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科教文衛口文化工作調研彙報材料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2W

各位領導、同志們:

鎮科教文衛口文化工作調研彙報材料

根據鎮黨委前期調研課題,現就我鎮文化工作作如下彙報:

一、主要成效

文化站始建於1951年。59年來,從三間站房已發展成江都市規模較大的文化站之一,目前房屋總面積1250平方米。是揚州市政府命名的明星文化中心,是省政府命名的羣衆文化先進集體,是省二級站、省體育強鎮。這幾年的主要工作成效是:

1、旅遊業實現零的突破。慈雲寺的佛光重現,不僅成全了本地居民禮佛祈祥的虔誠心理,同時也吸引了上海、浙江、安徽、福建等外地香客的紛至沓來,祈求福祉。是我鎮文化建設的一個亮點,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宜陵鎮的知名度。應視爲旅遊業的起步。

2、鎮文學聯合會的成立。黨委、政府領導下的鎮文聯,成立了書法、文學、繪畫、揚劇、舞蹈、詩詞、民間文藝愛好者協會,是宜陵鎮聯繫文藝界的橋樑和紐帶。這一支精幹隊伍,肩負着發展、傳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任。其中莊曉明、潘湘雲等同志已具盛名。

3、文化站陣地活動豐富。文化站設有圖書室、閱覽室、舞廳、遊戲室、溜冰場、桌球室、綜合活動室、乒乓室、培訓中心、室外畫廊等。圖書室藏書10500冊,報刊雜誌30餘種。

4、正在彰顯特色的社會文化活動。①“東陵之春”已成爲江都市羣衆文化活動的一個品牌;②民間文藝大會串,每年正月十三晚上,龍燈等民間藝術表演;③新春燈謎會,每年正月十五“猜燈謎、鬧元宵”活動,已爲羣衆所喜聞樂見。

5、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根據市政府要求,用三年時間完成農家書屋全覆蓋。我鎮已於去年年底全部通過揚州檢查組的驗收,實現了村村有農家書屋,切實解決農民羣衆“買書難、看書難、用書難”問題。

6、體育強鎮的創建。去年,創建體育強鎮工作是文化站重要工作之一。通過創建,全鎮村村有健身路徑、乒乓球室、籃球場,鎮區中心設有文化活動廣場。每天早晨和晚上吸引大批羣衆前來跳舞、健身,豐富了人民羣衆的文體生活,促進了全鎮的精神文明建設。

二、存在不足

雖說我鎮歷史文化底蘊豐厚,但在這次黨委組織的經濟社會調研活動中,通過縱看橫比,我們覺得全鎮文化建設上存諸多不足:

1、文化特色不明顯,旅遊業幾乎一片空白。

宜陵雖有古鎮大鎮的自豪,但文化品牌卻乏善可陳。我們既沒有邵伯的被列入非物質遺產並唱響世博會的“鑼鼓小牌子”,也沒有大橋登上“歡樂中國行”全國舞臺的“三江大鼓”,更沒有丁夥獲得國際金獎的“華倫舞龍”,雖然文化活動也豐富多彩,但缺少精品和點睛之筆。正因爲沒有大橋沿江開發的宏偉“氣度”,缺少丁夥花木生產的盎然“馨香”,也沒有邵伯湖天然澤域遼闊的“視野”,致使旅遊業一片空白。

2、介於諸多因素,對歷史古籍缺少有效保護。

與邵伯等鎮相比,宜陵的歷史文化底蘊毫不遜色,甚至遠遠超過它們的歷史(邵伯因其南北“水關”地位而盛於明清),然而由於歷經兵亂戰火和政治洗劫以及以往歷屆領導遠見卓識的迥異,“廟宇半天下”的宜陵再也聽不到佛音禪語、寶剎鐘聲了;歷史上內涵深刻的八景、九景枯萎乾涸、湮滅無尋了;評話大師王少堂的曲藝遺產只能作爲一種美談了,古文星橋、石板街以及許多古名居、古巷名只能作爲一種美好的記憶;無數革命英烈也只能永遠長眠於烽煙熱土之中……。

3、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政府投入嚴重不足。

從XX年鎮財政支出預算執行情況看出,文化體育與傳媒只佔0.6%,在12大類支出項目中比例最低,同樣,十年來支出預算所列項目中增幅也最低——經濟投入不足,文化氛圍的營造不力。“文化也是生產力”的意識不強。

三、下一步工作

根據鎮黨委是提出的“三年新倍增,領跑xx,整體促提升,重點求突破”戰略思想,結合參加前期凋研的思想認識,我鎮羣衆文化工作來年三至五年的目標定位是:打造文化精品,建設文化大鎮。總體思路是:繼承創新並舉,古韻新音交響。主要突破口是:儘快啓動古鎮宜陵旅遊業工程。關鍵舉措設想如下:

1、集衆人智慧,請專家獻計,制定古鎮宜陵旅遊景點規劃圖。

2、按莊曉明先生的構整打造一張宜陵的名片(介紹宜陵古韻新音的精美畫冊)。

內容主要包括:

①古韻。石額、石獅、石塔、聖母碑、古炮、王少堂的有關資料。請畫家繪製宜陵十景,並配上相關古詩。

②新音。旅遊景點規劃圖,宜陵新景圖片,宜陵書法、繪畫、詩詞新作重點介紹當代詩人莊曉明。

3、新建一座多功能廣場公園,配以現代設施,再現“東陵九景”,以涵養古鎮文化氣息,滿足居民文化生活需求;通過民間募資等方式新建“聖母祠”,重塑“聖母”形象,銘以“大愛無言”、“上善苦水”,倡導文明新風。

4、老鎮區段的古運河兩岸,駁以石岸、建以欄杆,亮以燈光,植以柳芳,名以“運河春曉”,實現“東陵十景”的古今輝映。

5、精心打造“少堂故里,評話之鄉”特色藝術品牌。王少堂,宜陵人,是揚州評話藝術的一代宗師,也是我國曲藝史上保留遺產最豐富最系統最具研究價值的藝術家之一。通過建故居、列經典、樹芳輝、植藝技,形成我鎮的專業文藝特色。

6、繼續領導關注慈雲寺嫋嫋香火;提倡、鼓勵老街巷的居民恢復古民居、石板街…用古色古香反映“文化底蘊”,以展示古鎮的形象與魅力。

7、打造特色文化藝術節。諸如“邵伯龍蝦美食節”之類。爲招商引資、發展旅遊業而打造宜陵的文化名片與精神風貌

8、繼續辦好“東陵之春”、正月十三晚上的“民間文藝大會串”、正月十五的“猜燈謎、鬧元宵”等傳統文化活動同時,辦好每屆的“農民運動會”,精心組織,適當投入,提高質量,打樹品牌。

9、明年7.1前後舉行慶祝建黨90週年系列活動,如圖片展覽,村(社區)文藝會演,揚劇演唱大獎賽、大合唱比賽,黨員先進事蹟報告會等。

10、建立章制,健全機制,培養、壯大一支城鄉羣衆性文體骨幹隊伍,以社區、行政村爲單位,積極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弘揚民族文化,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