起交流,但是我在巡視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的批註幾乎是0,或者做了批註那也是非常表面的,例如我看到有個同學在自己的書旁做了這樣的批註:“怎樣才能使功夫到家呢?肯吃苦,勤練習。”你說這能叫批註嗎?我一看,不行,還得繼續讓學生再讀課文,只有充分地讀,學生纔能有所感悟。古人不是這樣說嘛:“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我很想讓我的學生達到這樣的境界,那該有多好啊!10分鐘後,我和學生開始交流第一次拜師的過程,用時有點多,但是我覺得學生是真的自己感悟的,但也不乏有個別同學參考了《課課通》;交流第二次拜師時候,我主要是學習了網上人家實錄中的,讓學生做福樓拜,我做莫泊桑,來分角色朗讀課文,就是福樓拜沒問一次,我就簡單回答一次,和學生情景再現當時拜師情景,並讓學生在讀中感受福樓拜的循循善誘,我覺得這個環節也很好!學生的臉上都有種滿足感,因爲他們既做了我的老師,又扮演了福樓拜的角色,煞是興奮喲!此時離下課還有8分鐘左右,還要進行第三次拜師經過的交流,我知道其實第三次拜師比較重點,尤其是其中的關鍵兩句話:“青年人貴在堅持,才氣就是堅持寫作的結果。”“對你所要寫的東西,光仔細觀察還不夠,還要能發現別人沒有發現或別人沒有寫過的特點。”這也是課後習題,對於這兩句話的理解學生也說了一點,但是還不夠具體,大體意思有了。此時離下課時間還有2分鐘,我只好匆匆結尾,也學習了網上實錄中的名師方法,出示了莫泊桑作品中的片段,讓學生感受莫泊桑寫的獨特之處,與衆不同之處!最後簡單概括了莫泊桑的勤學好問以及福樓拜的善於教導。本來我還打算安排這按的環節,讓學生替莫泊桑寫首小詩,感謝老師當年的諄諄教導。可是已經下課,只好佈置學生課後去寫了,還有沒讓學生說說從中隊你寫作有什麼啓發呢?在整體的時間把握上不是很好,重點出沒有很好的處理好!如果再讓我上一次,我相

信會控制好時間以及把握住重點,引導學生多感悟!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19

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詞語教學上,重視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如學生提出“榮膺”一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說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猜想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猜一猜。馬上就有學生說是“當上”“成爲”,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說,你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說,成爲海軍上將一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說,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漣漪”一詞,我引導學生從字形看,這個詞語一定與什麼有關?孩子們馬上說出是水,因爲兩個字的部首都是三點水。一個孩子說是“波浪”,我一邊用手比畫大波浪,一邊問:這樣的波浪能叫“漣漪”嗎?孩子們意識到“漣漪”是細小的波紋。再如“耀武揚威”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藉機引導學生注意這個詞語的構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詞上有什麼特點?隨着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麼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湯姆索亞歷險記教學反思 篇20

相反是一個有趣的概念,在孩子的心中,也逐漸產生了比較的意識,如運動時,孩子會說“我跑得快,某某跑得慢”,排隊時,孩子會說“我排在某某前面,他在後面”,當老師說“多吃飯長得高、力氣大”,孩子們會馬上說“不吃飯長得矮、力氣小”,諸如此類的言語時常會出現在孩子的生活中。而繪本《棒棒天使》正是一個描述相反的有趣故事,它藉助外表完全不一樣的棒棒天使與胖胖天使,以及他們之間發生的相反的事,引領孩子進入精彩的相反詞的世界,幫助孩子理解相反的概念,感受相反的幽默。我們選擇這一內容進行教學,旨在將幼兒的生活經驗藉助故事進行梳理提升,轉化爲知識經驗,同時激起孩子對故事的關注,產生閱讀的興趣。

在本次活動中,我對自己的語言經過了多次設計。包括每個環節的過渡語言和整個課堂的常規管理,都用反義詞並加上動作表達出來,孩子顯得很有興趣。然後就是對孩子的評價語言豐富多樣並且具有針對性,讓孩子瞭解語言豐富性的同時激發了孩子的表達慾望。

在觀察繪本時,我精心設計每一幅畫面的提問和追問的要求。對於幼兒觀察圖畫的敏感性具有一定的挑戰。幼兒看後能根據圖意表述清楚,甚至和老師一起互動講故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