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通用22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8.15K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通用22篇)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級的《色彩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瞭解,而且因爲學生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可以說對每一種物品和色彩都充滿了好奇,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裏都有哪些顏色 你喜歡哪些顏色 教室裏掛了很多漂亮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的教室裏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我又讓學生觀察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 學生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調配顏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不斷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着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教學反思:本節課的內容是很豐富多彩的,過程中設計的環節不是很多,沒有多少懸念,是靠着內容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通過自己的繪製,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圖案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因而,教與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裝飾方法是很實用的。而沒有比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更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了。

在課堂中我學習運用一些有親和力的語言、動作來活躍課堂的氣氛,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上完本課有了一些新的體會,在第一次上課時,雖然學生都能按照教師的意圖進行學習,作業也完成得很好,但我總感覺課堂上少了些什麼。課後反思發現,問題源於教師本身,一是教師的課堂氣氛調控沒有到位,教師的語言、神態均缺乏激勵性。二是教師沒有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去。因此課堂氣氛就比較緊張、沉悶,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夠主動,似乎在給教師“牽”着走。在繼續進行教學時,我運用瞭如:舉起大家勇敢的手、把掌聲送給善於表達的他、你的理解連老師都自嘆不如(豎起大拇指)、讓我們更關注還沒有發言的同學……等激勵性的語言和主動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去,因此整個教學過程是在友好的、積極的氛圍中進行,特別是聽音樂畫情感這一環節,學生的熱情更是達到了極至,他們在歡快的音樂聲中盡情發泄着自己的情感。從他們的臉上和作業中都流露出對學習的喜悅之情。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

歲月如梭,轉眼一個學年過去了。在這一個學年中,根據我校的實際需要,我擔任了二年級三班的語文、體育以及美術等課。我對一個學期中的美術課教學工作總結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二年級學生,有以下特點:)

1、學生有濃厚的繪畫興趣。

2、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和造型表現能力,能進行完整的畫面構思、表現。

二、思想政治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熱愛本質工作,認真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服從領導的安排,工作上兢兢業業,愛校如家,對學生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三、教學工作

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認真遵循美術教育原則,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徵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同時在課堂上認真上好每一節課,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盡心的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學到了美術的基本技能和技巧,同時也學會了判斷美和創造美,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在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我認爲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我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使課程內容形式和教學方式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轉化成持久的情感態度。同時將美術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緊密聯繫在一起,強調了知識和技能在幫助學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領悟美術的獨特價值。使學生形成美術素養。

在美術教學中,我還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爲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我選擇了有利於學生髮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結合過程和方法,組成課程的基本內容。同時,要課程內容的層次性適應不同素質的學生,使他們在美術學習過程中,逐步體會到美術學習的特徵,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和學習能力,爲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四、教學措施

1、遵循審美規律,多給學生感悟藝術作品的機會,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通過比較的、討論等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思考、鑑別、判斷,提高學生審美趣味。

2、重視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爲學生創設有利於創新精神的學習環境。

3、加強師生的雙邊關係,即中是教師的教,又重視學生的學,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4、採用多種教學方法,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儀器,大膽改革。

5、改變評價方法,採用自己評價、小組評價、集體評價、教師評價或家長評價,充分肯定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尊重個性差異,重視學生的自我評價,激發學習興趣。

五、師自身素質的培養

課堂之餘,我認真參加了學校以及教研組組織的各種業務學習,認真學習有關美術方面的知識還訂閱了教育教學刊物從理論上提高自己,完善自己,並虛心向其他教師學習,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使自己能更好的進行教育教學工作,能更快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化教學模式。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3

本課教學內容是助跑投擲輕物,是國小五年級體育課學習的重要內容。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想體現"讓學生在體育課中玩起來"的指導思想,讓學生在玩中學,玩中創。下面就談談本人上完課後的反思:

玩是國小生的天性,國小體育課中如果沒有"玩",那麼這節體育課肯定不能吸引學生,不能體現"寓快樂於體育教學之中"的教學目標。因此,我在教學中始終堅持快樂教學。無論是學習投擲技能,還是知識延伸,或是放鬆身心,我都設計了各種各樣的遊戲,讓學生始終在玩中開展技能的練習,獲取更多的知識,進行創新實踐,愉悅身心。整節課幾乎每個人都表現出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樂於參加各種教學實踐活動,並敢於在活動中表現自我。

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讓學生掌握助跑投擲的技術方法,即掌握投擲的交叉部爲此我專門設計上不同部署的投擲步練習並能在實踐練習中運用,達到了較好的效果,許多平時體育不是太好的學生也輕意的學會了這個技術動作。這種教學方法要比教師直接講解示範的效果要好,而且在這種教學實踐中,學生接受技術不是通過教師的直接傳授獲取的,而是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獲得,較好的體現了新課標的強調探究性學習的思想。我在課的結束部分設計了一個"合作創新,愉悅身心"的教學環節,組織學生根據遊戲的器材、場地該創編規則,調節遊戲的競爭程度,適應不同學生練習的需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是這節體育課上完後的一個教學心得,當然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堂密度的掌控,學生掌握技術的反饋評價的及時性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傳統的體育教學是以教師、教材、課堂爲中心,學生跟着教師轉,教師跟着教材轉,教師教無興趣,學生學無樂趣。新課程以"一切爲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爲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師心中要裝着每位學生的喜怒哀樂和身心健康,把學生看成學生的主體,學習的主人,要以學生髮展爲中心,將學生的全面的發展放在首要地位。如,首先,根據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基本技能的差異,確定教學目標、安排教學內容,讓全體學生都有平等參與體育活動的機會。其次,關注學生的需求,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養成健全的人格。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4

本節課用三角尺畫已知直線的垂線,是國小數學中重要的作圖技能。我演示過直線上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的方法同時介紹作圖步驟。然後放手讓學生畫過直線外一點畫已知直線的垂線。大家通過動口交流、動手操作等合作學習方法,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垂線畫法的探究過程中去,利於了培養學生操作技能的形成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當然不足之處,是我在教學中感到個別學生在作圖時,特別是已知直線的垂線時,學生翻來翻去地擺弄三角尺,就是找不到正確的位置,顯然就作不出標準的垂線,還要進一步加強熟悉自己的三角尺。另外在作過直線外一點作已知直線的垂線時,學生有很多學生更是無從下手,對於其性質無法理解,但我在教學中舉了很多例子,如老師和學生的位置等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點效果較明顯。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5

今天和孩子們學習了課文9《影子》,這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爲題材的兒童詩。影子是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是人類形影不離的朋友,課文以簡潔、生動、形象的語言,向孩子們介紹了“影子”和“人”總是“形影不離”這一重要特點。

在 設計教學環節時,我沒有按照常規的學完課文後再領着孩子們練習前後左右四個方向。而是將這個環節放在了課的開始,採取和孩子們聊天的方式,請同學們說一說 自己在數學課上都知道了那些方位,孩子們馬上就告訴了我“前後左右”還有“上下”,於是我藉機將“前後左右”寫在了黑板上,然後請同學們用“我的前面是 ,我的後面是,我的左面是,我的右面是”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周圍的好朋友,孩子們說得非常好,張淼和姚蘇航在介紹的時候還非常幽默地說, 我的右面是一面牆,我的左面是一面牆,同學們聽了都笑了。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6

綜合實踐活動這門學科是讓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出發,自身興趣來選擇和研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一門學科。在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求特別強烈。綜合實踐活動課這是全新的學習形式,可以說很好地結合了學生的這一心理需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通過親自體驗來解決問題的自覺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與學生充分協作,一起來開展好各項調查研究工作,在活動的過程中真正體現出師生間的民主、平等、互助,並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利用好綜合課這塊教學陣地,不拘泥於教材,開放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

使我們的國小更美好的教學。教學是學生能利用書本、網絡,收集資料並與人分享。老師指導學生利用電腦課、回家上網、讀報刊或利用假日到圖書館收集資料等方法,學生以組爲單位,將各組重點收集的資料進行班級交流,最後請同學將小課題研究的有關資料分組粘貼在學習欄上,讓全班同學閱讀。這樣的活動,所有的資源都是共的,通過活動,學生把收集到學校環境美好的圖片和資料,

與人合作完成任務,並與人合作中分享學生的快樂。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7

在三年級障礙跑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用各種方法跑過、跳過、爬過、繞過若干障礙。在遊戲環節部分中,我讓各組嘗試做一遍遊戲,然後請各組討論:“爲什麼有的同學過障礙很快,而且不犯規;有的很慢還犯規?”各組經過討論,進一步明確遊戲既要快過障礙,又不能犯規的要求。“那麼,怎樣才能達到這兩個要求呢?”我再次啓發學生從活動中去體驗,去尋找答案。接着各組繼續進行第二次嘗試練習。這一次各組過障礙的速度比第一次明顯加快,犯規也少了。同學們在體驗還發現了一些規律性的做法:“跳溝”前要加速,繞杆前要減速。尤其是我班一名同學與衆不同的“爬過”低橡皮筋的方法引起了大家的興趣:其他同學到達低橡皮筋前,都採用從頭到腳依次爬過的方法,而他卻把身體橫過來與低橡皮筋平行,採用俯臥“橫爬”方法,所以他的動作比其他人都快。教師及時肯定了大家的“發現”,有表揚了這位學生肯動腦筋、大膽創新的精神,並進一步啓發學生:“想想,只要不犯規,還有什麼更快、更好的過障礙的方法?”學生的練習情緒更加高漲,又出現“繞杆時身體主動內傾”和用“翻滾動作過低橡皮筋”的一系列“創舉”……

通過這節障礙跑的教學課,我發現對學生創造性地培養應該從小開始。實際上,兒童在幼兒時期就常表現出良好的創造力,他們會用積木在自己的牀上、地板上構建自己想象中的天地。因此激勵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並使他們形成創造性學習的習慣,不僅能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與技能,挖掘出更多的潛能,而且還能使學生形成創新的意識和能力,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在體育教學中我們要創設條件,提供誘發創新思維的刺激,讓學生獲得充分的創新體驗。本課從教學中的問題出發,刺激和引發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他們充分體驗到創新的滿足,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另外,在教學過程中,如果發現學生的創意與我們的設想不一致時,千萬別“一棒子打死”,新的活動方式或遊戲規則常常會在這樣的情境中產生。提倡學生進行創造性地學習比不意味着排斥教師的指導,也不是說樣樣事情都需要學生去創造,我們體育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能忽視的,在體育教學中需要將老師的指導與學生的創造結合起來,這樣,我們的體育課纔會更精彩,學生也會更加喜愛。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8

通過課件出示紅色的物體、紅色的畫,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紅色給人熱烈、歡快、溫暖的感覺。通過讓學生比較兩張優劣不同效果的畫,使其在色彩與構圖方面有明確的概念。通過比較兩張畫,使學生感受到了紅色的鄰近色的美麗,知道了畫紅色的畫不僅要使用純紅色,而且還要嘗試運用紅色的鄰近色;在構圖上要注意物體在畫面的組合,使物體組合有聚有散,並使畫面物體有主次之分,使畫面看上去完整美觀。通過以上的比較分析,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紅色的畫不單單隻用紅色來表現,其實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紅色表現,也可以適當地加一些其它顏色作爲點綴陪襯。但主要還是以紅色爲最基本最主要的顏色。

本課第一課時主要是新授,而第二課時內容讓學生們在感受紅色系列的衝擊後再次加深對三原色的瞭解。教學中,最精彩的環節是我讓學生們來說說對紅色的感受,他們竟然運用了那麼多的詞彙:大紅的熱情、紅火、喜慶、快樂,粉紅的溫馨、浪漫、溫柔、美麗……可能是奇妙的故事給學生帶來的聯想吧!對於紅色的主題,學生也能想出許多:如《過年了》、《果子豐收了》、《貼春聯》、《着火了》、《夕陽晚霞》等等。只是考慮到三年級教室這邊水池很少,調配顏料很不方便,所以我允許學生使用各種材料來表現,那些使用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的,不能現場調配出各種不同的紅,有點小小的遺憾。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9

《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新課標國小五年級語文下冊第四組15課 。課文中作者對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金色的魚鉤》的語言樸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當我教學完這篇課文 後,自己靜下來進行對自己的教學反思一下,我體會到以下四個方面。

1、《金色的魚鉤》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件非常感人的故事。因此在教學本課之前,我先交代學生查閱歷史資料,瞭解故事背景,爲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奠定基礎。並且提示學生聯繫毛澤東寫的《長征》這首詩,根據自己的瞭解講一講長征的時間、經過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戰鬥等,使學生更加深入的認識長征。

2、《金色的魚鉤》篇幅較長,故事性很強,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要求學生初讀課文時,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作者爲什麼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鏽的魚鉤上,閃爍着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大概理解了課文內容,我再要求學生把感受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讀幾遍,並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寫在旁邊。之後,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並說說自己爲什麼受到感動。

4、 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緻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學中我有意識地爲學生在讀寫之間架起橋樑,引導學生從讀學寫。如,課文中幾次描寫了老班長的神態,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思考這幾次描寫老班長的神態有什麼不同,你能從中感悟到什麼?從而使學生領會神態描寫對反映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0

在《兩隻小獅子》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童趣盎燃的表演,聽着學生朗朗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在教學中,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童話”般的情境,爲學生搭建了一個激發想象、釋放才智的平臺,充分發揮自主式、參與式的教學優勢,把課堂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深掘教材,敢於創新,爲學生創造了思維、想象、表達的寬鬆環境。如讓學生思考:看到懶獅子這樣,你想對它說些什麼?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予以點撥、誘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發揮想象。

在教學活動中,我創設情境以夥伴的身份來到學生中間活動、表演,完全捨棄了“師道尊嚴”。課堂上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實現了師生間平等對話。

上完這節“童話課”,我深切地領悟到,要使學生主動、富有個性地學習,必須從學生這一主體出發,在課堂上爲他們栽下一棵枝繁葉茂的梧桐樹,爲他們創設一個揮灑自我的樂園,從而實現“我喜歡學”。

同時,也讓我感到情境教學,對於低年級學生猶如“靈秀之泉”,滋潤着他們的心田,對培養情感、啓迪思維、發揮學生主體,培養學生的參與性、自主性、創造性,審美情趣,提高綜合素質都有積極作用。

另外值得我深思的是,作爲新時代的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教材資源,挖掘教材,活用教材,拓展教材,全方位地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鄧小平爺爺植樹》教學反思

教完了《鄧小平爺爺植樹》這篇課文,反思整節課的教學,我認爲自己能夠以學生爲主體,比較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滿意之處有以下兩點:

一 歌曲引入,瞭解人物,創設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說說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說多少。

2、讓學生讀着課文,清晰地感覺鄧小平爺爺用行動實踐着他說的話,你看,81歲高齡的他“額頭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那份認真,那份執着,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在栽樹,而是在播下一個心願,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二 讓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我們一起來讀“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着樹坑,額頭上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讓學生抓住“興致勃勃”“ 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麼。

2、“他站在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說:“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讓學生抓住“仔細”“ 連聲”等詞進行品讀,這樣學生不但瞭解文中的內容,還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探索不夠深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徹,我將它做爲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改進,更上一層樓。

《歡慶》第一課時的教學反思

(一)注重多學科的交融,激發學習興趣

“語文教學不僅只是單學科的教學,更是多學科的融合。”孩子對於藝術的

感受力就比較強烈、比較敏感。所以,我以音樂導入,配以“歡慶”的圖畫,以此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在課堂中融情入畫,融樂入文,在朗讀感悟中配動作,使語文不單單是語文,更是人文、文化。我們的語文課堂其實是融音樂、美術、歷史等諸多方面的綜合體,孩子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文化,使他們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在我教學“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時,當學生看到課件播放的累累碩果的畫面,都情不自禁地叫起來“好想吃啊!”“真美!”“真想嘗一個!” ……更如,讓學生表達“獻上”、“舉起”、“飛着”、“奏起”等動作詞時,學生的熱情更是高漲。在這種多形式的教學中非常積極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了孩子的各項潛能,讓語文學習與其他學科互動,交叉相融,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活潑,學得有效。

(二)感悟文本深層,提高閱讀能力

這首詩歌言簡意賅,它所描寫的是表現國慶的熱烈場面。學生讀起本文來

朗朗上口,很容易由讀成誦。然而教師在教學中常常會忽略文本內在的意義,文本的這種極具隱蔽性的生命意義,只有用感性的方式才能顯現出來,而且也只有當閱讀主體對文本的這種生命意義有所覺悟、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纔會真正生存。案例中讀悟課文前四句詩句的教學,我讓學生自讀自悟,接着讓學生在躍躍欲試中配上動作自由讀,這就使學生帶着對閱讀的理解,以個性化的方式走進文本,還原語言的形象,感受語言的情感。在閱讀中我通過讓學生充分想象來深刻感悟語言,如“田野獻上金黃果實,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時,讓生僅憑想象或一些課外知識說說你眼前彷彿出現什麼,看到什麼?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這樣讀起來纔會讀中有感;而且學生在讀中邊讀邊質疑,解惑再讀,這樣反反覆覆,學生自然而然對文本就加深了印象,使他們在“讀”這一感性的學習方式中,在表達閱讀感受中,理解教材、感悟教材內在的蘊意。

(三)捕捉課堂生成,珍視獨特感受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

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 學生作爲一個個性鮮明的生命個體,生活經驗有着很大的差別,將其帶入閱讀活動時,他們的心智活動也是各不相同,在課堂中由此產生的獨特的感受既無法預設也很難預知,全憑學生的自然生成。本堂課中,學生就帶着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文本,在分析前四句詩時,我就質疑“四句你們讀懂了嗎?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交流,自主解決問題,當時學生提了許多各種各樣的問題“老師,爲什麼說果實是金黃的?”“旗幟是什麼?”“楓林跟旗幟有什麼關係?”“鴿子有很多種的,爲什麼要說是潔白,而不說灰色呢?”“大海會唱歌嗎?” ……孩子們思維的閘門一但被打開,語言思維就如泉水噴涌而出;這也是課堂教學的生成例子。看着孩子們精彩的表現,此時,我只充當質疑中的一個引導者,兒童表達獨特見解的諦聽者。如果當時我怕“亂”、怕“錯”,怕學生“節外生枝”而制止他們跳躍的思維,那必將抹殺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我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讓學生自主地讀、說,讓學生自已詮釋問題,將課堂真正還給他們。當然,課堂教學,尤其是語文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孩子們急於表現,急於交流,而隨機生成的問題有許多也是我們備課時無法預知的。本堂課我慚愧的是,我把孩子們估計得太低,孩子們的學生真的不是單純的接受知識的過程,他們是創造者;在學生課堂質疑的一個環節中,正當我爲學生的精彩問題與回答而滿意時,打算繼續下個環節時,一雙小手舉了起來,問道:“藍天上的鴿子爲什麼是潔白的,而不是其它顏色的呢?”當時,我因爲學生的質疑詮釋已用去了半節課的時間,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我就只是敷衍一下。後來,課後想想其實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問題,如果當時我能抓住這個課堂生成點,由它點出祖國和平祥和的景象,潔白的鴿子代表着純結,美好的生活,那必將成爲本課的亮點之一。而我卻放棄了這一契機。所以,我真切的感受到面對孩子們的想法和體驗,你只有真正的尊重他們,尊重他們的“獨特的閱讀感受”,你才能真正做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四)強化語言積累,凸出課堂語文味

語文教學不是不要知識的教學,對於處於低年段的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更應重點應用語言教學,重在言語能力的培養。但實驗新課程以來,從形式上看,課程改革後的書談化了語文訓練這一方面,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如何科學的訓練也是一線老師一直探討的問題。本課中我也在不斷的探索中,在理解課文時,我就充分的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如:在開頭導入,讓生觀看了錄像理解了歡慶一詞的意義後,讓生學以致用,除了說“歡慶國慶”之外,還能說歡慶什麼?有了前面成功引入的基礎,“歡慶××”這樣的說話訓練就自然水到渠成;另外,我還做課堂詞語的搭配練習,在讓學生把打亂的詞語拼成完整的句子時,學生就從中發現了怎樣搭配詞語,組織語言文字的合理性,都大膽暢談自已是如何把這些打亂的詞語找到自已的“家”:有學生說“我覺得旗幟就只能舉起,就像我們升國旗一樣慢慢往上升。”“鴿子它有翅膀,所以得用飛着!”“田野要跟金黃的果實對,因爲只有田野裏纔有各式各樣的果實。” ……學生用稚嫩的想法說着自已的發現,讓我設計這一環節得到了意想之外的效果,適時的強化了學生語言的積累和運用。語文課就應當如此,發展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凸顯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總之,在課堂中,抓住學生對文本的體驗,給他們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空間,給他們創造一片展現想象的天地,使他們得到學習的快樂,在快樂中學習!

《四個太陽》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採用多種教學手段等帶領學生愉快地進入情境,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一 滿意之處:

1 注重講讀訓練,達到從感悟到積累

本節課的設計緊扣新課程的觀念,我注重創設寬鬆和諧的自主學習氛圍,在教學中,我予以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和空間,採用錄音讀、師範讀、自由讀、同桌對背,小組背、男女生對背、集體背誦等多種形式,還通過富有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水到渠成,熟讀成誦,達到對語言的感知,感悟和積累。

2 創設情境,培養說話能力

在本課教學中,我注重了從生活現象入手,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感性的情景進行教學,不僅有效地利用了生活資源,在課堂上營造了濃厚的生活氛圍,而且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聯繫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髮揮想象的空間,採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孩子們說一說,議一議:爲什麼要給春天畫個彩色的太陽?

二 不滿意的

1.由於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在拓展練習這一環節時課堂紀律較亂,誤了一些時間,以後要在組織教學工作要努力。

2.教學時對過程的評價太少,特別是小組的合作學習,而且評價的方式也太單一,如果在學生談議的時候適當地增加一些學生的互評,小組之間的互評的話,效果會更好,我想這樣不僅評價方式多樣化,而且促使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

《美麗的小路》教學反思

課改後,語文教師該怎樣教,學生該怎樣學,參加課程實驗後,我一直在思索、在探究。在實踐中我領悟到:當學生有興趣時,當學生身心處於最佳狀態時,當教學內容能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時,他們學得最好。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課時,力求讓學生快快樂樂學語文,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張揚。

教學本課,滿意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讀一讀

“愛讀書,多讀憶,讀好書”是學好語文的關鍵。那麼,怎樣才能讓孩子們在課堂上非常樂意地去讀書呢?爲了激發學生讀課文的興趣,我採用了“自由讀、欣賞讀、表演讀、比賽讀”等形式,促使學生興趣盎然地投入到讀書中去。

二、記一記

《語文課程標準》告訴我們:“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天性,”教學中很多環節我都讓學生通過表演來理解課文、感悟課文,學生在表演中學會生字,懂了課文。課文表演完後,我又設計了一個想像表演的內容:“原來愛在小路上散步的其他小動物(蛇、公雞、猴子等)也來到了小路上,你就是其中的小動物,看見美麗的小路不見了,你想說什麼呢?注意了,你們的表演要儘可能地和課文中的不一樣,這可有點不容易,先想一想,想好了,你就舉止手,我請你來演一演。”此時,我感覺到:學生的表演慾望達到了高潮,個個爭先恐後要上臺表演;這正是我們所期望的:學生始終以飽滿的精神狀態投入學習真正快快樂樂學語文

在本課的教學中,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

1 本課的朗讀水平還有待於提高,大部分學生在朗讀時不能準確讀出語氣,不能做到有輕有重,沒注意到停頓,有個別後進生甚至還不能把課文讀通讀順。

2 學生在識記生字時,只選擇一些簡單的生字來記,對於個別較難記的生字(如“鼻”“鹿”等字)無法識記,沒能在“記”上動腦子。

3 在“演一演”這個環節中,有些膽子小的同學不敢演,沒能進入角色之中。

改進措施:

l 在平時的教學中多加強朗讀訓練,注重語感訓練,課餘時間讓學生多聽課文錄音朗讀,提高朗讀水平。

2 鼓勵學生課外多識定,並運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

《荷葉圓圓》教學反思

在《荷葉圓圓》這一課的教學中,看着學生童趣盎然的表演,聽着學生琅琅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髮自內心的快樂。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認爲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這節課中得到了體現。具體表現如下:

一、激發情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這堂課中,我以自己飽滿的教學激情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因此有了學生爭先恐後自主學習的體現。

二、合作讀演,共享閱讀的快樂

在課堂上,我轉變角色成爲學生的學習夥伴,與學生合作讀書、表演、實現了師生零距離。我還抓住各種機會培養學生互相交往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合作精神,如引導學生邀請夥伴一起讀書,創設導演導戲的情境,開展“最佳合作小組獎”評比活動等。

三、開放拓展,讓快樂走出課本,飛身課外

本課節改變傳統的語文課只憑教材進行教與學的現象,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自我調節,變封閉爲開放,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延伸到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到課外,多形式多渠道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不足之處:這節課中我感到小組合作學習訓練尚欠到位,小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今後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訓練。

《夏夜多美》教學反思

《夏夜多美》是一年級下冊的一個童話故事,孩子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富有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慾。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力求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學,以學生自學、合作學習爲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

滿意之處:

一、把課堂還給學生,他們成爲語言學習的主人。

這節課是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的,老師成了學生的學習夥伴和幫手,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啓發,相互補充,相互溝通,師生共同分享彼此的知識情感、經驗;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課堂就會時時處處體現出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尤其是讓學生來指導老師這一片段,學生的主動性和表現欲被調動起來,爭相向老師挑戰,小導演的指導聲情並茂,談得有情有理有節,令我欣喜不已!

二、富於彈性而開放的課堂,豐富靈活的教學手段,極大地調動了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的學習情緒,對難點的理解用色彩鮮豔的動畫來演示幫助,頭飾的設計,音樂與課本劇表演相得益彰,課堂一片歡聲笑語。

三、評價方式的改變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是深遠的。課後我細心觀察生活中的同學關係密切了,小夥伴們懂得互相幫助,心貼得更近了,自信心也更強了。

不滿意的是:實踐是語言教學的核心環節,《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語文課要利用現實生活中的語文教育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繫,校內外溝通,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語言實踐的機會。當學生充分朗讀、盡情表演之後,如果能增加與本課內容相關的短文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就更好了。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激發了孩子的創造性,也使我深刻地感受到勇於創新的緊迫,提高課堂駕馭的能力,與學生同進步前進,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

《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

《我們成功了》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二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教學的目的除了讓學生認識並掌握一定數量的生字、新詞,體會人們在申奧成功時的激動、歡樂和自豪,並積累語言以外,還要增強學生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有一位教育家說過:給學生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麗的舞蹈。課堂是什麼?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舞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們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的舞臺。

爲了打造好這個平臺,教學中我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相信學生,使學生樂學、會學,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我們都知道,如果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滿足的話,就會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所以在課堂上,我努力創設輕鬆、自由、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讓孩子們的思維在無拘無束中發展、飛越、撞擊。

2、“以讀爲本,以學定教”,在課堂教學中,我儘量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全面實現教學目標,重視三維目標的整合。既教書,又育人。如:在閱讀教學中,我把讀放在首位,讓學生把課文從讀正確——流利——有感情。並使學生在讀中掌握課文內容,在讀中感悟人們的快樂、喜悅和自豪的心情,從而增強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與此同時,我還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和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如:在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我設計假如當時你就在人羣中,你會高呼什麼?有什麼表現?讓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發展語言,增強民族自信心。?3、“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努力實現“大語文”的教學觀,注意課內的積累和課外的引伸拓展。因此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課文、感悟語言的同時,把學生的目光牽引到課外。讓他們學會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大事。因此,課前我們談到了剛閉幕不久的雅典奧運會,課後我又建議學生去收集有關奧運會和有關北京的資料,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語文知識,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1

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信息技術是陌生的,他們並不理解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意義;同時,信息技術又是熟悉的,他們把這門課等同於“玩電腦”。如何上好信息課,如何抓住三年級學生愛“玩”的特性,在玩中掌握信息技術知識,提升信息技術素養,是我一開始就要思考的問題。

我所執教的《信息與信息技術》是信息技術基礎的第一課,通過本課教學要讓學生了解開設信息技術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信息和信息技術是比較抽象的概念,本課的教學重點並不是在於讓學生知道信息及信息技術的概念,而是讓學生體會生活中無處不在的信息,體會信息技術給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由於三年級學生無意注意佔優勢,注意力不穩定、不持久,所以我把這節理論課分成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主要介紹信息,讓學生感受信息無處不在,對學習生活至關重要。在設計第一課時時,我主要通過三個部分的內容層層遞進。

誇美紐斯說過:“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既然學生對遊戲感興趣,那麼就讓學生通過玩遊戲來激發他們想學的意願。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就設置了遊戲導入,遊戲“你來比劃我來猜”一下子就吸引了同學們的興趣,他們踊躍的參與遊戲,打破了傳統課程的教學方式,學生在這個教學環境中不僅能夠玩得開心,潛移默化中他們也能感受到這些都是信息,並且爲第二課時信息的傳播打下了基礎。第二環節中,教師出示一些圖片,讓學生說出圖片的內容,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也強化了“這些都是信息”的概念。有了這樣的基礎,教師設置疑問“你能說出生活中的信息嗎?”指導學生說出身邊的信息就不難了,每位學生都能夠做到有話可說,在學生回答的時候,我還抓住了學生的比拼心理,採用開火車的方法每組一排同學依次回答,同學們回答的越來越精彩,課堂氣氛也越來越活躍了。這時候,我引導到“什麼是信息?”同學們同桌討論、向書本請教,很快就理解了這個概念。第三環節中,我進行了課堂小結並且佈置了一個任務讓每個同學回家跟父母說說你上學以來的信息。這個環節的設計讓學生課後不僅鞏固了本課所學內容,同時感受了信息無處不在。

現代教育學告訴我們教學過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學目標即學生髮展的需要與學生現有發展水平的矛盾。因此,教育必須要進行信息技術的教學,與社會發展相適應。作爲信息技術課,教學內容要具備生活實踐性,讓學生不僅能感覺到生活就在身邊,而且感覺到學習掌握信息技術的重要性。你來比劃我來猜的環節中,參與的學生可以涉及面更廣下,每組的學生可以在遵守遊戲的規則下,給自己組的同學比劃。這樣學生能夠更好的遵守遊戲規則,也真正做到了每個學生都能參與課堂,體驗快樂學習的意義。杜威說過:“生活即教育”,教學中要選擇學生身邊比較貼近的事例來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引起注意,培養學習的興趣,在看圖說一說的環節,圖片的選擇應擺脫書本的束縛,放寬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並且把圖片分爲幾類,由淺入深、層次遞進,學生不止是從圖片中看出信息,還要能感受到圖片中隱含的信息,比如荷花能反映出夏季,北方的大雁預示着冬天來了,這樣也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信息,感受信息的無處不在。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2

本課是四年級上冊第14課內容。本課內容屬於立體造型的範圍,從學生們熟悉喜愛的蝴蝶導入美術學習,融入了摺紙、剪紙、圖案裝飾和色彩知識,知識點多,跨度比較大。這一課前面剛剛學習過《跟奶奶學手藝》,瞭解了圖案和剪紙套色的方法,爲這堂課做了很好的準備工作,而蝴蝶的造型又是學生們從小就愛畫的內容,有了這些做鋪墊,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就容易設定了。

本課重點之一就是立體柱的摺疊方法,四年級的學生想象力豐富,立體思維思維能力強,但是想象和實際情況會有出入,這裏我請學生分組討論,實驗。圓柱體的摺疊方法很簡單,同學們輕輕一卷就可以做到,這裏在講課時一帶而過。四棱柱和三棱柱部分學生做得出來,但是部分同學隨意一折,不知道對摺,通過小組內交流,解決了這個問題。第二個是美觀的問題,好多小組沒有預留邊角,這樣折完只能用透明膠帶硬粘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同學想到提前留出一個邊,這樣就可以和另一邊重合,看起來更整齊美觀。

本課難點是如何刻畫蝴蝶?老師按照學生回答示範錯誤的方法,同學們發現,首先蝴蝶應該畫在棱角兩邊,刻畫時要與棱角留出空隙,這樣纔不會將蝴蝶翅膀完全剪下來。

解決了本課的重點難點,老師引導學生髮散思維,大膽想象,如何裝飾的更漂亮?可以在不同棱邊上刻畫蝴蝶,可以裝飾小花小草。

本節課總體來說,達到了三維目標的預期效果。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3

一 歌曲引入,瞭解人物,創設情境

1、播放大家熟悉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讓學生說說歌曲中的老人是誰,讓學生了解多少就說多少。

2、讓學生讀着課文,清晰地感覺用行動實踐着他說的話,你看,81歲高齡的他“額頭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他挑選了一棵茁壯的柏樹苗,小心地移入樹坑,又揮鍬填了幾鍬土…..”那份認真,那份執着,讓人感到不僅僅是在栽樹,而是在播下一個心願,在精心地描繪美好的未來。

二 讓學生抓關鍵詞句進行品讀

1、我們一起來讀“只見他手握鐵鍬,興致勃勃地挖着樹坑,額頭上已經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讓學生抓住“興致勃勃”“ 佈滿汗珠,仍不肯休息”進行理解和體會,讓學生說說從這些詞中體會到了什麼。

2、“他站在幾步之外仔細看看,覺得不很直,連聲說:“不行,不行!又走上前把樹苗扶正。”讓學生抓住“仔細”“ 連聲”等詞進行品讀,這樣學生不但瞭解文中的內容,還走進了萬象更新的春天。

三 不足之處

這篇課文難度較大,再加上自己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探索不夠深入,學生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徹,我將它做爲一個新的起點,不斷改進,更上一層樓。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4

積極參與二五五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已有半年有餘了,因爲沒有名師名家的指導,推行過程中有很多困惑,但也有一些有益的嘗試和體驗,在這裏我把它彈出來,與同行們共勉。

一、科學編制導學案,是課堂高效的前提

編制導學案是教師導學的前提。教師要從傳統的教學中解放出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必須精心設計導學案。導學案應分爲兩部分:一是學案,形象的說就是劇本,只有劇本編的好,演員才能演的好。由教師設計學生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什麼和怎麼學。學案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難點、學習過程、時間分配及反饋練習等。課堂上分發給學生使用;二是導案,在學案的基礎上,教師增加自己如何導的內容。如:導入語、過渡語、追問語、評價語、疑難援助、任務分配、教學反思等內容。導案和學案相輔相成,以學案爲主。只有教師導的好,學生才能學得好。

二 師生平等,是課堂高效的基石

我根據班級學生學習情況劃分了學習小組,以六人爲一組,並根據小組調整了學生的座位。實施小組合作學習,進行捆綁式的評價。根據每一節課的表現,做好周總結、月評比。在課堂上積極營造平等、互助、合作、競爭的生生關係,引導學生通過小組互助學習和小老師的形式引導學生合作、討論交流、互幫互學、取長補短,求得生生間的和諧。在我所任教的班級裏,沒有優生的孤傲和差生的自卑,更多的是優生的謙和有禮、熱心助人和差生的樂觀向上、不恥下問。整個班級內形成了興趣濃厚、友愛互助的學習氛圍,全面提高了整個班級的學習能力 。教師與學生平等的參與課堂學習活動,不是一言堂,而是參與其中去討論、去探究,給學生以啓示,以援助。這樣師生雙方以誠相待,平等協商,大大增強了學習信心和主人翁意識。

三探究高效導學方法,是高效課堂保證

導學方法包括導與學兩個方面的方法,從導學過程說主要有三類方法:一是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二是進行技能活動的方法。三是進行情感活動的方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那麼,我們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導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律進行教學。即:學生“應該怎樣學”,我們就“應該怎樣教”。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爲前提,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境關係更大。並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一。例如,怎樣引出新知識、新句型,怎樣用同學生們熟悉的生活現象去解釋一個概念,怎樣創造情景,怎樣歸納學過的知識點等,都要切合學生的實際,才能起到高 的作用。

四、強化反饋測評,“練”出學生的真水平。

許多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練”出來的。組織課堂小組活動的目的是要讓全體學生在小組中積極、充分地進行“談、說、評、議”等言語表達活動,從而達到學生 體能力的全面發展。

總之,高效課堂作爲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將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更多的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從素質教育的目標出發,合理運用控制論的原理,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礎上。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5

我們都知道國小階段是國小生跨入英語王國的第一步,他們可能會感到新奇有趣,愛英語可能會超過語文、數學等其他科目。爲此,教師要探求正確的方法,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正確引導,不能使孩子們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要儘可能的開展愉快教學,有屬於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節課,學生愛不愛上,關鍵看它能否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安排一些興趣活動。如:唱歌、遊戲、繞口令等,運用這些靈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樂中學”又在“學中樂”。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成功總是結伴而行的。那麼教師就應該在教育中運用好表現——成功——快樂三部曲法,調動學生的情緒,讓他們在很“high”的氣氛既學到了知識又娛樂了心情。

用簡潔、明快、風趣的言語創造輕鬆愉快的課堂。課堂上,教師精力充沛,情緒飽滿,講課時面帶微笑,對學生熱情而有耐心。學生答對時,老師記得常說“erful”如果學生說錯了,老師要說“'tworry.”學生覺得很難表達而想放棄時,教師會鼓勵說“tryyourbest.”所以學生回答問題時就無後顧之憂,課堂發言會積極踊躍。

多鼓勵學生。成年人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領導的鼓勵,上司的欣賞,更何況是未成年的國小生,教師對學生的表揚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學生的心裏發展過程中將會逐步轉化爲學習的動力,產生意想不到的學習效果。鼓勵和表揚的方式有很多,對單個回答問題好的學生,我會說“verygood”,“itisright”。或者是全體學生爲某個學生答對了問題而集體鼓掌或齊聲說“right”,“great”等。

通過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來保持學生的情緒。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使之處於興奮狀態,也能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例如,在學習“cat,dog,dragon”等動物單詞時,我讓學生在讀完單詞後,做一個有關動物的動作,在讀完cat後,我自己會做一個“喵”的動作,學生看了,情緒高漲,全都開始模仿,也很快記住了cat這個單詞,學習dog這個單詞時,我也利用這一種方法,做了一個“汪汪”的動作,學生聽了樂不可支,學起來很高興,記起來自然也輕鬆多了;還有,在講授頭部各器官時,我讓學生動起手來,做起了“touchyoureyes,touchyournose”的遊戲,在遊戲中孩子們很快掌握了各個器官的英文單詞,並能很快的脫口而出這些單詞。

模擬語言情境,再現真實生活樂趣。國小英語新課程理念之一就是體現真實動態原則,形成用英語參加綜合運用活動的興趣。傳統教育只注重照本宣科,學了十幾年英語,面對用英語進行生產勞動實踐卻顯得茫然無助,。這種怪圈現象就是忽視了“學以致用”這一學習目的,以至於造就了衆多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知識來源於生活,只有將知識融入到生活中,纔不會死讀書,讀死書。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取材於生活的課堂活動更富有鮮活氣息。如:打電話、買東西、看電影、過生日、上班、上學、爬山、游泳、逛超市等等。學生在任務活動中交流學習,從而學會如何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平時,我鼓動學生收看cctv10“希望英語”節目。聽不懂沒關係,重要的讓他們培養對英語的興趣,從心底裏發出一種渴望學習英語的意念。現在,我的學生一提到跟英語相關的內容就興致盎然,有的孩子放學回家以後就連即使聽不懂的“cctv9”也喜歡看,第二天還把聽懂的學習英語單詞和猜到的意思興致勃勃告訴我,學習英語已巍然成風。

這些教學靈感和心得的獲得很多都來自我可愛的孩子們,在這兒說一聲“謝謝!”。英語教學是一個常學常新的課題。每一次上課,都會有新的問題,新的收穫,新的心得體會,這些都會督促我們去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不斷地探索出新的教學方法。只有自己不斷的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才能進步,這樣我的學生們也會多多受益。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6

六年級的英語教學相較其他的年級是比較有壓力的,因爲面臨着學生的升學問題。作爲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既要促進每個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的終身學習的能力,又要注重科學探究的學習,關注體驗性學習,提倡交流與合作、自主創新學習,雖然不是首次教六年級的英語課,但自從本學期開學以來,我感覺對於六年級的英語教學仍然是一個挑戰。

通過觀察,我發現學生學英語兩極分化現象很嚴重,每班都有一部分學生在學英語方面有很大困難,這些學生有的是基礎不好,他們從三年級開始每學期都落下很多內容,到了六年級,面對這麼難的教材,就失去了學英語的信心。有的是每個學期轉來的插班生,他們基本上就沒接觸過英語,聽起英語課來確實有很大難度。我知道,只有轉變這些學生的學習態度,提高這些學生的學習成績,才能提高六年級學生整體的英語水平。

由於學生基礎差別比較大,每天教學任務也比較重,逐個做思想工作也是不現實的。因此,我打算把以上學生進行分層輔導,積極瞭解學生情況,以便因材施教,對於這些學生的要求與其他學生相比應相應的降低一些,以抓他們的基礎知識爲主。課堂上多提問他們一些比較簡單的內容,作業也應適當容易些。幫助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樹立自信心,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的技能,爲以後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尤其是六年級的綜合複習階段,還是要注重培優、促中、補差。

(1)培優。學習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在這個階段,基礎知識掌握得已經比較紮實,再加上覆習階段的枯燥乏味,往往會使這部分學生停滯不前,所以經常提供給他們一些課外閱讀材料,可以適當地擴大詞彙量、習慣用語,以不斷滿足他們求知的慾望。

(2)促中。這一部分學生屬於中間地段,可上可下,所以不容忽視。在複習階段,特別是課堂上,我會特別注意這一部分學生,讓他們多發言,使他們感覺到成功的喜悅,以激勵他們不斷往前衝。

(3)補差。在這最後的複習期間,教師們最“牽掛”的還是這一部分學生。他們的成績一般處於及格的邊緣地帶,甚至從未及格過。那麼如何才能讓這些學生順利“過河”呢?我打算這樣做:首先,要對他們降低要求,對基本的單詞、詞組進行“灌輸”,對其他學生,只要是書上出現過的單詞,無論幾會要求,均做四會考覈,但對這些學生,教材上要求四會的單詞才讓他們必須掌握,其他的只要知其意便可。接着,鼓勵學生要大聲讀課文,與家長密切配合,以便督促。

這是我對畢業班英語教學的一些想法。非常希望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能與大家一起互相切磋、交流,共同提高!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7

滾動、滾翻、攀爬等是一年級學生接觸的比較複雜的體操動作,這也是體操教學的基礎。通過技巧的教學,能訓練學生的平衡能力,發展靈巧、柔軟等身體素質。攀爬練習對發展國小生的上肢力量具有顯著的作用,對於培養學生勇敢、果斷的品質也是非常有益的。

選擇《前滾翻成坐撐》作爲一年級彙報課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與挑戰性的。因爲根據教材安排,與前滾翻相關聯的輔助課時安排只有一個,也就是說需要教師在兩個課時內教會一年級小孩子能夠獨立完成前滾翻成坐撐的基本動作,而且動作要求到位。

通過反覆試教與思考,發現同學們在完成前滾翻動作時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頭頂着墊。因此,在本次彙報課上我從解決這個問題出發,精心設計了教案。利用情境教學手段,帶領孩子玩了一個時空穿越的遊戲並且在遊戲結束時埋下伏筆。小漁夫帶着打到的魚來到一個洞口,準備逃離,這時魔鬼也追到了洞口。魔鬼藐視小漁夫說到:“如果你能不用雙手完美的將自己和魚從這個洞口帶走的話,我就答應不吃掉你”。

同學們很是激動,想出了很多方法,我選擇了其中一位同學的方法來進行展示。我將畫有一條小魚的卡片夾在下巴下面,並且把動作要領變成了口訣:一蹲、二低頭、三蹬地、四趕快跑。通過夾卡片這個小小的設計,大部分同學都能用後腦勺着墊,本課要解決的問題順利的被解決了,但是還是有部分仍然不能順利的滾翻,這是出乎我預料的。

彙報課結束後,與同事反映了這個小疑惑,聽了經驗豐富教師的一席話,再仔細研究了教材發現由於自己過度注重解決教學重點以至於忽略了前滾翻動作的連貫性,用過度分步教學來代替連貫教學。也就是說會翻的同學都是自己摸透了竅門才翻過去的,而不是我教出來的。

看來,自己考慮問題還是欠周到,有點死板,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多注意了,爭取下一次彙報課能更優秀。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8

第一節前滾翻教學覺得學生技術掌握不好,我意識到這是由於翻滾時沒有含胸,沒有低頭而產生的。於是就結合教學難點,運用簡單的物理演示法來啓發學生的思維,以引起質的變化。我找來一個籃球和一塊長方形木塊,分別用力推藍球和木塊,組織學生觀察結果,反覆幾次,我問:“爲什麼籃球會向前滾動而木塊不會呢?”學生深思後紛紛舉手回答。

歸納學生的見解爲:籃球會向前滾動,由於籃球是圓形的,接觸地面比較小,所以很快向前滾動,而長方形木塊是接觸地面較多,有楞有角。所以很難向前滾動。接着我指出,我們學習前滾翻的動作要領跟籃球滾動一樣,把身體貼緊大腿和低頭。身體成籃球形姿勢。緊接着讓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並讓其作實地示範。通過結合示範練習與改進,學生對這項技術的掌握率達85%以上。

國小生的思維邏輯水平遠不及成年人,但他們的具體性思維高於抽象性思維,而且容易受到激發,所以,在啓發的藝術處理中,應儘量避免抽象性和單純的概念形式,要強調具體的演示,依靠直觀的手段啓發學生。當時我就發現雖然大部分學生前滾翻基本都能獨立完成,但大部分學生的肢體的動作(細節部分)做的普遍不怎麼到位:如蹲撐時沒有並立,滾翻過程中兩腿未能併攏,滾翻過程中呈現分腿、屈腿,團身不緊導致無法成蹲立等。

但當時只顧着讓學生完善低頭含胸動作而未能對這些進行及時的糾正。如果當時我先組織學生進行蹲撐前滾成並腿坐這個動作的練習,我想效果會更好。在這堂課的教學中,特別是前滾翻的教學中,主要採用了自主學習的方法,使學生很好的掌握了前滾翻技術,也逐步養成了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19

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爲本,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掛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爲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準備了一些快樂的兒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爲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爲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以上所述,爲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通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0

《生活日用品的聯想》是一節綜合實踐課,本課引導學生認識生活日用品因爲用途不同而造型各異,從而引起學生對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學生在此課中可自由選擇表現形式,從學生的作業看,大體分爲兩大部分:一是繪畫表現,二是裝飾製作。在教學中我重點進行兩方面的指導,第一,在觀察同一物品時,可以調換不同的方向和位置進行觀察,因觀察角度不同會產生不同的聯想;第二,同一物品從同一角度觀察,也會產生不同的聯想。課堂中也出現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由於日用品的範圍很廣,少數學生一時很難確定自己的表現對象,後來我就帶學生把日用品進行了簡單的分類,幫助學生確定表現對象。

《飛天》是國小美術第九冊的教學內容。由於學生對什麼是石窟缺乏感性認識,對飛天的藝術特點不瞭解,因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和發動學生課前蒐集大量的圖片資料,儘量的讓學生觀察、體驗和感悟。在直觀觀察的基礎上,教師帶學生具體分析飛天人物的動態特徵,學生還提到了春晚上的飛天舞蹈,我也讓幾個學生在集體面前嘗試着模仿幾個飛天的動態,學生的興趣濃厚。在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個別輔導,及時解決學生作畫中出現的問題。

《色彩的色相》是一節瞭解色彩的色相知識的課程。通過欣賞生活中色相的呈現以及各類藝術作品中色相的利用,學生能夠科學的認識、理解色彩現象,豐富對色彩的感受,提高對色彩的感知能力和運用表現能力。在教學中發現,學生喜歡色彩也認識這些色彩,但是他們沒有很理性的去分析這些色彩的色相。如爲什麼喜慶的時候要用紅色?綠色和蘭色有給我們什麼樣的視覺感受?白色和黑色呢?讓學生分析研究色彩,恰當的運用這些色彩來幫助我們營造畫面的意境和情調,表達創作的主題思想。

《色彩的明度》是在前一課的基礎上,有對色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本課學習瞭解“明度”的概念,能夠識別基本顏色的明度變化,能利用水粉工具及明度變化表現一幅作品。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有的學生在用不同明度表現作品時,一時不知如何畫起,出現心中沒有形象,不知畫什麼,怎樣設計等問題,這時教師給予適當引導,啓發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資料,受到啓發後繼續作畫。

《民藝術家齊白石》是五年級的教學內容,本課將通過學習齊的作品及其人其事,使學生初步理解中國畫特有的表現形式和特點,體驗畫家的人格魅力,從而提高對中國畫的藝術審美能力,陶冶情操,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將齊白石作品的欣賞環節交給學生來自己主持和介紹。每一小組重點分析一幅作品,在小組交流討論後,小組推選一位同學爲大家介紹,然後小組其他同學再給予補充,最後教師根據學生的介紹情況,給予適當的補充。以這種形式上欣賞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較好。

植物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許多學生的家裏都有植物,因此《植物寫生》一課很受學生的喜愛。本課的目的是通過植物寫生,引導學生學習精細的觀察物象的方法,通過植物線描寫生,練習寫生的技法。在教學中,很多學生感到如何表現植物的空間層次關係,在作畫時無從下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課堂中詳細示範,並請幾位繪畫能力棒的學生介紹自己的方法。從學生的作業質量來看,教學效果不錯。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1

一向以來,人們國小英語教師的語言知識能力要求不高,認爲國小英語簡單,不需要太好的語言功底,只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就可以了。其實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同樣英語作爲人們最廣泛的交際用語之一,更是隨着高科技的迅猛發展而日新月異地變化着。如果我們的英語教師故步自封,不求進取,那麼不但自己的語言知識很快陳舊落伍,誤人子弟,而且會被時代所淘汰。

“Changing English in the changing world”。現代英語的變化,特別是口語方面的變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

1、隨着人們生活節奏的不斷加快,更因爲國際互聯網的形成,人們之間的交際變得越來越簡捷。說話簡單快捷,是現代人生活的一大特徵。現代英語在這方面的變化表現爲“一字多用”。

2、隨着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現代英語詞彙急劇增加,並且我們發現,現代英語詞彙有相當一部分是取得新義的舊詞,如,“input”(輸入電子計算機的數據),“store”(電子計算機的儲存器),“drive”(計算機驅動器)等。

3、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小。也許是美國對世界政治、經濟影響日益強大的原因,美國英語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特別是對青少年的影響越來越大,他們以使用美語和發美國音爲時髦。

4、口語不斷侵入書面語。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英語有正式、非正式、書面語,口語,方言,俚語之分,然而當今它們之間相互滲透的現象越來越普遍。

國小美術的教學反思 篇22

國小二年級體育教學反思

廣播操是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每天必須參加的課外活動。做廣播操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反映一個學校開展體育活動的情況,也是當前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窗口,是學生鍛鍊身體素質的基本途徑,因此,每學年新生廣播體操教學就成爲體育教學的一個重點,但是廣播體操的學習恰恰是很枯燥乏味的。所以我在廣播體操教學中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運用正確而優美的示範,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正確而優美的示範是教好新操的前提,教師也應當對新的廣播操應具有較強的動作示範能力和一定的音樂素養。由此,教師課前要充分熟悉新廣播操的動作,掌握動作要領,熟練做好鏡面示範。先做完整示範,使學生對新操有所認識,形成完整生動的動作表象,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2、教學中體現新廣播體操的特點,全面提高學生學習動作能力。

新廣播體操對學生的動作協調性、動作方位感、節奏感、音樂美感、動作表現能力和動作模仿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先對學生進行基本動作的“強化”練習,使學生基本動作方法有一個初步瞭解。如手型、步法以及跳躍移動練習,先學習單個較難掌握的技術動作,然後再進行組合練習。

3、讓學生做小老師去教學,發現並及時糾正錯誤動作

在教學過程中採用以優帶差的教學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由學得較好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充當小老師去教學。教師發現學生在練習中出現的錯誤動作,應及時予以糾正。如果是少數人的錯誤,可用簡短的語言或者是動作的暗示予以引正,如果是多數人的問題,則要求全體停止練習予以糾正。

4、通過分組比賽,提高學生自覺練習的積極性,促進教學任務的完成。每次課的結束前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比賽,看誰的動作完成得好,這樣會大大提高學習效果。學習新操前可以向全校發出舉行新廣播操比賽的通知,引入競爭性,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積極性和集體榮譽感。

廣播體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過高估計學生接受能力,前四節操教授速度過快。

2、學生學習積極性調動不夠,沒有樹立好廣播體操強身心,健體魄的思想,致使個別學生視學習廣播體操爲一種負擔或應付差事。

3、細節動作抓的不夠嚴密。

4、學生協調性急需提高,音樂節奏感不強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