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彙報集錦(精選23篇)

來源:瑞文範文網 2.85W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

一、村基本情況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精選23篇)

寨木村位於寨木鄉西北部,距鄉政府20公里,距寨木縣城48公里,屬湖南省班衝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距鄉政府20公里,轄18個村民小組,全村戶籍人口488戶1554人,其中貧困戶160戶483人,監測戶1戶3人,中國共產黨 58人,全村行政區域總面積21.0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2257畝,林地面積2.7萬畝,主要農作物爲水稻,養殖業以散養雞鴨爲主,經濟作物以山核桃、油桐爲主。

全村現有低保戶19戶23人,其中一類低保3戶5人,二類低保10戶12人,三類低保6戶6人。特困供養戶2戶2人,殘疾人57人(其中發放2項補貼26人)大病3人,慢性病簽約29人,事實無撫養兒童0人,留守兒童5人。

二、鄉村振興工作情況

1、防止返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運行情況。全村現有監測戶1戶3人,均按程序進行識別,並安排有幫扶幹部幫扶。

2、鞏固脫貧攻堅成功

20xx年全村申報發放村級入圓補貼6人,發放生活補助66人,申報發放“雨露計劃”職業學歷教育補助19人。

20xx年至20xx年開發公益性崗位11人,扶貧特崗8人,護林員3人,20xx年累計完成小額信貸發放5戶25萬元。20xx年脫貧人口務工317人。20xx年實施危房改造0戶,有易地扶貧搬遷戶23戶104人,有教育補貼72人,雨露計劃19人,重病人口3人,慢性人口29人,生態護林員3人。

三、駐村工作隊情況

寨木村後盾單位爲縣交通運輸局,現有鄉村振興工作隊2支共3人,分別是第一書記林菊(派出單位爲縣交通運輸局),隊長粟賀(派出單位爲縣交通運輸局)隊員楊沈(派出單位爲寨木鄉中學)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2

9月7日,縣委副書記、代理縣長旺衛主持召開柏村鎮長腳村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建設推進工作調度會。縣政協主席尹強,縣領導吳濤、周丹、鄒燕參加會議。

在聽取長腳村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建設工作推進情況彙報後,旺衛要求,要準確把握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新要求,嚴格對照省級示範點建設標準,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方針,紮紮實實做好鄉村振興各項工作,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標杆,形成可學習、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振興成果。要深入挖掘鄉村文化,大力弘揚長腳紅三軍紅色傳承,修繕活化傳統村落、歷史遺存、鄉賢舊居,推動文化特色精品村建設,打造鄉村文化新地標。要以東西部協作爲契機,在產業發展、產品市場、試點打造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溝通對接,用活用好東西部扶貧協作資金,切實爲示範點建設提供資金保障。要堅持特色、美觀、實用的原則,強化鄉村規劃設計,留住青山綠水、記住悠悠鄉愁。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不斷健全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紮實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提升鄉村治理效能。要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縣直各單位要全力配合柏村鎮開展示範點建設,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有序有力推進示範試點建設,確保項目如期高質量完成。

會前,旺衛一行實地察看了柏村鎮長腳村省級特色田園鄉村·鄉村振興集成示範點建設推進情況;到通木村柏楊組開展巡林活動。

旺衛強調,要壓緊壓實森林防火林長及護林員包保責任,切實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責任包保體系,不斷加大巡查力量、加強隱患整治,確保全天候、全區域巡查管控到位,堅決杜絕森林火災發生。要進一步加強野外火源管控力度,落實防範措施,堅決制止在林邊燒荒燒草(秸稈)、攜帶火種進入山林等行爲。要進一步強化應急響應,嚴格執行24小時應急值班值守制度,做好撲救森林火災的各項準備,保障火災應急處置需求。要加大宣傳力度,全覆蓋宣傳“森林防火十不要”,引導羣衆自覺帶頭落實森林防、滅火各項措施,切實營造全社會自覺保護森林資源的良好氛圍。旺衛還對柏村鎮疫情防控工作提出要求,他說,要守牢疫情防控底線,嚴把“外防輸入”關口,精準落實管控措施,堅決築牢疫情防控堅固屏障,切實鞏固來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3

近年來,鎮遠縣牢牢把握被省委省政府確定爲鄉村振興引領示範縣歷史機遇,聚焦“五個振興”,通過“四抓四提”,推進鄉村振興集成示範試點建設,奮力開啓鄉村振興建設新徵程。

抓制度建設提升組織力。縣鄉兩級成立以黨政主要負責人爲雙組長的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建立鄉村振興指揮部,組建行業工作專班,縣鄉村三級書記親自抓,抽調精幹力量具體抓,形成了高位推動、全方位落實的領導體系。同時強化部門職責,建立工作聯席會議制度,爲示範試點各方面工作做好服務。

抓資源整合提升凝聚力。整合資源,匯聚各方力量與智慧。縣級統一聘請專業機構編制整村規劃,結合示範試點村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產業基礎形成科學合理的規劃。整合東西部協作資金、中央財政補助資金、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共750萬元積極申報項目。整合人才資源,嚴格落實駐村規劃師“一村一人”制度,依託村“兩委”換屆,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建立健全“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與“寨管委”協調聯動工作機制,整合形成堅強有力的人才隊伍和完善的治理體系。

抓項目精選提升執行力。通過優化項目數量、項目內容,提升項目質量。結合各試點實際建設情況,對前期試點建設項目規劃內文本項目內容進行再審覈、再規劃、再細化、再“瘦身”,確保項目精簡、質量過硬、方便操作執行。經過再次精選,3個州級示範點“瘦身”後項目共57個,總投資2222萬元,目前項目完工23個,完成投資750萬元。

抓宣傳教育提升引導力。通過強化思想宣傳,營造人人蔘與鄉村振興的強大氛圍。各示範試點多次召開羣衆大會、火塘會、院壩會,做實羣衆思想工作,激發羣衆感恩之心,製造強大聲勢,營造良好氛圍,讓羣衆成爲項目推進實施的受益者、參與者、推動者。自示範試點建設以來,共召開羣衆會25次、小組會18次、動員大會6次,矛盾調處30次。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4

一、基本情況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省少數民族人口21.93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0.49%。5個少數民族人口過萬,13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千人。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有三點新變化:一是首次56個民族成份齊全;二是少數民族人口總量增長較快,佔全省總人口的比重從0.35%提升到0.49%;三是外省籍來贛流動少數民族人口增多,世居的少數民族人口有所下降,畲族人口從9.1萬人下降到7.4萬人,流動少數民族人口從3萬多人增長到超過6萬。這是新時代各民族大流動大融居趨勢增強、交往交流交融速度加快、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多的結果。

全省共有8個民族鄉、82個民族行政村、398個民族村民小組。黨的十八大以來,民族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尤其是民族鄉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和深山區移民搬遷成效顯著,走在全國前列;3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民族地區3690戶14760人如期脫貧,脫貧攻堅、全面小康與全省同步,開啓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新徵程。

20xx年以來,我省民族地區按照全國和全省部署,全面推動鄉村振興,實現良好開局。

一是脫貧成果持續鞏固。建立了防返貧監測平臺,對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做到及時發現、及早幫扶。20xx年5月,我省民族鄉村摸排監測對象203戶415人,全部落實了幫扶措施,有效消除了返貧致貧風險,守牢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持續鞏固了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成果。

二是鄉村振興有序推進。出臺了一系列銜接政策,民族地區脫貧工作機制、政策措施等平穩有序向鄉村振興過渡。16個民族村列爲“十四五”省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佔比爲19.51%,有65個民族村派駐了工作隊。20xx年,民族地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的村開始出現,50萬元以上的村不斷增多;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84%,達到18698元,首次超過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結束了民族鄉村有統計數據40年來與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較大的歷史。

三是創新舉措效果明顯。各地不斷探索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創新舉措,如吉安市形成市縣鄉三級黨委書記、副書記聯繫民族鄉村,深入做好民族工作;撫州市做好“兩山”轉化文章,支持民族鄉村把生態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生態資源+民族文化資源的旅遊經濟,發展特色鮮明;上饒市大力實施“培根鑄魂、共富發展、民族同心、現代化治理”四大行動,工作亮點初顯;贛州市財政安排預算資金210萬元投入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推進效果明顯。

在財政部等6部門組織開展的20xx年度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績效評價考覈中,包括少數民族發展任務在內,我省取得了六項全“A”的最好等次。這些成績的取得,在於省委、省政府不斷加強對我省民族工作的領導,在於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方略在我省民族地區得到全面貫徹。

二、主要工作

以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促進民族地區與全省共同發展、融入發展,形成了民族團結鞏固、民族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繁榮的良好態勢。

(一)高位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推動民族地區與全省共同發展、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一是召開會議專題研究部署。20xx年8月和20xx年3月、4月,省委常委會、省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新時代我省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工作。20xx年2月,召開省委民族工作會議暨全省宗教工作會議,要求全省各級黨委政府扛起新時代民族工作責任,全力支持民族地區融入全省、融入當地、融入區域發展,走共同繁榮發展之路。二是出臺政策措施全力推進。今年4月,以省委、省政府名義印發文件,提出着力抓好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全省鄉村振興的全方位對接和全過程融合。三是編制規劃方案抓好落實。20xx年11月,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江西省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規劃(20xx-20xx年)》,啓動新一輪省直有關部門對口支援民族鄉村工作,提出了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目標任務和具體措施。同時,各設區的市和有關縣(市、區)行動迅速,全面貫徹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相繼召開工作會議部署民族工作,出臺貫徹中央和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的政策措施,並推動落實落地。

(二)差別化支持促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堅持把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納入全省工作大局中統籌推進。20xx年2月,省政府印發《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贛府發〔20xx〕5號),提出要“支持和幫助民族鄉、村加快發展”。其他專項規劃和區域性發展規劃都支持民族地區主動融入並服務全省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同時,組織省直部門持續完善差別化區域支持政策,助力民族地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一是持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今年,中央少數民族發展資金達到3990萬元,省財政配套資金達到958萬元;安排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民族教育等財政預算資金1600萬元,支持民族地區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建設各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地;在基層組織運轉保障資金安排上,省財政對民族鄉、民族村補助標準分別高於非民族鄉村補助標準40萬元、4萬元,在我國中東部地區是第一個。二是強化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支持。“十四五”期間民族地區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補助標準(含獎勵資金)較一般地區上浮20%;城鄉一體支持民族地區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和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集中供水設施等民生項目建設,提升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支撐保障能力。三是堅持科技引領。建立科技特派團(員)服務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機制,向民族鄉村派出4個科技特派團、38名科技特派員,探索科技、信息、人才、資金、管理等要素向民族鄉村集中的新路子,在我國中東部地區也是第一個。四是繁榮發展民族文化。創作推出歌劇《七彩畲鄉》《熱血山哈》和音樂劇《雲上鳳凰》,連續三屆參加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均獲優秀劇目獎;成功舉辦第三屆全省少數民族文化藝術節,積極籌辦第三屆全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鼓勵支持民族文化同區域文化、紅色文化、時代文化深度融合。

(三)對口支援重點幫扶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連續25年開展省直部門對口支援民族鄉村工作,廣大機關幹部在民族鄉村一線與羣衆交往、交流、交心,幫助民族鄉村實施了一系列重大項目,解決了脫貧攻堅、全面小康進程中的許多困難和問題,推動了民族鄉村經濟社會快速協調發展,促進了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共同譜寫了全省各民族團結進步的精彩華章,形成了江西民族工作的特色品牌。20xx年至20xx年開展的第五輪省直部門對口支援工作,各部門幫扶資金達到2.6億元。20xx年11月,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印發《江西省民族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第六輪對口支援民族鄉村經濟社會發展工作方案》,提出通過五年對口支援工作,使受援民族鄉村振興基礎更加紮實,融入發展、共同發展水平更高提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更具特色。截至目前,24個省直對口支援單位全部編制了工作方案,各單位的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多次赴受援民族鄉村開展調研,指導、調度支援措施落實,安排幫扶項目30多個、幫扶資金2186.3萬元,協調爭取其它項目資金20xx多萬元。贛州、吉安、上饒、鷹潭、撫州和會昌、樂安、泰和等有關市、縣相應開展了市直、縣直單位對口支援民族村、民族村小組工作,做到了對口支援全覆蓋,形成了各級各部門整體發力推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良好局面。

(四)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助推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堅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主線,引導各族羣衆牢固樹立休慼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在落實中央和省委會議文件精神、實施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發展規劃、開展對口支援工作、安排使用少數民族發展任務資金項目等方面,都堅持向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聚焦發力,把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作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特色。按照人文化、實體化、大衆化總要求,大力支持各地各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基地建設,不斷深化各個層級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梯度推進、升級提檔,着力推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對口支援工作深度融合。近年來,25個單位先後被評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4個單位被評爲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個民族鄉列入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重點示範基地,33個單位被評爲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在鄉村振興的時代實踐中做實做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引領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正在全省形成更加廣泛的共識共爲。

三、存在問題

當前,制約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和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深層次矛盾仍然存在,面臨的任務依然繁重。

一是民族地區產業振興的基礎還不牢固。一方面,民族地區傳統主導產業向優勢產業整體邁進步伐滯緩,尤其是毛竹、油茶、水稻等傳統產業規模小、分佈零散、產業鏈短的矛盾尚未得到解決。另一方面,重大基礎性生產設施支撐保障能力還有不足,6個有大面積毛竹林的民族鄉生產性林道、便道開設不足,8個民族鄉不同程度存在山洪和旱澇安全隱患,制約了產業發展振興和資源開發利用。

二是民族地區人才還比較缺乏。隨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民族地區各類人才缺口較大,尤其是科技示範、創業引領、文化藝術等方面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約鄉村振興和高質量發展。一方面是人才總量偏少,外出務工勞動力多數從事勞動密集性行業,人才成長環境和質量受限。另一方面,在鄉在村人才流出加快,有的民族鄉村反覆出現再注入再流失現象。

三是民族地區文化發展還存在不足。在文化傳承保護上,少數民族文化傳承和保護面臨人才缺乏的困難,一些村莊的民族文化景觀、歷史記憶和鄉村特色風貌加速流失。在文化發展振興上,一些地方在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推動時代文化、民族民俗文化、紅色文化、區域文化深度融合上,理念不新、質量不高,在講好民族團結故事、做好文旅結合文章等方面有差距。

四是民族地區生態優勢發揮還不充分。我省民族鄉村大多處在江河、溪流的源頭和上游,生態環境優美,生態優勢突出。但把“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的能力還不足,對如何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辦法不多、效果不佳。此外,民族地區農村人居環境的整治和改善,道路、供水等基礎設施的升級和改造,還存在一定困難。

五是民族地區的基層組織建設還需加強。民族地區以基層黨組織爲核心、各類羣衆性組織爲基礎,引領鄉村振興的組織格局尚未形成。民族地區村級黨支部書記中,50%以上超過50歲,大部分只有高中或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同時,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經濟性組織發展不充分,體育協會、文化藝術協會等羣衆性組織發展不健全,影響了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關於推動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推動民族地區落實“三新一高”要求,紮實全面推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共同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樣板之地。

一是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主線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把民族地區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有機結合,在鄉村振興實踐中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通過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豐富創新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內涵,使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紮根各民族羣衆心靈深處。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同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活動相互融合,打造江西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升級版。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進鄉村,形成點面結合的江西特色。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傳承紅色基因,促進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與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深度融合,培育形成江西經驗。在民族地區建設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實踐基地、示範基地,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落實落地。

二是持續推進民族地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銜接鄉村振興。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文章,強化新老政策有效接力,既不延長銜接過渡期,又確保民族鄉村同步之後不掉隊。把民族鄉村納入各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範圍,明確民族鄉村享受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待遇。在民族地區實施一批基礎設施和產業發展重大項目,着力解決民族地區基礎設施支撐保障能力不足和產業發展質量不高問題。有針對性加大民族地區人才培養力度,實施“走出去、請進來”戰略,協調農林院校、職業院校、科研院所、文藝院校舉辦專業專題培訓,專門培養產業發展人才、文化藝術人才。紮實開展科技特派團(員)服務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工作,加大對民族地區科研項目扶持力度,以科技力量驅動民族地區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是創新對口支援民族鄉村工作。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爲新時代民族工作的“綱”,成爲對口支援工作的嶄新抓手和重要內容。支持對口支援部門參與民族鄉村第一線黨建工作和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架起省、市、縣各部門和民族鄉村“聯創共建”的橋樑。創新對民族地區鄉村振興的幫扶方式,注重市場引導、“兩山”轉化、文旅融合,支持民族地區發展新經濟新業態。增加省屬國有企業、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文藝院校(劇團)分別對口支援8個民族鄉,形成政府、企業、文藝院校(劇團)疊加式幫扶機制,培育和提升民族地區幹部羣衆的市場化理念、“兩山”轉化能力和文旅融合水平,引領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市場化經營、生態資源高效化利用、文化旅遊融合化發展,以點帶面促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四是全面提升民族地區鄉村治理能力和水平。把黨的領導貫穿民族工作全過程,形成黨委統一領導、政府依法管理、統戰部門牽頭協調、民族工作部門履職盡責、各部門通力合作、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格局。指導督促各地各相關部門落實落細具體工作,解決民族地區急難愁盼的實事。加強基層民族工作機構建設,把民族事務治理納入社會治理網格化體系,充實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經費,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民族工作網絡,防範化解民族工作領域風險隱患。健全民族鄉村幹部隊伍培養、配備、管理、使用機制,健全完善考覈激勵機制,注重在一線淬鍊幹部,選優配強“領頭羊”,將能力強、有潛力的少數民族黨員納入後備幹部庫。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5

爲切實抓好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根據市區等文件規定,結合本鎮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辦法。

一、組織機構

考覈工作在鎮黨委、鎮政府統一領導下,由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以下簡稱鎮領導小組)統籌組織實施。採取日常監督考覈和年度考覈評估的方式開展20xx年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覈相關工作。

二、考覈對象

全鎮X個行政村(社區)。

三、考覈評估時間

年度考覈評估時間:20xx年12月中旬。

四、考覈內容

(一)日常監督考覈內容。鎮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上級領導批示和相關部門通報以及日常監督檢查、調研、信息收集掌握的情況,對各村(社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分。主要是評價各村(社區)本年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責任落實、問題整改、工作進度、羣衆參與度和滿意度等日常工作情況。

(二)年度考覈評估內容。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針對20xx年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重點工作,全域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進行考覈,重點評估常態化開展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產業發展、集體經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村風文明、基層治理、村幹部和羣衆對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知曉度、支持度和滿意度等重點內容。

五、考覈方式和程序

由鎮領導小組牽頭成立檢查考覈組對各村(社區)開展考覈工作,對村(社區)的年度考覈方式由年度考覈、日常監督評分兩個部分組成,權重分別爲70%、30%。年度考覈和年度考覈總分設置均爲100分。

六、綜合評價

鎮領導小組辦公室根據對日常監督、年度考覈及加扣分等考覈分數,彙總形成各村(社區)20xx年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覈最終得分(按百分制換算),評定相應等次。考覈成績滿分爲100分,綜合評價結果分爲“優秀”“良好”“一般”3個等次。

考覈分數爲90分以上(“以上”含本數,“以下”不含本數,下同)的,綜合評價結果爲“優秀”等次;考覈分數爲80分以上90分以下的,綜合評價結果爲“良好”等次;考覈分數爲80分以下的,綜合評價結果爲“一般”等次。考覈出現扣分項所列第1至3項情形的,不能評爲“優秀”等次。

(一)加分項。考覈年度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加分,各項加分可疊加計算,但同一事項不重複加分,累計加分不超過15分。

1.在考覈期限內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取得的成效受到省委、省政府及國家部委表彰的相關村(社區)加4分;受到市委、市政府及省直部門表彰的相關村(社區)加3分;受到區委、區政府及市直部門表彰的相關村(社區)加2分;在區級會議作經驗介紹的相關村(社區)加1分(同一項目不疊加計分,按最高得分計算)。

2.在考覈期限內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改革創新探索取得實質性成效(經區級以上部門認可)並形成可複製經驗做法,在全省推廣的相關村(社區)每項加3分;在全市推廣的`相關村(社區)每項加2分,在全區推廣的相關村(社區)每項加1分。

3.村(社區)工作經驗、事蹟被省級媒體報道、黨委政府通報表揚的每篇加3分,被市級媒體報道、黨委政府通報表揚的每篇加2分。被區級媒體報道、黨委政府通報表揚的每篇加1分。(本款加分不超過5分,省、市、區級媒體範圍爲省、市、區黨委政府主管主辦的電視、報刊、網站)

(二)扣分項。考覈年度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扣分,各項扣分可疊加計算,但同一事項不重複扣分,累計扣分不超過15分。

1.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在考覈期限內受到省委、省政府通報批評的相關村(社區)每次扣4分;受到市委、市政府和省級以上行業部門通報批評或掛牌督辦的相關村(社區)每次扣3分。受到區委、區政府和市級以上行業部門通報批評或掛牌督辦的相關村(社區)每次扣2分。

2.村(社區)管轄領域發生涉及鄉村振興範圍內重大安全事故或重大涉農事件的每次扣5分。

3.村(社區)發生涉及鄉村振興範圍內影響較大的重大腐敗案件的每次扣4分。

4.因村(社區)工作推進不力導致鎮被市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批評的,相關村(社區)每次扣2分;被市約談的,相關村每次扣1分。

5.因村(社區)工作推進不力導致鎮被區委、區政府或區領導小組辦公室通報批評的相關村(社區)每次扣2分;被確定爲工作後進問題剖析會議現場村(社區)的每次扣2分;被區約談的,相關村(社區)每項扣1分。

6.村(社區)不按要求報告情況或虛報、假報指標數據情況的每次扣1分。

七、考覈結果運用

根據年度考覈評估結果,對年度考覈排名後2名且未達到“良好”等次的村(社區),由鎮黨委書記約談村(社區)支部書記、主任;連續兩年年度考覈排名後2名且得分未達到“良好”等次的村(社區),鎮將對相應村(社區)支部書記給予免職處理。年度考覈前2名且達到“優秀”等次的村(社區)鎮給予相應表彰獎勵,具體表彰獎勵標準另定。

八、考覈工作要求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各村(社區)要高度重視日常工作推進,主動積極配合開展日常考覈評估和年度考覈相關工作,對標評估評議表進一步壓實責任,精心組織,確保鄉村振興工作取得實效。

(二)認真嚴肅做好考覈工作。各村(社區)要本着實事求是的認真態度,對照考覈工作要求,在日常工作中逐項抓好落實,考覈時如實反映本村(社區)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工作成效和存在問題,對提供資料和數據的真實性、有效性負責。

(三)嚴格考覈工作紀律。參加考覈工作的人員要嚴格按照程序、標準和要求開展考覈工作,遵循實事求是、公平公正原則,對考覈結果的真實性負責。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6

自開展“雙振興”(工業振興和鄉村振興)示範鄉鎮創建工作以來,廣西全州縣紹水鎮不斷創新工作思路,積極推進,紮實有序推進創建工作。

紹水鎮認真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組織建設學習型黨組織、服務型機關,通過線上線下學習,培養學習型領導幹部,打造講政治、愛學習、敢開拓、肯奉獻、重團結的人才隊伍,全面提升鎮村幹部的理論素養和黨性修養。每月針對有一定共性的政策業務知識,邀請專家到鎮專題授課,並組織統考,全面普及業務知識,提升政策水平。自創建“雙振興”示範性鄉鎮工作方案實施以來,開展業務進修班6次。

今年3月初,紹水鎮制定了“雙振興”示範鄉鎮創建工作實施方案,成立領導小組,制定工作責任清單。於3月14日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安排部署。

爲了引導黨員幹部重作風、提能力、辦實事,紹水鎮推行村“兩委”績效考評制度,加大駐村幹部隊伍績效考評,建全政府幹部績效考評制度,提升工作效能。

紹水鎮黨委政府圍繞“打造鄉村振興和工業振興的‘雙振興’示範鄉鎮”主題開展大調研、大討論和大落實活動。自創建“雙振興”示範性鄉鎮工作方案實施以來,開展大調研1次,形成調研報告19篇。

按照工業振興和鄉村振興的總要求,紹水鎮利用好全鎮工業和農村的資源稟賦,突出對“紅、古、綠、工、智”等五能的開發利用。一是打造了以“重溫紅軍路”爲主題的位於紹水鎮塘口村委紅色旅遊景點湘江戰役舊址的樂耕公祠,曾是紅一軍團指揮部。二是打造了古村落梅塘古村。

以村級組織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爲重點,紹水鎮將所有村級黨組織按“五星級”標準建設升級,努力創建全區農村基層黨建示範鄉鎮。籌措資金600多萬元,推動10個行政村村級黨羣服務中心實現了全面提檔升級,爲農村基層黨組織撐起了“大黨建”格局。配套建設紅色議事廳、黨建書屋、文體活動中心等特色功能室,定期組織黨員羣衆開展“主題黨日”、進行實用技能培訓、組織廣場舞、籃球賽等羣衆喜聞樂見的文體娛樂活動,實現了村級陣地由“封閉”向“開放”的大轉變。推行“一站式”黨羣服務中心,設立各種便民服務窗口,爲羣衆提供代辦式、上門式、訂單式等“保姆式”服務,爲羣衆諮詢、求助以及辦事打通“最後一公里”。20xx年,全鎮村級黨羣服務中心累計爲羣衆辦理各項服務500餘件,羣衆滿意度達99.2%。

爲了辦好羣衆的'操心事、煩心事和揪心事,紹水鎮全面提升服務羣衆的質量和水平。開展“你說我辦”座談會,邀請了紹水鎮企業家代表等20餘人參加座談會,認真聽取企業家們的意見,就推動企業健康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開設了“你說我辦”服務窗口,開發“你說我辦”微信小程序,打造線下線上協同服務新格局,切實聽取廣大羣衆的意見與建議,爲民辦實事,不斷提高廣大羣衆的滿意度。

爲了讓廣大羣衆真切感受到城鄉發生着的變化,享受“雙振興”示範性鄉鎮創建成果,紹水鎮召開專題會議,部署環境優化和集鎮整治工作。建立垃圾定點存放、統一收集、定時清運的長效機制,針對交通沿線環境和集鎮市場秩序持續組織開展4次集中整治行動,針對集鎮範圍內所有無人管理、車身破舊、長期佔用固定車位或停在路面長期無人使用維護的車輛進行排查整治。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7

今年來,在縣委縣政府堅強領導下,xx鎮堅持把鄉村振興作爲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立足鎮情,精準發力,力打造全省在鄉村振興示範高地。

一、是以“特色小鎮”爲產業支撐

緊抓薰衣草特色小鎮列入首批省級特色小鎮和省級服務業特色小鎮創建名單歷史機遇,立足資源優勢,科學規劃引領,全力打造全國、全省一流特色小鎮

和全國重要薰衣草原材料供應地。

一高點規劃。特色小鎮規劃佔地面積8.5平方公里,包括白沙、土崮堆等x個建制村、9500口人,計劃總投資.x億元,20__年12月完成建設。目前已聘請清華同衡設計院、上海社會科學院旅遊研究中心等對特色小鎮建設進行了整體規劃和專項策劃,統籌區域發展,科學劃分功能區,打造集觀光旅遊和特色種植爲一體的農旅結合產業高地。目前,xx鎮已經同中國保利資本、東盛集團等實力企業財團達成全面戰略合作協議,聘請了中青旅等知名團隊對全鎮“五彩”旅遊資源綜合開發運營,開展週末遊常態化活動,實現鄉村旅遊實體化運營管理,努力把鄉村旅遊培育成富民強鎮的支柱產業。

二精準發力。項目指揮部全部駐地辦公,整合行政片、國土、財政、經管等部門,去年集中利用1個月時間,完成了項目區3000多畝土地的流轉和地面附屬物清理,今年4月份,又完成了2800土地流轉,沒有發生一起信訪案件,創造的“速度”被選爲全縣作風建設年先進典型。整合政策、資金、項目集中向特色小鎮建設傾斜,完成薰衣草育苗1萬株、新栽植20__畝,種植品種是利用法國和中國臺灣先進技術研究培育、適合氣候土壤條件的新品種——中國藍,該品種精油含量高、花期長、易栽植。(同時,新修景區框架道路7.2公里、木棧道鋪設1300平方米、自行車護欄900米,打造步雲臺木棧道景觀,完成南大門綜合服務區130畝土地平整,實現發展空間、區位交通、種植面積三大突破。土崮堆村借力特色小鎮建設,成立土地流轉、勞務輸出兩個合作社,全村流轉土地3000畝,組織輸出勞務近4萬人次,20xx年土崮堆村村民獲得附屬物清理補償400多萬元、土地流轉費用160多萬元,項目建設務工收入近x萬元,村集體增收x萬元,一躍成爲小有名氣的富裕村、明星村。

三前景廣闊。下一步,xx鎮將堅持一產先導、二產支撐、三產聯動的發展

理念,整合資源項目集中向特色小鎮傾斜,一村一品、一景一魂,全力打造全省一流特色小鎮。x年計劃投資5億元,流轉土地3000畝,新發展薰衣草種植20__畝,建設透明加工觀光區、溫泉度假酒店、宋寨傳奇及齊長城恢復工程,打造景觀水系和芳香植物園等景點,實現三季有花、四季有景;完成特色小鎮綜合服務區建設,新增餐飲、零售、住宿等服務業崗位x個;充分結合岱崮地貌峯頂平坦如原、峯巔峭壁如削的景觀特色,建設懸崖觀光電梯、垂直攀巖等項目,打造“一山一道一幅畫,一步一景一重天”的精品旅遊勝地。與南京野生植物研究院深度合作,加快薰衣草品種培育和系列產品研發,積極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發展模式,帶動周邊村民自發種植薰衣草,年內發動羣衆自發種植3000畝以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致力打造媲美法國普羅旺斯、日本北海道富良野的世界知名薰衣草小鎮,不斷推動新舊動能轉換,領航鄉村振興。

二、是以“有機果品”爲致富之路

立足林果產業優勢,不斷提升林果產業發展水平,拉伸產業鏈條,帶動羣衆致富增收。

一、培強壯大優勢產業。依託一方淨土的生態優勢和林果產業優勢,繼續擴大果品種植規模,發展連片連線現代農業基地,打造林果產業優勢的制高點,示範推動高效現代農業發展。目前全鎮果品種植面積已發展到萬畝,其中板慄5萬畝、蘋果3萬畝、葡萄1萬畝、桃1萬畝,是江北最大的乾鮮果生產基地和果品集散地之一,總面積3萬畝的青楊峪板栗基地20xx年被評爲國家有機農業(板栗)示範基地。

二、實施品牌農業創建。村村發展有機果品示範園,通過品種改良、過程管控、生產條件配套等措施,嚴格按照有機農產品標準推廣種植,打造精品有機果品示範園5個以上,叫響板慄、蘋果、桃、葡萄等有機名優果品品牌。目前,

“蘋果”和“板栗”已經取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證明商標和有機食品認證,去年青楊峪板栗還被評爲齊魯十大放心果品,自主培育的xx1號、xx2號被xx省林業廳會評爲林木良種。

三、拉伸林果產業鏈條。繼續擴引蘋果、板栗優勢果品深加工項目,年內新增加工生產線2條,新增就業崗位x個。目前圍繞板栗產業,點抓好青楊峪板栗合作社和沂農現代農業公司建設,發展了蜜汁板栗加工生產線2條,板栗仁深加工生產線1條,年可深加工板栗萬斤以上。深加工後的板栗價格由每斤6元提高到每斤xx元,讓農產品在家門口便可實現加工增值,做活“小板慄、大產業”文章。

四、培育地域電商品牌。依託電商創業園孵化園,我們積極對接了濰坊新型農民創業團隊,積極推動總投資1x萬元的純淨蔬菜種植和黑山羊中央餐廳、小萌驢養殖等7個電商創業合作項目,成立電商創業園和電商服務公司,啓動電商ceo培養計劃,年內培養x名左右本地農村電商人才,不斷豐富有機果品、薰衣草特色產品、黑小米、蜜汁板栗等電商產品,提高網上銷量,打造農村電商特色鎮。目前,馬頭店子村與舜耕種業有限公司合作的貝貝小南瓜種植回收項目進展順利,3月中旬前完成200畝種植基地和60畝種植大棚建設,3月底前完成幼苗移栽,畝產量3000斤以上,預計每畝純收入達5萬元以上。

三、是以“美麗鄉村”爲顏值擔當

紮實開展美麗鄉村建設,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程,不斷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由抓點連線向全域覆蓋的縱深發展,高標準打造出牛寨、青楊峪、大花龍潭等國家級美麗宜居村莊1個、省級美麗宜居村莊2個,參與建設村莊比例達到%,實現了魯中山鄉的美麗“蝶變”。

一是延伸內涵美。紮實開展環衛一體化、美麗庭院創評、農村旱廁改造和污

水一體化處理項目,村村開展最美庭院評比,牛寨村高標準實施廁所及生活污水一體化處理項目,成爲濰坊市首個實現污水一體化處理的山區村莊。今年聘請清華同衡規劃設計院對花龍潭、土崮堆等白沙河沿線各村水系治理進行整體規劃,實施生態廁所、污水一體化處理、節水灌溉等生態工程,着力解決農業農村重點水系治理問題,不斷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打造全省農村水系治理新樣板。二是悅享生態美。持續開展清河行動、養殖污染整治行動、散亂污治理行動、啄木鳥行動、礦產資源整治行動五大環保行動,鞏固環境治理成效,堅決保護好青山綠水。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綠滿齊魯”號召,深入開展生態綠化工程,對鎮內交通幹道和重要節點進行綠化提升,新增綠地萬平方米,新綠化荒山5000畝。三是鞏固長效美。建立長效機制,強化鎮村治理,加強日常管護;成立督查組,定期對已建成的美麗鄉村日常環衛、設施維護情況檢查評比;制定村民“門前三包”制度,構築鎮、村、戶三級管理體系;用環境的`大改變倒逼農業生產方式和農民思想觀念的大提升,鞏固建設成果。

四是以“文明新風”爲鄉風內涵

深挖歷史文化資源,將紅色文化、農耕文化等融入鄉村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改善農民精神面貌,不斷提高鄉村社會文明程度,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一、挖掘紅色文化。深入提煉響水崖縣政府舊址革命內涵,不斷拓展淌水崖水庫黨性教育基地紅色外延,6月底前完成縣政府舊址陳列布展和節點打造,年底前完成淌水崖水庫紀念館新館建設,發揮黨性教育基地陣地作用,提升廣大農村黨員幹部羣衆思想境界。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創新文化服務方式,提出以獎代補、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工作思路,組建淌水崖水庫建設兵藝術團到各村巡演,豐富羣文化生活,傳播正能量。繼續開展孝老愛親典型、好人典型評選,用身邊榜樣凝聚向善力量,傳遞文明新風。

四、挖掘選樹身邊典

型。採取民主推選,自下而上、層層推選的方式,公開評選出孝老愛親十大典型人物,匯聚起向善向美的強大力量,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老、敬老的良好風氣。對評選出的先進典型,將在電視、報紙、微信集中報道,倡樹起“學模範、比孝行、揚孝道、促孝德”的良好風氣,在社會上營造崇尚孝道、敬老愛親的濃厚氛圍,爲xx鎮鄉風文明建設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五、以“基層黨建”爲組織保障。

以推動組織振興爲重點,進一步完善村級治理體系,夯實基層基礎,激發基層活力。一是加強黨員管理。進一步完善黨員積分制、黨員聯戶和民主評議制度,規範組織開展黨員活動日、陽光議事日等黨員活動,深入開展黨員教育培訓和燈塔在線學習,實現黨員全覆蓋。精心策劃組織黨員政治生日、優秀共產黨員表彰等“七個一”慶七一活動,在全鎮範圍內進一步營造黨員進位爭先的濃厚氛圍。二是提升村級工作規範化水平。持續抓好“四議兩公開一...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8

根據《中共阜陽市潁州區委阜陽市潁州區人民政府關於做好20xx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阜州發〔20xx〕1號)文件要求,區人社局20xx年主要圍繞穩定居民就業和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等重點任務開展工作,現將相關工作開展情況彙報如下。

一、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管好用好鄉村公益性崗位,促進農村人口就近就業。根據《關於繼續實施相關就業幫扶政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阜州就辦〔20xx〕9號文件,保持全區鄉村公益性崗位規模總體穩定。目前全區鄉村公益性崗位人員3044人,其中區級開發1967人,根據考覈結果發放1-8月份崗位工資1302.06萬元。

20xx年以來通過2+N招聘活動在9個鄉鎮舉辦線下小型招聘會31場,向羣衆宣傳就業政策,提供就業崗位。加大帶貧載體建設,目前全區共有就業幫扶車間13個,(居家)就業幫扶基地99個。就業幫扶車間共帶動426人就業,其中脫貧人口130人,(居家)就業幫扶基地帶動6989人就業,其中脫貧人口853人。爲在帶貧載體就業的脫貧人口發放20xx年前兩季度就業崗位補貼192.26萬元,爲57家帶貧企業發放帶貧補貼29.15萬元,爲爲7個就業幫扶車間發放第一批車間運營補助14.1萬元。

(二)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着力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水平。充分發揮勞務協作在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力資源區域流動的延伸擴展作用,構建信息互通、組織優化、服務高效的勞務輸出平臺。同時發揮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優勢,加大力度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xx年全區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7.48萬人,其中省外務工11.56萬人,省內市外務工1.35萬人,市內區外2.86萬人,其餘區內務工。省外務工中長三角地區3.74萬人,珠三角地區1.13萬人。爲跨省外出務工的脫貧人口20xx人發放交通補貼103.7萬元。

加大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力度,開展汽車維修、母嬰家政、電子商務、機器系統操作等專業技能培訓,大力培育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培訓農民工1765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暢通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信息獲取渠道,爲自然形成的農村勞動力市場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活力,在鎮村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信息發佈平臺,蒐集整理全國各地企業招工信息並定期發佈,及時統計勞動力就業需求,精準匹配崗位推薦就業。二是大力宣傳培訓政策,通過職業培訓學校免費培訓、以工代訓、企業招錄新員工培訓等方式推進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9

問安鎮同心橋村地處枝江市北大門,與當陽市半月鎮相鄰,轄村民小組5個,全村人口721戶2219人,黨員86人,耕地面積8710畝。近年來,同心橋村大力實施黨建引領、產業帶動、環境提升“三大工程”,探索出“以花爲媒、農旅融合”的鄉村振興新路子。先後被評爲湖北省級綠色示範鄉村,美麗鄉村建設示範村,村集體經濟發展進步獎,美麗鄉村建設典型示範村;宜昌市級生態村,文明村。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一、堅持黨建引領,築巢引來金鳳凰

一是支部建在產業上。打破同心橋、袁碼頭兩個村傳統行政界線,探索創新成立功能型黨組織--同心緣鄉村振興黨總支,圍繞打造“荊楚第一村”的目標任務。黨總支充分發揮主體能人在人脈資金、商業規劃、產業項目上的'優勢,做到資源共享。先後引進同心花海、超誠農業及惠昇農業等18家經營主體,形成聚集和規模效應,達到“1+1>2”的效果。

二是真情召引能人歸。通過製作《醉美同心橋》鄉村宣傳片,徵集創作村歌《醉美家鄉同心橋》,舉辦鄉賢懇談會,成功以“鄉愁”“鄉情”激發陶興國等16名優秀鄉賢回村投資興業。通過“村民一家親”等微信羣,“同心橋與您同心”微信公衆號,實時宣傳家鄉變化、發佈產業發展態勢,帶動200多名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工作,近年落戶本村的愛華水產、超誠農業、江波蔬菜等專業合作社均是回鄉能人帶頭領辦。

三是盡心服務百花開。開展“三亮四美”黨旗紅創優活動,組建4個功能黨小組,發動村組幹部、黨員代表爲經營主體做好協調服務,爭取項目資金3000多萬元,解決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硬化、鋪裝道路11公里,新修排灌渠系1萬多米,整治土地3000餘畝,配套生態停車場15畝,形成了花卉苗木、中藥材種植、有機水果採摘觀光、生態種養殖四大產業板塊。

二、堅持築牢根基,打通百姓致富路

一是互聯互通,促進主體引領。積極促進村內經營主體交流合作,形成超誠農業與同心花海羊肚菌共作,花海陽光餐廳與華民農莊聯姻,同心竹海與電商企業共建等主體間的緊密發展格局。廣泛推廣“總支+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實現全村660戶村民和61戶貧困戶以土地、房屋等“入股”合作社,村集體資產增值潛力不斷激活。以超誠農業、愛華水產、漁米鄉家庭農場等11個主體爲龍頭,帶動周邊村民發展羊肚菌、稻蝦、臍橙等特色產業310畝。

二是搭建平臺,服務招工用工。與袁碼頭村合作,成立袁碼頭鄉村旅遊合作社,主動與企業簽訂優先使用本村人力資源協議,通過“村民一家親”“在外就業人員微信羣”廣泛發佈招工用工信息,吸收300多個村民和40多個有勞力的貧困戶就近務工。

三是廣泛發動,延伸旅遊鏈條。聯合周邊村成立三家春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統一運營餐飲、民宿、手工作坊、伴手禮等,帶動村民開辦農家樂25家、民宿42家,30餘戶村民入駐同心花海鄉村集市,售賣雞蛋、蜂蜜、問安白鵝等土特產。目前全村年接待遊客量達30萬人次以上,20__年度農民人均增收5000餘元,村集體經濟不斷壯大,預計20__年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可達50萬元。

三、堅持“五子”工程,打造人居新環境

(一)強化環境整治。以人居環境整治爲抓手,突出“不出錢,少花錢,就地取材造景點,自然融合靚一片”的工作智慧,按照“看、開、定、比、評、曬”六字路徑,在全村掀起“趕學比超爭先鋒”的人居環境整治熱潮。以“五子工程”爲重點,規範養殖行爲,強化畜禽糞污治理,整改37戶,堵住排污口86個;完成農廁建改138戶,新建旅遊公廁3座;開展清三河行動,清理溝渠10.8公里、堰塘33.2畝;拆除違建和鋼棚168戶24342平方米;投資200萬元整治紅旗灣、李家臺子、黃家棚前棚等重點灣落環境衛生整治及亮化、美化工程,栽種綠植8700棵,播撒花籽5900平方。

(二)創新共建共享。建立羣衆參與鄉村振興建設獎補機制,李家臺子灣落、西灣灣落堅持環境產業兩手抓,一邊打造節點景觀,在主要道路兩旁種植誘蝶植物,動員羣衆在房前屋後種花,打造了一片花的海洋;一邊發動羣衆自己出資改造庭院,發展農家樂,利用村民閒置房屋,引進鄉賢發展民宿。如今,共同維護村莊環境、鞏固環境整治成果已成爲村民自覺行動。

(三)培育文明鄉風。在發展建設的同時,努力做到硬件軟件一手抓,大力推進移風易俗,推行鄉風文明,將農村人居環境納入村規民約,以“人情風”專項整治爲突破口,大力遏制大操大辦、厚葬薄養、攀比浪費等行爲,通過抓黨風、轉作風,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在全村範圍內開展“美麗庭院”評比暨人居環境整治拉練15場次,評選出“美麗庭院”50戶,通過獎先進、促後進,引領環境整治文明新風尚。

經過近3年的努力,我們明確了方向,找到了路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讓我們看到了希望,更看到了羣衆參與的熱情。下來我們將繼續以鄉村振興爲契機,緊緊圍繞打造“幸福同心橋、生態同心橋、綠色同心橋”的戰略目標,加快農旅融合發展,促進產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增收鏈拓寬,帶領全體村民把我村建成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0

一、突出黨建引領,強化組織引領。成立以鎮黨委書記、鎮長爲雙組長,各班子成員任副組長,各站(辦、所、中心)負責人及村(居)支書爲成員的工作專班,層層壓實創建責任,確保組織有力、分工明確、責任落實、進展迅速。強化黨建引領與中心工作互促互進,加速產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助推發展的作用,通過打造環湖黨建示範帶,推動黨建與中心工作緊密結合。構建“黨組織+村集體經濟組織+企業+農戶”的四方融合機制,完善利益聯結。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推進村企合作共建,實現抱團發展,做大農業產業。

二、突出試點示範,堅持穩步推進。始終堅持把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推動鄉村振興健康有序進行,做到因地制宜、精準施策,持續穩步推進鄉村振興示範試點建設。沙州鎮目前獲批省級示範點1個,市級示範點3個。沙州鎮青坪村被確定爲省級鄉村振興示範試點以後沙州鎮積極加快該示範試點鄉村振興建設,謀劃項目25個,總投資0.8億元,目前正在實施及已完成的項目有6個,正在開展設計前期工作的項目4個。

三、突出共建共享,深化“三權分置”。在每個村組建一個農民(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引導企業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通過土地和宅基地“三權分置”、四方利益融合機制,壯大集體經濟,實現合作社來帶動農民羣衆創收增收,加快致富。深化土地“三權分置”改革,探索“三權分置”分紅機制。在符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前提下,採取政府搭橋、村企聯姻、農戶受益的方式,引入社會資本。在永紅村、幸福村實施民宿項目,構築“資源共享、利益共存、多方共贏”的工作新格局。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經濟學院是一個經濟學類學科專業爲基礎,以農村與區域發展學科爲特色的教學科研型學院,具有經濟學類四個本科專業和應用經濟學一級碩士學科點和農業碩士(農村發展領域),以及農村與區域發展的二級學科博士點,可以說,經濟學院是與鄉村振興高度相關和承擔培育鄉村振興經營管理高級人才任務最重的學院。結合自身的學科專業的實際情況,把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等作爲學院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積極開展相關工作,現把初步成效和下一步工作打算做一個彙報。

一、加強學習,統一思想

十九大後,院班子和各黨支部加強新時代理論和政治學習,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切實把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爲學院發展的重大機遇和歷史使命。同時,學習和落實四川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精神,特別是重點圍繞“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的區域發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的立體全面開放新格局等進行大學習、大討論和大調研。

二、圍繞鄉村振興開展教學改革和培訓工作

一是利用去年學校的研究生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圍繞鄉村振興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和重點內容改革農業碩士農村發展領域的培養方案,增加了“鄉村振興與縣域經濟發展”研究方向,增設“鄉村振興戰略與現代農業”和“發展經濟學與中國農村發展”等2門課程;二是與管理學院共同建設面向全校農業碩士研究生的“鄉村振興戰略與現代農業創新”課程,提升所有農業碩士的鄉村振興的理論、知識和方法;三是博士生農村與區域發展專業的人才培養改革方面,增加鄉村振興的相關專題內容,要求博士生加強對鄉村振興的認識和理解;四是與地方政府、省級部門聯合建設了2個“鄉村振興戰略”教學科研實踐基地(羅江區和成都農商銀行),參與建設地方政府的鄉村振興學院,聯合培養鄉村振興的`高級人才,學院多名老師20多人次在全省各地黨校、鄉村振興學院講鄉村振興相關課程。

三、建設四川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智庫

(一)整合研究機構建設鄉村振興的大平臺。學院利用區域經濟與金融研究所、西南減貧與發展研究中心和德國研究中心及四個研究團隊等小平臺,通過整合這些平臺,積極進行相關課題研究。目前已承擔了科技廳、教育廳、扶貧移民局、人民銀行、郵儲銀行、農商銀行等的服務鄉村振興的方案或研究課題6項。

(二)主動服務省委省府的鄉村振興戰略。一是在黨的十九大閉幕後不久,我帶領科研團隊啓動應急研究課題,完成《深化要素市場制度改革,推進先進生產要素流向鄉村》的政策建議報告,得到省委常委曲木史哈和省委農工委常務副主任楊秀彬的肯定性批示,也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參與省委一號文件諮詢。二是在20xx年5月,按照省委部署和省委領導指示要求,我校承擔了省委安排的“鄉村振興和縣域發展”重點課題的任務,楊文鈺副校長牽頭、我作爲寫作組組長,與農業技術、經濟管理、資源規劃、人文社科等方面的骨幹教師緊密合作,順利完成課題,得到了省委政研室的肯定;原學校黨委書記鄧良基利用其擔任省人大農委主任委員這個平臺,在很多場合宣傳和介紹這個研究報告的主要思路和舉措,得到多方面的認可,特別是得到省委書記的肯定。三是在暑假期間,吳平教授帶隊初步完成了省委農工委委託的“四川鄉村人才振興路徑研究”課題。

(三)積極服務縣域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一是積極參與縣域鄉村振興規劃研製。已經承擔了南部縣、前鋒區等地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任務,前者是全省首批22個鄉村振興試點縣,後者是學校幫扶的縣,初步完成立了南部縣的總體規劃。二是積極組織鄉村振興幹部培訓班。學院先後組織了近10批、600多人次的鄉村振興專題培訓。三是通過各種會議和論壇爲我省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智力支持。如學院舉辦省金融學會“深化成都農村金融改革、助推鄉村振興”座談會和成都市農村金融改革方案2.0版提出對策建議。

四、下一步開展貫徹落實鄉村振興的思路

一是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人才需求,加大對農業碩士農村發展領域和農村與區域發展博士人才培養的教學改革,培養鄉村振興的經營管理高級人才。積極培訓地方鄉村振興經營管理人才。

二是整合團隊,打造省級鄉村振興智庫。建議借鑑其他地區和高校做法,依託學校相關平臺,積極參與學校組建有關鄉村振興的更高平臺。舉辦以“農村金融創新與鄉村振興”爲主題的西南農村金融論壇。

三是引導和支持教師和研究生開展鄉村振興實施機制體制研究、政策研究和案例研究。學院的各個團隊積極開展相關領域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的研究課題,如支持鄉村振興的農村金融改革創新研究等。

四是制定縣域鄉村振興規劃的指引和規範,高質量完成承擔的鄉村振興規劃和各地的研究報告,並在此過程中培養農村發展的碩士和博士生。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2

江西公司深入貫徹落實集團“數智鄉村振興計劃”,以“一體兩翼”(一體:“鄉村振興戰略”;兩翼:“鄉村振興幫扶”和“數智鄉村振興”)爲推手,建立數智鄉村振興聯動推進工作機制,加強統籌管理,整合資源,形成合力,推動江西移動數智鄉村振興示範點建設。

該機制建立健全了溝通聯動、項目推進、調研督導、考覈評價、宣傳推廣五大聯動機制。公司推出聯動機制後,一是積極開展聯動調研。組成聯合小組赴定點幫扶村就數字鄉村建設問題進行深入調研。二是在調研基礎上,召開聯動會議推進數智鄉村示範點建設。20xx年3月,公司召開了第一次數智鄉村振興聯動推進工作會議,省公司相關領導出席了聯動會議,鄉村振興辦公室牽頭就數智鄉村示範點建設聯動調研情況進行了彙報,提出了三大類16項聯動改進落實建議。

最後,公司領導就示範點聯動推進進行了任務分工,要求各相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積極落實各項改進工作,高質量推進示範點建設。會後,形成了會議紀要,明確了任務清單和工作分工,以協同辦公的形式下發各相關部門予以落實。目前,江西公司正在積極制定考覈辦法,確保聯動機制推進數智鄉村振興工作產生實效。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3

日前,龍山縣鄉村振興就業幫扶車間在洗洛鎮大井村正式運營,45名羣衆當天簽訂了就業協議。今年來,該縣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爲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紮實推進“六大行動”,共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推進產業就業富民行動。該縣穩定發展百合、茶葉、油茶、菸葉等七大農業特色產業種植面積72萬畝,年底實現每個產業有3至5個千畝高標準示範樣板,每個村有1個以上百畝示範基地。同時,大力發展鄉村旅遊、農村電商等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快打造特色產業小鎮,不斷豐富鄉村經濟業態。此外,加強培育和引進農業龍頭企業,抓好農產品精深加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在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上下氣力、探新路。

推進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該縣以持續推進城鄉人居環境綜合整治行動爲抓手,以“兩違”整治和“清藍”行動爲突破口,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問題綜合整治和生態環境保護;持續加力推進農村衛生廁所建設,加大農村垃圾和污水治理力度;加強村容村貌管理,持續深入推進“五美創建”,年內創建最美集鎮8個、最美生態公路150公里、最美河庫2條、最美村寨28個、最美農家1300戶以上,着力打造興隆街道-茨巖塘鎮-紅巖溪鎮-農車鎮-洗車河鎮-苗兒灘鎮-裏耶鎮美麗鄉村示範帶。

推進鄉村育才聚才行動。該縣建立健全“引才、留才、育才、用才”的鄉村振興人才培育引進制度,讓各類人才“下得去”“留得住”“幹得好”;加強鄉村人才培訓力度,着力建設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新型職業農民、農業科技推廣人才、農村專業服務型人才隊伍;建立鄉賢人才資源庫,引導能人回鄉、市民下鄉、鄉賢助鄉、企業興鄉。

推進鄉風文明鑄魂行動。該縣大力實施“培根”“立德”“鑄魂”三大工程,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全域文明創建,推進“雙百工程”,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全覆蓋,通過創建省(州)級文明示範村、特色精品鄉村,平安示範村、民主法治示範村,爭創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縣和省級文明城市。

推進治理效能提升行動。該縣以開展州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爲契機,健全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深化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加強“雪亮鄉村”“智慧社區”建設;深入推進矛盾糾紛調解“三三”工作制,建立縣鄉村三級網上信訪信息平臺,加快建設“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加強農村法治宣傳教育,深化平安創建系列活動。

推進基層黨建引領行動。該縣持續推行“黨建引領、互助五興”基層治理模式,重點建好用好鄉鎮幹部、村級幹部和黨員帶頭人三支隊伍,着力把農村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爲引領和保障鄉村振興的堅強戰鬥堡壘。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4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抓好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增收、繁榮農村經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們深入貫徹落實上級各項部署要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斷加大強農惠農富農力度,鄉村振興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爲全縣各項事業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一、主要成效與做法

(一)扛牢政治責任,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全縣66465戶、163616名貧困羣衆全部脫貧,109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摘帽”,建設各類產業項目495個,建成運營扶貧車間545個,其中248個發展爲中小微企業,爲全國扶貧車間現場會、全國“萬企幫萬村”扶貧車間現場會提供了觀摩現場。

(二)發揮產糧大縣優勢,狠抓糧食生產不動搖。緊抓整縣制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亞行貸款黃河流域綠色農田建設項目,強力推動“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地落實。20xx年小麥種植面積145萬畝,實現夏糧收穫14億斤以上,預計秋糧收穫面積120萬畝、產量12.9億斤;深入實施糧食產業鏈條延伸工程,着力推動糧食“產購儲加銷”全鏈條一體化發展,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糧食深加工項目年底投用。成爲全省農業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試點縣。

(三)依託民營經濟活躍優勢,狠抓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培育。紮實推進新型經營主體提升行動,規範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運營發展,推動種養加、產供銷、貿工農有機結合、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全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到5432家,其中國家級示範社8家、省級42家;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達到208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8家,位居全市首位。

(四)聚焦產品效益提升,狠抓農業品牌建設。在全市率先發布“好鄆來”農業區域公用品牌和“e品好鄆”電商區域品牌,“三品一標”發展到192個,市級以上“一村一品”專業村達到25個,“鄆半夏”榮獲國家地理標誌認證,2個鎮納入省級、1個鎮納入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創建範圍,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掛牌認定。省農科院牡丹、蘆筍產業研究院落戶鄆城,成爲國家肉牛優勢產業集羣創建縣、國家級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全省科技支撐型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縣、全省首批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五)圍繞農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穩固農村基層基礎。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連續多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幅,去年達到15449元,全縣人均居民存款達到5萬元,實現了藏富於民。新改建農村公路2800公里,戶戶通、自來水實現全覆蓋,建制村實現村村通客車,鄉村學校、醫院、養老院等逐步規範提升,新建村史館、文化館200餘處,農家書屋、健身廣場實現全覆蓋。圓滿完成村“兩委”換屆,年齡結構、學歷層次均實現大幅優化,“一降一升一強”目標順利實現,基層黨組織戰鬥力不斷提升。產權制度改革有力有效,累計清查集體資產12.9億元,股份經濟合作社實現全覆蓋,其中村級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428個,全縣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579個、佔比87.3%,10萬元以上的.376個、佔比56.7%。基層治理有力有效,探索實施村級“小微權力”清單制度,率先開發“及時雨”一點通微視頻接訪平臺,入選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示範試點縣。

二、存在的問題與困難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短板,主要表現在: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仍有較大壓力。國家扶貧系統內還有2萬多戶、5萬多名羣衆脫貧享受政策,這些羣衆多爲失能半失能人員,脫貧基礎尚不牢固;扶貧產業收益尚不穩定,扶貧資產效應發揮不夠明顯,個別扶貧產業沒有達到既定效益。二是農業產業化層次低、基礎弱、鏈條短。傳統種植業佔農業總產值的60%,沒有形成諸如金鄉大蒜、章丘大蔥、壽光蔬菜等享譽全省、全國的大型種植集羣;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營業收入低、產業回報率不高。三是農田基礎設施亟待加強。高標準農田面積較小,中低產田103萬畝,佔全縣總耕地面積的61%,由於歷史原因,建設標準不一,配套設施建設不全,作用效益大打折扣。四是農村基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存在短板。投用的公共文化設施作用發揮不夠明顯,農家書屋閒置、活動場所利用率不高,部分村莊髒亂差的現象沒有得到根本改善。

三、下步工作思路

鄉村振興是一項系統性工程,也是一項長期的戰略任務。我們將以此次審議爲重要契機,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以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紮實的舉措,推動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取得新成效、實現新突破。下步,將着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守底線,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保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做好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切實做到政策對接不留空白。落實好防止返貧致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進一步健全縣級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在監測對象、監測內容、發現認定、幫扶措施等方面,嚴格規範程序,及時發現、快速預警、精準幫扶,確保監測無遺漏、幫扶全到位,應納盡納、應幫盡幫。促進脫貧人口穩定增收。持續強化產業扶貧項目運營管理,對495個產業扶貧項目,強化資產監管,確保項目長期穩定收益,對尚未發展成小微企業的扶貧車間,強化幫扶引導,落實優惠政策,力爭更多的車間轉化爲“致富車間”。

(二)夯基礎,夯實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堅決守住糧食安全這條底線。要繼續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序推進已建成項目區改造提升,基本具備農業用水計量收費條件,確保今年新建高標準農田7萬畝、達到97萬畝,糧食總產達到25億斤以上,力爭3年內糧食總產突破28億斤大關,20xx年實現高標準農田全覆蓋。持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強對農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的規範指導,力爭新增規模以上農副產品加工企業3家,省級以上龍頭企業達到9家,規上農業企業總營收達到200億元以上;持續加大土地流轉、託管力度,不斷深化與糧好農業、金豐公社等社會化服務組織對接合作,充分發揮爲農服務中心作用,年內培育隨官屯、唐廟等區域性服務中心、站點27家,實現農業託管服務面積100萬畝以上,切實提升農業現代化化水平。

(三)育人才,打造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在“引”上做文章。依託各地返鄉創業服務站、商會(協會),深入開展“歸雁興鄉”返鄉創業行動,建立“戶籍在外人才資源庫”,通過“項目、親情、政策”吸引人才回鄉創業,每年培育有影響、口碑好的反哺家鄉人才100名以上,讓曾經“走出去”的成功人士“走回來”。在“育”上求突破。依託農業農村高端專家智庫、省農科院“三個突破”工作隊等資源,按照農民“點餐”、專家“掌勺”、政府“買單”的方式,實施“專家授課+課堂培訓+基地實訓+創業指導+扶持政策+新型職業農民”的精準培訓,每年培育技藝水平高、創新創業能力強的鄉土人才100名以上。在“用”上見實效。注重內部隊伍建設,努力學習鄉村振興特別是農業農村知識,採取名師授課、內部培訓、自我學習等多種方式,提升服務農業農村的能力和本領。

(四)樹新風,持續滌盪鄉風文明。建好用好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創建“雁領隊”隊伍品牌,把更多黨員幹部、鄉賢、返鄉大學生、義務紅娘、文藝工作者等納入其中,靈活運用“講評幫樂慶”五種形式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創建“鄆城大地黨旗紅”宣講品牌。推廣諸如張營街道“歡‘營’你來講”、武安鎮“紅‘動’武安”、程屯鎮“‘程’心向黨”等衍生宣傳品牌,加大宣講力度。創建“德來好鄆”主題品牌,積極開展曬家風家訓、選孝賢之星、評最美家庭等新時代文明實踐主題活動,把文明實踐工作融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不斷提升鄆城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用優秀傳統文化孕育農村社會好風尚。留住“鄉愁”,年內每鄉鎮新建1處集村史、檔案、榮譽、歷史文物、民風民俗等於一體的村史館,“記住鄉愁”“留住鄉情”。守望“鄉愁”,通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道德講堂、送戲下鄉等文化活動,年內每個村至少開展1次符合本村實際的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宣講。用紅色文化激發農民羣衆奮鬥熱情。以羣衆喜聞樂見的方式,積極開展紅色故事宣講活動,用鮮活的例子講政策、說變化,講奮鬥、曬成就,用紅色精神鼓舞人心、助推發展。

(五)美家園,打造農民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強化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設。明確工作重點和推進措施,在水電氣暖、道路交通、教育、醫療、養老等方面增加必要投入,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按照《鄆城縣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實施方案》要求和責任分工,聚焦農村生活垃圾治理等九項考覈內容,對題作文、常態化整治,力爭新創建省級美麗鄉村5個以上、市級示範片區2個以上。積極發展鄉村旅遊。充分發揮深厚的紅色文化、黃河文化、水滸文化、民俗文化等優勢,按照文化旅遊發展規劃和“美村、造景、串線”工作思路,加快推進鄉村旅遊重點項目建設,辦好“中國(鄆城)好漢節”、“黃河人家鄉村旅遊節”等精品節慶活動。

下一步,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緊緊抓住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機遇,以“農產富縣”爲引領,穩定糧食生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千方百計實現農民增收,讓農業成爲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爲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爲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爲實現鄉村振興努力奮鬥。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5

20xx年,我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市、縣關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決策部署,統籌抓好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較好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現將工作開展情況總結如下:

一、加強組織領導,明確目標任務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爲加強交通系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的組織領導,我局成立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由黨組書記、局長湯亞兵同志任組長,班子其他成員任副組長,局機關相關科室、局屬相關單位負責人爲成員,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責任科室(單位)抓落實,做到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農路辦。二是認真傳達佈置。及時在局黨組會(局長辦公會)上對縣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領導小組全體會議精神及文件要求進行了傳達學習,對我局工作進行了研究佈置。三是科學制定方案。經認真研究,並結合交通系統實際,制訂了《縣交通局20xx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計劃》(秀山交文〔20xx〕26號),結合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四好農村路”建設、交通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統籌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明確工作目標、重點任務、責任分工、工作措施,做好項目、經費、人員等要素保障。

二、具體工作開展情況

(一)工作完成情況。

一是縣鄉道升級改造工程。20xx年升級改造縣鄉道8個項目90公里,累計完成投資2.2億元。

二是行政村主幹道升級改造工程。“四街一鎮”四好農村路聯絡線改建工程,路線全長81.25公里,按三級公路技術標準規劃設計,雙向兩車道,路基寬7.5米,路面寬6.5米,瀝青混凝土路面,估算總投資1.7億元,20xx年完成投資5000萬元。

三是“四好農村路”通組公路通暢工程。20xx年建成通組公路通暢工程215公里,完成投資1.35億元,實現村民小組通暢率97%。

四是農村公路增設錯車道工程。20xx年建成農村公路錯車道建設計劃1210個,完成投資550萬元。

五是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工程。20xx年農村公路安裝波形護欄127公里、示警樁15400根,完成投資2400萬元。

(二)工作措施。

一是確保一個目標。20xx年我縣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是實施縣鄉道改造90公里,完成村民小組通暢工程200公里,實現村民小組通暢率95%。

二是堅持兩個原則。堅持質量與進度並舉、建設與養護並重的原則。

三是採取三條措施。第一,統籌建設項目規劃計劃,先通村民小組,後通自然村落,在保障完成村民小組通暢工程的前提下,建設至少40公里自然村落通暢工程;改造一批不適宜的行政村主幹道公路,升級改造狹窄路面及破損路面的“暢返不暢”整治工程30公里;發展一批高效率的鄉鎮、村居聯網公路,建成30公里的鄉鎮、村居聯網公路,實現鄉鎮、村居之間的互聯互通。有序推進農村公路交通安全設施工程,實施鄉村道交通安全設施工程142公里,保障農村羣衆安全出行。實施農村公路錯車道1210個。第二,實行建設資金全額補助。按照__屆縣人民政府第56次常務會議精神,對20xx年以後下達建設計劃的農村公路進行全額補助,提高鄉鎮、街道的建設積極性,確保農村公路建設持續有力發展。第三,加大養護資金投入力度。按照《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文件精神,自20xx年起,縣級財政每年預算安排的300萬元專項村道養護資金,實現了農村公路列養補助範圍100%,村道養護資金達到1000元/公里,與全市村道養護資金補助標準持平。

四是提供四大保障。政策保障。用好國家政策扶持,積極向上爭資。同時,緊緊抓住民族、扶貧、移民後扶持等政策機遇,緊盯政策空間,積極做好政策爭取工作,把各項扶持政策用足、用夠、用活。資金保障。多渠道籌集農村公路建設資金,形成縣交通局爭取市級專項補助資金爲主導,鄉鎮(街道)工賑資金、扶貧資金、土地復墾資金、高山生態扶貧搬遷資金等打捆配套,村(居)民委員會“一事一議”方式村民集資,社會企事業捐資的多元化籌資體系。組織保障。做到“三落實”,即:機構落實、人員落實、責任落實。技術保障。加大技術培訓、整合技術力量,克服農村公路建設、養護技術力量薄弱的困難。

五是搞好五個結合。做到專項資金與其他支農資金相結合、職責監督與義務監督相結合、建設硬性標準與通行實際需求相結合、宣傳教育與行政手段結合、廉政建設與安全生產相結合。

三、20xx年工作打算

(一)全力實施好“四好農村路”。目前我縣已基本解決農村地區交通出行問題。20xx年將以鄉村振興戰略爲契機,繼續實施農村公路100公里,全面服務農業產業、鄉村旅遊,促進我縣農村公路提質增效。重點是改造“暢返不暢”公路,實施鄉鎮與鄉鎮之間、村(居)與村(居)之間互聯互通公路,進一步改善通行條件,提高鄉鎮、村互聯互通水平,讓農村公路真正走進“人家戶”。

(二)繼續實施好公路安保工程。完成農村公路安保工程任務,重點是農村公路危險路段以及需要開通、延伸農村客運的公路。同時,繼續推進融資租賃模式,加快重點路段的實施進度,確保安全隱患得到有效整治。

(三)做好與鄉村振興的銜接。準確把握交通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的關係,充分總結、借鑑交通脫貧攻堅爲鄉村振興提供的經驗,做到規劃、政策、保障、任務銜接,爲全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交通保障。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6

一、基本情況

xx鎮是全省27個革命老區鄉鎮之一,轄有16個行政村,307個村民小組,總人口11001戶38006人,總面積112.4平方公里,一般農戶10156戶,系統內幫扶對象841戶1991人,其中監測戶以外的脫貧戶816戶1932人、脫貧監測戶6戶13人、邊緣易致貧戶18戶44人、突發嚴重困難戶1戶2人、易地扶貧搬遷119戶208人,20xx年年人均純收入均在6500元以上。

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工作情況

(一)突出銜接重點,持續落實政策。

1、“兩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飲水政策鞏固落實情況。爲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xx鎮在xx市脫貧攻堅指揮部的安排下於xx月份在全鎮範圍內對照“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核心指標,進村入戶開展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隱患的拉網式大排查。經過爲期半個月的摸排全鎮所有農戶象無住危房、飲水安全無保障、醫療費用報銷不達標、失學輟學等現象發生。

2、兜底保障政策落實情況。按照“四個不摘的要求”調整優化兜底政策措施,補齊基本民生保障,對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依規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範圍,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截止20xx年xx月全鎮脫貧人口中落實低保救助818人,特困供養救助256人。

3、產業幫扶政策落實情況。xx鎮始終堅持產業發展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根本之策大力開展產業幫扶政策落實工作。一是大力發展實力產業。以伍欣甸園項目爲依託,發展高端水果種植,其中3000餘畝的藍莓基地是華中地區最大的藍莓種植基地之一,解決了xx村及周邊400餘勞動力就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突破8萬元;二是爲全鎮247戶脫貧戶、邊緣戶及3個村扶貧車間、1個養雞大棚購買產業保,最大程度降低脫貧戶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風險,讓脫貧戶能夠放心種、放心養,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三是積極協助農戶申報產業獎補,目前正在爲248戶脫貧戶及三類人員申報產業獎補411620元;四是大力開展消費扶貧,鼓勵機關幹部購買脫貧戶農產品,解決農戶農產品銷難的問題,目前共購買脫貧戶農產品22000元。

4、就業幫扶政策落實情況。始終把就業當做鞏固脫貧的重要性抓手多途徑的開展就業幫扶工作。一是鼓勵脫貧人口、邊緣戶外出務工,20xx年全鎮爲538名脫貧、邊緣戶勞動力申報一次性外出務工交通補貼。二是公益崗開發,爲了促進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全鎮利用光伏、人社等資金,開發公益性崗位132個,其中光伏公崗52個,人社公益性崗位80個。

5、小額信貸政策落實情況。全鎮現有存量貸款287萬元,其中20xx年新辦理小額信貸5戶22萬元,使用合規,無逾期現象。同時加大對已貸出的扶貧小額貸款的監管和到期預警,確保了資金安全,到期能夠及時收回。

(二)有序開展工作,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1、紮實開展防止返貧致貧監測幫扶工作。每月通過部門預警、村級摸排、農戶申請在全鎮範圍內開展摸排,逐一走訪調查會商研判,留存走訪記錄、會商記錄,將退出和納入監測幫扶人員名單報鎮鄉村振興辦彙總,鎮黨委每月召開黨委會,針對鎮振興辦彙總確認名單,逐一會商研判,看每個人是否符合退出和納入條件,最終形成決議報市鄉村振興局,20xx年鎮黨委已開展了10次會商研判。做到早發現、早幫扶,形成完整的動態監測幫扶閉環。目前已通過一事一議解決3戶脫貧戶自費醫療費用過高問題,通過防貧保解決42戶一般農戶醫療費用過高問題。

2、多措並舉開展易地扶貧搬遷後扶工作。以“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爲目標,多措並舉開展後扶措施。一是鼓勵有勞動能力的易遷戶外出務工增收,同時爲其申報一次性外出務工交通補貼;二是對於沒有勞動能力的易遷戶落實政策兜底;三是利用易遷後扶資金119萬元(易遷戶戶均一萬元)建立油茶深加工車間和藍莓包裝車間,租金(9萬元)按照戶數比例分配至各村對公賬戶,用於優先易遷戶產業發展、特困戶救助和公益性崗位。安置點配套設施按照“十個一”配置齊全。

3、紮實做好扶貧資產管理工作。對已建成的扶貧項目及資產進行全面覈查,主要分爲經營類資產、基礎設施類資產、易地搬遷類資產,逐一逐級登記,建立扶貧資產清單,對已形成的扶貧資產應納盡納、分級逐一登記造冊,明確各項扶貧資產信息。

4、有序開展銜接資金項目實施工作。完成20xx年項目庫建設任務,xx鎮扶貧產業路建設項目批覆10.2公里,總資金規模408萬元,涉及扶貧資金153萬元。其中xx鎮和順村、聯星村、中灣村標段產業路建設5.8公里已完成市級驗收等待資金撥付,xx村、xx村、xx村標段產業路建設4.4公里已基本完工。

三、和美鄉村建設情況

一是加快和美鄉村示範點的施工進度,目前全鎮3個和美鄉村示範點項目建設均已完成80%以上,確保在xx月底前完成項目建設的全部內容;二是積極宣傳動員,提升羣衆對和美鄉村建設的認識度,充分調動羣衆的積極性,鼓勵廣大羣衆參與到和美鄉村的、人居環境整治建設中來,不斷增強羣衆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三是組織人員開展冬季夜間治安巡邏,確保冬季夜間治安穩定。

四、實力產業發展情況

一是堅持“紅色沃土,藍莓小鎮”的發展理念,把藍莓種植作爲鎮級一大主導產業,目前xx鎮藍莓種植面積達3600畝,下一步將着力打造藍莓種植示範基地建設,擴大藍莓種植規模、提升藍莓品質;二發揮xx鎮種植大蒜的悠久歷史及“xx大蒜”的品牌知名度,在全鎮範圍內連片大規模種植xx大蒜,現已在陶廟、東昇、等村種植大蒜1060畝,目前正在進行“xx大蒜”地理商標註冊事宜,進一步擴大xx大蒜產品知名度。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7

xx年,x鄉按照鄉村振興戰略總要求,根據x生態、綠色、旅遊、文化等優勢,圍繞打造“宜居宜遊、山水相依精緻小鎮”這一中心,緊緊抓住劃入“一區兩河三帶六平臺”的大好契機,以“十大”專項行動爲主抓手,以“多規合一”建設爲牽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一、上半年工作總結

一是產業振興上,深化改革,加快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全鄉土地流轉率達到x%以上,新完善高標準農田xx畝,以豐澤農業爲龍頭,積極打造農業“新六產”融合發展先導區、樣板田,培育“大汶河溼地公園+豐澤現代農業園+梅山古傳統村落”x田園綜合體項目,新增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各類新型經營主體x家。

二是人才振興上,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鄉村幹部隊伍建設,以豐澤農業爲龍頭,引進山東農業大學博士一名,聘請其爲科技副鄉長,帶動全鄉農業產業發展。

三是文化振興上,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深入推進“四德工程”建設,大力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文明實踐站建設,已完成實踐分中心一處,實踐站四處。開展廣場舞比賽,深化移風易俗,實施鄉村文明志願服務行動。

四是生態振興上,深化“藍天工程”,推進“碧水行動”,深入開展“清河行動”回頭看,實施“綠滿鄉村”工程,完成泉河生態廊道建設,堅決做好砂石保護工作,守住生態底線。推進美麗鄉村示範片區建設,完善桃花園社區、錦秀佳苑社區服務功能,開展農村環境整治三年行動。

五是組織振興上,把黨的建設放在統領地位,營造高質量發展的新生態。發展黨員名,調整村級班子x個,高標準完成錦秀佳苑社區黨羣服務中心建設,引進社區工廠一個,x個村集體經濟全部過x萬元,x萬元以上的達到x個。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下半年,x鄉將圍繞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五個振興”,統籌謀劃,科學推進,尊重x鄉廣大農民意願,調動農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力爭打造鄉村振興“x樣板”。

一是實施農業產業提質增效行動。實施高標準農田(國土)項目、千億斤糧食項目、高標準農田開發項目等,新建完善高標準農田x.x萬畝,發展高價值經濟作物種植x萬畝,建設茶葉種植示範基地、設施花卉種養殖基地,高價值作物種植比例達到x%。建設一批“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建設農產品加工基地x處,建設蔬菜專業批發市場x處。發展分享農場、共享農莊、創意農業、特色文化產業。實施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工程,打造大汶河生態旅遊休閒小鎮,完成大汶河沿岸旅遊線路、梅山旅遊線路、泉河沿岸旅遊線路的打造。實施農業標準化戰略,引導扶持豐澤農業、三秋農業、榮茂農業等龍頭企業開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農產品質量合格率穩定在x%以上。

二是扎牢“紅色陣地”強化組織振興。突出黨建引領,發揮黨支部戰鬥堡壘作用,按照xx年《中共x鄉委員會關於加快黨建示範點、示範區、示範村建設的實施方案》兩年計劃內容,規劃設計大汶河沿線黨建示範點提檔方案,在大汶河沿岸x個村“一村一品”打造“村強民富樣板化片區”黨建示範區;在馬山村打造“村容村貌風景化片區”黨建示範點。

三是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優化鄉村空間佈局,完善農村基礎設施,提升人居環境,改善鄉村生態環境,推動鄉村綠色發展。加大對大汶河、泉河生態保護和修復,深入推進砂石綜合治理工作,嚴格落實河長制,構建河流管理保護機制。實施造林綠化與退耕還林、森林質量提升、溼地保護與恢復、生物多樣性保護等重大工程,全鄉森林覆蓋率達到x%以上。

四是實施美麗鄉村提升行動。完善美麗鄉村規劃體系,實施提升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突出美麗鄉村示範引領,重點打造馬山、雲尾、南留村,提升李集、楊莊村,開展美麗宜居鄉村“精品”工程,打造一批田園村、文化古村、休閒旅遊村、現代宜居村。

五是實施文明鄉風倡樹行動。加強農村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培樹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形成鄉村振興發展的內生動力。

六是實施鄉村善治行動。充分利用OxO服務管理平臺的訴求收集和大數據分析功能,以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三共四化”爲目標,完善“大調解”機制建設,建立“黨建+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探索社區黨建工作模式,打造白店、南陶兩個社區黨建,實施“黨建示範區擴面”工程,堅持“一村一品”。深化村民自治實踐,開展“法治x”建設,大力實施德治工程,深化“平安x”建設。

七是實施鄉村人才培育行動。培育新型職業農民,開展農業技術培訓,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加強鄉村幹部隊伍建設,選拔培養一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優秀人才。實施“一村一村官”工程,從企業專業人才中聘用一批村官,擔任村團委書記或書記助理,聘請部分優秀企業家擔任鄉經濟發展顧問,形成共謀、共商、共建的氛圍。

八是實施精準扶貧鞏固提升行動。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把扶貧同扶志、扶智結合起來,實現外部幫扶與內生動力的“雙輪驅動”。加大財政專項資金投入和涉農資金整合力度,做好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新舊動能轉換的銜接,深入實施貧困村治理提升工程,力爭每個貧困村形成x—x個特色產業。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強化脫貧攻堅責任和監督。促進農民增收,

九是實施農村體制機制創新行動。穩妥推進土地制度改革,探索農村土地“三權分置”多種實現形式,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探索鄉村與城市的需求互動機制。推動新型產業資源創新與服務產品的創新,以服務產品滿足對象的需求,探索公共資源性質的公共產品與具體的產業服務產品相結合,共同爲社會提供綜合性的服務。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8

馬蹄藏族鄉黃草溝村屬於純牧業村,牧民羣衆隨季節轉場放牧,居住比較分散,駐村工作隊立足實際,多點發力,凝聚合力,爲鄉村振興“賦能增效”,有效助推了牧村變美、產業變強、牧民變富。

深入草場牧業點,讓牧民羣衆“學”起來。駐村工作隊充分利用好每月的入戶走訪活動,藉助牧民羣衆集中搞防疫時機,深入牧業點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黨的理論方針、惠民惠農政策、疫情防控知識等向牧民羣衆宣講,將“文件話”轉變爲“家常話”,讓老百姓不誤牧業生產時知曉上級文件精神和惠民政策。今年以來,駐村工作隊深入牧業點開展宣講15次,覆蓋羣衆300餘人,並深入夏季牧場,開展“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徵程”慶祝建黨101週年主題黨日活動,有效豐富了牧民羣衆的思想認識,營造形成了全民學習的良好氛圍。

豐富業餘生活,讓鄉村氛圍“活”起來。利用“元旦”“三八”“五一”等節點積極組織牧民羣衆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並對全村涌現出的好婆婆、好媳婦、好青年和致富能手等先進典型進行表彰,爲全村樹立了正能量。在20xx年中秋節,駐村工作隊共邀老百姓歡聚一堂,開展“民族團結話中秋,佳節共敘一家親”主題活動,組織大家坐在一起嘮家常,謀發展,話未來,進一步凝聚人心,讓鄉村氛圍“活”起來,深受老百姓一致好評。

開展環境整治,讓房前屋後“靚”起來。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指導員”的作用,組織村“兩委”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保潔員管理和人居環境門前“三包”等制度。並依託固定黨日活動,針對保潔盲區組織全體黨員和保潔員進行徹底清理,對定居點牧民家房前屋後衛生開展集中整治,建立了村級衛生評比“紅黑榜”,對評比爲“紅榜”的家庭在巾幗佳美積分超市中給予一定積分,並在其超市中兌換相應物品,村民對保持家庭乾淨整潔的積極性不斷提高,營造了共建共享美好家園的良好氛圍。

點對點結對幫扶,讓錢袋子“鼓”起來。發揮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橋樑紐帶”作用,藉助幫扶單位優勢資源,因地制宜幫助謀劃主導產業的發展,以村內2個專業合作社爲依託,強力推行“黨支部+合作社”“黨員帶頭示範+帶動全村農牧戶”生產發展模式,使黨員示範引領嵌入到推進產業發展中,帶領牧民大力發展舍飼餵養,全村特色畜牧養殖業呈現出“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20xx年上半年,全村羔子出欄1.1萬隻,牧民的收入持續上升。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19

一、村莊簡介概括

自然環境

xx村位於xx鎮東部,因能爲大邱、龍前兩村擋自來北、東南方的大風,爲兩村的“大門”,故名。四面環海,嶴口衆多,景觀優美。下轄兩個自然村,全村346戶,7個村民小組,共1011人,xx村新一屆村兩委班子共5人、團結,戰鬥力強,關係密切,現有黨員33名。

鄉村產業

農業:村民以種植花生、甘薯爲主。

漁業:xx村四面環海,擁有一個天然的海濱浴場——東洞底沙灘;一個天然的避風港——福堂沃沃底澳。近海春季丁香魚,夏秋兩季以近海捕撈各種海產品爲主。冬季以捕撈鰻魚苗。

灘塗養殖有海蠣養殖約60畝,養殖海帶約110畝。

二、鄉村建設情況

在美麗鄉村建設時,設計師每次現場考察規劃,村民代表都會陪同協助,村內黨員,村民小組長等都積極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絕大多數村民已經轉變觀念,從原先的懷疑、觀望態度轉變爲主動參與,xx村正在努力形成美麗鄉村建設人人蔘與,美麗鄉村成功人人共享的良好局面。

以“清溝、掃地、擺整齊”爲初級目標。xx村實施美麗庭院及村莊綠化行動,安裝微動力污水處理系統,進行廁所革命,改造垃圾池,改造便民服務中心、建設村口觀景臺、主幹道亮化、福堂沃健身小場所。

提升古井周邊環境、建設東洞底健身路徑、提升下南口主幹道周邊環境、努力打造美麗鄉村,初步實現美起來的目標。

以“拆舊拓新整漂亮”爲中級目標。拆除村內旱廁,舊豬圈、牛欄、整治裸房5棟,規整了村莊杆線,同時安裝太陽能路燈和景觀燈共計95盞,努力營造道路暢通整潔,安全有序的宜居環境,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配套。

以壯大村財促振興爲高級目標。發揮xx村依山傍水的優勢,有美麗的沙灘和碧藍的海水,沙灘入口有景觀登山步道,是夏季旅遊的絕佳景點。以這個爲優勢發展xx村的旅遊景點,力爭讓xx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不斷壯大。

嚴格建房審批制度,推廣使用省、市、縣農村住宅設計通用圖集;新建農房按要求報批、按批准建造,杜絕違法建設,同時村兩委幹部加強巡邏,密切關注建房狀況、定期巡查,有問題立即溝通解決,堅決不違建,整治農村裸房,整治後能起到示範帶動作用的不少於5戶。

路燈採用的是高六米杆的太陽能分佈在xx村主幹道一側,底下加個一米二的中國結,使用太陽能即環保、節能、又高效,比普通的路燈更加安全,安裝也更加方便,改變傳統節點節能模式,倡導綠色環保型照明,太陽能路燈安裝後不僅照亮了村莊,也豐富了村民的生活。

爲加強美麗鄉村宣傳工作,發動羣衆投工投勞,參與美麗鄉村建設,維護、管理、實時公佈項目建設進度表,做了宣傳欄,可以更大力度的宣傳美麗鄉村建設以及xx村村規民約。

三、鄉村特色亮點

xx村村口觀景臺,做爲xx村提升農村形象的建築物村碑,村口的村牌用石頭修建的,石頭是特色自然資源,這種村牌存放時間久,雕刻精緻,村口建有一處觀景臺,可供遊客和村民瞰覽海景和全村村貌,還給村民和遊客提供了休息的好地方。

xx村下南口道路一側環境整治,爲提升整體視覺感,對道路旁進行收邊,用本村特色鵝卵石收邊,鋪出一條步道,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讓村民的人居環境得到了提升。

推進通村公路和村道路面硬化,主要道路使用水泥、瀝青等材料硬化,次要道路、宅間路鼓勵使用石板、沙石等材料進行鋪裝硬化。

因村內有一段道路是泥土的,地形起伏不平,道路彎彎曲曲,寬窄不一,崎嶇難行,尤其排水不暢,一到下雨天,道路泥濘,人難走車難行,給村民的出行和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響,道路硬化可以改善村容村貌,極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

村民自主裝飾農家庭院,鼓勵房前屋後“微田園”建設:符合“六美”(庭院佈局協調美、植樹栽花綠化美、物品擺放整齊美、屋內屋外潔淨美、廚房廁所衛生美、自然低碳生態美)、“三有”(有花養、有鄉愁、有特色),形成“微菜園”、“小菜園”、“小果園”。

xx村充分考慮村莊地理區位、鄉村產業、自然風光、人文景觀等優勢因素,因勢導利,因地制宜,結合美麗鄉村建設打造村莊特色亮點。採用石條用幹砌等傳統手工工藝修建。健身步徑總長度250米,由下南口東洞底沙灘沿步道到土地下沙灘,該步道利用鄉土材料石板條,採用幹砌等傳統工藝修建,建成後將成爲村民散步休閒的好去處。施工完加上太陽能景觀燈,也是一道絕佳的風景線

結語

xx村通過大力開展美麗鄉村建設,全力推進“清溝、掃地、擺整齊”環境衛生工作,村容村貌、鄉風民風發生了顯著變化:垃圾亂倒、畜禽亂跑、污水亂排的問題得到明顯改觀,初步實現了人居環境的淨化、綠化、亮化,正在向美化、優化邁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成爲幹部跟村民的思想共識。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20

20__年上半年,市審計局駐金寨縣梅山鎮新樓社區鄉村振興工作隊在局黨組和鄉鎮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立足四項基本職責,創新運用“1335”工作方法,紮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取得實效。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介紹

新樓社區是金寨縣唯一的紅色社區,20xx年12月完成“村改居”任務,現轄8個居民小區和6個村民組,4096戶1萬餘人,社區幹部14人,中共黨員59名。現有建檔立卡脫貧人口及監測對象共135戶427人。

新樓社區產業發展類型以生態養殖、茶葉種植和板栗種植爲主,受城區規劃和地形環境制約,無法大規模發展特色種養產業,集體經濟發展基礎較爲薄弱。

二、工作方法及成效

工作隊始終堅持黨建引領,創新“1335”工作法,即建強一個基層黨組織,健全三級組織架構,激活三種先鋒力量,積極推行“五微”服務模式,構築起“網格聯動、社會協同、羣衆參與”的多元新格局,爲鄉村振興保駕護航。

(一)建強戰鬥堡壘,激發紅色“領航力”。根據市委統一部署,帶領社區全體黨員深入開展“以人民爲中心的發展思想”專題學習教育,嚴格落實“激濁揚清”專項行動整頓重點,積極查擺不足,轉變工作作風,樹牢爲民服務意識。結合黨建聯盟“五聯創建”工作,充分發揮共建單位幫扶作用,積極推進市縣社區三級黨組織的互聯互動,切實增強黨組織凝聚力和戰鬥力。大力推進黨建引領信用村建設,協助完成570戶農戶和1個經營主體的評級調整、授信貸款,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爲信用村建設優勢,爲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二)織密基層網格,夯實紅色“組織力”。建立健全了“農村社區黨支部—網格黨小組—樓棟(村民組)黨員中心戶”三級組織架構,補充和加強了基層力量,激發了黨羣“共治共管”的活力。同時,按照無縫覆蓋、便民利民的原則,將轄區劃分爲23個網格,設置了9個網格長、146個微網格員,並且爲所有的村民組和單元樓建立了便民微信羣,確保轄區內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迴應。正是這131個微信羣在當前農村疫情防控、人居環境整治、綜治維穩、文明創建等重點工作中發揮了顯著作用。

(三)鍛造先鋒隊伍,增強紅色“凝聚力”。進一步激活黨員先鋒力量,牽頭與駐區單位黨組織簽訂共駐共建包保協議,年內組織20餘次130多名在職黨員下沉一線,配合開展疫情防控、文明創建等工作。進一步拓展網格治理力量。帶領155名大小網格員扛起村情民意“調查員”、政策法規“宣傳員”、矛盾糾紛“調解員”、鄰里互助“代辦員”等責任,實現人在格中走、事在網中辦、難在網中解。進一步增強志願服務力量。常態化招募黨員志願者,以傳承紅色基因、講好紅色故事、弘揚志願精神、提供多元服務爲宗旨,傾力打造新樓紅色志願品牌。

(四)推行“五微”模式,提升紅色“服務力”。

1.組建服務“微團隊”。依託黨建聯盟平臺優勢,聯合縣委史志室組建紅基因傳承宣講隊,年內開展愛國主義現場教學4次、“送書下鄉”活動2次以及風雨無阻的“紅色電影週週”活動,深受羣衆好評。協調市審計局普法志願者、巾幗志願隊赴社區開展3次“送法進社區”活動,推動法治文化下沉鄉村。聯合轄區在職黨員組建“紅色管家”志願服務隊無償爲居民提供健康監測、臨時救助、家政護理等八項常規服務,不斷提高羣衆的幸福感、獲得感。

2.精準認領“微心願”。工作隊在全覆蓋走訪排查的基礎上,充分利用131個便民微信羣,動態收集村民關於危房改造、醫保報銷、信用貸款、大病救助等民生領域“微心願”,積極動員幫扶單位、愛心企業、社會組織以及相關職能部門根據自身資源優勢主動認領。今年以來,先後收集羣衆“微心願”102條,幫助解決急事難事70餘件,募集資金1.75萬元,惠及困難羣衆29人,真正讓羣衆在精準化服務中感受到組織和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3.做實民主“微協商”。根據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三民”工作法,工作隊聯合社區“兩委”先後組織了12次網格“板凳會”,讓“居民議自己事,聚力解大家難”。同時,幫助社區建立了專業的矛盾糾紛調處中心,按照小事網格調、大事社區調、涉法專業調的矛盾糾紛調解模式,邀請了公安、物業、律師志願者的進駐,鼓勵羣衆自主協商達成共識,今年以來,在網格內化解各類矛盾糾紛40餘件,有效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村社。

4.巧用網格“微積分”。健全鄉風文明積分評議制度,依託131個村居微網格,以戶爲單位,每月組織開展“紅黑榜”評選,以振風超市積分兌換獎勵的方式,激活羣衆主動參與基層治理的內生動力,把積分制成果融入到村民自治、環境整治、移風易俗、綜治維穩等社會治理環節,激發正能量,樹立了向好向善向美的家風、民風、鄉風。

5.辦好羣衆“微實事”。工作隊結合“學黨史、走基層、問冷暖、辦實事”活動以及常態化防返貧動態監測工作,全覆蓋多頻次走訪了農村片區6個村民組以及156戶重點人羣,梳理彙總並着手解決了羣衆關注度高、涉及面廣的諸如小區物業缺位、電動車充電樁緊缺、農村網絡信號差等民生微實事23件。針對羣衆反映強烈的“雙基”短板,在市局多方協調和鄉鎮大力支持下,累計投入121萬元,新建7條村組道路、修復護岸地基36處,改善了2210人出行條件。

三、社區振興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核心示範不突出,黨建引領有待強化。

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在組織羣衆、團結羣衆、帶動羣衆、服務羣衆方面沒有全面發揮,比如開展的黨員志願服務、紅色文化宣傳等活動,農村黨員參與度不高,實際宣傳教育服務羣衆的效果並不突出。同時,黨建服務的平臺載體不夠實。雖然社區紅色元素隨處可見,但不能完成貼合黨員宣教需求,黨建陣地“形式化”。

(二)資源整合不充分,協同運轉有待提升。

當前轄區社會組織、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資源力量尚未有效的統籌整合,缺乏廣泛的、高水平的橫向合作,部分社會組織僅僅是有限參與,難以爲羣衆提供專業化、多元化的服務。同時作爲紅色社區,轄區優秀的紅色文化資源在鄉村振興中起到的價值引領、道德約束以及產業助力等方面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挖掘。

(三)管理服務不均衡,羣衆參與有待增強。

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但當前鄉村治理更突出維穩取向而非服務取向,羣衆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和動力不足、參與渠道和方式較爲單一、參與領域和內容也比較狹窄,羣衆自治的基礎性作用發揮也沒有達到應有的廣度和深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打造“紅色物業”,提升基層組織凝聚力。結合金寨縣實施的“紅色睦鄰”工程,積極推動社區、物業、業委會等黨支部負責人交叉任職、雙向進入,引導業委會、物業、社會組織、幫扶單位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基層治理,真正把羣衆呼聲與基層黨建、社區治理、物業管理有機融合,打通黨組織聯繫服務羣衆的最後一百米。

(二)建設“紅色陣地”,搭建爲民服務平臺。以實施“十項暖民心行動”爲契機,重新劃定社區便民活動場所,打造亮點突出、特色鮮明的功能室。同時協調幫扶單位資源,創新設立“幸福驛站”爲民服務點,重點圍繞“一老一小”等特殊羣體,提供理髮縫補、護理義診、家政維修、紅色宣講、共享物資等服務項目,就近滿足居民多元化小需求,提升羣衆幸福感和獲得感。

(三)激活“紅色細胞”,推進治理提檔升級。多渠道志願者和網格員招募培訓力度,提高服務羣衆的能力。創新激勵機制,設立社區文明行爲銀行,以服務內容和時長計分,以積分兌換物品或服務的方式,激發黨員羣衆參與基層治理的熱情,引導羣衆實現自我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約束,助力鄉村美好生活共同體建設。

(四)提升“紅色價值”,豐富產業發展模式。擬與縣委黨校、縣文旅局、縣委史志室合作,深入挖掘轄區內紅色資源的文化內涵,逐步打造新樓紅色研學路線。加快建設新樓社區紅色主題農產品展銷館和線上直播間,將金寨紅色文化推廣與特色農產品銷售有機結合,線上線下同步銷售,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同步增長。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21

一、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一)管好用好鄉村公益性崗位,促進農村人口就近就業。根據《關於繼續實施相關就業幫扶政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阜州就辦〔20__〕9號文件,保持全區鄉村公益性崗位規模總體穩定。目前全區鄉村公益性崗位人員3044人,其中區級開發1967人,根據考覈結果發放1-8月份崗位工資1302.06萬元。

20__年以來通過2+N招聘活動在9個鄉鎮舉辦線下小型招聘會31場,向羣衆宣傳就業政策,提供就業崗位。加大帶貧載體建設,目前全區共有就業幫扶車間13個,(居家)就業幫扶基地99個。就業幫扶車間共帶動426人就業,其中脫貧人口130人,(居家)就業幫扶基地帶動6989人就業,其中脫貧人口853人。爲在帶貧載體就業的脫貧人口發放20__年前兩季度就業崗位補貼192.26萬元,爲57家帶貧企業發放帶貧補貼29.15萬元,爲爲7個就業幫扶車間發放第一批車間運營補助14.1萬元。

(二)加大勞務輸出力度,着力提高農民工職業技能水平。充分發揮勞務協作在勞動力轉移就業、人力資源區域流動的延伸擴展作用,構建信息互通、組織優化、服務高效的勞務輸出平臺。同時發揮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和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優勢,加大力度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0__年全區外出務工農村勞動力17.48萬人,其中省外務工11.56萬人,省內市外務工1.35萬人,市內區外2.86萬人,其餘區內務工。省外務工中長三角地區3.74萬人,珠三角地區1.13萬人。爲跨省外出務工的脫貧人口2074人發放交通補貼103.7萬元。

加大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力度,開展汽車維修、母嬰家政、電子商務、機器系統操作等專業技能培訓,大力培育技能型人才,截至目前培訓農民工1765人次。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暢通農村勞動力就業崗位信息獲取渠道,爲自然形成的農村勞動力市場提供政策支持保障活力,在鎮村開發更多的就業崗位信息發佈平臺,蒐集整理全國各地企業招工信息並定期發佈,及時統計勞動力就業需求,精準匹配崗位推薦就業。二是大力宣傳培訓政策,通過職業培訓學校免費培訓、以工代訓、企業招錄新員工培訓等方式推進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22

一是突出“三個聚焦”抓基層黨建。聚焦理論武裝夯基礎。定期組織機關黨員開展集體學習培訓和測試,增強業務能力水平,督促各支部落實落細“三會一課”制度,開展黨委書記講黨課、“迎七一”專題黨課宣講等豐富多彩的主題黨日活動,黨員幹部思想政治覺悟顯著提升。聚焦隊伍管理建機制。結合“雙培雙帶”創建,爲9名黨委委員確定了黨支部聯繫點,健全23個村黨組織網格化管理體系,明確了69名村級後備幹部的培養人,結合“五型”黨組織創建,強化幹部服務羣衆、基層治理等情況的督查,幹部隊伍形象全面提升。聚焦任務落實嚴考覈。將黨建工作任務列入每月考覈,不定期抽查、按月調度、按季督導,及時發現反饋問題,督促抓好整改落實,結合“練兵比武”活動開展基層黨建工作觀摩會,以觀摩促落實,推動黨建工作任務落實到位。

二是突出“四個加強”抓黨風廉政建設。加強廉政文化建設。以黨政機關爲重點,推動廉潔文化建設向村社延伸,深入開展“廉政文化進家庭”活動,打造宅子坪、張家壩等4個廉潔文化示範點,營造廉潔從政的濃厚氛圍。加強警示教育。每月召開1次黨風廉政警示教育會,觀看警示教育片,通過因經濟、財務等犯罪入刑人員現身說法來保持警鐘長鳴,築牢思想防線。加強紀法教育。將紀法教育納入黨委議事議程,規範52條小微權力運行清單,通過微信平臺轉發紀法課堂,每週開展1次紀法教育宣講會和進村社宣講活動,黨員幹部法紀意識持續增強。加強“四風”糾治。每月對村級、站所進行1次督查,着力解決工作落實打折扣、服務羣衆意識差等問題,對村幹部廉潔情況每月一走訪,深挖問題線索,保持高壓態勢,羣衆滿意度不斷提升。

三是突出“三個堅持”抓鄉村建設。堅持以“拆治”爲先。組織鎮村幹部、公益性崗位等人員力量,拆除影響村容村貌的殘垣斷壁12處、爛圈爛廁56個、危舊房屋120餘間,整治亂堆亂放90餘處、亂搭亂建45處、清理垃圾120餘處,用傷筋動骨措施實現脫胎換骨成效。堅持以“共建”爲基。立足村莊現有資源,在保持農村原有特點的基礎上,整體規劃、系統佈局,建成觀光步道1。5千米、小廣場6個、小景點12處、下水道1km,改造供水管網8km、圈舍148座、廁所303個、房屋242座,硬化庭院56戶,綠化趙天線10km,打造了張家壩“田園”、坪上“清潔”、宅子坪“農耕”美麗鄉村示範村。堅持以“管護”爲要。實施“黨員示範崗”紅黑榜制度,推進“黨員+巷道長”責任制,分區負責公共設施管護、環境衛生保護、矛盾糾紛調處等,形成了權責明晰的網格化工作格局。

四是突出“三個抓手”抓產業發展。以“園區建設”爲抓手。注重串連產業“小基地”、產業“示範點”建設產業“大園區”,建成百畝洋湯河現代農業產業示範園,種植歐曼達等西紅柿類20畝、2K西瓜等瓜類10畝、草莓10畝、菜椒70畝;打造“種養結合”爲一體的高樓山山地特色農業產業綜合示範園,種植紋黨育苗4800畝、小雜藥1700畝、辣椒2850畝。以“提質增效”爲抓手。依託產業示範村建設,圍繞產業提質增效抓技術培訓、強科學管護,以點帶面,以面帶片,建成爲頭等3個萬畝花椒和高樓山萬畝中藥材示範片、椿樹坪等5個油橄欖示範點,發展花椒4.6萬畝、中藥材2.1萬畝、油橄欖5700畝。以“拓寬銷路”爲抓手。與國際花椒聯盟建立合作關係,與文縣仁和公司、益豐匯寶合作社簽訂花椒、中藥材、辣椒保底購銷協議,有效解決農產品難賣“最後一公里”問題,扶持12家龍頭企業、合作社、能人大戶發展產業,帶動解決220多人富餘勞動力就業。

五是突出“三個機制”抓環境整治。建立“定段定責”機制。把鎮區劃分爲18段,每段由1名科級領導包抓,並亮明瞭“黨員身份”,結合“文州先鋒號”“文州先鋒崗”創建,設立了“示範崗位”,對駐鎮單位、鎮村幹部、公崗人員劃定責任路段,明確責任區域。建立“四級網格”機制。針對一區(鎮區)、兩線(212線、趙天線)、四片(草坪、爲頭、河壩、北山)、五流域(洋湯河、草坪河、燕兒溝河、大成家河、劉家溝河),建立了一級網格長(書記、鎮長)總抓、二級網格長(包村領導、河長)包抓、三級網格單位(駐鎮單位、村黨支部)負責抓、四級網格員(鎮村幹部、公崗人員)具體抓的責任鏈條,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格局。建立“公開曝光”機制。嚴格落實門前“三包”責任制,每週二和週五對全鎮人居環境衛生秩序進行集中整治,每週五對落實長效整治情況進行督查檢查,並通過“紅黑榜”公開曝光通報,推動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工作氛圍。

六是突出“四個注重”抓鄉村治理。注重“定規範”。在廣泛聽取羣衆意見建議的基礎上,將移風易俗、平安建設等作爲新內容、新要求寫入村規民約,成爲村民共同遵守的行爲規範。注重“廣宣傳”。通過大會小會經常講、黨員幹部入戶傳、微信視頻發佈看、村規民約上牆讀等形式進行宣傳,形成多角度、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宣傳模式,使文明新風家喻戶曉、深入人心。注重“樹典型”。結合“一行動一活動”和文明創建,開展“星級文明戶”等評樹活動,對評選出的3個文明村和28戶文明家庭進行表彰,在全鎮樹立正面典型,切實以榜樣的力量帶動全鎮文明新風持續向好向上向善。注重“強治理”。推進黨羣服務中心和綜治中心融合發展,推行“綜治中心+網格聯防”工作模式,推動黨建網格和綜治網格“雙網融合”,實行領導包抓制度,推廣運用“四級六天”法化解信訪事件16起(積案5起),調處矛盾糾紛145起、形成了信訪矛盾在網格中化解的服務“連心網”。

下半年,我們將以此次觀摩活動爲契機,總結經驗、彌補不足,認真謀劃,精心部署,集全鎮之智,舉全鎮之力,優化發展環境,建設美麗橋頭,穩步推動235戶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8公里洋湯河漂流項目建設,城鄉人居環境衛生秩序整治和精神文明創建,發展山地農業,推進鄉村振興,統籌推進鄉村“五大振興”和“五大革命”,以實際行動真抓實幹,抓實抓細抓好各項工作任務落實,爲加快生態文縣綠色崛起、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橋頭力量。

鄉村振興彙報集錦 篇23

根據會議的安排,下面我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進行簡要的情況介紹,也希望在座的各位能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

一、對新農村建設的探索及實踐

一直以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農業發展,提出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力爭用10年時間把全市1043個行政村全部建成高水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在此基礎上,我區積極探索振興鄉村之路,先後開展村企合作、產業導入、產業培育、名鎮名村建設、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建設等工作。其中,省級新農村示範片依託完善的基礎設施,生態宜居的村莊環境,產業興旺的農村經濟,治理有效的基層組織,共建共享的文明鄉風,順利通過廣東省“兩年基本實現目標”的績效評估,獲評“優秀”等級,“農村有產業、農民有就業、農村有環境、農村有服務、農村有治理”的五有目標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二、創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做法及成效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針對農村產業“空心化”、村莊“空巢化”,工商資本進入農村不熱、農民增收渠道不多等問題,我區首創市場化模式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產城村人”融合爲發展導向,利用社會資本激活農村資源資產活力,實現農村發展“第二次飛躍”:

一是推動鄉村振興改革試點。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區委、區政府大力踐行“馬上就辦、真抓實幹”的精神作風,通過第五次黨代會第二次會議等重要會議,將鄉村振興作爲今年的重點工作予以部署,制定並印發組織實施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學懂提神”、“弄通提能”“做實提效”工作方案,經過大量的摸底調查、研究,創新提出以市場化模式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法,並率先與碧桂園、華僑城達成合作共識,實施鄉村振興試點項目。

二是高標準全域謀劃鄉村振興。在區委、區政府牽頭下,各鎮、街道迅速開展資源排查,掌握家底,並結合各行政村資源稟賦,制定《鎮(街道)全域鄉村振興三年總體規劃方案工作表》,明確了試點片區、產業定位、具體工作、發展規模,按照全區102個行政村統一按照市場化模式分三年(20__年30%、20__年40%、20__年30%的行政村覆蓋比例)推進。根據中央、省、市精神,結合我區實際,高標準謀劃制定《關於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方案。

三是強化績效考覈壓實責任。舉全區之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制定《20__年惠陽區表格化捆綁式績效考覈方案》,將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納入到有關績效考覈工作,通過落實表格化捆綁式績效考覈作爲推動各項工作的重要抓手,把產業振興最終成果落到促進農民就業、增產增收上來,全力以赴推動農村農民生活富裕。

四是打造試點推動全面開花。隨着試點項目的推進,我區以市場化模式實施鄉村振興實現全面開花,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落實各類鄉村項目共計77個,其中已開工建設30個,初步形成以田園綜合體、文化旅遊、商業商貿、電商物流、現代金融、城市更新等多種業態帶動鄉村振興的發展格局。

三、存在的困難及建議

(一)推進鄉村振興人員保障問題。推進鄉村振興,人是關鍵一環。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上到中央下到基層都非常重視,但是還缺乏相應的組織保障。例如鄉村振興對於基層特別是村委書記、小組長來說,是個新鮮事物,缺乏相應的認識。但往往工作的開展,他們是主要推動者和實施者,如果意識不轉變,那麼鄉村振興落地就比較困難。因而在組織保障上不僅需要鍛造幹事創業的幹部隊伍繼續解放思想,勇於擔當,真抓實幹,還要選好配強基層組織帶頭人深入開展基層黨建標準化建設,努力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強建優,充分發揮在鄉村振興中的核心作用,並且發揮鄉賢作用,鼓勵鄉賢帶領鄉親共同致富創收。

(二)鄉村振興財政投入保障問題。推進鄉村振興,財政保障是重要因素。根據資源摸排,目前我區存在三種類型農村情況:第一類城鎮化程度較高,以二三產爲支撐的準城中村;第二類資源豐富,但發展滯後,需導入產業激發發展動能的村莊;第三類是資源匱乏、經濟發展薄弱村,亟需政府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的村莊。我區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原則,將村莊捆綁導入產業形成規劃編制規劃發展。然而佔大部分比例的第三類型的農村,雖然隨着政府的逐年增加投入,農村面的村巷道、路燈、垃圾處理、學校等硬性條件逐漸完善,但是重大基礎設施覆蓋面、有效改善農村生產生活設施條件等還相對滯後。鄉村公共服務與城鎮相比,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方面不均衡,農民羣衆的獲得感有待提升。因此,需要建立鄉村振興財政投入機制進行精準施策,將鄉村振興建設資金列入每年財政預算,同時科學系統整合政府公共財政資金更大力度向“三農”傾斜,確保財政投入與鄉村振興目標任務相適應。

(三)農村土地利用問題。當前在推進鄉村振興工作中土地利用工作中,存在村莊村土地利用規劃與村莊規劃期限不一致,且村莊規劃對村莊建設用地的需求遠遠超過村土地利用規劃實際建設用地規模,無法發揮村土地利用規劃在“多規合一”中“底盤”作用,導致實際編制的村土地利用規劃和村莊規劃難以落地實施。此外,建設用地項目預審和用地審批時限過長,程序複雜造成部分重大建設項目無法及時落地。對此,建議市級層面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和指導意見。

下來,在此基礎上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繼續拓展鄉村振興範圍,積極調動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讓鄉村振興成爲惠陽經濟發展和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動力來源,爲全市乃至全省走在前列主動擔當、多做貢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