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通用17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29W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1

一、角色定位: 保育員就是教師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通用17篇)

很長一段時間裏, 幼兒園的保育員就意味着打掃衛生、負責幼兒安全、管理幼兒衣物和本班設備, 似乎保育員只負責“保”, 至於“育”則是教師的事, “保教合一”事實上難以實行。我國的幼兒教育法規明確規定了保育員的職責。如在新頒佈的幼兒園工作規程中, 對保育員的要求除了上述一些外, 還有一條很重要卻往往容易被廣大幼教工作者忽視的是: “保育員要在教師指導下, 管理幼兒生活, 並配合本班教師組織教育活動。”這一方面是國家對保育員作爲幼兒保育和教育的專業性的認可, 另一方面也暗含着保育員作爲教育者的角色要求。上述 1 案例中的 C 老師, 在帶班老師無暇兼顧所有幼兒的情況下, 沒有“我只是保育員, 教學的事不歸我管”的工作態度, 而是主動融入教師角色, 通過讓兒童跟唱昨天學的歌曲, 避免了活動秩序混亂的局面, 既減少了過渡環節時間的隱性浪費, 又很好地配合了帶班教師的工作。其實, 在這個事件當中, 她已經發揮了教師的作用, 並以教師的角色來應對特定的教育情境。如果沒有一定的教育意識和教育機智, 是很難做到的。此外, 從上述案例中, 我們不難看出, C 老師沒有像其他保育員那樣對班上教學活動不聞不問, 而是對班上的教學活動和教育內容十分熟悉, 否則她很難把昨天孩子學會的歌曲遷移到當前的情境之中。

二、角色轉換: 實現保教一體

在 2 案例中, C 老師在孩子們戶外活動完回到教室後, 安排孩子們洗手、喝水, 履行的是傳統教育觀念中保育員的角色; 但是就在 A 老師讓她“說說彤彤的表現”時, 其實 C 老師的角色已經超越了照顧孩子飲食起居、班級衛生的傳統角色期待, 而是根據情境需要, 在彤彤要貼幾個小紅旗這個問題上, 轉變爲評價者。在這個案例中, 三位教師很自如地轉換着彼此的角色: 當 B 老師對兒童進行評價時, 並沒有一言堂, 而是將其他兩位老師也納入評價主體; A 老師則將評價權力交給 C 老師, 給了她走到臺前的機會。正是由於平日裏帶班教師給了保育員很多機會, 才能使得保育員在鍛鍊中逐步轉換身份、轉換角色。

三、角色期待: 保育員是課程的實施者、審議者

(一) 保育員是課程實施者

1. 保育員在幼兒健康教育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幼兒教育指導綱要 ( 試行) 》明確要求:“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足見健康教育在幼兒發展中的基礎性作用。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涉及幼兒生活的全部範疇。因此, 幼兒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 應當在盥洗、進餐、清潔、睡眠、鍛鍊、遊戲等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理念, 實施健康教育策略。而保育員可以說和幼兒一日生活聯繫最爲密切, 如果保育員能夠在以上幾個生活環節中適時融入健康教育的要素, 滲透健康教育的理念, 其作用要比教師專門組織的健康課大得多。具體而言, 在盥洗、清潔時, 保育員不僅起到督促、

監督、幫助的作用, 而且還應當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在進餐時, 如果保育員能夠超越以往爲了儘快收拾餐桌、餐具, 只關注孩子是否定時定量吃完的情況,更多地和教師一同關注幼兒的進餐自理能力、進餐量變化的原因、進餐情緒等等, 保育工作的教育價值就凸現出來了……可見, 對於保育員來說, “處處是教育, 時時是教育”。關鍵看保育員能否抓住一日生活中的保育契機, 從中發揮教育作用, 做到“以保促教”。可以說, 保育員在促進幼兒身體的發展, 滿足幼兒生理的需要上發揮着重要作用, 他們承擔着幼兒發展中最基礎性的任務。

2. 保育員在課程具體實施中起到輔助作用。在課程物質材料準備上, 保育員的職責不應僅侷限在分發教具、材料上, 而應根據自己平日對兒童的瞭解和關注, 就材料製作提出自己的意見, 進而幫助教師改進玩教具的製作和擺放。在具體活動進程中, 以往保育員只是簡單配合教師維持秩序, 在必要的時候參與並幫助教師完成教學活動。其實, 保育員還應當在活動中細心留意孩子們的狀況, 尤其是個別能力較弱的孩子, 並及時調整他們的狀態,引導和幫助他們參與到教師的活動之中。在活動結束後, 保育員除了負責收拾物質材料之外, 也應及時向教師反映在活動中發現的問題, 包括自己的困惑, 這樣才能在不斷的總結和反思中得到成長。事實上, 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 保育員都是必不可少的, 幼兒園課程作爲與兒童生活緊密相聯的課程, 更是少不了保育員的參與, 如此, 才能更好地發揮保教人員的教育協調作用。

(二) 保育員是課程審議者

審議是指通過對特定對象、現象的深入考察、討論及權衡以做出一定選擇的活動。課程審議是課程開發的重要途徑和方法。幼兒園課程審議特指以幼兒園課程開發爲目的的課程審議。而課程開發不是單憑個別教師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要藉助幼兒園團隊的力量, 團隊組織方式可以是多層次、多樣化的。班級作爲幼兒園課程實施的重要基地, 爲以班級爲核心的課程開發提供了可能, 保育員作爲班級中重要的一員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對課程實施提出建議, 從而催生出一些新的策略。以下是一位保育員寫的工作感想: “以往在活動結束時, 我主要負責收拾整理各種材料。現在, 我除了做好這些工作以外, 還及時和教師交流我在活動過程中發現的問題, 如個別兒童的特殊興趣點和需要等等。主班老師發現問題後, 我們又一起想了許多辦法來解決問題。沒想到, 我也可以做得這麼好! ”事實上,這個保育員已經參與了本班的課程審議, 只不過這種審議相對於有組織的正規審議, 在形式上更爲自由。所以, 在幼兒園, 每個參與者都有權力對課程進行審議和開發, 不同的是每個人的側重點和角度。因此, 參與者可以對同一問題進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探討, 課程在教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才能開發得更好。

在家園共育方面, 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 “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 幫助家長創設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 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的知識, 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幼兒園可採取多種形式, 指導家長正確瞭解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內容、方法, 定期召開家長會議, 並接待家長的來訪和諮詢。”不難看出, 規程中所指的共育, 既包含教育, 也包括保育。而一直以來家長開放日變成了幼

第2 / 3頁

兒園教育展示日, 保育這一十分重要的因素常常被忽視。其實, 幼兒園完全可以在家長開放日給保育員一個展示自我的空間, 讓他們結合自己的保育經驗和實踐, 爲家長提供一些行之有效的保育策略, 這樣既調動了保育員的積極性, 同時也達到家園共育的目的。

當然, “保教合一”並不只是要求保育員要做到“保中有教”、“以保促教”。作爲教師同樣也要轉變自身固有認識, 放下架子, 從小事做起, 珍惜保育員的勞動成果, 積極參與保育員的工作, 幫助保育員提高教育水平, 優化班級氛圍, 使得保、教兩方面相互促進、相得益彰。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2

一、認真反思,教學工作抓緊抓勤。

在新《綱要》的指引下,我園實施了新課程《幼兒園整合課程活動》。作爲一名工作多年的教師,雖說有很多教學經驗。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我還是遇到了許多困惑。什麼是整合?怎樣整合?等等。於是,我首先抓緊時間仔細閱讀新的教材。瞭解教材的綱領、結構、內容和形式。接着,加緊設計教學活動、佈置相應的區域活動環境。每當一次活動完了之後,我又對自己的教育行爲進行認真的反思。找出適宜的行爲,下次繼續實施;找到不適宜的行爲,分析原因。在下次教學過程中徹底改進。不僅如此,最重要的是勤學習、勤反思,寫好反思筆記,做好案例分析,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二、加強學習,教研組工作抓實抓細。

作爲教育工作者,想要在專業發展上有新的收穫,就必須不斷地學習。所以,在自身發展學習的同時,我也努力做好教研組的工作,帶領全體教研組教師一起學習新《綱要》、新課程的要求和精神。組織每一次教研活動時,大家都能根據自己的特點,互相幫助着設計教學形式,分析教材特點等。

正是這樣的齊心協力,使得我們的教研活動頻繁而精彩。我們的家委會成員是在教研活動中評選產生的;我們的健康寶寶也是在教研活動中評選產生的;還有我們年級的體育節項目、家訪信息反愧家長會座談內容、郊遊注意事項及安排、區域環境的佈置等都是通過教研活動來完成的。特別是我們的家教園地設計版面清楚明快、內容精彩新穎、形式賦予變換,獲得領導和老師的一致好評。可見,要想有成績,教研組的工作必須抓實抓細。

三、增進聯繫,興趣班工作抓頭抓尾。

園內的興趣班工作一直是我在負責的。今年,雖然我們的活動形式進行了改進,但是活動的實質並沒有改變。我們依舊本着爲家長服務、爲幼兒發展的精神來組織興趣班的工作的。新學期開始了,如何讓家長朋友放心的讓孩子參加興趣班活動呢?我認爲必須抓好宣傳,也就是抓好這個“頭”。

所以,開學初我就給每位家長髮了興趣班活動的通知書,全園的教師也大力地宣傳和動員,使得報名的家長不斷增加。我們開了一個好“頭”。在興趣班活動的整個學期裏,我也會和老師互相交流心得、反饋一些教學信息;和家長交談、瞭解他們的想法等。當然,每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有新的想法、設想我們都會交換意見,使我們的興趣班活動更有成效。最後,我們還要抓好興趣班教學的彙報工作,就是要抓好“尾”。邀請家長來觀摩自己孩子的興趣班活動,讓孩子在家長面前展示自己的本領,給予每位孩子表現的機會。這樣的形式更能爲家長所接受、也更能吸引家長,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3

教師在幼兒園教育活動過程中的反思性評價,是指與教師日常教育工作同時進行的,運用幼兒發展知識、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知識於教育實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種針對教育活動過程的評價具有明顯的獨特性,既有目的性又有隨機性,既要追求科學性又要體現靈活性。既要關注之前的計劃又要重視之後的反思,既是爲達到既定目標又是爲改進具體目標。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自覺地運用評價手段。瞭解教育活動對幼兒發展的適宜性和有效性。以利調整、改進工作,提高教育質量”。這種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同時進行的評價主要包括兩個重要的方面,一是對教育活動的計劃、內容、實施和效果的評價.二是對幼兒的學習和發展狀況的觀察與評估。對教育活動的評價,其主要目的是改進教育和課程,從而更有效地促進和優化幼兒的發展和學習。因此,教師不僅要在日常教育中觀察幼兒,還要在評價結果的基礎上。不斷地進行反思和調整。只有這兩個方面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評價的實質意義。

教師的反思性自我評價,即教師對自己的教育計劃和教育行爲的價值判斷和分析。這種價值判斷應根據教育目標和學前教育原理等專業知識和原則標準,以及通過對幼兒反應的觀察,在瞭解教育活動效果的基礎上進行。教師只有在日常教育實踐中通過評價和分析,不斷地反思和調整,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實踐中不斷出現的實際問題,更好地積累成功經驗和吸取教訓,使教育活動更具教育性、適宜性和有效性。除了教師的自我評價之外,幼兒園組織的教師的相互評價和集體討論,也有助於達到調整和改進教育活動的目的。

高質量的幼兒園教育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持續性地進行調整和改進。在日常教育工作中不斷地納入自我反思過程,及時發現自己工作中的成功之處和需要改進的方面,是不斷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只有經過反思,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並對後繼教學行爲產生影響。”因此,現代幼兒教師學會反思性自我評價的方法,養成良好的自我反思習慣,是其專業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重要過程。

教師的反思性自我評價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進行,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和自由度。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自我動機纔可能堅持實施反思性自我評價,幼兒園也可以用各種形式鼓勵和考察這種反思性評價活動的過程和結果。以下例舉一些與教師自我反思有關的思路或問題提示,以供參考。利用這些問題,教師可以對照自己的工作實踐,啓發自己的思考和反省,以便改進工作。經過反思性評價發現問題之後,可以通過自我調整,集體討論,相互交流啓發,尋求改進措施,提高教育質量。

一、教師反思性自我評價的一般思路或問題

1.對《規程》和《綱要》的理解程度如何?對主要的原則性觀點是否已心中有數?還有哪些難以理解之處?(及時提出作爲教師討論會的話題,或尋求其他幫助)

2.對所執行的課程的理論基礎.要達到的目標,教育活動的內容、要求與方法的熟悉程度如何?在日常工作中我是否能既準確又靈活地貫徹課程的要求?感覺哪些地方做得比以前好些,哪些方面還是不能得心應手?哪些方面有困難需要尋求幫助?

3.在制定教育活動計劃時,是否既考慮到本班幼兒的一般能力和興趣,又考慮到個體幼兒的特別需要?

4.對班上的每個幼兒的瞭解程度如何?是否有意識、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學習和進步?

5.最近的教育活動中,哪些最能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探索慾望?爲什麼?如何進一步去做?

6.最近的教育活動中,哪些活動幼兒似乎不太感興趣?爲什麼?如何改進?

7.在對幼兒的發展狀況作出結論之前,我是否全面系統地收集該幼兒的情況(如向家長、同事、幼兒瞭解情況,作必要的檢測或診斷等)?

8.是否與家長經常交流孩子的情況和聽取家長的意見,注意與家長配合進行教育?

9.最近哪幾個孩子在某方面進步較大,如何進一步鼓勵發揚?

10.最近哪幾個孩子在某方面顯現問題,如何進一步幫助引導?

二、對幼兒園教育活動各個方面的反思問題

1.環境和材料的提供

1)各種活動角安排是否特點明顯,動靜交替,既利於教師觀察,又便於幼兒活動?

2)是否有幼兒僅僅反覆重複單一的活動,或者無所事事?

3)是否有幼兒特別抵制與其他幼兒分享玩具,或破壞性使用玩具?

4)是否有幼兒特別依賴成人的幫助,或不肯參與收拾?

5)玩教具是否放在幼兒可及的高度和位置,便於幼兒自己取放?

6)各種常用的物品是否放在規定的、便於取放的地方,並有圖片標示?

7)是否有專門的展示幼兒作品的地方?幼兒是否容易看到並經常鑑賞?

8)教室佈置是否與當前教育主題相聯繫?環境佈置能否引起幼兒的興趣?

9)是否提供具有各種難度、各種質地的材料,供有不同需求的幼兒使用?

10)能否保證所有玩具物品清潔無毒?

11)是否對教育活動所需使用的科技產品(如電腦軟件,學習機等)進行適宜性評估,並指導家長和幼兒正確使用之?

2.教育活動的計劃和實施

1)是否提供機會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從事探究活動?

2)新的學習經驗是否建立在幼兒的“最近發展區”水平和經驗的基礎上?

3)活動的難度安排是否循序漸進?

4)活動中是否根據幼兒的反應和其他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計劃?

5)是否讓幼兒充分利用感官和全身各部位的活動來獲取知識經驗?

6)是否爲幼兒提供機會讓他們自己計劃和改變計劃,觀察和探索事物?

7)是否允許幼兒犯錯誤和提供自己尋求解決問題的機會?

8)是否瞭解班上的每一位幼兒,尊重個體幼兒的需要和選擇?

9)是否允許有足夠的小組活動和自選活動時間?

10)幼兒是否有機會用自己的方式(如美工、表演、講故事、建構等)表達自己的想法?

11)是否通過觀察瞭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並在此基礎上加以引導?

12)是否提出與教育活動有關的問題,鼓勵幼兒思考和表達他們對這些問題的想法,並接受各種不同的答案,從而激勵創造性思維?

13)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有意義的教育活動是否佔有合適的比例?

14)我怎樣評價幼兒的學習和進步?

15)是否僅採用書面測驗來確定幼兒的認知水平?

16)是否通過重複練習來提高幼兒的數學能力?

17)是否要求全班幼兒達到同一

個標準?

18)是否不僅評價幼兒的學習結果,而且關注幼兒的學習過程?

19)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還是相互競爭?

20)對幼兒行爲的管理方式主要是正面引導,轉變注意力,提供其他的選擇和行爲範式,還是單純地否定或批評?

21)是否制定明確的易於幼兒理解的行爲規範並在必要時向幼兒解釋,幫助他們做到自覺執行和自我控制?

3.教育活動中幼兒的反應

1)幼兒在學習活動中是否感到安全、自信、有興趣,對活動保持熱情?

2)幼兒能不能專注於所從事的活動,並持續一定的時間?

3)幼兒是否能爲了共同的目標而相互合作?

4)幼兒是否樂意嘗試新的活動?

5)幼兒能不能遵循必要的規則?

6)幼兒能不能自己產生規則?

7)幼兒是否對別的幼兒或老師提出建議和意見?

8)幼兒是否樂意從事日常性活動?

9)幼兒是否願意接受並執行維護環境的任務(如收拾、喂小動物、給花澆水等)?

4.師幼互動

1)是否每天主動跟每一位幼兒有言語性交往,並鼓勵幼兒跟老師說話?

2)跟幼兒談話時,我是否蹲下,與孩子視線等高?

3)是否及時對幼兒的問題作出正面的回答?

4)是否尊重每個幼兒的情感和意見,以鼓勵和表揚爲主?

5)是否堅持一貫的行爲規則.讓幼兒清楚所允許的行爲規範?

6)是否鼓勵幼兒合作友愛,互交朋友,相互關心和幫助,並接受不同意見?

7)是否鼓勵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和衝突,鼓勵他們完成挑戰性任務?

8)是否儘量找機會與幼兒個別談話,或在小組裏和他們交往?

9)是否能公平地、有策略地解決幼兒的糾紛?

10)是否注意到有些孩子不愛說話,所以有意識地給他們發言的機會?

11)如何對待有缺陷、有疾病,或不利家庭的幼兒?

12)能否建立相互信任的師幼關係,提供機會讓幼兒發泄情緒和焦慮,對老師表達個人的需求與情感。

5.與家長合作

1)是否熱情地與家長打招呼?

2)是否定期向家長報告幼兒的發展情況?

3)是否鼓勵家長在家裏觀察孩子的情況,並與家長交流?

4)在學年期末,我根據什麼對幼兒的發展做出結論?

5)是否向家長解釋各種測驗結果和分數的正確含義?

6)是否定期讓家長了解教育計劃並尋求配合?

7)是否經常徵求並尊重家長的需求、意見與建議?

8)是否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鼓勵他們發揮經驗和專長,豐富教育活動內容?

9)家長是否願意並積極參與幼兒園的活動?

10)家長是否主動與教師聯繫,反映孩子的情況和需要?

11)有時是否抱怨家長干擾了幼兒園的正常教育活動?

12)是否有家長提出不合理要求,我是如何解決的?

13)家長是否把教師視爲專家,完全依賴教師教育孩子?

14)家長是否對家長會沒有興趣,所以出席率不高?

6.健康與安全

1)是否幫助幼兒和家長克服分離時的情緒問題?

2)是否經常和家長交流孩子的情況,出示孩子在園參與活動的照片等,讓家長放心?

3)是否提供機會鼓勵幼兒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學習和發展自我意識,鼓勵表達情緒情感?

4)是否對幼兒進行健康安全衛生教育,如身體各部分功能,衛生、營養、鍛鍊、生病和吃藥,緊急時撥打110,等等?

5)是否以身作則,在健康衛生方面做幼兒的榜樣?

6)是否向家長了解幼兒的健康衛生、生活習慣等信息?

7)是否向家長提供必要的健康衛生知識,以便配合對幼兒的教育?

8)安全起見,是否在某些活動之前先徵求家長同意?

9)如何處理家長的抱怨、批評或建議?

10)是否充分利用當地社區的健康衛生設施?

7.遊戲

1)幼兒每天是否有充足的自由遊戲時間?

2)每天是否安排各種類型的遊戲並提供豐富的材料?

3)是否指派幼兒的遊戲內容?幼兒能否自由地選擇遊戲?

4)幼兒是否願意並能夠輪流玩喜歡的遊戲?

5)有些幼兒是否總是遊離於遊戲,需要老師將之拉回到遊戲中去?

6)幼兒遊戲時,我是否僅僅旁觀或看管而已?

7)幼兒遊戲時,我是否積極參與或幫助,或對幼兒進行觀察?

8)是否每天記錄每個幼兒參加了哪些遊戲?

9)幼兒遊戲時,是否表現出自發的快樂和好奇?

10)幼兒遊戲時,是否表現出友好合作?

8.建構活動

1)如何利用積木等建構材料在大小、形狀、質地等方面的特徵啓發幼兒的學習?

2)在幼兒使用積木建構時,是否鼓勵他們說說有沒有計劃,想建構什麼東西?

3)是否採用問題的方式,激發幼兒動腦筋思考,產生新的玩法?

4)是否鼓勵和啓發幼兒用語言討論他們的作品?

5)是否鼓勵和引導幼兒互相合作?

6)是否利用積木學習判斷和比較距離、空間及大小,練習手眼協調?

7)是否在建構活動中激發幼兒角色遊戲的慾望和主題?

9.語言和閱讀準備活動

1)是否在教室裏精心佈置圖書角,並設法定期更換圖書?

2)幼兒是否喜歡經常到班上的圖書角去?

3)是否利用兒歌、故事等激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4)是否教給幼兒如何看書,讀書上的故事給他們聽,把他們說的話寫下來?

5)是否跟幼兒討論他們看過的書或聽過的故事,並提出各種問題激發討論?

6)是否讓幼兒在猜謎、填詞、完成句子等遊戲形式中學習閱讀準備技能?

7)是否在幼兒感興趣的時候,讓他們自己“讀書”和“寫字”?

8)是否總是對孩子們發明的故事和文字表示讚賞?

9)是否採取各種方式鼓勵幼兒的語言發展,如商量鼓勵,以身作則使用正確語法、句型、禮貌用語等。

10.主題活動

1)是否根據幼兒的興趣和幼兒所熟悉的生活內容選擇活動主題?

2)在計劃主題活動之前,是否廣泛研究和收集有關的資料?

3)在計劃主題活動時,是否鼓勵幼兒和家長的參與?

4)在計劃主題活動時,是否考慮如何評價教與學兩個方面的過程與效果?

5)主題活動中是否納入促進幼兒體智德美各個方面發展的活動內容?

6)主題活動所需的材料是否適宜充分?

7)教室環境和活動角的創設是否與主題密切聯繫?

8)是否在主題活動中有計劃地觀察幼兒的參與情況和有關的反應?

9)主題活動期間是否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能力及時調整計劃?

10)是否評價主題活動的效果以便今後的改進?

11)最近結束的主題活動中,哪些效果較好?哪些效果不好?爲什麼?

12)作爲教師,我感覺這次的主題教育中自己在哪些方面有了進步?

13)對同一個主題,下次再開展時我將作何改進?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4

幼兒在戶外活動時積極性都非常地高。但是,在每次活動中,我總會發現有個別幼兒互相碰撞,雖然都沒有嚴重後果,可我總是覺得擔心。因此,每當活動前,我都要強調活動的規則,讓幼兒聽清楚要求後再進行活動,但幼兒一到操場上,他們就什麼都忘記了,依然是你追我趕,互相追逐,奔跑,不時有危險的動作要產生。小朋友也不時地來告訴老師:許筱元小朋友把小套圈甩到他的頭上;宗同宇小朋友把皮球扔到他的身上;誰剛纔撞到我的臉上;每次都是這件事情剛處理完,那件事情又發生了,總是要忙到活動的結束才停止。

爲什麼頻繁地發生這種現象呢?我進行了反思,覺得有幾方面的原因。

一是我班部分幼兒性格外向,頑皮好動,這與他們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如:崔金旺父母平時基本上是放任他玩耍,養成他好動,攻擊性強的性格。張一博父母對其寵愛有加,平時孩子會有不安全的舉動,沒有給與及時的糾正和教育,造成他對危險的動作沒有任何意識,不知道有些動作是危險的不能做,老師一不留神沒看住,他就會從滑梯下端往上爬。鄭立文的父母對孩子很順從,養成了以自我爲中心,想跑就跑,想爬就爬,並且運動量較大。因而,在戶外活動時,小朋友都能進行正常的運動,而部分幼兒則是你追我趕,“野”性十足。

二就是教師自身指導方面的原因。幼兒的自由分散活動,讓幼兒自由地選擇玩具,分散地活動,但這時教師不能因爲是讓幼兒自由分散活動而其放任自如,若是幼兒有了問題或發生矛盾要及時去解決。再則,教師要做一個活動的參與者,要以參與者的身份加入幼兒的活動,這樣才能在活動時及時地發現幼兒危險動作的苗子,並通過活動形式的調整而及時地去消除危險,不讓危險動作發生。如小朋友用圈圈作方向盤開着特快車,兩個幼兒就互相追逐進行,而第三,第四位幼兒看見了,他們也會加入追逐的行列,這樣人多了就會發生擠或撞的危險動作。如果當時老師作爲一名旁觀者制止他們的行爲,不僅壓制了幼兒自由活動的興趣,而且也使幼兒活動興致受到破壞。即使當時幼兒停止了追逐,過一會兒他們還會依舊如故,問題仍得不到最終解決;如果此時老師作爲一個活動的參與者加入幼兒的活動中,進行適當的引導,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活動形式上,使危險的苗子及時地得到制止,而幼兒活動的興趣仍然維持高漲。

我想,幼兒的運動要繼續下去,及時地預防危險的發生則是我們教師必須做好的職責。在以後幾次的戶外活動中,我就採用了與幼兒共同遊戲的方法或轉移幼兒活動形式的各種方法。在運動中,雖然有的幼兒特別頑皮,如,戶家博、李東帥等仍不時要去攻擊其他小朋友,但我大多都能及時地發現並加以制止,這樣小朋友發生對撞,摔跤等現象就明顯減少了許多。

安全是保教工作中的重要環節,讓每個幼兒安全,愉快地進行活動是我們所有教師的心願。因此,我仍然在每次的戶外活動中進行不斷地觀察,不斷地反思,將保教工作做得更好。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5

語言活動的目的是要創設適宜的語言環境,提供機會讓幼兒多想,多看,多說等。根據我們教參的安排,我選擇了《癢癢樹》這節語言活動。剛開始看到中個題目,我自己也搞不太懂,我真的也沒有聽說過真的有癢癢樹,爲了讓自己有個知識方面的準備,我就上網查資料,瞭解到底有沒有癢癢樹。查資料得知:癢癢樹是一種很漂亮的花樹,它的名字叫"紫薇樹",它的葉子是橢圓形的,它開出的花朵非常漂亮,有紅色的,粉色的,還是紫色的。你只要輕輕地碰碰它的樹皮,它的枝葉就會搖動起來,可有趣了。

成功之處:

1、課前的知識準備充分,爲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

2、目標定位明確。這個活動的目標是讓幼兒能夠在故事中從內心深處感受"癢癢樹從快樂到傷心再恢復快樂"整個過程的情緒變化,積極幫助癢癢樹治療。

3、教學方式多樣性。採用了分步講述故事,引導幼兒猜測癢癢樹爲什麼要哭,並大膽想象.有的說"他開始落葉了,"有的說"小朋友都不找他玩了"......這樣有利與幼兒的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孩子從內心深處想說。

4、注重讓孩子多說,多想。在活動中並不是只注重說,與其他領域的相互聯繫。如:讓小朋友在討論幫助癢癢樹的方法的時候,知道了要愛護樹木的意識。讓小朋友討論霞霞很癢想笑,而看見癢癢樹流淚沒有笑的原因時,讓小朋友懂得"別人傷心時,笑是不禮貌的"的道理。延伸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當有小朋友遇到事情哭了,我們不能笑,而要想辦法去幫助他.

5、注重對孩子的環保教育。從癢癢樹的變化過程中,讓幼兒更加深刻愛護花草樹木,不是從保護環境的大道理上,而是從我們與樹木之間的感情,我想幼兒故事的美就在他可以將任何事物擬人化的描寫了,讓幼兒從情感上接受.

不足之處:

1、對孩子的關注不太夠。

2、孩子的語言發展能力不均衡,差距較大。

3、我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缺乏了科學邏輯性,感受是因人而異的,有寫幼兒感受較淺,不能體會出來,或者表達出來,那麼我也應該讓他們有個說的機會,複述別的幼兒的感受,但是我忽略了。在以後的語言活動中,我希望我能儘量讓每個孩子都能"說"到。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6

細心的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在獨自遊戲時,常常會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還常常自言自語,時而與這個角色對話,時而又與另一個角色對話,好像他正在和一些“夥伴”一起玩耍似的。有些父母便會擔心起來,懷疑孩子是否患上了某種心理疾病。其實,這是兒童正常的行爲表現,這裏的“不同角色”是幼兒假想的遊戲夥伴,“自言自語”是幼兒的遊戲言語。

一、幼兒的遊戲言語

三口之家的現代家庭結構,決定了大部分孩子在童年時期往往有較多時間是獨自在家裏遊戲,這時就常常會出現年輕父母擔心的幼兒遊戲言語。皮亞傑認爲,這是幼兒的一種自我中心言語。正確地理解幼兒的遊戲言語,能幫助家長更直接更清晰地瞭解到幼兒的內心需要。在結構遊戲和繪畫活動中,經常可以聽到幼兒邊玩邊說:“這是把大手槍,‘叭叭叭’……”“哎呀,壞蛋被我打死啦!”“小朋友在過生日呢,祝你生日快樂……”兒童常常用這種言語來表達他難以用動作表達的內容,這種言語往往比較完整,富有情感和表現力。皮亞傑指出:“幼兒遊戲言語是內部語言發展過程中的一種過渡形式,有外部語言的特點,又有內部語言的特點。”因此,我們可以知道,幼兒的遊戲言語是其思維的有聲表現,它伴隨着遊戲進行,反映行爲過程中的問題和行動結果。家長由此可以進一步理解幼兒的外部行爲。

二、幼兒假想的遊戲夥伴

假想的遊戲夥伴是兒童遊戲的精神伴侶,無形的朋友。據研究,約有15%~3O%的兒童會出現這種現象,一般在2.5~6歲之間發生。一般地說,這個現象到了入學年齡,隨着幼兒社會交往的增多會漸漸消失,個別也可能延續至10歲左右。按皮亞傑的理論,這時幼兒的思維正處於“前運算階段”。其特點是幼兒的思維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慢慢地過渡到開始利用表象進行思維。幼兒與假想夥伴的遊戲,正是頭腦中夥伴表象的再現。

正因爲如此,不少兒童都有假想夥伴、無形朋友。這些假想夥伴、無形朋友也許是以前和他一起玩耍過的,但眼前不在身邊的朋友;也許是記憶深刻的畫報雜誌中的偶像;也許是某個動物或某個卡通人物形象。當孩子獨處時,爲了解除孤獨感,頭腦中就會產生這些夥伴形象,並且把想像中的人或動物當作真實存在,與“他”說話,和“他”一起玩,還會在談話中提及“他們”。有假想夥伴的兒童,通常也能和其他兒童玩得很好,他們在和其他兒童玩耍時,就不再帶上他們的假想夥伴了。

在這裏,我們自然會想到,獨生子女更有可能有假想夥伴。這表明他們找到了排除孤獨和寂寞的巧妙方法。與缺乏創見的兒童相比,富有創造性的兒童更可能有假想夥伴。

幼兒的遊戲體驗是愉快的。雖然幼兒渴望與人交往,但不能簡單地認爲孩子一個人玩是可憐的。幼兒獨自遊戲也可以是愉快的。那些具有假想能力的幼兒正體味着獨自玩的快樂。隨着意志能力的悄悄萌發,你會驚喜地發現他正集中注意力獨自思考或是和他的假想夥伴開心地交流呢。此時,家長直在一旁暗中保護和觀察,給幼兒一個獨立遊戲思考的空間,在他出色地完成遊戲後再加以表揚鼓勵。

當然,家長應儘可能爲幼兒提供條件,促使其與同伴之間的正常交往。事實證明,現實中“受歡迎的兒童”,多是在交往中主動、獨立的幼兒,他們往往表現出較強的能動性和適應能力。當然,有獨自遊戲經驗,並在遊戲中有假想能力的孩子,在集體活動中也往往表現得更主動、更積極。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7

隨着社會生活現代化進程的加快,現代生活給幼兒帶來的潛在危險日益突出,像火災、溺水、拐騙、突發事件等一系列危險時刻威脅着年幼的孩子。中班幼兒年齡小,還處在未成年期,缺乏生活經驗和自我保護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發生意外傷害。然而,孩子的安全是幼兒園的首要任務,我們不可能整天跟着孩子轉,只有教給他們學會自我保護的能力。在圍繞着幼兒園課題"充分挖掘幼兒、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這一主線,我設計了本次社會活動--《神奇的電話號碼》,通過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讓每個幼兒都能真正動起來,使每個孩子都主動、積極地去記住這些報急電話,才能使幼兒自己遇到緊急問題時會使用這些號碼,增強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

首先,在本次活動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考慮幼兒的學習特點,注意內容的綜合性、趣味性,寓教於生活和遊戲之中。

新《綱要》提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孩子是社區的一分子,在社區這個大環境中的一切人和事物,也都對孩子起着無聲的教育作用。我發現在生活中,幼兒雖然知道了一些急用電話,但還不會正確使用,爲此,我利用經常發生在孩子周邊的生活經驗,專門組織了本次專門教育活動,對孩子進行教育,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報警知識。從而,真正體現《綱要》中提出的將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精神。

衆所周知,這些安全知識比較抽象,光靠枯燥無味的講解,幼兒是沒有興趣的,也更是不可能掌握的。我們都知道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教學活動中,我首先引導幼兒將日常社會生活常發生的具體事件進行分類,知道當突發事件發生時會迅速求助相關部門。再而,利用遊戲、情景表演等幼兒感興趣的方式,學習撥打110、120、119電話進行求救的正確方法。

活動中,教師觀察到幼兒已掌握了初步的報警知識的,便設置了遊戲活動-- "打電話"是小朋友常見而感興趣的,所以,整個學習過程中幼兒熱情高漲,興趣很濃,積極參與整個遊戲活動,樂意的表現自己,達到了活動目標,學具的提供滿足了孩子動手的需要。從而,讓幼兒在遊戲過程中真正體現是學習的主人,發揮主體作用,使報警知識得到強化、內化。

其次、爲幼兒提供相互交往、共同活動的機會與條件。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努力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在活動中,我爲幼兒創設寬鬆自由、積極互動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引導幼兒與別人討論,充分調動幼兒看、聽、說、動腦等各種感官進行探究問題。當老師提問:"該怎麼辦,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我們應該怎樣正確撥打電話呢?"……讓幼兒相互討論,教師、幼兒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中,形成合作學習機制。連平時膽小的都忘乎所以地和同伴討論,幼兒充分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發展了口語表達能力。

另外,中班幼兒年齡較小,對這些報急電話號碼不一定全記住,只有通過反覆練習、強化,才能牢記。因此,在延伸活動中,我在活動室擺放許多電話玩具,供幼兒遊戲時練習撥打電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隨時提醒幼兒、教育幼兒,並爭取家長的配合和支持。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8

我園爲了更好的讓社會對我們工作放心,讓家長對孩子放心,讓孩子在幼兒園過得開心,從上學期始,就實行了兩教一保的工作機制。 踏着時代的步伐,社會發展更快,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作爲教育開端的幼兒教育業相應的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作爲幼兒教育機構的幼兒園工作也成爲大家關注的焦點。通過近一年的工作摸索和經驗的積累,我越來越感覺幼兒園保教工作相結合之優勢,我也更進一步認識到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一樣不容任何忽視。

在以前的工作中,大家往往會這樣認爲:在幼兒園工作中,保育工作遠不如教育工作重要。人們將教師的各種觀摩課、公開課、各種業務能力水平比賽活動等教學工作,看得至關重要;而對孩子的生活,吃喝、拉撒、冷熱、飢飽、精神狀況等保育工作則看得相應的要淡了一些。這致使我們的工作在保育工作方面出現了或多或少的失誤,也甚至讓家長提出了不滿。

比如:今天有家長說:老師,怎麼我孩子今天又尿褲子了;明天又有家長說,老師,孩子昨天回家發燒了;老師,孩子今天的藥忘記喝了嗎,等等,話音語氣裏帶着對老師工作的不滿,這些都是我們工作中常會遇到的一些問題。

當今社會,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是家裏的小皇帝。一個家庭一個孩子六個大人,特別孩子的奶奶、爺爺、外公、外婆,對孩子更是百依百順,總認爲孩子太小,要他們自己穿脫衣服、吃喝、拉、撒,要他們自己做,既浪費時間又做不好,還不如大人替他做,這樣更讓孩子產生一種依賴性,不利於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衛生等習慣,有的個別孩子初入園會更難。這會令家長和老師用盡招數也無。

於事,而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保育老師每天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比較長,更有機會接觸孩子,瞭解孩子,照顧孩子。家長對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又是那樣的迫切想知道的,很想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能夠受到老師親人一般的關注,母親般的疼愛。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對幼兒園照料孩子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家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得到悉心照料,享受高品質的生活。所以保育老師的工作在幼兒園中更會受到家長和社會的關注,作爲保育老師就要努力認真的去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爲了每一個孩子的開心、爲了每一位家長的放心,將愛心真正沁入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保育老師是第一線的幼教工作者,直接服務於孩子;從幼兒園的性質、特點來看,保育工作和教育工作是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它將共同擔負着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的任務。因此,也更加體現了保育工作在幼兒園教育工作中的至關重要性。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9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要讓幼兒感知水的特徵,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可流動的。知道水會隨着溫度的變化而變化,瞭解水的重要性,懂得節約用水。我覺得自己選得內容是比較適合大班的小朋友學習的。

在活動之前,我準備了很多材料。有水、牛奶、可樂、彩色花片,熱水、紙等,還事先在冰箱裏面凍好冰塊。上課前,我也做了多次試驗,比較成功。在活動開始的第一環節,我是先通過出示一些玩水的玩具,讓幼兒一起玩一玩水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接着要讓幼兒知道水的特徵是無色無味,透明會流動的。在介紹水的無色時,我讓幼兒觀察比較水、牛奶、可樂的顏色有什麼不同。幼兒很快看清楚牛奶是白色,可樂是黑色的,而水是沒有顏色的。在介紹水是無味時,我是讓幼兒親自品嚐這三樣東西的味道。幼兒通過品嚐知道了牛奶是酸酸的、可樂是甜的,而水呢是無味的。在這裏本來我設計的是品嚐牛奶和醬油的味道,因爲醬油的味道是鹹鹹的,更能突出水是淡淡的,沒有味道的。但是在上課時,考慮到醬油太鹹,喝了對孩子的身體不好,所以就改用了甜甜的可樂,這樣的話感覺沒有醬油更有說服力。在說到水是透明的時候,我是分別在水杯、牛奶杯、可樂杯裏放進彩色的花片。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很快看出只有在水杯裏的花片才能看得一清二楚,這就證明了水是透明的。在說到水的流動時,是讓他們通過平時的觀察實踐來理解的。比如幼兒在打開水龍頭的時候就會看見水嘩嘩地流出來,在河邊散步時會看見河水靜靜地流淌,然後讓幼兒把杯子裏的水慢慢地倒進盆子裏,讓他們感知水的流動。活動的第二環節,我是要讓幼兒知道水會隨着溫度的變化而變化。我用事先凍好的冰塊來做了一個魔術,引起幼兒的興趣。讓他們知道水在溫度降低的時候就變成了冰。幼兒對這個魔術很感興趣,發言非常積極,想出了幾種水變冰的條件。課堂氣氛也活躍起來了。通過一番討論,他們又知道了冰變成水是在溫度升高時就可以了。聯繫生活實際,幼兒想到炎熱的夏天他們最喜歡吃的冰棍,太陽一曬就很快化掉了。這樣培養了幼兒豐富的想象力,同時加深了冰變水的條件是溫度升高。水不僅會變成冰,而且還會變成水蒸氣,這個幼兒比較難理解。我是讓他們想象平時家長在家裏燒開水時,當水燒開了就會有熱氣冒出來。這種熱氣就是水蒸氣,這樣便於幼兒的理解。然後我倒了一杯熱水,讓幼兒觀察熱水冒出來的熱氣就是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以後就會再次變成水。水變來變去都是取決於溫度的變化,幼兒通過親自試驗更加清楚了。但是在做試驗的時候,本來是要幼兒親自操作的,因爲是熱水,怕幼兒燙傷,所以由教師代替做試驗。這樣幼兒沒有得到鍛鍊的機會。活動最後,幼兒討論了水的用處,知道了平時我們要節約用水,不能浪費水,活動目標得到了更好的體現。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10

戶外活動時,孩子們自由的玩着跳繩,有的孩子還沒學會怎樣去跳,正仔細的琢磨着方法;有的孩子剛學會了一點點,正反覆地練習,爭取趕快熟練;有的孩子似乎對跳繩已經很熟悉,開始一個一個的去尋找挑戰對手……大班的戶外活動就是這樣,一個比較簡單、自由、放鬆的活動,他們不再需要太多的引導,只要是能自主,能玩的開心、有趣,那就是孩子們心裏所期望的。活動一直正常的順利進行着,可是慢慢地我發現,斷斷續續,孩子們都紛紛散開,有的孩子已經被一旁中班小朋友的跑步比賽給吸引住了,有的孩子聚在一起聊聊天,還有的孩子則選擇坐在旁邊的臺階上雙手託着下巴靜靜地看着什麼……此時,練習跳繩的孩子越來越少,到最後已是寥寥無幾……孩子們的思路早已經“各奔東西”了。

面對這樣的場景,有時候真會給人一個措手不及。說實話,在戶外活動上,其實不管是安排什麼樣的活動器械,這樣的現象還是時不時的發生。每次活動孩子們都能夠快速的適應並使用活動器械,他們對器械的瞭解並不是只停留在於表面,而是一再研究各種玩法後所積累的經驗,對器械已經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久而久之,大班的戶外活動就經常會出現一些類似的“閒雜人等”,他們會表現得很無聊,難道是真的不想玩嗎?還是對戶外活動不再感興趣。

新《綱要》中提出了“身心並重”的幼兒健康觀,並將幼兒健康放在了五大領域的首位。結合我園的生活課程我們認爲一日之計在於晨,合理地安排戶外活動,可以使幼兒肢體得到舒展,促使幼兒心情愉快,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幼兒園一日活動是由鍛鍊拉開帷幕的,因此鍛鍊開展是否順利對一天的活動也起着一定的影響作用。爲了更好的讓那些無聊的孩子重新回到快樂的遊戲中,我認爲我們應該學習以下幾點:

1.教師要有組織、有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有效地開展戶外活動會使幼兒有個好的精神狀態。如果教師沒有高度重視,同時也沒有意識到戶外活動的重要性,即將丟失的就不僅僅是孩子的快樂了。

2.教師要設計有趣的遊戲,以遊戲帶動活動,也帶動幼兒積極性。孩子是最喜歡遊戲的,利用遊戲來引起幼兒參與戶外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體育鍛煉項目融入到好玩、有趣的遊戲當中,設計一定的遊戲情境,再加上配套的遊戲器械和各種小道具等等,既能玩又能鍛鍊身體。讓孩子高高興興地遊戲,快快樂樂地成長。

3.器械的“一物多玩”能激發幼兒主體積極性,遊戲活動是孩子創造愛好與享受快樂的活動,同時,活動器材是激發幼兒積極性的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以幼兒感興趣的方式使用活動材料,才能維持幼兒的興趣;只有幼兒對活動器材感興趣,才能讓幼兒在快樂中學習與運動。

4.一個戶外活動僅僅圍繞着一個遊戲進行,那也會導致孩子失去興趣,如果有意識的多準備一個活動,兩者交替進行,那孩子體驗的就是不一樣的樂趣。根據大班的年齡特徵需求,合作競賽的形式比較適合大班的幼兒,他們喜歡挑戰性的遊戲,設計一些比賽性質的遊戲,幼兒可以自行結伴遊戲,也可小組之間進行遊戲,比比看哪一組最厲害。既培養了夥伴間的合作能力,也激發了自己的興趣和競爭意識。

5.我們要學會分享快樂,不管是因爲什麼事,成功都是值得讓人高興的事情,有時候孩子的一個小小成功,他最想得到的是老師的肯定和欣賞,如果我們用“不屑一顧”來回應孩子的成功,那麼孩子會多掃興呢,如果是簡單的一句“你真棒!”,也許換回來的不僅有孩子的笑容,還會有他的自信。相信,學會了分享和肯定也能挽回活動的生機。

最後,教師要善於總結,孩子在活動中探索了很多豐富的經驗,但單憑幼兒自身發展還是不能夠在活動中得到提升,這時需要教師將幼兒的經驗加以整理,使幼兒的經驗得到提升和鞏固。教師要記住孩子始終是遊戲的主人,他們是快樂的傳遞者,而教師只要做好了適當的引導,爲孩子們提供更多的興趣基礎,在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輕輕鬆鬆地遊戲。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11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理解兒歌內容,並學習誦讀。

2:發揮想象力,感受兒歌意境美。

活動準備:

啞劇表演、輕音樂、與兒歌相關圖片若干及完整的圖譜。

活動過程:

一:以觀看啞劇表演"月亮下來吧"引入,調動幼兒學習熱情。

二:引導幼兒展開想象,共同猜猜啞劇表演中的動作,並根據幼兒講述內容出示圖片。

三:在輕音樂的伴奏下欣賞兒歌,感受兒歌意境美,初步瞭解兒歌內容,。

1:提問:你們聽完這首兒歌有什麼感受?

兒歌中還有什麼是我們剛看完啞劇表演沒有猜到的呢?

2:添補幼兒未猜到的圖片。

四:結合圖片,再次欣賞兒歌,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內容。

1:提問:兒歌中月亮都被變成了什麼?(球、鏡子、小船)2:引導幼兒思考爲什麼把月亮變成形狀不一的球、鏡子、小船呢?並出示月相變化圖。

小結:月亮有時是彎的,有時是圓的。它在每個月月初時是又彎又小,隨時間一天天過去,它漸漸變圓,當它再變到又彎又小時,一個月就過去了,所以我們每天看到的月亮形狀其實是不一樣的。

3:提問:當它變成球、鏡子、小船時,誰都把它怎樣了?(小弟弟把它拿在手中玩,小妹妹拿在手中照,小弟弟小妹妹坐它到天上。)4:出示與兒歌相關的完整圖譜。

五:通過完整的圖譜,學習誦讀兒歌。

1:根據圖譜,師幼共同誦讀兒歌。

2:請個別幼兒自由選擇圖片讀。

3:引導幼兒用好聽的聲音配樂讀。

4:請幼兒爲兒歌配上動作完整誦讀。

六:活動結束:請幼兒來當魔術師,發揮想象,看看月亮還能變成什麼,把它畫下來,比比誰變得多,畫得美。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12

《美麗的春天》活動反思

我們在進行主題活動《春天來了》的過程中,很多孩子表現出對春天發生的自然現象很感興趣,但是圖片和老師的講解已經不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和興趣了,於是在設計這個教案時,我就注意到這幾天的天氣,一直是以晴好的天爲主,所以我就設想了在室外上這個活動。開始上課時,我就很神祕地對孩子們說:“今天老師要帶你們去外面上課,你們想不想去?”安排孩子在草坪陰涼的地方坐好以後,我就引導孩子說“你們擡頭看看,春天的天氣好嗎?”孩子們都說“好”,我套用歌曲的歌詞第一句話“春天天氣真好”引導孩子說話,我說“公園真好看,你看到公園裏哪裏好看?”引導幼兒說出“花兒都開了,楊柳樹枝對着我們彎彎腰”。

同樣的方法我又引導孩子們說出第二段的歌詞“蝴蝶姑娘飛來了,蜜蜂嗡嗡叫,小白兔兒一跳一跳又一跳”。

接着我就對孩子們說“春天真好,老師把剛纔你們說的話,編成了一首好聽的歌。”我把歌曲完整的唱一遍後,問“孩子們歌曲裏你聽到了有什麼?”當唱第二遍時就請孩子們跟着老師輕輕的唱,這時我用很慢的速度再請孩子一起輕輕的唱,同時請孩子們跟我做簡單的動作,邊唱邊做。最後我就請配班老師放歌曲《春天》的錄音磁帶,我就領着孩子們一邊圍着草坪學蝴蝶飛,一邊唱。不知不覺中一節課就在我和孩子說說唱唱做做中結束了。由此次活動後我發現:

(1)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活動開始,就請幼兒去戶外有陽光有樹蔭的地方,使得孩子對這個活動很期待。通過老師的提問和引導,孩子們會很欣喜的看到,原來歌曲中的內容竟然是平常看到的東西,他們就在我們的身邊,而且活動積極性也提高了,不是一節普通的音樂課所能達到的效果。而教師的作用也不再是簡單的教授知識的人,而是孩子們的玩伴,就在旁邊適當引導,把孩子說的話整理一下,然後編成完整的歌曲。

(2)創設良好的環境,讓幼兒邊玩邊學。藍天白雲,紅花綠草,暖暖的陽光使孩子沉靜在大自然的和諧中,身心可以放鬆。老師改變以往的教育者的身份以同伴出現在孩子面前。時而用神祕的聲音,時而用歡快的聲音吸引着孩子。給孩子一個表現自己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沒有顧慮的邊做邊唱,不怕說錯,不怕唱錯,能開心地跟着老師唱起來做起來就已經達到教學目的了。

(3)選擇合適的環境很重要。

到戶外上音樂課對於我們託班的孩子來說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的,雖然大部分的孩子能夠做到有始有終上完課,但是一小部分的孩子容易出現自由走動渙散的現象,所以除了要請配班老師做好配班工作外,場地的選擇也很重要,要避免吸引孩子注意力的人和物出現,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13

這個活動是讓幼兒從動畫片《西遊記》中瞭解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和芭蕉扇的形狀、顏色、圖案,並學會製作芭蕉扇和緊箍咒,初步感受印第安風格,以此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體驗製作的快樂。

在課前通過觀看《西遊記》視頻動畫,瞭解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和鐵扇公主的芭蕉扇的外形特點和花紋圖案。運用油畫棒結合多種圖案裝飾芭蕉扇,幼兒園用毛根製作緊箍咒,感受輕鬆愉快的製作氣氛,體驗"三借芭蕉扇"的遊戲樂趣。整個活動以遊戲情境貫穿始末,瞭解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和芭蕉扇的形狀、顏色、圖案,並學會製作芭蕉扇和緊箍咒,以此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以及審美能力,體驗製作的快樂。整節課幼兒玩的很開心,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導入部分過長

導入部分通過談話激發幼兒的興趣,引出緊箍咒和芭蕉扇,並通過提問,讓幼兒回想起緊箍咒和芭蕉扇的樣子和特徵,同時做了小結。緊箍咒的形狀像個圓圈,是金色的;芭蕉扇的形狀像一個葫蘆,上面有非常漂亮的花紋圖案。

二、本節課安排的內容過多

由於要製作緊箍咒和芭蕉扇兩個內容整合放到一節課裏,首先孩子操作時不夠,在介紹示範的時間也縮短了,沒能夠很詳細的給幼兒做講解示範。在出示芭蕉扇的紙模和毛根時,同時提問了兩個問題,這個提問方式是不對的,針對幼兒的年齡特點,應該一次提一個問題,給孩子更加清晰的方向。其次,在介紹材料時,沒有很重視先後順序。在引導幼兒如何在紙模上塗色、畫花紋時,自己示範的順序也是不夠合理,應該先畫扇面再畫扇柄。

三、評價和交流的方式不夠多樣化

在最後一個環節,展示欣賞作品幼兒相互交流,這個環節的評價很單一,沒有請幼兒互評,自評,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重視這一點,美術課的評價更加重要,要做到讓幼兒欣賞美的同時,又能夠知道自己的不足,吸收其他幼兒的優點,同時也能在此環節給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空間,也有利於培養幼兒的榮譽感。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14

時間飛逝轉眼一學期過去了,付出的是什麼,收穫的又是什麼呢?還是仔細地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吧!

一、認真反思,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通過多種渠道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責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本領。本人在本學期中,積極參加各項時事、政治學習,堅持把理論同實際相結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幼兒,做好保教工作。本學期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堅持做到以身作則、勇於奉獻、勤勤懇懇,無論是否當班,都要做好並檢查班級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其他老師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充分發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團隊精神作用,團結一致地做好班級工作。在狠抓班級常規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動有組織、實施有計劃。

二、勇於改革,豐富課堂內容形式。

我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努力做到“靜與動”的結合。爲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整潔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環境,我們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場地,設計最佳的區角位置,找資料、齊動手,在活動室裏設立了圖書角、益智區、小巧手、表演區、建構區、娃娃家、小醫院等,還利用室外一角,設置了小超市。在每個區域我們都利用廢舊鞋盒,佈置作品展示去。結合季節特徵,開展了“種子貼畫”、酒瓶裝飾等手工活動,很受小朋友喜歡,在感受到快樂的同時提高了孩子們動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班小朋友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摺紙活動非常感興趣,吃好了飯,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

一羣的孩子圍在一起在研究摺紙,有的在比賽自己折的飛機。許多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變巧了,還鍛鍊了他們的耐心,孩子在教室裏追跑打鬧的現象也少了。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15

所謂個案記錄就是一種有系統的收集各類觀察記錄的方法。好的個案記錄不僅反映了幼兒在一定時段內活動所獲得的成果,而且也反映了幼兒爲達到這樣的水平所經歷的整個發展過程。通過對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及最後的分析,教師得以更全面,更深入地瞭解每一個幼兒及評價自己的教學,進而不斷總結經驗,提高教學質量。

一,實施個案記錄時所遇到的問題及困惑

長期以來,我國的幼兒教育有一個很明顯的弊端:注重知識的簡單傳授忽視幼兒的操作和探索活動;注重對活動結果的簡單評價而忽視幼兒在活動過程中的主體性發展。自新《綱要》實施以來,雖然教師也在有意識地逐步轉變自己的觀念,但是由於舊有觀念根深蒂固,仍然會有一些殘存的比較落後的觀念在左右着教師的評價行爲,在個案記錄中也存在着類似的情況。雖然個案記錄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評價幼兒行爲的方式,但是在我們目前所進行的個案記錄中,往往還存在着一些缺點與不足之處。

1,流於形式或經驗不足,不能真實反映幼兒的活動情況

有的教師由於種.種原因,在進行個案記錄的時候有形式主義的傾向,沒有及時,悉心收集真正能夠反映幼兒活動情況的資料,很少與幼兒交流,較少注意幼兒,傾聽幼兒的心聲,而是抱着應付的思想隨意記錄一些資料了事。還有的教師爲了達到一定的效果而對幼兒的某些行爲進行操縱,缺乏記錄的真實性。如:在進行《不倒翁》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嘗試用各種材料來製作不倒翁,琳琳面對着橡皮泥,螺絲,積木等一堆材料,不知道該怎麼辦。老師看到後,爲了能有較高的成功率,就提示她:"你把橡皮泥放進去塞緊就可以了。"於是琳琳在沒有探索的情況下"輕鬆"地完成了老師佈置的任務。雖然琳琳最終制作出了不倒翁,但是這種經過"人工雕琢"的行爲到底有多少價值呢 而有的教師雖然意識到個案記錄的必要性,但是由於經驗不足,在具體的教育情境中不自覺地違背了準則,如:爲了趕進度而忽視幼兒的操作;由於幼兒活動場面的紛亂而忽視了個別幼兒創造性的舉動;由於擔心活動目標難以實現而去限制幼兒的活動……這一些因素都影響了個案記錄的真實性。

2,着重量的收集,針對性不強,資料割裂,沒有聯繫

即使教師克服了上述所提到的主觀因素的影響,採用真實的記錄手法,但是仍然會在實際操作中遇到困難。教師在進行個案記錄時,經常採用"照片","文字說明","幼兒作品"等形式來記錄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爲表現,雖然體現了個案記錄的生動直觀性,但是有的資料沒有緊扣住幼兒在活動中的突出表現,隨性記錄,沒有針對性,缺乏有目的的收集及記錄;有的資料雖然很多,但是資料之間沒有建立聯繫,也不成章法,比較亂,從這些雜亂無章的信息中難以完整分析幼兒的表現,能力,發展等情況;還有的資料沒有統一範圍限定,導致反映幼兒情況的信息內容不夠全面。如:在科技操作間活動中,教師對淼淼進行了跟蹤記錄,將他的行爲悉數記錄了下來,但是在分析這些資料的時候,發現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分析些什麼。從中可以看出,教師在記錄的時候沒有明確此次記錄的目的性,雖然有了材料,但是無法分析幼兒行爲表現的意義。

3,個案記錄與指導全體之間存在矛盾,個案記錄中存在主觀傾向

在進行個案記錄的時候,還往往會存在着這樣一個問題,即如何把握其與指導全體之間的矛盾。有時爲了能詳細,全面地跟蹤記錄個別幼兒的典型行爲,教師不得不放棄了對多數幼兒的指導,在這一過程中,體現出了對其他幼兒的不公正。另外,在進行個案記錄時,有的教師常有一定的主觀性,例如:有的孩子長得比較可愛,在幼兒共同活動時,教師自然而然就會對他多關注一些,這些主觀因素常常會影響記錄的結果。這也是多數教師在進行個案記錄時所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困惑。

4,缺乏個案記錄後及時,有效的評價與反思

有了真實詳盡的記錄後,許多教師也往往會缺乏及時,深入的反思,或者不知道該從何種角度進行反思,有的反思內容浮於表象,表述寬泛,顯得比較空洞,對幼兒今後的發展沒有實質的有建設性的建議,對今後的教學也沒有具體的指導意義,缺乏個案記錄的價值性。如:在點畫鮮花的繪畫活動中,老師要求點畫一個小點就是一朵鮮花,可盈盈卻將許多小點組合成一朵花的外形,然後添畫上莖和葉子。她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作畫,卻表現出了一種創新性的行爲。但是在她整個作畫過程中,老師並沒有與她交流,溝通,也沒有思考她如此作畫的意圖,在講評的時候,她"理所應當"沒有得到老師的表揚。在活動後的反思中,老師是這樣評價的:盈盈掌握了點畫的方法,在活動中能夠比較熟練地作畫,但是沒有聽清楚老師的要求,在今後的活動中,應提醒她注意傾聽,養成良好的傾聽習慣。顯然,這樣的評價是不規範的,也是不科學的,抹殺了幼兒的創造性行爲,這樣的個案記錄也就沒有了其應有的價值。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16

本次課總的來說,幼兒的積極性很高,效果也很好。但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有很多的不足,現小結如下:

第一、整個活動下來基本還很順利,大致的環節都交代清楚,但是在示範講解的時候,教師超之過急,點畫示範的時候,請孩子將手指跟着老師伸出來點畫的時候,沒有交代清楚是右手的食指,而且在請幼兒嘗試點畫的時候,纔想起來用抹布擦乾淨,各個活動的環節教師沒有一步步的示範好,可是孩子的操作的時候還是比較好的,大多數孩子能按點畫的步驟一步步做下來非常好。

第二、課前考慮不周到。不應一直平放着示範,很多幼兒都不能看清楚老師的示範過程,只有個別的孩子看到,多數的孩子還看不到。在今後類似的教學活動中,應想辦法讓每個孩子都看到教師的示範講解。

總之,這次活動讓我感想頗深,更讓我感覺到自己的準備和經驗都不足。我一定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多向有經驗的老師取經,多閱讀這方面的書籍,積累更多的美術教學知識,讓自己更加快速的成長,在各個方面有所提高。

幼兒園保育工作反思 篇17

前不久,在《都市報》和《商報》上刊登了一則另我們所有的人都感到震驚新聞_孩子由於在幼兒園午睡的時間哭鬧不肯入睡,班級老師怕影響其他小朋友午睡,不僅用巴掌打孩子,還用“膠帶紙”封住孩子的嘴巴。

當時我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我在深思,這位老師她有資格當老師嗎?她配當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麼?難道她不知道這樣做是在摧殘一個健康孩子的心靈嗎?她難道不知道這是在侮辱一個孩子的尊嚴嗎?

以上這位老師,對幼兒採取的教育方法,構成了體罰和變相體罰,損害了幼兒的人格尊嚴,但她卻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行爲的嚴重後果。

《幼兒園工作規程》也提出要尊重、愛護幼兒,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侮辱幼兒人格等損害幼兒身心健康的行爲。如情節嚴重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上級機關給予行政處分。由此可見,幼兒園應大力學習宣傳法律知識,指導規範教師的行爲,單憑工作經驗是不夠的。同時還應該認識到“淘氣、調皮”是成人對孩子的一種看法,不是孩子的錯。

我個人覺的我們身爲幼兒園的老師是培養新一帶的接班人,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所以,幼兒教師是孩子啓蒙的老師,更應該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每個孩子。雖然現在的孩子,大多數是獨身子女,又是爺爺奶奶的“心肝寶貝”,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所以,有個別孩子的脾氣性格可能是比較古怪、倔強、偏激。但我相信聰明的孩子是誇出來的,而不是體罰出來,所以我相信如果只要老師有耐心、有責任心,相信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 的老師。能否給孩子們一個美好的童年,全都掌握在老師的手中,好的老師能教育出好的孩子,當然要教育別人,首先要樹立好的榜樣以身作則,多爲別人着想,大膽無私的奉獻你的愛。只要堅持積極鼓勵孩子、啓發誘導的正面教育方法,我相信一定會收到良好的效果。

最後我希望正在工作一線的幼兒園教師以及所有的老師們,努力做好一切力所能及的事。盡力做一個合格優秀,孩子們心中的好老師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