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精選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7.1K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國小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着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此刻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精選23篇)

反思: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係着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教育,就意味着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我以爲:“教師在乎什麼,學生就發展什麼.”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就應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徵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用心教學氣氛。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瞭解宇宙了!我扣之心絃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麼呢?你還想說些什麼?”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爲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於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纔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向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於“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爲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於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於“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務必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爲口渴了個性想喝水,而想喝水並不必須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就應是超多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潛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餘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有關於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透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向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裏……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裏有資源,心裏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後,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着自豪感,飽含着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讚美着……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繫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2

怎樣評價學生

一位老師教學37+5,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說出了很多計算方法,教師臉上閃耀着興奮和自豪。這時候,又有一個學生舉手,教師遲疑了一下,最終還是讓他站起來回答,這位學生說:“老師,黑板上37+5=42,你寫成43了。”教師臉上頓時暗了下來,“哦”了一聲,轉過身把黑板上的題目改了。忽然這位老師又想起了什麼,說:“××雖然平時上課不太用心,但是這天卻很細心,我們表揚他。”學生聽着老師的口令,機械地“啪啪啪”,響起了幾聲掌聲,××同學臉上也不知是什麼表情坐下了。

反思:

這位教師已經認識到激勵性評價的重要性,但只是把它作爲自己實現新課程的一種點綴,而不是發自內心地、由衷地讚歎,教師在表揚的同時有一種“高高在上”的評判味:你平時學習是不認真的,不優秀的。學生聽後的感想如何呢因此,給學生以激勵性評價,不能只是停留在口頭,或者是在需要做時才構成的一種裝飾,它需要時時滲透在教師的教育思想中,處處落實在教師日常的教學行爲之中。而有的老師在處理這樣的課堂尷尬時,以欣賞的眼光去對待學生,學生敢找老師的錯,向權威挑戰,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常常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抓住。這樣不是我們每一位老師所祈求的嗎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3

1、形象思維訓練法:

國小生形象思維潛力較弱,理解事物比較直觀,要領悟文字所表達的,應充分調動他們的形象思維,透過形象思維的引路,把語言文字描繪的情景“轉換”成生動的“圖像”材料,讓學生在身臨其境般的體驗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

我透過讓學生反覆誦讀,獲得課文資料,初步認識後,藉助電教手段播放了“鳥的天堂”錄像,把學生帶進一種特定的評議環境中,學生神情專注而投入,隨後讓學生看着早上沒有鳥的這一棵大榕樹,啓發學生想想說說,“百鳥歡鬧”是一幅怎樣的情景。當再讀到“百鳥歡鬧”這一段時,學生已學沉浸在期中,彷彿身臨其境,而讓學生說說一隻鳥的特寫景頭時,也能說得有聲有色,到達了必須的效果。

2、品詞析句比較法:

文章的組詞成句構段的方法研究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感受潛力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我抓住有關的句子進行比較、揣磨、欣賞,不斷地提高其對語言感知的敏銳程度。

如:教學第8自然段中“這棵榕樹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給我們看,那麼多的綠葉,一簇堆在另一簇上方,不留一點縫隙,翠綠的顏色明亮地在我們的眼前閃耀,似乎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

對於“顫動”、“展示”這兩個關鍵字,引導學生用其他詞來替換。如用“顯示”、“出現”或“抖動”、“晃動”等,用哪組詞更好?在討論、比較中,讓學生體會到“展示”是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突出榕樹的旺盛的生命力;“顫動”是短促而頻繁地振動,課文把微風吹動,陽光照耀下樹葉一閃一閃的樣貌,不但美麗而且動靜結合,顯示了大榕樹那旺盛的不可抗拒的生命力,給人一種生機勃勃的感受。

這樣,關鍵文字抓住屯,學生品出了精妙詞語,咀嚼出了它的神韻,從而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促使學生語感不斷地增強。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4

我的複習提問是問一句學生回答一句的,問了三個問題“什麼是比”“什麼是比值”“怎樣求比值”。但可以打開一點,直接問:你能回顧出以前學過的比的哪些知識?我一聽就感覺出了,自己問的範圍很狹小,如果那樣問,學生的回憶搜索就被打開了,也許學生不僅能想到比,想到比值,還能想到比的各部分名稱,還能想到比的基本性質,這都是和我這節新授課的內容有關聯的,複習一下,對於後面比較比和比例的區別有很大的好處。我又反思“我怎麼沒想到呢?”然後我給自己的解釋是,怕學生打的太開耽誤時間:(後來我又想,只要學生熟練,其實口答幾句話也耽誤不了什麼時間的。。。哎,我們上課總是會在時間上斤斤計較。。。不夠大氣。。。

我在教學例1的時候本來感覺挺簡單的,學生回答的甚至比我想象中的還要好,因爲我課前一再強調要回答完整,其實這節課我們學生回答問題我自己挺滿意的,因爲什麼所以什麼都說的很完整。但可以在這裏滲透正比例的意義,因爲兩個比的比值相等,而它們的比值是什麼呢?就是單價。如果買的本數增多,相應的錢數也就是總價也會隨之增多。這是我沒想到的,我沒能想到這個深度。要反省。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5

《看見》是知名記者和主持人柴靜講述央視十年曆程的自傳性作品,既是柴靜個人的成長告白書,某種程度上亦可視作中國社會十年變遷的備忘錄。十年前她被選擇成爲國家電視臺新聞主播,卻因毫無經驗而遭遇挫敗,非典時期成爲現場記者後,現實生活犬牙交錯的切膚之感,讓她一點一滴脫離外在與自我的束縛,對生活與人性有了更爲寬廣與深厚的理解。

簡簡單單,不粘不滯,這就是新聞人的利落,柴靜的文風,細膩柔婉,可是筆下的容量卻大了許多,是一滴水最終匯入大海的開闊;用字儉省,幾乎沒有修飾語與形容詞,卻剝開生活表面的裝飾,直抵內核的粗糲,擊中要害。

20__年的時候,我還是個桀驁不馴的文藝青年,混跡在豆瓣、天涯,整日“左手倒影,右手年華,以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無病呻吟的範着文藝青年的通病,直到我遇見《看見》,說這是一本打通我“五經六脈”,把我從臆想的生活拽入真實而尖銳生活的“手”一點都不爲過。20__年我在日本留學,每一天都過着白天上課,夜晚打工的生活。忙碌生活讓我沒有時間和朋友過多的聊天,與當地人溝通的吃力讓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去研究日語,身邊的同學都很拼,朝六晚二的作息時間是家常便飯。我通常會在睡前打開這本書,聽她講述20__年非典前線白衣戰士是怎樣用生命抗戰病毒,看他描述盧安克怎樣把青春奉獻給留守兒童的教育......它伴我度過那段最辛苦卻最充實堅定的日子。20__年我再次翻開這本書,柴靜此時因霧霾調查,已經被更多的中國人所熟知,而那本看不夠的《看見》依然帶給我心靈深處最猛烈的震撼,它伴我成長,把我從井底帶到地面,給我力量前行,讓我明白,什麼纔是活着。

柴靜在《看見》裏寫道“就像葉子從痛苦的蜷縮中要用力舒展一樣,人也要從不假思索的矇昧裏掙脫,這纔是活着。”精彩的生活從來沒有舒服二字,沒有力度的活着,如一灘爛泥,任由地心引力癱軟成不成形的模樣,在不假思索的矇昧裏依然睡眼惺忪,無動於衷,對人生沒有目標,對生活沒有規劃,對未來沒有期許。我想這便是很多人在這個年紀裏所處的狀態。去年這樣的一句話在網絡瘋傳“不要在奮鬥的年齡選擇了安逸”。很多人在跨入社會以後,把自我精神貨架上的夢想撤掉,在工作之餘只用飲酒作樂對人生偷稅漏稅,走了二十幾年的路,在工作穩定以後沒有再向前邁過,停止了讀書,停止了學習,停止了思考,停止了對自我精神疆土的開拓。人活着是必須要有慾望的。沒有了慾望的人就像蒼白無力的一張紙,水一泡便柔軟易破,風一吹便隨風而逝。二十出頭就對本該揚帆的人生收起風帆,自滿自足大概是這個階段最大的敵人。《看見》裏的柴靜不斷推翻自我,質疑自我,再重建自我,本身就是一個不滿足自身現狀的過程。

小時候我們有夢想有目標,哪怕夢想是成爲科學家,哪怕目標是考一百分,至少我們在用力的生活,在追逐心中的熱火。長大後我們又怎能忍心做一條沒有夢想的鹹魚,用力活着哪怕肝腦塗地,不求任何人滿意只要對得起自我,生命的廣闊是需要我們歷經磨難才能探尋到的,生命的閃耀是需要我們堅定自律才能採擷到的,願我們能像魯迅先生在《熱風》中期望的那樣:“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能夠在黑暗裏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願你我都能擁有那顆追夢赤子心!永不停歇!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6

1、 關於知識點的勾通。比和比例的概念性知識點有很多,而且這些知識點之間有聯繫。要在一、二節課內複習完所有的概念,並要求學生記住運用,是完全做不到的。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採取用聯想方法,從一個知識點出發,引導學生聯想,把有關知識點串聯成線。由出示比,引出比的概念和比同除法、分數的關係;由引出一般比,到化簡比,最簡整數比;由求比值和化簡比,引出比例概念,再引出正比例、反比例。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進行有序聯想,勾通知識間內在聯繫。形成知識網絡。

2、我先讓學生回憶所學過的這部分知識,通過讓學生小組合作、動手動腦的方式來活躍他們的思維。這樣做增強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讓不同的人得到了不同的發展。

3、在複習課中,練習設計要根據平時教學反饋情況而定,具有針對性。判斷成正反比例關係是本單元教學重點之一,也是學生在解題中出錯率高的地方。通過學生討論正反比例異同和一組習題進行訓練,達到鞏固提高效果。用少量的練習,舉一反三突破知識重難點,起到層層反饋實效。

總的來看,我這堂課還是比較成功的,當然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設計上有些地方還不夠完美,如正反比例解決問題可安排在下節複習課中,這樣教學效果就好了,這些問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着力改進。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7

巴金的《鳥的天堂》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文章。文中描述動靜結合,韻味十足,遣詞造句精妙準確,表達感情充沛細膩,的確是一篇培養學生語感的好文。今年,它早早地出此刻四年級教材中,讓我們執教者有一種欣喜和想教好它的衝動。這篇文章文質兼美,巴金先生深情地向人們展示了自然界的完美。一向以來,我對這篇文章情有獨鍾,因而自認爲備課備得很充分,無論是對作者的遣詞造句,還是表達方法的運用,都有了較深刻的理解。在教學時,我注意激發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意識,讓他們說他們所說,訴他們之真情。一節課下來,雖然沒有藉助多媒體圖文並茂、聲色俱全的優勢給學生傳播課本知識,但學生學習的興趣依然盎然,或許是他們被大榕樹的美麗所感染,被衆鳥紛飛的熱鬧場面所吸引,學習效果很好。

傳統的教法,可按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展開,先學第一次只見到勃勃生機的大榕樹,但沒有見到一隻鳥,再讀第二次看到了鳥兒翻飛,鳥聲悠揚的場面;或者圍繞“爲何能成爲鳥的天堂?”的兩個因素展開教學。本課設計時以讀、悟、說爲基本思想,把“榕樹”與“鳥兒”放在等同的位置上加以品味,教學設計重視語感的培養,突出語文的人文性。因此,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1、感受榕樹的勃勃生機和“鳥兒翻飛”、“鳥聲悠揚”的場面。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語感。3、初步學會換位思考,養成辯證思維的習慣。其教學過程根據課文特點、單元訓練重點和多媒體課件的特點,從培養學生“自主感悟,發展語感”出發,主要以朗讀感受、自主感悟、換位再讀再悟、拓展延伸幾個環節來展開。

朗讀感悟第一課時教學後學生對課文資料已有了必須的瞭解,因此,本節課的重點是研讀二、三段,即作者兩次經過鳥的天堂時看到的不一樣景象,在回顧課文資料後,讓學生挑選出描述榕樹與鳥兒的段落來讀。在讀、評的過程中,學生對這些重點段落有了整體的感悟。

自主感悟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採用學生自主選取(在描述榕樹與鳥的段落中任選其一)、自主研讀(品味描述榕樹或鳥的語言文字)、自主感悟(用第一人稱介紹榕樹或鳥的魅力)的方法,用心引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教學中,讓學生分別以“樹”和“鳥”的身份讚美自我,從中培養自尊、自愛、自信,使每個學生的聰慧、可愛、悟性和靈氣都表露了出來,做到了人文一致,人文合璧;讓學生始終有用心的閱讀心理,從讀中感受到榕樹的勃勃生機和“鳥兒翻飛”、“鳥聲悠揚”的場面,從中獲得了愉悅,獲得了對人生價值的感悟,獲得了人文精神的昇華。

換位整和、再悟教學時,引導學生深究榕樹與鳥的關係,進而互換主角,進行再讀再悟,使學生從整體上感悟、瞭解“鳥的天堂”的含義,使學生同時學會欣賞別人,我即是樹,你即是鳥,樹和鳥互相欣賞構成整體;我和你也互相欣賞,互助互勵,讓學生真正做到了認識自我,欣賞別人。那裏滲透了換位思考的意識,讓學生從小養成辯證地、全面地看問題的習慣。這樣處理既基於教材,又超越教材,爲學生人生的光彩塗了一層亮麗的底色。

拓展延伸我以課文資料“一隻小畫眉站在一根小枝上興奮的唱着,它的歌聲真好聽”引導學生想像。讓他們圍繞“如果你是小畫眉,你會唱些什麼?”進行交流,引導學生經歷從讀到悟,最後到表達的一個完整的語言文字學習過程。

朗讀訓練這是本課另一個較成功之處,主要採用自主朗讀,談感悟的方法。《鳥的天堂》這篇課文語言質樸,意境優美,感情真摯,很適合學生自我去體會,去領悟。我抓住寫樹和鳥的幾個重點段落的閱讀,從“分”到“合”,讓學生充分感受“樹”和“鳥”互相依存的融洽關係,感悟大自然中無處不在的整體和諧性,使學生實現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昇華,進一步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尊重學生,發揚民主,張揚個性,把更多的空間和時光讓給學生,讓學生自我去揣摩,去感悟。因此,我這樣引導學生學習:

1、抓段落,談感悟。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說說喜歡榕樹還是鳥兒,並陳述自我喜歡的原因。

2、抓句子,談感悟。在學生暢談喜歡段落的基礎上,先引導學生找出自我喜歡的句子,反覆閱讀,細細品味,從文章的字裏行間去尋找美。再組織學生討論,來談感受,談見解,在交流中,去再現生機勃勃的大榕樹,去再現鳥兒在枝頭歡唱,去感受美的畫面、美的韻律、美的語言、美的生命、美的情感……

3、抓品讀,促感悟。這是一篇訓練學生朗讀的好課文。在教學引導學生“品讀”。讓學生自我選取喜歡的段落,自已朗讀,自我感受是否讀出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後在小組中讀,推薦讀等。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8

本單元的課文,有的是不同作家寫相同的動物,如豐子愷和葉.諾索夫同寫鵝,有的是同一作家寫不同的動物如老舍先生寫的貓和母雞。但在同一單元中同時出現兩篇不同國家不同作家寫的同一種動物──鵝,這是過去教材中不曾出現的,而鵝這種動物在兩位作家筆下既具有相同之處又具有不同之處.在教學<<白公鵝>>時如果注意和<<白鵝>>進行對比教學,學生會對課文理解得更深刻同時對文章的寫法會有所感悟。

比如這兩篇課文教學的重難點,都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體會“白鵝”的特點。如果能通過比較兩篇課文寫法的異同,感受作者語言各自鮮明的特點,將會使教學事半功倍。《白鵝》是從鵝的叫聲、步態、吃相上敘述鵝的高傲的特點,把鵝稱做“鵝老爺”。《白公鵝》是從鵝的慢條斯理、不慌不忙和爭搶淺水灘的趣事寫出它“海軍上將”的特點。雖然兩位作者都喜愛鵝,但敘述的語氣不同,豐子愷更多的是善意的掖揄,而葉諾索夫更多的是欣賞,並且語調輕鬆,頗有調侃的味道。

通過對比,總結出兩篇文章都運用了擬人手法,使鵝都的形象變得鮮活.兩篇文章都是先介紹鵝的特點,再具體描寫.都是“傲”,但各有各的“傲”。同時都運用了反語來表達對鵝的喜愛.這樣,不僅讓學生體會到了鵝的特點,而且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特點,比較了兩位作家的不同寫作風格,還教會了他們運用反話寫作文的方法,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教學這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詞語教學上,重視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白公鵝》最後一句寫到“用它和鮮白菜一起熬湯喝——那它就要大吃一驚了”爲什麼這裏是熬(āo)(第一聲)而不是(áo)(第二聲)。“熬”在字典裏有兩種讀音āo和áo,前者的解釋是烹調方法,把蔬菜放在水裏煮:熬白菜、熬豆腐。後者解釋爲①把糧食等放在水裏,煮成糊狀,煮粥;②爲了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所含水分、雜質,把東西放在容器久煮:煮鹽,煮藥。③忍受(疼痛或尖刻的生活等):熬夜,熬苦日子。顯然聯繫上下文,是把白公鵝與蔬菜放在一起久煮,所以是第一聲。

當學生提出“榮膺”一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說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猜想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猜一猜。馬上就有學生說是“當上”“成爲”,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說,你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說,成爲海軍上將一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說,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漣漪”一詞,我引導學生從字形看,這個詞語一定與什麼有關?孩子們馬上說出是水,因爲兩個字的部首都是三點水。一個孩子說是“波浪”,我一邊用手比畫大波浪,一邊問:這樣的波浪能叫“漣漪”嗎?孩子們意識到“漣漪”是細小的波紋。再如“耀武揚威”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藉機引導學生注意這個詞語的構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詞上有什麼特點?隨着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麼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9

反思過去,許多感慨,酸甜苦辣一應俱全。思想品德課主要任務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在國中階段,思品教師要教育、啓發、幫忙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要求教師務必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品德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資料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到達教學目的。反思以往,結合自我的教學,淺談幾點反思體會。

一、要自覺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潛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質,務必紮紮實實地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學習。隨着改革深化和社會發展,政治理論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絕不能滿足於學歷達標和原有的知識,務必不斷學習,不斷更新知識,才能使自我的認識適應發展的需要。知識是相關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豐富的知識尤其現實知識,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使教學生動風趣、得心應手、遊刃有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求知的慾望。但是,應對知識爆炸時代,我們所掌握的知識往往難以跟上形勢的發展。所以必須要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汲取新知識,豐富其他學科知識,跟上時代的節拍。不斷進行教學反思,記取和總結自我的教育教學經驗,努力使自我的教育教學少走彎路,讓學生樂意理解。有學生對我說過:“老師,我本來對思品課是沒興趣,喜歡你上課,纔對思品課產生興趣”。爲了充電,我經常買書,不管是教育教學方面的書籍,還是雜誌,歷史,經濟,心理訪談等。儘可能常與學生及社會上不一樣層次的人交往,在教學中加以運用。豐富課堂教學,加之我本人的豐富經歷,常以我自身的經歷說給學生聽,也許纔有如此效果吧。

2.勇於反思。老師要有淵博、深厚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還需勇於反思,敢於應對和改善自我的偏差和錯誤,才能不斷提高自我的業務潛力,這就要求老師用心參與教學研究,結合實際、因材施教、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不斷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質教育。我幾乎每上一節課後,都對自我本節課寫上那麼一兩句,有時不用多。不斷反思,時時提醒自我,本節課學生反映狀況怎樣?學生的每一句話我都會在意。記得有一次,上課時有個學生悄悄地對我說:“老師,您以後能把一節課資料講完嗎?”原先我上課時,備課的資料在上課有時不能按時完成,除了隨機加的資料之外,關鍵在於我語言還不夠簡潔。我聽了這句話後,把這句話寫在備課本上時時提醒自我,的確不能再這樣了。這本身就是教學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難做到,但常反省自我還是能夠的。

3.爲人師表。正人先正已,老師務必以高尚的師德爲學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舉止帶動學生修心立品。這就需要老師做到:①在言論上,要對國家對社會對學生負責,對社會有不一樣看法,也不能在學生中大發言論,誤導學生,學生對社會的認識還不成熟。②在舉止上,要時時處處爲人師表,要求學生做到的,老師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話不是很好,語速快,講課時我就提醒自我注意。當我普通話發音不準或有錯別字時,學生能及時指出幫忙我改正。這些都是我這幾年的收穫。正因爲我能正確對待我所犯的錯,學生也深受影響。記得一次在九年級(2)班上課,有學生在課堂上違犯紀律了,當時我也不能準確明白是誰,但我說了一句,犯錯誤沒關係,只要承認錯誤並改正,我們大家都會原諒他的。說完,就有個同學站起來了。當時我真的很高興,不是學生犯錯,而是不用我去一個個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尷尬,更重要的是學生認識自我的錯誤,並敢於承認自我的錯誤。

4.老師要尊重學生。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點,學生尊重老師是就應的,但老師也就應尊重學生的權利,尊重學生的特長、個性和人格。有的老師總是一廂情願替學生“着想”,認爲自我是爲學生好,而常常忽略學生的權利。於是,上課經常拖堂,擠佔學生的課間活動時光,隨便把學生的小課挪用,作業沒完沒了,久而久之難免學生厭倦、反感。甚至自我做法欠妥當,也不敢應對。記得上學期,有一次上課時,也許因此刻會考思想品德課只作爲畢業,學生不太在乎。一個成績還比較好的學生覺得聽課沒興趣,就抄寫英語。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當時我特生氣,將她的筆記本當着同學的面撕成兩半。頓時,教室很安靜,因爲大家明白我一般狀況是不會生氣的。在一片沉寂中,繼續將資料上完。課後我與學生談話瞭解她的想法,我給她道歉,學生也承認了她的錯。再次上課時,我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給這位學生道歉。有學生不理解,說上思想品德課寫英語就是不對啊!對此我沒多解釋,主要說明了教師也會犯錯誤。記得很清楚,當時班上同學給我鼓了掌。這樣,我贏得了學生的信任,很多學生有什麼心理話經常找我說,甚至請我爲他們出主意。我尊重了學生,學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課的學生,還是沒上課的學生對我都很親近。這也許是作爲教師比較幸福的事了。

5.老師要持續快樂心態。只有老師的簡單快樂教學,才能使學生樂於接近老師樂於理解教育,才能感染學生快樂情愫。當然,老師也是人,在現實生活中,有種.種的煩惱和不如意,要持續快樂的心態好難。但只要本着以學生爲重,以教書育人爲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應對學生時摒棄懊惱,調節自我的情緒,持續好情緒,把微笑帶給學生。常到學生中間看看,關心學生的痛癢,和學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課時,兩位學生在座位上因一點小事吵起來。當時我也很生氣,臉沉下來,流露出不高興的情緒。學生都說,老師請別生氣,生氣會老的。我樂了,趕緊調節好情緒繼續上課,課後又單獨找學生談了話,解決了問題。因此,我與學生的關係相處是比較融洽的。因此在學期結束時,學生給我打的分,還是蠻高的。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礎理論知識,務必堅持“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改善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的形式是多樣的,我根據不一樣教學資料,結合學生實際,採用不一樣的教學方式,如:“探求式、導讀式、討論式”等。無論採取怎樣的方式,總之,要體現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面向全體學生,全面發展的教學原則。到達傳授知識,提高學生政治理論知識水平,又發揮德育功能,提高學生道德覺悟和政治素質,使知與行統一。因此,每學完一節資料,只要是與學生活學習有關的,我幾乎都要學生反省自我的行爲,引導他們學着解決遇到的問題。例如,七年級年級學生剛進入國中學習,對中學的學習有很多不適應,我在講完“學習新天地”的資料後,還經常問問學生學習狀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忙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爲他們的良師益友。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也就是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思想品德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就是學到相關知識的時候,讓學生結合社會調查採訪,聯繫自身和同學的實際,開闊學生的視野,進一步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理論和改革開放推動着我國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然後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寫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品德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素質教育效果。例如,針對學生厭學,在講“珍惜受教育權利,履行受教育義務”時,思考學生去落後農村不方便,我結合學生實際,讓學生上網蒐集落後學校條件的相關資料和圖片,加上自我搜集的,做成課件,透過和我們學校的條件比較,展示給學生,讓他們感受農村尤其山區學生不容易,學習條件不好甚至惡劣,生活環境那麼艱苦仍然努力學習,激發學生對學習的求知慾。

反思帶來的收穫我感受頗深,如今也嚐到了必須的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我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0

我從事國中思品課教學工作接近十年。回顧教學經歷,有苦也有樂。現結合自我工作實際進行反思,回味成功與不足。

一、依據教材,傳授知識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依據教材,精心設計問題,創設情境,用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主動提問,有重點的解決所遇到的問題和疑難,到達教學相長的效果。我做到:1、深刻把握教材,依據課本設計問題;2、密切聯繫實際,認真分析解決。教師既聯繫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又培養學生學會提問、學會分析、學會解決問題的潛力;3、教師注意從小處着手,從大處着眼,把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環境”與社會的“大環境”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客觀看待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分析原因,探求解決途徑和辦法,擁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人生觀、價值觀。

二、理解掌握,及時複習訓練。

教師將課本讀薄,深刻把握課本,把課本放入教學的“大環境”——時代背景和“小環境”——教學背景中,把課本讀厚,賦予課本以豐富的,讓學生充分理解、掌握,獲取知識和技能。課堂上,我做到了:1、深入淺出,引經據典,問題互動,讓學生充分理解課本;2、不失時機,創設情境,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自我的學習、生活實踐,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內化教學資料,深刻領會課本,讀懂課本;3、及時帶給時光、空間,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記憶、理解,將課本納入心中;4、展示必須數量、質量上乘的練習題,與新課標接軌,與會考銜接,限定時光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千差萬別,學生參差不齊。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學習“自主、互動”六步教學法,學習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用先進的教學手段武裝自我,更新教育教學觀念,跟上新課改的發展要求,以先進的理念引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教學要因教師的個性、潛力而異,不能搞“一刀切”,千課一律;

第二、教學要因學生的整體素質而異,不一樣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教,既能使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又能使層次不一的學生不一樣程度上得到發展,對每個學生進行自信教育、感恩教育;相信每個學生都能學好中學思品課;鼓勵每個差生認識自我、戰勝自我、超越自我。

第三、教學要因教學的環境而異。不一樣地方的教學環境都不一樣,我們要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條件和手段,因地制宜,選取適宜的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努力提高教學成績,實現好的教學效果。

第四、注重過程管理,提高課堂效益,做到堂堂清。每堂課要紮實、高效。做到知識、潛力的全面提高;及時“溫故”適時“知新”防止遺忘,做實做細複習工作,建立學習備忘錄,全程監控,努力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第五、堅持以人爲本,一切爲了學生,爲了一切學生,突出人文關懷,發揮思想品德課的優勢,提升學生思想品德、人格魅力,爲學好其它學科打好思想基礎,做好思想支持!

總之,思品課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每位教師堅持不懈,勇於創新,在課程改革的春風吹拂下,我們教師都要抓住時機,爲教育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1

今天上了這節複習課,總體感覺還可以,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我設計的內容還是比較多的,知識鏈接、自主學習、合作探究、鞏固練習、拓展延伸等,而且由於比和比例是這學期的重點內容,在期會考試之前也是系統複習過的,所以本節課我出的練習題在難度上是有,特別是合作探究的兩道題,1、學校要鋪地板,18平方米的房間需用方磚360塊,用同樣大小的方磚鋪地,30平方米的房間需要多少塊?(用比例解)

2、麪粉廠5天磨出麪粉400噸,照這樣計算,又生產了25天,一共生產了多少噸?(用比例解)

第一道題,很多學生順着我設下的陷阱跳了進去,把它寫成了反比例,這點可以看出學生還是在分析題意上有很大的足,急於下筆,缺乏思考,不能認真分析。第二題由於在以前的複習中也是重點強調的所以出錯率還是比較低的。

其次就是概念部分,在找出比、除法、分數的聯繫和區別時。,很多學生竟不知道分數值這一個概念,有很多揣測的詞都出來了,什麼分值、數值等,這說明學生在基本概念的掌握上還是缺乏準確性的。

最後就是拓展延伸,一座房屋的地面鋪方磚,用邊長爲5分米的方磚需要20__塊,若改成邊長4分米的方磚需要多少塊?這個學生在合作探究見過這個類型的題了,還是能正確的判斷是成反比例的,但是依然有程度較好的餓學生依然沒有跨過陷阱,用邊長去乘塊數了。

以上集中類型的題,是常見易錯題,每次講後學生都能掌握,但是隻要隔幾天,就忘記了,我想學生還是不能深刻的理解其中的含義,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複習中我們要根據複習的策略和遺忘規律,及時複習,反覆強調,這樣才能做到熟練掌握。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2

反省並不是失敗的表現,也並不是意味着不成功,其實反省也是另一種成功。

兩個人解同樣的一道題難度很高的數學題,他們遇到同樣的困難都請教於老師。而一個人很快就聽懂了便覺得很滿足,另一個人聽的不太懂便開始反省自己的理解方法,而且找了很多例題練習,最後終於理解的很透徹。而且也從中領悟到很多解題技巧。

再一次兩個人遇到難題時,最先理解的那個人卻還沒有通過自我反省後理解的那個人會做題了。

其實失敗與成功的距離在於反省,反省也是另一種成功。

有兩個登山者約好一起去登山,通過多年攀登的經驗,甲登山者認爲要登上頂峯沒有捷徑可言,只有踏踏實實一步一步的往上攀登,只要有足夠的體力堅持不懈就能登上頂峯。而乙呢,他覺得登山只靠體力是不行的,也需要技巧。便開始反省是不是登山的技巧自己還沒有完全領悟,還是登山也要考慮一些環境因素餘自身因素之間的關係。

通過反省,乙登山者領悟到了環境因素也會影響自身因素,兩者應相互協調以及互補,這樣就會收益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果然兩個登山者在登山時,乙登山者最先到達了頂峯,也看出來了山頂“最美”的那一道風景。

成功並不是沒有捷徑,只是需要我們在反省中找到它。

反省中的人並不是畏懼困難的弱者,而是在默默積蓄力量,在尋找自己的缺點,在虛心檢討自己,在尋找自己的缺失,最後將會爆炸出自己的小宇宙。懂的反省的人,其實也就有了另一種成功。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3

在我教學的這幾年來看,我發現大多數同學們不能正確的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課的教學目標是要培養學生們的聽說讀寫潛力。所以呢這天寫的這篇《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是來檢討自我教學上的不足,也期望能與大家交流,共同進步,把知識更好的傳播給學生們。

一、掌控好課堂

首先要精心備課,以“一覽衆山小”的氣度走入課堂。教師要擁有駕馭課堂的本領,就務必對教學資料深諳在心。每上一篇新課,我都會先認真吃透教材,獨立地研讀課文,把自我探究的全過程摘要地記錄下來,在這個基礎上再去看教參,讀資料,將自我的見解同別人的見解比較,理性地決定取捨,內化成自我獨到的見解。這樣在課堂上,我才能站在作者的立場上與學生對話,提高自我的駕馭教材的潛力,做到上課得心應手,遊刃有餘。只有用心備好每一節課,才能在教學過程中信心百倍,促使學生上好語文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其次要把握好課堂教學邏輯順序,當好“引路人”。教師要在短暫的45分鐘將教學任務完成,講課邏輯十分重要。每上一堂課,對教學程序的安排,我都會在草稿本上寫好幾遍,反覆琢磨,想了再否,否了再改,直到覺得流程貼合教學邏輯,貼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纔敢定度。

再次要創設寬鬆、自由的課堂教學環境,讓語文的課堂閃射着學生的靈性。教育就是用一朵雲去推動另一朵雲,用一棵樹去搖動另一棵樹,轉載請保留此鏈接!。的確,教育從本質上講,不是傳輸,不是給與,而是一種師生間的平等交往和心靈對話。但是,這種對話有着極其複雜的存在方式,或有形,或無聲,或外顯,或內隱,隨時隨地藏匿在師生的交往活動之中。我在課堂上總是儘量微笑着應對學生,以一種善意的、平等的姿態站在講臺上,不斷稱讚學生的點滴進步,鼓勵學生用心發言,說出獨立見解。

二、點燃激情,用愛心開啓智慧之門

對於語文課堂要有激情。“學生不是填充知識的容器,而是正待點燃的火把”,教師便是點燃每一個火把的人。老師的精神狀態是影響教學氛圍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爲老師一走進教室,學生就會受到感染。如果教師精神飽滿,言語充滿情感,學生就會感到精神煥發;如果教師一臉病態,無精打采,說話有氣無力,學生就會覺得壓抑。我每一次走進課堂儘量做到興高采烈鬥志昂揚,用自身的語言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爲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飽含激情了學生纔會願意跟着你學,愛聽你講課。

對於學生要有激情。常言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月有圓缺,學有遲速。學生的差異性必然存在。著名教育家韓鳳珍說過:“難教育的孩子,都是失去自尊心的孩子;所有好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強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計地保護孩子最寶貴的東西――自尊心”。我每次批評學生,都是說,你這樣好,那樣好,明白嗎?老師很喜歡你,對你充滿了期望,只有一點不好,如果改掉它,你就是十分完美的甚至值得老師崇拜的學生。學生聽了會受多大的鼓舞啊。對學生的這種激勵,別的不說,只從對我們語文課堂的教學來講,就是最神奇的催化劑。當然,對於後進生,我們往往都會有恨鐵不成鋼的想法啊。但是如果站到更高的角度來看問題,也許我們的心胸就開闊了。我班有位聽話的女生屢考不好,爲了不挫傷其用心性,我在她的試卷上寫了幾句鼓勵的話:春天的花奼紫嫣紅,多漂亮啊。但是爲什麼有的花先開,有的花後開呢?只是因爲各自的

本性不一樣。遲開的花不但同樣美麗嬌豔,而且往往花期更長,更易得到蜜蜂蝴蝶的眷顧。真誠地告訴你,你不是比別人笨,而只是一朵遲開的花而已!”在以後的語文課上,我總能看到她對我投來的信任的眼神。是啊,一滴水能夠潤活一朵花,然後美麗一個世界,老師的愛心就是滋潤心田的水。

三、抓好作文教學,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有機結合

作文教學與素質教育的關係十分密切,作文教學是素質教育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作文教學中貫徹素質教育思想,也是大面積提高語文教學成績的重要措施。如何抓好作文教學,我們七年級語文組在備課組長的引領下,發揚羣體智慧的優勢,採取一系列簡便有效的措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開展“三個一”的活動。解決作文無話寫的問題

1、每一天摘抄一個精美語段,(利用語文課強化背誦積累,在教室後面黑板牆開闢“今日語言積累”專欄,展示班上習作精彩語段或學生摘抄的美段。)

2、每週一篇週記,(題目來自教材篇目或閱讀材料中的訓練點)

3、每週一篇美文摘抄、評點

(二)激發興趣,解決不願寫的問題

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往往以自我的學習興趣爲轉移,當他們對學習產生興趣時,總是用心主動地學習。因此,我主要採取了三條措施,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提高用心性,使學生願寫作文。

1、兩頭激發興趣。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我注重抓尖子學生和後進生兩個方面,做到抓兩頭促中間。對尖子生多下工夫、多指導,鼓勵拔尖,用尖子生領路。對後進生,注意他們的點滴進步,多表揚、多指導,鼓勵進步,從而激起全體學生的作文興趣。

2、發表激發興趣。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根據學生髮表欲強的心理,認真辦好黑板報和牆報,對優秀作文講評之後就搞一個專欄刊登出來,還定期把學生作文編印成一個小冊子讓大家學習借鑑。並用心組織學生參加各類作文競賽,還把一些優秀作文推薦給有關報刊、媒體等。學生每當看到自我的作文或同學的作文獲獎或發表,都十分高興和激動,從而激發起了寫好作文的興趣。

(三)將閱讀寫作同步進行,解決不能寫的問題

具體措施是在課堂教學中,把一篇文質優美的文章既當閱讀材料訓練又當作作文範文來講。我首先讓學生自讀,自我感悟,自我提出問題,然後交流,我透過對學生的問題歸類,整理出一套出題、答題的規範體系。

(四).注重作文的評改,解決寫不美的問題

另外,我注重透過作文了解學生的性格、生活、愛好等各方面狀況,評語不拘泥於文章形式。學生寫作文有時說出自我的心裏話,訴說自我的煩惱和困惑或不滿,我根據各個學生的狀況勉勵之,開導之,班上一自尊心強的女生因考試失利在作文中流露出消極情緒,我給她寫了幾句話:“堅定不是一種思想,而是一串串的腳印,漆黑的夜晚是光亮的前奏,心揣信念,夢想就在腳下。”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又看到了她燦爛的笑臉。如果老師把寫作文看成純粹技術性的練習,不關心作文的資料,就會失去了解學生內心世界的絕好機會。作爲教師,要時刻牢記教書是爲了育人,不要當教書匠,要當教育者。作爲語文教師要確立“大語文”的指導思想。

以上所說但是是重複了每一位老師日常所做,在今後的教學中,我將立足課堂這塊試驗田每一天做到四個一點點:比規定的多做一點點,比規定的做好一點點;比規定的早做一點點;比規定的巧做一點點;拋掉外在浮躁,“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雲捲雲舒。”以一個學者的姿態站在講臺上,與學生對話,做一個快樂的播種者。還有像《九年級語文教學反思》這樣的文章我會一向寫下去,在反思中完善自我。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4

比和比例這部分裏容,概念多,有比較抽象,很多概念既有聯繫又有區別,諸如“比”和“比例”,“求比值”和“化簡比”等,學生很容易混淆,尤其是在應用正、反比例的概念進行判斷,解決實際問題時盲目亂猜的現象極爲常見。因此,在總複習時要把這部分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運用知識的內在聯繫,促進正遷移,防止負遷移,鞏固知識,提高能力。

《比和比例》屬於概念課,爲了讓學生對比和比例的知識形成整體的認識,又能把握住知識之間的聯繫和區別,達成觸類旁通,一舉多得,我將比和比例的知識對比複習,深化基本概念。當問學生“關於比和比例我們已經知道了些什麼?”時,同學們講了很多,同時也深深感到這些知識點如果這樣處理的話會顯得零亂、無序、缺乏系統化。

理清知識體系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要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教師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幫助、點撥和補充。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5

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比和比例知識的複習”,下面就本課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學設計思路作如下說明:

1、關於知識點的複習與鞏固。比和比例這部分內容的概念較多,知識點比較複雜,而且這些知識點之間都有聯繫。因此,在一個課時之內完成所有的複習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本課屬於複習環節的第一課時,即知識點的複習與再現。在教學設計上,我採用的方法是通過讓學生任意說出一個比,來練習求比值的方法,再說出另外一個與它相等的比引出比例的意義,儘可能做到將零散的知識點貫穿成線,幫助學生建構知識體系。在教師指導下,學生有序地聯想,最終形成知識網絡。

2、在學生回顧知識點的過程中,我採用講練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回顧一部分知識,再安排相應的練習,使知識逐漸清晰地呈現出來,從而達到內化的目的。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正、反比例的複習,通過正反比例的意義和顯著特徵,幫助學生更好的比較判斷正反比例。最後安排適當拓展,讓學生舉例說出生活中的正反比例的情況,使學生徹底掌握所學知識,突破知識重難點,做到層層反饋。訓練,達到鞏固提高效果。用少量的練習,舉一反三。

總體來看,我設計的本堂課比較紮實,關注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積極主動的情感。當然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教學設計方面不夠精緻和創新,練習的密度稍顯不足,時間分配也不夠合理。我會在今後的複習課教學中多學習、多用心,爭取上好每一節複習課。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6

一學期轉眼即逝,反思過去,有許多的感慨,酸甜苦辣皆俱全。思想政治課是老師在塑造學生完美的心靈;個性是在國中階段,上思想政治課的老師要教育、啓發、幫忙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爲此,就要求老師務必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思想政治課如何激發學生學習品德課的興趣、使教學資料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到達教學目的。反思以往,很有必要,爲此淺談點滴體會。

一、政治老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打鐵先要自身硬”,實施素質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師的自身素質,老師的素質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身的專業知識要紮實,更新,業務潛力要提高;二是老師的言行修養、道德覺悟要提高。這是素質教育的基礎,也是推行素質教育的先決條件。

二、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國中思想政治素質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教學。使學生較好地掌握課本的基礎理論知識,務必堅持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原則,改善教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教學中,運用“讀、議、講、測”是課堂教學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我時時問學生學習狀況,針對學生中存在的問題,加以引導。幫忙她們解決學習生活中的難題,成爲她們的良師益友。課堂上我鼓勵學生大膽表現自我。

三、利用好社會大課堂,與社會實踐相結合。

理論聯繫實際,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國中政治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其主要方式是走出去和請進來。同時結合實際,在第二課堂活動中舉行時事演講,辯論賽、政治小論文。這樣,使學習生動活潑,在思想政治課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昇華,從而激發學生對社會主義建設理論追求慾望和創新精神,有效地提高學生政治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效果。

反思帶來的快樂我感受頗深,如今嚐到了甜頭。“親其師,信其道”。受學生歡迎和喜愛的老師,往往對學生產生一種親和力,對學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樂老師就是教育教學的快樂,就有學生學習生活的快樂。這就是新型師生關係要求做到的,儘管做得還不好,還需不斷學習新的教學、教育理念,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7

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隨時關注學生思維的活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一課,教材中安排的教學過程是讓學生進行計算後引出比例的意義和比例的基本性質。如果按這樣的教學過程進行教學,我們很難找到在這節課的教學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發展的幫助,也就很難“幫助學生學會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就成了一句空話。

教無定法,好的教學方法無疑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授課效率。從目前情況看,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仍停留在灌輸、填鴨、教師講學生聽的初級階段,教學效果較差。

比例應用題這部分內容是在學過比例的意義和性質,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是比和比例知識的綜合運用。教材首先說明應用正、反比例的知識可以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例1教學應用正比例的意義來解的基本應用題。爲了加強知識之間的聯繫,先讓學生用以前學過的方法解答,然後教學用比例的知識解答。通過方框中的說明突出了怎樣進行思考的過程,特別強調了要判斷題目中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什麼比例關係,以及列出比例式所需的相等關係,然後再設未知數,列出等式解答,並在解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想一想,如果改變例1題目裏的條件和問題該怎樣解答。

成比例的量,在生活實際中應用很廣,這裏使學生學習用比例的知識來解答,在原有認識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其他方法解答同一題目,概括出一般規律。通過解答使學生進一步熟練地判斷成正比例的量,從而加深對正比例意義的理解。有利於溝通知識間的聯繫,也爲中學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中應用比例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做較好的準備。同時,由於解答時是根據比例意義來列等式,又可以鞏固和加深對所學的簡易方程的認識。所以,在教學上要十分重視從舊知識引申出新知識,在這過程中,蘊涵了抽象概括的方法,運用這個概括對新的實際問題進行判斷,這是數學學習所特有的能力。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用比例解應用題,同學們回顧一下:用比例解應用題的步驟是怎樣的?

生1:第一步

判斷題中的量成什麼比例;

生2:第二步

設X

生3:第三步

列出含有X的比例式;

生4:第四步

解答並檢驗。

師:很好。同學們把解答比例應用題的步驟歸納得很好,確實我們在用比例解應用題時要先判斷題中的量成什麼比例,再按比例的方法列出比例式,然後解答和檢驗。下面請同學們按照這樣的方法完成下面的幾道題。(出示準備的練習題)

我帶領學生把用比例解應用題的方法整理、歸納得天衣無縫,這樣的小結對學生的當前解題確有幫助,或許在提示用比例方法解應用題時是不會出錯的。但新課程強調的是面向學生的未來,試想想,這樣的小結會給學生的將來帶來什麼?

由於把用比例解應用題歸結爲這樣的四步,學生在解題時按照這樣的四步也許是不會錯的,但實際上用比例解應用題時,有的也不必一定要按照這樣的四步,儘可能簡單的列出算式,可以用多種方法列出比例式的題就出不來好效果了。學生的思維訓練做不到靈活開放了。更不用說通過練習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品質了。

通過對這節課的總結,我意識到教師的教要以學生的發展爲基準,把學生的學放到主要地位上來,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模式。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8

在長期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高中學生愛好歷史卻不愛上歷史課,愛看歷史影片、歷史課外讀物,卻不愛讀歷史教科書。學生不喜歡歷史課既有教材的原因,也有教師教學的因素,歷史教材本來就繁瑣枯燥,再加上教師傳統的填鴨式的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的教學方法,以至於很多學生“談史色變”。那麼如何激發學生對歷史課的學習興趣,想必是每一位歷史教育工作者經常思考的問題。對此,我結合自身實踐、摸索、思考構成了一些粗淺的認識,拿來與大家分享。

一、讓學生認識學習歷史的重要性

歷史雖然作爲一門考試升學的科目,但是我們不能只是爲了應付考試而學習歷史。歷史是人類過去的活動,紛繁複雜、豐富多彩,它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記憶,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歷史系的戴安娜·諾維茨教授說:“沒有歷史頭腦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覺醒來,他們就不明白自己是誰了。

歷史科是一門綜合學科,資料廣泛,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方面。歷史的學習對於人尤其是對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在構成中的青少年學生更加重要。中華民族歷來重視歷史學習,歷史學家司馬遷說:“有國者,不能夠不知《春秋》”;偉大領袖毛澤東熟讀二十四史。古人說得更好:“學史使人明智”,確實如此,使學生認識學習歷史在認識社會、決定社會問題等方面的獨特作用,認識到歷史很重要,學習歷史不只是大學聯考的需要,更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

二、激發學習興趣,達成學習目標

實踐證明,培養學生的學史興趣是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打開智慧的一把鑰匙,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努力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對於學習活動有重要好處,它能夠幫忙學生進一步明確歷史學習的社會好處,喚起學習歷史的熱情,激發更大的學習慾望與更強的學習動力。

1.針對教材的枯燥無味,教師在備課時要多蒐集相關的歷史小故事,儘量選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在歷史故事中灌輸着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歷史文化,傳遞人文精神,樹立起民族氣節和培養高尚的人格情操,老師講的簡單,學生們學的簡單,何樂而不爲呢!

2.恰如其分的使用多媒體及網絡資源,創設形象直觀的歷史情境,把遠的拉近把虛的變實,把抽象的變具體,製作優秀課件、剪輯影像資料,豐富學生的試聽感受,渲染愉悅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在歷史教學中,提問是十分重要的一種教學手段,它與課堂氣氛的關係很大。有提問而又得當,就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集中,並處於用心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往往一堂課的重點部分透過一到兩個高質量的提問就能解決。而這一到兩個提問往往能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所以教師在課後的教學反思中把自己精心設計的這一到兩個提問記下來,日積月累,就會從中悟出提問的技巧。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三、改變單一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自主、探究、合作、體驗的教學改革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是教與學相互作用的過程,既對立又統一,在這對矛盾中,雙方都是用心因素,把兩者的用心因素充分調動起來,以教促學,以學促教,以學促學,使整個教學過程處於共振、互動和合作之中,這就是所謂的“互動式”教學模式。《歷史課程標準》“課程的基本理念”也要求“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用心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潛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所以歷史學習,應在學生主體自學、預習的基礎上,鼓勵學生提出疑問,大膽質疑,對重大歷史人物、事件進行有創意的評價。隨着課改的進行,許多教育工作者在這些方面做出了許多大膽的嘗試。能夠讓學生組成討論小組,就某些歷史專題問題,合作學習,探究辯論。更應讓學生走出校園,走出課堂,走進社會,從事研究性學習,引領學生了解社會、關注民生,培養學生人文情懷,提高學生治史潛力。組織歷史辯論會、一分鐘的歷史演講、撰寫歷史小論文、組織歷史文物參觀考察等。活動中,學生不僅僅提高了學史興趣,同學之間也增進了解,師生之間也加強了溝通。學生在撰寫“抗美援朝利弊談”中,還走訪老人,進行訪談,增進了對社會、民生的瞭解。只要能起到好的教學效果,不同的教學模式都能夠嘗試一下。

四、老師要建構起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的師生關係

俗話說“愛屋及烏”。不論什麼課程,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自然就對老師講的課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也就是說要想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務必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對老師的親切感,創造一個師生心理相容的良好環境。老師要尊重學生,要鼓勵學生張揚個性,和學生多溝通,多交流,尤其要幫學生清掃心靈的垃圾。古希臘散文家普羅塔戈說:“頭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點燃的火把”。老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點亮學生心靈之燈。所以我們歷史教師要利用自己的職業優勢,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幫忙、團結、友愛、共同進步的良好關係。學生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樂其道。在教學活動中相容的師生關係直接影響着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心理相容能提高教學效果。

五、結束語

總之,針對目前學生認爲學習歷史課沒有用,學習是爲了應付考試的實際,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教育時要貫徹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學用結合原則,闡述歷史課的實用性和有效性,以提高學生的潛力爲教學中心,若長久堅持,學生就會從“爲用而學”發展到“越學越有用”、“越有用越想學”的境界,這也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19

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主要以培養孩子們對英語的興趣爲主展開,主要讓孩子們在簡單的課堂環境下感受簡單的英語,並嘗試着用簡單的英語口語進行日常的交流。

在教學中,爲學生創設情景,例如藉助圖片、玩具等引出教學資料,根據學生們的生活體驗,如喜歡什麼食物、喜歡什麼顏色等引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從聽聽說說、讀讀認認、唱唱玩玩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潛力。

形式多樣的競賽和遊戲激發情景。遊戲也迎合國小生愛玩的天性,寓教於樂;競賽則永遠是一劑課堂的興奮劑,培養他們合作協調潛力和適者生存、優勝劣汰的意識。如本學期針對英語學習的四項基本技能:聽、說、讀、寫。我推出了人人爭做小明星的競賽項目,具體有:朗讀小明星—培養他們正確的語音語調;詞彙無敵星—積累豐富的詞彙量;多才多藝星—訓練他們創造英語的用心性和團隊合作的潛力;詩歌天王星—培養他們學英語、說英語的興趣。他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在單項競賽中這些學生心裏充滿成就感,更自信,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20

近幾年一直擔任國小英語教學工作。因爲所處的學校是農村國小,一般班容量不會超過20個學生。按常理來說,班級小,應該更便於管理,便於輔導學生,教學質量應該超過五六十個人的大班級。可是,我們的教學成績往往跟不上大班。無疑,我們平時的工作也是紮紮實實的,可爲什麼成績不理想呢?經過反思。我發現問題主要出在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優秀的學生容易流失。由於百花坪國小所處的地理位置特殊,離實驗國小很近,加上我校的硬件設施跟不上實驗國小本部,所以很多家長存在疑慮,覺得自己的孩子還比較聰明,成績還不錯,就會想盡辦法轉到實驗國小去。所以越到高年級,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學生留在我校的就很少了。所以我們的教育對象一般都是智商平平或者存在一定缺陷的學生,從而增加了我們的教學難度。

第二,家長基本不能輔導學生的家庭作業。由於我校學生都是農村子女,且有很多孩子是單親家庭、留守兒童或者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家長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檢查輔導孩子的家庭作業。所以學生白天所學的知識鞏固很差。往往是佈置的家庭作業白天還要重新講解一遍,這樣久導致我們的課堂教學時間不夠用,覺得很難完成教學任務。

第三,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和競爭意識。由於班級小。優秀的孩子更是不多,孩子們缺乏榜樣力量,缺乏上進意識,所以很多孩子習慣平庸,不求上進,老師佈置的任務也不愛好好完成。

第四,教師自身教學方法的改進力度不夠。大多教師還是在一味的時間加汗水,使教學過程中教師教得疲憊,學生學的疲憊,效果也不明顯。

綜上種.種客觀情況,我們在教學上要有所突破。我覺得不能再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必須標新立異,另闢蹊徑,摸索出更適應小班級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經過分析,我得出一下幾點淺見:

第一,因人而異,量體裁衣。由於班級小,我們可以清清楚楚的瞭解每位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就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佈置不同的作業,是成績好的學生不覺得無所事事,也讓成績差的學生減少困難,增加信心。

第二,自主學習,探索發現。改變傳統的教學思維,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拋開書本內容對我們的束縛,改變老師設計好的教學思路,大膽放手。不要怕學生想不到,更不要怕學生犯錯誤。讓學生去自主學習,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做點撥,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體,體會成功的快樂,從而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第三,互幫互助,共同進步。將班上優秀的學生搭配起來,一一對應來輔導。讓他(她)們共同進步。還可以適當的進行一些小組競賽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積極性。這樣的小組合作既然通過成績好的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鞏固了所學知識,溫故而知新,又讓跟不上的孩子隨時都可以請教。

第四,改變教法,寓教於樂。由於我校學生缺乏家庭輔導,缺乏學習的積極性。我們必須想辦法讓教學活動快樂起來。向課堂四十分鐘要質量。在國小英語教學教學中,可以用遊戲教學法、口語交際法、動作教學法、情景模擬法等多種多樣的方法來增加學生的印象,讓學生以輕鬆的心情學習。

讓每個孩子都健康成長,是普天下教師的共同心願。我希望有一天,我們農村小班級的孩子個個都是與衆不同的精英!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21

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普遍重視。我從事了十年的國中英語教學,對國小英語教學的認識不是很深刻,從日常工作中的點點滴滴,總結了以下幾點反思:

不管在哪個年級都存在優生和差生,但是在英語課中差生和中差生存在居多,每次面對這些學生我都覺得很頭疼,農村孩子並不像城裏孩子,有好的成長環境和學習環境,孩子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農村孩子是沒有這種學習條件的,我在上課時讓個別學生讀,我反覆領他們讀,再叫起來還是不會讀,我那時氣得臉紅脖子粗,有時會狠狠的兇他們,但之後想想這樣是不行的,越是這樣兇他們,他們越不知所措,越不知該怎樣學,反而會起反作用。應多想一些方法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

對待學生要寬嚴相濟,展示出個人魅力。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學生喜歡哪個老師就喜歡哪個學科,英語老師一般不擔任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肯定要稍微遜色一些,在教育學生過程中,總是以寬容的態度來關心他們的學習和思想,但是寬容不等於放縱,該嚴格的必須嚴格,我在平時作業佈置不多但一定要及時完成。對於一些書寫亂的學生,也要求他們給予修改或者重寫。讓他們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於背誦,我採用分層檢查,按能力來佈置作業,爭取讓他們每個人都能完成作業,獲得成功感。這種做法不僅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也能使學生對老師產生親切感但又不失去威信。

教學方式要靈活多樣。國小英語教學中,要儘量多創設一些情境和活動來組織教學,不需要太花哨的遊戲,而且在教學中不能遊戲過多而忽略了主要的教學內容的講解和訓練,喧賓奪主,上成遊戲課。它主要是爲教學內容服務,比如講解一個難題時可以是同桌討論,小組討論,學生代表上臺講解,老師講解等多種形式。

把握教學要面面俱到。國小英語教學要特別注意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和發展,但是在目前的英語教學現狀中,往往是顧此失彼,特別是如何正確地寫,是一大教學困惑和難題。我針對這一問題,在平時的教學中,在課堂上加強了這幾個方面的訓練,在聽的方面,我儘量使用標準的發音和語氣語調給學生良好的示範,還儘可能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來給學生多種視聽空間,在說的方面,除了一般的問和答的操練之外,還創設了多種教學情景和教學內容來給學生充分而全面的操練,在讀的方面,我除了常規讀課文外,還多一些給學生閱讀一些小故事,這樣多層次的學習可以切實地解決學生閱讀量缺乏的問題,在寫的方面。我在完成一般的筆頭作業外,還在五、六年級鼓勵學生寫英語小短文。這樣多層次、全方位的聽說讀寫的訓練也爲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紮實的基礎。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及時的肯定和及時的表揚,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學習英語所帶來的成功感,這是一個很好的辦法。通過及時的表揚和鼓勵,使孩子們得到滿足感,從而激起更強的求知慾,不要吝嗇我們的表揚,適時的表揚與鼓勵是課堂的“潤滑劑”

作爲一個普通的國小英語教師有些方面我還做得不夠好,但是,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不斷的積累教學經驗,不斷的探索和學習,肯定會有進步的,成爲一名高素質的英語老師。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22

誰都知道聽別人的課,可以彌補自己的不足,即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上一週,學校組織了學習洋思大比武,因爲我沒有參加,所以對這項活動知知甚少,以至於組長通知時,我也沒在意,但後來想去聽課時,卻不知道哪一個班,導致了我一節洋思課也沒有聽。當時我有一些後悔,但轉念一想,又沒有人管,不聽就不聽了,自我安慰了一下。可過了幾天,校領導批評了我們,一是自己小組推出的課,並沒有代表全組的水平;二是對於聽課的態度不端正。這反映出個人的懶散和備課組的不協調,不合作。校領導在會上的每一句話都使我很慚愧,我才教了三年書,還不是一個成熟的老師,卻開始變的這麼浮躁和不謙虛,放鬆了自己。同時,也對自己是一個對比,平時說學生,常常不自覺,老師不逼,就不好好幹,回頭看看自己又何嘗不是呢?校領導不說就自我放鬆,像這樣子怎能教出優秀的學生呢?又如何管理好學生呢?教書育人,師德爲先,校領導給我們開完這個會後,我覺得自己有一些偏離了軌道,我要認真反思,找回原來的我,不忘自己的目標——爭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

個人的反思報告5篇5

今天上午在灤平一小聽了三位老師的彙報課,下午在職教中心進行了評課和生本教育培訓,我認爲對我這種非科班出身、半路出家的人來說特別的有用。希望這樣的活動以後能越來越多,幫助像我一樣的年輕教師提高水平,爭取早日成爲名師,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現把我的收穫彙報如下:

一、對生本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以前看到生本教育感到陌生,查閱了資料也都是理論,懂得的一知半解。今天真正懂得了生本教育的三部曲:前置性學習,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展示。最重要的是今天的講解是結合課堂實際進行的,深入淺出,讓我理解的更到位。

二、一直以爲升本課堂老師會更輕鬆,現在發現生本課堂對於老師來說不是更輕鬆,而是肩上的壓力越來越大。生本課堂上,學生自由發言,想法千奇百怪,很多時候超乎我們的想象,在課下備課時我們不可能備到,對教師的課堂調控水平、應變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來的教師應該是知識博大精深,能力超羣的。

三、生本課堂上學生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但教師的主導作用更不可以忽視。教師在課堂上不僅僅是傾聽者,還是引導者、調控者。如果課堂上教師不注意引導,讓課堂跑偏,那麼是十分可怕的。

四、生本教育的三部曲環環相扣,每一步都有學問。前置性作業的佈置要基礎、簡單、開放、把握重點。每一節課該如何去佈置,需要教師深思熟慮。小組合作交流中教師該怎麼去做,怎麼去發現也是有學問的。小組合作展示中如何引導學生,引導到那個程度合適也是有學問的。具體這些都要從實踐中去探索,思考。

生本教育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有助於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養成。就我所教班級的目前情況來看,開展生本教育還有一定的難度。試過幾次,參與的學生寥寥無幾,沒有成功。有自己的原因,也有學生的原因,很多學生不具有良好的作業完成習慣,更別提前置性作業了,加之家裏的各方面條件也有限。但是我不會氣餒,還會繼續努力,一步步往前走,爭取早日實現升本教育。

老師個人的教學反思 篇23

1、重視詞語教學,教給學生理解詞語的方法。

始終覺得詞語教學是閱讀教學非常重要的部分,理解詞語的過程是詞彙積累的過程,也是閱讀理解的過程。當前的語文課堂強調“悟”,而這種“悟”往往只偏重於人文方面,重視作者情感的體會,而忽略了語言文字本身的特點,忽略了寫作特色的感悟。而詞語學習正是最基礎的語文。所以,在平時的課堂上我一向重視詞語教學。如果從公開教學的角度看,感覺今天的課堂上可能在詞語學習上化的時間有些多,但從教學的過程和效果看,感覺比較滿意。

如學生提出“榮膺”一詞不理解,我問:平時我們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可以怎樣理解?學生說查字典、聯繫上下文猜想意思。於是,我讓學生找到相應的句子,讀一讀,然後猜一猜。馬上就有學生說是“當上”“成爲”,這是孩子最簡單的換詞獲得的理解;我再引導:怎樣地當上?“光榮地當上、榮幸地成了”;我說,你是怎樣體會到的?有的學生說,成爲海軍上將一定是件光榮的事,有的說,從“榮膺”的“榮”知道。雖然這個過程化了較多的時間,但讓孩子們經歷了學習理解的過程,學到了理解詞語的方法。又如“漣漪”一詞,我引導學生從字形看,這個詞語一定與什麼有關?孩子們馬上說出是水,因爲兩個字的部首都是三點水。一個孩子說是“波浪”,我一邊用手比畫大波浪,一邊問:這樣的波浪能叫“漣漪”嗎?孩子們意識到“漣漪”是細小的波紋。再如“耀武揚威”一詞的理解,我引導學生想想每個字的意思,學生就體會到是“炫耀武力,宣揚威風”。我藉機引導學生注意這個詞語的構詞方法:這個詞語在構詞上有什麼特點?隨着我手的指點,學生明白了“耀”和“揚”意思相近,“武”和“威”意思相近。我再讓學生想象,“耀武揚威”是什麼樣子,從而體會詞語的感情色彩。

本節課在詞語教學上最大的失誤是多音字的學習,這課多音字比較多,如果把多音字列成一行,引導學生讀一讀,可能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

2、重視了品詞析句,提高學生語言的欣賞能力。

課文第二自然段用總起—分述的結構描寫了鵝走路時慢條斯理的樣子,語言形象具體,值得細細品讀。我引導學生通過品味重點詞語、想象情景、比較體會等方法欣賞課文語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