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思品反思總結(精選5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2W

九年級思品反思總結 篇1

針對人教版國中7-9年級思想政治整合後的新教材特點,活動即學習,每個觀點介紹和形成都藉助活動,創設問題情境,貼進學生生活,體現思維過程,強調綜合性,體現探究學習,這是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顯著特點。面對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如何充分發揮活動課的功能,教者作了一點思索,探究人教版國中7-9年級思想政治新教材,整合自然,融心理、法律、國情、道德於一體,以學生成長生活邏輯爲主線,以相關學科知識爲背景支撐,培養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要求學生形成尊重、關愛、責任國中階段的基本價值目標。爲此新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活動內容,活動即學習,每個觀點介紹和形成都藉助活動,創設問題情境,這是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的顯著特點。面對新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如何充分發揮活動課的功能,教者作了一點思索,下面就思想政治活動課的教學談談自己的體會。

九年級思品反思總結(精選5篇)

教師應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學生質疑、討論和辯論,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把活動的權利交給學生,使學生在做學習主人的意識支配下,自主探究,集思廣益,從而以極大的熱情,去探究未知世界,去尋找適合的答案。只有如此,學生纔會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爲終身學習奠定基礎;只有如此,我們的課堂纔會顯出生機,顯出活力。

九年級思品反思總結 篇2

傳統的課堂過於追求理性化,過於注重知識的傳授,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注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正是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精神的起點,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極爲重要。嘗試讓學生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可以爲學生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作爲思品教師,要把學生的思維引向廣闊天地,要讓他們自主學習,從小具有創新精神。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教育教學觀念,要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首位。

在課堂上,應該儘量將時間讓給學生探究問題,而我現在還讓得不夠,只能是個及格的老師而不是個好老師,上不好課的根本原因在於自己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教育教學觀念,思想中還有傳統觀念在支配着自己。其實教師應該要勇做先行者,成爲學生髮現問題的引導者、探求問題的啓發者、解決問題的合作者,而不應該再是帶着問題進課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輸者。我想我還是看重自己,還沒有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

九年級思品反思總結 篇3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品德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思想品德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效果。

我們教師要學會把所講的一套自己能首先做好,並且從心底尊重、理解學生,不斷研究、觀察瞭解學生,讓他們知道自己非常關注他們,平等對待他們,把民主觀念用在班級管理上面。回憶我的過去教學工作,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九年級思品反思總結 篇4

狠抓尖子生,樹立榜樣作用

尖子生是班上學習的主力軍,在班上起着不可估量的帶頭作用。爲此,我計劃還要下大力氣抓尖子生,多看“額外”的書,避免上課“吃不飽”的現象,同時,在班上大力表揚他們,既促進積極性,又爲學生樹立了學習的楷模。

2、重視中游學生,促進全面豐收

中游學生是全班學生的主力軍,也對會考的成敗起關鍵的作用。爲此,絕不忽視每一箇中遊學生的發展,以啓發、誘導式的教學方式,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不僅教會他們知識,更要提高他們的能力。

3、帶動下游學生,減少落腳生

要面向全體學生,防止“片面追求高分”,絕不能冷落“差生”。對學生不歧視,又耐心,有信心,善於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予以表揚,增強其自信心,鼓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平時走到他們跟前,多停停,多問問,調動其學習的熱情,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從而自覺自願的努力學習,而且,最起碼也保證了課堂秩序。

九年級思品反思總結 篇5

在我們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和行爲進行了反思,用新課程的理念,對曾經被視爲經驗的觀點和做法進行了重新審視,現將在反思中得到的體會總結出來,以求與同行共勉。

一、教學中要轉換角色,改變已有的教學行爲

(1)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

(2)教師應成爲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

(3)教師應從“師道尊嚴”的架子中走出來,成爲學生學習的參與者。

二、教學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學中要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

教學反思,或稱爲“反思性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體行爲表現及其行爲依據,通過觀察、回顧、診斷、自我監控等方式,或給予肯定、支持與強化,或給予否定、思索與修正,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從而努力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提高教學效能的過程。教學反思被認爲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美國學者波斯納認爲,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只有經過反思,教師的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並對後繼行爲產生影響。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那麼,我們應如何在教學反思中學會教學呢?

1、傳統數學教學的反思

傳統數學教學實踐中,由於對教育目的價值取向的偏差,往往僅把學生當作教育的對象和客體,忽視學生的自主意識、創新精神的培養,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展,主要表現在:(1)重教而不重學生,如講細講透、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教學表演,往往就被認爲是一節好課;(2)重管教而不重自覺,如教學過程中不重視學生的自我調控、獨立判斷;(3)重統一而不重多樣,如學生幾乎沒有可能自由選擇學習內容或自行規劃、安排學習進程,教學要求強求一律,學生間的個性差異得不到承認;(4)重傳授而不重探索,如將學生視爲承受知識的容器,教學中一味填鴨灌輸、包辦代替;(5)重繼承而不重創新;(6)重結果而不重過程;(7)重考試成績而不重全面發展……這一切不僅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下降,學業負擔加重,探索精神萎縮,而且極大地妨礙了學生主體性發展,影響了教育方針的全面貫徹落實,也必將影響到社會發展。

培養、發展人的主體性,是教育改革的一個主題,也是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數學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接受”、“適應”已有的和既定的一切,也要使他們具有改造和發展現存社會及現存自我的能力。弘揚和培植學生的主體性,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教學民主,強調自我激勵,強調學會學習,將使學生獲益終身。

2、數學學習中的“思”與“問”

很多學生認爲數學抽象,難學,但又一時找不到好的學習方法,有的同學認爲,只要上課認真聽講、課下仔細看書,平時多做些題就能把數學學好,他們也試着這樣去做了,可是效果並不理想,那是爲什麼呢?我想忽視了“思”與“問”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充分指出了學與思的辨證關係。告誡大家在學習中要重視積極思考,纔會有收穫。數學課程並不是記住幾個概念,幾條結論就能解決很多問題,僅僅靠死記硬背,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不是看懂的,也不是聽懂的,是想懂的。數學內容來源於自然現象及生活實踐,是研究自然規律的;題型靈活多變,必須深入理解,弄清概念規律的來龍去脈,這需要有較好的理解能力、觀察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利用數學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等。

學習的成功與否,關鍵在於能否正確的處理好“思”與“問”的關係。可以說沒有思考就沒有進步,沒有問題就沒有提高。在學習的過程中,應注意積極地思考,善於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思”中進步,在“問”中昇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