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縣長赴佛山市高明區掛職鍛鍊感受

來源:瑞文範文網 3.11W

按照省委組織部的安排,我被分配到佛山市高明區滄江工業園管委會掛職鍛鍊三個月。經過三個月的學習瞭解和親身體會,我感到收穫很大,自己無論是在思想觀念,還是在思維方式、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作風等方面都學到了寶貴的經驗,既解放了思想,開闊了眼界,也認識到了差距和不足,增加了工作壓力和動力。現將學習鍛鍊的感受和體會總結如下:一、佛山市高明區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佛山市高明區地處廣東省中部,珠江三角洲西北部,緊靠西江,東與南海、三水隔江相望,南臨鶴山,西接新興,北與高要接壤。全區面積960平方公里,下轄荷城、西安、三洲3個街道辦事處和富灣、人和、楊梅、明城、更樓、合水6個鎮,戶籍人口28.85萬,港澳同胞和海外華僑10多萬人,是廣東省僑鄉之一。區政府所在地距廣州68公里,距佛山34公里,有高速公路相通;水路距香港101海里,距澳門74海里,有客貨船直通。高明區2002年在全國百強縣(市)排名中,名列第50位。2003年,全區完成本地生產總值82.97億元,比上年增長18%;三次產業比重分別爲13.4:56.6:30;工農業生產總值爲209.5億元,比上年增長21.2%。其中工業總產值191.17億元,比上年增長22.1%,成爲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這表明高明區經濟己經進入新一輪的增長週期,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高。2003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8.22億元,比上年增長59.2%,其中基本建設投資3.85億元,比上年增長1.6倍。全年出口總值3.67億元,增長12.5%,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財稅總收入8.67億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區本級收入3.02億元。全區在崗職工年人均工資12 151元,比上年增長10%;農村年人均純收入4 727元,比上年增長5%。二、佛山市高明區經濟社會發展方面的成功經驗通過學習,我感到高明區最成功的發展經驗就是始終牢固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以創新爲發展動力,以發展工業園區經濟爲突破口,全力推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總結概括之後,我認爲主要體現在“放、活、大、上”四個字上。“放”就是思想解放,對外開放,權力下放;“活”就是政策活,機制活,市場活;“大”就是投入大,項目大,產出大;“上”就是上速度,上效益,上臺階。這四方面的經驗正是我們最欠缺的,也是最應加強的。他們具體工作中的做法和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靠觀念創新,形成了加快發展的機遇意識和責任意識。高明區在珠三角經濟圈和佛山市屬於相對落後的區之一,面對這一落後形勢,他們全面分析本區經濟發展現狀和所面臨的形勢,抓住佛山市行政區劃調整及各種資源整合的有利時機,藉助珠三角經濟圈發達地區產業梯次轉移的東風,動員全區各級幹部解放思想,牢固樹立機遇意識和發展意識,增強發展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加快經濟社會發展步伐。一是注重擺脫束縛,增強各級幹部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的主觀能動性。區委、區政府在全面客觀分析區情後,認爲當前制約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體制和觀念上的障礙。解決這一問題必須通過不斷的改革,擺脫束縛發展的條條框框,摒棄阻礙發展的等靠思想,敢於突破,善於創新,抓機遇,不斷增強加快發展的主觀能動性,靠各級幹部強烈的自我發展意識,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爲此,區委、區政府審時度勢,提出要牢固樹立“三個一切”的思想,即: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突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在開展任何工作時,區裏都要求各級幹部按“三個一切”的原則解決問題,推進工作。二是樹立科學的發展觀,明確發展目標和發展模式。面對落後形勢,區委、區政府對過去所走過的道路進行了深刻的反思,總結了經驗和不足,並對區情進行了全面、客觀的分析,經過反覆討論研究後,確立了以新型工業化爲突破口,以工業園區經濟發展爲主要載體的發展思路。同時,根據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設產業強市、現代化大城市和文化名城等戰略決策,確定了高明未來五年的跨越式發展目標。在發展模式上,突破傳統工業化道路中只單純追求“速度型”增長的短期行爲,徹底改變了“單項突進”的發展模式,注重追求一種速度與效益並重,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兼顧,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模式。同時,將能最大限度體現資源優化配置和集聚效應的園區經濟,確定爲實現既定目標的載體和重點,積極發展以滄江工業園爲龍頭的工業園區,帶動全區經濟的發展。2.靠體制創新,解決制約發展的體制問題。爲掃清阻礙經濟發展的體制弊端,區委、區政府在“三個一切”中明確提出,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改變,並以此原則爲指導,進行了一系列深層次的體制改革,解決了管理體制上的弊端。一方面,建立新的園區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了管理關係。成立了滄江工業園管理委員會,內設規劃、建設和土地開發等六個局,行使區一級經濟管理權。在園區建設與管理工作中,嚴格堅持“四個統”的原則,即統一規劃、統籌開發、統樹形象和統協管理,使各鎮(街道)在園區建設工作中步調一致,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提供了保障。另一方面,對教育、衛生、城市管理等社會事業進行了體制性、政策性改革,使之逐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好地爲羣衆服務。經過大膽的改革和實踐,區委、區政府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有不斷地深化體制改革,才能跟上經濟社會發展步伐,才能使生產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解放和發展。3.靠所有制結構創新,帶動全民創業。高明人不斷完善發展民營經濟的各項政策及配套措施,鼓勵全民創業,構築了一批規模大、起點高、實力強、在國際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外向型民營企業集團和企業羣體。在高明,民營經濟從最初的異軍突起到佔有半壁江山,再到鋪天蓋地,進而頂天立地,在經濟發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目前,高明的民營經濟已佔到經濟總量的84%,發展勢頭十分強勁。他們提出“人人有工作,個個有技能,家家有實業”的奮鬥目標已基本實現。近幾年高明新登記註冊的民營企業已達3 800多戶,新增註冊資金超過了50億元人民幣,個體私營企業產品遠銷世界各地。涌現出了“派”、“波頓”、“威鵬”等名牌服裝系列,正野電器、松本電工、萬和家電等一大批明星企業和名牌產品,這些大企業和企業集團已經主導了高明地方經濟的發展。4.靠工作方法創新,使各項工作體現出了勃勃生機與活力。在解決思想觀念和體制創新問題後,區委、區政府更加註重解決工作措施和方法的創新,不斷採取超常規的措施和招法,解決發展中遇到的難題。一是區委、區政府緊緊圍繞中心工作,將重點工作任務層層分解,落實責任。通過責任制的實施,使每個幹部都有工作目標、有責任、有壓力,有不幹好工作無法向組織和人民交待的責任意識,“逼”着各級幹部抓經濟,促發展。二是突出抓工業園區建設,以此帶動全區經濟發展。堅持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爲加快發展的主要載體,採取強有力措施,全力予以推進。目前在高明,以滄江工業園爲載體的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的快速推進,已成爲加快高明經濟跨越式發展的主要平臺。滄江工業園2002年7月掛牌,隨着形勢的變化和對新型工業化認識的不斷深化,區裏對鎮(街道)級工業園進行充分整合,重新進行了規劃,並憑藉對國家政策動態的敏感性,在國家出臺政策清理整頓開發區的前20天,拿到了國家火炬計劃佛山新材料產業基地的批文,新建了110多平方公里的滄江工業園,使之一步升爲“國家火炬計劃佛山新材料基地”,併成爲廣東省第二個新材料產業基地和全國第36個特色產業基地,形成了“一園八鎮(街道)”的園鎮互動格局。目前,在該園區內已有400餘家大小企業,而且日本、臺灣、韓國、香港、澳大利亞等地企業也正紛至踏來,爲工業園區的發展壯大,爲高明經濟實力的擴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三是堅持規劃先行,不斷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形成了“一鎮一品”的格局。在加快發展的過程中,區裏始終注重規劃先行。無論是在工業園區建設上,還是在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建設上,注重突出各自特色,突出主導產業的拉動作用,科學合理制定發展規劃,用規劃指導具體工作,避免了發展的盲目性。現在高明三次產業的比重是15:54:31。預計到2007年,農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要佔到10以下。這樣的結構已經不亞於西方發達國家。此外,高明的主導產業非常突出,拉動作用十分明顯。高明區下轄9個鎮街,現在已形成了一鎮一品的產業格局。荷城的三產、西安的紡織、人和的金屬加工、合水的不鏽鋼、富灣的石化、明城的機械製造、更樓的家電、楊梅的電子均已形成了一定規模。這些主導產業的培育,降低了開發成本,避免了重複建設,產生了巨大的效益,拉動了區域經濟快速發展。5.靠工作機制創新,調動了各級幹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爲加強對全區各級幹部的監督和管理,促進各項工作任務、目標落到實處,區裏制定了科學合理、而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實績考覈辦法,靠有效的考覈機制推動工作落實。在考覈內容和評分標準的確定上,突出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結合各鎮(街道)實際,確定各自任務目標,其分值佔50%,同時兼顧社會事業和黨風廉政建設等方面工作的考覈;在考覈辦法上,由區考覈領導小組組織相關部門進行考覈,經檢查審批後,面向全區通報考覈情況;在考覈結果的評定和運用上,以考覈結果作爲幹部選拔任用的主要依據,並與年收入掛勾,獎優罰劣。通過實行這一制度,真正形成了職責明確、獎懲嚴明、有序有效的工作責任機制。6.靠政府職能創新,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服務。爲轉變政府職能,推動政府服務效率全面提速,打造“陽光下的高效政府”形象,區政府積極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了政府自身建設。最突出的措施有兩個方面:一是注重不斷改進機關工作作風,強化服務意識、公僕意識、大局意識和奉獻意識。同時不斷加大政府效能監察力度,嚴厲查處職能部門行政“不作爲”和“亂作爲”現象,堅決杜絕職能部門效能低下,辦事不力和“吃拿卡要”等現象,規範了行政行爲。努力轉變政府職能,對一些可以放開由社會辦的部門職能、社會公共事業和經營性行業,政府堅決推出,而是將政府職能轉變到規劃、調研、策劃、督辦和監管與服務上來,提高了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水平。二是注重提高政府爲企業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在高明,企業的發展是政府最爲關心的事情,政府始終積極主動創造條件,爲企業提供最優服務。有一個例子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區政府在協助企業辦理徵地前期手續時,在爲企業服務方面,區裏要求職能部門要做到“三個轉變”,即:從審批服務向貼心服務轉變,從等候服務向靠前服務轉變,從低效服務向高效服務轉變,不斷提高服務水平。同時,實施“兩零兩權”措施,對招商引資項目實行“零收費、零等候”,爲外商提供“全過程、全天候”的服務。三、存在的差距對照高明,審視我們自己的發展現狀,差距是明顯的。在我們縣,GDP年均增長速度達到15%就不錯了,而高明高達40%還多。多年來,我們的縣級財政收入一般在1個億左右,而高明的一個荷城街道一年的財政收入就能達到1.3億。我們在今後的發展中,增長速度能超過15%就已非常不容易了,而高明則是成倍式增長。同在藍天下,爲什麼差距這麼大,我做了深層次的思考,感到同高明比,在經濟發展上、城市建設規模上和人民生活質量提高上,差距是巨大的、現實的。但這只是外在的、表象的東西。我們同他們的真正差距是:(一)思想觀念落後千差萬差,核心是思想解放程度差;這落後、那落後,根本的是思想觀念落後。掛職期間,我就資金、土地、就業、審批等我們認爲是瓶頸的問題同他們探討,而他們認爲這些根本就不是問題。用他們的話說,資金來自社會、土地看企業需要、就業憑自己本事、審批看是否符合三個有利於。我們洽洽在這些問題上絞盡腦汁,左請示、右請示,左協調、右協調,找這個商量、查那個文件,等這些問題解決差不多了,機會也過去了。這些年來我們同人家比,總是慢一步。南方辦特區時,我們卻等待觀望;人家搞股份制,我們卻討論姓資姓社;人家靠國債大規模搞建設時,我們卻在講節約開支;人家都現代化了,我們才研究如何實現小康。究其原因,我認爲,我們不是不想發展,問題是不敢解放思想和不會解放思想。“不敢”表現是畏難、缺少敢闖敢冒的勇氣。南方人寧可冒險也要把事情辦成,而我們寧可不辦也不去冒險。這就是我們和南方人在思維方式上、思想觀念上最大的差距。“不會”表現爲不幹先說,沒等幹啥先爭論。人家是多幹少說,等幹成了自然得到承認,人家膽大心細,我們膽小心粗,只會總結,會歸納,就是不會創新。所以這種創業文化的缺失,必須靠解放思想來解決。(二)發展環境不優在高明的發展環境上,該有的都具備、該服務的全到位。硬環境不用說,這裏氣候條件好,城市功能全,我們趕不上,但軟環境不是自然形成的,是新觀念新體制下營造出來的,也是我們應該辦到的。然而,相比之下,這方面我們的差距太大了。我們的法制環境不公正、市場環境不公平、信譽環境不誠實、服務環境不方便。我認爲,南方的經驗就是“管的越少、環境越好”,“放開不管、保證發展”,“管得越嚴、發展越難”。從上到下,南方人都在研究怎麼爲經濟發展服務、怎樣幫企業把事辦成,我們卻是研究如何限制,如何把企業卡死。我們要發展,環境上必須徹底突破,必須有一個根本的轉變。(三)全民創業觀念差創業觀念,說到底是一種文化。在這一點上,自古以來南方人就比北方人創業意識強,這是歷史形成的,我們缺少南方人那種憂患意識和奮鬥精神。三個月來,我看到高明到處都是工地,每天都有新開工項目,各鎮街爭先恐後、競相發展,有事業的研究如何作大做強,沒事業的研究如何創業,沒看見一個閒人。而我們那裏,不思進取、安於現狀的大有人在,有困難不想招,就知道到政府上訪,“等、靠、要”思想嚴重。我認爲,要加快發展,必須強化全民創業意識的養成,必須採取過硬措施,培育出符合吉林實際的創業文化。(四)領導方式方法不適應在高明,四套班子擰成一股繩,合力發展經濟,一門心思搞建設。他們人人懂經濟,個個會抓項目,各鎮街同志談起經濟都如數家珍。聽各地彙報工作時,沒一個地方談空話、套話,而是以實際行動踐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他們堅持發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務,千方百計爲老百姓辦實事。他們作風實、不說虛話、講究實際效果。在高明,領導幹部全年80%的時間都在抓招商、上項目,都在下企業、在現場辦公。60%的公務員直接爲企業服務,區、鎮兩級領導幹部每人都包保3戶以上企業。說敬業精神,我們也不比南方差,一天到晚也很忙,但我們都在研究什麼呢?工作中程序化的東西太多,研究材料摳文字、忙開會、靠會議落實會議,形式上的東西太多、實用的東西太少,忙於應酬的東西太多、紮實幹事的時間太少。我們要發展,領導方式、領導方法必須轉變,領導精力必須集中,甚至應該提出用90%的精力抓經濟工作。四、幾點啓示通過三個月的學習鍛鍊,我不僅親眼目睹了高明區日新月異的變化,而且切身感受到了全區上下解放思想、勇於創新、加快發展的濃厚氛圍。同時,也使我認識到了我們之間的差距。面對這一形勢,我感到我們必須加快發展,縮小差距,否則,差距會越拉越大,會被時代甩在後面。高明區在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經驗和做法,雖然不能照搬,但我認爲完全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啓示和借鑑。(一)把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置於萬事之先,貫穿於加快發展的全過程高明的發展有其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但根本原因是他們的思想解放。他們以經濟建設爲中心的思想觀念樹得早、樹得實、樹得牢,一心一意謀發展、促發展、求發展、比發展的觀念已在全民思想中根深蒂固。因此,學習高明加快發展的經驗,首先要借鑑他們在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方面的好做法。1.樹立一種奮發有爲、昂揚向上,自加壓力、知難而進的開拓精神。高明人雖然有天時地利之優勢,但更具有敢於爭先的銳氣、自加壓力的勇氣、負重奮進的志氣和團結拼搏的士氣。我們延邊的各縣市經濟發展水平都比較低,財政實力較弱,正是因爲窮,我們的部分幹部和羣衆便縮頭縮腦,消極對待,安於現狀,固步自封。我認爲我們的幹部更需要一種敢於正視差距,敢於同強的比、向高的攀、跟快的賽的精神狀態。面對落後的現實,應樹立一種奮發有爲、昂揚向上,敢於自加壓力、知難而進的精神,不管我們的困難有多大,矛盾有多少,都應該不低頭,不泄氣,不消沉,不懶散。應圍繞一個目標,凝心聚力求發展,團結務實不爭論,人人盡力,個個爭先。尤其是各級幹部要甘於奉獻,不辱使命,增強責任感,在辦事效率上分優劣,在經濟發展上比貢獻。而且應大力弘揚開拓創新、與時俱進的精神,苦幹實幹,推動我縣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2.牢固樹立發展經濟和搶抓機遇兩種意識。當前,我們的等靠思想仍然十分嚴重,如果不樹立起強烈的發展意識和搶抓機遇意識,我們面對的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等有利於發展的歷史條件和戰略機遇就會稍縱即逝。因此,我們應充分認識到,只有抓住機遇加快發展纔是解決貧困縣市所有問題的關鍵,也是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關鍵。縱向比,近年來我們的確有了一定發展,但橫向比,我們與省內先進縣市差距很大,與廣東發達縣(市)的差距就更大了。面對這種差距,我們更應該學習高明人搶抓機遇和一門心思求發展的強烈意識,樹立“小發展、大困難,大發展、小困難,不發展、最困難”的發展觀念,善於用發展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和困難;學習高明人想發展、議發展,集中精力抓發展,想方設法把企業做大,把品牌叫響,把產業做強的進取精神。3.實現機制、環境、觀念三個創新。我感到,貧困地區要擺脫貧困,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走出各種舊觀念思想的束縛,打破禁錮,從實際出發,敢闖、敢冒、敢於承擔責任、敢於承擔風險。當前應按照十六大提出的發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要求,在工作機制、發展環境和思想觀念方面有實質性的創新。要不斷創新工作機制,針對工作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研究探索能解決問題的新機制、新招法,靠有效的機制推動工作,靠創新的辦法解決問題。要認識到環境就是生產力,環境就是競爭力,創新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沒有良好的軟環境和硬環境,就引不來資金和項目,更談不上發展。在觀念的問題上,要向高明人學習,敢於做到“三個一切”,敢於闖,敢於試,只要有利於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利於財政增收,有利於社會穩定,就不爭論,只管幹。(二)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努力提高服務水平政府提供的是一種無形產品,政府提供的服務越多,企業得到實惠也就越多。要降低政府服務的成本,根本途徑在於提高工作效率。一是推行“陽光”政務,規範政府行爲。政府工作要有一定之規,只有政府工作建立在公開透明、規範有序的基礎上,才能避免互相掣肘,才能保證令行禁止、政令暢通。當前形勢下,一方面應全面推行“陽光政務”,按照《行政許可法》的要求,加快清理、完善地方性法規、規章,凡阻礙統一市場形成的各種規定,該修改的修改,該廢止的廢止,並及時將清理結果向社會公佈;另一方面應大力精簡行政審批事項,對涉及多部門的審批事項,在政務大廳實行“一家受理、聯動審批、限時辦理、責任追究”的新型審批機制。同時大力推行“零檢查”、“零收費”,對各種必須的檢查、收費項目,實行“一站式”辦公代理制,徹底杜絕各種“三亂”行爲,使政府服務更方便快捷、更公開透明、更規範嚴謹。二是推行“親商”政務,轉變工作作風。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根本在於克服“官本位”思想。重點實現三個轉變,即實現由政府部門高人一等、企業矮人三分向納稅人是主人、公務員是公僕觀念的轉變,營造親商、富商、安商的濃厚氛圍;實現由企業圍着部門轉向部門圍着企業轉轉變,加快工作節奏,提高辦事效率;實現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深入下去幫助企業排憂解難。三是抓好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政府服務水平的高低,關鍵在公務員隊伍素質的高低。在提高公務員素質方面,主要是通過教育引導、強化管理和學習提高,大力培養公務員的職業道德、責任意識、敬業精神,提高公務員的業務能力、服務本領;始終堅持依法行政的服務準則,做到公正執法,依法辦事;創立“顧客導向”的服務模式,樹立公務員就是服務員的意識,規範服務程序,保證服務質量。(三)牢牢把握髮展機遇,抓好“第一要務”,努力實現縣域經濟新突破佛山發展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經驗是,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把發展作爲“第一要務”。在佛山、在高明,無人不談發展,無人不做與發展有關的事,他們認爲,只要發展了,就掌握了主動權,所有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當前,我們面對許多困難,諸如財政壓力大,社會保障能力低,羣衆生活困難等,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發展水平低,發展速度慢。要解決這些困難,實現全面小康的奮鬥目標,首先應抓好“第一要務”,加快發展。1.從延邊實際出發,堅定不移地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廣東經濟建設走過的歷程,實質上是一個不斷推進工業化的過程。廣東的實踐證明,工業化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人類社會發展不可逾越的階段。對我們而言,我們是工業小縣、財政窮縣,居民就業難,社會保障壓力大。造成這些困難的主要原因就是工業化水平低,帶動能力弱。要改變這種狀況,就必須突出工業的主導地位,靠工業立縣,靠工業興縣。結合實際,我認爲當前應積極啓動工業園區建設,靠這一載體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園區經濟”實質上是在條件優勢的劃定區域內,精心營造一個優良的“小環境”,實施優惠政策,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實踐證明,建設和發展好工業園區,可以有效地聚集資金、科技、人才、信息等生產要素,充分挖掘潛力,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區域經濟發展。在工業園區建設方面,首先應按照“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的原則,堅持以引進外資和引進工業項目爲主,在交通相對便利、土地相對連片的地方,採取“引鳳築巢”和“築巢引鳳”相結合的辦法,積極啓動工業園區建設。其次,進一步研究制定加快園區建設的相關規定和優惠政策,從收費、審批、地價、用水、用電等方面給予扶持,努力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行政環境、市場環境、法制環境和服務環境,加快園區發展步伐。第三,要搞好體制創新,高水平管理工業園區。重點是確立“市場主導、政府協調”的體制框架,在政府的宏觀調控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園區發展。同時確立分級管理、結構管理、分工明確的管理體制,建立以服務企業爲中心的“小政府、大社會”的管理機構,高水平管理工業園區。2.突出抓好招商引資上項目,努力擴大經濟總量。在學習鍛鍊中我感到,沒有投資拉動,就沒有高明今天的發展。我們作爲欠發達地區的縣市,要加快發展,必須加大投資拉動的力度。加大投入錢從哪裏來?招商引資是唯一出路,是根本辦法,是發展的關鍵,是突破口。我們在今後的經濟發展中,仍要把發展的重點放到招商引資上項目上,依託資源優勢引進資金,引進項目,發展壯大主導產業,靠主導產業的帶動,實現富民強縣的目標。在項目建設上主要是徹底扭轉資源開發項目規模小、層次低、重複建設的被動局面,運用市場手段和先進技術加速資源開發,發展資源加工型經濟,努力實現自然資源向工業資源的轉化增值、開發利用最大化。通過項目建設,促進產業開發,不斷髮展壯大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擴張經濟總量。3.不斷優化發展環境,聚集生產要素。市場經濟是平等競爭的經濟,是生產要素自由流動的經濟。從佛山發展的實踐可以看出,哪裏環境好,投資回報率高,生產要素就向哪裏流動,哪裏發展就快。隨着國家間、地區間、企業間合作和交流日趨加強,與開放初期各地靠勞動力資源和地方政策優勢吸引外資相比,現在外來投資者更看重環境條件,特別是對於我們貧困縣市來說,在交通、信息、人才優勢不及大中城市的情形下,更要把改善經濟發展軟環境作爲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基礎性、關鍵性工作來抓,着力營造公平、寬鬆、安定的社會環境,在新一輪經濟發展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當前,最主要的是本着項目至上,客商至尊的原則,進一步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服務水平和工作效率,努力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人文環境。

副縣長赴佛山市高明區掛職鍛鍊感受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