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0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1.15W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

《音樂家海頓》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安排的內容是在西方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交響樂之父”——奧地利音樂家約瑟夫·海頓的作品。在音樂家故事中,以本課的兩首聽賞曲目《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和《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爲線索,講述了兩首首作品命名的由來,並根據這兩首交響曲在力度上的突出特點,穿插了“力度術語和記號”的學習,使學生在交響曲的聽賞中,獲得關於力度表現力的第一印象,爲學生今後學習和運用力度記號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精選20篇)

由於孩子們對於“聽賞”的興趣不甚高昂,特別是像本課的這種無歌詞的交響樂作品,我採取了由故事中的曲名由來聽賞音樂的辦法來激發學生聽賞的興趣。

在導入本課時,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聽音樂看故事,瞭解音樂家小檔案。學生一看是“聽賞音樂”,都露出了頹喪的表情。於是,我從孩子們爭議的作曲家國籍“奧地利”的“地”入手,糾正讀音後再將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到音樂家上,進而開始音樂家的故事。並事先告訴孩子們故事中介紹了音樂家海頓兩首作品命名的由來,讀故事後告訴我是哪兩首作品。讓孩子們有針對性的讀故事。

《第四十五交響曲》爲什麼叫《告別》?孩子們用語言簡述後,我讓孩子們帶着介紹的一知半解聽音樂,說說初聽後的感受。很多孩子都發現了曲首的音樂旋律強,好像有很多樂器在演奏,快結束時音樂旋律很弱,好像都沒有演奏者了。我在肯定孩子們的發現後,我要求孩子們再聽音樂,在聽到有演奏着的離開時“舉手”示意我。有了針對性,孩子們聽的自然也就認真了。

隨着故事的發展,我將聽賞曲目引導到《第九十四交響曲》上,從它的別名《驚愕》上來激發學生聽賞的興趣。爲了保持學生們的興趣,我沒有要他們聽全曲感受爲什麼叫“驚愕”,而是讓他們先聽樂曲短小的主旋律。旋律中的ff記號,讓孩子們“驚愕”的不得了,對樂曲的聽賞興趣也有了。接着,我讓孩子們自己發現書上書寫的主旋律中,是什麼記號讓他們覺得“驚愕”,從而引入對力度記號的學習。通過“拍手”和“模唱”幹活搜力度加號的變化後,再來聽《第九十四交響曲》,學生對力度記號改變樂曲風格的表現方法也有了一個瞭解。

這堂聽賞課,孩子們參與是非常積極的,在對力度的表現上也是非常的有興趣。教師通過講解、提示,啓發了孩子們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聽賞興趣。無聊的交響樂也能靜下心來聽賞了,音樂知識的學習也不再枯燥,爲孩子們今後的感受和鑑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2

一、把握學生心理特徵,從而對課堂紀律進行調控

這學期我任教低年級的音樂課程,在音樂課堂上,前幾分鐘,同學們的配合還是相當不錯,但是很快課堂就出現難以收拾的“熱鬧”。記得在第一節音樂課的時候,因爲我並沒有很好了解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在上課後15分鐘還沒有進入主題,使課堂出現鬧哄哄的情況,當時我只會發脾氣,所以最後使得學生和教師也出現比較僵的情況。這樣一來,學生對老師的好感也消失,同時也影響到老師的教學質量。後來我查閱了相關書籍,知道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他們都是集中力時間比較短,因此必須把握好課堂的前15分鐘,提高課堂的效率。爲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安排做了相關的調整,我通常把師生問候,練聲及複習前一首曲目的時間把握在前5分鐘。通過簡短的導入然後直奔主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很好掌握本節課的重點及難點知識。而導入的方式也必須引起學生的興趣,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他們對於動畫視頻導入,故事導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導入都是相當感興趣,。因此說,把握好學生的心理特徵,課堂的效率已經可以提高一半。

二、用先唱歌后識譜的方法強化聽覺

在音樂課中,學生們對於唱譜從來不感興趣,反而感覺到乏味。剛開始我對這情況並沒有摸着頭腦,還以爲是他們偷懶。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因此先唱歌、後識譜與先識譜、後唱歌在教學目的上並不矛盾。對此我作出以下的改善,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並讓學生和着音樂做簡單的律動,使學生對音樂有了聽覺上的印象,爲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鋪墊。然後讓學生欣賞歌曲、感受音樂,從而激發起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再通過讓學生唱歌,在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歌譜中的難點,使學生在識譜時降低難度,讓學生感覺識譜並不太難,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加深對音樂的熱愛。

三、讓樂器和舞蹈走進課堂

在音樂課中我發現,每當課上接觸到樂器或者舞蹈,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但卻是老跟不上節奏。

樂器和舞蹈在課堂的恰當運用,是可以把課堂的氣氛變得最活躍。而且樂器和舞蹈是很好地培訓學生的節奏感。對於剛剛接觸接觸音樂的同學,他們會覺得學習節奏是一大難點,如果只是簡簡單單叫他們跟着老師來拍掌,這樣枯燥的學習是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此在某些節奏性強的歌曲中,我會嘗試多用樂器來在輔導,先讓學生跟着我有嘴和手同時打節奏,並強調嘴和手要一致。然後我再作樂器示範,最後每組學生中挑選幾位出來表演,學生學習的效果很理想。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3

《音樂家海頓》是湘教版四年級上冊的第三單元,安排的內容是在西方音樂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交響樂之父”——奧地利音樂家約瑟夫·海頓的作品。在音樂家故事中,以本課的兩首聽賞曲目《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和《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爲線索,講述了兩首首作品命名的由來,並根據這兩首交響曲在力度上的突出特點,穿插了“力度術語和記號”的學習,使學生在交響曲的聽賞中,獲得關於力度表現力的第一印象,爲學生今後學習和運用力度記號奠定良好的基礎。

由於孩子們對於“聽賞”的興趣不甚高昂,特別是像本課的這種無歌詞的交響樂作品,我採取了由故事中的曲名由來聽賞音樂的辦法來激發學生聽賞的興趣。

在導入本課時,我先讓孩子們自己聽音樂看故事,瞭解音樂家小檔案。學生一看是“聽賞音樂”,都露出了頹喪的表情。於是,我從孩子們爭議的作曲家國籍“奧地利”的“地”入手,糾正讀音後再將孩子們的興趣引導到音樂家上,進而開始音樂家的故事。並事先告訴孩子們故事中介紹了音樂家海頓兩首作品命名的由來,讀故事後告訴我是哪兩首作品。讓孩子們有針對性的讀故事。

《第四十五交響曲》爲什麼叫《告別》?孩子們用語言簡述後,我讓孩子們帶着介紹的一知半解聽音樂,說說初聽後的感受。很多孩子都發現了曲首的音樂旋律強,好像有很多樂器在演奏,快結束時音樂旋律很弱,好像都沒有演奏者了。我在肯定孩子們的發現後,我要求孩子們再聽音樂,在聽到有演奏着的離開時“舉手”示意我。有了針對性,孩子們聽的自然也就認真了。

隨着故事的發展,我將聽賞曲目引導到《第九十四交響曲》上,從它的別名《驚愕》上來激發學生聽賞的興趣。爲了保持學生們的興趣,我沒有要他們聽全曲感受爲什麼叫“驚愕”,而是讓他們先聽樂曲短小的主旋律。旋律中的ff記號,讓孩子們“驚愕”的不得了,對樂曲的聽賞興趣也有了。接着,我讓孩子們自己發現書上書寫的主旋律中,是什麼記號讓他們覺得“驚愕”,從而引入對力度記號的學習。通過“拍手”和“模唱”幹活搜力度加號的變化後,再來聽《第九十四交響曲》,學生對力度記號改變樂曲風格的表現方法也有了一個瞭解。

這堂聽賞課,孩子們參與是非常積極的,在對力度的表現上也是非常的有興趣。教師通過講解、提示,啓發了孩子們的思維,激發了他們的聽賞興趣。無聊的交響樂也能靜下心來聽賞了,音樂知識的學習也不再枯燥,爲孩子們今後的感受和鑑賞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4

《對花》是一首河北民歌,是我國北方廣泛流傳的一種小調。通過讓學生學習歌曲《對花》,學習手絹舞,從中瞭解華北民間音樂的地域風格色彩,使學生了解熱愛祖國的民間音樂文化,體現弘揚民族音樂的重要理念。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用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音調來演唱歌曲《對花》。本課的兩個音樂知識(對唱和表演唱;上滑音)的學習我放在唱歌的教學中,一方面,我要讓學生在學習歌曲的活動中去進行對唱和表演唱,另一方面,兩個知識點與對花調的風格形式緊密相關,如:曲調中的上滑音正是凸現了其他地域色彩的裝飾,演唱是要準確的把握歌曲的地方風格,就必須唱好上滑音。

本課的教學難點在體會歌曲的地方特色,自主的運用手絹舞這種形式表現歌曲《對花》。引導學生在學習歌曲的過程中創編歌詞、進行表演。所以在介紹手絹舞時把舞蹈的要求講的清楚,使學生易於接受,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並能準確的跟着歌曲的節奏表演。在創編歌詞的時候,教師要注意做到心中有數,瞭解一年四季花開的自然生長規律,瞭解花卉的名字,以免張冠李戴。在示範是還可以提到“反對花”即由冬季對起倒攤到春季。讓學生用逆向思維方式想問題。

在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把握中,我把歌曲教學做爲重點,從舞蹈導入歌曲時我啓發學生說說用什麼演唱形式表現愉快的心情,讓學生說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進而導入表演唱和對唱,層層深入,引入歌曲《對花》。在這個環節的把握上教師要注意語言的的巧妙設計在上滑音演唱時教師讓學生髮現樂譜上的記號,從而講解上滑音,讓學生通過對比的演唱加深學生對上滑音的印象。在表演唱時要注意用情緒來感染學生,帶動學生,並能準確的跟着歌曲的節奏表演。把歌舞的生動活潑表現出來。

在本節課的設計時,我感覺自己對本課的一些設計聽、唱、跳、創編等環節中都與以往設計類似,所以在唱歌環節的設計上,我採用了分句對唱的方法。在設計本課的導入時,我也絞盡腦汁的想了很多方法,如:遊戲法,情景導入法、師生表演法、等等,最後我採用“變魔術”的方法,變出手絹,讓常見的手絹花出示起來比較新穎。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以審美爲核心的基本理念,貫穿於整個教學活動中,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人格。教師還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基本動作、學習歌曲、創編歌詞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本課學習河北民歌,讓學生了解了河北民歌和河北民間舞蹈,弘揚了民族音樂,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情操。體現新課標“弘揚了民族音樂”的新理念。同時,在教學中我還要改掉一些不足。像:沒有把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教師的表情還不夠,情緒不夠,沒有用自己的激情去感染學生,不能充分調動課堂的氣氛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太平穩。在語言組織表達上要更親切更有趣,示範時要表情更豐富,表演時要更誇張到位,學生才能感受到教師的個人的魅力,才能把歌曲的情緒很好的表現出來。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5

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同樣的教學方式方法,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反應,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教師不斷地調整教學的方式方法,針對學生音樂基礎差的特點,在使用音樂新教材的同時,想方設法,找資料,給學生補基礎,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具體爲:

1、每一節的新授課都要課下好好準備,在課堂上安排一定時間觀看光碟,對各單元內容作介紹,學生以欣賞爲主,達到開拓視野、提高審美能力的目的。

2、對樂理知識的教學,從基礎抓起,每堂課選幾節樂譜視唱。讓學生學會劃拍、打節奏、哼曲調,逐步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3、利用多媒體、電視、音響等設備,向學生介紹一些民歌、名曲,作爲補充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邊聽音樂、邊哼歌譜,反覆練習,學生識譜能力有明顯提高。

4、課內讓學生上臺演唱,培養他們的參與、實踐能力,與此同時,老師也要和學生一其互動,這樣老師參與進來的課,學生在上課中就會情緒高漲,使音樂課上得更加生動活躍,課堂氣氛就比較好。

當然,如何調動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後還須努力.學生們需要美,追求美,那麼我希望音樂課能給他們提供一個空間,讓他們踏上尋找美,感受美的道路。在以後的教學生涯中,我要做一名音樂文化的傳播者,把愛和音樂給予學生,只要我不斷努力加強自身的音樂修養和人文修養,總有一天,學生們一定更加熱愛音樂,我相信,在我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們是開心的!快樂的!只要我們多花些心思,我相信學生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從而感悟他們純真的心靈。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6

歌曲《理髮師》是國小一年級第二冊的音樂課教學內容。目的是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生活中很多的聲音都是優美動聽的,並且能讓孩子們感受勞動時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導入設計爲通過幾個工具來猜測老爺爺的職業,講幾種工具發出的聲音帶着節奏念出來:小剪刀啊剪起來啊咔嚓咔嚓······這一系列的導入安排旨在引起學生注意,並將歌曲中反覆出現的節奏型學會。

然後我讓孩子們進行角色扮演情景劇——理髮,在即興情景劇表演中孩子們表演得很好,他們表演的內容比我想象中要豐富很多。

在歌曲的教學中,主要讓學生用了跟唱法來學唱歌曲。先讓學生來聽辨歌曲中出現的兩種聲音(咔嚓咔嚓、沙沙沙),然後用打擊樂來爲歌曲伴奏等等,這樣不同的方法來潛移默化地加深學生對歌曲旋律的熟悉。所以當讓學生來學唱歌曲時,基本沒有什麼困難,孩子們順理成章的學會了這首歌曲。

總體來說,本節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的,但也從中表現出來幾個方面的不足:

1、在歌曲的教學中,有點急於求成,細節的東西沒有做好。學生的演唱習慣、包括簡單的一些歌曲分析和處理,都只是用簡單的幾句話一帶而過了。

2、在即興創作表演的環節,只着重安排了臺上學生的參與,對其他學生沒有給與足夠的關注和引導,臺下的學生只是做了一個旁觀者,他們沒有實現真正的參與其中的表現。這也是本節課的遺憾之處。

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徵,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經過了精心的設計,才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對學生才能起到更深刻的影響。相信好的教學過程一定會讓學生久久難忘、回味無窮的!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7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文章,文章生動地記錄了阿炳熱愛音樂,爲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於同命運抗爭的故事,音樂記載了他苦難坎坷的一生。

教學時,我先讓學生聽一段二胡曲——《二泉映月》,將學生帶入《二泉映月》那優美的旋律中,然後讓學生初讀課文,感受文章所述內容,從而讓學生帶着對學習這篇的憧憬進入精讀課文的學習中。

本課教學重難點是體會樂曲旋律變化及樂曲豐富的內涵。教學中,我讓學生先感受“心”,因爲有了心,才能領略內涵,才能聽懂音樂。再讓學生讀文,劃出描寫景色的句子,在讀中想象。找句子也要用心,用心讀了,才能用心找出相應描寫二泉映月這一處景色的句子。所以,學生能用心找到這些,我及時表揚鼓勵,肯定這種做法,同時也示意其他學生學習這種做法,才能學好本課。

找到句子之後讓學生通過讀了解阿炳遭受了怎樣的坎坷,體會“坎坷”時,我抓住重點句讓學生讀文體會,創設情境,進一步體會,在反覆地品讀中感悟,又在感悟中去品讀,從而能深入瞭解阿炳不平靜的內心世界,爲理解《二泉映月》這首樂曲作好鋪墊。再進一步體會阿炳,還是通過讀表現出阿炳的心聲。孩子們充滿智慧的體驗,閃耀着一顆顆亮晶晶的“童心”。

最後昇華感情,欣賞阿炳從心中流淌出來的世界名曲。在樂曲的感染之下,學生又一次投入地談體會,那抑揚頓挫的語調飽含着對樂曲的欣賞,那真情流露的眼神流淌着對阿炳的崇敬。開始,我播放樂曲的柔和的一段,幫助學生理解無錫二泉的美麗風光,緩緩流淌,彷彿流進了我們的心田。然後,播放樂曲的高潮部分,幫助學生理解阿炳的坎坷經歷,體會阿炳對命運的抗爭,引起學生的共鳴。我又播放樂曲的結尾部分,讓學生體會到阿炳用全身心在創作樂曲,他已經深深地久久地沉醉在藝術情懷中了。

整節課,學生都是在音樂的氛圍中,不僅享受了阿炳的藝術作品,更是學習到了阿炳熱愛生活,敢於同命運抗爭的精神。課文幫助學生理解音樂,感染學生的情感。

通過學習,學生收穫很多,他們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感悟,進入了阿炳的內心世界。從阿炳二胡曲那優美的旋律中,讀出了阿炳對家鄉的熱愛,對音樂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同命運的抗爭,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激起學生對阿炳的同情。另外課外資料的蒐集與閱讀也加深了學生對阿炳的瞭解。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8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唱歌曲,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爲祖國統一而努力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用較深的氣息支持的發聲方法演唱抒情歌曲的能力。

2.通過講解及學唱歌曲,使學生初步掌握切分音的唱法。

重點難點:

1.以情帶聲演唱歌曲,用較深的氣息支持演唱歌曲。

2.掌握切分音、G大調和e小調、F大調和d小調等音樂知識。

教具準備: 課件、電子琴

教學過程:

一、教師彈琴,學生伴着音樂進入教室

二、導課:

1.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歌曲,在學習之前呢,我們先來看一段錄像,然後告訴我你們看完錄像後的思想感情和錄像中所表達的深刻含義是什麼?(欣賞小品《一張郵票》片斷,內容:一箇中國臺灣姑娘爲自己在中國臺灣生活50年不能回家見亡母的爺爺尋找風箏郵票的故事) 學生回答。

2.講述半屏山一山兩分的民間傳說。

師:迴歸祖國母親的懷抱是中國臺灣人民與大陸人民共同的心願,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聆聽臺灣同胞們是如何用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無限熱愛的!(聽歌曲)

三、新授課:

1.切分節奏學習:

教師講解、教授節奏時值,打法。

2.學習歌曲:

a 請學生朗讀歌詞,理解歌詞中所表達的深刻意義。

b 聽錄音,熟悉旋律。

c 學生跟琴視唱旋律,錯處老師指導改正;在熟悉 樂譜的基礎上,跟琴演唱歌詞。

d 分析歌曲及其演唱風格(略) 在分析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完美小結

同學們我們今天學習的這首歌曲意味深長,感人至深。中國臺灣是我們祖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人民同的心願,我們這節是音樂課,但是請不要把它看作一堂普通的音樂唱歌課,在歌曲中同學們一定學會了很多,懂得了很多,那麼我們就在這首帶着無數中國人民心聲的歌曲中結束我們今天的課吧!(演唱歌曲)

教學反思:

這節課我體會最深的是在教學中必須抓住教材的特點,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創設情景,用多種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其營造一種愉快和諧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在愉悅中學到知識、增強學生的自學、創新、合作能力。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9

由於《小螺號》這首是孩子非常熟悉的,幾乎90%的孩子一聽便會唱,所以我所選擇的內容是《小螺號》第二課時,以運用音樂符號爲主的一節唱歌課。由力度記號作爲切入點。

重點是讓孩子們通過對力度記號作用的瞭解,學會將力度記號運用到音樂當中,並且從中感受力度記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因此,確定了兩個教學目標、四個教學環節。1、通過感受、運用力度記號讓學生了解音樂符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並試着用音樂符號來表現歌曲。這個目標的實現我是用模仿海聲;遊戲:漲潮、落潮讓學生來感受力度記號的表現力,讓學生討論如何將力度記號用到歌曲中,是爲了讓學生了解音樂符號所賦予音樂的表現力,在音樂中起的作用。2、通過想象大海的表情、模仿大海的聲音、聆聽《海》《大海風暴》和表演《小螺號》,讓學生感受不同的力度對音樂形象、情緒、情感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變幻與神奇,培養學生了解大自然、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0

《噢!蘇珊娜》是一首美國鄉村歌曲,情緒比較歡快,活潑,這也是我選擇這首歌曲上公開課的原因之一。下面我就對我備課以及課後做一個反思。

第一,剛拿到教師公開課的時間表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課被安排在了十二月二十五日,這一天剛好是聖誕節,我就開始想“怎樣才能把課與聖誕節聯繫在一起”。後來我選擇了《蘇珊娜》這一課,歌曲的情緒非常歡快,學生必定喜歡,而蘇珊娜是一個美國小姑娘的名字,因此,我聯想到由蘇珊娜這個人物貫穿整個課堂,由蘇珊娜帶領大家去參加神祕的“聖誕舞會”,這樣不僅與聖誕節聯繫在一起,而且學生也會喜歡。

第二,《蘇珊娜》這一課講述了蘇珊娜長途跋涉的尋找自己的朋友,其中“找朋友”是一個關鍵詞,我立刻聯想到了學生在幼兒園學過的歌曲《找朋友》,之後我用找朋友的遊戲做一個情景導入:一位同學拉着蘇珊娜(娃娃)的手並且要介紹給自己的好朋友,依此類推。這個遊戲正好可以點題《蘇珊娜》,又可以點到歌曲中找朋友的內容,學生也比較喜歡,效果還不錯,但是遊戲的時間過長,使導入有點拖沓,我想可以減少幾個同學參與遊戲,這樣時間會安排的更合理。

第三,由於這首歌曲是英文翻譯過來的,歌詞特別的拗口,裏面還有兩處美國的地名“阿拉巴馬”“路易斯安那州”,學生先有節奏讀歌詞的話相對來說比較困難,所以我排除了先讀歌詞。還有一處難點就是弱起小節,弱起小節又稱不完整小節,這個難點要解釋起來比較複雜,學生也未必能聽得懂,還有一處重點就是跑跳步和邀請舞的學習,怎樣才能把這些串在一起呢?我想了又想,可以用闖關的方式,用蘇珊娜貫穿這一課,用找朋友的遊戲導入,然後蘇珊娜要帶大家去參加聖誕舞會,但是大門需要學生完成三個任務才能開啓,第一關:考驗同學們的耳朵,聽音樂說出情緒,第二關,考驗眼睛與歌喉,由於歌詞比較難,我先從旋律開始學起,讓學生找不同的旋律並且學唱譜子,然後我用了一個“拼一拼”的遊戲,讓同學們把歌曲的譜子拼了出來,並用“啦”唱出來,之後再讀歌詞,學生就學得很快了。而弱起小節,我運用了在每一句後面拍兩下手的方法,讓學生感受歌曲的開頭是怎樣從前奏過渡到歌曲的。這一點學生完成的並不太好,拍的有一點亂,我應該講得慢一點,把方法再說的準確些就更好了。最後的一關是舞蹈的展示,我加入了男女不同邀請舞的動作,學生學得很快,氣氛也很活躍。最後在大家學完歌曲,“大門”開啓後,我用了幾張好看的圖片吸引着學生的目光,之外還有一個簡短的自編歌詞,學生也完成的比較好,整體來說流程比較順暢。

整堂課下來學生學習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但是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歌詞還需要給學生說得再細緻一點,導入時間過長,而且總結性的語言不夠準確,在以後的時間裏還要多聽其他老師的課,與其他老師多交流,才能累積自己的教學經驗。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1

教學完課文《音樂巨人貝多芬》,感觸最深的就是:時代在發展前進,當今 是信息時代,資訊傳媒發達,我們的學生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渠道非常廣泛, 速度非常迅速。我們教師永遠不能低估學生的智慧。

我們的語文教材中選用的課文蘊含着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 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資料的反應也往往是多元的,因此作爲教師,我們 應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語文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也應尊重學生學習過 程的獨特體驗。我們在教學時,應改變傳統的“傳授式”的教學方式和學生“ 模仿式”的學習方式,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原有的認知結構,關注學生 的內心體驗和獨特感受,鼓勵他們不同的理解。只要真正以學生爲主體,給 學生提供表現、思考、創造的機會,他們都樂於學習。尤其是在教學過程和 設計上,注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認知的積極性,尊重學生自己的感悟和體驗 ,採用合作與會話的方式,使每個學生把具有個性色彩的感受、理解得到了 豐富與完善,使個人在自主閱讀中生成的疑問得到了解決。

按照《新課標》的精神,我們教師不能像以前那樣完全佔着主動地位, 霸着講臺照本宣科給學生滿堂灌,不再是教學的主宰者,而是教學的組織者 和促進者,是平等的參與者,就教材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學生有足夠的時 間和機會提出自己的見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對教材有深刻的認識和充 分的準備,對課堂設計就需要傾注更多的智慧和心血,並且具備較強的隨機 應變和駕馭調控課堂的能力。我們教師只有以溫和的面容,期待的目光,鼓 勵的語言,平等的態度,營造一種民主開放的課堂氣氛,讓每個學生都擁有 舒展的心靈,思考的大腦,讓感情碰撞感情,思想碰撞思想,讓思想的溪流 匯成浩瀚的江河,讓思想的火花匯成燦爛的禮花。還要充分的相信學生,永 遠不要低估學生的智慧,一旦學生情感的閘門被打開,思想的火花被點燃, 他的的精神世界所迸發的精彩,往往超出我們教師的想像,也是我們的一個 大腦所望塵莫及的。

有時,我感覺自己是一名平和的節目主持人,引導着學生說出自己的感 悟,自己的體驗,自己的故事;有時,我又希望自己成爲一名學者,有精闢 的見解與闡述,爲學生點撥和補充,能夠給學生有益的啓示。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2

《牧場上的家》是一首旋律優美,感情豐富的美國鄉村兒童歌曲。它給學生們勾勒出一副在美麗的牧場上,美國少年兒童自由自在生活的畫面。本節課以聆聽音樂爲主,感受美國鄉村音樂的歌(樂)曲的風格。上課伊始讓學生聆聽綠箭口香糖廣告主題歌曲,感受美國鄉村音樂的風格,學生馬上進入了情境,投入狀態。在學習弱起小節的演唱及附點四分音樂的演唱中,我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採用了遊戲法——闖關遊戲,激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化難爲簡的解決了難點。在歌曲感情處理的時候,我讓學生觀看圖片,感受美國朋友熱愛家鄉,愉快的情緒,並讓學生用歌聲和表情來體現美國朋友的心情,學生馬上就掌握了對家鄉熱愛的情緒。爲了讓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美國鄉村音樂的曲式風格,在這節課上我結合教學內容以聆聽爲主題,在聆聽的基礎上感受,在感受基礎上表現,在表現的基礎上升華。學生在聆聽的時候感受歌曲的節奏、速度、情感、演奏樂器、總結鄉村音樂的特點。最後讓學生再次演唱《牧場上的家》。

在這裏,課堂教學從單純的師唱生學的模仿、記憶階段的灌輸式已經走向了以聆聽、感受爲主的探索的過程。學生在我的引導下也能積極地參與創編活動,歌頌自己家鄉。愉快地學習,我和學生成了課程的創造者與開發者,成了最終實現教學目標的有機結合體。

在本節課中,我能以音樂審美爲核心、以興趣愛好爲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實踐,力求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最大限度的還給學生,讓學生把體驗感受音樂貫穿與於學習的始終。通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此文轉於斐斐課件園 ]團結協作的能力。但是在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中也有些不足之處,比如學生合作討論的時間不夠多,學生對歌曲的總體感受不夠深刻。在今後中的教學中我會將教學工作做得更細,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音樂的王國中去盡享學習和創造的無限快樂。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3

兒童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情緒。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努力融音樂基本技能訓練於唱、玩、敲、動之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下方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學會"聽"音樂

二三年級國小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爲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理解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給學生多聽的機會,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爲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並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潛力。創造性潛力培養就應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資料和潛力培養,都就應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國小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他們的音樂素質,到達育人目的。在音樂活動中,我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設計活動資料。如《白雪公主的小馬車》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歡的兒童歌曲,歌詞資料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對童話故事天生就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在教學中,有個小朋友說:“老師我想把歌詞資料改一改,因爲快到聖誕節了,我想把白雪公主改成聖誕老人,行嗎?我還能畫給大家看呢。”聽了孩子真誠而幼稚的話語,我欣喜地笑了:“怎樣不行,大家都能夠畫一畫、改一改。”於是,課堂氣氛活躍了,或三人一組,或五人一組,紛紛當起了小小音樂家,畫的畫、唱的唱、奏的奏、演的演,學生情緒到達了極點。在教師的鼓勵下,學生敢幹對已有知識提出質疑和修改,從而引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

四、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國小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例如在《我是草原小牧民》一課教學時,學生聽了兩遍錄音範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運用電教啓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情緒?”小朋友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這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於是我扮導遊,小朋友扮遊客、當小騎兵,在教室裏揚起馬鞭騎着“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同學們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五、打擊樂器進課堂

我感覺使用打擊樂器很簡單,其實對於孩子們來說要想運用的自如並不是很簡單的事,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訓練,使學生一步步的提高。

總之,透過這次研修學習,我的收穫還是很大的,透過和大家一齊交流學習,看到了自我的很多不足。我們將會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結合實際狀況去更好地開展我們的音樂教學,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貢獻自我的力量。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4

音樂教學應該充分體現其育人功能,使課堂真正成爲培養熱愛生活和具有鮮活個體的搖籃。反思《蘇珊娜》的教學,我認爲成功的關鍵在於整個教學過程將學生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解放出來,給學生以最大的空間感受,體驗、想象、表現的機會,從而能夠充分展示才華,挖掘潛力。釋放情感,體驗成功。

一、 關注學生及其情感

本節課的教學,教師創設了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關注學生的情感。從談話中、表揚中、活動中充分讓學生說、玩、跳、唱、想象和創造。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快樂,從知識的拓展中,讓學生結合多媒體課件瞭解了與音樂相關的姊妹藝術,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悅。

二、 充分感受和表現

對美的感受和理解,是審美教育的要點。本課把感知放在重要位置。聽,是感知與理解音樂的前提條件,也是藝術實踐最重要的過程,因而要從聽入手讓學生感受音樂的情緒,熟悉音樂的旋律,再引導學生從歌詞中感受歌曲的情感。本課,我從聽歌曲《蘇珊娜》律動進教室開始,在律動的動作中感受音樂,導入教學。通過談話與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欣賞歌曲的願望。通過兩次傾聽,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問題與要求,使學生音樂能力有所提高。最後,通過學生的感知,引導學生從唱、跳、口風琴伴奏和舞蹈創編等方面來表現音樂的美。另外,本節課的最後一個環節,以開“音樂會”的形式,提供給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長選擇角色展示自己的機會 ,使每個學生既是創造者又是表演者和欣賞者。

但是,本節課中也有不足之處,如:學生學習歌曲的方式還可以更靈活多樣,以更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歌曲的興趣;對口風琴的吹奏技巧上的要求與指導還不是特別到位。

通過這節課的實踐探索,也又一次的讓我認識到,在常規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訓練還需加強,對學生的整體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還需不斷的滲透與培養,發揮音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爲學生綜合音樂素質的提高打好基礎。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5

《大海啊,故鄉》是一首3/4拍的抒情歌曲。屬於五年級下學期的教學內容。歌曲的音域跨度爲九度。教學重點爲附點、切分節奏。音樂元素樸實無華,難點是對祖國、大海、故鄉的眷戀之情的表達。

教學中我不僅關注了愛母親——愛故鄉——愛祖國,這條愛的主線。更關注了附點、切分節奏元素的演唱技法。用樂曲內在的元素精準的表現歌曲情緒,教學特色是以情感爲主線,貫穿全課的始終。整個教學通過“創設情景——聽海”,“激發情感——唱海”,“表達情感——演海”,“昇華情感——團圓”四個版塊的鏈接,使課堂教學逐級推進,層次分明,縱深發展。根據學情的進展,任強老師不不時的點燃學生的感情之花,激發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注意培養學生對藝術美的感受與表現,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突顯了“提升了教學品質,推進高校課堂”的教研主題。

關注音樂元素,關注音樂自身的律動和強弱規律爲樸實的歌曲插上了愛的翅膀。但單純的技術練習會使學生感到枯燥,所以在教學中我用了幾朵浪花來表現切分節奏、附點節奏的強弱規律,形象的浪花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6

這首歌曲的歌詞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表達對祖國山河與中華文化的熱愛。曲調生動流暢表達了對祖國未來發展的關注和建設,但由於歌曲的高潮部分音域的關係,導致在五(3)班上課的時候,學生很難掌握高音的演唱,所以我讓學生充分體會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把這種情緒帶進歌曲演唱中去,並指導學生唱好本課的最高音,這樣學生就能輕鬆唱好難點,但這一問題並沒有在五(2)班中見出現,反而是出現了音準等問題,尤其是“那裏住着中國臺灣的小哥哥”重複句的不同,學生始終 不能掌握,我只能通過反覆哼唱旋律讓學生掌握。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7

一、“遊戲”帶領學生趣味學習音樂。

遊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爾基曾經認爲:遊戲是兒童認識世界的途徑。在教低年級兒童學習音樂時,把音樂學習的過程變成一個個好玩的遊戲,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集中注意力,增強學習趣味,活躍課堂氣氛,本堂課我設計了“讀名字”、“轉圓圈”、“呱呱琴”等音樂遊戲,讓學生在活動中邊玩邊學。

二、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

音樂新課標所體現的一個核心的理念就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通過主動的參與,自由的探索,從而更好地體驗、理解音樂,如今教師就是一個設計者的角色,儘量地把音樂教學過程設計成一個個有利於學生主動參與的音樂活動。通過各個活動的參與,學生會覺得許多知識和答案是他們自己探尋、體驗得來的,而不是老師直接告訴得到的,這樣他們更有種滿足感。

三、點燃了創造的火花

新課標指出:中國小音樂課程中的音樂創造,目的在於通過音樂,開發和培養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所以我們教師要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創造潛質,其實在我設計的音樂活動中,很多地方都提供了學生的創造空間:比如,探索音的長短,儘量鼓勵學生大膽嘗試不同地敲擊方法,打破傳統的思維方式,讓學生探索碰鈴發出短音。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8

《春天》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幼兒都很喜歡學習音樂,而且也很喜歡遊戲。遊戲在幼兒學習中起着重要的動力作用,幼兒可以在學中玩,在玩中學,這樣纔不會使幼兒在活動中感到枯燥無味,同時還可以讓幼兒感受到集體活動中的樂趣。所以如果在《春天》的活動中加入遊戲,他們就跟能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學習歌曲也就更快,也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提高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所以我設計了一個遊戲活動,用肢體動作表現歌曲中的內容。首先,我讓孩子知道今天要學習唱歌。只是簡單的出示了幾張圖片(楊柳、蜜蜂、蝴蝶、小白兔和花),讓孩子認識,並讓孩子用肢體動作表現出來,我對孩子的動作進行總結(運用歌曲中的語詞)。看見孩子的積極性,我說:“孩子們的動作真美啊,這麼美的動作需要每秒音樂來伴奏哦。”就這樣引出了歌曲。

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我運用遊戲的方式直接進入教學內容。緊接着我又引導幼兒結合自己已有的社會經驗,在想一想、說一說、做一做中理解歌曲中歌詞的內容。在後面每個環節的教學活動中再不斷地反覆,加深幼兒對歌曲的印象,讓幼兒熟悉歌詞,記住歌詞,爲後面的學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鋪墊。活動中,我還帶領幼兒邊唱邊做相應的動作。在表演歌曲中,我積極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歡快情緒,同時也讓幼兒積極參與,提供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表演歌唱使幼兒感受音樂,產生聯想和想象,進而初步學會欣賞和審美音樂。由於託班的幼兒年齡還小,身心發展還不全面,常常以自我爲中心。在音樂活動《春天》中,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幼兒之間進行相互交流與合作,這對託班的幼兒來說稍難了些。所以,這節活動之前我要幫助幼兒建立一些初步的社會經驗,活動中我還要適時的引導和指導幼兒參與活動。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現在,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幼兒成爲學習的主人”已經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音樂活動中發揮幼兒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唱歌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我們教師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在教學活動中,我遵循了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教學活動中的重點、難點。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19

我發現了這樣的現象:當教學生課本上的內容和學唱課本上的歌曲,學生總不能認真上課,甚至有的學生表現出非常厭煩的神情;而當我偶爾唱些流行歌曲時,學生則表現出極度的熱情,在音樂課上不認真唱歌的學生也來湊熱鬧。這種情況下,我便想把課外流行歌曲引入課堂教學。恰巧,我們音樂教材上的第一課欣賞內容中就有《大中國》這首歌曲,我認爲,課外流行歌曲是教材的有益補充和提高,對音樂教學有一定促進作用。

1、有些流行歌曲可以形象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音樂教學可以形象地利用歌曲形象地進行思想教育。在音樂課上,我讓學生聆聽《大中國》,學生很多都會演唱了,於是就跟着音樂唱了起來。之後我問他們這首歌曲重主要是歌唱什麼的?學生很快就答出是歌唱我們偉大祖國的。我便乘機開導他們:“看來我們歌唱祖國的歌曲也不一定都是那些老掉牙的歌曲啊,剛纔這首不就很好聽嗎?”從課後的學生議論來看,效果好於以往的音樂課。

2、課外流行歌曲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也可以提高學生鑑賞能力。

“興趣是成功的一半”,這句話一點不假。如果沒有興趣,不管幹什麼也無論怎樣去幹,也得不到預期效果。教材上的歌曲雖動聽,但總唱難免會有些厭煩;而流行歌曲則以其新鮮的感覺吸引人,使學生能積極且精神飽滿地去學習,如果在這個狀態下講授一些重點內容和知識,複習一些常用的理論是能事半功倍的。在學生音樂鑑賞力還不高時,可以利用一些流行歌曲進行欣賞教學,讓學生積極參與,當學生欣賞能力有所提高了,能以飽滿的熱情參與了,再欣賞教材中的重點曲目,這樣形象地進行欣賞教學,學生就會穩步提高欣賞能力了。

3、流行歌曲可以拓寬知識面,也可對接受能力快的學生進行培養。

教材上的內容雖比較全面,但對於音樂這一大的範疇來講,其範圍過於狹小,適當地引入一些流行歌曲教學,可拓寬知識面,拓寬學生視野。引入一些流行歌曲進行教學也是音樂教學的必然趨勢。如果死抓住教材不放,那些接受能力快的學生就容易被束縛住,發揮不出他們能發揮的水平,也發展不到他們應該發展的程度,那麼,對於教者來說也就會有誤人子弟之嫌了。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就要給學生加入一些課外內容,使他們更好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總之,在音樂教學中適當引入流行歌曲進行教學有着多種的益處,會給我們的音樂教學帶來很大的促進作用,大家不妨一試。

課堂音樂教學反思 篇20

本月完成三、四課,在設計這節課的時候,我力圖使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讓學生盡情地投入。總的來說,這節課還是得到了老師的肯定,我也感到十分欣慰。但是,在教學完畢的時候,我還是發現了一些做的不夠好的環節。

1、應多設計一些讓學生活動的音樂項目。如能夠加入“羣衆身勢練習”,用拍手跺腳來更好的感受八分和十六分節奏。這樣學生的用心性會更高的。

2、小組合作學習分工要更明確,讓每一組只完成一項資料,這樣學生的合作會更有效率。

3、教具的製作不夠完美,比較粗糙,還可做得更好,比如能夠做一個大門,歡迎小雞等。

這節課是我的一個創新嘗試,雖然不完美,但是在創新教學上我還是勇敢地邁出了一步,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不斷地推陳出新,讓自我的思維火花點燃所有孩子的創造力!

本節課主要本着傳統、平實的教學設計思路,並透過一些小遊戲的介入,活躍課堂氣氛,使原本樸實無華的課堂又增添了一些生氣;條理清晰,教學環節一環緊扣一環,學生能緊跟着教師的思路走;整節課感覺比較順暢。存在不足的地方:

1、教學環節缺乏一些創新的設計

2、教師過於強調自身的教,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