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創新創業的工作彙報

來源:瑞文範文網 2.76K

篇一:

關於創新創業的工作彙報

區政府:

爲全面推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落實省、市關於大衆創新創業的決策部署,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充分釋放全社會創造活力,各相關部門協同配合,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推進創新創業工作,現將情況彙報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是加強政策設計,強化政府引導。充分結合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現狀,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政策扶持體系,積極鼓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去年,我區 啓動了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實施辦法,並對首批次符合條件的7名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給予170萬元的獎勵扶持。今年,我們出臺了《關於加快產業發展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若干政策的意見》,從成果產業化、技術創新、創業房租補貼、載體建設、科技融資等方面,進一步明確細化了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加大了對創新創業的政府引導扶持力度。同時,積極爲40多個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創業項目兌現各類創業補貼65.5萬元。目前,在現行政策的基礎上,我們正在梳理制定創新創業專項扶持政策,力爭儘快形成一套全面、完善的創新創業政策體系,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爲創新創業者提供最優的政策服務。

二是力推載體建設,提升創業承載力。推進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是核心關鍵。因此,我們積極引導社會力量,着力打造建設創新型孵化載體和創業空間。目前,已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青年(大學生)創業園等創新創業載體,且青年(大學生)創業園成功申報爲“成都市大學生創業孵化示範基地”。今年,我們積極引進專業機構啓動成都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加強產業園配套設施和功能建設,力爭將產業園打造成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並與成都技術轉移集團等多次對接,擬在區內選址新建一個集中小企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等功能爲一體的創新創業園區。同時,我們組織人員到中關村創業一條街、車庫咖啡、3w咖啡、創業家(黑馬會)以及多次赴成都高新區天府軟件園創業場、天府新谷(蓉創茶館)、十分咖啡等創新型孵化器考察學習,吸收借鑑先進經驗和理念,積極與專業投資機構對接在我區投資建設衆創空間等新型孵化器,努力優化創新創業物理空間環境,提升我區創業承載力。

三是着力創業體系規劃,營造濃厚氛圍。積極響應我市激勵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創業天府”行動計劃,結合我區實際,及時制定“創業天府”青白江行動計劃和創新創業工作方案。各部門協調聯動,梳理細化創新創業扶持政策,積極籌辦“菁蓉匯”—青白江活動,營造創新創業濃厚氛圍。對接“成都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成都“科創通”)功能,擬在園區內建設成都“科創通”青白江站點,爲企業提供技術交易、投融資等服務。建成青白江工業經濟信息服務平臺,完善了企業服務與企業展示板塊,並在園區、鄉鎮建成科技創新(知識產權)工作站,不斷健全網上網下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優化簡化政務服務流程,爲創新創業提供快速便捷服務,充分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四是加強校地協同創新,促進創新資源聚集。高校是創新創業的主體,青年大學生最具創新創業活力,因此,我們把推進校地合作、進行協同創新作爲創新創業工作的重點,積極與省內高校對接聯繫、建立合作關係。圍繞我區產業發展需求,發揮高校科研攻關、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優勢,促進區內相關產業和企業的持續協調發展和轉型升級發展,提升產業發展規劃和決策的前瞻性、科學性、系統性和指導性。積極組織人員赴四川理工等省內部分高校進行就業創業對接、推介、宣傳活動,吸引青年大學生到我區就業創業。充分利用高校高層次人才、科研成果等資源密集優勢,探索合作共建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等平臺,吸引創新資源不斷向我區集聚。目前已與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華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等高校建立戰略合作關係,並正在進行具體合作項目的協商工作。

二、存在的問題

一是創新創業基礎較差。我區傳統產業比重較大,科技型企業數量少,企業科技創新意識不強、研發能力不足。高端創新創業人才匱乏,“引才留才聚才”的人文環境還不夠強,高層次科技人才難以聚留。區內缺乏高校和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層次不高,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率不高,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尚未形成。

二是創新創業服務能力不足。缺乏專業化的中介服務機構,無法爲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務。現有的科技創新(知識產權)服務中心人員缺乏、平臺落後,服務水平和質量不高,與服務對象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孵化器功能不完善,服務方式尚處在初級階段,僅提供場地、物業管理等常規服務,無法提供創新創業輔導、投融資等增值服務,尚不具備整合孵化資源的能力,創新創業的公共服務體系尚未形成。

三是創新創業政策環境有待優化。創新創業扶持政策體系還不夠健全,對創新創業羣體的關注不全面,缺乏普惠性,缺乏比較優勢,未形成政策“窪地”,難以充分政府的引導作用和政策的激勵作用;科技投入、獎勵資助及兌現機制有待完善,創新創業引導激勵體系尚不完備。

三、下一步打算

一是夯實創業承載力。大力發展市場化、專業化、集成化、網絡化的創新型孵化載體建設。依託企業、高校院所、專業投資機構等力量,利用我區鐵路口岸優勢和綠色建材等產業發展優勢,圍繞電子商務等新興產業領域,整合創新創業資源,着力建設跨境電子商務園區等專業科技園區。加大投入對空餘廠房、辦公樓、院落進行改造,形成一批專業樓宇、創業空間等新型孵化器,爲創業團隊和創業企業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創業物理空間。

二是擴大創業影響力。積極籌備“菁蓉匯—青白江”活動,及時推出我區創新創業行動計劃和扶持政策,加大創新創業輿論宣傳力度,多方位宣傳推介我區創新創業優勢,營造人人支持創業、人人推動創新的濃厚創業文化氛圍。

三是增強創業源動力。圍繞重點產業需求,結合我區實際,推進產學研用協同創新,促進高校、科研院所與我區戰略合作,激勵青年大學生創業,鼓勵企業以平臺、項目柔性引進科技人才,吸聚高校院所科技人才和海內外人才來區創新創業。建設專業化的中介服務機構,並建立創業導師隊伍,爲創業者提供專業化服務,提高創業成功率。

特此報告。

熱門標籤